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对中国的重要性

2022-08-21

第一篇:农业对中国的重要性

解析喷灌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发布日期:2014-1-6信息来源:佳润喷灌

解析喷灌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能够以占世界6%可更新淡水资源、9%耕地,解决占世界21%人口的温饱问题;以占耕地面积49.6%有效灌溉面积生产全国四分之三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但我国目前依然要面对现有耕地半数以上是中低产田,已有农田灌排设施工程规范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尽管效果喜人、节水灌溉发展依然滞后的现状。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喷灌机和微喷带设备等新型灌溉设备的建设,竭尽所能地改善我国现有的农业发展环境。

要维护现有耕地的灌溉面积,通过包括滴灌带设备和微喷带设备在内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节水改造建设,提高灌溉保证率,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稳定实现提高粮食单产,降低农业生产本钱是解决国家粮食平安、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

科学研究标明,现在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需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

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多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干旱缺水则是农业生产的天敌”专家表示,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日益珍贵的背景下,依靠科技的力量,推动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关键。

第二篇:论述中国抗战精神对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科目考查卷

论述中国抗战精神对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2015年10月1日,我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环境下,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地了国庆阅兵。在国庆阅兵中,我们看到我国展示的一系列强力的军备、钢铁般的军队,一种国富民强的底气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抗战老兵车队的出现,提醒了所有现场人员和各国领导、以及观看直播的人民——现在的和平,是这些战士用生命和献血争取来的。而他们的坚强不屈、奋斗不止、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抗战精神,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那段哀鸿片野、满目苍夷、山河被法西斯主义军队践踏得支离破碎的历史中,有太多生命承受不起之重值得我们铭记!而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抗战精神,它包含但不止于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这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作为精神指导,将一直鼓舞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顽强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不断前行而奉献自身的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反法西斯而战。以史为鉴,通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这么一面镜子,能够让活在当下人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清晰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也要认识到,在世界各地,战争依旧存在。“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庄严宣示,掷地有声!它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体现了“中国梦”的美好期盼,更激励了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抗日战争是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抗争史、悲壮史,也是民族精神的发展史、壮大史。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在生与死的抗争中锻造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它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觉醒,促进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和民族大团结,促进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强,为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缅怀英烈,就是要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之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紧扣时代的脉搏,把实现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融合,把抗战精神熔铸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必须弘扬英雄铸就的抗战精神,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要坚持和弘扬抗日战争激发出的民族精神、民族力量,提升因胜利而树立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为新时代中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任,我们应当继承革命先辈的抗日精神!从抗战精神中汲取营养,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通过勤奋刻苦地学习,努力扎实地工作,把自己绵薄的个人力量奉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求之中;以坚忍不拔的奋斗意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坚信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我们,千万人的能力终将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并不断以新的辉煌成就来告慰抗战英烈和前辈!

第三篇:巴西农业保险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巴西農業保險發展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2009年12月23日 14:49 來源: 中國保險報 【字體:大 中 小】 網友評論

中國和巴西在許多方面十分相近,二者分別為亞洲和美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均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07年巴西農業增加值占全國GDP的比重達23.9%,2008年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23%;2008年中國第一產業在全國GDP中的比重為11.3%,農村人口占比高達54%。兩個國家幅員均十分遼闊,區域經濟也具有相似性,國內不同地區的農作物、地理特徵和風險概況差別較大。因而,巴西農業保險的發展經驗對我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巴西農險發展概況

巴西農業保險發展歷史悠久。早在1938年政府就開始實施雹災保險計畫,但起初運作並不太理想,賠付率一度高達380%以上。1954年,巴西在南美率先啟動多重風險農作物保險(Multi-peril Crop Insurance,MPCI),該保險是由政府主導的、屬於實驗性質的計畫。1973年,針對農業貸款大規模違約情況,政府開始出臺農業生產保障計畫(Program of Guarantee for Agriculture Activities,PROAGRO),將農業保險保障擴展到所有地區和農作物。該計畫由巴西政府農業部、財政部、中央銀行等組成管理委員會,政府每年從財政預算中撥出一筆資金作為該計畫的基金。參加該計畫的農民要交納一筆“附加費”,然後農民可以從銀行得到該計畫下的優惠利率貸款。同時,該計畫對貸款銀行提供保險保障。在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該保障計畫遭受巨額虧損,政府不得不對計畫進行了縮減,保額大幅降低而費率大幅上揚。此外,有小部分的農業保險由商業保險公司提供,主要集中在南部和東南部地區,例如1998年的新型蘋果保險,1999年的釀酒和鮮食葡萄保險,2000年大豆、棉花、小麥等大面積農作物保險,但覆蓋面一直很窄。到2001年巴西農業保險的規模僅有8.1千萬雷亞爾。

巨災事件推動了農業保險市場的發展:2003年4月和2004年5月連續兩次大的乾旱導致政府災害救濟支出急劇增加,最後政府同意加大對農業保險的政策扶持力度,對保費給予50%的補貼。此外,針對農業貸款,政府開始強制貸款受益人投保多重風險農業保險(MPCI)。2008年政府保費補貼達1.58億雷亞爾,大部分用於農業保險。巴西農險支持政策

(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計畫

2003年12月19日巴西國會通過法律、2004年6月29日政府頒佈政令,開始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計畫(The Rural Insurance Premium Subvention Program,PSR),該計畫的指導方針是:促進農業保險的廣泛運用,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的收入穩定機制作用,引導農戶使用恰當的農業技術,推動農業企業管理的現代化。該計畫於2005年11月中旬開始運作,主

要保障七種農業品種。2006年,保費補貼範圍又擴大所有的農作物、牲畜、水產和林木。另外,政府還採取一系列與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1〃信貸額度的擴大。對於願意購買農業保險的農戶,享受利率優惠 的生產資料貸款額度將可以增加15%。

2〃農業保險保費融資。政府承擔了部分保費,其餘部分可以從農業貸款中直接扣除,這樣在收穫季節前期農戶就無須用自己的資金進行繳費,從而可以提高自身的流動性。3〃再保險市場的開放。2007年1月巴西國會通過法案同意將巴西再保險市場向國際再保險公司開放,取消了巴西再保險公司(IRB-Brazil Reinsurance Institute)的專營權,從而有利於促進競爭、推動再保險市場的發展,可以降低費率並通過引進國際先進再保險技術提高保險服務品質。

根據巴西農業部門預測,在政策推動下,2008/2009收穫期巴西農業保險覆蓋面有望達到耕種地區的10%。

(二)農業保險穩定基金

1954年巴西政府建立了農業保險穩定基金(The Agrarian Insurance Stability Fund),用於保障農業巨災風險、支持保險市場穩定。該基金由政府委託國家再保險公司(IRB)管理,基金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國家財政預算;二是農業保險公司50%的淨利潤。農業保險基金如果出現虧空,由國家財政給予補貼。

為進一步支持保險公司應對巨災風險,2008年5月,巴西政府當局向國會提交了一項“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計畫”的補充法案,擬建立“巨災保障基金”支持保險公司或再保險公司應對巨災風險,從而推動氣候多變地區農業保險的供給。根據法案,銷售農業貸款相關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必須參加“巨災保障基金”,該基金提供100%和250%損失率的雙超賠層保障。

巴西農險發展經驗的啟示

(一)對農業保險進行立法支持

農業保險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和公共性,一般被界定為介於私立部門和公共部門之間,許多國家均對農業保險予以立法支持。早在2003年,巴西就頒佈了專門針對農業保險的相關法律,之後還陸續通過了多項補充法案,反映巴西政府對農業保險的高度重視。我國《保險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國家支援發展為農業生產服務的保險事業。農業保險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然而時至今日,我國的農業保險立法仍然空白。雖然中央和許多地方出臺了政策性農業保險方案,但這些方案大多為短期的財政補貼政策(有效期一般為一個),農業保險政策支持缺乏可持續性。通過立法將農業保險政策支持上升到法律層面,有利於構建農業保險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有效整合農業信貸、技術推廣和保險政策

巴西政府將參加農業保險作為優惠利率農業貸款發放的條件之一,同時注重農業風險的事前控制,積極推廣農業先進技術,提倡“科學種田”。從九十年代開始,巴西政府通過各級農業研究機構對全國各地農業生產條件進行了普查,繪製出各個地區的農事圖,作為國家農業生產的指導依據。保險公司要求農民必須根據國家生產指導進行農事安排,否則保險公司不予賠償。在“農業生產保障計畫”下,如果農戶將至少15%的生產成本投入到現代化生產資料(如肥料或改良種子),保險費率可以降低1個百分點。通過結合農村信貸、生產技術推廣和保險政策等, 把支援農業資金投入與保障農業風險結合起來,既可以擴大農業生產,也有利於減少災害事故的發生和保險金支出,從而促進農業保險的長期“良性”運轉。

(三)基於農業全過程風險管理的保險產品設計

當前,我國絕大部分農業保險產品僅保障生產過程中自然災害所造成的農作物產量減少或牲畜死亡損失,而事實上農戶在農產品(000061)運輸、銷售過程同樣面臨著風險,特別是農產品價格波動,保障此類風險的農業保險產品在我國基本處於空白。保險公司應樹立起基於農業全過程風險管理的保險產品設計理念,積極創新,努力滿足農戶多元化風險保障需求。

(四)農業保險經營成本管控。

我國許多農業生產地區(特別是南方)位元處山區,分佈廣泛,且往往交通不便,承保及損失評估程式緩慢且費用較高,導致農業保險運營成本加大、農業保險價格偏高,對農戶缺乏吸引力。巴西農業保險也面臨著類似問題,對此國際再保險公司瑞士再建議可以應用衛星圖像或天氣參數等技術,還可以使用天氣指數保險等新型農業保險產品。另外,還可以加強與銀行、農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仲介組織在保險宣傳、承保和理賠等環節的合作,努力克服農戶分散、交通不便等難題,從而實現降低運營成本的目的。

(五)夯實農業保險發展的基礎。

一是提高農戶的保險意識,這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程,須由保險公司、銀行、政府及非政府機構多方共同完成。二是做好農業災害數據積累。目前各地自然災害及損失資料分散在氣象、民政、農業、保險公司等部門或單位,且資料積累有限,不利於農業風險的科學評估。可以由地方政府牽頭,搭建農業災害及損失資料平臺,組織梳理、整合各部門相關歷史資料,制定並實施統一的災害及損失統計制度,努力夯實農業保險資料基礎。

(六)建立農業保險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當前許多地區農業保險業務量小、精算基礎薄弱,利用再保險進行風險轉移的難度較大,可以通過財政預算安排等管道建立農業保險巨災準備金,在出現巨災超賠時動用準備金進行賠付,有利於農業保險的穩定運營,且有利於提高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

第四篇:撒切尔的改革对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

撒切尔的改革对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这就是她对“改革如何可能”的启示。可能很多人都认识到改革很重要,但是改革就是推不动,为什么?或者缺什么?我们注意到撒切尔生活的背景,她是出生在小杂货商家庭,不是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她父亲勤劳、正直这些品格的影响,接受了企业家精神的熏陶,并使她意识到独立自强,个人自我负责的重要性,这种自由主义的信仰和意识直接体现在她的执政理念中。

市场经济是个体自我负责的经济,是这一理念的产物,一个强调自我负责的社会,理所当然地会拒绝政府干预和福利国家,市场经济是这一理念自然而然的产物。

可以说,有什么样信仰,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生活只是人们理念活动的反映,当前,改革难以推动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流行“混”的文化,也就是没有信仰和不讲正义的原则,只求个人发达的文化。因此,在制度改革之外,重塑上述的自由市场的原则和理念,也是有志于推动改革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一个具体问题

媒介经营与管理1班

32012060034

距离二零零三年十月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距离胡锦涛主席在那年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战略思想也过去了十个年头。在我看来,这个重大的理论在这十年间里不仅在慢慢渗透和传播到每家每户,而且无论是从国家上级的领导干部还是基层的老百姓都已无不知晓并不断在根据党和政府的领导落实到实际。它总结了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二十多年的实际经验,到如今可以说是我国在发展道路上可依据的主导思想,是社会前进的一条主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个理论的提出和改革总会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背景,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也不例外。在国际环境中,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西方国家为了能够独揽国际事务、实行经济剥削和政治独裁,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策略,这就使我国必须要与敌对势力作斗。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和配比形成了蜘蛛网似的复杂局面。不过这一进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主导和左右着,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只能被迫跟从,压力巨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是在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此我国必须需要一个可以支撑的理论来更好的容身于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要想在政治和经济上不被外国侵染,就必须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综合国力。在国内背景中,民主政治建设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我国地区之间依然存在民主不公平的问题,依法治国仍要继续深入。社会中的人员流动性大,人民之间的内部矛盾亟待解决。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全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品不高。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思想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提升等等。总之,综合以上的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它的迫切性、及时性和必须性。

胡锦涛主席在那次大会上明确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点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就有发展,发展也是我国这几十年来一直遵循的真理。从毛泽东的“一化三改”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再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跟随时代在发展,实践也随着理论在发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就是始终要坚持发展,发展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优秀文化,这些不仅要在理论上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面,实践上也要有所创新。“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以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追求,尊重人民地位,肯定人民价值,支持人们发展。我国古代就有这样的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朱熹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等,都在说“以人为本”的内在道理。现当下社会的党和政府也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对人民负责”的宗旨和原则。所以人是国家中最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就要使城市乡镇的经济共同进步,民主政治基本覆盖,大小城市的文化相互融合,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全面发展要反对片面追求经济,而忽略了政治和文化,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物质和精神文明要实现双赢。协调发展就是让社会的各个方面相互促进,均衡发展,不能出现“短板效应”而拉低了整体进程。可持续发展是要求当今的

1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

我们在推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要为后人留下了良好的环境继续生存。统筹兼顾的方法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人和自然、国家领导人和普通百姓、国内外局势等各个方面。东部带西部,带动整体经济;富人帮穷人,减少弱势群体;领导关心群众,始终为人民利益着想;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与国际接轨;珍爱动植物,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当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它的历史必然,也有它的未来影响,它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之所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是因为只有发展了,事物才能由量变转化为质变,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才能更高一个层次。科学发展观加快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以前的农业带动经济转变到工业带动再到服务业成为了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随之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大了综合国力;它促进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市与乡镇、东部与西部经济的良性互动;它实现了我们在生态中以自我为中心到人与自然能够相谐的转变。可持续发展观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发展,强调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相一致。它也让中国在更快、更激烈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能够自己掌控自己的经济,减少外界对我们的不利影响。科学发展观在政治方面的重要意义有,我觉得在政治制度方面尤为突出。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选举在地区的覆盖更深入和广泛,民主监督的影响力得到了准确落实;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听取多党的建议和建设方法,协调各方面利益,来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加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了“以人为本”在地区上的落实,自己管自己,更富有人性化;它也加强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强大民众基础。基于以上几点,它对党的执政能力、政府的行政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做到为人民服务,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更加严格。我认为科学发展观对于文化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文化继承和创新。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中的重民、贵民价值取向,如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两者都将“以人为本”摆在了重要位置。各地区有各地区的文化,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文化,科学发展观使得多种多样的文化相互传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更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了外国友人的广大爱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秀文化在社会中越来越凸显,腐败落后文化在大众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减少,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中国社会的发展能够更加和谐,人民更加融洽,社会更加美好,都是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它可谓是目前最为正确的思想。当然,任何一条理论的提出都是具有一些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所有社会人不断地摸索和改革,在维护社会安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多多建言献策。

2

上一篇:农业大数据发展战略下一篇:农行信用卡分期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