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溺爱结尾部分

2022-07-05

第一篇:拒绝溺爱结尾部分

国旗下的讲话:拒绝溺爱 自强自立

国旗下的讲话:拒绝溺爱自强自立

十几个青葱岁月悄然逝去,我们已从呱呱坠地的婴孩变成了成熟的男生女生。回忆童年生活的点滴,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是在爱的滋养下成长的。从出生伊始,我们生活的周围便被家人的关心和爱护环绕。正因为他们爱我们,所以不忍心让我们受一点儿伤害,他们把风雨扛在了肩上,而把绚烂的彩虹留给我们。可也正因为这种爱,让我们终究是要长大的,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独自一个人去面对未来,那时没有人会像家人那样不计回报地付出,视我们如生命。那时的我们必须靠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拒绝溺爱,学会自强自立。

那怎样才能做到自强自立呢?我觉得一个人要自强首先要自立,只要我们真正自立了,那么也就自然而然学会自强了,但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

一、心理上的独立。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其实是他的心灵。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失败,也很容易被外物影响。但是只要我们不变初心,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微笑着去面对生活,把每一次的挫折打击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沐浴忧伤,去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让我们的心灵日渐充盈,这样我们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自立。

二、行动上的自立。面对生活,我们不要像企鹅那样静静地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要如苍鹰一般不停地翻飞盘旋,执着地寻求。不要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要披荆斩棘,举步探索。不要拘泥于命运的禁锢,听从命运的摆布,而要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使之洞开一个新的天地。如果我们只是静静的等待,只能一次又一次与机遇失之交臂,更不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什么作为,这样的人生是不成功的,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必须锻炼自己的能力,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三、精神上的自立。要达到这个高度,可能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积圭步,无以至千里,人的品格也是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我们必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有我们自己行动的准则。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有我们自己的追求,不该被他人左右。有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有些痛苦,只能自己体验;有些孤独,只能自己品尝。但是,穿过黑暗,一定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走出痛苦,一定能企及成长的高度;告别孤独,一定能收获灵魂的深度。到那时,我们一定会变成更好的自己,自立便变成我们最好的精神屏障和一种强大的气场,任何人都无法夺去。

也许一个人要走很多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与苍凉,才会变成熟。人生很短但也很长,尽早脱离依靠,挺直脊梁,今后的人生才会走得更坚实。让我们一起努力,拒绝溺爱,自立自强,变成独一无二的自己。

第二篇:谈谈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的结尾部分

一般来说,讲话的结尾就是讲话的最后部分,也就是讲话的结束语——结论性语言。但绝对不能单纯理解为最后一个自然段。

《现代汉语词典》上把结尾称为:‚结束阶段‛;把结束语解释为:‚文章或正式讲话末了带有总结性的一段话‛。这里应当提醒大家注意:为什么说结尾部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呢?这是因为结尾是文章最后的结论性语言。它是整篇文章中的部分,结论性语言是根据文中的事实性质而设定的,因为文章是客观事实的正确反映。毫无疑问,结尾不能脱离事实根据,也就是说结论性语言是根据客观事实而定的。需要多少个自然段就写多少个,写准确就行。它可以是单独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多个自然段的组合体,还可以是一句话。

讲话的结尾要视讲话的内容而定,每一种讲话的结尾都有其特殊的写法和要求。讲话结尾的写法可归纳为五种:第一种:号召性结尾;第二种:希望性结尾;第三种:感叹性结尾;第四种:自然性结尾;第五种:总结性结尾。下面我就分别加以说明。

第一种模式:号召性结尾。号召性讲话结尾是指讲者向

1 面对的听众提出有感召力的结论性语言,以展示未来的前景。用感召力非常强的语言作为讲话的结尾,更具有召唤力,听后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这种讲话结尾一般出现在党和政府的工作报告里,以及各级领导的讲话中。比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求实》2006年第13期)的结尾,就是号召性非常强的讲话结尾。其讲话结尾是这样写的:‚同志们!我们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在过去的85年里写下光辉篇章。我们党也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全党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继续奋斗!‛此篇讲话结尾,气势磅礴,力量雄厚,震撼人心,激励前进。

第二种模式:希望性结尾。所谓希望性结尾,就是在讲话的最后部分提出希望和要求,也就是讲者在文中的最后部分向其所对应的对象提出希望和要求,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听后就知道怎样去做。如,胡锦涛总书记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就属于这一种。总书记在《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2 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讲话(《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结尾部分非常郑重地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四点希望。原文是这样写的:‚这里,我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四点希望。第一,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第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第三,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思想做好各项工作。……第四,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总书记在讲话的末尾一个自然段中意味深长地说:‚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毛泽东同志充分估计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党所肩负的任务是繁重的,党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需要全党同志继续进行艰苦的努力。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同志,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

3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次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听了这样的结尾,你是否感到它的余音仍然很长,总感觉在耳边作响。这就是结尾的作用。让你永远记住,‚进京赶考‛必须‚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第三种模式:感叹性结尾。感叹性结尾是在讲话的结尾用特定的语言方式来表达、抒发真实的思想情感,从而引起大家的注意,来唤醒、融洽大家对某种事物的思想感情的一种结尾方法。要说这个结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恩格斯1883年3月17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写得非常精彩。读后印象深刻,永生难忘。原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再如,郭沫若1954年3月21日在纪念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先生(《约翰〃克

4 利斯朵夫》的作者)的悼词(《罗曼〃罗兰悼词》一文,《郭沫若文集》第十三卷),也是一篇感叹性的结尾。郭沫若以诗人的境界,用诗一样的语言,采用抒情的手法讲述了他对罗曼〃罗兰先生的景仰和爱戴,其结尾写得深沉、感人,充满了激情。原文的最后部分是这样写的:‚罗曼〃罗兰先生,你请安息吧。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更一定要以你为模范。要象你一样,把‘背后的桥梁’完全斩断,不断地前进,决不回头;要象你一样,始终走着民主的大道,把自己的根须深深插进黑土里面去,从人民大众吸收充分的营养,再从黑土里面生长出来。我们一定要依照你的宝贵指示:‘每天早上,我们都得把新的工作担当起来,把前一天开始的斗争继续下去。……对于错误,对于不公正,对于死,我们必须不断地力争,为着更大的更大的胜利。’‛

上述结尾之所以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对事实充分了解,才有对结尾的精心设计和编排,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所述对象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源于他们对知识的广泛积累。不妨阅读一下全文,感触会更加深刻。

第四种模式:自然性结尾。自然性讲话结尾是指讲者按照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论述讲演,事情叙述完了,讲话也就自然地结束了。这种结尾常见于领导人的总结讲话中以及各级、各部门和各个单位的工作报告中。

5 讲话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定的,有几个问题就讲几个问题,讲完了也就自然地结束了。比如,胡锦涛同志2006年8月15日《在学习〈****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求实》2006年第6期),采用的就是自然性结尾。全文共分六个部分,每讲一部分都出现一个‚同志们!……。‛这种写法显然是提醒人们注意和高度重视。每个‚同志们!‛的出现,都会增加讲话的气势和力量。讲话的每一个部分都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学习《****文选》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这篇讲话的结尾是一个典型的自然性结尾。从第一部分讲到最后一部分,全文结束,非常自然。给人的印象就是戛然而止,干脆利落。原文的结尾部分是这样写的:‚同志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职责光荣而任务繁重,道路广阔而充满挑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中,用我们的不懈奋斗和辛勤汗水,共同创造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壮丽的篇章!‛

第五种模式:总结性结尾。就是把讲话的内容加以点题性总结,归纳概括讲话内容的主要精神,起‚画龙点睛‛的

6 作用。这样的结尾,既总结了全文,又深化了主题,给人以精华的感觉。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领导讲话快结束了,再归纳几点或者重复告诉大家讲话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精神,简洁明快,言简意赅,结束全文。如:邓小平同志《在宋庆龄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1981年6月4日《人民日报》),其结尾就属于这一种。在前面已经说了宋庆龄同志的丰功伟绩和为什么要纪念她,可是在讲话即将结束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又概括地总结了宋庆龄一生的功劳和情况,他郑重地告诉人民:‚宋庆龄鞠躬尽瘁,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高风亮节,永垂千古。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很早以前就把她当作自己亲密的战友、同志和可敬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宋庆龄同志逝世以前不久,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时期来的夙愿。这是宋庆龄同志的光荣,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宋庆龄同志永远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永远活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悼念宋庆龄同志,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为完成统一的神圣大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

7 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这种写法很值得人们回味。再比如毛泽东同志1937年10月19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实用文体大全》上海文化出版社1984年10月)一文,这篇讲话的结尾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总结性结尾。其结尾部分是这样写的:‚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个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文艺上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我们纪念鲁迅,就是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急于了解前面讲话的内容,毛泽东究竟讲了哪些特点。笔者认为,研究这个结尾非常有意义,它能够引导人们去追寻前面的内容,想看个究竟。其结尾的意义就在于它不是引述下文,而是引述上文。如果说这篇讲话的妙笔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此处最为妙也。那么,毛泽东在讲话的前面是怎样概括鲁迅精神的呢?共有三点。不妨抄录如下‚鲁迅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一看到这样的结尾,就想阅读前文,真可谓听其后想起前,回味无穷。可见写好结尾是何等的重要。

第三篇:溺爱不是爱

----------读《野化猎豹》有感

看到这个标题,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溺爱与猎豹”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别急,就让我慢慢说来吧!

《野化猎豹》这本书中讲的是:七只猎豹从小在昆明园通山动物园中过着宠物猫一般的生活。后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以保护野生动物保持生态平衡为目的,要求昆明园通山动物园成立猎豹野化中心,将经过野化后合格的猎豹放归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但由于猎豹习惯了在狭小的空间生存,长期生活在铁笼子里养成了闭锁心态,非常不适应陌生的自然环境。驯养员采取很多方法,最终帮助这七只猎豹打开心的锁链,扳正扭曲的心灵,重塑异化的品性,造就一批无所畏惧,充满活力的真猎豹。

细细读完这本书,我从中有所领悟:家长不能溺爱孩子。溺爱不是爱。

有这样一个故事:

安安是一个小学生,平时爸爸妈妈对他十分宠爱,任何事都答应他,有一次,他跟随父母参加宴会,任性地要这要那,被父母说了几句便大哭起来。这让人十分费解,一个小学生,难道连一些基本的礼仪都不懂吗?

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一个处处依赖他人的人每当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别人,这样的人永远都不能独立的生活。

溺爱会让孩子厌恶劳动,追求享受,盲目同别人攀比,整天游手好闲。

溺爱不仅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后果,还会使家长陷入养子不肖的痛苦中。

我呼吁所有的家长们不要再溺爱孩子了,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自强,并且要尊重父母。

六(2)班

何木子

第四篇:告别溺爱

云中2015级13班李镇宇

父母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单纯,最无微不至的爱,父母的关爱使我们茁壮成长。但是如果这种爱过头了,就成了溺爱,反而适得其反。

溺爱是个亘古延绵的话题。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反面教材在上演,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足以制止悲剧的发生。

记得几年前曾流传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大学新生报到,全家齐上阵,十几个大小包裹,装满了衣物及日常用品。在记者的采访下,他的母亲还透露,她连卫生纸都准备了四年的,不禁让人咋舌。这样的“人才”今后工作了难道还要把这些东西搬到公司去?

在溺爱下长大,性格也显得极端。从一件件坑爹事件就不难看出,为了自己一时的安逸,陷父母于不义。一时间“我爸是……”成了最能吸引眼球的标题。

林则徐写过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连古人都能如此深明大义,以超凡的态度对待子女问题。现代人远不能及。

有一首歌唱的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生活的磨砺,我们怎么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我们考虑无微不至,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当这种爱过分了,就成为每个人成长路上的温柔陷阱,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争取自己决定、选

择行动的权利,告别溺爱。

第五篇:溺爱害人终身

如果你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你会怎么想?地上散落的象棋、撕碎的棋盘、破烂的课本……屋内一片狼藉!一个男孩骑在他爸爸的背上,右手拿着一把枪、左手中的柳条不停地抽打着他爸爸的屁股;再看他爸爸,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可还在地上爬着,嘴里还发出“咴儿~咴儿”的声音好像真的是为那个“冲锋陷阵”的“将军”献上的“好马”一样。她的妈妈在一边拿着酸奶瓶无可奈何地站着,仿佛在说:“大将军快去杀敌吧!杀完了还要吃酸奶呢!”

你一定会觉得这对夫妻太溺爱他们的孩子了!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溺爱其实不是爱,而是害!这一种害不比吸毒、酗酒的那种害弱,因为他们都能害人终身。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无名作家写的《父亲是什么》,其中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由于屋子太小,我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个屋。父亲刚进去一会儿,就听见了巴掌落脸上的声音,而且还夹杂着儿子的哭闹声:“你脏你脏,不许你亲我!”推门进去一看,只见父亲捂着脸不知所措的站着。我对儿子动了武:“小子!知道吗?这是你爷爷!你爸爸的爸爸!”儿子大哭了起来,妻子抱走了儿子,瞪了我和父亲一眼,离开了房间……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我还不懂这是什么意思,然而第二遍时,我就深深地体会到,正因为妻子长期地对儿子的溺爱,才使得儿子有了“小少爷”的性格,才使得儿子敢在父亲的脸上下手。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不要去溺爱他们,因为这样会害了他们一生。

上一篇:教育系统党建计划下一篇:基建化学技术监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