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重要性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农业的重要性范文

高新技术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研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科技创新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源泉和动力,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关键,是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从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科技与产业相结合即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途径,又是实现产业化的的必然途径,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一体化则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使农业各产业之间的比例更加协调的过程,也是当前我国解决好农业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使农业发生巨大变化,并逐步成为支撑各国农业发展的基石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农业,正在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主流。农业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现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化系统,增强农业的增值能力和增进比较效益,形成自我扩张与发展的内在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在实践中,它表现为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等基本特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做法,即按产业一体化来组织发展农村经济。具体说来,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科工贸等一体化经营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发展各具特色的一体化产业实体和高效农业体系。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形成一体化生产与经营体系,以及相应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确立一种新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连接各类生产经营组织,形成产业链、企业群,培育各类市场,走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的路子,以此改造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化,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环节很多,就其内涵构成来说,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要素,即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布局合理,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前景看好,在现有产业结构中处于主

导地位并有继续开发潜力的产业。二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要素,即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指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企业集团。它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扩展农产品销售空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综合功能。三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要素,即商品基地。商品基地是龙头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区域化的种植、养殖商品基地有利于宏观管理和指导,有利于主导产品的系列开发,有利于形成销售市场。

二、农业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是指能够带来高经济效益,并向经济、社会领域广泛渗透的新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空间技术等六大领域。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的过程,虽然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一直致力于帮助农业克服自然因素的各种干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对大自然的严重依赖,气候、大气和土壤环境变化对农业产业部门经营绩效的不利和不良影响常常难以避免和克服,增加和放大了农业及农企业的经营风险。

农业高新技术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较高层次上概括及技术构成的内容看,可以将农业高新技术分为三大类。即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工程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高新技术。

一、农业生物技术。它是定向地,有目的地进行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创制的一门高新技术,包括基因技术、细胞技术、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等。应用这一技术可以不断为农业生产提供新品种、新方法、新资源。

二、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制与开发、虚拟农业研究、农业信息网络化技术、农业资源管理与动态监测专家系统研制、专业实用技术信息系统及专家系统(作物种植、动物养殖、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全国共享的农业经济、资源、科技信息网络等。

三、核农业技术,或农业辐射技术。它是农业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不仅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和资源创制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也为农副产品的延贮、保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同时又为解决一些重大农业技术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四、设施农业技术。主要指工厂化种植和养殖、计算机农业控制等现代技术设施所装备的专业化生产技术。棚膜栽培、节能日光温室、无土栽培等均属设施农业。

五、多色农业技术。包括绿、蓝和白色农业技术。绿色农业技术主要是指生态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也就是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从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入手,充分利用资源,实现高效的物质能量循环和深层次的加工与转化,保持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蓝色农业主要指水产品和

水体农业。白色农业主要是指食用微生物产业、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

六、移植、常规技术组装配套。工业和国防等其他行业高新技术向农业的移植,以及各种常规农业技术融合、交叉、渗透,或者组装与高效地配置,组成一个有机复合技术群,从而达到整体大于个别之和的效果。这种综合,就是创造。综合技术群的作用,对农业高新技术的丰富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高新技术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组织制度创新,其运行的高效必须以高新技术为前提。农业高新技术不仅对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改变特定制度安排的相对效率,并使某些其他制度不再起作用,或者影响交易费用,并使得原来不起作用的制度安排重新得以运用。

农业高新技术使产出在相当范围里发生了规模报酬递增,使农业产业化经营获取规模报酬的初衷得以更好的实现。反过来说,农业产业化也可降低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本。市场的扩大引起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进而引起交易费用的增加,意味着原有制度组织的不适应性,迫使经济组织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农业技术创新的费用。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制度变迁,因而降低了农业技术创新的费用。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制度变迁,因市场扩大或交易费用等原因诱致的制度创新为技术传播、更新营造了环境,因此又促进了发明创造的农业技术变迁。

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其本身就是高新技术的产物,因为只有在高科技条件下的高投入、高产出,才能体现产业化的特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中国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农业产业的特征决定了农业产业化必须依靠高新技术。农业地域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靠天吃饭的产业。因此,从业人员把握农业技术变迁的方向,发明、创新和使用劳动使用型或资本节约型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要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农业由于市场需求弹性小,对市场的依靠程度比一般产业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而导致农业品需求发生经常性的波动。对传统农业来讲,投资大,回收慢,效益低,这是普遍的看法。但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正在逐渐脱离以资源为基础的框架,转变为以科技为基础的高技术和高效益农业。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若能超过工业,能以人工生长条件代替自然生长条件,农业是完全能够成为高盈利产业的。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生产的分散性使农业不可能像工厂那样进行集中管理;农业的生产特点,农产品鲜嫩易腐的特性,使储蓄和销售也比一般工业品要求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较丰富的生产技术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要求政府在农业方面有健全的立法、高效的管理

系统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必须紧紧依靠高新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农业产业化要求对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贸工农一条龙的经营体制。而且,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为了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产业经营主体必然要求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链节上,力求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使整个产业在成本下降的竞争压力下,不断发展高新技术。

农业高新技术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关键。本世纪5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农业增产中的20%-30%是靠技术进步实现的,70年代有60%-80%归于农业高新技术的进步。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增产中也有10%-40%是靠高新技术的进步实现的。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加快,如组织培养、基因、细胞、酶、发酵和生物化学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原子能辐射等逐步扩大应用并转向产业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及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实践经验证明,广泛采用农业高新技术,建立技术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不仅能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有效地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对于改善不良的耕作制度,保护和抵御自然灾害,改良土壤,防治沙化,以及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依靠农业高新技术,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对实现农业产业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承录. 农业产业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 甘肃农业.1996(12)

[2]霍学喜. 试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框架与政策结构. 1998(4)

[3]祝福云,陈晓墩,刘敏. 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投入、机制与环境.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6(1)

学院:文法学院 学号:10211030 姓名:付楠

第二篇: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研究农业技术过程中的科技创新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源泉和动力,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关键,是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一体化则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高新技术

一、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化系统,增强农业的增值能力和增进比较效益,形成自我扩张与发展的内在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具体说来,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科工贸等一体化经营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发展各具特色的一体化产业实体和高效农业体系。以此改造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化,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农业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是指能够带来高经济效益,并向经济、社会领域广泛渗透的新技术。

一、生物技术。它是定向地,有目的地进行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创制的一门高新技术,包括基因技术、细胞技术、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等。

二、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制与开发、虚拟农业研究、农业信息网络化技术、专业实用技术信息系统及专家系统的研制,全国共享的农业经济、资源、信息网络等。

三、核农业技术。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和资源创制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也为农副产品的延贮、保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四、设施农业技术。主要指工厂化种植和养殖、计算机农业控制等现代技术设施所装备的专业化生产技术。

五、多色农业技术。有:绿色农业技术是指生态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蓝色农业指水产品和水体农业。白色农业是指食用微生物产业、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

六、移植、常规技术组装配套。工业和国防等其他行业高新技术向农业的移植,以及各种常规农业技术融合、交叉、渗透,或者组装与高效地配置,组成一个有机复合技术群,从

而达到整体大于个别之和的效果。

三、高新技术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组织制度创新,其运行的高效必须以高新技术为前提。农业高新技术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关键。本世纪5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农业增产中的20%-30%是靠技术进步实现的,70年代有60%-80%归于农业高新技术的进步。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增产中也有10%-40%是靠高新技术的进步实现的。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加快,如组织培养、基因、细胞、酶、发酵和生物化学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原子能辐射等逐步扩大应用并转向产业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及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实践经验证明,广泛采用农业高新技术,建立技术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不仅能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有效地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对于改善不良的耕作制度,保护和抵御自然灾害,改良土壤,防治沙化,以及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依靠农业高新技术,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对实现农业产业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承录. 农业产业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 甘肃农业.1996(12)

[2]霍学喜. 试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框架与政策结构. 1998(4)

[3]祝福云,陈晓墩,刘敏. 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投入、机制与环境.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6(1)

第三篇: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我国幅员广阔,跨越众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带,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类型多样化。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针对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吸收传统农业好的做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各地区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降低农业成本,提升农产品(18.95,0.00,0.00%)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并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如今,中国原生态的农业耕地越来越少,生态环境、生态耕地成为生态资本。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落后地区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不足,但在生态资本方面,却具有相当的优势,采用“田忌赛马”的策略,中西部落后地区就具有了比较优势和强大发展的能力。

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实现效率、和谐、持续发展?四川省蓬溪县给出一个漂亮答案:发展效率、和谐、持续的生态农业。

蓬溪县的普通矮晚柚原来5元左右一个,按照生态农业标准和方式生产,现在卖到了98元一对,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而且食品也更加安全,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凸显。同时,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得外出务工的农民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在优美的环境中,从自己的土地上实现增收,走向美好富裕的生活。生态农业是绿色经济的一种体现,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坚持“人本自然”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四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蒋文龄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当前,平罗农业正处在一个转折的关键时期,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节点上。以产业化为突破口,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要做强龙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龙头企业上接市场,下连农户,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动力引擎”。近年来,平罗县委、政府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引进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升级工程,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加工规模大、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扶强做大龙头企业。按照“一个特色优势产业、一个支柱型龙头企业”的要求,加快项目建设,确保今年全部投产达效,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设备和工艺更新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档次。要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是扩大龙头企业总量和规模的重要途径,也是用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体现。

要做大基地,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农产品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坚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基地布局,加快制定和完善全县“一优五特”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产业和产品区域布局,引导特色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要加快推进规模经营。没有规模产不出效益,更不能形成市场竞争力。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坚持举龙头、带基地、联农户,大力推行“企业

+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企业+土地信用合作社+农户”和“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实现企业与农户互惠双赢。

做活流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没有大流通,就没有大发展。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突破农产品流通难的“瓶颈”,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迫切需求。当前,平罗县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薄弱,流通中介组织运行不规范,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品牌意识差,农产品营销手段落后。要把开拓农产品市场,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举措来抓,坚持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着力构建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要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按照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特色突出、交易规范的要求,新建、改造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要培育流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流通中介组织带动服务农民、推动产业发展的纽带作用,不断规范和完善农产品经营流通方式,建立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产品市场为载体、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引导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加速农产品的商品转化,使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好。要创建特色优势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包装、推介和保护力度。鼓励、引导、扶持龙头企业争创“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用品牌开拓市场,靠品牌扩张规模。

做优服务,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要适应农业进入新阶段的发展要求,突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的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联姻,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突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走技术创新促企业发展之路。要

加强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把网络延伸到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要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为主的投入机制,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成本。

作者系石嘴山市委常委、平罗县委书记

第五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3年3月26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交流会在南昌举行,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张天佐介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功能,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正成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2800万,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根据农业部对全国13.5万家典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农民占其从业人员的92.4%,其土地产出率每亩接近12000元,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但报告分析认为在各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我们的报告是国内第一份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系统阐述的报告,现具体介绍其中的三种:

一、个体农户经营模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个体农民经营模式是最简单和初级的一种模式,它主要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农民自出经营,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景点),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通常呈现规模小、功能单

一、产品初级等特点。通过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通过手工艺、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目前,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的“农家乐”就是这一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如湖南益阳赫山区的“花乡农家”和内蒙乌拉特中旗的“瑙干塔拉”,通过旅游个体户自身的发展带动了同村的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二、农户+农户模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农户+农户模式是由农户带动农户,农户之间自由组合,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这也是一种初级的早期模式,只是通过农户间的合作,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有一定的顾虑,大多农户不愿把资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他们更信任那些“示范户”。在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并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农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示范户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后,就形成了“农户+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是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游的带动效应有限。

在湖南汉寿县的“鹿溪农家”,从2001年7月起开发乡村旅游,最初只有两户村民参与,在不到一年的旅游接待中,“开拓户”获纯利8000元,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到2003年全村30多户中有14户条件较好的农户参与旅游接待服务,还有不少农户为旅游提供特种家禽、

绿色蔬菜、山里野菜、生态河鱼等农产品和参与民俗表演,逐渐形成了“家禽养殖户”、“绿色蔬菜户”、“水产养殖户”、“民俗表演队”等专业户和旅游服务组织,吸纳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形成了“一户一特色”的规模化产业,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顺利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公司+农户模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公司+农户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公司开发,经营与管理,农户参与,公司直接与农户联系与合作。这种模式的形成通常是以公司买断农户的土地经营权,通过分红的形式让农户受益。它是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实践中,由高科技种养业推出的经营模式,因其充分地考虑了农户利益,在社区全方位的参与中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它通过吸纳社区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开发,在开发浓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了社区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丰富了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了真实的乡村文化。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户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避免不良竞争损害游客的利益。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这种经营的缺点在于公司经营时因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形式的短期行为,会对乡村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自主经营,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隐瞒财务信息,不分或少分红给农户,而造成农民利益的损失。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比较普遍,其案列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本文作者:罗娟(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内审财务审计范文下一篇:农药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