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新政策体系的探析

2022-11-16

5月9日, 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讨论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5月21日教育部和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就新体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释, 标志着我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政策体系的形成。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之后, 中央为促进教育公平而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是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优化教育结构, 推动教育和谐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 凸现了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走势。

1 新资助政策发挥了政府在助学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体现了资助理念和方式的变革

(1) 在经费投入上, 以政府为主导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投入, 进一步发挥了政府在助学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解决了助学资金的短缺问题。中央和地方财政在2007年下半年投入的经费将达到154亿元左右, 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可达到308亿元左右, 将惠及约1800所高校的400万大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60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将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 这是国家关注贫困群体, 着力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2) 新政策体现了对贫困生分层次资助的理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一直存在僧多粥少、学生困难程度不同、资助政策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资助新体系不仅提高了资助标准, 增加了资助覆盖面, 而且拉开了资助层次, 如国家奖学金每年可奖励5万名特别优秀的在校大学生, 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将奖励资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3%的学生, 每生每年资助5000元;国家助学金将由原覆盖在校生总数的3%提高到20%, 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具体发放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分为2-3档来确定。该政策的实施, 可使高校进一步理清资助思路, 充分发挥资助与奖励相结合、物质资助和精神鼓励相结合、一般资助与重点资助相结合的统筹模式, 更加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

(3) 统筹政府、高校和社会助学资金, 转变对贫困生的资助方式。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习惯于对贫困生给予经济上的扶持, 忽视对其造血能力的培养。在新资助体系中, 对高校贫困生将形成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资助措施。其中, 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 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金为主, 以勤工助学等为辅, 将勤工助学的力度加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将形成以国家助学金为主, 以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体系。新体系通过对高等学校实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措施, 以“品学兼优”的评定条件引导经济困难学生刻苦学习, 力求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对中职学校的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国家助学金资助两年, 第三年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法, 强调学以致用, 帮助他们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克服部分贫困学生“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2 新资助政策体系有助于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

(1) 新资助政策在国家奖助学金的安排上, 没有搞平均分配, 能考虑到不同类别学校和不同专业的特点, 对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国家最需要、最艰苦、最基层的专业倾斜, 可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 起到促进高校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作用。

(2) 通过对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 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且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 国家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将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现况。

(3) 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新招收的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的试点, 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上得起大学, 同时可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就读师范院校当老师, 将有效缓决西部落后农村地区教师匮乏的难题。

(4) 中央与地方资助经费按比例分担的机制, 将鼓励学校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招生, 起到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作用。加大对中职、高职学院和民办高校学生的资助力度, 可帮助他们获得较大发展, 既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技工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又可起到优化各类学校生源结构的作用, 缓解目前高校过大的就业压力。

3 新资助政策的落实, 还需增强政府和学校的执行力

为保证新资助政策顺利实施, 教育部、财政部制定出台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切实做好从事业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关于做好生源地信用贷款工作的通知》等相关配套文件, 体现国家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决心。学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 一是要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严防助学资源流失或浪费。二是要兼顾资助和奖励、扶困和励志、物质资助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助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要处理好国家助学资金与学校从事业性收入中足额提取一定比例经费的关系, 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校情的资助体系, 综合利用国家、社会和学校提供的助学资源, 发挥最佳效益。

摘要:资助新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在资助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是构建和谐校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新资助体系将形成以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为重点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金和学校资助资金为主体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问题。政府通过政策导向和经费分摊机制, 将促使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 人才流动趋于合理, 区域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国办发[2007]13号) .中国政府网, 2007, 5, 13.

[2]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教育部2007年第7次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摘要) .中国教育部网站, 2007, 5, 21.

上一篇: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下一篇:石油化工装置设计与安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