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研究

2022-11-11

第一篇: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研究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的研究1

1 绪论

21世纪,网络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及农产品的极大丰富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促使农产品国际化,贸易全球化。显然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农户与市场的矛盾。农户与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存在着农业成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而需要积极搭建起连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桥梁,而农村电子商务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市场具有地域分散,物流成本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子商务在农村市场大有可为。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政府主导,教育先导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协调投入。政府应加强引导与培植,促进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加快软件服务平台构建,以增强农村电子商务飞实用效果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农村社会进步,而且还能改善农产品流通状况,促进农产品贸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并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也是促使落后地区加快发展步伐,缩小城乡差距,缩短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

因此,研究我国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分析研究到位,才能提出适合于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建议和对策,才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带动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

2 发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6 结束语

本文介绍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主要存在配送成本过高、配送速度不及时、配送渠道不完善,服务不规范四个问题。接下来是对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尚不完善;(2)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3);行业内的规范化不够,重复建设多(4)电子商务及物流人才的缺乏。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以下五个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现代物流配送业的基础设施建;(2)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3)国家应加强对物流行业的规范化管理;(4)发展第三方物流,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5)大力培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才;(6)物流企业可以尝试业务合作,共同降低配送成本。当然由于本人缺乏必要的经验和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领域的理解还很片面,所以论文中存在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还希望老师、同学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蒋家添.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8

[2] 王大文.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问题分析[J].物流管理.2007,4

[3] 宗云.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科技广场.2008,6

[4] 王丽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实践与探索

[5] 曹昱亮.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商贸,物流商论.2010,5

[6] 周红霞,祁兆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2011,4

[7] 唐岩.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问题研究[A].中国商界.2009第三期

[8] 黎鹰.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问题与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6

[9] 刘海波.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10] 樊瑶.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配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

[11] 易灿,黎明.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商业流通.2007

致谢

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接近尾声,在这里,我要对所有帮助我完成学业和论文的老师,同学,亲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导师李尤老师,这篇论文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的博学、严谨求实的作风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令我终生受益;还要感谢我所有的大学老师,他们给我们讲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我们走向社会做好了准备。其次,要感谢我的室友和同学们,他们在大学三年中给了我很多帮助,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希望走出社会后还保持这份友谊,相互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第二篇: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作者: XXX 指导老师:XXX

内容摘要: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是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业务模式。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参与公众服务,必然要求这一系统必须是安全、可靠、抗灾难、可恢复的。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对于网络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政务系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分,在安全方面尤为重要。本文就主要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主要挑战,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做一分析以及主要的管理措施加以论述。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特点及主要趋势

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三金工程”实施阶段、“政府上网”阶段和电子政务阶段。

2、我国电子政务的特点

(1)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表现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不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物理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相关技术整体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稳,中央部委、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多层次、不平衡性的特点。另外,近几年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较快,但网站内容与所能提供的服务却相对不足。

(3)电子政务领域各种“矛盾”突出。部门和地区对电子政务的投资热情与应用效果之间的反差强烈,电子政务管理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式已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但相关的管理制度改革却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

3、我国电子政府发展的主要趋势

(1)信息安全得到加强。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

(1)

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2)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3)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法律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与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法律法规尚未形成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现有的信息安全法律框架已经难以适应电子政务信息化模式的发展需求。因此加快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建设以成为一项非常急迫的任务。

2、技术问题

(1)网络安全规划与网络结构的不合理性。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尚不完善的众多原因,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在规划上经常缺少前瞻性的安全规划,如:IP 地址缺乏统一规划,广播流量可控性差,子网故障隔离性差,重要流量缺乏带宽管理和服务质量优先保证等问题显现明显。

(2)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相对缺乏,技术等素质不过硬。

我国信息化建设相对国对发达国家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差异,技术人员培养力度也比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不足,信息化核心设备严重依赖国外,对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改造。尤其是在系统安全和安全协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 (3)网络技术与网络设置的不科学,造成了大量的网络安全隐患。

电子政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它很容易招致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各种攻击。同时,网络化政务办公导致了政府工作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而依赖性必然产生脆弱性,包括技术的脆弱性、社会

(2)

的脆弱性、人的脆弱性等等。由于网络技术不够成熟,网络设置不够科学,目前大部分电子政务选用的系统本身存在着安全弱点或隐患,其中包括网络硬件设备的弱点、操作平台的弱点等各种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政务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因特网,而因特网的全球性、开放性在为我们提供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就需要我们努力的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威胁。

3、管理问题

(1)政府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安全意识淡薄。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起点低,时间短,至今仍未成熟。几十年来,政府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手工作业,不容易适应信息化办公,对电子政务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仍保留着陈旧的管理理念。另外,对于工作人员,在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认知盲区和制约因素。网络是新生事物,许多人一接触它就忙着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无暇顾及,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对网络信息不安全的事实认识不足。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但就其效果而言并不是很理想。

(2)管理体制问题突出,网络安全管理混乱,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相对滞后,造成了很多管理安全漏洞。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只在技术上采取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却忽略了更重要的管理体制的建设,未把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的“软措施”做细做实,未从管理体制上落实安全责任制,未建立完备的信息安全管理和认证机制等。这使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很多管理安全漏洞,很难做到安全管理的统一协调性,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故障定位不准,追查事故源困难,责任问题牵扯不清,从而造成事件的破坏性后果更为严重。

三、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领域并没有形成一个由上到下的统一的管理体制,这给信息安全的保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上级部门主管或监督下级部门,面对问题,中央及各级下属部门协调步伐,统一解决,以防出现不同部门的各种差异和利益冲突。电子政务网络内部安全除了需要体系化的安全防御策略以外,还需要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以明确责任,增强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制度的制订要规范,要强调制度的强制性、法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

2、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强化信息安全意识。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电子政务方面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入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更好地融入政府的现代化办公。同时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和信息

(3)

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良好贯彻和执行。

3、加强电子政务的法治环境建设。

与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实践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制化进程明显滞后。对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信息安全问题,国家立法机关及政府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解决和固化,以保证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4、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研发,培养电子政务专业人才。

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少在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加强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可以成立专门的针对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技术研发机构,组成核心攻坚团队,及时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另外,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良好运行,我国还急需培养大批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可以在高校中设立电子政务相关专业,专门培养针对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使用的专业人才。

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应用的主要技术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在信息安全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一个有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在当今政务公开,政府工作注重高效性情况下,将防火墙技术应用到电子政务中,对于信息安全的建设与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VPN技术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 即虚拟专用网,是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通常,VPN 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通过它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VPN 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因特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和用户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将VPN技术所涉及到数据安全连接及政府网站的扩展操作,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管理问题。

3、PKI技术

PKI(Public Key Infrastucture)即公钥基础设施,广义上讲,它是一套安全服务的集合,运用密码学的基础理论,为网络应用提供认证、授权、加密、数字签证等安全服务。PKI技术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它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公务员的素质、决策的科学性、行政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贡献。因此PKI技术在电子政务中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许多PKI技术不断涌出,PKI对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反否认、数字完整性以及分辨所需的密钥和认证实施了统一的集中化管理。基于PKI技术可构建安全性能很好的电子政务

(4)

应用系统。我国PKI理论的研究将走向成熟期,它的非常现实的应用前景和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完美结合,推进我国基于PKI的安全的电子政务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一项关系多领域的综合工程,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在电子政务中,要达到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但是,当充分的认识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后,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就可以找到较好的办法,尽可能的达到维护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最终目的。相信经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和紧密配合,在社会各方的大力帮助下,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隐患会降到最低,以保证电子政务实践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3]刘越男,王立清.政府网站的构建与运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谢先江.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平台建设基本问题初探[J].电子政务,2008.

(5)

第三篇: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入手来介绍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公众参与,网络技术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传统的政务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作为政府办公方式的历史性的跨越,它实现了政务信息在政府内部、政府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间、政府与大众间的自动交换和处理,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电子政务的出现构筑了政府与公众之间新型关系,并编造出前所未有的政务工作模式和政府工作形态。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

目前,国际国内还没有形成具有高度权威性的电子政务的定义,但如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对我们比较充分地认识电子政务的基本属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1. 联合国定义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利用信息通讯技术(ICT)改造与提升其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

2. 维基百科1提供的定义

电子政务(也称为电子政府、数字式政府、网上政府等)是政府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交换信息,提供服务和办理业务的平台。

3. 纽约州立大学的定义

电子政务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政府的运行,联结公民,提供政府服务。 不管电子政务的定义如何,其核心及最终目标可以归结为: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建立以公众为核心的高效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电子政务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发展的,即沿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电子政务”这一条主线展开的,目前已进入电子政务工程的全面建设阶段。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始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在国内引起办公自动化热,政府机构的一些部门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而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

2. 起步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了一些工程,主要如1993年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关”、“金卡”和“金税”工程。它们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1 维基百科(英语:Wikipedia)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

数据和信息。

3. 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截至2001年1月底,以gov.cn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3200多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4. 整体发展期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系统指导和科学规划得到加强,我国的电子政务进入了整体发展期。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形成规模,电子政务网络已经实现了省级全面覆盖,以及90%的市和80%的县的覆盖率,全面开展电子政务应用的条件基本具备。

政府网站及其网上服务能力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以2006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运行为标志,我国政务网站的四级体系基本形成。到2008年,

2部委、省级和地市级政务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6.1%、100%和99.1%.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近几年来的电子政务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在某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多方面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电子政务发展目前只能说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理论,实践问题需要分析研究,也有很多实际困难需要面对和解决。如下: 3.1政府的自身问题

3.1.1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

3.1.2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公务员把发展电子政务简单地看成政府上网,以为只要有了政府

网站,以及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就能解决问题了,把自己的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另外不少政府机关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与作风,腐败贪污现象时常发生。

3.1.3政府单位之间存在信息垄断

信息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特权和利益,因此,不同单位之间为了

保证自己的部门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

3.2公众的参与问题

3.2.1电子政务发展因地域而相差悬殊

我国上网情况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首先,城乡之间网民数量及网

民普及率差异巨大。我国城市网民大约有9168.6万人,城市网民普及率为16.9%;而同期乡村网民l931.4万人,网民普及率仅为2.6%。其次,2 参见工业与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跨越与融合---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9》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很大。3

3.2.2硬件及网络设备的匮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生活水平低,电

脑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难以负担的奢侈品

3.2.3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缺乏

多数中年人未能很好地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无法打字表达自己的意

见,政务信息无从谈起。

3.3网络安全问题 目前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火灾

等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严重误操作、数据泄露、盗用、伪造、假冒、故意对数据或程序破坏、病毒、错误指向、黑客、特洛伊木马、搭线窃听等。一旦网络受到攻击,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全部瘫痪时,整个社会将陷入危机。国家机密难保,致使某些部门不敢使用互联网。

四、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4.1政府自身问题的解决对策

4.1.1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

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

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

4.1.2提高公务员素质,加强对其能力培养

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想上接受这

场变革,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在公务员中开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熟练应用、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4.1.3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

了解合作的好处,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

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

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公众参与问题的解决对策

4.2.1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 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在偏远贫困地区一定范围内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在宣传和公开政务的同时,鼓励民众积极参政议政。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计算机设备和免费服务。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

浏览政务信息、与政府对话。不过,要有技术支持,使得电子政务服务

大厅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设置只能被用于电子政务建设,而不能用于

其他事项。一次性解决电子政务发展因地域而相差悬殊和硬件及网络设

备的匮乏的问题。

4.2.2制定网上办事优惠制度

电子政务设有便民的栏目,包括充值,缴费,办事指南等需要收费

项目,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公众自助地在当地的政务网上办理好3 参见2006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相关事宜。在享受到优惠的同时,公众也能浏览到网页的其它内容,缓

解政府办事厅的工作压力。

4.2.3设立网页客服人员

设立客服人员,在工作时间随时解答公众的疑问并帮助公众顺利完

成相关事宜,有利于给公众留下好印象,提高使用率。

4.3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4.3.1加强对公务员的安全技术教育,树立网络安全观念。

加强公务员的网络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之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技能。

4.3.2定时清理网站内容,检查安全隐患。

对于其中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在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核心加密算法)

确保技术自主,对于其余部分,由于所承载的信息基本都属于非关键信

息,可以考虑与其他信息系统接口保持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甚至软件体

系的一致性。

五、结束语

电子政务的发展首先解决了政府对外形象的电子化,通过政府公务员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必然可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坚定不移地推进电子政务的深层次发展,是政府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呼唤,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从中国的实际看,只有从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政府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地把政府对社会公众服务的最主要业务率先上网,才能真正体现电子政务的价值,并通过这样的应用,带动政府对社会的监管以及政府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马利霞,陈炬桦.电子政务分析[J].现代计算机,2002(10):61~64.

[2]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4~5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5(1).

[4]杨艳东,加速电子政务发展,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J].现代情报,2003(1).

[5]王秋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3(1):97~100.

第四篇:对市电子政务发展的调查研究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发展”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针。电子政务是近期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所谓电子政务,是通过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改造政府行政业务而成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和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三个方面。具体地说,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充分利用政府掌握的各种资源,实现政府信息与政府业务的共享与集成;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一、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动态

XX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

XX年8月,国家重新组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原国务院总理朱鎔基亲自任领导小组组长。

XX年12月25日,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7项主要工作,第一项就是抓好电子政务工程,电子政务建设开始以较明晰的政府行为方式确定下来。

XX年上半年,分别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对各部委领导和司局级领导举办两次“电子政务”科技讲座。

XX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的发展基调。会上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XX年7月22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听取了国家信息办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汇报。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XX]17号),进一步明确了近期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 1个平台(政府的内外网统一平台)、4个基础信息库(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宏观经济)、12个业务系统(办公业务、宏观经济、金关工程、金税工程、金财工程、金融监管、金审工程、金盾工程、社会保障、金质工程、金农工程、金水工程)。

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正在全面起步,一些地区、部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青岛、南海、我省的邯郸、秦皇岛等市和国务院一些与金字号工程有关的部委等。

以上情况说明,国家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问题,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中西部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家庭上网密切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正在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

二、xx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从近期对我市党政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1、我市党政系统计算机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市市委、人大、政协和政府系统的25个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其中市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财政局、统计局、公安局、审计局、人事局、教育局、农业局、地震局、水务局11个部门与省实现了联网;大多数部门接入政府公众信息网或直接接入了因特网;党政系统拥有计算机终端共计1500多台,主要网络和服务器设备共计180台左右;由此看出我市党政系统计算机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

2、网络应用正在逐步普及推广。我市财政局、劳动局、统计局、人事局、科技局、规划局、交通局、水务局、档案局有 9 个部门利用网络建立了专业应用系统,如 :养老保险和医保系统、规划管理系统、财政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系统、职考系统、防汛指挥系统等;在因特网上建立了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和招商网、人事信息网、行风评议、315网等10多个部门网站。

3、各部门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对今后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要求迫切。在调查中看出,各部门对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的要求十分迫切,特别提出要尽快建立联接各部门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有19个部门提出了明年新上项目计划,计划项目主要集中在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与政府联网和网站建设等方面,如政府办公室的政府内网工程、财政局的金财工程、审计局的金审工程、劳动局的金保工程、发改委的宏观经济系统、人事局的人才网建设等。

三、存在问题

1、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市信息化办公室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机构,由于与省里相应机构存在错位,与市委、市政府等设置的信息机构存在职能重叠,加上反复调整,而未能发挥统筹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等职能。

目前我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劳动局、公安局、物价局、开放办、教育局、农业局、广电局等11个市直部门设有专门的信息科室或事业机构,其中大部分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就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或是借调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总计人数不足30人。

机构不健全、关系不顺、人才缺乏,难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开发、推广重大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这也是阻碍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发展、重复投资。从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网络和应用系统看,基本上是一个系统、一个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及业务特点规划、设计、建设的,没有统一规划标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无序发展,网络彼此不能互联,线路不能共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没有形成全市规范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仅以各部门与省和县(市)区联网为例,现有10家市直部门单独实现了与省联网, 10条线路的通讯费用每年共计约60万元,如果建立了统一的网络平台,集中租用两条上联线路,将节约60%以上的通讯费用,集中租用到各县(市)区的下联线路,将节约70%以上的下联通讯费用。

3、重硬件建设、轻开发使用,应用效果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建好的各部门局域网数量不少,但只有少数单位开发使用了网上办公和业务应用系统,有一半以上只是用于简单的上网浏览,实现了初级的信息传递、公文处理等功能,有个别单位甚至连这些基本功能也实现不了。我市政府网站和各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网站,大多数也只有静态功能,缺乏和用户交流沟通的手段,更谈不上网上开展服务的问题,公众和企业需要的、有价值的网上信息资源更是缺乏,应用网络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为公众和企业服务水平的效果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4、电子政务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思路不清。有一些部门对不能结合本部门业务选择出切实为社会公众服务、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切入点,仍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如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项目、视频会议项目,没有必要每个单位都建视频会议系统,也没有必要每个单位都开发一套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这些项目完全可以统一规划开发,在电子政务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共享实现。另外,对电子政务项目投资多少、如何运行等情况思路不清,提出的资金需求有的不切实际。

四、推进我市电子政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我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切实发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全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统筹管理、组织协调职能,理顺本市各有关信息部门的职责关系,搞好分工协作。

2、实行信息工程项目审核、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建议设立全市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完善项目审核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信息办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提出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按照规划和建设进程列入预算,将这部分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我市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化项目,必须经过市信息办组织专家论证、审核、招投标、监理、验收评估,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同时促进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政府资金的有效运用。

3、加快我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实施。按照省XX---XX年电子政务规划要求,确定"邢台市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尽快构建联接全市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实现我市各级、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网上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在统一网络平台上共同开发推广网上应用系统,提高投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浪费。

在统一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政府办公自动化和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内部信息资源和政府公共服务数据库,实现政务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上网,逐步建成为企业和公众服务"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窗口。

4、借用外界人才力量,对重大电子政务项目,采取工程外包、联合开发等多种灵活方式,以缓解我市人才需求矛盾,同时也使政府信息机构瘦身,缓解编制紧缺的矛盾。

5、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电子政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培训,广泛提高公务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技能,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在各部门的广泛应用。财富四级财富

第五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和主要问题

考号:姓名:

【内容提要】

电子政务是通过电子技术来推行政务活动的一种方式。如何充分的利用电子政务的特征来组建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目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摆脱干扰,快速提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内容电子政务的特征 措施

电子政务是通过电子技术来推行政务活动的一种方式,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一、电子政务的特征: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并将其整合到政府行政管理中去,实现信息化管理,构建电子政府,做到政府信息上网、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网上交互式的政府服务体系、多部门网上联合办公等,这是电子政府的根本特征。

(2)构建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在电子政府的管理体系中,政府为公民提供全天候的政府服务,公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政府的信息与服务,有利于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

(3)由传统的按部门秩序办公转化为多部门联合办公,提高办公效率。电子政府管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同时由原来按部门串行办公转变为多部门并行办公,加强政府业务电脑化、网络化,从而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效能。

(4)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政务电子化可使政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领域的准确的、可靠的信息,以制定正确的决策,作出理性的判断及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进而提升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5)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并最终建立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回应机制。政府信息化可以使政府机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基础,建立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广泛的沟通网络,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及行政管理部门与层级之间的限制,提高政府部门内外的沟通效率,及时传达政府的施政意图、方针政策。同时,借助网络上的电子邮件、电子布告栏、在线论坛等,与民众建立迅速、有效的沟 1

通途径和意见反馈机制,从而实现和扩大公民对政府公务管理的参与,提高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程度。

(6)促进政府重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电子政务的实现,必将对实体政府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方式发生变革和冲击,使传统的科层组织朝网络组织方向发展,打破了地域、层级、部门的限制,促使政府组织和职能的整合,促使政府的程序和办事流程更加简明、畅通,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

二、电子政务的内容: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必然结果,但决不仅仅像政府上互联网那么简单,

从资源建设方面看,包括:

政府的信息服务各级政府在Internet网上建有自己的网站,公众可以查询其机构构成、政策条文、国务院公告,相当于政府的互联网"窗口"。一方面为百姓提供信息服务,一方面加强与百姓的沟通与联系。

政府的电子贸易政府的电子贸易也就是政府的电子采购。既能够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同时,可加大企业的竞争,降低成本,还能节省政府开支,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电子化政府推动政府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无纸化,不仅各部委内可以形成局域网直接连通,而且各部委间也可以通过城域网或广域网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是许多政府已经做到的一部分。

政府部门重构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已很不协调了,必须通过上网改革政府的工作流程,使之更合理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群众参与政府

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一)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举例:政府间的无纸化办公,信息档案查询)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就是政务内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电子法规政策系统。对所有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现行有效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规范,使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电子公文系统。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政府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传送有关的政府公文,如报告、请示、批复、公告、通知、通报等等,使政务信息十分快捷地在政府间和政府内流转,提高政府公文处理速度。

3.电子司法档案系统。在政府司法机关之间共享司法信息,如公安机关的刑事犯罪记录,审判机关的审判案例,检察机关检察案例等,通过共享信息改善司法工作效率和提高司法人员综合能力。

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向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审计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分级、分部门历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包括从明细到汇总的财政收入、开支、拨付款数据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和图表,便于有关领导和部门及时掌握和监控财政状况。

5.电子办公系统。通过电子网络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节约时间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如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申请出差、请假,文件复制、办公设施和设备的共享、下载政府机关经常使用的各种表格等。

6.电子培训系统。对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网络教育课程,特别是适应信息时代对政府的要求,要加强员工信息技术的专业培训,员工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注册参加培训课程、接受培训,参加考试等。

7.业绩评价系统。按照一定时期内设定的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和完成情况对政府各部门业绩进行科学地测量和评估。

(二)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举例:企业纳税的简便实现)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要包括:

1.电子采购与招标。通过网络公布政府采购与招标信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提供必要的帮助,向他们提供政府采购的有关政策和程序,使政府采购成为阳光作业,减少循私舞弊和暗箱操作,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节约政府采购支出。

2.电子税务。使企业通过政府税务网络系统,在家里或企业办公室就能完成税务登记、税务申报、税款划拨、查询税收公报、了解税收政策等业务,既方便了企业,也减少了政府的开支。

3.电子证照办理。让企业通过因特网申请办理各种证件和执照,缩短办证周期,减轻企业负担,如企业营业执照的申请、受理、审核、发放、年检、登记项目变更、土地和房产证、建筑许可证、环境评估报告等证件、执照和审批事项的办理。

4.信息咨询服务。政府将拥有的各种数据库信息对企业开放,方便企业查询并利用。如法律法规政策数据库,政府经济白皮书,国际贸易统计资料等信息。

5.中小企业电子服务。政府利用宏观管理优势和集合优势,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各种帮助。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统一政府网站入口,帮助中小企业同电子商务供应商争取有利的能够负担的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等。

(三)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举例:沈阳医大一院可以使用网上预约挂号,约定时间、指定医生)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包括:

1.教育培训服务。建立全国性的教育平台,并资助所有的学校和图书馆接入互联网和政府教育平台;政府出资购买教育资源然后对学校和学生提供;重点加强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举例:全国信息共享工程)

2.就业服务。通过电话、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向公民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如开设网上人才市场或劳动市场,提供与就业有关的工作职位缺口数据库和求职数据库信息;在就业管理和劳动部门所在地或其他公共场所建立网站入口,为没有计算

机的公民提供接入互联网寻找工作职位的机会;为求职者提供网上就业培训,就业形势分析,指导就业方向。

3.电子医疗服务。通过政府网站提供医疗保险政策信息、医药信息、执业医生信息,为公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公民可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和当地公共医疗账户的情况;查询国家新审批的药品的成分、功效、试验数据、使用方法及其他详细数据,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查询当地医院的级别和执业医生的资格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生和医院。

4.社会保险网络服务。通过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保险网络,使公民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账户的明细情况,有利于加深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普及;通过网络公布最低收入家庭补助,增加透明度;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理赔手续。

5.交通管理服务。通过建立电子交通网站提供对交通工具和司机的管理与服务。

6.公民电子税务。允许公民个人通过电子报税系统申报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个人税务。

7.电子证件服务,允许居民通过网络办理结婚证、离婚证、出生证、死亡证明等有关证书。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 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二是,形成信息孤岛。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三是,产生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现象,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和区域特色的不同,我国城乡差距明显,沿海和内地的地区差距显著,某些落后地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数字鸿沟出现不可避免。对此,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整体信息化建设,解决因为年龄、地域、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尽力满足弱势群体对信息技术的需要。加快电子社区建设,为广大公众提供廉价、便捷的上网平台。

四是,电子政务不能搞无米之炊。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些政府网站上,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这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需要利用电子化手段,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

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从一定意义上讲,充实实在的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宣传,突破误区。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二)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领导机构对全国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三)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为目标,以机构为契机,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推动信息资源对社会的,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电子政务的软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网络安全。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份。

【参考文献】

(1)徐晓林《电子政务》2009.11

(2)蔡立辉《电子政务》2009.9

上一篇:打造足球特色学校方案下一篇:电子商务平台使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