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比热容经典习题

2022-08-21

第一篇:内能比热容经典习题

初中物理复习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模块一

分子热运动

【一、知识点】

1.物质由分子构成

物质分固态、液态和气态,皆由分子构成。固体物质分子排列紧凑,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物质分子之间间隔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而气体物质分子的间隔很大,相互作用力也很小。

2.分子热运动

(1)现象解释

分子在物质中并不是一动不动的,它们时时刻刻在发生着扩散。例如:

二氧化氮与空气混合三分钟后,二氧化氮颜色变淡,同时在上边装有空气的瓶中出现淡棕色,说明两种气体发生了混合,即分子在不断运动。

调好的鸡尾酒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上下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发生混合,即液体分子也在不断运动。

铅块与金块五年后发生混合,说明两种分子在这几年之间相互渗透,在分界处以无明显界限,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说明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只是运动的速度很慢很慢。

(2)分子热运动定义

以上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即扩散现象。且扩散现象不局限于处在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固液、气液、气固之间同样能发生扩散现象。

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引力与斥力

由于引力的存在,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分子不至散开;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间距很小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注:当分子间距过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过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

【二、例题精讲】

【例1】★★

用分子运动论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

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氧气被压入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

D.

铁丝很难被拉断﹣﹣分子间存在引力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A、花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充满空间,所以花香四溢,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是因为破碎的镜片间的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距离,并不是由分子间的斥力造成的,B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氧气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变小,被压入钢瓶,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钢丝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钢丝很难被拉断,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测试题】

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

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物体的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A不正确;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B不正确;

C.花香四溢,是因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故D不正确.

答案:

C

【例2】★

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

A.

两铅块被压得太紧

B.

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

C.

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D.

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

C

【测试题】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

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

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

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

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不是因为沾水,故ABC错、D正确.

答案:

D

【拓展题】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拄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现象说明(  )

A.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

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两个铅柱的分子间的距离很近,分子间的引力使它们紧紧结合在一起.

物质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铅柱下面能吊起重物,只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

A

【拓展题】

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有间隙

D.

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两滴水银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力,将两滴水银合成了一滴.

答案:

A

模块二

内能

【一、知识点】

1.分子动能

如同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我们称之为分子动能。分子动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低),分子运动越快(慢),动能就越大(小)。

2.分子势能

如同发生形变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一样,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因此也具有势能,我们称之为分子势能。

3.内能

物体内部的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因为分子的运动永不停息,分子动能永远存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会消失,分子势能永远存在。因此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

4.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因为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内能越大。例如:相同质量的水,温度高的水比温度低的水内能大。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注:

(1)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2)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状态有关,如水结冰后内能减小。

(3)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二、例题精讲

【例3】★

(2014•常熟市模拟)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C.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

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对其做了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该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温度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也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1kg水和100g水的温度相等,但分子的多少不等,所以内能不相同,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B.

【测试题】

(2014•山西模拟)关于水的内能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0℃的水内能为零

B.

一杯水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C.

水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

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水同样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会减小,故B正确;

C、水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故C错误;

D、水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所以内能会减小,故D错误.

答案:

B.

【例4】

(2007•常州)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

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

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从图中知,a与b、c与d的质量相同,a与c、b与d的温度相同,

所以d的内能比c多,d的内能比b多,c的内能比a多,b的内能比a多.

答案:

D.

【测试题】

(2004•海口)仔细观察图中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

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

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

乙、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由图可知,甲和丙杯中水的温度高于乙杯,但丙杯中水的质量大于甲杯,因为物体的质量和温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所以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答案:

C.

【例5】

(2014•鄂州)下列现象中,不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

两手相互搓搓,手感到热

B.

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

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热

D.

用砂轮磨刀,刀的温度升高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A、两手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手感到热.不符合题意.

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压缩空气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热,是通过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D、用砂轮磨刀,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刀的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测试题】

(2014•日照)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将烧红的铁块投放到冷水中,水温升高

B.

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木头的温度升高

C.

夏天,柏油路被阳光晒热

D.

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

A、将烧红的铁块投放到冷水中,水温升高,水从铁块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因摩擦而发热,木头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C、路面从太阳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水从电热丝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拓展题】

(2014•泉州)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B.

冬天,人们常常搓手使手变暖

C.

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D.

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变热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A、用锯条锯木头,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和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人从热水吸收热量,使人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D、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测试题】

(2014•南关区二模)如图所示是家里常用的电热水壶,下列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水沸腾时,继续通电,水的温度会升高

C.

壶盖和壶口上方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

烧水过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

A、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的结果,因此这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燃料混合物对其做功,使气缸内的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因此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A说法错误;

B、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说法错误;

C、水沸腾时看到壶盖与壶口上方的“白气”,这是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C说法错误;

D、电热水壶烧水时消耗了电能,从而使电热丝的温度升高,电热丝把热量传递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所以D说法正确.

答案:

D.

模块三

比热容

一、知识点

1.热量

(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2)热量的符号用Q表示,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过程,有了内能的转移,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了多少,我们就说传递了多少热量。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2.比热容

在学习比热容之前,让我们来思考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地处内陆的新疆,昼夜温差则很大,常有“晚穿棉袄午穿纱”的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直白地说,是因为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强。在同样的日光照射下,水与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上升得很少,而沙子温度升高得很多;到了晚上,水温比沙子的温度下降得少。这就形成了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于内陆温差的现象。

那么描述物质吸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就叫比热容。

(1)比热容

①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②比热容的物理符号:c.

③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焦每千克开”,比热容的单位也常写作,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的单位是由热量、质量、温度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复合单位,也是初中学习过程中复杂的单位之一。

④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的含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反映了物质的吸热与放热本领的大小。比热容的大小只取决于物质种类,与物质的质量大小、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高低、变化情况均没有任何关系。

(2)从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中总结出的规律【单位:】

酒精

干泥土

煤油

铁、钢

蓖麻油

水银

砂石

①通常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较大(液态汞除外),其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

②金属的比热容一般比非金属固体的比热容小。

③同种物质在不同状体下,比热容数值一般不同。例如:水和冰是同种物质,但它们的比热容不相同。

④密度大的物质比热容不一定大。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①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那么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常常被用作“冷却剂”或“散热剂”。

②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尽管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大,但自身温度变化不大。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

(4)热量及其计算:

①吸热公式:,其中分别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质量、吸收热量后的末态温度、吸收热量前的初态温度。

②放热公式:,其中分别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质量、放出热量后的末态温度、放出热量前的初态温度。

③热平衡公式:

两个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而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若此过程中没有热量的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终达到的状态是“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的温度相同”,我们称之为达到了“热平衡”。则把称为热平衡方程。

二、例题精讲

【例6】

(2014•上海)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C.

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选项正确.

B、水的比热容较大,降温时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选项正确.

C、沙的比热容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选项正确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没有关系,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相同.选项错误.

答案:

D.

【测试题】

(2014•益阳)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00mL水比200mL水的比热容大

B.

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同

C.

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说明铝的比热容比铁大

D.

热水变凉后其比热容变小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

A、500mL水和200mL水状态相同,物质种类相同,所以比热容相同.此选项错误;

B、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热值不同,与比热容没有关系.此选项错误;

C、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由公式c=

知,铝的比热容比铁大.此选项正确;

D、水变凉后温度变化,状态不变,所以比热容不变.此选项错误.

答案:

C.

【例7】

(2009•宣武区一模)(多选)小丽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c/[J⋅(kg⋅℃)﹣1]

物质

比热容c/[J⋅(kg⋅℃)﹣1]

4.2×103

2.1×103

酒精

2.4×103

0.88×103

水银

0.14×103

0.39×103

A.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多

B.

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变化相同,则酒精比水质量多

C.

质量相等酒精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末温相同,则酒精初温较高

D.

冰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铜块末温较高,则铜块的初温较高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A、已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且其质量相等,降低的温度△t相同,故据公式Q=cm△t可知,铝块发出的热量多,故该选项正确;

B、已知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且其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t相同,故据公式Q=cm△t可知,m=可知,酒精的质量应该比水的质量大,故该选项正确;

C、已知酒精的比热容大于铝的比热容,且其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据公式Q=cm△t可知,△t=,故铝块温度升高大;且由于此时酒精和铝块的末温相同,故说明原来酒精的初温高,故该选项正确;

D、虽然冰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它们的质量没有确定,故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初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BC.

【测试题】

(2008•呼和浩特)(多选)根据表一和表二的资料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表一:几种晶体的熔点

晶体

熔点(℃)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0

表二: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J/(kg•℃)]

4.2×103

2.1×103

干泥土

0.84×103

A.

因为我市地处内陆,所以昼夜气温变化大

B.

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C.

质量相等的泥土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干泥土吸收的热量是水的5倍

D.

0℃时可能有冰、水同时存在

考点:

熔点和凝固点;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A、内陆地区水少、砂石多,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热量,砂石的温度升高的快;夜晚放出热量,砂石的温度降低的快,所以内陆地区一天内气温变化要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因此选择酒精温度计比较合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表二可见,水的比热容是干泥土的5倍,如果质量相等的泥土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Q=cm△t,水吸收的热量是干泥土的5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0℃是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如果刚开始熔化,以冰的形式存在,如果是熔化过程,则以冰水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果已经熔化完毕,则以水的形式存在,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AD.

【例8】★★

在测定汽油热值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Q为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m为燃烧汽油的质量.请根据表中数据写出Q与m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

Q/J

2.3×107

4.6×107

6.9×107

9.2×107

1.15×108

1.38×108

m/kg

0.5

1.0

1.5

2.0

2.5

3.0

考点:

燃料的热值.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得:

=4.6×107J/kg,

∴Q=(4.6×107J/kg)×m

答案:

Q=(4.6×107J/kg)

×m

【测试题】

0.3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了9.0×106J的热量,则酒精的热值为_____×107J/kg;5kg酒精的热值又是多少呢?答:_____×107J/kg.

考点:

燃料的热值.

解析:

∵Q=mq,

∴酒精的热值:

q==3.0×107J/kg,

热值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质量无关,

5kg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

答案:

3.0;3.0.

第二篇:比热容练习题

1.填空题

(1)在课本的实验中,对水和煤油加热,条件相同的是:(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出现的不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_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的单位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4)查比热表可知,冰的比热是________,它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水的比热是_______.有1克水和2克冰,其中水的比热是冰的比热的________倍. (5)铁的比热是0.46×103焦/(千克·℃),则1千克铁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0.5千克铁块的比热是__________. (6)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沿海地区的________多,它具有较大的__________. (7)20克煤油吸收420焦的热量,温度升高10℃,煤油的比热是________;若这些煤油吸收210焦的热量,则煤油的比热是________. (8)铜比铝的比热小,意思是在相同质量及相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铜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铝________;或者在相同质量及相同吸热或放热的情况下,铜的温度变化________. 2.选择题

(1)关于比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比热跟温度有关

B.物体的比热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物质的比热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2)水的比热比其它物质都大,下列现象中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 ) A.用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 B.夏天在地面泼水纳凉

C.冬天,在地窖中放桶水,可防止储存的蔬菜冻坏 D.供暖系统用循环水来供给暖气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的比热是煤油的两倍 B.铜的比热是铅的三倍

C.2千克酒精的比热是1千克酒精比热的二倍 D.200℃的铁的比热与0℃的铁的比热相同

(4)铜块和铅块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当它们放出同样多热量后,温度高低情况是 ( ) A.铜块温度较低 B.铅块温度较低 C.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5)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 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B.不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C.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D.以上说法都可以

(6)下列情况中,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水温从80℃上升到90℃ B.把铁圆柱拉成细铁丝 C.砖块的体积减少一半 D.水结成冰

(7)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时,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 A.比热容 B.热量 C.内能 D.温度 【创新能力训练】

3.甲液体的比热大于乙物体的比热,若甲液体与乙物体的质量、温度都相同,从外界吸收

相等的热量后,再将乙物体投入甲液体中时,此时 ( ) A.甲液体与乙物体之间有热传递发生 B.乙物体传热给甲液体 C.甲液体传热给乙物体

D.无法确定哪个物体传热,哪个物体放热 【实践能力训练】

4.在炎热的夏天,当你赤着脚从岸上走入河中时,你一定会感到岸上烫脚,河里凉快,试

解释这一现象.

5.春季农村在水稻育秧时,农民常在傍晚时向秧田灌水,早上又把秧田的水放浅,你知道

其中的道理吗?

1、现在需要6千克40摄氏度的水,那么需要80摄氏度和20摄氏度的水各多少?(不计热损失)

2、一质量为200g的铁球放入火炉中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投入到500g的水中,水温从20℃升高了60摄氏度,求火炉中火焰的温度(不计热量损失) c铁=0.46*103J/(Kg*℃)

3、某一热水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容积/L : 160 集热管采光面积/M^2 : 2 吸热功率/KW :1~2 电热管额定功率/KW :2 冬天,该热水器装满了5℃的冷水,集热管平均吸热功率是1250W,热水器的平均效率是56%,白天阳光照射8h,达到温度35℃;夜晚需要45℃以上的水,则电热管至少正常工作( )s.

4、炎热的夏天,人站在海水中感到凉爽,而当赤脚走在沙地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已知水与沙子的比热容之比是4:1,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_________.

5、现有以下资料:汤的质量1.4kg,初温97℃,比热容4.2×10^3J/(kg.℃);肉的初温22℃,比热容3.5×10^3J/(kg.℃)。基于健康缘故,肉必须至少加热至82℃,在汤中最多可以放入________kg肉。(不计热损失)

6、质量为2kg、温度为l5℃的水,吸收l.68×l05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

7、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3kg的水,把它们从15℃热到85℃,吸收了多少热量?[C铁=0.46×103J/(kg·℃),C水=4.2×103J/(kg·℃)]

8、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l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l00g、温度为l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C铜=0.4×103J/(kg·℃)]

第三篇:比热容教案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热量及其单位。

2.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3.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学习利用物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难点:理解物质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教学器材】

酒精灯

2、烧杯

2、水、煤油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样的质量水和钢铁放在太阳底下晒相同的时间,水上升的温度少一些,钢铁上升的温度低一些,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一样吗?

(二)、新课讲述

一、热量

1、定义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2、热量的符号用Q表示,单位是焦耳(J)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讨论热量。

二、比热容

1、实验探究:物体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师:演示课本图10——14的实验 总结:不同物体的吸热本领不一样。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4.2×10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学生查看比热容表,练习。并查找水的比热容、冰的比热容、明白比热容的大小变化规律。

5、比热容的计算

Qcmt

计算:2kg的水温度从20℃身高到80℃吸收多少热量?

三、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

师:举例说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暖气中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昼夜温差大、红芋窖里放一缸水等

小结:

1、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比热容的计算

【板书设计】

一、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2、 热量的符号用Q表示,单位是焦耳(J)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讨论热量。

三、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3、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4.2×10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4、比热容的计算

Qcmt

333

3 计算:2kg的水温度从20℃身高到80℃吸收多少热量?

三、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

【课后作业】 练习册:

10、14题 【课后反思】

第四篇:比热容教案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三节

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亲身经历参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交流与分析,利用比热容解释相关现象及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学习,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

学生每组:天平、温度计、秒表、电加热器(2)、烧杯(2)、水、食用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

情境一: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还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情境二:糖炒栗子,为什么要加入沙子一起炒呢?

情境三:汽车水箱中加水有什么作用呢?

【揭示课题】

学习了本节课比热容的知识,你就能解释其中的奥妙了。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知识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知识。)

第五篇:比热容 教案1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肇庆市第七中学

王玫

一、教材依据

《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考虑到比热容这一节的容量较大,将热量的计算放到下一节中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实验、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酒精灯、铁架台、烧杯、水、沙子、温度计、天平、实验报告用白纸

六、教学设计:

1、 新课引入:展示“海滩”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2、 探究实验:探究沙子和水的吸放热性能。 (1) 教师提出具体实验课题:

实验1: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的温度变化。 实验2:让相同质量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情况。 提出要求: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写出“发现”

(2) 教师强调: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师生讨论实验注意事项:温度计的使用、石棉网的预热等等。

(3) 学生分组按要求完成实验,总结实验现象,发现规律。 (4) 每组学生派出代表将本小组的实验发现写在黑板上。

(5) 发现共同规律——水和沙子的吸热性能不同。

3、 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78—79,学习关于比热容的概念,回答问题。 ①什么是比热容?

②比热容的符号。

③比热容的单位,以及读法。

④水的比热容。水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2) 教师对比热容的概念做几点必要的说明。 ①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本领,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③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物态有关;与热量、质量、形状、温度等因素无关。 ④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和温度降低1℃放

出的热量相等。

(3) 学生分析比热表,发现其中规律。

4、 STS。

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介绍热岛效应。

5、巩固练习。

上一篇:你是人间四月天赏析下一篇:农村融合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