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病虫害防治

2023-01-27

第一篇:农业信息化病虫害防治

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分析

摘 要:农业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是保证农业植物不因病虫害为害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既要考虑通过防治所挽回的经济损失,同时还需考虑因防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农业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农业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人类栽培应用的农业植物,就其种类而言,远远多于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由于每一种植物病虫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种类繁多的农业植物为植物病虫提供了广泛的寄主,致使植物病虫种类尤其繁多。仅1984年就全国43个城市的调查,农业植物病害就有5500多种,农业植物害虫有8260多种,而且就其调查范围和农业植物种类来看,这也只是农业植物病虫种类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种类的病虫尚未发现,或者是发现了还未能鉴定出种名。

2农业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情况较为复杂。农业植物多应用于城市绿化和植物造景,往往一个地段和地块需要多种植物如花、草、树木、地被植物等配植在一起,来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而且不同的景观所配植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也不一样,不同地段和地块的生态环境又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由于每一种植物上的病虫种类不同,危害程度不同,发生时期不同,有时不同植物上的病虫也会发生交互感染,使得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显得较为复杂,这完全不同于农作物的大田栽培,面积大,品种单一,病虫种类相对简单。即使是在花卉和苗木的生产栽培中,为了满足多样的市场需求,生产栽培的农业植物尽管成片种植,但也是种类多,面积相对较小,病虫危害的复杂性也同样存在。

3.农业植物产品流动性大,入侵病虫危害猖獗。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化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除农业植物造景之外,家庭养花也成为了一种时尚,这使得农业植物产品如盆花、苗木、草皮等的交流日渐频繁,这也为一些危险性的病虫远距离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由于受侵之地缺乏自然控制因子,危害和损失都十分惨重。

二、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

1.综合防治遵循的原则

(1)病虫害防治的经济学原则。病虫害防治的经济学原则,就是在经济学的边际分析原理的指导下进行,防治必须遵循挽回收益大于或等于治理费用的原则。

(2)病虫害防治的生态学原则。病虫害防治的生态学原则包含有物质循环再生原则;协调共生、和谐高效原则;相争相克、协同进化原则;物种的抗逆性原则;系统的自调控原则等5个方面。要求在制定病虫害防治策略时综合考虑系统的循环与发展、系统内部和外部的能量和条件、系统的自然机理、系统内物种的抗性和系统自我调节等方面因素,将病虫害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结构考虑,进行整体措施的综合作用协调,从而获得最优控制效果。

(3)客观和效益的原则。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要考虑地域的环境问题等客观因素,要运用合理的防治手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同时,要遵循减少防治成本的原则,要达到防治时,运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化的防治效果,同时,防治措施要避免破坏生态平衡环境,从而可以达到防治效益的最大化。

2. 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及优化

(1)病虫综合防治方案的基本要求。在设计方案时,选择措施要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安全”指的是对人、畜、对作物对天敌及其生活环境不受损害和污染。“有效”是指能大量杀伤病虫或明显地压低病虫的密度,起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或少受侵害的作用。“经济”是一个相对指标,为了增加农产品的收益,要求少花钱,尽量减少消耗性的生产投资。“简便”指要求因地制宜和方法简便易行,便于群众掌握。这四项指标中,安全是前提,有效是关键,经济与简便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要达到的目标。

(2)综合防治方案的主要类型 :1)以一种主要病虫为对象进行综合防治。如温室白粉虱的综合防治。2)以一种作物所发生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进行综合防治。如榕树病虫害综合防治。3)以整个地块为对象,综合考虑各种生物因素,制订综合防治措施。如大城市中的某个公园、社区、工厂、某块绿地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三、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法。根据栽培管理的需要,结合农事操作,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以达到抑制和消灭病虫的目的,称农业防治法。其优点是不伤害天敌,能控制多种病虫,作用时间长,经济、安全、有效。它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1)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2)改进耕作制度。(3)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

2.生物防治。所谓的生物防治是指,运用生物或者代谢产物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其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的组成成分,可以较好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同时,可以较好的保证生态环境的发展,有利于环境的建设。生物防治主要是运用病虫害的天敌来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资源丰富,而且便于利用,可以较大程度的节约成本,而且对病虫害具有长期的防治效果,但是在进行人工的培育时,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较高,受到的限制条件也较多,是科研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3.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国外输入和国内输出,以及国内地区之间调运的种子、苗木及农产品等进行检疫,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入和输出,或者在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消灭其为害,这一整套工作称植物检疫,它是综合防治的前提。

植物检疫分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对内检疫又称国内检疫。主要任务是防止和消灭通过地区间调运种子、苗木及其他农产品等而传播的为害性强的病、虫及杂草。对外检疫又称国际检疫。国家在沿海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植物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和过境的应该检疫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防止国外新的或在国内局部发生的为害性强的病、虫、杂草的输入,同时也防止国内某些为害性强的病、虫、杂草的输出,履行国际植检义务。

四、结语

农业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制定措施,首先要在了解病虫及优势天敌依存制约的动态规律基础上,明确主要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尽可能综合协调采用防治措施,力求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程惠珍.药用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J]. 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1(07) .

[2]李新安,王玉荣.植物病虫害类群及药剂使用检索[J]. 园林. 2001(04) .

[3]陈仕江,金仕勇.中国人工种植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J]. 重庆中草药研究. 2001(01) .

第二篇:《农业简报》水稻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

抓住关键时期,抢晴天,

切实搞好水稻穗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根据近期田间调查并结合水稻的生育进度和气象预报分析,今年我乡水稻后期

二、三化螟、两迁害虫、稻瘟病、稻曲病等主要病虫害有偏重发生趋势。因此,各村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抓住关键时期,抢晴天,切实搞好水稻、玉米穗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水稻螟虫防治方法

二化螟在孕穗末期至破口初期(见穗5—10%)施药。三化螟的防治要适当提前,以卵孵10%施药为佳。配方:1.亩用福戈8-12克。

2. 亩用乐斯本80毫升﹢杀虫单40克。3.爱诺维灵(阿维三唑磷)150毫升/亩。

二、两迁害虫

稻飞虱:对达标田块(百丛1500头)要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可亩用敌敌畏100ml﹢70%的吡虫啉6g,也可亩用敌敌畏100ml﹢乐斯本80ml,兑水45kg喷雾,喷雾时喷头尽量朝水稻中下部喷。

稻纵卷叶螟:在田间初结苞时及时用福戈(12-16g/亩)防治。

三、穗颈瘟

在水稻主穗破口5%时选用75%三环唑(丰登)30克/亩进行施药预防,可与防治二代螟虫同时进行。叶瘟发生区、老病区(主要以印石村

二、三社,原构树村十一社等槽沟田及乌龙观村

四、十社,原凉亭村

三、四社等老病区)选用75%三环唑30克﹢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亩进行防治。

四、稻曲病

预防方法:在水稻破口前3~5天施药。药剂可选用30%爱苗20毫升/亩或生物药剂2.5%纹曲宁水剂300毫升/亩;在水稻齐穗时即第一次用药后10天再用药一次,可达到较好的防效。

五、稻苞虫

在田间结苞率达5%或幼虫3龄以前时开始防治,可亩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甲维盐)50毫升防治,也可亩用福戈12g防治。

六、玉米螟的防治

1、玉米心叶末期颗粒剂防治:3%辛硫磷或3%呋喃丹颗粒剂按1:15拌细土,每株适量施入心叶。

2、玉米穗期药剂保护:⑴药液灌注雄穗:可用 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按每株10毫升的用量灌注露雄期的玉米雄穗。⑵药液点花丝:将5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装入带细塑料管的瓶中,在玉米授粉结束而幼虫尚未集中花丝为害时,将药液滴几滴在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熏杀幼虫。

七、施药主要事项

1、选择好对路农药。

2、药液量要足,使用机动喷雾器每亩不低于15公斤,手动喷雾器不得低于45公斤。

3、施药时要选用弯管喷头,雾滴要细,尽量不要使用高压喷头。

4、施药时间要选择在晴天下午5:30—7:00,阴天可以适当提前。以减少药液的挥发和避免中毒时间的发生。

第三篇:信息3 扎实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扎实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目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移栽已全面移栽结束,转入田间管理时期,进入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阶段。水稻正值分蘖期,由于近段时间持续降雨,病虫害危害严重。为确保今年粮食稳产丰收,农服中心工作人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目前发生的病虫害提前作好了宣传、预测、预报和预防。对玉米螟、纹枯病及水稻二化螟和福寿螺等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的病虫害,我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群众,分别对目前发生的病虫害的基本特征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宣传指导,发放资料200余份,到田间地块亲自指导农户进行防治,并指导农户进行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果。通过宣传指导,农户掌握了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农作物长势喜人。

第四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小春病虫测报及防治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小春病虫测报及防治

工作总结

2010年,在县农委的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重庆市农技总站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小春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狠抓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深入村社农户指导病虫防治,较好地控制了小春病虫危害,确保我县小春粮油增产,农民增收起到。现将小春病虫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种植情况、

全县种植小麦11.7万亩,主要集中种植在我县北部海拔700米以下地区,平均亩产200公斤,油菜种植面积3.65万亩,主要种植在我县南部地区,平均亩产135公斤。马铃薯种植面积7万亩(春洋芋),主要集中在半山以上地区,平均亩产1200公斤。

二、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

今年小麦、油菜病虫整体属轻发生年,轻于常年。小麦主要病虫共发生30.1万亩次,防治14.3万亩次,换回损失955吨,实际损失15吨。油菜主要病虫发生8.6万亩次,防治3.5万亩次,换回损失250吨,实际损失6吨。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如下。

1、小麦蚜虫

发生11万亩,防治面积5万亩(次),属偏轻发生(2级),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185头,与去年相当。

2、油菜蚜虫

发生3.5万亩,防治面积1.5万亩(次),虽然发生面大,但达防治指标面积少。

3、油菜菌核病和霜霉病

油菜菌核病发生1万亩,发生程度2级,防治面积0.2万亩(次),挽回损失10吨,未损失,平均病株率1.8%。油菜霜霉病发生2万亩,防治面积1万亩(次),挽回损失20吨,实际损失2吨发生程度2级,与去年相当。

4、小麦纹枯病

发生3万亩,防治面积1万亩(次),挽回损失50吨,实际损失1吨,发生程度2级。高峰期平均病丛率12.5%,比去年减少1.5个百分点。

5、小麦白粉病

发生6万亩,防治面积3万亩(次),挽回损失150吨,实际损失2吨。平均病株率13.2%,略轻于去年。

6、小麦赤霉病

发生2万亩,防治面积1。5万亩(次),主要是预防,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2吨,发生程度2级。

7、马铃薯早、晚疫病

早疫病发生1万亩,发生程度2级,防治0.5万亩,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20吨,晚疫病发生2万亩,发生程度2级,挽回损失200吨,实际损失30吨。

三、主要措施及防治效果

1、加强病虫监测预报。

开展了以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害系统调查,发布《病虫情报》,制定防治技术方案。

2、抓示范带动,指导农户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重点抓了永新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创建设,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全部实行机防,做到统一药剂配方,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另外,通过“百千万”工程,技术人员包镇负责开展技术指导,以及县、镇两级农技人员通过指导科技术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及时开展病虫防治工作。

3、防治效果。

通过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共同努力,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1%以内,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220公斤,比示范区外增产15%。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五篇: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技术链研究与设想

病虫害监测预警是农作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病虫害的资料,这些监测资料用于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级病虫测报部门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较少,因而存在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监测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差等问题。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能够为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但到目前为止,应用示范的范围较小,采用的技术也只是某一个单独的技术,尚无成熟的满足病虫害监测各环节技术配套的应用案例。

本项目针对目前病虫害监测预警现状,提出了研究开发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病虫害监测及预警智能装置,通过自动采集装置采集图像、光谱、气体挥发物、温度等作物小气候信息,采用小波分析、主成分分析预处理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特征信息融合,采用D-S证据理论、贝叶斯网络方法进行决策层信息融合,实现病虫害的智能检测及预警。以此开发的智能监测装置,实现数据自动采集、预处理、存储、自动值守控制和无线、有线数据传输等,实现病虫害自动监测的全天候和无人值守。使用简单,运行可靠,维护费用低,适合于农村大田使用,具有广阔的推广价值。

为此,笔者在总结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相关信息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就病虫测报部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总体技术框架进行了设计,对具体实施提出建议。

一、病虫害监测预警各环节所涉及技术进展的研究

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链各环节中涉及到传感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下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下称)等。这些技术单独或部分集成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我国对其应用、研究如下。

1、数据采集获取技术传统的病虫害监测主要是根据农业部发布的病虫害监测调查规范进行调查.通过人工调查、人工记录,以档案形式保存数据.一些数据还需通过计算得到。在一些具备数据库系统的部门,数据需要人工输入计算机,并保存到数据库中;从数据的调查到记录、计算、再到录入计算机,环节较多,监测人员的工作量大,容易造成人为错误,数据应用的时效性差。对于一些个体较小的昆虫(如麦蚜等)来说,由于虫体较小,长时间的人为眼睛观察不仅劳动量很大,效率极低,而且计数存在很大误差,各个调查者之间的调查结果可比性差。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相应的监测技术已见报道。如微小昆虫自动计数技术、昆虫诱捕自动记录装置和PDA+GPS数据采集记录技术。微小昆虫自动计数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解决田间麦蚜、温室蚜虫、白粉虱等微小昆虫调查困难,数据难于获取等问题。只需通过适当方式获取害虫图片进行自动计数即可完成数据调查工作。昆虫诱捕自动记录装置是利用性诱剂对昆虫的引诱作用,对通过扫描光栅的昆虫数量进行计数,实现了小菜蛾、桃小食心虫等昆虫的自动监测。PDA+GPS数据采集记录技术主要用于常规病虫害的人工调查,记录数据的同时记录GPS定位信息,为GIS提供定位数据。上述技术可减少调查、记录数据的中间环节,避免数据录入电脑过程中的人为错误。根据调查的原始数据实时计算出一些必需的数据参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通过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数据的时效性。

病虫害测报不仅需要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数据.还需要相应的环境因子数

据。传统的环境因子数据主要来源于气象部门,而与病虫害发生动态密切相关的环境冈子主要是田间小气候数据。田问小气候数据监测技术已相对成熟,主要是利用传感器技术和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网络通信技术自动获取病虫害监测站点的实时小气候数据,并将其上传到数据库中备用。

2、数据传输与数据管理技术传统的数据传输主要是利用模式电报、报表等方式实现数据上报,存在工作量大、时效性差等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为数据的实时上报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Internet和GPRS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病虫害监测数据的实时上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如PDA+GPS数据采集记录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保存成XML数据文件,通过GPRS或Intemet提供给数据管理系统。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测报部门建立了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和北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也都提供了田间病虫害监测数据卜传的用户接口。

数据管理主要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对病虫害监测数据进行管理,通过后台管理界面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删除、修改,以及原始数据的归纳计算,地区、气象、小气候区域统计数据管理等操作,实现数据的维护功能。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和北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嘲都具备较为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其他一些关于病虫害测报方面的研究也大都涉及数据管理技术。

3、预测预报技术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以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下称)为底层框架,通过Ja- va语言将病虫害数据库、气象数据库、预测预报模型数据库有机结合,将数字结论转化为直观易懂的电子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显示出来,有效、方便地为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提供服务。类似的研究包括基于WebGIS的病虫数据库及自动预警系统(WPDAWS)、基于GIS的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㈣和苹果病虫害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研究主要是利用GIS结合模型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进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另一类是近几年来国内外都有很大发展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涉及的对象主要包括粮食作物、棉花、果树、草原病虫害等。其中以粮食作物居多。高灵旺等(2006)开发了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平台,以数据库形式来存放有关的专家知识,结合专家知识与案例进行推理,具有专家知识库的维护、用户数据输入、推理确认、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显示、案例库管理(包括案例确认、补充信息及案例统计)及预测结果解释等功能。系统具有开放、自学习、易操作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等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的构建。这两类预测预报技术也有一些交叉的实际例证。如刘明辉等(2009)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具有浏览器/服务器(B/S,下称)3层网络架构的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

4、预报信息发布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病虫害预报发布技术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植保部门利用网络技术代替传统纸质文档进行预报发布。如采用网络技术结合WebGIS发布预报信息,具有直观、易理解等特点。但到目前为止,由于网络还不能覆盖广大的农村地区,使得基于网络的预报信息发布的用户范围极其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全国农业病虫害监控中心构建了病虫害电视预报视频素材管理系统,对主要病虫害的视频素材采集技术、预报节目制作加工技术和送播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构建了病虫害电视预报技术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大大提高了病虫害预报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与覆盖面。

二、关于病虫害测报部门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些建议

病虫测报信息链各环节的研究不是十分均衡。其中以数据管理和电视预报技术较为成熟,应用也最多:数据传输利用网络和通信技术即可满足需求。相对而言。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研究较多,但实际应用较少;数据采集获取(特别是病虫害监测数据获取)技术研究较少,实际应用也较少。另外,大多数研究只涉及整个信息链中部分环节,且多数针对1种作物或1种病虫害,因此推广应用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

从技术应用的区域范围来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应用技术的种类较多,规模较大,但大多数地区还未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总体上病虫害测报体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较低。

目前,国家植保工程项目正进入第3期的准备阶段。如果能结合植保工程项目的开展,将病虫害测报信息链中的相关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将极大地提升病虫害测报部门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根据上述研究,推广应用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首先是现有技术的组装配套应用,其次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摸清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更好地为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1、现有技术的组装配套

如前所述,目前信息技术在病虫害测报工作中的应用大多只涉及整个测报信息链中的部分环节,而且多数技术针对的也只是1种作物或1种病虫害,因此,需要根据测报信息链这条主线将各种技术进行改造,开发出更多普适性的技术。如将数据采集获取技术作为系统的主要数据源,结合数据传输技术,可为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实时、可靠的病虫害及小气候监测数据,将基于WebGIS的具有B/S 3层网络架构的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与数据管理系统及预报信息发布的相关功能进行集成,以数据管理系统中的病虫害及环境因子等数据作为专家系统预测的输入项,驱动专家系统的推理机,进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并通过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发布测报信息,指导植保工作。图1所示为按照该思路将各环节技术组装配套的整体框架。在这个框架中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各环节的方法和手段,如模型预测技术、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技术等。

另外.还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病虫害测报部门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一些框架内容的修改、补充与完善,形成适合不同层次病虫害测报部门应用的技术体系。

2、各环节新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未来应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完善病虫害测报工作的技术体系。

(1)加强信息链薄弱环节的技术研究。如加强数据获取环节上技术的研发,提高数据获取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降低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数据的准确率。

(2)对数据管理系统中积累的病虫害及小气候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等手段建立相关病虫害预测模型,将模型预测与专家系统预测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预测的技术含量及预报准确率。

(3)进行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将遥感信息作为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信息源,并与GPS、GIS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病虫害分布空间特征的分析,掌握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空间动态与时间动态。

技术的进步是无止境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的实用性技术应用于病虫害测报工作,更好地为其服务。

三、讨论

信息技术在我国病虫害测报工作中的应用较为落后,尤其是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尚未从研究领域进人实际应用领域,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如果能将现有研究成果进行配套组装投入应用,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病虫害测报工作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指日可待。

(选自中国植保导刊作者:高灵旺1,沈佐锐1,夏冰2,姜玉英2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

上一篇:鸟在雨中里干什么填空下一篇: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