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9-11

1 风险投资简介

1.1 风险投资的起源和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 一些特殊的家族出现, 掌握大量的资金, 他们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新兴行业的投资市场, 市场为了适应不同投资人的进入, 开始更改了市场的运行准则, 一些资金持有者开始借着利好政策的出台逐渐形成独立的风险投资基金, 专门从事创新项目的投资。到了20世纪50年代, 美国政府专门针对小企业成立了管理委员会, 以此来对一些小型的创新性企业进行政府扶植。

1985年1月11日, 我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企业—中国新技术企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 后来又建立了96家创业中心, 大约30家大学科技园和海外留学人员科技园, 1986年, 政协的“一号提案”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指明了发展道路, 是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又推上了新的高度。

1.2 风险投资的特征

(1) 高风险、高收益性。风险投资由于具有周期长、成功率小、市场前景不确定等因素, 存在很高的系统风险。风险投资项目一旦成功, 能够产出性能优良、价格便宜、为市场普遍接受的产品, 获得巨大的市场和丰厚的投资回报。

(2) 中长期性。风险投资目标在于公司成长后的资产增值, 待到增值达到自己的预期, 并转让股权来获取增值收益, 由于企业的成长是一般要经历几个阶段, 周期比较长, 一般为3-5年, 所以风险投资属于权益性中长期投资。

(3) 组合型。为分散风险, 投资者往往采取组合投资策略, 用项目的高额回报补偿另一些失败项目的亏损, 这样来减少投资风险。

(4) 循环流动性。风险投资是在企业初创期进行投资, 待到企业成长到一定的程度, 便出售此投资以获利, 然后将获得的收益再投资到其他的企业, 成长之后再出售的这样一个进入、退出、再进入、再退出的循环过程。

1.3 风险投资的现状

自1985年我国出台了有关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以来, 中国已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风险投资市场之一了。虽然发展速度较快, 仍然处于早期阶段。比起本土的风险投资公司, 许多国际风险投资在中国市场更加活跃, 在中国初创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险投资企业这些年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拥有着几亿, 甚至几十亿资产的风险投资公司随处可见。目前,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风险投资走出了狭义的投资模式, 转向了更广泛的资金需求市场, 风险投资还开拓了新的业务, 比如风险租赁、风险并购以及风险联合投资等等, 是风险投资的范围更广, 市场更大, 当然风险投资业正在走向完善和成熟。

2 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资金规模偏小。

自从风险投资发展以来, 我国的风险投资一直以来是靠政府扶植的, 资金来源以政府投入为主要的来源, 资金渠道来源比较单一, 导致其他方面的资本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那些国内的资金雄厚的企业集团, 民间资金和其他的资本都没有参与到风险投资中去, 使市场没有形成很好的竞争, 自然而然也就很难去提高这些资本的投资效率。2006年我国逐步放开对保险、券商资金进入风险投资的限制, 但金融机构为了使风险得到控制, 便对投入资金数量上进行了限制, 这样就造成了投资资金规模偏小。

2.2 投资环境有所欠缺

国家政策环境的欠缺在于目前我国的科研基金主要是国家进行分配, 其他的金融机构根本没机会参与到其中去, 并且政府出台一些没有考虑到实际需求的风险投资政策, 风险投资运行效率也就并不高。其次是法律环境的不完善, 针对风险投资的法律条款并不是那么集中清晰。三是市场环境不够完善。高风险、高收益这一特性使得只有具备高收益特征的企业才会被风险投资机构看上, 才会将资金投入进去。

(1) 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不完善。等到公司成长到一定程度, 能得到企期望的回报, 投资者会将投资资本从中抽回, 没有一个良好的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也就不能使资本得到增值和良性的循环投资。目前风险投资在市场上的退出渠道主要有IPO、回购、并购以及破产清算, 其中首次公开发行是其中效率最高的。我国的风险投资的资本退出想要通过IPO来实现资金的退出比较困难。因为严苛的公司上市的审核制度使高新技术企业通过IPO实现资本退出的可能性很小, 风险资本通过上市来套取现金也是相当困难的, 这样就导致IPO实现资本退出成本过高。

(2) 文化环境不足及人才资源缺乏。从目前的文化环境看来, 我国的创业环境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难以给创业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同时我国这种并不提倡风险的做法, 使得风险投资的主体对待风险过于谨慎。目前商业经济案件也是时有发生, 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信用环境, 这些都对风险投资的融资和退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过多的公司境外上市, 造成大量的人才输送到境外公司, 对我国的风险投资的人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3 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

3.1 拓宽投资渠道, 扩大投资规模

我国以政府资本为主导的风险投资结构, 并不利于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风险投资行业, 必须拓宽引资渠道, 让更多方面的资本都可以进入到风险投资行业, 这样一来能够是使政府与其他资金方能够共同承担投资风险。资金筹集途径多种多样是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如果要建立一种健全投融资体制, 那么就要以形成“多方投资、风险同担、利益同享”的这种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为目标。最终形成以商业性为主、政策性为辅的风险投资基金格局, 使风险投资更具规模性和规范性。

3.2 进一步改善风险投资环境

改善风险投资行业的投资环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慢慢进入风险投资行业。在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的地方选择一些资信好的证券公司开展柜台交易, 买卖产权, 政府建立全国统一的产权市场。二是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 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三是建立国家信用体系, 包括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科学界定企业诚信数据, 建立信用体系服务中心及信用惩罚机制。四是大力培育各种代理、顾问机构, 为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决策咨询和代理谈判等服务。

3.3 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一是扩大中小板容量。由于目前新三板注入要求严苛, 相对来说进入中小板就容易得多。同时, 需要加强中小板块的监管力, 防止一些股市中不良的现象的发生。为二是完善创业板市场。创业板针对具有成长性的创业企业设立的, 很多企业会借机圈钱, 获得利益, 就需要严格的审核制度;三是使产权交易市场更规范化, 形成有序的产权交易网络, 还要对产权交易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加以监管, 规范产权交易, 促进全国性产权市场的建立。

3.4 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

风险投资业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所以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要求比较高, 需要专业知识人员, 所以建立一系列完善的风险投资人员的培养计划, 使风险投资行业人员能够快速的增长, 壮大人才群体。当然还需要为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资金预算、先进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也需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 还可以输送一部分人员去熟悉学习国外的风险投资的运作和技术技巧, 还有他们的风险投资意识, 了解了国外市场的现状, 再对我国目前遇到的风险投资行业的一些困境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 针对我国风险投资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能力要求更进一步, 来提高这个行业的整体专业水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风险投资行业的研究, 发现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在发展中还是存在了像上文提到的那些问题, 风险投资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 首先得了解中国复杂的市场环境, 你才能掌握更多的投资信息, 才能成功的投资。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投资潜力, 但是不能盲目地进入, 了解了中国风险投资存在的一些问题, 才能更好把握投资选择。当然, 政府应该在风险投资建设中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环境, 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本, 健全风险投资市场的制度建设, 当然企业机构应该对国家的政策做出积极的响应, 为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那么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日后必定会得到令人引以为傲的成绩。

摘要:较之传统的金融市场, 新兴的风险投资这种金融活动能够照顾到不被传统金融市场所器重的中小高科技产业。本文先对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 投资现状特性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中发现风险投资企业尚存在诸多投资问题, 对这些问题继续进行分析, 尝试给出一些应对之策。

关键词:风险投资,投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坷, 论我国风险投资资金退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7) .

[2] 徐宪平, 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风险投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3] 张倩, 中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问题与改善对策[J].技术与市场, 2010 (9) .

上一篇:2014年4月22-23日奇台县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下一篇:情感成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