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发展趋势

2023-01-10

第一篇:矿山生态修复发展趋势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研究

摘 要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 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又会对矿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同 程度的破坏 因此 开展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至关重要 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 景观重塑的相关技 术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结合相关案例 为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

吴靖雪 张 希 李 鑫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生态修复 技术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引言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 快速发展 我国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速度 每年以 数十万公顷的速度在毁坏 矿区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 染问题已十分严重 我国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工作

始于 世纪 年代末 但是直到 年代 这项工作基

本上还是处于零星 分散 小规模和低水平的状况 从 整体上看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欠账较多

任务艰巨年 我国颁布了 土地复垦规定

使我

国的矿山生态恢复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进入

世纪 随着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一级技术应用 的日趋成熟 这项工作正在全国全面开展 并成为我国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 综合性重建目 标和向替代产业转变已成为矿山废弃地综合治理的新 理念和趋势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

生态复绿模式

单一复绿模式

单一复绿模式主要适用于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 范围内的 场地面积较小的且边坡稳定的矿山废弃地 针对此类矿山废弃地 可以通过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 运用生态复绿和修复山体疮疤等方法 利用现行比较 成熟植被恢复手段 对破损的山体进行修复 愈合采矿 遗留的伤疤 使矿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农林渔牧复垦

农林渔业复垦指依据宜农则农

宜林则林 宜渔则

渔 宜牧则牧的原则 在一些生态破坏较轻微 环境污 染较小的区域进行复垦 改造之后可进行农业 林业 渔业 牧业等综合利用 河南的永城煤矿废弃地 就是 将深层塌陷区域进行复垦用于水产养殖 将浅层塌陷 区域进行复垦用于种植 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可持

续利用

景观再造的模式

景观再造模式主要适用于临近城区或者风景区 人流量较大 有造景需求的矿山废弃地 这种模式就 是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 挖掘新的旅游资源 进行合理 的景观规划设计 使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 变为经济优势 在创造生态效益的同时收获经济效益

根据矿山废弃地改造后场地主体功能的不同可以大致

文章编号

分为城市开放空间 矿业遗迹旅游地 博物馆等类型

城市开放空间

城市开放空间主要指供市民休闲的城市户外公共 空闲 包括各类主题公园 矿山公园 自然山水园林 绿 地等 如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矿坑花园 矿坑原址属百 年人工采矿遗迹 作者根据矿坑围护避险 生态修复要

求 结合中国古代“桃花源”隐逸思想 利用现有的山水 条件 设计瀑布 天堑 栈道 水帘洞等与自然地形密切

结合的内容 深化人对自然的体悟 利用现状山体的

皴纹 深度刻化 使其具有中国山水画的形态和意境 矿坑花园突出修复式花园主题 是亚洲最大的矿坑花 园

矿业遗址旅游地

矿业废弃地经过艺术手法的处理并赋予全新的功 能定位后 能形成全新的后工业景观旅游地 加上对矿

坑等遗址景观环境的再造 使其与周边的自然风光衔 接起来组成全新的矿产旅游景区 从而打造出极富吸 引力的主题旅游资源 从而进一步带动资源枯竭型城 市的经济发展 这种以旧矿区为打造核心的旅游项目 在国内外都有很多成功的先例 例如德国鲁尔区的改 造 南京的方山地质公园项目等

博物馆

博物馆适用于污染较小且具有较多废弃矿业遗存 元素的矿山废弃地进行改造 博物馆分室内与露天博 物馆两种 这两种类型也只是建筑空间形式上的不同 都体现了矿业遗产的两大价值 历史纪念和学习教育

价值

综合利用的模式

此种模式适用于那些位于重要城镇周边 且对周 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 矿区面积较大 具有开发利 用价值的矿山 此类矿山废弃地 可以利用矿山废弃

地周边地区的生态优势和用地优势 通过延伸城市功

能 进行综合整治 打造新兴的城市功能板块 带动周

边地区发展 如苏州旺山利用开山采石留下的个 废弃矿坑 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塑设计 将废 弃矿坑区成功打造成了生态绿洲 被誉为“苏州最美山 村”

矿山废弃地景观重塑与生态修复的方法及技术

地形重塑

矿山废弃地本身独特的自然景观 代表了矿区建

现代商贸工业

()

年第 期上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

设历史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 在景观重塑设计 时可以考虑保留其独特的地表痕迹 并对其进行景观 修复与艺术加工 再将其与周围的自然风光进行有机 的结合 创造出

于不同的矿区 应根据土壤的污染程度 重金属种类 选择不同的植物 植物选择标准如下 生长快 适应性 强 抗逆性好 成活率高的植物 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 固氮植物 当地优良的乡土植物和先锋植物 选择植物 种类时考虑植物的综合效益 主要包括抗旱 抗污染

极富视觉化效果的艺术形式

地形的处理 对于垂直界面的处理 即山体开凿面 配合地形 设计分隔空间 运用灵巧变化的手法 多层次的重塑地 形 构成复合型的空间 对于斜界面的处理 层层叠落 的梯田景观 对于水平界面的处理 采用地面铺装法 软性地坪或硬性地坪式设计

相关技术

土壤改良 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 土壤基质 改良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核心问题 矿山废 弃地的土壤改良要实现三项基本目标 改善土壤基质 的物理结构 施用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 值 改善基 质的养分状况 添加 等营养物质提高土壤肥 力 去除基质中的有害有毒物质 施加含 化合物缓 解重金属毒性

边坡处理 裸露的边坡岩体容易变形造成崩落 滑坡甚至崩塌 同时也会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 边坡 的破坏靠自然的力量很难恢复 矿山边坡治理是矿山 生态恢复的基础性工作 边坡复绿是采用具有生命力 植物的种子 苗木等种植在矿山边坡面上 不但可以绿 化环境 亮丽人们的视觉 而且对于涵养水源 保持水 土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水体重塑

方法

矿山废弃地中的水体包括工业遗留下来的废水和 长期积蓄下的雨水 在山体附近有冲沟的位置 通过 设置拦蓄水坝 利用雨季降水形成小的水面 提高山体 的水利状况 在自然形成的冲沟较少的位置 可以利用 道路边沟拦蓄雨 水 在边沟的最凹点 开凿渗水井 可

以改善山体的浅层地下水状况 在水体重塑过程中 应

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

雨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 矿业废弃地如果位于降 水量较大区域的 则可以采用改造成次生湿地来进行 区域的生态恢复 因为其矿坑中都会留存有大量积水 便于打造成此生湿地 另外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和淡化土壤污染 因为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初期 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较高 如果能够引导地表水 源对其进行冲刷 能起到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效 果

植被重塑

植物种类选择

植物修复是通过植物对矿区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 行 净化处理 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 增加土壤肥力 对

耐瘠薄 抗病虫害等植物 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考虑植物的色 香 形等 满足造景需要 在矿山废弃 地的改造中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恢复植被 应该首先 种植耐性强的先锋草类 如假俭草 苇状羊茅 芒草弯 叶画眉草 狗牙根等

总之 植物在矿区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不仅可防治水土流失 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改善立地条 件 而且可有效阻滞矿尘飞扬 修复矿区的生态功能 有利于其他植被的自 然定居

植被恢复技术 植被的恢复在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中占据着重 要地位 因为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往往是以植被的恢 复为首要前提的 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是指创造和调节 植物生长所必 须的土壤 营养 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采

用生物覆膜技术给植被进行定期灌溉 可以维持植物 的生长环境 植被的修复有两种方式 直接植被和覆 土植被 直接植被法是指直接在废弃地上种植植物的 方法 这种方法成效慢 对矿山地表的破坏不利于植物 的生长 覆土植被成效相对较快 但覆土的成本高于 直接植被 因此 矿山废弃地的植被修复采用折中方 式 在破坏较严重的区域采用覆土植被 其他区域则采 用植被法 另外 在植物种植完后 需要定期对矿山废 弃地的植被进行养护与管理 保证景观的可持续性

现代商贸工业(

)

年第 期上

总结

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生态修复研究中的一 项难题 也是制约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障碍因 素 对于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应该从源头开始 在

制定矿产开采计划的同时就应该对矿山环境可能遭受 到的

破坏程度进行评估 并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国

外矿山废弃地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早 建成的经典案 例也较多 对我国的废弃地生态修复与重塑具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 但设计师在重塑当地人文景观的过程中 仍需从我国国情入手 构建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景 观重塑原则 这样的矿山废弃地景观重塑项目才具有 意义

参考文献

李洪远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更新途径

城市

刘国华 舒洪岚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江西林业科

盛卉 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钟爽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理论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阜 新 辽宁

工程技术大学

胡振琪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向成华 刘洪英等 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动态 四川林业科技

任海 彭少麟

恢复生态学导论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篇:矿山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矿上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班级:矿加10 姓名:凌思迪

学号:120103707030 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 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退化、荒漠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因采矿活动占用、破坏的土地面积达332.5万公顷,其中地面塌陷面积43.9万公顷;固体废弃物的累计积存量353.3亿吨;矿山废水排放量48.9亿吨。近10年中国的生态资源不断退化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林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多年以来开采消耗、损失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破坏严重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之伴生的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和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增加,由此造成的区域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恶化;地下水破坏漏失。失水区域地表植被枯萎退化,河流的经流减少或断流,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

2、煤矸石的自燃,煤堆和煤炭运输扬尘等造成的大气污染

3、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严重,土壤侵蚀加剧

4、采空区引发的地表沉降造成土地破坏等生态问题以及诱发地质灾害、人畜饮用水困难、矿区周围地表塌陷造成耕地破坏、房屋倒塌、建筑物损坏等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1.1.2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研究进展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于1939年颁布了第一部《复垦法案》,后来其他一些州政府也纷纷效仿。

许可证申请是矿山开发前必经的法律程序,未取得许可证的矿山,不得进行开发活动。《复垦法案》规定:采矿者在对采矿前矿山的各种自然环境情况做详细调查基础上提交开采计划,在开采计划中介绍要用的采矿方法和设备,并在地图上标明将受采矿影响的地区范围。除此之外,要得到管理部门许可,还必须提交与采矿同时进行的土地复垦计划,并交纳复垦保证金。对不遵守规定的企业和个人,管理部门有权终止、吊销或撤销开采许可证。美国露天采矿与恢复(复垦)办公室或其州分理处负责颁发许可证。

胡振琪教授进一步指出[1],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主要包括采煤沉陷(塌陷)地复垦技术、露天矿复垦技术、煤矸石山绿化技术、尾矿库复垦技术、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土地复垦管理技术、3S技术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监测、评价)、生物复垦技术、污染土地修复等。

2.1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发展和差距

国务院1988年颁布,于1989年1月1日实施的《土地复垦规定》将土地复垦定义为: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复垦规定》是我国土地复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1989年前的这一阶段内,主要是1980~1989年间,我国土地复垦工作集中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外经验引进这一层次,缺乏有目的的大规模的工程实践项目。

我国矿山废弃地复垦生态恢复工作,近二十年来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大规模有组织复垦工程起步晚,历史“欠帐”多,待复垦土地面积大,复垦政策、法

- 3

9.7%和8.6%。从城市行政级别构成看,地级城市47 座,县级城市71 座[4]。中国公布的资源枯竭矿业城市主要以煤炭、铁矿、铜矿、石油产业为主,分别有17 座、4 座、1 座、3 座。

3.1.2资源枯竭矿区生态恢复方案

资源枯竭矿区大多距离城市较远,位于城郊、乡村或荒野,加之其损毁状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矿区生态复垦的途径不同。从用途看,基本分为森林、牧草地(或干草地)、农田用地、野生物栖息地、娱乐地、商业用途、水利及水产养殖、综合用途等。

1.农田复垦技术 2 .河流水系修复技术 3. 湿地修复技术 4. 水体修复技术 5. 村落恢复技术 6. 山体恢复技术 7. 林地重建技术

4.结语

中国矿山尾矿库闭库复垦与生态重建近几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因而,为了促进中国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一定要加强立法,建立健全土地复垦法规、制订更加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开展更深入的科学和技术探讨,建立监督检查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全面推动中国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中国到2015 年

- 56 -

第三篇:生态环保养猪方式的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养猪产业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又脏又臭又累,而现在这一情况正逐渐得到改变。中国农业大省目前正大力推广一项生态环保养殖技术,逐步实现养猪产业低污染、低排放和无臭气。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厂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丰富的制造经验,不断吸取用户的反馈意见,根据用户需求精心设计制造各出各种系列高效的养殖设备,并为客户长期提供售后服务。养猪设备厂自80年代以来由于养猪相继发展,养猪规模越来越大,年产肉猪1万、2万,商品猪场迅速发展。在养猪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养猪设备的发展。 传统的养猪方式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清理排泄物。而生态环保养猪技术能迅速有效地降解猪的排泄物。而且垫料在使用3年后成为优质生物有机肥,可直接用于果园、农田,每立方米的价格高达1000多元人民币。中国不仅是猪肉消费大国,而且是生猪生产大国,每年猪肉产量将近5千万吨,占全球总产量一半左右。与此同时,污染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养猪户。

据测算,一个千头规模的养猪场,日排泄粪尿量可达6吨,年排泄量则在2千吨以上。市场的波动仍然很大,不管养多少,有一头算一头,养一头也给补100元,我国养猪事业迅速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缺乏,规模养猪应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

第四篇:黄湖生态综合体发展趋势

黄湖镇党政人大办 谷艺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历史上黄湖经济建设的发展,依仗于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靠国家自上而下的投资建设的拉动;二是靠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并逐步从分散走向集中,自下而上地积累投资,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两相结合,构成了黄湖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催化着生态综合体系的发育。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面了解和推进生态综合体建设,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开拓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对黄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宜居度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影响。

生态综合体是在卫生城镇、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区、文明镇等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科学发展模式。即经济繁荣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持续发展和环境优化奠定物质基础;社会稳定、人口适度、精神文明,为经济繁荣、持续发展提供社会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集镇规划、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和环境功能区划科学合理,集镇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环境得到综合整治,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并可持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生态综合体及其建设的基本内涵

所谓生态综合体,是指由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五大要素,通过系统的组合构筑在一个 1 特定的区域的人居环境体系。生态综合体的建设是在镇域范围内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具体形式和载体,其具体内涵是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重要环节,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把环境建设放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发展之中,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提高综合实力,最终实现镇域范围内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黄湖打造生态综合体的基础和优势

建设生态综合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也是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体现。生态综合体的打造有其自身规律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同时受政府政策的制约也颇为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镇的经济建设促进了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是打造生态综合体最好时期。总结自身发展经验,吸取先进镇乡的做法,探索我们的生态综合体系,确立指导思想,制定发展目标,不仅是理论上的探索,而且是现实上行动的需要。

西部山区开发、大径山旅游开发、杭长高速建设拉开了大开发、大发展的序幕。黄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态势。

1、黄湖地理区位极其优越

黄湖镇地处余杭区西北部,北与德清县接壤,南与双溪镇为邻,东接彭公,西接百丈、鸬鸟镇,04省道穿境而过,与104国道相接进入杭州外环交通圈,是余杭西北部山区及安吉县山货集散中心。由此,它具有两大突出优势:一是德清与余杭结合部,

2 二是余杭与安吉结合部。这意味着黄湖处在这两大区域双向交流的“碰撞区域”,有利于发展。

2、资源丰富,综合条件好,开发潜力巨大

黄湖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又毗邻双溪漂流、鸬鸟山沟沟景区,且处在大径山旅游开发区内,发展旅游服务业前景可佳。目前黄湖的旅游服务业已经起步,现有特色农庄2户,随着倪猛坞旅游度假项目、王位山滑翔伞俱乐部项目、宋都集团黄湖林区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以及王母山农庄和大马湾休闲农庄的完工都为黄湖今后在旅游服务业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环境保护基础扎实

由于黄湖工业开发起步较晚,生态环境保存较好。2007年赐璧村被评为杭州市十大生活品质之城、杭州市最清洁村庄、余杭区“魅力新农村”等称号;黄湖镇2005年被列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7年黄湖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并入围中国和谐生态乡镇20强;2008年黄湖镇以陈年垃圾清理、绿化美化、庭院整治为重点的“清洁〃绿化余杭”行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呈现出一幅“笤溪河道蜿蜒而过,两岸落英缤纷”的美好画卷,全镇风貌焕然一新。这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生态优势对生态综合体的打造产生了显著的效力。

4、生态经济蓬勃兴起

近几年来,特别是黄湖镇实施“绿色、繁荣、休闲、富裕”战略以来,黄湖生态经济风生水起,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

3 的调整不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量的扩张为主加快向质的提高转变,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无公害农产品等多个生态区域已初具规模。

三、黄湖生态综合体发展的指导思想

1、促进黄湖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科学发展,特别是解决经济持续发展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之间的矛盾,是生态综合体发展的总体目标。

主要通过提出的生态综合体目标、生态化发展的重点,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明确生态综合体系的空间布局、职能分工、人口迁移规模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2、不割断历史,从黄湖的发展历史和总结黄湖城镇体系发展规律中,探索新历史阶段黄湖生态综合体建设的新路子。

历史上,黄湖作为余杭西部山区的区域性中心镇,其发展离不开外来力量。早期的黄湖就是接受外来影响最便捷的区位,从而成为了西部山区的区域性中心乡镇。

现在黄湖城镇体系中形成的黄湖老街与黄湖新街双中心格局,这种双中心格局将会长久延续下去。黄湖作为余杭西部“门户”,势必加强与西北方向的湖州联系,发展通道经济为其服务;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为核心的大径山旅游业的崛起,是黄湖必须理智利用的有利条件。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黄湖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迎接来自杭州、上海的辐射与转移,在为杭州、上海的发展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不断重组、优化产业体系,以加速黄湖生态综合体发展进程。

3、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黄湖生态综合体格局。大分散、小集中的多中心区域体系布局是由黄湖多山地形所影响而形成的。多中心仍然是今后的基本格局,不可指望只形成一个单中心区域来带动全镇。而是通过分布均衡的多中心,实现职能上的分工和互补,带动全镇的经济振兴。要抓住机遇,强调生态综合的原则,按照城镇体系规划,有重点地、有序地展开。

四、促进生态综合体发展的政策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黄湖生态综合体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打造生态综合体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应该体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供给与环境的最优协调。改变过去那种盲目追求经济无节制增长、资源浪费、牺牲环境的片面思想。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设发展要从单纯求大求多向求好求精转变;用地发展要从松散型向集中紧凑、节地型转变,但不能高层高密度的开发;普遍提倡节水、节能,广泛开展太阳能、沼气的利用;建造节能型建筑,推广节能型照明,建设节能型集镇;注意控制适宜的环境容量,优化环境质量。

2、要科学选择、合理确定集镇发展规划目标,是打造生态综合体的首要因素

(1)适当的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进行集镇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目前黄湖常住人口1.35万,外来人口0.3万。鉴于黄湖实际,人口规模在3-5万是最适宜发展的。同时,进镇人口要确有谋生手段、从事生产的本领,不能单纯追求人口规模,进来一批不能自食其力、对集镇发展毫无作用的人口,人口规模扩大也

5 要建立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前提上,办理入镇,不能任意放开收留缺乏谋生手段的消费人口,以免带来民生方面的负担。

(2)合理的土地利用。最有效途径就是加强集镇规划,做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千方百计保护农田不受侵占,同时,搞好合理的集镇功能布局,地尽其用,量体裁衣。在确定开发强度时,注意适当密度,紧凑地加以布局;全面优先安排公共用地,包括公共绿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等,做好规划控制,为适应未来的集镇发展提供可行的基础。

(3)高效的集镇经济。黄湖集镇总体是2+1模式,即以笤溪为界划分成两大板块,即:商业文化板块和生态历史文化板块,外加黄湖三桥以东的工业园区。

一是集镇服务业经济的综合发展。溪南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商业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现集镇商业区内共有201家个体户,经营范围涉及五金、食品、理发、小餐饮等各个领域,不可否认,这些小商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我镇的经济,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服务质量不高、集镇土地利用率偏低、污染严重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十小行业的整治;为防止环境污染,集镇中心尽量控制小饭店数量,提高饭店清洁度、舒适度;关停或搬迁集镇商业区内所有的企业;加强集商业区内防违控违力度,对于无人居住的老屋实行政府购买,整合土地资源,不断调整存量土地,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现代商业中心。集镇土地弥足珍贵,如何高效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们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可以考虑同种行业合并或重组,通过对集镇存量土地

6 的盘活,打造高效的集镇经济。

二是生态历史文化保护性发展。溪北,以黄湖老街和黄湖兴国禅寺的历史人文为代表,黄湖老街是60、70年代黄湖的商业中心,虽然现在溪北的商业中心已经慢慢取代了黄湖老街,但是黄湖老街并不会从历史舞台退出,反而现存的具有民国时期建筑特色的房屋通过修复、改造、科学规划等保护性手段,她更将以历史的身份再次走进现代发展的大潮,黄湖的佛教文化与悠久历史文化对于发展旅游、影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也要注意旅游交通运输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购物设施的规模、形式、材料和风格等都应该与黄湖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防止生态旅游区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而逐步把黄湖溪南发展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影视为一体的生态历史文化板块。

三是工业园区经济的循环发展。黄湖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今后的重点就是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向生态园区转变,即在工业园区内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在园区内实现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这就需要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意招进来的“商”是否能成为工业园区内“循环链”上可衔接的一个环节。

3、严格执行集镇规划,是实施生态综合体建设的关键 集镇规划包含集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经过论证审批之后,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不论新商业中心开发还是黄湖老街改造,都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十六字方针。黄湖镇

7 目前综合开发率低,主要是热衷于零星划地,给今后的集镇面貌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城建体制上要进行改革,切断“零星划地,分散建设”的后路,特别是现在杭长高速被征到房屋的农户,可考虑由政府出资建设现代住宅小区或者统一规划,取代那种缺乏绿地及配套设备,又浪费土地的农居。

4、严禁沿公路开发建设,确保过境省道畅通,是改善集镇环境的必要手段

04省道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杭长高速两侧是展示黄湖发展成果的至关重要的“广告牌”,如何将最美的一面留给路过的客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对公路两侧的建设,应该按集镇规划严格控制。今后不得批准沿公路两侧建设厂房、农居点等长期占用土地的建筑。

第五篇:生态修复总结

一、概述

1生态学及生态修复概念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当前生态学主要由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部分组成。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广义的生物修复(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酶学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和技术再造,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

2生态修复概述

生态修复所需要修复的是关键种(key species)、功能群(functional group)和生态过程(Ecological process)三个类型,而生态修复所需要的是植物、微生物和原生动物。

进行生态修复首先要进行诊断(Diagnose),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查诊断,判断生态系统的破坏状况,然后构建和修复生态系统结构(Build and restoration),最后调整和强化生态功能,提高稳定性和自净能力(Repairing、strengthening、improving)。

生态修复的原则:

1地理学原则:要考虑生态修复地域性差异 2生态学原则:受限制性因子的影响 3系统学原则:整体和单一相互连接 4社会经济学原则 5美学原则

环境问题生态学根源主要包括:代谢失衡(metabolic imbalance)、系统无序(system disorder)、管理失调(managerial dissonance)

二、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水环境生态修复部分主要介绍了富营养浅水湖泊生态修复、河道污染治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以及人工湿地等。

在富营养浅水湖泊生态中,主要探讨了三种修复思路。第一种是进行杀藻除藻。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进行杀藻除藻,虽然可以快速杀除藻类,但是化学药剂的投加会对水环境产生污染。第二种是进行营养盐的控制。可以通过截污对外源营养盐及污染进行控制,通过清淤挖泥对内源营养盐进行控制,还可以钝化营养盐。第三种是进行生物控制。包括以浮游动物、鱼类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调控和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的生物调控。

水生态修复中常用的植物有三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

在河道污染治理中,用的方法较多,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以及生态方法。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截流分污、引水冲污、底泥疏浚和曝气复氧。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除藻和重金属的化学固定。生物方法则是进行生物接触氧化,投加微生物,而生态方法就是建设生态工程修复。城市河流治理及修复是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水利、环境、生态等多个学科,修复过程受到河流流量、污染物成分及含量、环境条件等多因素影响,且治理、修复工艺均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在实际工程中需统筹考虑、合理配置以实现城市河流的治理及修复。对于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需结合物理法、化学法对其水质进行改善,然后以生物法进行水质净化,恢复其中的生态系统,最终实现对该河流的治理及修复。

生态浮床技术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即: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放入受损水体中,将经过筛选、驯化的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功能较强的水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生态浮床需考虑以下几种因素:物理结构、科学引种、时空配置、净化机制和植物管理。

人工湿地由天然湿地发展而来,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功能与组成,根据条选择合适的地形位置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简言之就是人工建造和监工控制的、工程化的沼泽地。随着人工湿地的发展,人工湿地不仅仅局限于污水处理,还是具有园林绿化以及景观效果的作用,存在着很大的应用价值。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本身还具有基建费用低、运行费用少、耐冲击负荷强等特点,但是在其应用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人工湿地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绝大数的湿地由四部分组成:水体、基质、植物和微生物。当前人工湿地处理的对象水体十分广泛,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矿渣废水等。我们一般根据污水在人工湿地中流动的方式可以将人工湿地分为三种: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 如今对于生态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生态工程的后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工程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后期管理不善,不仅对污水的处理产生效果,甚至可能会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三、污染物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主要分为无机物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对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主要有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种。

植物修复的原理包括植物转化、根滤作用、植物萃取和根际土壤化学等。植物转化指通过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吸收的污染物进行分解,或者通过植物分泌出的化合物的作用对植物外部的污染物进行分解。根滤作用通过植物根的强烈吸持作用,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和有机物。植物萃取是通过种植一些特殊植物,利用其根系吸收污染土壤新能源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运移至植物地上部,通过收割地上部物质带走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的实质是生物降解,即微生物对物质的分解作用。

污染物土壤修复要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价。通过现场调查,制定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根据前期的调查,可经过必要的室内试验等对方案进行优选。修复方案一般分为原为修复、异位修复和综合修复。原位修复,即直接在污染物残留部位进行修复处理。其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受环境影响大,处理时间较长,易使污染物扩散。原位修复适用于污染情况较为稳定或者需要长期治理及不易进行异位修复的污染区域。异位修复,即将污染土壤运至专门场地进行处理,可以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广大地域扩散。异位修复处置时间短、效果较好、易于控制,但成本相对较高。综合修复,即针对不同情况选取几种方法联合处理。其最大特点是各种修复方法的合理组织、取长补短 、适用范围广 、综合效果好,是较为实用的处理方案。

四、固体废弃物生态修复技术

固体废弃物按其来源可以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对于废弃物的处理通过物理的手段(如粉碎、压缩、干燥、蒸发、焚烧等)或生物化学作用(如氧化、消化分解、吸收等)和热解气化等化学作用以缩小其体积、加速其自然净化的过程。对于有机废弃物可以通过堆肥和生物方法进行处理,但是针对矿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但有研究表明可以对固体废弃物在生态工程中再利用。

在生态修复中,可以将固体废弃物作为构筑物和土壤改良材料,利用废弃物修复受损景观环境。利用废弃物减少风蚀和水蚀,构筑植物生长微环境,加固土体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利用废弃物进行土壤生态修复,废弃物作为调节剂改良表层土壤,作为化学固定剂生态修复土壤,利用生物与生物化学功能把废弃物用于土壤生态修复等。该技术尚未成熟,有待发展。

上一篇:科普宣传周国旗下讲话下一篇:科室院感自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