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招标采购管理平台

2022-11-11

第一篇:电子招标采购管理平台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交易平台认证流程图

认证委托人可以直接联系认证机构,也可通过检测机构与认证机构建立联系认证委托人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不通过一般5个工作日左右认证机构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通过一般30个工作日内(因检测项目不符合,进行整改和复测的时间不计算在内,整改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检测机构对交易平台进行检测不通过运营机构整改通过2~6个月,不少于3个招标投标案例运营机构自行组织交易平台试运行认证机构组织进行文件审核15个工作日内完成文件审核和文本现场审查(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和纠正措施验证的时间不计算在内)不通过运营机构整改通过认证机构组织进行现场审查(必要时)通过不通过运营机构整改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认证机构做出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不通过不予颁发认证证书,认证终止通过认证机构向获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国家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布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和检测报告,协助证后监督,提供监测数据。认证机构开展获证后监督证书维持、暂停、注销、撤销

第二篇: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巡礼——中国移动电子采购与招标投标系统

2013年起,中国移动在电子采购与招标投标方面开展积极探索,2014年1月建成了业务全面、应用范围广、业务体量大的集团级电子采购与招标投标系统(简称ES系统),为实现采购业务的高效规范、阳光透明提供有效支撑,提升中国移动“公平公正、阳光采购”的企业形象,履行中央企业的政治、经济、社会责任,在通信行业起到标杆作用。

2015年7月,《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关于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试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中招协[2015]038号),中国移动ES系统成为首批10家中央企业所属交易平台试点之一。一年多来,中国移动按照通知要求积极开展试点相关工作,现将试点工作详细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试点单位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及规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含集团总部、31省及地市公司、专业公司、直属单位、铁通公司等,约数千名采购人员。平台的主要业务方向为通信工程及配套物资、市场营销物资、企业运营相关的各类物资、施工监理服务、媒体宣传服务等。

业务情况:系统支持中国移动多采购主体、多供应商、多监管部门、多评审专家全业务(支持工程、货物、服务)、全方式(公开招标、比选、单一来源、询价、竞争性谈判等五种方式)、全流程(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在线,实现采购业务“业务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留有痕迹”的目标。

运营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采购共享服务中心,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采购物流工作的归口管理单位。内设信息化与流程推进部,专职负责中国移动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二、试点平台建设及运营情况

(一)系统建设及推广历程

2013年8月,中国移动确定ES系统集成招标项目的中标候选人并发布公示、中标通知书;9月完成总部及北京、江苏等6省BPR现场需求调研;11月完成系统需求说明书、设计说明书评审;12月底完成系统一阶段(1.0版本)功能开发、部署上线。

2014年1月起在集团总部(指采购共享服务中心)、安徽、广东等单位试运行;4月所有省公司试运行;7月所有单位正式推广;11月中旬2.0版本上线。

2015年起,要求全集团(含地市公司、分子公司)所有采购项目上平台,并全面启动系统应用考核(KPI)。截至2015年6月底,全集团所有单位(含31省及地市公司、专业公司、直属单位等)全面使用系统;2016年9月,铁通公司全面使用系统。

2015年7月,《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关于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试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中招协[2015]038号),中国移动ES系统成为首批10家中央企业所属交易平台试点之一。

2015年7月,SCM系统全面上线、推广应用,实现了集团总部、物流大区、省公司的需求、采购、执行、物流等供应链全流程业务支撑和管理,统一了全集团的物料及供应商主数据。

2016年10月起,全面启动总部及省公司供应链管理系统(简称SCM系统)、ES系统、合同系统、ERP系统、报账系统、预算系统、工建系统、OA系统等(简称五纵六横)供应链全流程贯通工作,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二)平台应用情况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移动全集团累计完成采购项目超过数万个,采购金额数千亿;ES系统注册供应商数万家、注册评审专家万余人。全集团电子采购率达到90%以上。

中国移动在采购方式选择上坚持“公开是常态、邀请是例外”的管理要求。对于非招标项目原则上也要选择公开采购方式,单一来源项目也要通过ES系统发布单一来源采购信息公告,2016年全集团全部采购项目采用公开采购方式的金额占比超过90%。

(三)平台技术架构

中国移动ES系统采用SSH集成框架、松耦合的软件设计思想,利用标准的概念-逻辑-物理数据模型设计理念,按照界面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等多层技术架构设计方法,满足招标投标系统的整体应用策略。系统业务功能架构划分三大模块,分别为采购业务模块、辅助业务模块、运营管理模块;采购业务模块按照采购流程划分为采购准备、发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辅助业务模块分为供应商、专家、产品目录、合法合规、纪检监察等,运营管理模块按照运营管理要求分为权限管理、日志管理、配置管理、监控管理等。

中国移动ES系统在系统架构、功能设计方面进行了创新。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建设招标大厅模块,分为正在招标、即将开标、正在公示,分别对正在标书售卖期的公告、即将开标的项目(剩余3天)、有效期的结果公示进行剩余时间提醒,为供应商准确、及时了解项目状态提醒便利;网站还提供公告和公示按地域、关键字、日期等方式检索,实现多维度、定向搜索,提升系统易用性。中国移动ES系统还在各业务交互环节开发了短信和邮件同步提醒功能,提醒用户及时完成系统操作,避免电子化操作为交易双方带来损失。中国移动ES系统还梳理百余项采购流程风险管控点,通过系统固化管控做到合法合规。

三、试点工作内容及成果

(一)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对接

2016年6月3日,中国移动ES系统完成与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对接,将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项目、招标项目、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中标公示”等信息推送到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交换。截至12月,各接口运行稳定,累计推送了1.2万余条信息(约1800个招标项目、1600条招标公告、1300条中标公示等);推送招标项目数量在央企已对接平台中排名前列。

2016年12月27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完成公共服务平台“政策法规”版块对接,集中展示了国家及各省市地区采购领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2300余部制度并附有相关政策解读,极大拓展了采购领域相关制度查阅渠道,为中国移动进一步普及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升采购工作规范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系统检测、认证

中国移动ES系统以《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技术规范为建设依据,严格按照办法及规范进行设计和实施。2016年积极开展系统对标分析和整改,符合系统检测、认证技术规范要求。

中国移动积极开展系统检测、认证工作,在公共服务平台公司发布检测、认证机构名单后,及时开展检测、认证服务机构采购工作,目前已经完成结果公示,进入签约阶段。下一阶段,中国移动将加快推进系统检测、认证工作。

(三)全集团全业务全方式全过程电子化

中国移动积极推广ES系统在全集团的全面应用,要求各单位“不上平台就下岗”,各供应商“不上平台就出场”。经过三年应用推广,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中国移动全集团全业务全方式采购项目。

全集团包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有下属分子公司,含集团总部、31省及地市公司、专业公司、直属单位、铁通公司等,超过数千名采购人员。

全业务包括中国移动所有通信工程及配套物资、市场营销物资、企业运营相关的各类物资、施工监理服务、媒体宣传服务等,采购的产品(包括工程、货物、服务等)千余种。

全方式包括招标、比选、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所有五种方式。

中国移动还积极尝试使用桌面云平台接入方式,规范在线评标行为,通过技术手段降低评标环节信息泄密风险。

(四)实现供应链全生命周期可视、可管、可控、可追溯

中国移动SCM系统实现了供应链业务和数据上的整合,通过流程控制、数据分析及图型展示等,实现从采购需求、采购寻源、合同签订、采购执行、物流库存等的全流程贯通。在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实现合法合规阳光采购提供系统支撑的同时,降低了集团公司、省公司、地市公司的多级用户在数据采集、传递、处理、使用的成本,达到数据信息价值和传递效果最大化。

中国移动加强一二级集中采购管控。对于一级集采,集团采购部门统一管理需求,完成采购寻源,编制签署一采框架、确定各省的产品配额,省公司承接一采结果,在省内按系统下发的统一采购结果执行,系统对集采结果的执行进行统计监控,超份额无法执行,份额执行比例和明细可通过份额监控模块进行监控,实现一采产品从需求到采购执行过程的全流程管控,实现集中采购的可视、可管、可控、可追溯。同时,通过全集团统一的采购目录管理,在SCM系统及ES系统上实现越级采购的管理功能,限制二级单位越权采购一级集中采购产品,进一步增强集中采购管理,由原来的事后监督,逐步转变为事前管控。

中国移动在物流管理方面,采用大区管理与分省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集中化的优势,在系统方面,支撑大区和分省的采购入库、物资领用、供货管理、仓储管理、运输配送、费用结算等业务,实现物资全生命周期的集中管理,覆盖从领用到最终使用及处置的全业务流程;同时,实现全网物流数据的可视,做到实物及信息流的一致。

SCM系统在中国移动内部实现了与其他主要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了五纵六横(五纵:物料编码贯通流程、供应商编码贯通流程、一级集采执行管控贯通流程、ES项目贯通流程、数据自动采集贯通流程,六横:横向互通预算系统、计划建设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ERP系统、报账系统、OA系统)的数据网络,达到业务与系统的全流程贯通,确保了采购项目的预算受控、采购寻源和签约过程合法合规、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五)便捷、高效的在线监督

2015年11月,中国移动ES系统在通信行业率先完成和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依法必须招标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招标公告、中标公示、事后报告、实施报告等信息自动同步,丰富了行业主管单位的监管渠道和效率,得到了工业与信息化部的充分认可。

中国移动ES系统设计并实施在线合法合规、纪检监察功能,为各级合法合规管理人员、纪检监察人员开展在线监督提供支撑,支持在线监察采购项目全流程信息、督促和跟踪问题项目整改,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追溯”。

2016年,中国移动ES系统历经集团内部应用控制审计、中央纪委巡视、主管部门检查等多次内外部检查。检查组通过纪检监察功能在线查阅项目档案信息,方便、快捷、准确、完整、高效。各单位对ES系统在中国移动采购合法合规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充分肯定,ES建设与推广的成果也获得了内外部用户的广泛认可。中国移动集团内部应用控制审计结果表明“采购共享中心建设的电子采购系统,实现了采购实施操作的全公司集中管理,将业务流程规则及文件模板固化至系统,各级单位及其他采购参与主体在线进行项目操作和管理,有效减少了人为干预,为采购招标投标工作公开透明、高效合规奠定了基础。”

(六)主数据统一管理

中国移动积极探索并推动供应商、采购目录、评审专家等主数据统一管理。通过集中管理,有效解决了集采执行管控、绩效评估、统计分析中供应商、采购目录等信息不统一难题,解决了专家资源不足等问题。

依托中国移动ES系统,中国移动实现供应商统一注册、统一编码、集中审核,建成了全集团集中的供应商主数据信息库。供应商可以一次注册、全国投标。目前已经累计入库供应商约16万家。

中国移动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逐步建立了“一级集采、二级集采、非集采”三个层次的采购目录体系,统一了全集团的采购目录,建立了采购目录维护和管理流程,累计完成千余种产品梳理,编制物料编码过万条。

中国移动通过ES系统建立了全集团统一的评审专家库,遵循“统一建库、资源共享、分级使用”的原则,对总部及各省公司、专业公司、直属单位的内部专家进行线上管理。为了提升专家参与度和评审工作质量,中国移动还创新性提出专家评价、专家积分及兑换激励等措施。

(七)完善、高效的运营支撑服务保障体系

中国移动高度重视ES系统的运营支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ES系统上线运营以来,集团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管理制度,明确电子采购的业务要求和应用规范,建立了完善、高效的运营支撑服务体系,保障系统应用推广。

中国移动建立了两级运营体系和内训师队伍。采购共享中心负责ES系统的集中建设、集中培训、运维工作的统一管理部署,利用现场集中培训、中国移动网上大学自助培训专区等渠道,持续对内训师进行培训、考核、颁证,各单位内训师负责ES系统在本单位的应用推广、用户培训、应用规范性检查等工作。

中国移动建立了通报和考核机制,设立电子采购率考核指标,纳入中国移动供应链绩效考核体系中,通过KPI考核提高各单位对电子采购工作的重视程度,每月及时统计、跟踪、通报各单位ES系统应用情况。

中国移动建立了两级运维支撑服务体系,400客服提供一线服务,技术支撑团队提供二线服务。利用中移在线服务有限公司的全国统一客服呼叫中心资源建立电子采购400客服专席,通过排队机、IVR自助语言、短信服务、预约回拨等机制处理用户遇到的问题,通过满意度反馈、同屏监控、录音抽查、电话回访等监督机制提升问题处理效率、质量和满意度。在系统运维方面,实现了系统的集中监控、集中运维,系统维护人员需通过堡垒机才能访问服务器,通过加强日志审计,提升运维安全;积极推进使用桌面云平台接入方式进一步规范运维管理,降低运维人员泄密风险。

中国移动建立了多举措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电子采购与招标投标过程安全、可靠。中国移动ES系统、SCM系统实现全站https加密、网页防篡改,有效防止数据泄露、网页关键信息被窃取和篡改,提升了网站的信任度和企业形象。中国移动ES系统实现交易双方交互信息电子签名、加密,实现了招标公告、标书异议和澄清、投标文件、评标期间澄清、中标公示、中标通知书等信息签名或加密。中国移动还通过系统应用分层部署、数据自动和定期异地备份、定期和定向安全检测等多种措施保障数据、主机、网络安全。

(八)构建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能力

中国移动通过SCM系统自动采集总部和31省公司采购、物流、大区仓库、ES系统相关业务数据,实现了一级采购集中度、两级采购集中度、物流集中度、库存周转率、电子采购率等指标自动统计;实现了领导视图指标监控、各类专题分析、各类业务报表等统计分析报表。为公司决策层集中展示了反映总体运营效率的采购、物流、大区仓库等重点指标数据;为运营管理层提供用户使用专题分析功能和多维分析功能来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原因,及时应对;为业务操作层提供各类业务报表和详细查询功能,方便及时、全面掌握具体的业务操作情况。

(九)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APP

2016年9月,中国移动建设完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APP,实现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地获取采购项目信息和服务的能力。按照最新的Web2.0规范建设跨平台的支持智能移动终端的电子采购与招标投标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实现采购公告、公示信息的随时随地访问,实现向注册供应商定向推送采购项目公告、公示、结果通知、提醒确认等信息,向采购人推送供应商报名、文件购买、审批等提示信息。

手机APP支持IOS、Andriod等主流移动操作系统,2016年9月起已开展试用,目前已经正式对外推广应用。

第三篇:宝钢采购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协议

第一条、协议总则

1、宝钢采购电子商务平台(以下简称"采购平台")的网址是http://eps.baosteel.net.cn,是致力于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购组织及其供应商搭建供需信息交流平台、提供询比价、竞价、竞标等多种电子采购方案、并为其采购执行协同提供信息化支撑的专业性平台网站,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和运营。

2、本协议阐述之条款和条件适用于您使用采购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协议正文及所有采购平台已经发布的或将来可能发布的各类规则。所有规则为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协议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您确认本服务协议后,本服务协议即在您和采购平台之间产生法律效力。请您务必在注册之前认真阅读全部协议内容,如有任何疑问,可向采购平台咨询。采购平台有权利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协议的内容,但采购平台有义务将修改后的条款通过采购平台及时公布并提醒您。您对新修改的条款如有异议,履行完未完成的责任义务后可申请退出采购平台。

4、特别提醒: 无论用户事实上是否在注册之前认真阅读了本协议,只要用户点击协议正本下方的"确认"按钮并按照采购平台注册程序成功注册为用户,用户的行为仍然表示其同意并签署了本协议。

第二条、 供应商用户资格

1、您必须在线注册供应商用户,我们的供应商用户类型有以下两种,区别如下: 注册供应商:能浏览采购组织的公开采购信息,并提交相应的可供物料信息,可以向对应的采购组织提交自荐信息,但不能参与任何采购组织的电子采购和采购执行协同;

合格供应商:能浏览采购组织的公开采购信息以及发给自己的非公开采购信息,并提交相应的可供物料信息,可参与相应采购组织的电子采购和采购执行协同;

2、供应商用户在提交注册信息后必须接受采购平台离线进行的各种资质审查,通过后方能成为注册供应商。供应商在注册的同时可向采购组织在线提供自荐信息,并经过采购组织离线进行的各种资质审查通过后,才能成为该采购组织的合格供应商,一个注册供应商可以申请成为多个采购组织的合格供应商。

第三条、 供应商用户信息管理

1、为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您在线注册时需要填写准确、真实的信息,任何不实信息导致的不利后果将由您自行承担。

2、您可以自行确定在采购平台登录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请您切记并保存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建议您定期修改密码。如果万一忘记了密码,请出具单位书面证明联系采购平台服务人员。

3、采购平台和采购组织分别对注册供应商和合格供应商进行审核和管理。他们分别根据自己的独立判断审核注册供应商和合格供应商会员的情况,特别是当可能出现违反本协议条款的情况时,审核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您的帐户暂停使用,或在采购平台被永久取消。采购平台和采购组织在此分别保留根据自己的独立判断拒绝或取注册供应商和合格供应商会员资格的权利。

第四条、 违法行为

1、所有用户在使用平台及其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规定以及本用户协议中的各项条款。

2、所有用户均同意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遵守良好的商业道德规范在平台上获取信息。参与电子采购的合格供应商不得相互串通报价,不得排挤其他合格供应商的公平竞争,不得损害采购组织或者其他合格供应商的合法权益。

3、任何骚扰对方、发送垃圾邮件、采用任何方式和手段在采购平台上收集电子邮件地址和交易中的欺诈行为都被视为违反商业道德和诚信原则的行为;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行为者自己负责,采购平台保留对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进行追究与索赔的权利。

4、禁止用户在本网站陈列、求购、或提供以下产品或服务:涉及侵犯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私有权、隐私权、名誉权的产品或服务;任何有关色情、毒品、军用武器以及其他非法交易的信息和服务;以及其他任何违反国家和政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产品或服务。一经发现,采购平台有权删除。并且,行为者必须对违反本条款的行为负一切法律责任。

5、采购平台有权利监督任何与本网站有关的活动和内容,并对任何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对调查属实、情节严重者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向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有关用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有关内容和证明文件等,以配合政府机关尽快查处。

第五条、用户信用

1、用户在平台上进行各种操作时,其网上记录效力与传统纸张方式操作的效力同等,用户需要对其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采购平台保留对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进行追究与索赔的权利。

2、用户应当自觉维护自己的信用,除非证明了是恶意窃用帐号外,凡在经审核的注册帐号下的一切操作均视同该帐号所属用户的行为。

第六条、责任的限定与放弃

1、采购平台作为宝山钢铁股份公司的采购信息发布、报价竞卖信息收集的平台,保证所提供的采购信息之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2、采购平台不保证买卖双方各自履行合同的义务。

3、合格供应商利用采购平台参与相关的电子采购活动,必须对相应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4、采购平台的合作伙伴、战略伙伴、同盟组织以及相关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仅作为平台向会员提供服务的延伸。对于会员使用或无法使用其服务、或者由于使用或无法使用其服务而引起的任何纠纷、费用、损失、责任、或结果概由该服务提供方承担责任。

第七条、法律、争议和仲裁

1、本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的解释和管辖。

2、用户与采购平台之间发生的任何争议,双方均应本着诚实守信、公平合理的原则去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双方未能就有关争议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约定向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补偿和豁免

1、您同意补偿由于您使用采购平台及其服务、或违反本用户协议、或侵犯任何知识产权、或侵犯任何个人或法人的任何权益、或由于您的故意伤害、或其他人利用您的计算机使用平台及其服务,使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购组织及其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受到的任何损失、索赔、损坏、税款及其责任,或其它任何费用(包括律师费),并且使其不受任何伤

害。

2、因地震、台风、水灾、火灾、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用户的损失,采购平台不承担责任。

3、因采购平台不可预测或无法控制的系统故障、设备故障、通讯故障、停电等突发事故给用户造成的损失,采购平台不承担责任。因上述事故造成交易通讯中断或交易数据失真,恢复交易时以故障发生前网络交易系统主机最终记录的交易数据为有效数据。

第九条、终止

1、如果您加入了平台,成为用户,就表明您已经认可了本网站的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若有违反其中规定,平台有权在事先未通知您的情况下,终止本用户协议的执行、网站的进入、服务的提供或正在进行中的任何交易。

第十条、解释权

1、本协议中的所有条款解释权归采购平台。

http://eps.baosteel.net.cn/eps_osm/toRegistryTitle.cas

第四篇:小议电子商务与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建设

重庆药交所模式的出现掀起了业界对于传统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再次热议,热点之一毫无疑问集中在是否能将医疗机构药品的集中采购等同于普通的大宗商品交易,通过建立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交易所(交易平台)以提高药品集中采购的效率和公开性,在降低采购成本让利于民的同时提高政府监管的公信力。

回顾电子商务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电子邮件阶段发展到当前基于互联网信息碎片化以及云计算技术的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出现,其对社会的影响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其突出的优势之一在于对传统流通模式的重新定义,通过网络的开放性和数字化成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直接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但是药品交易特别是医疗机构用药(通常是处方药)的交易与大宗商品交易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普通商品交换而言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随着价值规律上下波动,价格上下波动的具体表现行为之一就是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药品虽然也具有普通商品的交易属性,但其作为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特殊属性又决定了价格的决定权并非发生在药品的消费者(患者)和生产企业间,药品的消费者自身无法决定应该使用何种药品,更不会出现“价钱低我买、价钱高我不买”的情况,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的议价权。因此电子商务常见的交易模式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消费者,例如卓越亚马逊)并不适合药品特别是处方药的集中采购。虽然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牵头制定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也已经将“建立创新药品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医药电子商务”列入其中,但其着力点却是针对药品零售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这主要还是由于患者针对非处方药(OTC)具有更高程度的自主选择权利。但是如何建立企业准入的标准、对在虚拟渠道中流通的实体药物质量进行有效监管,避免消费群体盲目购药,减少滥用机率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二、在药品集中采购中,医疗机构只是药品交易环节“形式上”的采购方,无论其采购多少数量的药品都不意味着药品交易的实际完成,准确地说只是意味市场的准入,药品的实际消耗量只取决于医生的个体处方行为。同时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环节中历来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在采购计划的制定、货款支付、货物破损纠纷中的个体随意性极大,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间根本无法进行公平的议价交易。在目前依然实行按药品购进价加成销售的模式下,医疗机构没有理由与生产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议价主动降低药品的购进价格(当然政治作秀的因素排除在外),因此药品的集中采购中引入电子商务的另一种模式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也因为医疗机构在药品交易价值链的特殊地位而难以实现,也给一些既得利益者提供了商业贿赂的寻租空间。

三、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国内无论是各级医疗机构还是药品配送企业间的信息电子化基础建设差异极大,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对接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从资金流角度分析,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资金回笼一直是困扰药品流通领域的难题,个中原因纷繁复杂。在没有第三方资金监管和支付平台介入的情况下(通常是第三方的银行),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药品交易电子化;从配送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医药商业业态集中度不高,不管是批发还

是零售都十分分散,同时药品的特殊性又需要有特定的物流质量保证系统(GSP),即使能实现订单交易的电子化,实际的响应速度和配送效率也会受制于流通渠道的滞后,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方面的集成优势。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的属性决定了交易的特殊性,因此在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需要有选择的引入电子商务功能,充分发挥网络的公开透明性,提高对购销双方订单执行、资金回笼和配送效率的管理,在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强化政府对于药品交易的电子监管职能(弱化交易谈判职能)。

第五篇:浙江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解决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降低行政成本,实现集约化管理和应用,充分发挥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以下简称政务云平台)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行政机关管理和使用政务云平台的活动。

第三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利用全省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开展电子政务应用,不再新建独立的机房或数据中心,不另行采购硬件、数据库、支撑软件、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法律法规、政府规章以及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的除外。新的应用系统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现有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政务云平台。

第四条 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全省政务云平台的规划、应用、管理和监督,审核省级部门的政务云平台使用需求,受理设区市政务云平台建设方案备案。

信息安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政务云平台及应用系统安全监控工作。

使用政务云平台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负责应用系统的开发、部署、维护、管理和安全。

政务云供应商负责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咨询、服务开通、日常运行维护和平台安全。

第五条 设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辖区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优先利用省级政务云平台或采取租用方式建设本辖区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县(市、区)原则上不建设政务云平台。 第二章 使用管理

第六条 政务云平台使用包含申请、受理、审批、测试、开通、变更和终止环节,并通过政务云平台业务管理系统实现。

第七条 使用单位根据需求向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使用申请,并提供应用系统建设方案、应用系统性能和安全自测报告、政务云平台资源(以下简称云资源,含云主机、云数据库、云存储、云安全等)需求及其他申请材料。

第八条 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实使用单位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云资源需求的合理性,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提出不予受理意见,使用单位应当根据不予受理意见重新提交申请;受理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批意见。

第九条 政务云平台供应商应当根据审批意见在2个工作日内提供试用环境,试用时间为15—30天;经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确有必要的可以延长试用时间。使用单位在试用环境中部署应用系统,并对应用系统进行功能、性能及安全测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3级以上的重要应用系统,须提供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出具的软件性能及信息系统安全测试报告。

第十条 应用系统通过测试的,经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终审,正式开通应用系统,临时试用环境转为正式环境。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合理规划、按需分配”的原则,按照应用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合理值来分配计算、内存、存储、网络带宽等云资源;业务量变化幅度较大的应用系统,可以根据实时需要动态弹性调整所需云资源。

第十一条 正式运行过程中,使用单位要求调整云资源配置的,须提交变更申请,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变更审批。审批通过的,政务云平台供应商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变更。涉及重大变更的,须重新提交本办法第七条中的有关材料,应用系统通过性能和安全测试。

第十二条 使用单位不再使用政务云平台服务时,须做好应用系统下线和数据迁移备份工作,并提交终止申请,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终止审核。审核通过后,政务云平台供应商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回收相应的云资源,终止有关服务。 第三章 运行维护管理

第十三条 使用单位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合理使用云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日常运行,监控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向供应商反映,确保应用系统安全稳定。

第十四条 政务云平台供应商负责提供云技术咨询和方案优化,配合使用单位完成应用系统上线和迁移工作;定期主办云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推广政务云平台使用。

第十五条 政务云平台供应商负责政务云平台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监控云资源使用,及时解决云故障,并定期(每月不少于1次)向使用单位和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云资源利用情况表、运行维护报告和优化建议。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利用政务云平台侵犯国家、集体利益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政务云平台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七条 政务云平台行政主管部门对政务云平台的安全负责,并会同信息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开展政务云平台及云应用系统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风险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第十八条 使用单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应用系统管理、安全保密和安全审计,明确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级别,并按照相应级别开展安全建设,加强日常监控,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十九条 政务云平台供应商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规定,加强政务云平台的安全防御,监控网络行为,阻断网络攻击,做好数据备份,定期发布安全公告(每月)和开展应急演练(每年),确保政务云平台安全运行。

第二十条 未经使用单位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云主机、云数据库、云存储等用户资源,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复制和利用用户数据;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监督考核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在制订电子政务规划和预算时,应当充分利用政务云平台基础设施;财政部门把政务云平台使用作为安排部门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经费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的政务云平台使用情况列入电子政务考核。主要考核内容为:应用系统云计算化的比例,即利用政务云资源的应用占所有应用的比重;云资源使用效率,即云资源是否闲置或配置过度;政务云平台上的应用系统安全状况。

第二十三条 对政务云平台供应商的主要考核内容为服务响应、服务满意度和服务质量3个方面。服务响应为服务响应时间;服务满意度是使用单位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服务质量为所提供云服务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和可用性等指标。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政务云平台为非涉密系统的基础软件和硬件平台,依托电子政务外网为全省电子政务应用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服务,包括专有云平台和公有云平台。

专有云平台为行政机关提供服务,主要部署审批办理、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等业务;公有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主要部署门户网站、办事受理、咨询反馈等业务。专有云平台和公有云平台之间通过安全措施按需互通。

第二十五条 各设区市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订本辖区政务云平台管理办法。

上一篇:电子商务培训总结报告下一篇:电子政务发展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