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用国际贸易论文

2022-04-20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结算方式之一,其中通过SWIFT系统开出的信用证已成为主流。信用证正本遗失现象时有发生,各银行处理办法不一,主要包括暂不受理、改为信用证托收、银行间确认后再受理、由申请人到开证行补发信用证、凭保函/说明到通知行补发信用证等。总的说来,银行一般都需要补办信用证正本。信用证正本真的如此重要吗?本文将对此深入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电子信用国际贸易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电子信用国际贸易论文 篇1:

信用证欺诈原因与对策新析

摘要:随着各国间贸易往来的增多,信用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重要方式之一,又被誉为“国际贸易生命线”。但自信用证产生以来,信用证欺诈就屡见不鲜,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信用证欺诈案例有增无减,且手段越来越隐蔽,涉案数额巨大,给国际贸易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研究信用欺诈问题并提出相关防范建议意义重大。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信用证独立原则;法律救济

收稿日期:2014-04-29

作者简介:李秀芝(1990—),女,山东日照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法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学;刘正(1965—),男,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学。

2012年2月,浙江香溢进出口公司托付宁波联合的子公司向香港诺华公司代购了一批电解铜。双方协定采用不可撤销远期90天的信用证进行结算,在议付行收到开证行转递的全副单据以后,完成审单并支付全套单证467万美元,宁波联合却意外的发现卖方交付的提单以及提单上注明的发货人均不真实,且卖方实际也未交付货物,后经公司核查得知,浙江香溢进出口公司与香港诺华两公司为关联公司。香港诺华公司通过欺诈获得买方的货款之后就宣布破产,并进行了破产清算。[1]宁波联合遂于2012年5月将香港诺华公司、浙江香溢进出口公司及作为信用证议付行的香港交行作为共同被告起诉至宁波中院。该案立案后,经过近一年的审议调查并没有实质性进展,追回货款无望,信用证诈骗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原告遂于2013年1月撤销诉讼。原本是一项普通的贸易,由于宁波联合事先没有对对方的资信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致使公司钱货两空,损失严重。通过此案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

一、关于信用证欺诈的法律界定

(一)国际商会对信用证欺诈的态度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以下简称为:UCP)是各国进行信用证结算所依赖的主要依据,但到目前为止,惯例的各个版本对信用证欺诈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究其原因是各国对待信用证欺诈定义问题的态度不一致,不能达成确定统一的意见,UCP又是作为被各国广泛适用的国际惯例,为了保持被各国广泛的采纳,对待争议问题不宜作统一规定,这样便可以在贸易结算领域被广泛的适用。[2]国际商会的这一态度并不意味着对此问题置之不理,这主要体现在2007年1月开始实施的UCP 600。最新版本的UCP600又对以前生效的各个版本作了较大修改,结构更为规范,对信用证欺诈也起到了一定防范作用。修改内容如下:⑴UCP 600对UCP 500中关于信用证是否为可撤销的条款作出了修改,规定了信用证即使双方在买卖合同中没做规定也视为不可撤销,减少了利用可撤销信用证进行诈骗的可能性。⑵UCP 500对银行审单实行单证严格一致的原则,不允许单证之间有任何差别,这就给信用证欺诈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可以利用单证之间微乎其微的差别作为单证不符的理由予以拒付。UCP 600对该条款进行了修改,采用了单证“不冲突”的概念,即不必要求单证完全一致,只要单证的内容之间不相互矛盾就符合要求,银行不得以此作为借口拒付。这对欺诈者利用银行审单进行诈骗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3]⑶UCP 600增加了单内一致的条款。银行不能只注重单据之间、单据与信用证之间的一致性,应保证单据内部的一致性,增加了银行审单的责任,这就从审单的层面上减少了信用证欺诈的几率。⑷UCP 600修改了可转让信用证条款,明确规定作为信用证的开证行同时可以作为转证行,其目的是减少换单造成的单据不符,大大减少了欺诈人利用可转让信用证进行欺诈行为的发生。

(二)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

美国《统一商法典》对信用证欺诈问题作了明确的的界定,其第5-109条列明了信用证欺诈包含的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单据欺诈。主要是利用信用证议付时所需要的单据进行欺诈,包括伪造单据的行为和利用欺诈性单据进行欺诈的行为;二是信用证受益人利用信用证进行的实质性欺诈,即受益人没有作为兑付的基础交易。

(三)我国关于信用证欺诈的法律界定

目前我国关于信用证欺诈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和《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分别对欺诈的定义和信用证欺诈形式作了规定。其中将欺诈定义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以至于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4]同时规定了四种信用证欺诈形式:⑴卖方通过提交内容不真实的单据;⑵卖方故意不交付或交付无价值的货物;⑶卖方和买方或者第三方串通,提交虚假单据骗取银行款项;⑷其他欺诈情形。

目前,各国对信用证欺诈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确定的概念,总体来讲对这个问题主要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观点。狭义观点认为,信用证欺诈是指利用信用证付款机制而进行的单据欺诈;广义观点认为,除了利用单据的欺诈还包括利用买卖双方的交易进行的欺诈,即通过交付虚构的或提供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货物来骗取买方的货款。笔者赞同信用证欺诈的广义观点,即利用信用证本身的特征进行欺诈,欺诈者主观上存在故意,客观上对受害人造成了严重损害,且欺诈手段和欺诈形式呈多样化。

二、信用证欺诈的类型分析

对信用证欺诈分类的方法较多,如根据欺诈采用手段的不同,主要有使用伪造的单据、伪造的信用证进行欺诈,以及通过规定信用证的软条款进行欺诈。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单纯利用议付时所需要的全套单据进行的欺诈和利用买卖双方的交易进行欺诈。根据欺诈主体不同可以分为申请人欺诈,受益人欺诈,或者两者分别与第三方合谋进行的欺诈。笔者主要分析以下三种类型:

(一)伪造单据欺诈

伪造单据进行欺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欺诈类型,主要是指受益人到银行议付时提供记载内容不真实的单据进行议付,以及通过开立伪造信用证的条款来骗取银行议付的款项。[5]虚假单据欺诈是指信用证受益人到银行议付时提交的全副单据表面上满足信用证的要求,但实际的状况与单据的记载并不相符,单据的内容或记载是虚构的,如现实交易中经常发生的利用倒签提单和预借提单来换取清洁提单到议付行进行议付,这是典型的利用单据进行欺诈。伪造信用证是买方开立虚假的或不真实的信用证来骗取卖方货物使卖方不能获得货款。就宁波联合公司诉香港诺华公司案来说,作为买方的宁波联合公司在支付货款后发现卖方香港诺华公司开来的信用证项下的提单及提单发货人均不存在,且提单项下并无货物,这就是典型的利用虚假单据进行的欺诈。

(二)可转让信用证欺诈

可转让信用证顾名思义,信用证的受益人为两个或者多个,它是指信用证的第一受益人可以要求对信用证进行付款的银行,将信用证金额的部分或者全部转让给除第一受益人以外的其他受益人的信用证形式。若买卖合同中约定信用证为可转让的,在开立信用证条款的记载中必须作出明确的规定,否则视为不可转让信用证。可转让信用证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可能会涉及多个受益人,因此多个受益人向银行申请付款时,遭到拒付的概率也必然会相应增加。尽管UCP 600对转让信用证条款作了修改,但风险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规避,第二受益人面临拒付的风险仍然很大,因为其权利能否顺利实现,某种程度受制于第一受益人。以下面的案例作为说明:

1997年中国X公司与德国Y公司进行一笔出口冻鸡肉的买卖交易,新加坡Z公司作为中间商使用可转让信用证结算,信用证第一受益人为新加坡Z公司,转证行为新加坡A银行,第二受益人是中国X公司,中国X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信用证要求的所有单据寄到新加坡A银行,并在第一受益人Z公司进行换单后又将单据寄到德国的开证行并要求付款。1个月后,开证行中国银行收到德国银行拒付通知,理由是其提交的单据不符。中国银行进行审单,认为X公司寄出的单据是符合要求的,若出现单证不符的问题,只可能是新加坡银行造成的。中国银行便与新加坡银行联系,无果,只好要求德国银行对信用证金额进行付款,但德国的开证行却以需要由转证行与其解决为借口进行拒付。从该案中我们可以获知,可转让信用证不同于一般的信用证,作为第二受益人的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第一受益人及其转证行,因此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三)利用信用证“软条款”进行欺诈

信用证“软条款”是指开证申请人在信用证条款中故意加入一些比较隐蔽、不易被发觉的、限制受益人实现利益的各种条款的总称。信用证软条款一般可归纳如下:一是限制信用证生效的条款。通常情况下,信用证一经开出立即可生效,但在信用证条款中时常会有“信用证生效需要开证行通知”或者其他类似的条款,以信用证生效需要符合某种条件作为限制。[6]二是装运中的软条款。这类条款通常对装运中的事项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如严格的规定了船名、始发港、目的港、装船时间、装船地点、是否允许分批装运、是否允许转运等一些具体的事项,然而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如果由于某种突发状况,不能严格按照信用证规定进行载货与运输,就会造成单据与信用证不符,受益人会因此遭到拒付。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的此种规定,使受益人处境十分被动。三是商检过程中的软条款。这类条款规定由买方通常指定商检机构进行检验。国际惯例对此问题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进出口贸易的商品检验证书应当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独立作出,检验机构应该独立于买卖双方,以此来保证检验证书的作出不受双方影响。很明显,信用证中关于商检事项的此类规定与惯例不符。四是制造信用证条款相互矛盾。通过一些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对信用证作出特殊规定,后又以交单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理由来进行拒付。

三、信用证欺诈的原因探析

透过宁波联合与香港诺华公司的信用证欺诈纠纷案可知,导致欺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信用证结算方式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有议付行审单不细致的原因,还有作为卖方的宁波联合没有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对卖方的资信状况了解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只有找出信用证欺诈发生的原因,才能在结算实务中有效的规避。

(一)信用证独立及表面相符审单原则之弊端

信用证独立原则是信用证最大的特点,它是指信用证的开立依赖于买卖双方的基础合同和开证申请书,信用证一经开立,便不再受基础合同和开证申请书的影响。[7]独立原则包含了三个含义:首先,信用证与买卖合同是相互独立的,即使信用证条款提到合同的某个条款,银行也不受合同的约束;其次,当事人不能援引合同条款阻止银行进行付款或议付;第三,信用证独立原则可以防止受益人利用开证行和议付行之间或者开证行与申请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信用证独立原则使银行与买卖双方的交易相互分离,银行并不清楚当事人履行合同的情况,因此,也无法判断对受益人是否实施了欺诈行为,这极易导致欺诈行为的发生。

开证行付款是以单据表面相符为条件: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单内一致。单单一致就是要求单据的记载之间不能相互冲突,不能出现相互矛盾的条款;单证一致即单据和信用证不能相互冲突,这就要求各种单据的开立要以信用证的要求为基础,不能出现单据内容与信用证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单内一致即要求每类单据的内部记载要相互一致,如发票的大小写金额要一致,装箱单、海运提单的货物数量大小写一致等。信用证表面相符的审单原则和信用证独立原则内在要求的本质是一致的,这样银行与买卖双方的交易相互独立,银行只负责处理单据而不负责单据项下的货物,这意味着即使卖方交付的货物完全符合合同要求,但所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存在不符点,同样会遭到银行的拒付;相反,如果卖方交货不符或者根本就不交货,而向开证行提交了全套符合要求的单据,银行同样要履行付款义务。再看宁波联合与香港诺华的信用证争端案,作为议付行的宁波建行审查的只是单据,对基于双方的贸易合同及卖方的信息一无所知,只是基于香港诺华提供了全套符合要求的单据而履行了付款义务,但实际上卖方根本就没有交货,这就使作为买方的宁波联合钱货两空。

(二)信用证欺诈的立法缺失

从国际上来看,目前并没有规范信用证欺诈的统一立法,作为对信用证规范最为全面的国际惯例——UCP的各个版本,对信用证欺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欺诈的惩罚就更无从谈起。最新版本的UCP600对此问题仍没有解决,而是将其留于各国的国内法予以调整。目前,各国关于信用证欺诈的国内立法相对滞后,各国对欺诈立法的管制程度、打击力度不够,可以说信用证欺诈的问题没有得到各国的足够重视,这也是信用证欺诈增多的原因之一。很多国家将其认定为一般的经济纠纷,截止到目前为止,除了美国《统一商法典》以及英美法系的一些判例对信用证欺诈有明确的规定外,由于大陆法系在这方面的立法缺失,当遇到相关问题时只能援引民法中相关理论来解决。

(三)国际打击力度不够且跨国诉讼程序复杂

信用证欺诈问题通常涉及到两国或多个国家,一旦发生争议,没有任何一个国际组织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辖。而各国立法状况不一,且发生争议后各国都是基于保护本国当事人的目的使信用证欺诈者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也导致信用证欺诈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旦涉及到国际司法的诉讼问题,相比国内的司法诉讼程序就显得更为复杂,必然涉及法律适用、司法管辖权、引渡等相关问题,各国在这些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就使得诉讼无法进行。[8]

(四)信用制度发展不平衡

目前,国际社会没有统一可行的信用体系也是信用证欺诈经常发生的原因之一。西方国家信用制度发展比较早,信用制度比较完善,而我国信用制度起步晚,发展程度不高,且经常受到行政权力的干预,信用制度程度较低。加之我国信用证并不是信用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是直接从国外引入的,所以信用证制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立法也不完善。在法制和信用制度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欺诈的发生也会比较频繁,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信用体系及与信用证相关的制度。

四、信用证欺诈的防范建议

(一)信用证各方当事人应采取欺诈防范的措施

⒈开证申请人。作为买卖合同中的买方同时又是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首先,应当调查对方的资信状况,是否有违约记录,是否存在违约的可能,在进行贸易之前弄清对方的资信状况是十分必要的。[9]其次,应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作为贸易合同的进口方选择FOB贸易术语比较有利,买方可以自己来负责运输、保险等事项,进而选择信誉良好,自己熟悉并且有多次业务往来的船公司负责运输,这样可以有效防范对方与船公司的联合欺诈。买方负责运输可以查看货物情况,防止卖方利用货物欺诈或利用提单欺诈。此外,买方要严格的审核卖方开来的各种单据,确保单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与信用证条款的一致性,防止卖方通过伪造单据而进行的欺诈。

⒉信用证的受益人。买卖合同是信用证开立的基础,首先,信用证的受益人要谨慎订立买卖合同,合同各项条款的约定要尽可能的明确具体,同时要在合同中规定欺诈的救济条款,一旦欺诈发生可以采取相关的救济措施;其次,信用证的受益人要认真审核买方开立的信用证,防止信用证的软条款,确保信用证与合同条款相一致,如信用证与合同有不符点,应尽快与买方协商进行改证的工作;同时要确保提供与信用证要求相符的单证,防止买方利用单证不符的原则进行拒付;最后,卖方作为货物的提供者要尽可能地自己安排检验事项,包括检验机构及检验地点的选择,把握检验的主动权。在宁波联合诉香港诺华案中,作为信用证收益人的宁波联合在与对方订立买卖合同时没有订立贸易救济条款,审单时没有注意到卖方所提交的提单及提单发货人均为虚构,导致钱货两空,使自己的诉讼请求迟迟得不到解决。

⒊银行。信用证结算是银行信用代替了传统的商业信用,信用证能否得到议付基于银行对单据进行的审核,因此银行在信用证的结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0]为防范信用证欺诈,首先,银行应完善信用体系,为买卖各方提供充分的资信服务调查,在买卖各方订立合的同时可以通过银行信息系统查询对方以及对方银行的资信状况,进而作出能否与之继续贸易的决定;其次,银行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审核单据的能力与专业素养,识破对方利用信用证软条款及虚假单据进行的欺诈。在宁波联合诉香港诺华案中,作为议付行的宁波建行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与完善的信息查询系统,审单过程中仅审核了单据表面的相符,使得对方利用提单进行了欺诈。

(二)完善我国相关立法

⒈制定《反欺诈法》将信用证欺诈作为其中的主要部分。目前我国没有专门规范信用证欺诈的法律,这也是在结算领域信用证欺诈频繁发生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欺诈法》并将信用证欺诈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欺诈意义重大。在《反欺诈法》中应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信用证欺诈作出明确规定:从信用证审单原则、买卖双方及银行应负的义务,到具体的界定信用证欺诈含义、信用证欺诈常见的形式,以及发生欺诈问题的法律救济方面都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规范信用证各方当事人的行为,明确各方义务,防范欺诈发生。欺诈一旦发生,受害方可以立即启动《反欺诈法》中关于信用证欺诈的法律救济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打击欺诈行为。

⒉完善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条款。目前,我国关于信用证欺诈的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定,由于信用证欺诈通常会带来严重损害,因此,我国《刑法》第195条、第199条、第200条对信用证欺诈都有专门规定,完善其中相关的规定以适应新情况的需要具有重大的意义。[11]此外,《信用证纠纷若干问题规定》对欺诈的相关问题也有规定,但对信用证欺诈类型的规定并不完整,关于信用证软条款问题也未没作规定,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信用证欺诈立法,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需要援引不同法律部门中法律规定而影响工作效率。在宁波联合诉香港诺华案中,作为原告的宁波联合起诉至法院,要求银行止付,援引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但为期半年多的诉讼并没有追回货款,这与我国法律不规范和司法程序不完善不无关系。

⒊加强国际间的司法合作。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各国对危害人类社会问题的应对已经达成共识,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关于信用证欺诈的国际条约,这便是信用证欺诈长期未能得到规范的原因之一。因此,召开国际反信用证欺诈会议,不断探讨各国进行反信用证欺诈的国际合作问题十分必要。1982年的联合国贸发会议曾对信用证欺诈问题进行了探讨,航运委员会决定成立一个特别政府间小组,针对信用证欺诈问题曾一度提出了反欺诈的十项具体措施和一些防范欺诈的建议,但由于各方的意见分歧过大最终没有得到实施。[12]现阶段,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组织各方积极谈判与合作,签订各国遵守的关于信用证欺诈的国际条约对于防范与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各国间能加强合作,统一国际贸易过程中使用的单据,则可以减少欺诈者利用虚假伪造单据进行的欺诈。同时可以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现提单电子化,以减少托运人对提单进行涂改以及防止伪造提单现象的发生,也可以方便各方当事人对货物进行控制。此外,各国还可以采用定期通告本国各大主要银行的资信状况,对方在与之建立贸易关系时的有相关资料可以参考,为各国的银行以及进出口商提供较为准确完整的信息,使之在贸易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防止由于对对方资信状况不了解而导致的损失。由于国际贸易通常涉及两个或以上国家,一旦欺诈发生,就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司法管辖问题,因此,为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以及各国经济的发展,建立一个专门的国际组织来打击信用证欺诈是很有必要的。对此,笔者建议,各国通过谈判协商,在国际海事欺诈组织和国际刑警组织中设立专门打击信用证欺诈的政府间国际司法组织,专门打击信用证欺诈,以此来解决信用证欺诈国际打击力度不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雪峰.宁波联合2900万信用证款项追索无果[J].证券时报,2013,(02).

[2]金赛波,李健著.信用证法律[M].法律出版社,2004.345.

[3]郭露丝.析UCP600新规则对信用证受益人的法律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1.

[4]汪辉敏.最高院《信用证规定》中有关信用证欺诈条款的述评[J].国际经贸探索,2004,(01).

[5]余劲松.国际经济法问题专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26.

[6]蒋琪.国际货物贸易法律风险与防范判例精解[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2.219.

[7]张湘兰.信用证欺诈及其对策探讨[J].法学评论,1999,(05).

[8]王桂英.信用证欺诈的法律救济[J].国际商务,1998,(03).

[9]李冰.浅析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企业对信用证欺诈的防范[J].特区经济,2010,(09).

[10]原擒龙.商业银行对信用证欺诈风险的防范[J].金融论坛,2009,(07).

[11]张碧安.信用证欺诈的立法完善[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03).

[12]陈云峰.信用证欺诈与防范研究[J].山东大学,2008.

(责任编辑:王秀艳)

作者:李秀芝 刘正

电子信用国际贸易论文 篇2:

信用证正本遗失若干问题探讨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结算方式之一,其中通过SWIFT系统开出的信用证已成为主流。信用证正本遗失现象时有发生,各银行处理办法不一,主要包括暂不受理、改为信用证托收、银行间确认后再受理、由申请人到开证行补发信用证、凭保函/说明到通知行补发信用证等。总的说来,银行一般都需要补办信用证正本。信用证正本真的如此重要吗?本文将对此深入探讨。

一、银行是否必须审核信用证

UCP600中,除第2条第5段和第14条第1款规定了银行把单据和信用证比对的义务(即审单义务)和第9条规定了通知行的确认信用证表面真实性义务(即审证义务)外,并没有明确规定通知行以外银行的审证权利义务。根据习惯解释规则,“法律行为所使用的文字词句有疑义的,应当参照当事人的习惯解释”,而根据交易习惯,银行可鉴别信用证真伪。因此,应理解为银行有审证的权利。

权利是可以放弃的,这是否意味着银行可以不审证呢?

其一,根据文义和目的解释规则,“应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不得拘泥于所使用的不当词句”,“应当采取最适合于实现法律行为目的的解释”。信用证中各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是以信用证为媒介通过单据帮助买卖双方实现货物的控制和货款的支付,审单的目的即通过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实现对货物的控制,如果银行仅审单而不审证,即使构成相符交单,也不符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也不能实现当事人的目的。

其二,根据公平解释规则,“应遵循公平解释规则,兼顾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如属于一方当事人单方面决定法律行为内容的情形,则应按照对决定一方不利的含义解释”。如果银行有审证权利而无审证义务,还是侧重于保护银行利益,不能兼顾银行和当事人的利益。

综上,银行有审证权利,同时也有审证的义务。

二、交单时是否必须提交信用证正本

既然银行有审证义务,那么银行要求交单时提交信用证正本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那么交单时是否必须提交信用证正本呢?

UCP600第2条第13段规定,“‘交单’意指信用证项下单据(documents under a credit)被提交至开证行或被指定银行,抑或按此方式提交的单据(documents)”,“under”一般含义为“在某物下面,且与之无接触”,据此,可得出如下结论:(1)单据(documents)与信用证(credit)“没有接触”,即单据中“不包括”信用证,这种把单据和信用证分开的表述,在UCP600中很多;(2)信用证由开证行制作,且未与受益人协商,应把信用证理解为“一方当事人单方面决定法律行为内容的情形”或“格式条款”;(3)UCP600作为一份文件,其中“单据”的含义应前后一致;(4)信用证项下交单,仅须提交“单据”,不包括信用证;(5)交单时不提交信用证,不构成不符点,指示银行不能收取不符点费;(6)审单期限自其收到提示单据的翌日起算,与是否收到信用证无关,因此,未提交信用证不影响审单期限。

当然,UCP600仅是一个国际惯例,如果信用证中特别规定“必须提交信用证正本”,交单时必须照做。比如,SWIFT MT700/701使用规则规定,“对自由议付信用证,如果收报行不再用MT710转通知,那么该银行必须在信用证上加注:(1)每次议付时必须提交通知受益人的信用证正本;(2)议付行必须在所通知的信用证正本上注明每一次议付情况”。

综上,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交单人无须提交正本信用证。

三、银行可否以未提交信用证正本为由拒绝审单

UCP600第14条第1款规定,“按照指定行事的指定银行、保兑行(如有)以及开证行必须(must)对提交的单据进行审核,并仅以单据为基础,以决定单据在表面上看来是否构成相符交单”,此处用词为必须(must,无条件的强义务),不是应当(shall,有条件的弱义务),更不是尽最大努力(best efforts,,强调主观上的努力,而不强调结果)。因此,审单是银行的强制性义务,银行不仅要主观上尽最大努力审单,更要实现审单结果。事实上,除了从交单人处获得信用证正本外,银行(开证行或通知行除外)还可通过SWIFT通讯从开证行或通知行处获得信用证正本(电子形式),因此,银行不得以未提交信用证正本为由拒绝审单。

此外,根据UCP600第16条第1、3、4款,银行“确定提示不符时,可以拒绝兑付或议付”,且银行“决定拒绝兑付或议付时,必须做到:(1)确定提示不符,且必须具体列明每一个不符点;(2)必须通知交单人,包括每一个不符点;(3)只能一次性通知,交单人如在规定期限内改正所列不符点后重新交单,银行不能提出新的不符点。

如果银行以未提交信用证正本而拒绝审单可能面临这样的风险:(1)违背了UCP600第14条第1款规定的审单义务;(2)构成拒绝兑付或议付;(3若交单人找到信用证正本后,在信用证有效期内重新交单,银行不能提出任何新的不符点。也就是说,开证行和保兑行拒绝审单,就相当于承认构成相符交单。

四、信用证正本遗失若干建议

在信用证正本遗失时,银行通常认为:受益人提交信用证正本,一般可证明其从合法途径取得信用证,从而减少银行被诈骗的风险;如果不提交信用证正本或信用证遗失后,存在受益人二次交单、其他人持正本信用证诈骗等风险。银行顾虑并非没有道理,为避免信用证遗失时产生争议,建议如下:

第一,开证行明确规定是否必须提交信用证正本。如第二部分所述,如果信用证没有规定是否必须提交信用证正本,交单人无义务提交。因此,开证行在开立信用证时必须明确做出规定。

第二,少开立自由议付信用证。自由议付信用证丢失后,议付行可能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家银行,即使想通知议付行信用证已遗失,也无法一一通知,风险较大。建议把议付行限定在本国,最好限定在本地的银行。

第三,选好往来银行作为通知行,并把正本留存在通知行。建议受益人选好一家或几家往来银行,作为通知行兼议付行,并把正本留存在上述银行,只拿着信用证副本缮制单据。这样可以避免信用证遗失后,议付行和通知行之间的SWIFT通讯,进一步提高效率。

第四,银行间多利用SWIFT加强沟通。一般地,通知行在收到受益人保函/说明后,不会继续通知开证行或可能的议付行(通知行不一定是议付行)。在得知受益人已遗失正本信用证后,通知行无法通知议付行防范已遗失的信用证,尤其是全球自由议付信用证。即使是国内自由议付信用证,通知行除了经总行或相应地区分行通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通知其他银行。同样,开证行在得知信用证正本遗失后,也无法通知可能的议付行。由于银行间沟通不足,银行系统内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银行间还须进一步通过SWIFT加强沟通,把信用证遗失信息通知开证行或可能的议付行或其他相关银行。

第五,在SWIFT系统内建立信用证挂失制度。各国没有信用证挂失制度。在现有信用证制度下,法院通常只有在信用证欺诈时,才发出止付令,禁止银行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因此,开证行同意挂失和法院判决止付的概率很低。

基于各国法院系统建立信用证挂失制度可行性不高,鉴于大多数信用证都是基于SWIFT系统开立,可在SWIFT系统内建立信用证挂失制度,该制度性质上属于国际惯例,在SWIFT系统范围内有效:(1)在SWIFT系统中,专辟信用证挂失区,供会员行挂失和查询;(2)挂失仅限会员通知行,通知行挂失时,应提供遗失的信用证相关信息,并通知开证行;(3)根据SWIFT系统及银行操作习惯等,明确信用证挂失生效时间并在系统内公告(或通知所有会员行);(4)信用证挂失生效后,会员行议付或承付的,由会员行自行承担,受益人不承担任何责任;(6)信用证挂失生效后,由通知行或其指定行向开证行寄单。

作者:杨育文 王迪 钱中平

电子信用国际贸易论文 篇3:

浅谈进口贸易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信用证在我国进口贸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由于银行在信用证付汇中只对单证进行审查,而不审查货物,使得一些不法出口商有机可乘,利用信用证的这一特性进行诈骗活动。本文着重从信用证欺诈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其防范措施进行阐析。

[关键词] 进口 信用证 欺诈 防范

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通常是进口商)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通常是出口商)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并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信用证已成为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的最为重要的结算方式。据统计,目前以信用证方式结算的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0%以上。在这种支付形式下,由于银行付款并非以买方是否收到货物为依据,而是以单单相符为前提的单据交易,信用证完全独立于基础合约之外,这就使得信用证欺诈成为可能。由于信用证欺诈主要发生在出口贸易业务中,尽管在进口贸易中信用证的欺诈时有发生,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分析、探讨进口贸易信用证欺诈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防范措施对日益扩大的进口业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用证欺诈的成因

1.1信用证诈骗成本低,风险小

欺诈者无需重大成本,只要伪造一套单据,便有可能获得巨额款项。而且,国际社会对从事信用证欺诈活动者尚无有力制裁措施,在司法管辖权、法律适用、国际司法协助及引渡等问题上尚未形成一致作法。于是,信用证欺诈的势头愈发猛烈,从目前国际贸易中揭露的案件来看,卷入信用证欺诈的成员已从一般的社会成员发展到精通国际海运、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货物买卖等具有高智商高技能的犯罪分子,从单个人单枪匹马或小规模的个人合伙发展到带有专门性质的犯罪组织,甚至某些曾以走私贩毒为主的国际性犯罪组织也因欺诈活动获利大而改行,卷入到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所出现的欺诈活动中来,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数以亿美元计的巨大损失。

1.2信用证单据容易伪造

电子科技、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发达,伪造的文件有时会比真正的文件更象真的。使单证背后代表的货物扑朔迷离,而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单据一般也无统一固定的格式,这就使得交易者难以辨识真假,容易受骗上当。

1.3信用证制度本身的缺陷

信用证交易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它是信用证交易的支柱或基石,但这一原则也是信用证本身的缺陷。

根据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银行只负责审查单据的表面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只要单证之间,单单之间相一致,银行即承担向受益人付款的责任,而不论基础合同之间的关系。《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规定,“信用证按其性质与凭以开立信用证的销售合同或其他合同,均属不同的业务。即使信用证中援引这些合同,银行也与之毫无关系并不受其约束。因此银行的付款、承兑并支付汇票或议付及或履行信用证下任何其他义务的承诺,不受申请人提出的因其与开证行之间或与受益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索赔或抗辩的约束。”该规定旨在明确开证行不得利用单证不符以外的抗辩对抗信用证其他当事人。信用证是独立于买卖合同或任何其他合同之外的交易,开立信用证的基础是买卖合同,但银行与买卖合同无关,也不受其约束。因此,一家银行做出的付款、承兑、支付汇票或议付或履行信用证下其他义务的承诺不受申请人与开证行或与受益人之间关系而提出的索赔或抗辩的约束。

正是由于信用证这一原则本身的缺陷,客观上造成了信用证欺诈的发生与发展,为不法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

1.4可转让信用证的使用

可转让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授权转让行在受益人的要求下,可将信用证的全部或一部分转让给第三者,即第二受益人的信用证。

随着国际贸易多元化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中间商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们往往利用自己在地理位置、经济技术、商务关系等方面的优势,安排进口商与供货人之间的买卖交易,并从中赚取差额利润。可转让信用证便是在中间商参与国际贸易的情况下普遍采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之一。

在可转让信用证下,进口商只与中间商打交道,并不了解实际的供货商的情况,只要中间商能够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开证行就得按期付款,即使货到以后发现了货物不符合规定,开证行也不能拒付。因此,对于进口商来说,开具可转让信用证比开具不可转让信用证风险要大。

2 进口贸易信用证欺诈的主要表现形式

2.1伪造信用证单据

卖方发票、装船提单和保险单是国际商会规定的三种基本贸易单证,这些单据都极易伪造。伪造卖方发票只是举手之劳,伪造装船提单只要取得船公司的空白提单,填好后加上假签名即可。对于保单,只需向保险公司付出少量保费即可取得。而且,有的诈骗者往往兼任船运公司和贸易公司,伪造单证更为容易。由于银行没有识别假单证的义务,保险公司也不承保货物未上船的索赔(卖方可能根本无货),买主的损失很难挽回。

2.2预借、倒签提单

所谓预借提单,是指承运人接管货物后,在货物尚未装船或货物未装完时,应托运人(卖方)的请求签发已装船提单。倒签提单,是承运人在货物装船后,应托运人(卖方)的请求,将提单的签发日期提前到信用证所规定的实际装船期的以前的装船日期。根据国际贸易法的有关规定,信用证或合同一般都规定装船的有效期。超过有效期装货,买方有权拒收货物,并可就其因此遭受的损失向卖方提出索赔。卖方勾结承运人签发不符合实际装船日期的提单,使其表面上符合信用证要求,凭此要求银行议付货款。等到买方收到货物时,发现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或交货迟延,却仍须向银行偿还货款。

2.3提供虚假的清洁提单

清洁提单指货物在装船时外表状况良好,承运人未加任何货损,包装不良或其他有碍结汇批注的提单。反之,不清洁提单则是指承运人在提单上加注有货物及包装状况不良或存在缺陷,如水湿、油渍、污损、锈蚀等批注的提单。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的规定,在以信用证方式付款时,除信用证另有规定外,银行拒受不清洁提单。因此,当承运人认为货物表面有缺陷欲在提单上注明时,卖方往往出具保函,向承运人保证由其承担收货人拒收货物或索赔的责任,以勾结承运人出具货物在表面状况良好下装船的清洁提单,致使银行在审查单据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条件下给予结汇。

2.4短装或冒装货物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的规定,载有诸如“托运人装载和计数”或“内容据托运人报称”条款的运输单据可以接受。因此,一些不法商人便利用承运人不清点集装箱内货物之机,以次货、坏货、假货行骗。这也是常见的行骗手法。

3 进口贸易信用证欺诈的防范与控制

3.1选择资信良好的贸易伙伴

这是最重要并且最有效的防止欺诈的手段。从事国际贸易的买方在挑选交易对象时,应尽可能通过正式途径来接触和了解卖方,尽量挑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声望与信誉的大公司做交易,不要与资信不明或资信不好的客户做生意。另外还要对贸易伙伴进行资信调查。大多数的欺诈就是因为对交易对方的资信没有很好的调查,贪图小利而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此,买方应通过银行、卖方所在国的资信评估机构、商会、行业协会或驻外机构等对卖方资信进行调查,并建立起完备的供方档案,在没有搞清对方的资信之前,不进行交易。

3.2选择合理的价格术语

对于进口方来说,选择FOB价格术语较为有利。在此价格术语条件下,买方可自行选择资信良好的承运人运输货物,选择可靠的保险公司予以承保,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卖方单独或勾结船东进行欺诈。

3.3及时跟踪货物、船舶信息

对于大宗进口交易,买方最好到卖方工厂和起运港当场验货,甚至监督装船。对于普通货物的进口,买方很难做到港口验货,但可以向装运港海关了解船货情况,也可通过国际海事局和劳埃德船级社等机构跟踪船舶的航运动态和有关船舶的情况,查询是否有提单上注明的货物。一旦发现卖方有欺诈行为,可在取得确切证据的情况下争取银行的支持。

3.4适当增加一些不易伪造的单证

一些不法商人在利用信用证中银行只核对单据而不查验货物的特点,在装运货物时捣鬼,不装或短装货物。因此,买方在开立信用证时,除了要求提供商业发票、提单、保险单等一般性单据外,视卖方信用的好坏及往来关系,还可要求卖方提交一些不易伪造的文件,以预防和减少信用证欺诈。例如,可以规定卖方必须取得SGS(瑞士通用鉴定公司)、Liyod(劳合社)、当地有名望的公证人、商会组织出具的检验证书或当地使馆鉴证才能确定货物已如数装船。

3.5合理使用信用证软条款

信用证软条款是指开证申请人在注明为不可撤销的信用证中规定的若干赋予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单方面解除付款责任主动权的条款,包括控制信用证生效的软条款、商检中的软条款等。信用证软条款在我国有时也称为陷阱条款,有人甚至将其列为信用证欺诈的一种。但站在进口商的角度来看,某些所谓的信用证软条款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逻辑性,应区别对待。例如,对于彼此缺乏信任的新出口商,出于诚信的风险防范,约束其贸易行为,以达到保质、保量进口的目的,如果进口商在信用证中加入“货物抵达目的港后经买方检验合格方给予付款”的软条款,应在情理之中。

3.6开证行严格审单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的规定,开证行是否议付信用证项下货款,取决于卖方所提交的单据是否符合信用证条款的规定,对单据的真伪性则不负责任。因此,开证行应熟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关于银行业务和责任的各项规定,在其起码的职责范围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好审单关,使议付时真正做到“单证一致,单单相符”。

3.7采用远期信用证

远期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收到受益人交来的远期汇票后,并不立即付款,而是先行承兑,等汇票到期再付款的信用证。因远期汇票的承兑到实际付款之间有个时间差,如果在这期间发现卖方有欺诈情形,买方有一定的时间取证以申请法院禁令,从而也会令欺诈者不敢铤而走险。

3.8避免可转让信用证

在可转让信用证业务中,因为中间商的存在使进口商与实际供货商之无法直接取得联系,流转环节变得巨加复杂,进口商的风险增加,受欺诈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因此,在进口业务中应尽量避免可转让信用证。

3.9对合同进行担保

如果进口额较大,买方对卖方的资信情况不太了解,而卖方又坚持要用信用证付款,则应尽可能寻找一家或数家双方都信赖的资信状况良好的银行或大公司作为保证人提供担保,买方还可要求卖方提供抵押财产等方式以保证履行其义务。这样,当卖方不能履约时,买方可就抵押财产取得补偿。

3.10提高进口贸易业务人员素质

从事进口贸易信用证欺诈活动的人往往都是具有比较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整个欺诈过程都会经过详细周密的计划,对于缺少经验和相关知识的业务人员而言,往往是无法识别的。只有具有相当程度的经贸和法律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业务人员,才能对其加以防范和扼制。因此,作为进口企业应当不遗余力地抓业务人员素质培训,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并制定完整的内部信用和风险管理制度,这是预防和减少信用证欺诈的重要措施。

3.11加强与国际上反贸易欺诈机构的合作

隶属于国际商会的国际海事局是专门从事反海事欺诈的机构,掌握着一些国际性欺诈集团的有关资料,它不定期向其会员发送信息简报,报道市场上最新发生的一些诈骗、纠纷案例,还接受其会员的查询以及帮助进行各种必要的调查。鉴于目前大型贸易欺诈活动越来越有组织化的特点,加入国际海事局无疑有助于进口商及时了解信用证欺诈的最新动态,掌握贸易伙伴的资信能力,从而防患于未然。

4 结语

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广泛使用,在进口贸易中起着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信用证制度本身的缺陷,虽然它是以银行信用作为保证,并不能与规避风险划等号,信用证欺诈时有发生。但只要针对信用证欺诈的表现形式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信用证欺诈是可以遏制的。

参 考 文 献

[1]陈国武.解读《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第600号出版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宋毅英.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信用证〔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李金泽.信用证法律风险防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4]顾民.UPC详解〔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9

[5]中国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

[6]陈爱萍.使用可转让信用证的风险及防范〔J〕.国际经贸,2002,(5).

[7]张鹏.信用证欺诈风险防范的博弈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08)

[8]朱敏.不同类型信用证软条款的识别及应对[J].国际经贸探索,2004,(01).

作者:纳明安

上一篇:环境影响行政管理论文下一篇: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