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生物教案

2023-02-10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必修二生物教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人教版必修二生物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伴性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案例设计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最熟悉的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和抛硬币入手导入新课,这样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及各抒己见获得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分析男女染色体图片,阐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随机受精活动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教学指导思想:

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导学、讨论等以体现研究性学习。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班一共有5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7人,男女生比例为29:27≈1:1。现在我把这枚硬币抛出来,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有两种可能性,或者是国徽面向上,或者是字面向上。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大家想一想,老师抛的硬币出现国徽面和字面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生:各占二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五十。

师:对了。如果我们听说某某人生了小孩,大家很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是这个婴儿是男孩还是女孩,那么生男孩、女孩的可能性各是多少呢? 生:也各是二分之一,各是百分之五十。

师:那生男孩生女孩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有关男女染色体的情况。

板书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异。 生:阅读课本P37的观察与思考。

师:通过阅读、观察、大家看出男女染色体的不同之处吗?

生:第1-22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相同,第23号染色体的差异较大,通过阅读,我们知道第23号染色体确实与人的性别的决定有关,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分别表示为男性:xy,女性:xx。 师:那么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我们得出 xy (男性) xx(女性) x.y (精子) x(卵细胞)

1 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xx(女孩) xy(男孩)

也就是说,当男性提供含x染色体的精子时,它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xx,发育为女孩;当男性提供含y染色体的精子时,它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xy,发育成男孩,因为女性只能提供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而男性可提供含x染色体或含y染色体的精子。由此我们知道,生男生女主要由谁决定? 生:男性。

师:回答正确。但不仅是在古时候,就是在现在边远的农村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并且把生不到男孩都怪罪到女性身上。有些长辈还煽动一些过激行为:离婚、把老婆赶出家门、把女婴抛弃、把女胎打掉,照此下去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生:思考、交流、勇跃举手回答。(略) 师:多么可怕呀!但是现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基本能认可生男生女都一样了,加之现在规定胎检性别要保密,据统计,大范围的男女比例接近1:1。 所以

板书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生:进一步理解生男生女图解,从理论上得出男女比例接近1:1的道理。

师:开动你们的脑筋,运用你们的聪明才智,自已设计方案,模拟随机受精的过程,验证生男生女的机会是相等的。

生: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略) 师:课后大家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有些人想生个男孩或女孩,去求神拜佛,吃所谓的“转胎药”,他们能如愿吗?

2、我们平时知道的通过动手术而成的“变性人”或“人妖”,他们体内的性染色体改变了吗?

3、男同学以后生不到自己想要的男孩或女孩,能怪自己的老婆吗?

三、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内的染色体有23对,人的性别是由其中的那对性染色体决定的,并且是可以遗传的,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四、课下作业:课本P39

1、

2、

3、4 学习指导:P32-35 教学后记:

1、设计意图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具有环保意识,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最熟悉的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和抛硬币入手导入新课,这样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及各抒己见获得新的知识。

2、成功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生男生女主要是由男性决定的,并且性别是可以遗传的,破除他们自身可能存留的封建思想,了解重男轻女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又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这是这节课的闪光点。

2 生物必修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5.2染色体变异(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

【学习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学习难点】

1. 染色体组的概念。

2. 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自主学习】

一、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的 基因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到的变异,而染色体变异是比较明显的染色体 或 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变异。

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 定义:由 引起的变异。如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 缺失引起的遗传病,而果蝇的棒壮眼是由于染色体中 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

2、 类型: ①___ :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如 。 ② :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如 。

③ :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 上。 ④ :染色体中某一段的位置颠倒了180°。 易错知识点辨析:

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

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3、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________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_______________,有的甚至导致生物体 。

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________的增加或减少;一类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________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方法与技巧:染色体组数的确认

①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是有几个染色体组。观察右图,图中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该细胞或生物体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例如:基因型为AABBCC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

基因型为AAAbbb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 基因型为AAaaBBBBCccc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

③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推算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例如:某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形态数为2,则染色体组数为几个?

4、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 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 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 中含有 叫做三倍体,体细胞中含有 叫做四倍体,体细胞中含有 叫做多倍体。 举例:

二倍体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倍体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倍体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有何区别?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举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

(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3)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哪几对同源染色体? (4)果蝇的精子中有哪几条染色体? 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

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

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5)如果将果蝇的精子中的染色体看成一组,那么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几组染色体? (6)染色体组的概念是什么?

3、尝试总结染色体组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典例分析】

1、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体细胞中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2、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这32条染色体有8种形态结构,韭菜是 A、二倍体 B、四倍体 C、六倍体 D、八倍体

【效果测评】

1.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

A.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 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断

0 C.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了1802.是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则下图所示是指染色体结构的( )

A.倒位 B.缺失 C.易位 D.重复 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 )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4.果蝇的体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因此,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 )

A.一个染色体组 B.两个染色体组 C.四个染色体组 D.六个染色体组

5.四倍体的曼陀罗有48条染色体,该植物体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为 ( )

A.48 B.24 C.12 D.4 6.如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

1、

2、

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

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D.果蝇的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

7.某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的是(

)

A B C D 8.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别编为1~8号。其中1和

2、3和

4、5和

6、7和8分别为4对同源染色体。则以下能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

A.1和2 B.

1、

2、

3、4 C.

1、

3、

6、7 D.

1、

4、

5、6 9.二倍体植物的花粉发育成的植株,体细胞内所有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方面(

) A.一定相同 B.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C.一定是各不相同 D.以上都不对

10.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的到染色体有多少条( )

A.7 B.56 C

.28 D.14

第三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5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

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并且都是有害的

解析: A项说明了基因突变的本质,B项阐明了基因突变的原因,C项说明了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一般都是有害的,但不全是有害的,有一些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还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且突变的有利、有害是相对于生物所处的环境而言的。

答案: D

2.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玉米籽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

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种群中偶尔出现了白色猕猴

D.小麦经减数分裂产生花粉

解析: 选项A是由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选项B属于基因重组;选项D是减数分裂;选项C是基因突变。

答案: C 3.基因A,它可以突变为a1,也可以突变为a2,a3??一系列等位基因,如图不能说明的是( )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正常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这些基因的转化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图中表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或等位基因),此等位基因对生物体有可能是有害的,也有可能是有利的;这些基因的转化既不符合分离定律,也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D

4.有性生殖生物的后代性状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

第四篇: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二)学案——第六章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38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金湖中学 沈德邻

知识精华

变异的类型: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概念:由于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突变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本来源和主要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 进代的重要因素之一外因:某些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骤变、生物体内部因素如异常代谢产物等作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原因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 的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激光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诱变因素硫酸二乙酯等化学因素:秋水仙素、诱变意义: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尽快稳定,加速有种进程优点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类型基因)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实现途径:有性生殖(减数分裂)丰富的来源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意义原因之一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题例领悟

例题: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条件改变

解析: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仅仅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遗传,也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故排除供选答案D。引起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三,其中基因突变率极低,染色体变异也较少见,故排除B、C。而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必然发生的过程,如果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多、等位基因多、基因重组类型多,生物的

1 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变异就多,因此基因重组成为亲子代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A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 ) A、 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 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 用生长素处理未经授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 D、 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2、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结的果是黄色的,这是因为该株番茄 ( ) A、发生基因突变 B、发生染色体畸变 C、发生基因重组 D、生长环境发生变化

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准确复制 B、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C、可以直接调节生物的代谢 D、能够贮存遗传信息

4、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 ) A、分裂间期 B、分裂期前期 C、分裂期后期

D、在分裂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

5、白化病人的皮肤在阳光照射下不易变黑,原因是 ( ) (1)角质层里缺乏黑色素细胞 (2)表皮内缺少黑色素合成酶 (3)染色体变异 (4)基因突变

A、(1) (3) B、(2) (4) C、(2) (3) D、(3) (4)

6、人发生镰刀型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方式是 ( ) A、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B、碱基发生替换改变 C、缺失一小段DNA D、增添一小段DNA

7、下列生物的性状中都是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的一组是 ( ) A、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 B、人类的白化病和矮秆水稻 C、无籽西瓜和人镰刀形贫血症 D、无籽番茄和果蝇残翅

8、有性生殖后代具更大的变异性,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B、染色体结构变异机会多

2 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C、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影响

9、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产生的后代中遗传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主要是该人群生殖细胞发生 ( ) A、基因重组 B、基因分离 C、基因互换 D、基因突变

二、简答题

10、一株世代都是开红花的植物,在一次突然性冰冻后,一枝条上出现了一朵白花,白花授粉后所结种子种下去长成的植株都开白花。试分析该白花是来自_____变异,引起这种变异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使发育成该花芽的细胞在________时发生差错,从而使__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自我评价答案:

1、D

2、A

3、C

4、A

5、B

6、B

7、B

8、C

9、D

10、基因突变,外界环境条件的骤变(突然冰冻),DNA复制,基因

3 生物必修

第五篇: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

过程。

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

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

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塑料筒

12

两色小球各

120

个。

四、教学设计思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节课中的经典实验及验证过程无法在课堂上重现。在教学中我采用“假说—演绎法”开展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在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同时也体验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教育。教学思路如下:

(1)由问题诱导学生探究心理

(2)模拟实验,突破思维难点

(3)分析测交实验,感悟假说—演绎法

(4)归纳、总结分离规律

(5)由问题诱导学生探究心理

(6)习题演练,务实基础

五、课时安排

2

课时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谈话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将科学方法教育贯穿全过程。

七、教学实施的程序

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一课时)引入

新课

1

孟德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的生平

二、孟德尔的豆杂交实验

1、选材原因

2、异花传粉

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3、相对性状

三、一对相对状的杂交实验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四、对分离现的解释

1、孟德尔假设要点

2、对分离现象解释

3、性状分离比

五、对分离现解释的验证

六、分离定律

小结

练习

出示课件,利用课本上的事例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

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

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

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板书)

讲述:人们对遗传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

对生物性状的研究开始的。其中,基因的分离

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孟德尔通过杂

交试验发现的。

设疑:在

140

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

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一、孟德尔的生平

请小组同学对课前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做简要的介绍。

孟德尔,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从小喜爱自然科学,因家贫而到修道院做修道士。1851~1853

年去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学、化学、数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在此期间受到著名物理学家

J.C.多普勒的数学和统计学的熏陶、植物学家

F.J.A.N.翁格尔的物种可变和植物通过杂交可能产生新种观点的影响,这一切对他以后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起了很大作用。

1856~1863

年,他进行了

8

年的豌豆

杂交实验,并于

1865

年在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上报告了他的研究结果。1866

年又在该会会刊上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现称基因,及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重要概念,并阐明其遗传规律,后人称之为孟德尔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在实验中对于解决什么问题(亦即遗传规律)、选择什么材料和怎样分析结果,都有十分清晰的构思。他冲出了已往生物学界一直因循的活力论和目的论窠臼、敢于借鉴物理学中的粒子运动,即粒子的随机结合和分离作为实验设计分析的基点。在实验方法上一反

前人笼统描述亲子间总合性状相似和不同的

做法,把诸如茎杆高度、子叶颜色等作为各自

独立的性状,并设想个体的总合性状乃是由多

种独立性状随机组合和分离的产物。他的另一

超人之处是在数据处理上没有忽视未表达所

研究的独立性状的个体的数目。他所建立的测

交法最能说明他对隐性个体遗传内涵的重视。

但是这些发现当时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直

1900

年,孟德尔定律才由

3

位植物学家通

过各自的工作分别予以证实,成为近代遗传学

的基础。从此孟德尔也被公认为科学遗传学的

奠基人。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板书)

请学生自学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

验。

1、选材原因

提问: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主要是用什么材料

取得成功?

出示豌豆花示意图。请资料查阅小组学生

描述豌豆花的特点,解释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

种的原因。

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这是因为

花在未受粉之前,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

包裹着,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在开花前就

完成了受粉,是闭花受粉。这样避免了外来花

粉粒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保持纯种。此外,豌豆的相对性状多,便于观察。

自然状态下的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要进行杂交试验,需人工进行异花传粉。

2、异花传粉(板书)

什么是异花传粉?

如何进行异花传粉?

简要介绍传粉过程。

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

袋(给去雄的花朵套上纸袋,等待另一株成熟的花粉)→授粉(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授到去雄花的柱头上)。

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什么?

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什么?

3、相对性状

出示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挂图。

简要介绍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

问:什么是相对性状?

举例让学生判断。

问:人的直发和狗的卷毛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问:人的双眼皮和有耳垂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问:人的双眼皮和双眼皮是不是相对性孟德尔发现豌豆的这些性状都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且这些性状易于区分,试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这是孟德尔试验成功的一个原因。

我们知道了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如何进行杂交试验,才能便于研究和分析呢?孟德尔为了便于分析试验结果,他首先只是对每一对性状分别进行研究。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板书)

出示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挂图边讲解边板书。注意指明符号含义,顺理引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概念。

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用

P

表示)进行杂交。无论用高

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

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

F1

表示)总是高

茎的。

正交与反交是一组相对概念。若甲为母

本,乙为父本间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以甲为

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就称为反交。

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

去了?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

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

植株中除了有高茎的,还有矮茎的。

自交(用⊕表示)(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

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对植物来说是指同花授粉和同株异花授粉。

从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

么?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

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

分离。

孟德尔对试验结果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

象的观察上,而是采用了前人从未用的统计学

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他发现,在所得到的

1064

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

787

株是高茎,

277

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

3:1。

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难道仅高茎和矮茎这对性状存在子二代呈现

3:1?孟德尔又做了豌豆的其它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书中“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表所示。

问:该杂交试验结果说明什么?

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

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

3:1?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孟德尔的研究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板书)

1、孟德尔假设的要点(板书)

问:孟德尔假设的要点是什么?

课件出示假设。

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

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决定的。在生物的细胞中,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的。

b、决定显性性状的因子是显性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D),如高茎;决定隐性性状的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d),如矮茎。

显性纯合子

DD

隐性纯合子

dd

显性杂合子

Dd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且机会均等。于是遗传因子又恢复成对。成对遗传因子存在时,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起显性作用。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板书)

根据孟德尔的假设,请你解释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

通过引导学生,边板书边利用假设要点说明,特别要描述清楚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

亲本:纯高茎和纯矮茎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怎样的?

DD

dd

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是什么?

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子一代遗传因子的组成是怎样的?

子一代遗传因子恢复成对。由于遗传因子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

F1(Dd)只表现出什么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如何解释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

3:1?

问:F1(

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

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几种遗传因子组合?且它们的数量比为多少?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几种类型?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为多少?

一个正确的理论,不仅要能说明已经得到的试验结果,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试验结果。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采用了“测交”这一创新方法,解决这一难题.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板书)

在当时人们对遗传规律的研究,只能通过后代的性状表现来推测。孟德尔假设提出

Dd的豌豆在形成配子时,D

要与

d

分开。如果用DD

的豌豆与杂种一代杂交,子代中会得到什么结果?

边讲解边板书

P:

Dd

DD

配子:

D(1/2)

d

(1/2)

D(1)

F1:

DD(1/2)

Dd(1/2)

子代是什么性状?这样很难推测杂种一代在形成配子时

D

d

分开。因为显性纯合子形成

D

配子,与

d

配子结合时,就使

d

控制的性状表现不出来。如何使来自杂合子

d

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呢?

选用隐性类型个体,这正是孟德尔当时高明之处。

测交就是让

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

方式。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

F1

的遗传因子

组合。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Dd

dd

配子:

D(1/2)

d

(1/2)

d(1)

后代:

Dd(1/2)

dd(1/2)

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

F1的基因组成?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显示后代中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

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

F1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至此,孟德尔的假设得到了验证。于是,科学研究进入第四个环节——总结规律。

六、分离定律(板书)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简单回顾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即提出“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仅仅适用于豌豆,对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现象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不但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某些遗传现象,而且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各种类型出现的概率,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很广。今天我们就在育种、医学等方面等方面例题进行练习,着力点是打好基础。

练习题(略)

交流、探讨身边的

生物遗传现象是否

符合“融合遗传”的

观点。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

识,交流对孟德尔

的初步认识。

自学

豌豆

结合图解,分析总

观察、思考。

一朵花的花粉落到

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的过程。

父本(用♂表示)

母本(用♀表示)

同种生物的同一种

性状的不同表现类

型。

矮茎性状在子一代

并没有消失,只是

没有表现出来。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

离现象,且显性性

状与隐性性状的数

量比接近

3:1,具

有规律性。

思考、回答。

DD

dd。

D或d,

通过减数分裂。

Dd

高茎性状。

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DD、Dd、dd=

1:2:1。

两种。高茎和矮茎=3:1。

思考、回答。

全部是高茎。

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性状,即

F1

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即

F1为纯合子。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和学习兴趣。

“孟德尔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具有很强的故

事性,学生容易接受,

学生会对孟德尔会产

生钦佩和感动。通过这一过程能较好的对学

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

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

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

状的杂交实验”做铺

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

力和理解能力。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实验的过程介绍并没

有采用简单讲授方式,

而是用设置问题串的

方式引导学生对每一

步的实验现象解释,以

及下一步该如何做才

能验证自己的观点。这

一部分的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让

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得

以再现。

巩固基本知识并培养知识运用能力。

上一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下一篇:如何抓好行政执法工作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