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报告基尔霍夫

2022-11-01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电路实验报告基尔霍夫》,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电路实验报告基尔霍夫

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实验报告大全

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的验证及分析

一. 基尔霍夫定律 1. 实验目的:

(1)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相关知识 (2)掌握利用Mulstim软件分析验证相关的原理 (3)掌握对基本定律的计算及应用。

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电路中任意节点,流入、流出该节点的代数和为零。即∑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 即∑U=0

2. 实验步骤

1)画出电路 2)算出理论值

3)利用Mulstim软件分析验证 4)得出结论

(1) 基尔霍夫电流

原理电路:

理论值:R总=4+2×2/(2+2)=5欧姆 I1-I2-I3=0 R1电流:I1=2A R2电流:I2=1A R3电流:I3=1A Mulstim图

(2) 基尔霍夫电压 原理图

理论值: R总=2+1×1/(1+1)=2.5欧姆

R1电压U1=2×2/2.5=1.6V R2,R3电压U2=U3=2×0.5/2.5=0.4V

Mulstim图

二. 欧姆定律 1.实验目的: (1)掌握欧姆定律相关知识

(2)掌握利用Mulstim软件分析验证相关的原理 (3)掌握对基本定律的计算及应用。

2.实验原理:

1)内容: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换算成文字是 电流=电压÷电阻

3.实验步骤

1)画出电路 2)算出理论值

3)利用Mulstim软件分析验证 4)得出结论

原理图:

理论值

R1电流I1=2/1=2A R2电压U2=2V=1×2(电源电压)

Mulstim图

第二篇: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与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理解。

2.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原理说明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测量某电路的各支路电流及每个元件两端的电压,应能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即对电路中的任一个节点而言,应有ΣI=0;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应有ΣU=0。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运用上述定律原理时必须注意各支路或闭合回路中电流的正方向,此方向可预先任意设定。

三、

实验内容

(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a) DGJ-

2(b) TX型设备实验电路图

型设备实验电路图

图2-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实验电路图

DGJ-2型设备实验线路如图2-1(a),用DGJ-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TX型设备实验线路如图2-1(b),需要自行连接电路。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和三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正方向。图2-1中的I

1、I

2、I3的

方向已设定。三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正方向可设为ADEFA、BADCB和FBCEF。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12V,U2=6V。

3.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4.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二)叠加定理的验证

DGJ-2型设备实验线路如图2-1(a),用DGJ-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TX型设备实验线路如图2-1(b),需要自行连接电路。

1.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U1和U2处。

2. 令U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U1侧,开关K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2-1。

3. 令U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K2投向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2-1。

4. 令U1和U2共同作用(开关K1和K2分别投向U1和U2侧), 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2-1。

5. 将U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数据记入表2-1。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 U

1、U2也需测量,不应取电源本身的显示值。

2. 防止稳压电源两个输出端碰线短路。

3. 用指针式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压或电流时, 如果仪表指针反偏,则必须调换仪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正偏,可读得电压或电流值。若用数显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则可直接读出电压或电流值。但应注意:所读得的电压或电流值的正确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参考方向来判断。

六、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图2-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

1、I

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毫安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2. 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毫安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3. 在叠加原理实验中,要令U

1、U2分别单独作用,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U1或U2)短接置零?

4. 实验电路中,若添加一个二极管, 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数据,选定节点A,验证KCL的正确性。

2. 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个闭合回路,验证KVL的正确性。 3. 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4. 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 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5. 通过实验步骤6及分析表格2-2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6 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二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日光灯线路的接线。

3. 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图6-1RC串联电路

1. 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 各支路的电流值, 用交流电压表测得回路各元件两 端的电压值,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 霍夫定律,即ΣI=0和ΣU=0。

2. 图6-1所示的RC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 R阻值改变时,UR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园。 U、UC与UR三者形成一个直角形的电压三 角形,如图6-2所示。R值改变时,可改 变φ角的大小,从而达到移相的目的。

3. 日光灯线路如图6-3所示,图中 A

是日光灯管,L 是镇流器, S是启辉器,图6-3 日光灯线路原理图

RUc

号U的激励下,UR与UC保持有90º的相位差,即当图6-2相量图

C 是补偿电容器,用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值)。有关日光灯的工作原理请自行翻阅有关资料。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 将自耦调压器输出( 即U)调至220V。记录U、UR、UC值,验证电压三角形关系。

1. 按图6-1 接线。R为220V、40W的白炽灯泡,电容器为4.7μF/450V。

2.图6-4日光灯电路图

按图6-4接线。经指导老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将自耦调压器的输出调至220V,记录功率表、电压表读数。通过一只电流表和三个电流插座分别测得三条支路的电流。改变

注:表中C0为功率因数最大时的电容值。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本实验用交流市电220V,务必注意用电和人身安全。2. 功率表要正确接入电路。

3. 线路接线正确,日光灯不能启辉时, 应检查启辉器及其接触是否良好。

六、预习思考题

1. 参阅课外资料,了解日光灯的启辉原理。

2. 在日常生活中,当日光灯上缺少了启辉器时, 人们常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的两端短接一下,然后迅速断开,使日光灯点亮(DGJ-04实验挂箱上有短接按钮,可用它代替启辉器做试验。);或用一只启辉器去点亮多只同类型的日光灯,这是为什么?

3. 为了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 此时增加了一条电流支路,试问电路的总电流是增大还是减小,此时感性元件上的电流和功率是否改变?

4. 提高线路功率因数为什么只采用并联电容器法,而不用串联法?所并的电容器是否越大越好?

七、实验报告

1.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

2. 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出电压、电流相量图, 验证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3. 讨论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4. 装接日光灯线路的心得体会及其他。

第三篇:基尔霍夫定律

授课人:XXX 授课班级:XXXX 授课日期:XX年X月X日

教学目的:掌握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会用支路电压法求解复杂电路

教学重点: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教学难点:回路电压方程中电压降及电动势符号的确定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直尺,挂图

作业布置:习题册P26一,二,三,四 教学内容:

复习导入:

1.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定义

2.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在任一瞬间,流进某一节点的电流之和恒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公式:I进I出

3.推广:在任一瞬间,流进某一闭合面的电流之和恒等于流出该闭合面的电流之和。

讲授新课: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一.内容:在任一闭合回路中,各段电路电压降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公式:U0

二.我们一般习惯在写公式时将电动势放到方程的左边,电阻上的电压降放到方程的右边,可以得到另一种表示

公式:EIR

中文描述:在任一回路循环方向上,回路中电动势的代数和恒等于电阻上电压降的代数和。

注:1.电阻:若电流参考方向与回路循环方向一致则取正,反之取负

2.电动势:循环方向与电动势方向一致时(负极→正极)取正,反之

取负

三.这两种表示方式是一致的

如右图,取一循环方向(任意性):

UABUBCUCDUDA0 E1I1R1E2I2R20 E1E2I1R1I2R2

循环方向的选取不影响方程的结果,但从方便计算角度考虑一般尽可能取正值多的循环方向

例:已知:E1E217V R12 R21 R35

求:I1 I2 I3

解:1.标出电流参考方向和回路绕行方向(任意)

由基尔霍夫第一定律I进I出得:

I1I2I3

2.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EIR得:

E1I1R1I3R3E2I2R2I3R3I1I2I32I15I317 I5I1732

代入整理得:

3.联立求解得:

I11AI22A I3A3

支路电流法

注:绕行方向任意设置,一般取与电动势方向一致,对具有两个以上电动势的回路,则取较大的电动势方向为绕行方向

练习:已知:E1E35V E210V R1R25 R315

求:I1 I2 I3

I1I2I3解:E2E3I2R2I3R3

EEIRIR311331I1I2I35I215I35 5I15I0313IA174I2A

71I37A注:1.电流求出来为负值说明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2.解题时要注意电动势的正负

小结:通过对基尔霍夫两个定律的学习,要能在求解复杂电路时灵活运用,一般来说,这两个定律是要一起使用的,在使用定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电阻和电动势的正负号。

布置作业,辅导学生完成练习。

第四篇:基尔霍夫

《基尔霍夫定律》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工学》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运用电阻串、并联化简和欧姆定律来解决简单直流电阻电路的问题。本节的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两部分内容。在解决复杂直流电路的问题时,仅仅应用欧姆定律是不够的,必须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它是后面学习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等分析计算复杂电路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和复杂电路的区别; (2)熟悉电路中的常用术语; (3)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4)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两种电路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启发式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针对欧姆定律不能解决复杂电路的问题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

1、重点: 在本教材中,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有两种叙述和一种推广,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有三种叙述,综合各方面,确定以ΣI=0和ΣU=0作为两定律的重点,从定律的推导、内容的叙述到方程式的写法均以此展开。

2、难点:

在取方程式的代数和时,如何确定电流和电压的正、负号是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难点。

二、教具

(一)挂图:用于事先画好电路图,以节省课堂时间,增加知识量。

(二)自制电路:用电池、电阻、电流表自制的电路,用于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三)万用表:用于测量电压,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三、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电工学》是工科类专业高职学生接触的电类基础课程。虽然在中学时他们从物理课中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但大部分同学的底子薄,更有部分学生是从文科考上来的,对电学知识的了解更少。此外,《电工学》是在一年级开设的,此阶段的大学生学习仍然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综合各种情况,从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逐步启发,借助浅显易懂的比喻,着重定律的内容叙述。

(二)教法选择: 本节采用发现教学法。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总结概括,得出结论,并最终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加强学习的自主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三)学法指导: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并逐步向发展性学习转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结合发现教学法,在知识的探索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法来导入新课。 挂出挂图,事先在挂图上画出

1个多元件的简单电路和 1个少元件的复杂电路,要求学生进行分析。简单电路可采用电阻串、并联化简和欧姆定律来求解,而复杂电路用旧知识无法求解,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从而提出问题— ———“如何求解复杂电路?”。

(二)新课教学:(40分钟)

1、电路中的基本术语介绍:(4分钟)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首先要学会判断什么是简单电路,什么是复杂电路。在复杂电路中包含的基本术语有(1)支路;(2)节点;(3)回路;(4)网孔。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0分钟) 首先提出问题:电路中的电流有何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借助河流的各支流以及河水的流动做比喻,让学生分析思考各支路电流以及电荷流动的特点,从而推导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定律的叙述中,着重ΣI=0的表述,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电流的正负号如何选取,再推广到其他形式。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6分钟) 首先提出问题:回路中的电压有何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电路中的各元件电压。借助爬山做比喻,运用已有的电位知识,让学生分析思考从电路中的某点出发,沿某一回路绕行一周,电位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定律的叙述中,着重ΣU=0的表述,观察两个方向(元件电压方向和绕行方向)的关系,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电压的正负号如何选取,再推广到其他形式。

4、实验验证:(10分钟) 将自制电路挂出。

(1)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叫一位学生上台来,接通电源,观察电路中的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报告给其他学生,要求学生计算与某一节点(节点任选)有关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否满足。

(2)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叫一位学生上台来,接通电源,用万用表测量某一回路(回路任选)中各元件电压,将数据报告给其他学生,要求学生计算该回路中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否满足。

(三)课堂总结:(2分钟)

总结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本节课堂总结中,一是将课堂中的重点知识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二是要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所得到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他们能及时纠错,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作业:做练习册中相应章节的习题。

(五)板书设计:

§1-5基尔霍夫定律

一、电路中的基本术语:

1、支路

2、节点

3、回路

4、网孔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ΣI=0

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

ΣU=0

五、教学效果分析: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在启发式教学方式下的学习兴趣远比直接讲授法要强,尤其是在课堂上通过实验直接验证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对问题去进行分析,当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调整,以引导他们回到正确的课堂教学上来。

第五篇:《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教案》

[课题]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工基础》第三章第一节) [课时]

45分钟 [教材分析]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求解复杂电路的基本定律。而复杂电路是简单电路知识的延伸,从一个电源到多个电源,从简单的串并联到复杂电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支路电路法、回路电流法等复杂电路的求解奠定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逐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方法基础。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在前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等简单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其运算。从前面的几节的学习中,可知他们的基础理论较低,尤其是数学运算能力也较低,但他们活跃好动,思维活跃等特点,因此,在授课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一特点,采用分组合作、分组竞争,组织他们边动边学,从“活动”中引入教学知识点,充分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网孔和回路两个名词;

(2) 掌握并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内容,写出表达式; 能力目标

(1) 有一定分析比较能力;

(2) 学会类比、比较和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形成竞争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难点:回路绕行方向、电路方向及电源方向的判别

[重点难点突破] 在讲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首先设计几个框架,让学生数数,确定回路及绕行方向;其次在每一个回路中让学生思考阻碍绕行方向不同的结果;再次强调与绕行方向相同或不同情况的处理;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及注意要点,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内容。

[教学指导] 根据学情,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指导策略有:

(1) 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入,创建一个“数框” 的活动情景作为课题引入;

(2) 应用合作学习、竞争学习模式,营造一个师生互动,团体比较的课堂气氛,从 活动中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趣味性,学会类比、比较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法选择] 运用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1、创设活动环境

(5分钟)

运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分别判断从a回到a一共有几种方法,即几个框 进行小组抢答,从而引起认知同步,树立学生信心,唤起学生情绪 再判断(3)中a→a有几个框

(设计思路:用最简单的活动,创设情景,呼唤学生认知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把学生思维引向本节课的内容)

(与学生互动问答)

学生通过此活动可以找到从a回到a的路径,在学生兴趣较高的情况下,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是回路?

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回路就是能够回去的路,还有的讲回路就是闭合路径,这是有我对专业术语给大家讲解。

2、讲解及讨论复杂电路的概念及专业术语

(5分钟)

1)、回路: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

2)、网孔:内部不含有支路的回路。

重复开始活动判断回路及网孔数(即那几个框是回路,那几个是网孔)

(设计思路:承上引入框探讨回路、网孔的联系,重点说明回路和网孔的含义及区别)

3、明确绕行方向与参考方向 (难点)

(5分钟)

任选择一个回路,确定绕行方向(如3中,b→c→d→b),后确定支路阻碍绕行方向的几种情况

等(例举2种,其余学生作答)

(设计思路:主要明确假定绕行方向与参考方向,起到明确是两种方向)

4、总结上述,给出结论

(10分钟)由电路图入手,进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讲述(重点)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对于电路中的任一回路,沿绕行方向的各段电压的代数

和等于零又称回路电压定

律(KVL)

表达式:

∑U=0

即:

-I1R1+E1-I2R2-E2-I3R3-I4R4=0知识延伸: KVL推广:KVL通常用于闭合回路,但也可推广应用到任一不闭合的电路上

5、课堂练习、讨论与答疑

(8分钟)

例1:图中所示某电路中的一个回路,试列出其回路电压方程式

(学生练习,后讲评)

(设计思路:通过练习更加明确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方程)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教师走下讲台,巡回答疑,个别点播,对于普遍问题集中答疑。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将知识和技能内化。

6、总结应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方程时步骤:

(7分钟)

1)、假设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回路的绕行方向; 2)、将回路电阻压降与电源压降写在等式一边,通过电阻的电流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则该电阻上的电压取正,反之去负;电动势的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与绕行方向一致,则该电动势取正,反之取负。 3)、另一边代数和等于零。

(设计思路:主要和学生一起总结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方程时步骤,以便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7、课堂小结

(5分钟)

1)、回路,网孔的理解;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对于电路中的任一回路,沿绕行方向的各段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3)、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方程注意电源正负的取向。

8、布置作业

完成书本52页第5题的练习

[课后分析] 本次课的成功在于,从“活动”中引入教学知识点,充分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入,创建一个“数框”的活动情景作为课题引入;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以此为线索,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隐含其中,整个课程内容紧凑,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趁热打铁”的课堂练习、讨论与答疑,进一步巩固了教学效果。

上一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定下一篇:大梁隧道工程监理规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