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知识结构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建立知识结构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构建科学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是管理科学的需要。科学管理不仅要抓好企业中主要涉及企业生产力属性的管理如生产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等。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更注重抓好企业中主要涉及企业生产关系属性的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建设,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领导体制,坚持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创新,根据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责权明确、各司其责、相互制衡。

一、强化董事会、监管会的监督决策职能和监督职能。 董事会是股东会的常设机构、受托经营管理资产,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中心地位并起关键作用,可以说公司兴亡、董事负责。为此,我们董事会牢牢树立对全体股东负责,追求股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

1、通过将董事会的议事规则规范化、科学化,初步建立了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三会四权”即股东会的最高决定权、董事会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的监督权与经理的日常经营管理权相互制衡的原则,针对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公司的《董事会管理人员议事规则》,进一步详细明确了董事会、经理的职责与权限,在实际动作中,坚持董事会既不能随意干涉总经理的日常管理工作;总经理也不能越权行事,必须接受董事会监督,基本形成了职权明确、科学制衡的运行体系。董事会不介入具体事务、集中精力抓大事、抓决策,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经理人员专心致志抓生产经营、抓组织协调,增强了企业灵活性和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和管理交通,实践证明:“三会四权”的制衡机制,保障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转。

2、建立了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公司的整个管理体系中,最重要也最微妙的问题要算董事会与高层经理之间的关系了。说它重要是因为如果这种关系处理得当,公司就会兴旺发达;处理不当,公司可能会大伤元气,甚至一蹶不振。说它微妙,是因为公司法对此只规定了粗略的原则,各种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留下了大量的活动余地,而由董事会和总经理自由周旋。为次,我们分别制定了《经营者目标考核责任实施办法》。初步建立了对企业以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

3、建立了规范财务管理与监督体系。规范财务管理就是加强控制、监督与约束,要从基础管理工作抓起,特别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提高核算整体水平;加强资金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成本与负债控制等等。三年来,逐步建立了规范财务管理与的监督体系。第一,督促管理层规范财务管理,编制《财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鉴于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普遍相对薄弱的实际,聘请会计师务所根据我国《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及《关于工业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规定,并结合各公司的特点,分别制定了公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及内控制度。该办法主要包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资本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建工程的管理、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的管理、成本费用的管理制度、销售收入的管理制度、利润及分配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和评价制度及附则共十三章。同时还制定了企业财务评价指标、收支审批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成本管理办法。从而,为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便于财务监督奠定了基础。第二,制定了各企业的监事会工作条例。合资公司监事会组建伊始,就讨论制定了各公司的《监事会工作条例》,初步初步规范了监事会 的工作,为开展监督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结合董事会年初制定公经营者目标考核实施办法,要同各公司总经理及其生产、销售、财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研讨会上、经过多轮次争论、详细、多方案测算,最终制定出公司财务预算并作为考核依据。第四,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年终财务审计的制度化,从而确保了财务审计的客观、真实与公平。第五,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切实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办法。第六,实施跟踪监督。为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规范财务管理与监督,在咨询会计师事务所的基础上,编制了企业财务及经营情况调查表,要求各企业按月报送我们,以切实加强对合资公司的财务监督,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规范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管理及财务监督,再加上年终财务审计的制度化与考核奖惩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维护了公司合法权益。

二、积极探索、加强外部监督,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第一,积极强化主办银行的监督机制。实践证明,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不仅仅包括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而且应包括外部监督,特别是主办银行或委经办行对企业资金运行和财务状况的监督权,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企业、股东提出整改意见、直到采取必要的措施,委贷经办行也可选派代表参加或列席公司董事会。

第二,进一步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从理论上,董事对企业经营者行为存在失控的可能性:一是高层经理不愿意接受董事会的控制。董事会与以经理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其利益取向与行为方式不可有完全相同,有时甚至差别很大;二是董事会不一定有能力实施这种控制。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经营者面对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为取得更大的成就、享有更大的声誉或避免身败名裂而努力工作、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为防范经营者失当行为发生,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外,还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经营者行为的约束机制,防范不正当形为的发生,与此同时,通过激励机制鼓励经营者行为的正当行为,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激发经营者努力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股东会可聘请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家担任公司的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任职,同时,为充分调动、发挥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公司可建立薪酬委员会,独立董事的薪酬与其贡献相应。在引进独立董事的同时引进了外部监督,利于公司的治理结构制衡机制的建立。

第二篇: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文/任龙业

当前,我县正在进行着以严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对能源公司等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就是在产权制度上由原来单一封闭的国家所有权制度,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度,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指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完成以后,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推动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做大做强,维护出资人的权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又称公司治理,是一个泊来词,它是指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例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一一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 1 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中外学者都有科学的论述。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柯•梅耶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并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随着市场经济中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我国著名学者吴敬链先生在他的《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一书中指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管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曾指出:“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将像健全的国家治理一样至关重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浪潮席卷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夯实经济基础的必要手段。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十余年来,我国大多数大中型骨干企业实现了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但不少企业改革还不到位,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一有的形同虚设,有的被严重扭曲,董事会成员与经 2 理人员高度重合的现象较严重,缺乏必要的制衡和约束,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努力构筑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1993年12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公司治理作了明确的规定,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依据。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在于以下四个环节:

1、落实股东大会权力,规范股东行为,维护股东利益。

维护股东利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公司治理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所在。公司治理结构必须有利于保证股东权利的享有和行使,而要实现股东权就必须切实落实股东(大)会的权力。股东会应切实享有选择董事的权利,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制衡;坚持股东选任监事、监事(会)对股东会负责的制度;落实股东(会)对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权等。鉴于股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的行为,所以要在努力优化股权结构的同时,把规范股东(特别是大股东)行为作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重点。控股股东对公司及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控股股东对其所控股的公司应严格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不得利用资产重组等方式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利,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谋取额外的利益。

2、规范,完善董事金制度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重大问题作出决策,要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要独立于经理决策。要限制在经

3 理层兼职的董事数量,确保董事会中有一定比例的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外部董事。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不兼任。这样有利于分权制衡,有利于代表股东利益,防止“内部人控制”,落实董事会职权。要按照公司法规定,实现董事会各项职权到位。一是完善董事会决策制度。要坚持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决策制度,保证董事会职权由董事会集体行使。优化董事成员结构,提高董事素质·强化董事义务和责

任。二是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职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的基本职责是确保董事会考虑的是所有般东的利益,而非某一特定部分或团体的利益;就公司战略、业绩、资源、主要人事任免等问题作出独立判断;探讨董事会和执行董事的表现;芏执行董事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时介入。总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一方面可独立监督公司管理层,另一方面可制约控股股东利用其股权优势作出不利于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决定。

3,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公司的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经理层成员和财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使监事会真正能向股东(会)负责,代表股东对董事、经理、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优化监事构成,提高监事素质。监事会成员必须具有履行监督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一般应有财会、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强化监督手段,落实监督职权。除公司法规定的职权外,还应赋予监事代表诉讼权,在董事、经理给公司造成损害时,监事(会)

4 有权以公司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作为代表股东对董事、经理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人员,应对股东负责,勤勉尽职地履行监督职责。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构应明确议事规则与程序,规范监督行为,以保证监督的公正与效率。

4、完善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任用与激励约束机制。

公司经理层由董事会聘任并对董事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和用人权,经理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一是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制度,要按公司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产生、任命,经理由董事会聘任产生。要制定企业用人、任用经营者的标准,充分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形式选拔人才;培育、健全经营者市场,实现经营者的市场选聘制度。二是建立合理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使经营者业绩报酬挂钩、权利义务对等、激励约束对称。可采取年薪制、持有股权、股票期权等。落实激励机制要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特别要建立健全经营者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三是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者约束机制,强化企业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明确其对公司的信义义务和经营责任。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健全业绩考核制度,实行竞争淘汰,依其经营能力和业绩决定其是否留任。

三、积极稳妥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制度创新。

我县企业存在着两个“一股独大”,一是国有企业大多是国有独资,二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家庭投资和家族管理,这是目前构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障碍。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完成和民营企业告别家族式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就会逐

5 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在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股权结构,为构筑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创造前提。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优化,有利于股东间的监督制衡,进而有利于建立真正相互制衡、规范运作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拓宽国有资本退出的通道;推进民营化战略,拓宽融资渠道,推进股权多元化、股权结构的优化。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多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对已完成公司制改造的企业,也要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国有资本的退出,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如通过国有资本的协议转让等。

2、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构筑公司治理。公司法人治理要坚持公平原则,要保持股东利益平等,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要兼顾相关人(债权人、职工等)的利益。公司治理要坚持效益原则,以提高公司效率,有利于公司发展为目标。坚持删繁就简的原则,在治理。要发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在推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作用。在市场竞争充分的情况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各利益主体相互博奕的结果,是市场理性选择的结果。凡是有利于公司各方利益、有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法人治理结构会保存下来,反之则被淘汰。政府机构在构筑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开放),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创造公司治理的环境,引导、规范公司治理,协调相关利益,维护社会公平、社会秩序,根据 6 各类公司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程度,采取不同力度、程度的监管和规范。

4、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同步进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加速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在各项改革的连动中推进这一工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构筑公司内部组织机构,保证资产出资人到位并履行好职责,解决公司治理的根本动力和基础问题。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培育人才、经营者市场,完善企业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保证公司治理结构人员的素质和治理的效率。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培育发展,通过有效的资本市场、竞争淘汰机制,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5、加强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建立信用经济。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资合”和“人合”(信用合)的有机体,公司的发展需要股东、债权人、董事、职业经理、员工的专业贡献,为此,内在地要求一种信用的原则,包括股东资合的信用,债权债务的信用,董事的诚信,管理层的诚信,员工的诚信以及公司本身对外行为的信用等。这种信用的原则是合作或协作的基础,是公司实现有效治理的基础。针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从制度供给的角度来看,不单单是法律能够解决的,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非正式制度供给。为此,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经济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养,建立信用经济,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生态文明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建立绿色产业体系

【论文关键词】 生态文明 节能降耗 产业升级 绿色产业体系

【论文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必须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一是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现有产业结构的升级,二是建立以环保产业为主体的生态文明下的绿色产业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的。从生态文明的发展途径来考察,必须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即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就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的相适应。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优化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的构成比例关系,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从而提高产业的产出。

1、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任何时候都有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问题。当然,在不同时期,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其产业调整、升级的方向是不同的。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如资源、能源消耗量过大,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GDP年均增长9.5%,其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环境的透支来实现的。又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 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首要的问题。而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要求,是从成因上解决消耗高、排污多、附加值低等粗放型增长问题的有效举措。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现的途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两个方向就是节能降耗与环保。

2、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等四个层面。从经济层面来考察,生态文明要求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必须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首先,第

一、

二、三产业及其内部诸产业之间结构协调。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三大产业的比例失衡的倾向日益严重,造成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不断加大。一方面,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发展速度太快。2006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二产业占48.7%,其中工业占43.1%,分别比1991年提高6.9和6个百分点,尤其是近几年一些消耗资源多、污染大的行业发展过快。另一方面,消耗资源较少、污染较轻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发展较慢。2006年第三产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5%,只比1991年提高5.8个百分点。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比重和水平;并且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再次,实施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

一、

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能源、资源问题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我们面对的两大挑战。因此,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通过节能降耗推动现有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建立以环保产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二、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产业结构升级,首要的任务就是以节能降耗为目标,坚决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1、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是节能降耗最关键最重要的举措,也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一是要下决心坚决关停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行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大企业大集团,优化产业布局。二是要花大力气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煤焦钢铁传统产业,广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综合产出率,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三是要培育壮大能耗低、产品附加值高的新技术产业,推进新型产业规模化。四是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措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土地、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政策,提高准入门槛,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快速推进产业档次。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从宏观方面讲,能源组织管理部门应加强行业先进技术指导和引导,对一些重点行业重点设备先进的成熟节能技术要实施鼓励扶持推广或强行推广。从企业方面讲,一是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二是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全面控制各个工序节能降耗。三是要努力促进管理创新。节能降耗是一项硬指标,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合理的产品结构和规模,同时还需要“精细”的管理,需要从管理上构建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

3、积极开发引进多种能源,优化用能结构。要加快科技创新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发新的能源品种,按照优化结构和多种能源互补的要求,引进石油、液化天然气等,积极开发煤层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源等新能源,鼓励发展城市垃圾发电或热力利用,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提高抵御能源短缺的风险能力。

4、建立节能扶持激励机制。一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能源生产的资源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人工成本还原到能源价格中去,将低成本使用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生产和消费者节约用能。二是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企业及不符合标准的高耗能产品建立调节税收机制,同时对能耗标准达标的清洁能源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建立节能奖励制度,抑制高耗能产品的过快消费,促进企业向节能方向转变。三是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重点节能项目,金融机构应在对节能项目标准审查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和引导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技术工艺改造,促进整体节能工作的开展。

5、加大宣传力度,推广节能典型。一是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参加节能行动,推广节能墙材、节能照明灯具、节能家电以及节能交通工具等,广泛营造节能氛围,增强全民节能意识。二是开展企业节能降耗示范活动,分行业分别选取~个好的节能典型,召开流动现场会,组织实地参观学习,推广典型,以点带面。

6、强化监管,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评价考核体系。一是建立地方能耗公报制度,定期公布能耗结果,加强跟踪监督。二是对重点耗能企业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通报,监督落实。三是将能耗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并作为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内容和实绩考核指标。

三、建立以环保产业为基础的绿色产业体系

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是以环保产业为基础的绿色产业结构,因此,在对传统产业进行以节能降耗为基础的生态转型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以环保产业为主体的逆向产业体系。逆向产业是指为人口再生产和环境再生产服务的产业。环保产业就是专业化从事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逆向产业。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环保产业整体和核心竞争力较低,关键设备和核心产品的技术水平及可靠性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环境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市场化进程缓慢,滞后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在为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提供技术支持方面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

1、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指导。制订和完善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政策、标准及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为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制订我国环境要素和重污染行业的污染治理技术政策、指南、工程技术规范、环保产品技术标准,制订和发布鼓励发展的环保技术、产品目录等。通过政策制度体系的引导,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限制相对落后的环保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

2、加快环境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行支持环保技术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结合重大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通过调整和优化环保技术,巩固和提高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加快开发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或国内空白的急需的环保技术和产品;积极发展有一定比较优势、有出口创汇能力的环保技术和产品;依法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市场供大于求的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

3、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各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调动全社会投资环保产业的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借助股票、债券、基金市场和前期信贷等资本市场融资。

第四篇:如何建立如何建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

浅谈如何建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

烟草行业当前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否能切实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就成了保证行业能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题。烟草行业的职责和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两条: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这是党和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根本目的;也是烟草专卖法的立法宗旨;更是全体烟草员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集中体现;还是整个行业的责任所在、使命所然、立业之基。所以在新时期面对新任务、新课题如何建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就成了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平稳发展的关键。

一、建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家局党组提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不仅是关系到行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行业专卖体制巩固与完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企业效益不断增长,而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也在不断突显,在正确面对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潜藏的危机。而建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则是正视成绩、看清危机的一剂“良方”。

(一)、建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1 的前提条件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决定了烟草行业的发展必须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烟草作为横跨农、工、商三个产业,具有生产、经营、专卖管理职能的行业。多年来,烟草行业一直是国家的纳税大户。烟草行业今天的重要地位,是建立在专卖专营的基础上的,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而不同于其他一般性的行政垄断。这一特殊地位,要求烟草行业必须承担起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和责任,为国家多作贡献。而实现“两个至上”的首要前提就是发展。行业如果没有发展,就不可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如果没有发展,企业就不能生存,就更谈不上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了。因此,发展是烟草行业“两个至上”的前提条件。

(二)、建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是《烟草专卖法》的立法要求

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是国家赋予烟草行业的神圣使命,《烟草专卖法》开篇即指出了其立法宗旨“实行烟草专卖管理,有计划地组织烟草专卖品的生产经营,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同时,作为国有企业的烟草公司,如果不能把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

2 益放在首位就违背了国家设立烟草专卖的初衷,专卖制度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因此,烟草企业应从行业大局出发,自觉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为己任,正确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义务。

二、建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的措施及办法

(一)、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之间的关系

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辩证统

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国家利益只有通过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实现,消费者的利益必然要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维护。烟草企业是政府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不存在自身的特殊利益。烟草企业只有找对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把树立大局意识落实到思想上。只有正确认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起大局意识,用“两个至上”的思想统领行业改革发展的大局,才能使我们县级烟草公司在新的改革形势中重新定位自身职能,发挥自身优势,把“两个至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要牢固树立“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

1、恪守诚信原则,树立服务意识。离开了诚信,“两个至上”无从谈起。因此,要把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把诚信经营贯穿于一切营销活动中。烟草商业企业应当围绕“创商业品牌”战略,讲诚信,负责任,促和谐,用制度来规范各

3 项服务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2、自觉维护和提升专卖形象,真正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广大消费者、零售户是网络建设的基础,是“两个至上”重心之一。从当前烟草执法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入手,认真贯彻执行《烟草专卖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堵塞执法漏洞,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使专卖管理实现从“服务管理型”到“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把精细化服务落到实处,让零售户满意,让消费者满意。

3、严格做到从我做起,持之以恒。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全面规范职工的岗位职责和日常行为,将“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内化为道德准则,固化为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举止。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两个至上”,需要靠我们每一个员工的一言一行来塑造,靠我们每一个员工的一举一动来体现。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作最神圣的事业,把零售户当作亲密朋友和合作伙伴。二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电脑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三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位置,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积极帮助零售户获取合理的利益,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支持烟草工作。

(三)、求真务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认清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求真务实,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取得实效。倘若仅仅写在纸上、讲在嘴上、挂在墙上,就会与科学精神和求实作风背道而驰,更不能很好的践行“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因此,克服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既是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也是践行“两个至上”的重要保证。

(四)、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人与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是烟草行业的共同价值追求。烟草企业文化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核心是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我们必须把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作为我们整个烟草行业思想道德建设的行为准则,作为烟草行业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把“两个至上”的建设落到实处。

总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弄通概念,明确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勇于创新,不断完善。

第五篇:如何建立建立高效阳光政府[小编推荐]

如何建立建立高效、诚信的阳光政府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新思想哪来的新思路。因此,经济发展需要思想解放先行,建立高效、诚信的阳光政府也要思想先行。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经济建设中心为目标。通过强化学习,做到思想解放再解放,观念更新再更新;要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节约型、廉政型、和谐型(简称“六型”)机关为抓手,着力加强机关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突出重点,强化服务,转变作风,创优争先,全面提升机关管理水平、服务效能和文明程度,营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融洽和谐”的政务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和形式,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执政为民意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2、开展业务培训。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积极支持和安排本单位职工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提倡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成才。制定本单位的业务培训计划,包括法律、经济、科技、管理知识以及公务员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3、建立学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行为,制定各项保障和奖励措施,建立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投入机制和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以规范健全的机制促进创建活动的健康开展。

4、注重学习效果。坚持把学习效果作为衡量机关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准,定期开展述学、评学、考学活动,并作为年终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

二、创建服务型机关

1、增强服务意识。机关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百姓是天、客商为重、企业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杜绝吃拿卡要,树立机关干部诚实守法的良好形象。

2、规范服务行为。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热情接待、诚信服务,讲文明、讲礼貌、讲信用。模范践行职业道德,制定各项措施和标准,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

3、优化服务质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经济工作服

务。要选准本单位为全县经济工作服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抓住不放,抓出成效。机关工作人员要努力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服务,不推诿,不扯皮,多办好事实事。

4、提高服务效能。加大行政改革力度,推行政务流程再造,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受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并完善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24小时预约服务、AB岗制、举报投诉受理等制度,着力提高行政效能。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打造阳光政府,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推行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规范网上公文运转程序,提高运转效率。

三、创建创新型机关

1、明确创新目标。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要根据自身特点,明确或阶段性创新目标。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行政管理特点新思路,建立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切实有效的行政激励、规范透明的党务政务公开等各项制度;围绕增强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突破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实现三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不断探索加大三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思考创新公共服务的手段方法,在公益事业、社区服务、民生帮扶等各方面有新进展。

2、加大创新力度。建立健全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创新计划的制定、创新项目的论证和创新工作的组织实施。对重大创新项目,要组建项目研究攻关小组,使创新思路转变为创新成果。要树立创新实干、追赶卓越的理念,把创新作为推进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开展经常性的创新工作意见、建议征集活动和创新竞赛活动。大力支持并积极宣传机关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好典型,把创新成果作为评先评优、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3、推广创新成果。要高度重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制定创新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机制、效果评价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

四、创建节约性机关

1、增强节约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宣传,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自觉性。加强机关干部只讴歌内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力戒奢侈浪费。

2、明确节约目标。通过广泛使用资源节约技术,使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加强节能采购规范化建设,建筑节能改造等工作。

3、落实节约措施。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公务活动规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不搞超规格接待,杜绝公款大吃大喝。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严格执行有关节能规定。加强对办公楼的管理,做好水电设备的日常维护,明确专人监管。加强经费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公务车编制配备标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审批报销程序,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严禁个类物资失管失控。推行电子政务,实行无纸化办公,降低行政成本。

五、创建廉政型机关

1、增强廉洁自律意识。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党纪条规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开展警示教育,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大力弘杨清正廉洁的作风,表彰宣传勤勉廉政的典型,促使机关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督促机关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发扬求真务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2、加强廉政制度建设。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抓好述廉、评廉、考廉工作。制定物品采购、财政管理等规章制度。

3、强化廉政监督检查。发挥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支持纪检检察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对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对象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4、推行党务政务公开。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制度规定,积极推行机关党务、政务公开,结合实际制定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时限和设立监督电话。

六、创建和谐型机关

1、明确和谐目标。要紧扣建设和谐三江目标任务,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和谐机关建设,努力实现同志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友爱,干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上下级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单位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个人与集体的和谐、群众与干部的和谐、机关内外的和谐、机关建设与全县发展的和谐,最终以机关的和谐引领全县的和谐。

2、营造和谐氛围。深入开展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等主题教育活动,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用先进的理念引导人 ,用先进的思想感召人,在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中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集体荣誉感,确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体现健康向上、积极有为的精神,展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情怀。

3、搭建和谐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格平等,正视权益诉求,真正建立起权益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良性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和谐有序、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机关文化。加强“和谐机关”、“和谐科室”建设,搭建共享共建平台,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充分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快争先崛起、着力构建和谐三江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如何面对未来学习下一篇:如何记住日语单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