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小说题材,其中《空城计》和《美猴王》都是中国古典长篇名著节选,《心声》和《勇气》分别是中、外短篇小说。这是初中第一个小说单元,四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等方面都是典范之作。口语交际训练是“说特征,猜同学”,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培养,并且增进了解,互相促进。作文要求写“童年趣事”,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避免程式化的写作。写字教学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行楷字的组合特点,领略汉字书法艺术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小说这种文体,但涉猎不深。新《课程标准》中对第四学段文学作品欣赏的要求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内容与小学的衔接很密,跨度不大,学生做起来不会有太大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写写、记记、改改的方式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

2.通过对课内阅读的知识分类复习,学生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故事情节的安排、环境描写的作用等有较系统的认识。

3.对口语交际、写作、书法通过“对照、反思、提高”的方式进行复习。

4.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魅力,摄取作品中有益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

(2)认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故事情节的安排、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难点

感知四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流程

一、交代本节内容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请同学们借此检验一下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情况,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缺补漏,争取更大的进步。你一定要跟上集体的脚步哦!

预设操作方法:由教师提出复习问题,启发学生回顾和补充,教师及时板书。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认清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学习内容与学生自身利益相连,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复习单元知识

(一)复习基础知识

教师过渡语:我们首先从字、词、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四个方面进行复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会的内容跟大家一起说,不会的内容及时记到笔记本上,记住,这就是你需要提高之处。 1.易错字、音归纳

司马yì(懿) jīng(旌)旗

隐匿(nì) 鹤chǎng(氅) 纶(guān)巾 zhǔ(麈)尾 远遁(dùn) fēng(蜂)拥 骇(hài)然

迸(bâng)裂

麋(mí)鹿

瞑(míng)目

石(jiã)碣 juān(镌)刻 棱(lãng)角 恍 (惚) hū 过yǐn(瘾) xī(熹)微

jiàn(健)谈 xī(悉)意 门闩(shuān) 寥寥(liáo)可数 tāo(滔滔)不竭 pēng(砰)地一声

笑容可jǖ(掬) 斩钉jiã(截)铁 xī(窸窸)sū(窣窣) 2.生词解释

蜂拥:像蜂群一样拥挤着。 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笑容可掬:形容满脸笑容。掬,双手捧着。 抚掌:拍手表示高兴。 骇然:惊讶的样子。 走:这里指逃跑。

言讫:说完。讫,完结,终了。 迸裂:裂开并往四处飞溅。 瞑目:闭着眼。 石碣:石碑。 镌:雕刻。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造化:福分,福气。 顽劣:顽皮不顺从。 拱服:敬畏,服从。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蜷:肢体弯曲。

发窘:感到为难,不知所措。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拘谨:言行过于谨慎、拘束。 颀长:身材高。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熹微:日光微明。 悉意:尽心尽意。 3.文学常识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

●《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 ●《心声》作者(黄蓓佳),当代作家。 ●《勇气》作者狄斯尼,(美)国作家。 4.名著知识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他生于元代,死于明初。《三国演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是全书的主要内容。

《西游记》人物及性格特征: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因此常常当众出丑。另一方面,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他淳朴憨厚,自有他可爱之处。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西游记》一书的写作特点有: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预设操作方法:前三项内容在大屏幕上展示,由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共同完成,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学生迅速记录在笔记上,这就是他们的薄弱之处,是需要强化的地方。名著知识由教师事先整理好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交由学生读熟即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单摆浮搁”的基础知识整理到一起,既可帮助他们将知识条理化,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二)复习课内阅读知识

教师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共同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法。通过复习,我们再总体观照一下这些经典之作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而你,学会了什么?遗漏了什么?查缺补漏,才有进步。

1.理清线索,概括内容 《空城计》:司马懿兵临西城——诸葛亮临危施计——司马懿中计——诸葛亮释计 《美猴王》:石猴出世——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进洞居住并被拥为猴王 《心声》:公开课前想读课文——回家路上偷读课文——放学后指点赵小桢反被嘲笑——公开课上读课文打动大家 2.概括主旨,了解中心 ●《心声》:京京到底有哪些心声?由此可见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呼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愿望和感情。 ●《勇气》:文中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谁的勇气更值得赞扬,为什么?

——法国妇女的勇气更值得赞扬。因为美国伞兵拥有的是求生的勇气,很可贵,但毕竟是为自己。而法国妇女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即便如此她还是义无返顾、毫无犹豫地第二次救助他人,这种对正义事业支持的勇气显得更加崇高。 3.概括形象,总结方法 题目

主要人物

主要描写方法

示例

形象特点

《空城计》

诸葛亮

语言、动作、 神态描写

(孔明)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美猴王》

石猴

动作、语言 描写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神异出众、有智慧、有胆量,集候性、人性、神性于一身

《心声》

京京

主要是通过 心理描写 展示人物性格

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

渴望亲情、友情,渴望被尊重、被关爱

《勇气》

法国妇女

神态、动作 和语言描写 “哦,当然啦。” “哦,当然啦。快!”

无私忘我、勇敢无畏、 充满正义、信仰崇高

4.比较写法,领悟特色 ●《空城计》中:

①还运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举例说明。 ——对比映衬:有诸葛亮悠闲自得与司马懿拨马退兵的对比,有诸葛亮的处乱不惊与众官尽皆失色的对比,有司马懿带十五万大军与诸葛亮城内空虚的对比,有众官问计的无知与诸葛亮释计多谋的对比,还有司马昭的年轻气盛与司马懿的多疑自负对比,这些对比都映衬了诸葛亮的形象。

②文中共描写了诸葛亮的几次笑,各有什么深意? ——一是“笑容可掬”,是故作轻松之态,体现诸葛亮处乱不惊;二是“抚掌大笑”,是如释重负之情,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三是“拍手大笑”,既是自豪之笑,也是对司马的嘲笑,体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美猴王》中:

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各是哪些?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详写美猴成王,略写石猴出世。因为成王是凭他高度的智慧,惊人的胆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才赢得众猴的信任和爱戴,这一点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并能为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打下基础。而石猴出世只能说明他先天出众,来历不凡,不必多费笔墨。 ●《心声》中:

这篇文章在情节安排上有哪些特点和作用?举例说明。

——开头写京京想读课文程老师不允,设下悬念;放学路上偷读课文,巧妙插叙,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放学后听读,再次体现京京想读书的迫切心情,为下文埋下伏笔;公开课上,赵小桢失误,京京得到机会读课文。整个结构就这样编织巧妙,将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以及想表达这种感情的心声一步步展现在读者面前。 ●《勇气》中:

①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哪一个是主人公,为什么? ——虽然文章对美国伞兵的正面描写所占篇幅较多,法国妇女的正面描写内容甚少,但美国人只是法国妇女的陪衬,法国妇女才是主人公。因为美国士兵有的是临危不惧、拼命逃生的勇气,而法国妇女却是在挽救别人、牺牲自我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再次帮助给她带来灾难的人,这种为了正义事业不顾个人得失和安危的行为无疑是光彩四射的。正如文末那位将军的评价一样:一个人如果能像法国妇女那样,有信仰、为正义事业敢于牺牲,使人觉得永远可以信赖,那么,当然就是幸福的人。

②小说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互换的方式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一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讲述故事,歌颂的对象不仅有法国女人,还有美国伞兵,特别是后五段的议论深化了主题,这是单纯的叙述无法比拟的。二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显得真实感人,但从第三人称叙述,就可以讲述美国伞兵无法看到和听到的细节,使故事更加完整。 预设操作方法:以上这些课内阅读的内容,讲课时已做过分析和理解,而且重点之处已做过笔记,复习时学生将每一课的分散内容整合在一起即可。教师以问题的形式用大屏幕呈现这些内容,学生边说边写边整理,达到梳理和强化的目的。 【设计意图】学生将零散的小说知识整理在一起,有助于加深印象和分类记忆。集中复习的方式又有利于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总结口语交际知识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举行过的“说特征,猜同学”这一活动,你们能总结出口语交际应该注意的问题吗?

——说的同学要抓住特征,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听的同学要认真,能抓住发言者的说话要点,同时要抱着欣赏的态度去介绍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习。

(四)总结写作方法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训练的作文是写“童年故事”,还记得你们各自的作文优点和缺点各是哪些吗?由此可见,你以后作文的方向是什么?

——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体验,展示自己的个性,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五)提高书写水平

同学们,对照课本中的行楷字帖,哪些人认为自己还有差距,需要刻苦地训练,努力地提高书写水平?你们有具体的提高办法吗? ——要临摹行楷字帖,每日坚持练习。另外,在平时大量的书写过程中,努力写好每一个字。 以上三个环节的预设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将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制作成“座右铭”,放在醒目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

【设计意图】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生活,找出差距,发现优势,这样才能明确日后的努力方向。只有及时反思,才能争取进步。

三、教师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一定有很多感触。也许每个人的收获和感受各不相同,但大家有一点认识和体会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语文真奇妙,方法最重要!知识本身既重要又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知识点都有它自身的价值,不重要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才最宝贵。但愿同学们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诀窍”!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要教”,学习方法的掌握永远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提示学生在认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探寻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复习

基础知识:字、词、文学常识、名著知识 课内阅读:内容、主旨、形象、写法 口语交际:说与听的学问 写作:诉真情、写实感 书法:练习最重要

第二篇:初中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解读】

这个单元主要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有三课四篇文章都是阐述求知与读书问题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这方面的不少教益。这个单元又是全套书惟一集中编排的议论文单元,包括立论文章三篇、驳论文章两篇,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能力的任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从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入手,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批评“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最后提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谈读书》一文,篇幅虽短小,论述的范围却相当广泛。先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用书的智慧;接着阐述读书的方法,提倡读书与讨论、作文结合起来;最后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全文运用排比、比喻、对比说理,名言警句比比皆是。

《不求甚解》一文,先摆出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解释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正面主张。

【单元学法指导的重点】

1. 识记课后生字词;掌握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了解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由于刚刚接触议论文,再加上学生实际基础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阅读理解课文的指导

2. 教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提炼文章的论点、句段的中心句、在读的基础上体味句子;议论文的读、写、说训练。多让学生读,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特点。通过读来体味语言。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初三的学生正处在求知的年龄,有必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形象.

第三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社戏》:小说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详写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详写部分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对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对社戏的怀念起着点旨作用。“我”所怀念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的劳动本领,办事能力,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可精读,两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本文题目是“社戏”,但为何还要写到“乐土”中的其它三“乐”?

2、简述去赵庄看戏的过程。

3、请你通过想象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用画笔画出来,体会一下“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可在课后完成)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位少年朋友和哪位成年人?为什么?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小组交流)

5、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论,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小组讨论)

6、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说给大家听听(或课后写出来)。

7、你希望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民风”?事实上怎样? 《端午日》:散文描写了端午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意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价值。让学生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本文可以略读,一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3、假如你来组织一次“赛龙舟”活动,将如何策划呢?(如赛前准备、人员安排、预期效果、奖励形式、注意事项等等)(小组讨论)

4、如果你是文中插图中的一个人物,你最愿意当哪一处的哪一种或哪一个人物?如何当好这个角色?(可涵盖文中描写的各种细节,引导学生明确“同舟共济”精神的重要)(小组交流)

5、你家乡的端午是怎么过的?有什么寓意吗?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别的习俗吗?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年”的传说吗?

3、挑选文中的几个习俗,为它们做几个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剪纸或年画。

4、现在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与文中比较,消失或保留或发扬光大了哪些习俗?由此,你明白了什么?(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小组讨论)

5、你最向往以何种方式过春节?

6、收集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是如何度过一年中其它隆重的节日的(如圣诞节、感恩节、泼水节、庙会等等),并了解共寓意。

7、在课后开展辩论,主题围绕习俗与时尚的不同意义。 《十五望月》:在唐代咏中秋诗篇中,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久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由月光的转移照着“无眠”的人自然引出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怅恨与亲人久别,而又无可奈何,于是自叹自哀,得出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的结论,最终以积极的心态战胜了“遁世”的念头,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三首诗词建议以诵读为主,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课文,从而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去体会、去欣赏。课后可让学生去收集各地的中秋习俗,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如安徽农村的“舞草龙”、广西壮族的歌墟活动、浙江山区的“抢瓜”、台湾地区的“抛帕招亲”等等),也可让学生竞赛背诵咏月名句或创作咏月诗歌。

诵读欣赏:可让学生利用注释及说明自己读背领会。 写作:生活中到处是“米”,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将自己精彩的见闻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感写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

1、到图书馆亲自借阅本学期涉及过的名家著作,如冰心、巴金、鲁迅、艾青等,从而熟悉借书的有关程序。

2、查阅有关书籍的目录或名言警句等。

3、查阅与单元相关的资料,制作读书卡片,如各地重大节日的风俗习惯,相关传说等内容。

4、交流各自制作的各类卡片,并按内容分类、展览、评比。

5、结合微机课学会网上检索有关信息

第四篇:初中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探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对照我们的语文日常教学,时至今日还存在着“满堂灌”现象,部分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在继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发展、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大部分学生学语文还处于被动状态。很多教师在上完公开课后总不忘表达一声“谢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就是一个很讽刺的例子。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从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入手,尝试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的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 初中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何谓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笔者把它界定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的一个个单元为学习单位,通过组内成员的自主探究和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高效的学习形式。单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小组合作,二是单元学习。其中小组合作是前提,单元学习是呈现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

开展初中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可以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 确保语文课堂人人参与

因为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下,每个学生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动脑、动口,既体现了自主性,也突出了合作性。如果说在传统教学中,许多学生是出工不出力的话,那么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则基本可以杜绝“懒汉”作风。

(二) 节省教学时间

以前按照老的教学模式来组织语文教学的话,上一学期的新课总觉得时间很紧、不够用,可实行了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一个星期就能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剩下的时间可用来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以补语文学习课外阅读和实践的不足。我们都知道阅读和语文实践对语文学习很重要,可由于课时紧张,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一直都得不到妥善的安排。全面实施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就得到了保证。

二、 初中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一) 确立小组合作对象

要实现单元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要确立小组合作的对象,即如何实行小组成员的分配。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办法一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全班学生按照4人一组进行分配。在将学生分到小组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小组间基本保持平衡:(1)使各小组间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尽量避免过强小组和过弱小组并存的现象;(2)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小团体现象;(3)要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为更好开展学习活动,在确定小组后,每组由组内学生自荐或推荐一个组长和一个副组长,负责本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学习氛围的调控。其次是要变革座位排列方式。学生课堂中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方式和程度。传统班级大组式的座位安排不能适应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四人小组两两相对式的座位编排(即四张桌子集中摆放在一起,学生分坐两边),不但适合组内全体参与的大讨论,而且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实践证明,这种座位排列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影响,加强学生联系。以上皆为组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 形成小组合作常规

为了充分调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笔者首先要求学习小组在组长、副组长的主持下确立本组语文阶段性学习目标(由小组同学共同参与制订);其次,要求在小组内部形成学习合作、成绩竞争的状态;最后,要求组与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每一个阶段要进行总结评比一次,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全班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后,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小集体,要发挥初中生爱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在组与组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生动激烈的竞争格局。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例如,合作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单元自测卷。在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共同协商,确定本单元的重点,然后围绕重点,参考教师的课堂讲评内容和自学心得、课后练习题或课外的习题,挑选适当的题目作为自测的内容。题目出好后,还可以进行小组间自测题评比和交叉练习,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在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就显得更为明显。

三、 初中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那么如何实施单元学习呢?初中语文教材都以单元为单位安排内容,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材的这种安排体例,为开展单元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初中语文课本共6册书,每册6个单元,合计有36个单元,36个主题,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每册书的单元编排体例也不尽相同,如七年级两册书,每个单元按照现代诗、现代文、文言文(古诗)等安排课文;八年级则前四个单元是现代文,后两个单元是文言文;九年级也是前四个单元是现代文,后两个单元是文言文,但与八年级教材有细微的差别,第一单元集中安排现代诗歌。这么多课文的一册教材,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要一课课按部就班地讲过来,费时费力,效果还未必好。一个学期长不过5个月,短的仅4个月而已,还要被各种节假日、频繁的考试所打乱,有效教学时间非常有限。笔者认为与其疲于奔命式地赶进度,还不如以单元为单位整体备课施教,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合作学习的道路,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一个语文教学单元的学习可以分五个步骤进行:

(一) 师生“共读”

教师和学生一起,以单元为整体熟读所有课文,初步明确本单元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又是如何通过一篇篇课文围绕主题展开内容的。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5篇课文,分别是《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从文体上看有散文、报告文学、科幻小说等。这5篇课文尽管文体有别,但都是围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思考与忧虑而设计的,主题相对比较集中,就给师生共读提供了方便。师生共读,要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出理解。

(二) 教师示范“教学”

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加*号的课文)两部分。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5篇课文全部让学生自学,显然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带头示范。教师可以选择其中1篇比较典型的精读文章示范教学。例如,《喂――出来》是日本现代小说家星新一的科幻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难点也不多。教师可以围绕各种人对台风之后造成的“黑洞”表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领略作者构思的匠心,使学生明白生命与自然应和谐交融:如若现在污染环境破坏自然平衡,将来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出现各种自然灾害,所以应养成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教师的示范着重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更全面地提高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与魅力。

(三) 学生“自学”与互查

学生“自学”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决定着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它主要包括两个环节:自学和交流。学生自学,自学什么呢?就是实现学生与文章作者的对话。普通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对学生而言,虽为学习的主人却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与作者对话的结果,因为掌握课堂话语权的通常都是教师。常规的内容如作者介绍、生字、语音等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自学中借助资料加以解决。自学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弄明白本单元、本文写了什么,编者为何这么安排单元课文,作者为何这么写,“我”读了能明白什么,读了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我”最欣赏的句子或词语是什么,等等。把这些问题都记在本子上,待上课时4人小组就可以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互交流讨论。讨论完毕,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本组自学心得,同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由教师和学生集体研讨给予解决。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以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五篇课文为例,《喂――出来》已由老师示范讲解,那么剩下的4篇,可由小组4位成员每人主讲1篇的方式,收集并整理材料,理清自己的感悟,在小组学习时带动本组同学弄懂本课的内容、写法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认真倾听、积极动脑、勤做笔记、提出质疑等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可由教师命题检测或学生命题自测,命题要围绕课文的中心内容,评改要由组内学生交叉进行,最后师生进行总评,做到一课一得,课课有得,让学生享受不断收获和进步的乐趣。

(四) 师生“小结”

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首先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单元自我小结,小结可以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收获、存在疑惑等方面进行。最后,由老师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肯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优点,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每一个步骤力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教师从无效劳动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开阔眼界、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单元小组合作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单元小组合作的精髓在于教师通过单元小组合作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不再“以讲代学”,没有了“满堂灌”现象,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多了,引导得当,持之以恒,所有学生都可以学会预习与自学。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里能得到很好体现。通过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问题课堂上就可以解决。这样学生课外作业减少了,上课的效率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就能体验到学语文的快乐,就会由“怕学语文”转变为“爱学语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乐学语文了,那么何愁学生语文素养提不高呢?当然,实现语文单元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时学生可能因为学习能力还没有跟上、方法还不够熟练会出现学习进度变慢的情况,但如果以初中三年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话,越往后越熟能生巧,学习进度也就越快,效果就越明显。

提倡学生单元合作学习,并不是说要推卸教师的指导责任。恰好相反,与传统以讲课为主的教学相比,这种形式更能考验教师的素质,体现教师的作用。上海著名特级教师朱震国老师就曾旗帜鲜明地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不能忽略与低估。在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出现,不能借口自主合作学习而当“甩手掌柜”。语文单元合作学习的一个特点是教师需要从大处着眼,把初中三年看做一个整体,把每册书、每个单元看成是一个整体。所以,它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大胸怀、大眼光,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课堂调控能力。实行单元合作学习能使语文教师认识到自己肩负重任和学识浅陋,由此变得更爱学习与研究,并不断汲取新知识,厚积薄发,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改革。

第五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作家作品

1.《敬畏自然》作者严春友。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吴岗,报告文学家。3.《旅鼠之谜》的作者位梦华,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之梦》《北极的呼唤》。4.《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代表作是《沙乡年鉴》。5.《喂——出来》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鲲(kūn)鹏 和煦(xù) 媲(pì)美 哂(shěn)笑 深邃(suì) 笃(dǔ)信

2.形近字 蒿(蓬蒿) 篙(竹篙) 凋(凋谢) 调(调查)

3.多音字

觉:睡觉(jiào);觉(juã)察

三、词语积累

不自量力:狼藉:相形见绌:高深莫测:精巧绝伦:深邃:不可思议:赋予:饶有兴趣: 浑然一体: 吞噬: 咫尺: 沧海桑田: 干涸: 栖息: 雾霭: 缄默: 目空一切:滑翔: 凋零: 弥漫: 挑衅: 迷惘: 前仆后继: 道听途说: 莫衷一是: 众目睽睽:逍遥法外:微不足道:牟取:哂笑:一视同仁:无与伦比:巧妙绝伦: 难以置信:

四、说明文的做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

泊:停泊(bï);湖泊(pō) 赛(比赛) 骞(骞起) 雉(雉鸟) 稚(幼稚) 歧(分歧) 伎(伎俩) 拙(笨拙) 绌(相形见绌)

陡(陡峭) 婪(贪婪) 徙(迁徙) 焚(焚烧)

础(基础) 茵(绿草如茵) 黜(罢黜) 菌(细菌)

覆(覆灭) 履(履行)

蓬蒿(hāo) 干涸(hã) 挑衅(xìn) 铆(mǎo) 萎(wěi)缩 逍(xiāo) 遥(yáo)

咫(zhǐ)尺 吞噬(shì) 缄(jiān)默 狼藉(jí) 广阔无垠(yín) 众目睽睽(ku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裸(luǒ)露 窥(kuī)探 混淆(xiáo) 繁衍(yǎn) 环颈雉(zhì)

啮(niâ)齿 狩(shîu)猎

慷(kāng)慨(kǎi)大方 迷惘(wǎnɡ) 雾霭(ǎi) 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 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 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 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 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五、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上一篇:初中音乐测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初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