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比热容课件

2022-07-19

第一篇:物质的比热容课件

物质的比热容

铜的比热容是0.39×103J/(kg·℃), 铁的比热容是0.46×103J/(kg·℃) 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空气的比热容是1.0×103J/(kg·℃), 水银的比热容是0.14×103J/(kg·℃) 酒精的比热容是2.4×103J/(kg·℃) 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 蓖麻油的比热容是1.8×103J/(kg·℃) 砂石的比热容是0.29×103J/(kg·℃) 干水泥的比热容是0.84×103J/(kg·℃) 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 铅的比热容是0.13×103J/(kg·℃)

二、重点知识归纳

比热容及热量计算

1、(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千克·摄氏度)[J/(kg·℃)]

说明: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的是物质容热本领的大小。物质的比热容与它的质量的大小、温度的高低、是否吸热或放热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都无关。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②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系。如c水=2c冰。

③由公式Q=cm△t变形,可得到,这里要注意这个公式是利用Q、m和△t求物质的比热容,但我们不能认为比热容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

④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所以以比热容小的砂石为主的内险峰地区,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水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不明显。

2、热量的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0)

放热公式:Q吸=cm(t0-t)

(2)若用△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上述两公式可统一表示为:Q=cm△t。

说明:①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比热容用J/(kg·℃),质量用kg,温度用℃,热量用J。

②如果过程中存在物态变化,不能使用这个公式,如冰融化成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③在Q=cm△t中,如果物体吸热,△t就等于末温减初温,表示升高的温度;如果物体放热,△t等于初温减末温,表示降低的温度。△t总是等于较高的温度减去较低的温度不取负值。如果被减温度是负值,前面要带负号。如一块冰从-4℃降到-18℃,则△t=-4℃-(-18℃)=14℃。

④解题要分清初温,末温,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降低到)的含义。要根据题意作出正确的判断。

3、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硬度、状态、比热容、密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弹性等

三、难点知识剖析 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由课本中的实验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相等。这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度数有关,还与物体的种类有关。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热学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一物理量,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反映了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本领,与密度一样,比热容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比热容的大小只决定于物质本身,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变化无关,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因而比热容也是用来鉴别不同物质的依据之一。

1、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越来越高,不少单位、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安全、清洁的太阳能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常规能源。假设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 30℃的水,在阳光照射6h后,水温升高到8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_____J的太阳能,这相当于节约了______m3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约为3.9×107J/m3) 解析:

Q=cm△t=4.2×103J/(kg·℃)×100kg×(80℃-30℃)=2.1×107J。

相当于节约多少煤气,可根据Q=mq计算,但要看清本题所给煤气的热值单位是J/m3,而不是J/kg,答案:2.1×107J

0.54 归纳点评:

凉水吸热和燃烧煤气等相结合的题目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解答好此类题目需注意以下几点:

(1)此类题目的综合式为cm△t=mq×η(η指传热效率)。

(2)分清题目的条件,升高、升高了、升高到代表的物理量。

(3)注意质量的单位要换算成kg。

2、在冬季室温下的A、B两物体质量相等,把A物质放入一杯热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5℃;取出A物体后再把B物体放入这杯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又降低了5℃,如果没有热损失,这两个物体比热容大小的关系是( ) A.A物体的比热容较小 B.A、B两物体的比热容相等 C.B物体的比热容较小 D.无法比较 解析:

选A。设A、B两物体质量均为m1,初温均为t1,热水质量为m2,初温为t2,A放入热水中平衡时的温度为t2-5℃,A物体的温度变化△tA=t2-5℃-t1,

由热平衡方程Q吸=Q放得

cAm1(t2-5℃-t1)=c水m25℃

B物体放入这杯水中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为t2-10℃,

△tB=t2-10℃-t1,同理可得

cBm1(t2-10℃-t1)=c水m2·5℃

由式①②比较可得

cA(t2-t1-5℃)=cB(t2-t1-10℃),

显然t2-t1-5℃>t2-t1-10℃

故必有cA

第二篇:《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12.3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 【教学重点】

1、 探究物质比热容

2、 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教学难点】

1、 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2、 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教学准备】

1、 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 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个、电加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2/℃ 升高的温度t1- t2/℃ 通电时间t/min

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补充:得出水的吸热本领大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单位质量 升高温度相同:1℃

1、 概念: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板书)。 (学习单位,强调书写与读法)

2、观察比热容表(p29),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对比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一桶水的密度、比热容与一碗水的密度、比热容相同)与密度一样。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4)一般情况下,水的比热容最大。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三)比热容的应用

比热容表征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比热容越大,其吸热(或放热)的本领越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变化相同时,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

让学生思考交流:

(1)冬天,暖气管道中用热水取暖;用水给发动机冷却,为什么? (2)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为什么?

a.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______,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

b.质量相同的水和鹅卵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________(填"相同"、"不同"、"无法确定");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_(填"相同"、"不同"、"无法确定")。

三、热量的计算

1千克的水温度每升高1℃,要吸收4.2×103J的热量,那么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2℃要吸收多少热量?

1千克的水温度每升高1℃,要吸收4.2×103J的热量,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要吸收多少热量?

1千克的水温度每升高1℃,要吸收4.2×103J的热量,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2℃要吸收多少热量?

让学生讨论,说出计算方法。从而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Q: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为J c:物质比热容 单位为J/(kg?℃) m:物体质量 单位为kg △t:温度的变化值,温度升高时为t1- t2;温度降低时为t1- t1 即:

Q吸=cm(t1- t2) Q放=cm(t2- t1)

例: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加热到100℃,铝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补充:铝壶放水后共吸热多少的计算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同一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温度升的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1. 比热容

(1)概念

(2)符号及单位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5)比热容的应用 2.比热容的计算 公式:Q=cm△t Q: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为J c:物质比热容 单位为J/(kg?℃) m:物体质量 单位为kg ?t:温度的变化值 单位为℃bi 即:

Q吸=cm(t1- t2) Q放=cm(t2- t1) 初温t1 末温 t2 【教学反思】比热容的概念理解比较抽象,通过实验可以更加形象。热量计算有些学生存在较大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三篇: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设计

《课标》在科学内容这一部分明确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了解热量概念。

要求不多,但本实验属于科学探究实验,《课标》中科学探究是被列入内容标准的,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故本节重点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按照新课标要求,体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本节的又一重点。故本节课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从实验到理论的科学方法。故本节的学习目标为:(出示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 难点:

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

2、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四、【说学情】

1、初中学生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五、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课标》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了解比热容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说学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属性,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了解。结合《课标》本节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这是新课程理念。(出示课件)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汽车发动机用水冷却,新疆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等实例引出需要探究的物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学习本节内容:《物质的比热容>>,引入课题。(情景引入,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2、生活感知:(出示课件) (1)、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用生活里的现象支持你的观点) (2)、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温度升高多少有什么关系? (用生活里的现象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结得到: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 那么(出示课件)(3)、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强调质量、升高的温度相等)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提出探究问题: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方案的制定是探究是否顺利的关键,由于本实验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综合考虑有一定的难度,故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探讨如下问题,以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出示课件)

(一)、根据问题讨论设计实验 (1).选取什么物质进行对比?用什么工具测质量? (2).用什么工具对它们加热? (3).用什么工具显示它们温度的变化? (4).怎样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在完成本实验提示的基础上来)

(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应有两种方案(出示课件)。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让各小组讨论,然后教师特别强调“相同条件”是哪些,强调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明确按实验方案二进行实验,与提出的问题一致,简化了实验,可使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更明确一些)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本环节事先应安排好小组分工,明确小组要求)(出示课件) (将学生划组,明确分工,其目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通过评比星级小组,星级组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分析和论证

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实验数据误差大)组织学生讨论。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6、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热源不可能绝对一致、加热时间的控制等),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在学生得到质量相等的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的基础上自然引入下面问题?

7、交流与合作:

(1)、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2)、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 在学生提出该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 (看课本P34页的的文字,解决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比热容的定义是什么? (3).比热容的单位是什么?符号呢?

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在讨论中注意尊重学生意见,适当点拨,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比热容的含义,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会查比热容表,通过读表,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8、练习巩固:主要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例,使物理走向社会,及时反馈矫正。(出示课件)

9、课堂总结

回扣目标,让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七、说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出示课件)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

实验探究

1、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二、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2、单位;J/(kg • ℃)

3、意义:1千克的某种物质每升高(降低) 1℃,吸收(放出)热量是多少

第四篇:9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教学课题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仪器材料铁架台(2个)、500ml的烧杯2个,同规格的加热器2个,搅拌器2个,秒表,量筒,温度计2只,水,煤油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热量及其单位。

②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③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的实验探究,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激趣设疑,创设学习情境教师设问:夏天在海边的沙滩上行走时脚底会感觉很烫,可若踩在海水里就会比较凉,你知道其中的物理道理吗?思考、讨论

1、热量复习提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把一杯热水放到冷水中冷却,会使热水变冷,冷水变热,在这,物体内能如何改变?它们与吸热、放热有何关系?

引导分析:可以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引入热量。

教师设问:怎么区别“内能”与“热量”?

分析:(打比方)把热量喻成礼品,内能比成枇杷。

例如:小明家去年从树上只摘得一箱枇杷,他把枇杷送给邻居了,那这箱枇杷就成了礼品。今年他家的枇杷大丰收了,说成他家里的礼品也大大增加了,行不?

内能既然是一种能量,说明热量的国际单位也是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j)。思考回答:两种

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中,物体吸热,内能增加,吸收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了多少,

物体放热,内能减少,放出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少了多少。

思考回答:热量是指内能的变化量。

只有送出去的枇杷才称为礼品。所以内能变化了多少才是热量。

2、实验探究

①提出问题

②大胆猜想教师设疑: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猜想并组织讨论。思考并提出问题: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一样吗?

猜想:

①可能与物体的温度变化有关

②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③可能与物态有关

④可能与质量有关

③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法,教师给予指导。

教师要对实验步骤进行必要的演示,并指导学生设计好记录数据的表格。

实验 次数物 质 名 称质量 /g加热 时间

/min初温 /℃末温 /℃吸收热量 (多 少) 1水 煤油 2水 煤油

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煤油上升的温度较高;要使它们上升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更长一些,水吸收的热量更多一些。

水的吸热本领比煤油的大。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是不一样的。设计实验,学会控制变量法。

学生分小组设计并讨论后交流。

实验器材:铁架台(2个)、500ml的烧杯2个,同规格的加热器2个,搅拌器2个,秒表,量筒,温度计2只。

实验步骤: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甲杯里装400克水,乙杯里装200克水,使它们都处于室温,给它们加热到沸腾,观察加热的时间是否相同;

接着拿同样多的水400克,甲杯加热到100℃,乙杯加热到80℃,观察加热的时间是否相同;

取400克的水和煤油分别加到烧杯中,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并随时记录好数据。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

3、比热容 ①引入目的

②定义

③单位

④比热容表引入目的:为了表示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和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的性质而引入的。 启发类比:(先研究一个社会问题:人的饭量)

某班有30位女生30天吃了粮食720斤,20位男生20天吃粮食400斤,问谁的饭量大?

应该取相同的条件进行比较,质量取单位质量(1kg),温度变化量取1k(1℃),比较起来较方便,由此得出比热容的定义。

通过类比饭量的单位给予说明,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而成的;然后提出其国际单位是j/(kg•k),

常用单位j/(kg•℃),分别读做焦耳每千克开,焦耳每千克摄氏度,并且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相等的。

1 j/(kg•℃)=1 j/(kg•k)

教师提出问题:

①一杯水和一桶水的比热容谁大?

②把一块铁皮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哪块的比热容大些?每块和整块比,其比热容有无变化?

学生阅读比热容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表中找出比热容最大的是哪一种物质?它的比热容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

②冰的比热容是多少?水的比热容是冰的多少倍?

③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吗?(比较冰和煤油)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变吗?(比较水和冰)

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什么特性?思考为什么要引入。

思考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

求得:女生0.8斤/(人•天)

男生1斤/(人•天)

理解比热容的意义、单位及其读法。

思考:在比热容的定义中涉及到的是温度变化量。由关系t=t+273k可知,t1—t2=(t1+273k)—(t2+273k)=t1—t2 即它们的温度变化量是相同的。

思考回答:

①一样大

②一样大,无变化

因为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了常见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然后回答问题:

①比热容最大的是水,为4.2×103 j/(kg•k),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②冰的比热容是2.1×103 j/(kg•k)。水的比热容是它的2倍。

③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可能变化。(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物态有关)比热容反映的是物质的吸、放热本领。

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教师提出问题:

①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为什么要用水?

②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和热水袋里为什么要用水?

③为什么夏天住在海边不觉得热,冬天不觉得冷?

④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却比较大?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质量都为1kg的水和干泥土吸收(或放出)4.2×103 j的热量,比较水和干泥土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的大小。

教师再设问:夏天在海边的沙滩上行走时脚底会感觉很烫,可若踩在海水里就会比较凉,请你说说其中的物理道理。学生思考、讨论并解释:

①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一定温度可吸收较多的热量。

②一定质量的水降低一定温度能放出的热量比较多。

③夏天,太阳照到海面上,海水在升温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不觉得热;冬天,海水由于外界温度太低而要放出大量的热,使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所以不觉得冷。

④沿海水多,内陆砂石、泥土多,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大,白天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温升高较小,砂石、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大;而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砂石、泥土又会降得较多。

思考,讨论后学生自行交流。 小 结引导学生复习总结:

1、热量的概念。

2、实验探究(设计实验,学会控制变量法)

3、比热容:(1)引入的目的;(2)定义;(3)单位;(4)比热容表。

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课后作业课后第1题~第3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从提出问题到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本领不同。这样突出了新课程理念,注重科学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加深了对一些概念的理解,通过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知识解释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理解了这节课的基本内容,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哩念。

备注遇到一些较难懂的知识一定要尽量与生活、社会常识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五篇:九年级物理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1【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

1.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P28图12-16实验 。

(一)实验探究:

福州家教(版权所有) 1

(1)、提出问题:

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

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4.查比热表:

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5.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水的比热是4.2×103 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 焦。

(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小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作业〗

【板书设计】

福州家教(版权所有) 2

福州家教(版权所有)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物质的比热容课件】相关文章:

物质的比热容范文06-02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06-24

物质的比热容计算07-19

物质的比热容概念07-19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07-19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06-23

比热容拓展练习04-13

3比热容教案04-26

比热容教案范文05-18

热量和比热容习题04-26

上一篇:网站安全整改方案下一篇:小班环境创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