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论文

2022-04-27

〔摘要〕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尚未嵌入全球价值链,培养若干世界领先的产业集聚是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所需。因此,跨境電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论文 篇1: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内生机理与发展路径

摘 要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能够推动价值实现,提升整体收益。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提出了简化的跨境电子商务运行模式,以及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模型。在跨境电子商务运作模式、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模型基础上,结合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供应链协同理论,从战略层、职能层与业务层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与建议,旨在推动中国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促进企业价值提升。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协同;跨境电商;跨境物流

一、引 言

伴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全球范围内的跨国性生产协作成为可能,并形成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间劳动力成本存在差异,由此带来新的利润驱动。此外,全球范围内关税水平的普遍下降,投资环境与国际贸易得到不断改善,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这些因素导致产品的生产链条拉长,甚至不同生产要素普遍分布于不同国家,产品的价值源头涉及很多国家或地区。全球价值链指一种商品或服务从概念提出到最终消费,乃至废弃回收所涉及的所有价值活动,具体包括概念创意、设计、研发、制造、营销、物流、消费、售后服务、废弃处理等环节,这些由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协作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带动自身产业趋向全球化,同时也影响着上游商品制造、下游商品消费,以及关联的支付产业、物流产业发展,一并趋于全球化。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作为产业链条的两个重要环节,无法脱离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商品流通业与服务业一体化趋势加强,并逐渐向协同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商品流通产业的重构不再局限于单一国家或地区,也不局限于相同企业之间。依托信息产业发展,商品流通业更加注重全球价值链条上的分工协作与协同发展,进而形成一个利益共同體。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商品流通链条长,流通环境复杂,并伴随相关环节的交互影响,导致流通风险高,关联问题多。伴随中国商品全球竞争力的增强,国外需求日趋旺盛,但跨境物流却成为很大的短板。中国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融合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市场选择,通过产业功能的优势互补与彼此延伸,有利于推动各自产业的发展,二者的协同运作还利于提升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竞争力。以全球价值链为研究背景,本文旨在分析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如何协同运作,为推动中国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也为推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壮大出谋划策。

二、文献概述

伴随中国经济日趋发展与成熟,在以全球价值链为特征的新型国际贸易中,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与从属地位,仍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强国。在“供给侧改革”与“走出去”国家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成为一种新的发展动力,逐渐增强着中国的世界贸易地位。关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研究,多围绕着贸易统计[1]、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2]、分工程度与演变[3]、出口的价值创造[4]等方面。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方面,学界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有从生态系统视角[5]、供应链视角[6-8]、产业链视角[9]等展开。此外,个别文献还研究跨境电子商务与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关系[10]。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得产业间竞争更多体现在全球价值链条各个环节上。对于中国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产业而言,产业协同发展使得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发生变化,产业间界限越来越模糊。通过跨产业协同发展,不但利于破解产业间壁垒,还利于提升产业效率,塑造产业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持续的内在优势。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中国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是本文的创新点与出发点。

三、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跨境电子商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外贸”模式重构国际贸易模式。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了新型服务业与传统诸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势资源配置的能力,有效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促进了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步伐。无论是跨境B2B模式,如阿里巴巴全球站;或是跨境B2C模式,如网易考拉;或是跨境C2C模式,如海淘;或是以上多种模式的复合体,如阿里速卖通;都在推动中国企业进行产业竞争力提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势配置,也是培育与优化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突破口。

跨境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信息技术,破解传统产业模式下地理空间与时间的制约,能够快速地、有效地链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商品与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推动传统产业与网络经济融合发展,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配置不同要素能力,还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价值微笑曲线”两端的地位,发展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上游研发设计活动与下游渠道、品牌及营销活动,继续夯实具备传统优势的产业活动。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位于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能够即时沟通所需的生产要素、商品或服务,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与渠道层级,提高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依托跨境电子商务,中国企业能够有效地削减用于渠道开发、市场推广、广告宣传、物流等交易成本,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应用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品牌建设与营销等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

四、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跨境电子商务运作模型

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企业价值创造流程打破了国家界限,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受到全球价值链活动的影响,跨境电子商务运作流程也发展了变化。通过一个简化的模型,可以清晰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假设跨境电子商务价值链活动仅涉及到三个国家,即A国、B国与C国。其中,A国聚集着跨境电商所需商品的供应商与生产商;B国是跨境电商企业所在地,也聚集着跨境电商企业所需商品的供应商与生产商;C国是跨境电商的消费者所在地,也存在跨境电商企业所需商品的生产商与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与商品供应通过物流运输来实现,尤其会涉及到跨境物流活动。购买与销售生产要素与商品产生资金流。生产要素与商品的供需活动需要信息流来实现。不仅如此,出现商品退换货时,还需要逆向物流活动。所以,包括商品流在内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贯穿着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价值链的活动网络中。资金流与信息流主要依托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还需要线下的跨境商品运输与配送活动,其活动构成更复杂,也是信息流活动的目的与资金流活动的载体。

五、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模型

随着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跨境电商开始只关注产品销售,在市场、竞争对手与消费者多重作用影响下,跨境电商逐渐意识到跨境物流的重要性。消费者对于跨境电商的需求不再单纯聚焦价格与产品,已经越来越重视物流体验,这倒逼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要尽快破解产业的界限,实现在产品、服务、技术与运作等方面的协同运作与融合发展。基于产业间的关联属性、需求及利益的共同追求,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具有协同运作与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虽然,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分属不同的产业类型,但它们的产业边界相对模糊。一些跨境电商将跨境物流服务纳入了自身业务,有的跨境物流拓展了跨境电商业务,如京东全球购、亚马逊、顺丰海淘等,通过内部关联业务的转化创造价值;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天生具有很高的业务关联性,物流是跨境电商在全球价值链条的一个环节,二者无法孤立对方而存活发展。如图2所示,在全球价值链发展背景下,跨境电商的供应商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商品的生产商所需生产要素来自国内或国外,商品需求与供给,以及所需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需要通过跨境物流来实现;跨境电商通过在线平台将商品销售给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消费者在线下单支付后,商品则通过跨境物流方式运输及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实现了价值创造。这些活动都需要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运作与融合发展,进而实现了全球价值链的价值转化、利益获取与综合能力提升。

六、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跨境电商物流协同路径

格里菲等(Gereffi,2005)[11]在普维尔与斯特恩等提出的生产网络理论基础上,结合价值链等相关理论提出了全球价值链治理范式。本文结合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供应链协同理论与上文的运作模型与协同模型,提出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运作与融合发展思路,如图3所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措施与建议,为中国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战略协同

1.战略规划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同处一条全球价值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实则具有相同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应基于全球价值链条的分工地位,最大程度的开发与扩展该价值链带来的价值,将跨境电子商务这一市场做大、做强,以此为基础来寻求各自的价值最大化。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行,都需要充分考虑全球价值链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因素,更需要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各自战略纳入进来,在统一的目标约束下,建立与完善彼此的战略规划。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通过战略联盟,以共同利益体现的发展规划为生产与活动的目标,实施各自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活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追逐共同的企业价值。

2.合作机制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存在诸多协调与合作点。二者相互配合与协作共同实现商品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共同完成商品由生产要素向最终消费的商品流通与价值传递过程。为了更好地推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运作与融合发展,需要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双赢的合作机制,消除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合作壁垒与障碍,减少在具体工作中的摩擦与猜忌,更利于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在商品流通与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通力协作。

3.约束机制

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合作过程中,无法避免“投机主义”与“道德风险”,尤其在利益驱动下,无论跨境电商还是跨境物流,都有可能存在损人利己的行为,通过一些有损整体利益或整体价值的行为将个体风险转嫁到对方或个体之外。为了推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长期地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这种约束不单局限为纸质合同形式,更多是一种机制或理念,对跨境电商或跨境物流行为的规范。在约束机制中,还应该充分体现对违反行为的惩罚措施与执行措施。应该避免约束机制的形式主义,使之成为一种“法”的理念应用在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不仅要有“法”可依,还应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约束机制的建立,规范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行为,打击与消除可能存在的“投机主义”与“道德风险”,并使之成为一种无形的行业准入与准出门槛。

(二)职能协同

1.信息共享

作为協同主体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实则是一种利益博弈关系。这种博弈关系是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间缺乏信息的高效互换与沟通,由于实践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不仅消弱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运作的积极性,还不利于二者长期的融合发展。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虽然各有独立的信息数据库,但许多中小型企业自身数据库系统资源薄弱,无法与一些大型企业的数据库实现有效对接。再者,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即便拥有各自的信息数据库,但仍无法有效整合全球价值链上庞大的信息流。此外,海关机构的信息化系统仍主要服务于传统的国际贸易,尚未与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有效匹配,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追逐,很多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企业不提供或提供不准确或有倾向性的数据,使得中国海关端口的跨境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仍不完善[12]。为解决这一短板,应该以跨境电商、跨境物流、海关机构等主要组织为主体,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与信息平台,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活动的信息实时上传与无缝对接。通过信息共享,消除沟通障碍,衔接商品购销,保证实时监控,促进商品运输,协调以跨境电商、跨境物流、海关为主要节点的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运作,提高跨境物流活动中运输、通关、配送的时效。

2.组织协作

企业活动载体是组织,所以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应注重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协作、匹配与相互适应。对于组织而言,除组织目标以外,还包括组织活动、组织要素、组织成员等内容,这些一并构成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活动的依托与基础。从组织协作角度出发,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应该各自企业内设置服务于对方的组织架构,应安排相应的岗位与人员。组织目标的设置,也应充分考虑到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所涉及的具体活动内容的需求,并综合考虑跨境电子商务整体活动的需求,以及相对应的全球价值链各环节活动及价值创造所需。涉及组织活动,具体表现为跨境电商所产生的商品流通需求、指令,包括时间、成本、地点、服务等,跨境物流包括分拣、包装、运输、通关、商检、配送等,在具体活动设置与实施时,应考虑到彼此的包容性与公用性,从成本、效率等角度综合组织的相关活动内容,旨在实现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组织协作。

3.资源整合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看,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涉及生产要素到最终消费的全产业链上的相关各类资源。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活动链商品流通的两个重要环节,尤其会涉及到上游与下游的诸多资源。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属于不同的经济范畴与产业范畴,两者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从整体价值与效益最大化目的出发,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应系统地整合资源,包括有形的资源与无形的资源,也包括不同层面与类型的资源,旨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实现价值最优化与最大化。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更应该关注商品流通环节所需的直接资源,也要关注所需的间接资源,更要关注起核心作用的关键资源。通过资源整合,达到衔接商品供需、优化运输网络、增强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效果。

(三)业务协同

1.网络协同

从全球价值链与商品供应链视角看,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因商品流通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物流网络。物流网络运行需要信息网络的支撑,将不同工作环节、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组织个体的元素都吸引到该网络系统内。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更需要聚焦依托信息网络的物流网络协同,提高物流网络覆盖,建立与完善跨境物流信息共享网络,将跨境电商活动的上下游、跨境电商、跨境物流、金融机构、海关等部门一并纳入该信息网络,将相关活动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连接。

2.资源协同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活动的运行是依托相应的资源完成的。这些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更应关注各自所拥有的资源、所需要的资源、所短缺的资源,通过战略联盟、组织协作、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方式,加强跨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协同优势。如,从跨境商品运输与终端配送的角度来提前设置商品的包装,通过这一信息资源与生产要素资源协同,既能够减少运输过程的货损与二次包装等,还利于降低成本,提升物流时效。此外,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还可以通过合资、入股、合作、联盟等方式,共同减少跨境物流所需的软件、硬件设备设施,跨境电商将内部物流资源外部化,在满足自身物流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与专业跨境物流实现干线支线对接,仓储、运输与配送等环节的有效衔接等。

3.监管协同

在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虚拟网络环境容易滋生许多安全隐患与交易风险。对交易主体行为进行监管,能够有效防范与规避这些风险。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运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双方监管内容、监管措施、监管口径等方面协同。跨境电商依据跨境物流潜在的欺骗风险,对其设置合理的、适度的惩罚额度,促使跨境物流积极合作,降低跨境电商对跨境物流的监管成本与潜在损失。跨境电商还应研究跨境物流获取私利的大小,依次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监管概率,既实现了对跨境物流的有效监管,还利于减少盲目监管,从而利于减少监管成本。

4.标准协同

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与国家,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行业规范与标准的区别,不同国家之间也会存在标准规范的差异。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应致力于定制与执行统一的业务操作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乃至细化到商品包装与标识、仓储规范等方面。标准协同有利于推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网络协同、资源协同与监管协同,还利于减少沟通障碍,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此外,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还应该根据不同国家在商品流通及退换货、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相关准则制定适用于跨国交易或国际化的规则与标准体系。

五、结 论

跨境电子商务为我国企业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供了契机。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看,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并非单一环节,也无法孤立存活于价值链中。为了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如何推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势在必行,这也与当下跨境电商发展快于跨境物流的现状匹配,反过来又倒逼跨境物流发展,并于之相适应,最终实现二者协同运作。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一些差异化特征,尤其是跨境电商交易主体位于不同关境,从而跨境物流环节更加复杂,更成为制约与影響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不单单是协同运作,更多是层面的应该是二者融合发展。尽快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发展较快,但是他们之间尚未形成相互适应、相互协作的良性发展态势,虽然这一问题在2016年稍有改变,但仍需要彼此调适,以便实现二者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运作。具体表现为,从全球范围到我国市场,跨境电子商务快速扩张,短期内跨境物流扩张速度落后于跨境电商,这一问题在2014年与2015年问题凸显,固有的国际邮政包裹、国际快递等跨境物流模式尚未适应跨境电商发展,加剧了这两年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度较低的问题。2016年,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得到一定的整合,以速卖通、亚马逊、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兰亭集势、敦煌网等为代表的跨境电商企业逐渐发力,并推广海外仓、边境仓、国际物流专线、自贸区物流等新型跨境物流应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缺失问题。整体上看,推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既能够促进跨境物流行业提升,也利于推动跨境电商进一步腾飞。

[参考文献]

[1] 王直,魏尚进,祝坤福.总贸易核算法: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J].中国社会科学,2015(9):108-127.

[2] 唐东波. 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2(12):13-22.

[3] 程大中.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J].经济研究,2015(9):4-16.

[4] 刘维林.中国式出口的价值创造之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解析[J].世界经济,2015(3):3-28.

[5] 张夏恒,郭海玲.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与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11):83-92.

[6] 李雪,薛晓芳,李晓智.基于SCOR和CPFR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协同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16(3):59-63.

[7] 蹇洁,宋利利,周马玲.跨境电子商务下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质量协调[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73-75.

[8] 何继新.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式创新:属性特征、关系模型及前提条件[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3):52-61.

[9] 曹允春,王曼曼.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17(2):66-70.

[10] 刘晶.跨境电子商务与我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J].商业经济研究,2017(9):71-74.

[11] Gereffi G,Humphrey J,Sturgeon T.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5,12(1):78-104.

[12] 姜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海关监管的新挑战[J].国际经济合作,2017(2):19-23.

Key words: global value chain;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cross-border e-commerce;cross-border logistics

(責任编辑:张丹郁)

作者:张夏恒

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论文 篇2:

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的瓶颈及其破解

〔摘要〕 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尚未嵌入全球价值链,培养若干世界领先的产业集聚是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所需。因此,跨境電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面临的瓶颈制约主要包括:如何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范与行业效率之间实现平衡,如何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全产业链集聚层级跃升,如何将中小微企业纳入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的发展轨迹,如何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中旗舰企业的导向作用,如何构建政府为主导的服务平台以期加速跨境电子商务升级等。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要解构跨境电子商务引导新型贸易模式发展的驱动机理与内在逻辑,厘清跨境电子商务借助全产业链集聚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制,挖掘跨境电子商务促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与对策体系,构建多个行业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以推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区分与厘清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的类型及其协作互动关系,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夯实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 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综合服务平台,信息技术

跨境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跨境商品流通,将分属不同国境或关境的卖方与买方通过互联网实现连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商品展示、订单处理、客户服务等活动,将商品交易链从线下转入线上,并通过跨境物流实现商品的空间位移 〔1 〕。跨境电子商务衍生于电子商务,也属于互联网+国际贸易的一种范式。跨境电子商务又不同于电子商务,也不同于传统国际贸易,除了具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一些特征外,跨境电子商务还极具其自身独特特征。跨境电子商务借助于互联网经济范式能够有效较低交易成本,进而推动国际贸易转型 〔2 〕。不仅如此,跨境电子商务从产业链切入,通过对传统贸易模式的优化升级重构了企业价值链。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在2019年将突破十万亿元,成为又一个新的十万亿级别市场。据海关2015-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的零售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在50%以上 〔3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传统进出口贸易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近年来,习近平在2018年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场合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与新模式。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两次提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被国家所关注,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围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文献比较多,如: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存在诸如人才缺乏、物流体系不完善、支付风险、信用风险等问题 〔4-7 〕。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政策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等,从而导致跨境电子商务缺乏竞争力 〔8-11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如跨境电子商务对传统贸易模式的影响 〔12-13 〕、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建 〔14 〕等。但是,跨境电子商务研究尚未扩展到产业集聚与全产业链集聚方面。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拉动了市场需求,并对传统产业集聚起到支撑效应,尤其传统产业集群纷纷拥抱跨境电子商务,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形成了新兴的产业集群,如浙江义乌和山东临沂的小商品产业集聚、广东揭阳的个人消费品产业集群、江苏常熟的服装产业集群、陕西武功的果蔬制品产业集聚等。进入信息时代与互联网时代,当前传统产业链理论发展面临局限且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多维度发展的需要 〔15 〕,我国产业链集聚问题研究高度缺位 〔16 〕。传统产业集聚理论无法顾及跨产业链的整合效果,必须建立在多产业链间协同机制,从而出现全产业链的呼声。中粮集团于2009年率先提出并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17 〕,中国制造业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节点转移过程中,要构建以技术进步为主导的“全产业链”模式 〔18 〕。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互联网范畴,为顺应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发展,围绕构建全产业链集聚与全方位多维度产业链重组展开研究已是当务之急。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途径 〔19 〕。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战略,能够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制造产业优势互补,将跨境电子商务优势融入传统制造产业中,从而形成培育若干世界先进的制造产业集群,将中国制造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由此可见,着力于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战略,研究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已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研究的理论突破点,是打造全球领先产业集聚的现实需要。

一、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面临的瓶颈制约

(一)如何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范与行业效率之间实现平衡。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并非单一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是一个糅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技术流等要素来实现最终商品交易的活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处于核心节点,并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数据支撑、超强的信息数据挖掘与整合能力,相较于传统贸易中介而言具有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大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速卖通、亚马逊等,抑或中小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大龙网、执御等,都无不例外在各自构建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中占居主导地位。跨境电子商务虽然能够破除信息瓶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但也带来诸多交易风险。由于跨境电子商务自身的跨境性特征,导致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规则要适用于不同国家,这势必带来了风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交易具有匿名性特征,使得信用保障变得更加艰难,虚拟化与数字化特征又产生了偷税漏税风险,甚至会引发法律风险。加之诸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扩大规模、提升体量,对于准入商家与商品的规制及约束不到位,导致假货、侵权等行为屡禁不止。从全球到中国,关于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制度较为匮乏,尤其缺少专门法。即便中国已出台电子商务法,但仍未聚焦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加之跨境电子商务日新月异,法律体系的完善与配套就显得愈发滞后。面对发展迅猛的跨境电子商务,亟需在规范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与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进而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方面的政策困境。

(二)如何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全产业链集聚层级跃升。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条的核心节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能够引导与刺激产业专业化与全面化,进而促成产业链集聚状态的形成。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上下游的专业化企业而言,聚焦全产业链则意味着能够在最大限度地开发专业化优势的同时,还能有效弥补其产业链缺失的不足。互联网经济日益发达,以此为基础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有效嵌入,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经济模式创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当下中国制造业虽有一定突破,但仍以简单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要范式。如何依托互联网+战略,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推进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成为中央及地方的工作重点之一。跨境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的主要形式之一,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切合当下我国的顶层设计。跨境电子商务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核心之一,其对于传统产业的影响更多聚焦在第三产业,但不局限于第三产业,后续向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扩展的空间非常大。在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下,运用互联网+商业范式必将深层次推进中国传统产业与宏观经济转型升级。全产业链集聚是工业化目标之一,其集聚效应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创新分享效应,又是信息化的重要途径。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则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最终实现两化融合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型商业模式,对于传统贸易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全产业链集聚的层级跃升都具有强大的助推效果。

(三)如何将中小微企业纳入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的发展轨迹。中国存在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它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愈发困难。跨境电子商务为中小微企业带来发展契机,能够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减少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市场机会。近年来,不乏类似安科这样的中小微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中逐渐发展壮大。跨境电子商务能够通过促进分工深化、更新交易模式、改变成本结构、重组贸易条件、影响贸易政策等途径,为中小微企业创造巨大的发展机会与广阔的成长空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互联网载体,通过整合跨境电子商务的海量数据,能够有效实现中小微企业线上集成、线下发展,线上线下全通路互动,构建集成一体化的企业发展新机制。虽然如此,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仍面臨企业规模小、产品线单一、产品链配套不成熟、抗风险能力低等弊端,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集聚效应得不到发挥。低端锁定导致了中小微企业,尤其那些制造型企业低成本优势丧失。产业集群创新机制遭遇到博弈死结影响到其在产业链核心环节上的价值获取。内部产业链畸形化概率增加会促使风险规避空间趋小。产业集群内企业离散化状态会制约到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充分发挥。我国大部分中小微制造型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抑或形成的产业集群仍处于制造产业扎推的脆弱型“准集群”状态。针对我国中小微制造型企业现状,为使我国中小微制造型企业由微笑曲线的低端环节向上战略性攀升,构建出成熟的全产业链集群模式,亟需破解实现产业链“蛙跳”的核心驱动机制,并深入考察在现有的产业集群中旗舰企业对于全产业链集聚发展的协调治理路径。

(四)如何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中旗舰企业的导向作用。旗舰企业通过散布全球的上游供应链与下游客户群等多种资源形成全球网络,极大地扩展了传统的生产系统边界 〔20 〕。这些旗舰企业在构建全球网络为自身获取竞争优势的同时,还为被整合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提供学习与获取知识和技术等先进资源的机会,一并推动相关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21 〕。旗舰企业往往是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中的领头雁,具有较高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对于行业内其他中小微企业具有示范作用,也具有产业集聚作用。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过程中,旗舰企业多起到推动作用,中小微企业则普遍采取跟随策略。跨境电子商务虽为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与成长空间,但中小微企业因其体量太小、优势不明显,在产业发展中多处于被动地位。行业中的旗舰企业在企业规模、竞争优势等方面对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并对于全产业链集聚发展与区域产业层级跃升都具有显著的带动效果。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现状看,如前文所述,出现的一大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都存在相应的旗舰企业,并在该产业中处于引领作用。就目前看,除了少数几个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尚属于旗舰企业范畴,如速卖通、京东全球购等,在制造业中尚且缺乏大量的旗舰企业进入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亟需打造以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跨境电子商务旗舰企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集聚中心区域,国家、地方与行业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以最大化激励旗舰企业的引领效率,进而拉动区域经济向微笑曲线的高增加值环节攀升,以提升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五)如何构建政府为主导的服务平台以期加速跨境电子商务升级。从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再到一系列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些既为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提供了试验土壤,也为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成为可能。以此为基础,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化智能互联网,进而整合物联网、金融网、通关网、税务网等综合大数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2015年6月上线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单一窗口,更是紧密围绕跨境电子商务数据整合和监控功能展开的单一窗口项目。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的支撑框架不局限于单个单一窗口项目内部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而是要立足于全国范围内全平台、全通路、全口岸和全窗口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整合、利用与分析多个单一窗口实现的互联互通而产生的多源多构数据资料,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发展的目的。近年来,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一些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政策,旨在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对地方性政策的引导作用 〔22 〕。政府关于跨境电子商务支持政策对于整个行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杭州跨境一步达、上海自贸区跨境通、宁波跨境购等都是对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的尝试。政府主导模式如偏离市场,又会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亟需在保持政府综合服务平台的优势基础上,打造新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与效率,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二、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瓶颈的对策

(一)解构跨境电子商务引导新型贸易模式发展的驱动机理与内在逻辑。跨境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其对贸易模式的革新正全方位地渗透在国际贸易链条的各个环节,并催生新型贸易模式,如社交跨境电商、定制贸易模式、B2M2C模式等。跨境电子商务表面上看是互联网+国际贸易模式,抑或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网络化范式,实则并非是二者简单相加,需要对跨境电子商务与新型贸易模式之间的驱动与演化机制进行研究。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发展,需要构建“跨境电子商务-新型贸易模式-贸易转型”的逻辑主线,从理论层面逻辑演绎与逐层破解跨境电子商务促进贸易模式转型,并催生新型贸易模式的驱动机制。由表及里,遵循实践表现,探究深层演进脉络,以挖掘其演化逻辑规律。以此为基数,构建“市场-生产-贸易”结构框架,并将其纳入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中,对其链条上的环节作用、互动关系及影响效果进行清晰刻画与系统梳理,以期实现乘数效应,进而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驱动的新型贸易模式良性发展。

(二)厘清跨境电子商务借助全产业链集聚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当前产业重组趋势不断加深,产业链整合构建于信息充分交流的基础之上,将信息化融入全产业链集聚更加重要。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急需创新转型升级。互联网高速发展为工业化转型提供了信息化基础,顺应互联网信息化发展并围绕其构建全产业链集聚与全方位多维度产业链重组已成为当务之急。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当前我国制造业全产业链竞争力较为薄弱,无法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正好有望破解全产业链竞争力困境。因此,需要以具有竞争优势的全球领先的产业链为标杆,通过国际比较分析识别我国产业链竞争力缺失的整体现状、环节特征及根本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来刻画跨境电子商务渗透对我国制造业全产业链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影响路径,依据实践设计提升我国制造业全产业链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战略与行动方案。

(三)挖掘跨境电子商务促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与对策体系。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发展的主体必然是国内外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在于中小微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化,以及这些企业融入到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中。跨境电子商務依托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线上虚拟集聚与线下实体集聚互动形成全产业链,这对于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影响颇深,尤其体现在商品服务信息便利化、减少贸易交易成本、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减少交易的时空界限与利用海外市场资源等方面。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跨境电子商务促进中小微企业转型的机制、路径、模式与对策体系,尤其注重跨境电子商务促进中小微企业转型的内在机制探析,从企业自身、行业监管、政府扶持、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多视角、全方面进行完善与推动,构建一个跨境电子商务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综合体系。

(四)构建多个行业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以推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将传统国际商品交易扩展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构建全球贸易全产业链闭环,能够充分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全产业链集聚中的聚合效能,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创新发展。行业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主动应对全球贸易新格局,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与强大制造能力,并联合全球中小微企业形成规模集聚效益。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网上统一市场与网上丝绸之路,契合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也利于推动形成新兴活力经济带。培养行业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破除信息不对称短板,通过围绕市场定位与核心优势配置和优化社会资源,形成以其为核心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进而通过线上线下交互分析挖掘实现全产业链的决策优化与管理创新。

(五)区分与厘清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的类型及其协作互动关系。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系统,不仅涉及到产业链条上游与下游产业和企业,还涉及到诸多相关环节与环境。在这个动态系统中,企业端之间、企业端与政府端之间都需要不同类型的服务平台合理发挥其协调中介效能。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是跨境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国际贸易的典型特征,包括数字通关平台、税务一体化平台、供应链整合平台以及其他相关的云端平台等,这些平台既可以单独运行使用,也需要彼此嵌入、协同运行,由此保证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高效率运行与全产业链内企业的良性互动。不同类型的跨境电子商务、不同行业的跨境电子商务,乃至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的不同链条与环节,都需要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在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时,关键在于区分与厘清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的多样性及其总体整合与协作互动,从而为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提供整体规划、运营设计与监管机制等。

(六)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夯实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的技术基础。互联网发展带来重大的外部技术冲击,深刻影响到国际贸易发展 〔23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商品贸易模式,其出现和发展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下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新一代科技革命带来了产业革命,进而重构全球经济格局。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与应用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因此,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全产业链中促进数据共享、优化运行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新兴技术应用可促进信息、资源、人才等方面在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保障生产要素在全产业链内有序高效流动,还利于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跨境电子商务营商环境,实现不同行业供需链条的有效对接。新兴技术应用到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发展中,可以为其夯实技术基础与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2〕Wang Y.,Wang Y.,Lee S.H.The Effec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J〕.Sustainability,2017(11):20-28.

〔3〕何春中.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跨境电商使“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8-02-09/doc-ifyrkrva6012312.shtml.

〔4〕杨坚争,刘 涵.我国不同规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4(01):25-29.

〔5〕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05):70-76.

〔6〕Kim T Y,Dekker R,Heij C.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Distance Effects and Express Delivery in European Union Mark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17(02):184-218.

〔7〕張夏恒,张荣刚.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复合系统协同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管理世界,2018(12):196-197.

〔8〕Estrella Gomez-Herrera,Bertin Martens,Geomina Turlea.The drivers and impediment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EU〔J〕.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2014(01):83-96.

〔9〕谌 楠.政府扶持性政策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6(10):88-94+157.

〔10〕李元旭,罗 佳.文化距离、制度距离与跨境电子商务中的感知风险〔J〕.财经问题研究,2017(03):108-116.

〔11〕赵 骏,向 丽.跨境电子商务建设视角下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隐私权保护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2):59-72.

〔12〕王惠敏.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转型升级〔J〕.国际经济合作,2014(10):60-62.

〔13〕余益民,陈韬伟,赵 昆.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及对策——基于贸易便利化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04):128-136.

〔14〕曹武军,闫梦娜,薛朝改.物流企业主导型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构建——多案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16):212-222.

〔15〕龚勤林.产业链接的经济动因与区际效应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4(03):105-108.

〔16〕高伟凯,徐力行,魏 伟.中国产业链集聚与产业竞争力〔J〕.江苏社会科学,2010(02):80-88.

〔17〕冯长利,兰 鹰,周 剑.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价值创造路径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02):135-145.

〔18〕黄光灿,王 珏,马莉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J〕.广东社会科学,2019(01):54-64.

〔19〕李 芳,杨丽华,梁含悦.我国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9(02):68-82.

〔20〕Ernst D,Kim L.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knowledge diffusion,and local capability formation〔J〕.Research Policy,2002(8-9):1417-1429.

〔21〕Xu G,Liu X,Zhou Y,et al.Effects of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J〕.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2012(01):108-123.

〔22〕赵 杨,陈雨涵,陈亚文.基于PMC指数模型的跨境电子商务政策评价研究〔J〕.国际商务,2018(06):120-132.

〔23〕韩会朝.互联网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及效应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01):38-45+68.

责任编辑 于晓媛

作者:张夏恒 陈怡欣

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论文 篇3:

跨境电子商务:中国外贸发展新引擎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进出口交易的国际贸易活动。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商流的高度统一,为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和贸易商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商贸服务,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的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标志着“互联网+”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跨境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外贸”的主要模式,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动力因素,随着市场环境和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以其新理念、新模式将成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跨境电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引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快的国家,其国际贸易的增速也将快于其他国家。相关机构预测,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至2016年将增长到31.34万亿美元,到2020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以及北欧地区等6大电子商务市场的网络出口总价值将增长5倍,尤其是以中国为引领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占全球近30%的市场份额。未来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增长也必将快于其他地区,并引领全球国际贸易的增长,占全球国际贸易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增加。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呈现低迷态势,而跨境电子商务则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进出口交易额增幅超过30%。其中,部分地区的电子商务进出口交易额增幅甚至达到几十倍。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4.2万亿,同比增长33.3%,网民跨境网购的渗透率达到10%,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的企业超过20万家。根据阿里研究院与埃森哲联合发布的《全球跨境电商趋势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跨境零售交易额将达到9940亿美元,惠及9.43亿全球消费者,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零售消费市场,带动全球跨境消费年均增速提高近4%。

2015年上半年,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国外贸的贡献率达到12%,预计到“十三五”末,将达到20%。在国际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会在商业模式和技术产品方面不断创新,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跨境电子商务的行列,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从规模到质量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会进一步增强,总体将呈现五大趋势:

一是交易市场将进一步扩张。人均购买力强、网购观念普及、消费习惯成熟、物流配套设施完善等良好的市场氛围将使中国跨境电商在以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中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会向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其他地区快速扩展。不断崛起的阿根廷、以色列、乌克兰等新兴市场也将成为中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新目标。同时,与中国港澳台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也会增强,交易渠道会进一步拓宽。

二是交易主体将进一步增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不仅为诸多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迅速把握全球商机的捷径,而且为许多大企业、传统外贸企业提供了拓展业务并提升服务水平的机会。愈加多元化的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将进一步改善买家购物体验,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准。阿里、京东、大龙、敦煌等国内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纷纷瞄准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给原本以海外营销平台为主的跨境电子商务带来了坚实的业务基础和产品基础。中国的中小企业将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大量涌现,B2B和B2C模式并驾齐驱,一大批B2C企业快速成长,大批内贸企业和制造企业将进入跨境电商领域。

三是交易产品种类将更丰富。据eBay统计,未来,中国跨境零售出口卖家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随着产品运送方式持续创新和大数据技术不断应用与发展,中国卖家亦将业务拓展至更多新种类,经营的产品从服装服饰、美容保健、3C电子、计算机及配件、家居园艺、珠宝、汽车配件、食品药品等便捷运输产品向家居、汽车等大型产品扩展。eBay大中华区报告显示,71%的大卖家计划扩充现有产品种类,64%的大卖家计划延伸到其他产品线,这将持续提升中国跨境零售出口卖家在全球跨境贸易中的市场占有率和重要性。

四是传统外贸企业将成跨境电商主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不同于一般贸易,小额度、高频度的特征造成与现有的通关、商检、结汇、退税等方式不相匹配,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跨境B2C将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传统外贸企业将加入平台从事跨境B2C。同时,跨境B2B也将成为传统外贸企业的主要营销渠道。传统外贸企业与国外消费者直接面对,建立并提升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跨境电子商务将推动传统外贸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发生转变,实现从产品的交易者向生产的组织者转变,从消费的匹配者向消费的引导者转变,从价值的实现者向价值的创造者转变。

五是跨境电商产业链将逐步完整。目前,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主要是以平台为主导,企业自建交易平台尚不普遍,未来随着环境和支撑体系的改善、新技术的不断运用,跨境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将逐步形成。从电商产业链上游来看,中国出口电商卖家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城市,但以湖北、河北、河南、四川为代表的中西部省市正在快速发展。产品方面,3C电子产品、服装等传统优势品类借助自身标准化及便于运输等优势表现强劲,户外、健康美容和汽配等新品类随着消费者需求增长而快速增长;产业链中游则是平台电商与自建网站相互博弈,协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进一步整合,逐步完善服务功能,更多的制造业企业会入驻跨境电商平台。从产业链下游来看,成熟发达的经济体是中国出口电商的主要目的地市场,并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不断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将为中国的出口电商提供更多更新的市场机会。

国家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

2015年5月,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前者提出了提升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效率、推动电子商务国际合作;后者将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型贸易方式,提出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大力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规范的“海外仓”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等。2015年6月20日,国务院又出台《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出了重要部署。

《指导意见》是首个关于当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全面、系统性的指导文件,对新形势下加快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包括战略意义、总体原则、发展目标、支持措施以及保障体系等;从国家层面,以战略眼光和务实态度对下一阶段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五项支持措施,直击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痛点;强化了改革服务意识、鼓励企业探索创新等理念,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对监管、保障体系、组织实施等提出了要求,应该说是一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指导性文件。

《指导意见》重点突出,即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公共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自建平台,鼓励国内企业与境外电子商务企业强强联合;措施明确,包括优化配套的海关监管措施、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政策措施、明确规范进出口税收政策、完善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管理及提供积极财政金融支持等。《指导意见》还强调,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做好指导、服务,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和相关政策衔接,适时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指导意见》的出台可视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政府将为跨境电子商务营造更加便利的发展环境,建立适应其特点的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迎来新契机。各级地方政府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履行服务、督导和监管责任,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跨境电子商务有望成为未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促进和引领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创新发展。

构建和完善六大体系

目前来看,跨境电子商务还难以扭转外贸形势,一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规模仅占外贸总体规模的12%左右,量还比较小;二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商品主要为民生消费品,而外贸商品结构更多的仍是机电商品;三是跨境电子商务主要以价格低廉吸引消费者,使得同类商品的销售金额不升反降;四是跨境电子商务的促进政策,包括试点城市目前主要以进口为主,但在出口促进方面力度还不够。要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对外贸的引领和驱动作用,当前的主要任务在于构建和完善六大体系:

创新政府监管与通关体系。虽然海关在一些试点城市采取了先行先试的做法,但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监管和通关仍落后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应改变现有监管措施难以全面推行的现象,制定全国范围内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通关、商检措施。使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符合国际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并逐步建立起政府与行业、制度与规范、普适与专项相结合的多层次监管体系。

构建企业诚信经营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以真实交易为背景的跨境电商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及电商企业的规范与监管,打击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假冒伪劣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根据企业诚信记录对企业进行分类,采取差别化管理措施,对高信用类别企业提供投融资、通关、检验检疫等多方面便利,对诚信度低的企业则采取严密的监管措施,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监管效率。

完善产品和企业管理提升体系。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风险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以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为目标,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力。采取积极措施,引导企业重新配置、整合、提升渠道资源,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快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服务支撑链条。

构建跨境服务生态体系。继续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与国际贸易商之间的合作,不断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服务水平,构建跨境服务生态体系。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汇集境内境外流通要素,引导企业重新配置、整合、提升渠道资源,从供应链、价值链和资源链上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的服务支持链条。提高跨境电商的综合服务能力,鼓励中介组织和研究机构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更多服务。

完善国际合作与纷争解决体系。跨境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的新渠道和新模式,仍要遵循国际贸易的国际规则,纳入国际贸易管理,因此跨境电子商务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加入国际组织的相关协议、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和规则、建立区域信息安全保护机制、货币结算清算合作机制等,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纷争解决提供法律依据。加强双边、多边的跨境电子商务区域合作、国家间合作、部门合作、企业合作,建立纠纷解决机制,形成跨境电子商务商谈与合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构建市场安全保障体系。放任跨境电子商务的无序发展,可能引发多种经济安全问题,要加快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的纠纷处理机制和协调管理机构,加强对违法行业的惩处力度,多途径多方式保障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安全和竞争秩序。研究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和溯源机制,对B2C的小邮包问题要未雨绸缪,采取积极稳妥的解决办法,加强引导与规范,保证跨境网络零售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国际形象。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路径

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多重困境,需要新的增长点。要使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外贸发展的新推动力和引擎,还需要更多措施增加其占外贸的份额,增强其对外贸发展的影响力。可优先采取以下六条发展路径:

大力扶持跨境B2B电子商务发展。B2B模式仍将是未来跨境电子商务的主流,要加大扶持力度,尽早谋划产业布局,通过大力发展跨境B2B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无纸化和便利化,降低贸易成本。做大做强国际B2B全流程无纸化贸易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实施试点先行政策。特别是特定经济体之间的试点,例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国家外交及国际合作的大前提下,打通中国与特定经济体之间的绿色通关、电子单证传输、货物运输、外汇结算等传统一般贸易无纸化的绿色通道。

鼓励跨境网络零售品牌化发展。引导更多的品牌企业和制造业的优势企业进入跨境网络零售市场,改变“中国制造”产品低质低价的形象。鼓励跨境网络零售平台向国际一流服务商看齐,比拼服务和商品质量,并帮助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做好品牌维护和网络推广,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利润率。引导跨境网络零售平台成为国外消费者了解中国优质品牌的窗口,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和“中国创造”的重要途径。

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服务深度,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向涵盖贸易信息流、贸易物流、贸易资金流的交易全流程电子商务服务方向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应用成熟、可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面向国际市场在线销售和采购,全面开拓国际市场。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产业特色,重点推动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扩大区域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均衡协调发展。促进交易市场均衡发展,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的电子商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跨境电子商务应用项目的示范实施,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加强内陆、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减少东中西部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落差。

支持线上线下境内境外联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不是对线下贸易的替代,而是要渗透到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一是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创新发展,推动以平台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变革,鼓励线下制造业企业上平台设立线上营销店铺;二是要鼓励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形成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格局。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培育国际竞争优势,打造国际化的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扩大跨境电商领域的开放,引进境外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用境外资源销售境内产品。

促进企业优质经营。诚信是保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质量的基础,标准是提高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质量的依托,实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要避免政府过于刺激,出现各地出于政绩原因勉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只注重形式,难保证质量的现象;二是要防止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间的过度竞争、不良竞争,防止市场垄断,形成健康的市场发展秩序;三是要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客体基础信息采集、交换和存储标准体系及可追溯体系;四是开展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对商业欺诈行为、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作者:张莉

上一篇:学困生显性教学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