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70后80后90后标签

2023-06-21

第一篇:60后70后80后90后标签

70后80后90后00后的春节价值观

春运的人潮涌动,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超半数的国人从南到北、由西向东穿越大半个中国回家过年,浩浩荡荡人类迁徙像似洄游的大马哈鱼。春节,它象征着辞旧迎新、幸福团圆、平安健康、兴旺发达,不仅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更是整个名族的精神支柱所在。对于不同年代的人,同一个春节,他们却有着不同的打开方式。70后认为春节是文化的传承,所以非常注重这个节日,过年必须过得有仪式感——走亲串门、团圆家宴大操大办在所难免;80后更多的把春节当成一种使命感,甚至在节前增添了一丝焦虑——中年油腻、上下都要掏红包而显得压力重重;90后则是把春节当做释放压力的时间,追求时尚的过年方式——出游度假,对繁杂的过年礼节则更多选择淡化——佛系青年认为差不多就行了;对于00后来说,春节不仅意味着可以好吃好穿好玩,更是一年一度最大的“吸金节”。价值观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影响着每一代人春节价值观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几个角度出发,以70、80、90、00后为对象,最大程度的剖析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春节价值观。从70后的集体观到00后的个性凸显现在大家口中所说的70后、80后、90后,就是指出生在1970-1979年、1980-1989年和1990-1999年的人群,由于不同时代的经济情况和人口政策不同,导致了这几个不同年代的人口数量差距也很大。在之前《“大国空巢”已成定局? | 养蛙青年盛行,佛系中国的唯一出路是......》的文章中,鱼叔曾对近几十年的中国人口数据做了详细统计,得出了: 90后比80后少了4800万人,00后比90后少了1200万人。由于“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影响,中国五六十年代人口数量激增,在带来众多年轻劳动力的同时,人口与资源的不对等性问题凸显。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中国在1971年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在1982年将计划生育写入宪法。很显然,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70后,赶上了人口激增的末班车,虽受到国家计划生育的约束,但影响程度远不及80、90和00后。从数据看出,90后相较于80后的出生人口,可谓是断崖式下跌。由于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差距,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时过春节的方式,进而影响后来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春节价值观。上世纪70年代,基本每家每户都有3-5个孩子,春节时的红包分配、礼物分配甚至到食物分配,父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怕分配不均造成家庭的不必要矛盾,所以那时候中国整个社会很提倡“孔融让梨”精神,鼓励孩子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关爱,从而使大部分70后形成了服从分配、互帮互助的集体观念。而且70后的父母一辈都是经历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集体时代,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从小耳濡目染,集体观也深深扎根心里。90、00后,是计划生育人口政策下的新生一代,由于政策限制,他们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一个家庭中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加上所处时代又是中国经济腾飞期,各类物资相当丰富,他们不用花费更多精力去解决温饱问题,所以90、00后思维更加跳跃,个性彰显淋漓尽致。90后不再满足传统过春节的方式,他们更愿意追求新的过年方式。而对于00后来说,由于父辈的财富积累,春节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更是一次钱包满血的好机会。那些传统的过年方式,似乎在这两代人上渐渐淡去。社会财富积累结构分化80后处境尴尬80后,他们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一代,如今,他们皆三十而立,人生早已进入到工作、婚恋、生育模式。同时,住房、婚恋、职场竞争、孩子养育、父母赡养等,构成了“80后”中年普遍面临的中年危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他们感到中年油腻与不明的焦虑,面对着社会主要财富掌握在70后手里和来自新生一代90后的职场冲击,他们处境显得十分尴尬。据 《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 数据显示,中国大众富裕阶层在近年来迅速壮大。2010年这一群体人数达到了794万人,2012年达到了1026万人。而大众富裕阶层的主体人群为60后及70后。70后在总体数量中占比逾三成,成为大众富裕阶层的中坚力量。2017年最新的胡润中国百富榜数据统计得出,排名前五十名的名单中,80后上榜数量仅有3个人,占6%。80后的社会财富比例和幸福指数比不上现在70后的社会财富比例,而且这个差距还会进一步被拉大。原因如下:

1、中国的房价是在2000年上升,2003年房价飙升,2005年和2007年又都疯长了一波。70后的大学生大多在1996-2003年毕业,只要家里有点积蓄的,都能买到便宜的房子。80后买同样的房子要多付出

3、4倍的价格(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毫不夸张的说,70后出让给80后一套房子,等于剥削了80后10年的工作(相当于80后要给70后打工10年)。

2、中国是在2001年加入WTO的,中国的经济由于出口强劲增长,各类人才奇缺。2001年毕业大学生115万,2002年123万,2003年212万(80后上场),2004年280万,到2009年超过600万(80后主力,遭遇全球金融风暴)。2003年前毕业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工作条件会更好。对80后致命的是70后占据职场的管理和技术高级岗位,80后会缺少70后当时的机会。

3、中国IT的几只领头羊也是70后的,不早不后刚好赶上中国互联网革命浪潮,成就了中国互联网三分天下的大局面,而80后没有遇到像IT革命这样重大的创业好时期。对于80后来说,儿时的春节虽然也是幸福满满,但随着时间的年轮,春节对于他们来说越来越像是一种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尴尬的处境加剧了中年危机,面对过节的巨大开销(家庭开支、父辈子女压岁钱和朋友聚餐)和艰难的财富积累,让他们对于过春节倍感压力。70后务实80后闷骚90后洒脱00后孤独日前,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发布了一篇关于代际文化演替的报告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了代际人口文化属性差异,文化属性的差异在互联网环境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代际亚文化。对其代际文化属性演替的观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70后追求物质效用,属激情专业主义70后成长环境同质化高、计划生育尚未全面落实,群体成长早期与后期人均GDP差异不大,“不见亦不得”造就了70后对物质效用和理性的追求,并以享受的心情追求自己的专业领域,即激情专业主义,代表电影——《中国合伙人》;(2)80后追求形式表达,时代标签为闷骚80后受计划生育影响,成长环境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长早期普遍不高的人均GDP与成长后期丰富的物质与文化生活产生了明显的鸿沟,“所见不所得”造就了80后对生活放不开、得不到亦放不下的窘境,闷骚为时代标签,追求形式表达多于实质要求,回忆过去为主旋律,代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3)90后追求内涵表达,时代标签为洒脱90后人口出生率开始快速下降,独生子女普及,成长早期与后期均存较高人均GDP支撑丰富物质与文化生活,“所见即所得”、“想要就得到”的生活培养了90后洒脱的性格并追求重内涵表达的消费主义的,憧憬未来为主旋律,代表电影——《小时代》;(4)00后:“累觉不爱”的一代00后出生率跌至代际最低、人均GDP达到代际最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与时代孤独感并存,他们追求能触摸到的真实生活并保持真实自我:好爱,感觉不会再累了。70后过春节更注重实在,所以这一代人对于春节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重视且专一;80后追求形式表达多于实质要求,这也就注定了他们过春节的形式化;90后洒脱的文化属性导致他们追求更时尚的过春节方式;而保持真实自我的00后,虽然在一家团聚的春节里依旧掩盖不了作为独生一代内心的孤独,对于他们来说,红包的意义或许大于春节的意义。不同年代的消费选择90后追崇喜欢即是最好的一个年代一种态度,一个年代一种消费主张。70、80、90和00后,在他们(她)身上,由于所处年代与环境的差异,在消费态度上,都透射着自己典型的特点。(1)70后:比较理智 持家喜好相兼顾70后顺延了60后的某些消费习惯,也比较顾家,他们消费的主题始终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但他们也追求适当的享受。 70后虽然也会经常买生活必需品以外的东西,但价位都控制在一定范围。所以多数70后消费比较理性,喜欢量入为出,习惯在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挑选品牌,性价比对他们来说相对重要。(2)80后:追求潇洒 注重品质和娱乐80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成为了消费市场的主力之一。他们愿意消费,愿意花钱来追求生活的品质,而且也热衷于购买品牌。据数据调查,80后平时的消费大部分体现于娱乐。由于喜欢追求形式主义,容易产生冲动性消费,这让不少80后往往成为“月光族”。(3)90、00后:个性鲜明 喜欢即是最好的90后是时代的宠儿。在享受独宠的情况下,在电子信息时代,他们的消费欲望更加强烈,消费观念更张扬和自主。服装、饰品特别是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成为90后不可缺少的消费,而他们对品牌的在意程度并不高,反而是喜爱样式新颖,迎合自己个性的商品。00后虽然还未形成消费主力,由于社会财富的普遍富裕(00后的零花钱比部分90后的存款还多),让他们同样也拥有自己的消费主张。品牌并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看自己是否喜欢。他们喜欢的东西常常没理由,只要是喜欢的就是最好的。不够新奇、没有趣味的商品是很难吸引他们的。据调查机构数据统计,2017年春节期间,70、80和90后在春节里的各自消费账单,可以看出70后在大部分支出是在家庭的日用品和食品上、80后则是在红包上消费占比最多,90后在旅游和聚会上消费更大。70、80和90后2017年春节各消费支出占比不同的消费观念也映射到各个年代过春节的消费观念,进而影响他们春节的价值观。从人口数量的多与少,我们看到了70后的集体观和00后的个性化;从社会财富积累结构的分化,我们看到了80后的无奈和窘境;从代际文化属性的演替,我们看到了务实的70后和洒脱的90后;从消费主张的差异化,我们看到了70后的理智、80后的潇洒和90后的新颖。价值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不同年代的春节价值观正是在众多的因素共同影响下,演化出不同的结果。

第二篇:80后 90后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的确,在历史发展的轨道上,中国这个古老而厚重的国家正在实现大国崛起,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世界为之震撼。中国正在闪动着活力,燃烧着激情,向着美好的明天奔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还需要80后、90后的新一代去谱写,去开创。中国正是有了勇敢无畏的一代,有了拼搏进取的一代,有了开拓创新的一代,才能闪耀出夺目的光辉,令世人刮目相看。

80后,祖国的骄傲!从张琳到刘翔,从李云迪到古力,无一不在诉说着80后新一代的激情与活力。他们给世界创造了奇迹,他们用实力做出了证明:中国,正在崛起!

李灵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借钱在山村办起了一所小学,既当学校校长,又当授课教师。由于学校环境太恶劣,不但没有教师来任教,而且没有可供孩子阅读的书籍。于是李灵就决定去郑州高价收购旧图书、旧报刊。为了让渴求知识的孩子获得足够多的精神食粮,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严寒酷暑,她总会不辞劳苦,奔走在最繁华的大街上。终于,她为孩子们载回了精神食粮;终于,他看到了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终于,她感动了中国。作为80后,也许她肩负了太多。但正是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80后神圣的责任感,看到了新一代中国人人性的光辉。

李云迪,生于1982年。在他18岁时就摘取了华沙肖邦钢琴大奖赛金奖桂冠,打破了肖邦首奖连续空缺两届达15年之久的沉寂,成为开赛73年来最年轻的首奖得主,被当时国际乐坛评论界称为这是震惊世界琴坛的一大壮举。从李云迪这位天才钢琴家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沉稳和自信,这也预示着中国正在向艺术界的顶峰胜利进军!

90后,祖国的自豪!精彩、自信、阳光、非主流几乎任何一个新潮词语都能在90后身上找到。从龙清泉到林跃,从傅薪洁到马鹏飞,一位位新世纪的弄潮儿在向世界宣告,我们是中国的新一代。

马鹏飞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马鹏飞于1995年出生,不久父母离异,父亲和母亲纷纷离他而去,奶奶成为了他唯一的亲人。但是,灾祸却接踵而至,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相继患上了糖尿病、颈椎病、心脏病,而且双目失明。为了照顾奶奶,鹏飞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给奶奶做饭、吃药,安排好午饭才去上学。后来他荣获辽宁道德小模范称号,称为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物。神圣的责任感被年轻的马鹏飞谱写出了动人的篇章。

龙清泉第一位夺金的中国90后。在2008年的奥运赛场上,小将龙清泉一举夺冠,并打破了该级别抓举的世界青年纪录。生于1990年的龙清泉成了中国代表团第一位获得奥运金牌的90后年轻人。他也在证明,90后在迅速成长和崛起,90后必将成为中国明天的希望!

时光荏苒,曾经的迷惘者,现在已经是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曾经的惆怅者,已经成长为时代的弄潮儿,新长征的急先锋;曾经被担心会垮掉的一代,已经变得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随时准备接过时代的接力棒。

我相信,80后、90后的新一代,一定能肩负起历史重任,谱写世纪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中牟县直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贺英楠

第三篇:“80后”专属的30个标签

标签一:宁可没有电视也不能没有电脑

电视的存在已经不是搜索卫星频道,收看芒果台或者番茄台的娱乐节目,每天眼巴巴等着一群娱乐明星来让自己开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电视的存在是用来播放碟子和玩WFI游戏,但宁可没有电视也绝对不能没有电脑,“80后”的生活已经和互联网捆绑在了一起。

标签二:拥有一种很奇怪的固执

只喝白开水或者带一点薄荷味的纯净水;只穿白色的袜子;不带手机出门就像掉魂了一样;走遍大街小巷只是为了一个好吃的蛋挞;只去一家熟悉的餐厅,只坐自己熟悉的位置,这些奇怪的坚持几乎展现在每一位“80后”的身上。

标签三:留恋小时候的每一样东西

上发条的青蛙,已经有些掉色的公仔,丑陋难看的校服,济公开胃丹和大大泡泡糖,开始奔三的“80后”意识到自己即将青春不再,于是这些触景生情的东西成了“80后”寄托情感的载体,能猫商店是“80后”逛街的常去之处,身着蓝色运动条纹衫一起奔三,“80后”并不是拒绝长大,而是不想让自己变得世故圆滑。

标签四:不喜欢看一切说明书

说明书这样的东西对“80后”来说简直就是浪费纸张。只要买回来任何新鲜的数码产品,回家之后一定将所有的功能统统尝试一遍,根本不需要说明书的帮忙,所谓人工智能,就是用最简单的操作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说明书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80后”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标签五:熟人面前话痨,生人面前自闭

不是不爱和你讲话,而是根本不知道该和你讲什么,谈天气,太矫情;谈人生,太虚无;谈理想,太幻灭。“80后”独生子女的常态让他们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很难打开心扉,一言不发往往让人觉得他们很闷,其实这个话题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重要的是“80后”从来不会委曲求全和不认识的人聊天,没话找话说,还不如不说。

标签六:永远对自己的发型不满意

尽管根本说不出来自己到底在哪里不满意,但对于发型,“80后”的满意度总是离非常满意差一点点。喜欢自己有与众不同的发型,但又不愿意和满大街的人毫无区别, “80后”从来不承认自己的挑剔和苛刻。

标签七:总有一款自己超喜欢的卡通或漫画

机器猫和大雄,樱桃小丸子,柯南,灌篮高手„„这些耳熟能详的漫画或者卡通人物总有一款是“80后”的最爱。那些开遍大街小巷的动漫店就是最好的证明,里面熙熙攘攘的人群除了正在上学的小孩子就是正在奔三的“80后”,他们逛得理直气壮,买得不亦乐乎,在他们心中,即使不得不融入社会,却仍然能够将孩子的心性保存在一个角落,弥足珍贵。

标签八:打折卡比银行卡多

消费绝对是“80后”生活中的重头戏,打折卡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银行卡,当然,存钱是没什么奢望的了,人手一张信用卡,花将来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每一位平凡“80后”的身后几乎都是债台高筑,在此情况下,打折卡显然更加实惠,生活的终极目标不就是将钱玩弄于股掌之间么?打折卡能够让“80后”在消费的一瞬间获得玩钱的快感,当然多多益善。

标签九:使用自助办理业务

排队,看着接踵而至的人群,心里就开始不胜厌倦,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多的时间在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幸好银行里有ATM还有自动存款机,缴纳水电气有一卡通,自动售卖机,但凡能够使用自助办理业务的,“80后”绝对不会千辛万苦等待。

标签十:经常想不起来一个汉字怎么写

比起“60后”看字识人,“70后”狂练书法的喜好,“80后”十分纯粹,应为工作生活都和电脑息息相关,汉字的字体结构已经显得非常陌生了,尤其是出现在纸上,对拼音的熟练程度让“80后”几乎人人都能够做到键盘盲打,这很正常,从智能ABC到搜狗拼音,没有“80后”不会用的打字软件,但常常有他们写不出来或者写不完全的汉字。

标签十一:常常觉得自己老了但心有不甘

10年前听刘德华的歌是时髦。10年后的今天,不敢再提刘德华。因为,邻家小妹“刘德华是哪个?”一问,会让自己脸红。八卦杂志里的人物很多已经不认识了,谁和谁结婚了,谁和谁有绯闻了,以前如数家珍的明星野史在如今的“90后”眼中看来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80后”忽然感觉自己正在年华老去,而最恐惧的是,关于未来,还没有确定好方向。

标签十二:业余爱好中必定有睡觉这项

如果在从小到大的特长一项中能够写上睡觉,可能很多人都会写上自己的这个强项。凌晨12点以前会很少睡着,但没有重要的事情,绝对不会再早上九点以前起床,其实这与疲倦困乏并没有多大的联系,睡觉成了“80后”的一种特殊消遣,享受生活的方式之一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所谓无欲无求,在“80后”眼中当如是。

标签十三:感觉和三十岁以上的人完全无法沟通

三十岁以上绝对是“80后”心目中的老年人,如果不是工作需要,他们绝对不会和三十五岁以上的人交朋友,“80后”笃定自己还带着内心的一点小坚持,但这种坚持却很容易就被老年人成熟的阅历、博大的知识而击溃,他们渴望自己成为这种成熟的男人,但又不希望自己因此而变得老陈,所以纠结其中不能自拔。

标签十四:永远找不到自己的笔

发觉办公室里的每一只笔都像自己的笔,总是习惯随手抓起别人的笔用,笔已经成为了生活中最容易消失的物件,但他们会心仪很多漂亮的笔记本,仅仅是用做收藏而已,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上这些本子写字。

标签十五:喜欢旅行但不喜欢给自己拍照

“90后”喜欢对着镜子玩自拍,手机、相机一个都不落下,“80后”通常对此嗤之以鼻,他们不喜欢照相,尤其不喜欢无事生非到处乱照相。“80后”喜欢旅行,他们可以为了买一个单反相机而节衣缩食,他们走走停停,拍阳台上晾晒的衣物,拍把天空割得四分五裂的电线杆,他们宁肯拍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也不肯定将自己的容貌拍到景色里。

标签十六:不喜欢走亲访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和生活,不喜欢哪怕是偶尔闪进对方的生活里,走亲访友其实是一件很乏味的事情,那些沾着表情带着表故,明明互相之间根本不是很熟悉,但非要像家人一般嘘寒问暖,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80后”已经不太在乎这些所谓的联系,其实真正的亲情是一饭一蔬间的温馨,若非父母强迫,这些所谓的亲戚永远都是“80后”心中的一个未知数。

标签十七:经常故意使用方言

方言成为“80后”生活中的重要喜剧元素,随后能背诵周星驰的经典语录已经不再是“80后”鉴定你是否合群的重要原则,如今是方言,依次为陕西话、天津话、唐山话和东北话。这些方言被随意放置在每一次谈话的瞬间,成为“80后”幽默感的体现,如果不能应景地回敬一两句,你们的谈话就会立即陷入尴尬。

标签十八:同学成为使用最多的称谓

同志、师傅、先生、小姐,这些称谓或者被冠上了人为的色彩,或者被“80后”人为淘汰,很明显,当称呼出现断层,同学成为“80后”最好的交流方式,一来可以让自己显得更加年轻,二来,同学时代绝对是“80后”最怀念的时光,能够避免俗套的同时,让“80后”坚持了自己的时代风格,有效地拉近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

标签十九:越是地下的越受欢迎

“地下”这个概念源起时间当然不在80年代,但绝对是“80后”充当了有力地推手。地下文学,地下摇滚,地下音乐,越是地下的越受到“80后”的追捧和喜欢。“地下”在他们的心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种精神气质的象征,叛逆、张扬、又不屈服、永远都充满激情,这些几乎融进了“80后”血液中的浓厚精神成为他们自我激励的关键所在。

标签二十:喜欢小孩但不喜欢生小孩

生小孩对“80后”来说几乎是整个人生的全部重担,眼看着自己还仍旧是个孩子,转眼间又该拥有自己的孩子了,想来想去也没能弄明白自己究竟是怎样长大的,忽然又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知道自己负不起这个责任,所有“80后”喜欢小孩,但对于自己要不要小孩仍然还是个未知数,想较于已经为人父母的“80后”来说,孩子更像是一个玩具,调剂平淡而平凡的生活。

标签二十一:正装出席成为困扰

接到请柬需要正装出席,“80后”常常会觉得浑身不自在,那套所谓的正装,其实在他的心里傻到无以复加,可能是求职冲动的瞬间订购,可能为了顺应某次无厘头的排队,总之没有那个是自己的意愿。不喜欢被谁束缚,即便是一套西装也不行,被束之高阁的正装总是躲在衣柜里占地方,最正的衣服不过就是一件长袖的黑色体恤而已。

标签二十二:害怕变成自己鄙视的人

“80后”内心最大的恐惧来自社会,其实他们本可以活得没有压力,但事实上,即将奔三的“80后”,面对婚姻和买房的压力,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许多“80后”从月光族开始思考怎样理财,虽然仅仅是一闪而过的念头,但一点一点累计的责任感让“80后”开始正视自己,但他们最惧怕的就是变成自己早先鄙视的那些人,生存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但有尊严地活着更加重要。

标签二十三:绝不问为什么,直接百度谷歌

如果说《十万个为什么》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学生科普的话,那么很显然,在科技力量下成长起来的“80后”对此更加深信不疑。谷歌、百度,这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就是最万能的解答器,心中的全部疑惑都能在这里找到最好的答案,事无大小,从工作到学习,从生活到情感,万能的谷歌和百度成为伴随着“80后”成长的利器,习惯了上网搜索一下,包括不会写的字。“80后”从不绝对崇拜和迷信,但搜索引擎除外。

标签二十四:心血来潮不问原因

在尊重自我感觉的“80后”心中,逻辑学不过是一门在大学中被反复提及的教程而已,他们坚信,直觉这种奇妙的感受绝对值得被珍惜和重视,活在当下的最好写照就是完全按照自己的直觉办事,按照直觉玩一次人间蒸发,按照直觉选择男朋友,按照直觉选择去那家餐厅吃饭,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抱着不可强求态度未必端正,但问及原因才最愚不可及。

标签二十五:用不屑一顾掩饰力不从心

对任何事情都不屑一顾,“80后”叛逆乖张的外表下是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只因为他们奉行的准则,没有希望就不会有失望,冷淡而避之的态度其实是为了能够保护自己卑微的自尊心,所以,“80后”其实需要的是一个内心强大的自己。

标签二十六:表面妥协,内心固执

“80后”并不是不了解这个社会的诸多规则,他们很聪明地知道如何规避,让自己在茫茫人海中获得立足之地,但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秉性去迎合别人的需要,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来寻求改变,他们内心对信念的坚持依然非常固执。

标签二十七:娱乐明星不是偶像

追星的“80后”其实从内心里从来没有把娱乐明星当成偶像,尽管他们曾经狂热地喜欢某一个人的歌曲,或者某一部电影,但他们能够明确地分清自己真实的内心,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周恩来成为“80后”最崇拜的风云人物。

标签二十八:永远不知道钱花在哪了

对钱包里的钱从来没有概念,最后发现自己,什么也没买,什么也没吃,但钱包一天天的却瘪了下去,他们总是在每个月月末的时候很疑惑,只剩几十元钱还需要过一周,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标签二十九:相信第一直觉

直觉是非常重要的感觉,对“80后”来说,判断人的第一标准就是直觉,凭着直觉来交朋友,凭着直觉来做事,崇尚绝对内心的“80后”只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标签三十:宁愿煮面也懒得做饭

一个人的时候宁愿煮面也懒得做饭,做饭对“80后”来说是一件十分浩大的工程,劳心费神做出来的还不如餐厅里的味美价廉,浪费几个小时的时间买菜、洗菜、切菜,最后还要自己收拾残局,十分不值。

第四篇:70后,80后入党个人自传

入 党 自 传

XXX,男,19XX

年X月出生,汉,初中文化程度,现为蓬华镇XX村委会委员。

19XX年XX月至19XX年XX月在XX小学就学,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党对我的培育。不久,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当选了少年先锋队的中队长,在我幼小的心灵萌发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任少年先锋队中队长兼纪律委员。

19XX年小学毕业,我考入了XX中学。升入初中后,我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要求上进,在父母的支持鼓励和校团委老师的帮助培养下,我对共青团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在初中二年级时就光荣的加入了共青团,我清楚地知道团员这个光荣的称号也意味着责任,从此我处处以团员标准要求自己,曾被评为和三好学生,学习积极分子。

19XX年XX月至19XX年XX月在部队服兵役,在部队,我积极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努力完善自己。本人于20XX年10月被XX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一年来,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和纪律、党员条件等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懂得了怎样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同时,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身边的党员,政治视野也得到了扩充,看到当前存在党风不正的现象,希望自己能加入到党组织,做一名优秀的党员,重新确定党的形象。这种看法现在想起来是非常片面和狭隘的,这种错误想法的产生源于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清楚,不能以因为有些党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就否定他们是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以至影响对党性的认识,也不能把极少数蜕化变质的党员和党组织等同起来,他们并不能代表党。经过这一次认知意识的转变,我觉得入党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和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党。此时,我的父亲对我的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对我的转变并不惊讶,反而给予了赞扬,他说,那是我在为自己诠释对党的认识,是我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必修课”。他对我说,入党同学习一样,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会观察,会总结,会引申,要去看书学习,去思考,是要花一番气力的。有的人在入党之后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都要不断补充对入党的思考,也包括对入党动机的更完整的再定义。在那以后我就决心,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让自己的真正的入党动机在心里成形。我觉得我必须把思想的转变和行动相宜地结合起来,让自己把每一点思考和每一次实践对应起来,学要学得有进步,做要做得有体会,实实在在的向要求一名党员那样来要求自己。

长期以来,我都始终贯穿着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在集体活动中,我都积极参与,和大家积极配合完成集体任务。我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红星照耀中国》等书籍和文章,极大地加深了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正确的理论知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在申请期间,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所有这些行动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明白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必须持之以恒,从申请入党的那天起,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和真诚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我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绝不是为了光宗耀祖,绝不是为了凭借执政党的地位为自己谋私利,我深深地懂得共产党员意味着拼搏,奋斗甚至意味着牺牲,我入党只是为了更直接地接受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第五篇:如何搞定80后、90后员工

21世纪出现了一种蛮奇怪的事情,就是现在员工可以“炒”了老板,现在的员工很多都是年轻的员工,80、90左右的,其个性可能比较独特一点,所以有时候,如果领导不了解他们,而且老是对其指手画脚的时候,情绪管理不佳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企业管理者没有做好员工激励这个工作,今天小编就教大家一些搞定员工的好方法:

1:投其所好

一个管理者就是团队的核心,哪怕你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是围绕老板,围绕企业管理者来展开的,所以要想了解你的80后、90后员工,就要投其所好,融入他们的生活圈,这样你就会寻找到他们的特点,也可以用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员工激励,其方法当然也是不同的,要因人而异。

2:“赞赏”

赞美能够使员工对自己更加自信、对工作更加热爱、能够鼓励员工提高工作的效率。其赞美也是有技巧的,必须要及时,当员工工作表现很出色,这个时候就应该立即给予称赞,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受到上司的赞赏和认可。

3:让员工参与公司决策

让员工参与公司决策是一个很好的员工激励方法,因为很多员工在做自己工作的时候,都不知道其对于公司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其实工作本身就是兴奋剂,当员工不了解的时候,让员工参与公司决策,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自己所处的工作有多么的重要,而且参与决策也是对员工的一种认可和信任,这样对于员工来说无疑是最好额给予激励,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也会更卖力,更积极。

4:制定多劳多得的制度

其制度的好处就是多劳多得,让大家为了自己工作,这比被动地工作来说要好得多,薪水不仅能保证员工生存,更因其能者多得的作用起到员工激励效果,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创收利润的好方法。

总之,要想搞定员工,就一定要走进员工,如果你对你的员工一点都不了解,那么无论你的员工激励方案有多么的好,都是没多大效果,所以要改变员工,先改变领导者的心态吧。

上一篇:illustrator设计图形下一篇:九年级英语unit14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