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复习题

2022-06-22

第一篇:病虫害防治复习题

蔬菜病虫害防治练习题

一、填空

1、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的蚜虫主要有()、()、()三种,均属于()目()科。

2、三种蚜虫依据无翅雌蚜蜡粉的多少,由多到少是()、()、()。

3、菜蚜一般有两个虫口高峰是()()、。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以()传毒效能最高。

4、菜粉蝶幼虫又称(),其幼虫的背线()色,蛹()形,其越冬形态是()。一年的两次为害高峰是()。

5、小菜蛾又称(),发育最适温度为(),以春季()月和秋季()月发生重。 6,甘蓝夜盗虫的暴食期是()、龄,发育的最适温度是()、相对湿度是()。

7、甘蓝夜蛾春季大发生的重要因素是()。

8、大小猿叶虫属于()目()科,在北方以()、发生较多。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蔬菜病害中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絮状物的是( A )。

A、幼苗猝倒病;B、幼苗立枯病;C、幼苗根腐病; D、幼苗沤根病

2.幼苗沤根是( C )。

A、真菌病害;B、细菌病害C、生理性病害; D、病毒病害

3.下列黄瓜病害中主要为害幼瓜的是( C )。

A、黄瓜霜霉病;B、黄瓜白粉病;C、黄瓜灰霉病; D、黄瓜褐斑病

4. 下列黄瓜病害中剖视病株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的是( B )。

A、黄瓜霜霉病;B、黄瓜枯萎病;C、黄瓜白粉病; D、黄瓜褐斑病

5.下列番茄病害中将病茎横切,用手挤压,可见切口处有混浊液溢出的是( B )。

A、番茄灰霉病;B、番茄青枯病;C、番茄病毒病; D、番茄晚疫病

6.下列番茄病害中属于生理性病害的是( A )。

A、番茄脐腐病;B、番茄青枯病;C、番茄晚疫病; D、番茄灰霉病

7. 潮湿时番茄晚疫病病部产生的白色霉层是( C )。

A、分生孢子;B、卵孢子;C、孢子囊; D、担孢子

8. 辣椒疮痂病病菌属于( B )。

A、假单胞菌属;B、黄单胞杆菌属;C、欧文氏菌属; D、棒形杆菌属

9. 适宜茄子褐纹病发生的气候条件是( A )。

A、高温高湿;B、低温高湿;C、高温低湿; D、低温低湿

10.下列大白菜病害中有"脱帮子"、"烂疙瘩"之俗称的病害是( B )。

A、大白菜霜霉;B、大白菜软腐病;C、大白菜病毒病; D、大白菜干烧心

11.菜粉蝶的越冬虫态是( C )。

A、卵;B、幼虫;C、蛹; D、成虫

12、下列蔬菜害虫中为害叶片后残留环形、半环形食痕或圆形孔洞的是( A )。

A.黄守瓜;B.菜青虫;C.小菜蛾; D.黄曲条跳甲

13.在害虫发生初期,能用黄板进行诱杀的蔬菜害虫是( B )。

A.黄守瓜;B.温室白粉虱;C.小菜蛾; D.黄曲条跳甲

14.豌豆潜叶蝇属于( C )。

A.鞘翅目;B.鳞翅目;C.双翅目; D.膜翅目

15.菜青虫主要为害( D )蔬菜。

A.茄科;B.豆科;C.葫芦科; D.十字花科

三、简答题

1、简述三种菜蚜的形态区别

2、简述菜粉蝶的发生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3、依据小菜蛾的生活习性,在防治上应抓那些主要环节

4、整理菜蚜、菜粉蝶、菜蛾、甘蓝夜蛾、大小猿叶虫的生活习性。

第二篇:第十一章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0.5)25分

1.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的蚜虫有(菜缢管蚜【萝卜蚜】)、(桃蚜【烟蚜】)、(甘蓝蚜)三种,均属(同翅)目、(蚜)科。

2.菜粉蝶属于(鳞翅)目、(粉蝶)科,其幼虫称(菜青虫)。

3.在十字花科霜霉病的防治中,甲霜灵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代森锌在作物采收前(2~4周)停止用药。 4.在我国南方地区,十字花科霜霉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越冬),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和种子表面(越夏),以后浸染秋菜。

5.黄瓜霜霉病在田间发病长从(低洼潮湿)处形成中心病株,并向四周扩展蔓延。 6.茄科青枯病是(维管束)病害,在茄科作物的症状共同特征是病株叶片(萎焉),保持(绿色)故称青枯病。剖视病茎,维管束组织变成(褐色),切断病茎,用手挤压有(灰白色黏液)溢出。

7.菜蚜一般有两个虫口高峰是(秋季【9~11月】)、(春季【3~4月】)。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以(菜缢管蚜)传毒效能最高。

8.菜粉蝶幼虫又称(菜青虫),其幼虫的背线(黄)色,蛹(纺锤)形,其越冬形态是(蛹)。一年的两次为害高峰是(春季【4~6月】和秋季【9~10月】)。

9.小菜蛾又称菜蛾,发育最适温度为(20~30℃),以春季(4~6)月和秋季(8~11)月发生重。 10.甘蓝夜蛾的暴食期是(

五、六)龄,发育的最适温度是(18~25℃)、相对湿度是(70%~80%)。

11.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常感病。叶斑初为绿色,逐渐变黄、变褐,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长出(灰紫)色霉层;病菌属于(鞭毛菌)亚门。

12.一般蚜虫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13.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夜蛾一般是指(甘蓝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

14.引起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主要病毒有(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病毒越冬的场所为(留种菜、宿根性作物)和(田边杂草)。

15.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主要有6种,常见的有(花叶病)、(条纹病)和(蕨叶病)三种。 二.单项选择题15分

1.体表没有白色蜡粉、腹管细长的菜蚜是( B )。 A.菜缢管蚜

B.桃蚜

C.甘蓝蚜

2.防治菜粉蝶的三氟氯氰菊酯类安全间隔期为( B )天。

A.2~3

B.5~7

C.9~10

D.半个月 3.引起十字花科霜霉病的病原物是( C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4.黄瓜霜霉病中( B )是决定发病与否流行程度的关键因子。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5.茄科青枯病的病原物是( B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6.菜缢管蚜每年可发生( C )代。

A.10~20

B.20~30

C.30~40 7.十字花科菌核病的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 A )年。

A.1~3

B.5

C.10 8.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黄瓜霜霉病有( A ) 。

A.多次再侵染 B.无再侵染 C.再侵染不重要 D.1-2次再侵染 9.甘蓝夜蛾是( A )害虫。

A. 多食性 B. 单食性 C. 捕食性 D.寄生性 10.菜蛾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越冬的虫态一般是( C )。 A.卵 B.老熟幼虫 C.蛹 D.成虫

11.甘蓝夜蛾在不同地区发生代数不同,关于其越冬虫态正确的说法是( A )。 A.各地越冬虫态相同,全部以蛹的形态越冬;

B.不同地区越冬虫态不相同,南方以成虫越冬,北方以老熟幼虫越冬; C.可周年发生,没有越冬现象; D.在南方不越冬,在北方以蛹越冬。

12.黄守瓜在各地群集越冬的虫态均以( D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13.灭幼腺、抑太保为( B )。

A.速效型 B.迟效型 C.剧毒型 D.无毒型 14.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传毒昆虫是( B )。 A.地下害虫 B.蚜虫 C.菜青虫 D.黄条跳甲 15.番茄病毒病的防治策略是( A ) 。

A.防治蚜虫,加强栽培管理 B.嫁接防病 C.药剂防治为主 D.土壤消毒 三.多项选择题12分

1.菜粉蝶幼虫对十字花科造成的为害主要有( AB )。

A.缺刻

B.孔洞

C.虫瘿

D.畸形 2.菜粉蝶的天敌有( ABD )。

A.赤眼蜂

B.金小蜂

C.蜜蜂

D.绒茧蜂 3.十字花科霜霉病的流行因素有( AC )。

A.低温高湿

B.高温高湿

C.时晴时雨,昼夜温差大

D.轮作 4.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常见的是( ABCD )。

A.异色瓢虫

B.食蚜蝇

C.草蛉

D.龟纹瓢虫

5.下列与气候、食料和天敌相关密切的害虫有( AC )。

A.菜蛾

B.赤眼蜂

C.菜粉蝶

D.菜蚜 6.下列害虫中成虫有趋光性的是( BC )。

A.菜蚜

B.菜蛾

C.甘蓝夜蛾

D.菜粉蝶

7.在甘蓝夜蛾的综合防治中,以诱杀大量成虫为目的,在田间设置黑光灯、用糖、醋、酒液在田间诱杀,反应了( AB )。

A.趋光性

B.趋化性

C.趋温性

D.趋地性

8.十字花科霜霉病的病菌通过风、雨传播,从( BC )直接侵入寄主。

A.气孔

B.叶脉

C.表皮

D.叶片

9.芜菁花叶病毒粒体为球杆状,可通过( AB )传染。 A.汁液 B.蚜虫 C.气孔 D.表皮

10.十字花科菌核病中的菌核可以在( CD )越冬。

A.土壤中 B.混杂在种子间 C.采种株上 D.枯落叶中 11.下列通称油菜三大病害的是( ABC )。

A.病毒病 B.霜霉病 C.菌核病 D.软腐病

12.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病菌在( ABCD )等均能越冬。 A.病株上 B.土壤中 C.堆肥里 D.病残体 四.判断题15分

1.菜粉蝶幼虫除对植物造成损害外,还能引起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 √ ) 2.三氟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气温低时药效更好,故使用时在傍晚为佳。( √ ) 3.我国广东等地,十字花科霜霉病的病菌可整年在各种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为害,不存在越冬越夏问题。( √ ) 4.十字花科霜霉病,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极易在短期内流行。( √ ) 5.小菜蛾一年中以夏季发生重。( × ) 6.菜青虫的危害主要是吸取汁液。( × )

7.蚜虫在春秋二季干旱的条件下能引起大发生。( √ ) 8.番茄病毒病在南方以花叶病为主。( √ ) 9.豆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 )

10.茄科青枯病的症状主要是病株叶片萎焉。( × ) 五.简答题33分

1.菜粉蝶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9分

答:综合防治: 采用药剂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与清洁田园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⑴清洁田园: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枯叶和杂草,消灭幼虫和蛹以减少虫源。 ⑵生物防治: 菜粉蝶天敌大量发生时,尽量少用药剂以免杀伤天敌。可用每克含活芽孢80亿~100亿的BT乳剂100 mL加水50kg喷雾。但施药期应比使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不能与内吸性的有机磷杀虫剂或杀菌剂混用。 ⑶药剂防治: 应掌握在

二、三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每667 m2用90%晶体敌百虫50~80g,或10%顺式氯氰菊脂乳剂油10 mL,或2.5%三氟氯氰菊脂乳油15~25 mL,或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75g,或5%抑太保乳油25~50 mL加水50kg喷雾,或用20%米满悬浮剂20~30 mL,对水50kg喷雾。

⑷注意事项: 灭幼脲、抑太保为迟效型农药,应提前3~4天用药。三氟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气温低时药效更好,故使用时应避免高温天气。菊酯类农药对鱼、蜜蜂、家蚕毒性大,应避免污染鱼塘、蜂场及桑园。三氟氯氰酯类安全间隔期5~7天。

2.十字花科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8分

答:综合防治:霜霉病应以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为主,及时进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⑴选用抗病品种:甘蓝型油菜中胜利油菜、白菜1号、青油2号等品种比较抗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⑵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可减轻发病。 ⑶化学防治:发病初期或出现发病中心时应立即喷药防治。每667㎡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100g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g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150g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100g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g加水50kg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续3~4次。用27%高脂膜乳剂2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

⑷注意事项:甲霜灵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代森锰锌作在采收前2~4周停止用药。 3.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8分 答:综合防治:

⑴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津研4号、6号,津杂1号、2号,中农1号、3号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⑵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使值株生长健壮,增强抵抗力,减轻发病。

⑶药剂防治: 掌握发病初期即田间出现发病中心后应立即喷药防治。每667 m2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150g,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250g,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100 g,或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100g,或4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120 g,对水50kg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⑷注意事项: 乙磷铝在黄瓜幼苗期要适当降低浓度,否则易产生药害。甲霜灵锰锌在黄瓜上使用每次每667 m2不得超过120g,整个生育期最多使用3次。 4.茄科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8分 答:综合防治; ⑴实行轮作:重病田应与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轮作4~5年,防病效果好。

⑵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做苗床,适时播种,培育无病壮苗。深沟高厢种植。酸性土壤地区整地时每667㎡施入石灰粉75~100kg,降低土壤酸度,减少发病。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喷洒浓度为10mg/kg硼酸液作根外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中耕时避免伤根,收获后清除病残体烧毁。 ⑶化学防治:在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深埋,并于病穴内浇灌2%福尔马林液或2%石灰水消毒。在发病初期每667㎡用72%的农用链霉素15~25g,或30%虎胶肥酸铜(DT)或DTM(虎胶肥酸铜+乙磷铝)可湿性粉剂60~80g,对水50kg喷雾于植株基部,也可灌穴,每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第三篇:森林病虫害防治员林业病虫害防治

林业病虫害防治

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森林的自然灾害中,病虫害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是一类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又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据初步统计,有主要病害500多种,虫害1500多种。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1.1预防防治森林病虫害,要立足于“预防”,生产活动中,由于种苗的频繁交换、调运,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省际、国际或地区问传播,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加强检疫检查与检疫复检,就是要严禁调运虫源木,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林业安全中一项重大工程,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之大、范围之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部门和相关林业安全研究专家重视的问题,如何有效、快速地降低森林病虫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林业损失,已成为各省市林业部门的共识。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黑龙江省,由于黑龙江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

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

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总结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第四篇: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实施方案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植保方针,也是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则;禁止毒性大、残留期长的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也是目前打造宜居环境的必经之路,同时为了节约绿地养护经费,特制定此方案:

一、防治病虫害应从源头杜绝传染源,对补栽、新栽苗木进行检疫。负责进苗的人员应及时通知风景园林科到岸苗木的现场地点,不应到进苗地点把关苗木质量,以免偷梁换柱的现象发生。同时,风景园林科人员要把关苗木运输途中的包装,对带有虫苗、病苗、假植苗、风干苗拒验收,拉离现场、消毁。

二、风景园林科对现场绿地内栽植苗木病虫害情况全盘摸底、总结,制定出“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要求从2月12日——2月17日完成),以起到指引“病虫害防治”的正确方法的作用,

比如:

1、2011年全城国槐、龙爪槐、叶柄小蛾危害严重,造成早期落叶。现在应对全城有国槐、龙爪槐的单位进行通知:

(1)采摘或剪掉上的果荚,减少虫口密度。

(2)3月初用低毒高效农药进行喷洒树身、树枝,以扼

杀虫卵。

(3)4—6月份用性引诱剂,来诱杀成虫。

(4)7—8月份用生物药剂喷洒一遍,全冠树。

(5)秋季结合修剪,减除虫枝、虫果。

2、对2011年各种树木,蚜虫泛滥成灾情况,要引起高度重视,结合施肥使之控制在萌芽状态,通过去年东片管段试验,用一种有机肥能有效抑制蚜虫,今年将大力推广。

3、游园、边绿地内栽植的树木,应挖出整齐的树穴,以免病虫害交叉感染。

三、植保所用的生物剂、药剂应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人负责购进与出库,由局统筹安排管理,应“对症下药”,避免瞎子摸路,乱撞乱碰,盲目现象发生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以免假药、剧毒药、高浓度药对植物烧苗危害,甚至对市民造成中毒现象发生,造成社会负面影响。

四、风景园林科组织植保知识的培训,使大多数人掌握识别病虫害的方法以及对化学药剂特性了解。以达到最基本的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熟练掌握使用技术和范围,同时对新型生物制剂的推广。

五、年终风景园林科做出全年的病虫害防治归纳总结,把经验进行推广,教训进行总结,真正发挥绿地养护管理的引领作用,也是执行《植保技术规程》的表现。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

日。

第五篇:水稻病虫害防治

• 一水稻的分类

• 二水稻田的分类

•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 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 五水稻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水稻的分类

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

二水稻田的分类

直播田移栽田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 秧苗期:种子发芽到拔秧

• 插秧期: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

• 分蘖期: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也称返青期),这段期间

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 拔节孕穗期:植株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大概一个月时 。

• 抽穗扬花期:植株从顶端茎鞘抽出开花齐穗这段时间, 5--7天 。

• 灌浆结实期:开花后到谷粒成熟。

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 主要虫害

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次要虫害

•稻蓟马、大螟、稻象甲、福寿螺

二化螟

• 生活习性:江西一般发生一年3-4代,安徽湖南一年1-3代,河南一年2代。2-6龄

幼虫在稻桩、稻草、焦柏、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幼虫3-4月份化蛹,在温度20℃-30℃之间,温度在70℃以上,有利于幼虫发育。上海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末-6月下旬发生, 7月8月阴雨天气多,气温偏低,易出现2代螟虫灾。防治时间一般在卵孵高峰期后5-7天。

• 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居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

•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2龄以后幼虫蛀入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

造成死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

• 4月下旬-7月中下旬,有三四个集中发蛾高峰日,第一代发蛾盛期在8月中下旬。 • 卵历期:第一代9-11天,第二天6-7天,幼虫期30余天。

• 蛹期:越冬代12-16天,第一代7-8天,全年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展叶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技术关键:用药时田里有水1—2公分,保水3—4天。

三化螟

• 俗称钻心虫、白穗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只危害水稻,以幼虫危害。为害症状:幼虫

钻柱稻茎,引起水稻枯心、枯孕穗、白穗,转株危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 “白穗”是危害后稻株的主要症状。

• 生活习性:四川、江苏、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三代,江苏南京、上海3—4代,福建

南、江苏南部、湖南南部4—5代

•各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稻桩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6℃以上时开

始化蛹化蛹前先在稻茎基部咬一个羽化孔并吐丝封盖,羽化时顶破封盖屋向外爬出。在分蘖期抽穗期最受危害。

• 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成为越冬代的蛾,蛾羽化后,第二天便开始产卵

• 卵的历期:第一代11-12天,第

二、三代7-8天。化蛹期4月下旬

• 各代发蛾盛期:越冬代5月下旬,第一代7月上中旬,第二代8月中下旬,有的年

份9月下旬—10月中旬还出现第三代发蛾高峰,即有第四代幼虫发生。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展叶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技术关键:用药时田里有水1—2公分,保水3—4天。

稻纵卷叶螟

鳞翅目螟蛾科

•危害症状: 幼虫吐丝纵卷叶片,藏匿其中取食叶肉,反留表皮开成白色条斑,

严重时田枯白,随虫体长大,不断将虫苞向前延长。虫苞一般是叶丝缀合两边的边缘 ,向正面纵卷成筒状。

•生活习性: 成虫寿命6-17天,产卵期:4-5天

• 初孵幼虫多在稻苗新叶、嫩叶鞘内以及老虫苞 和稻蓟马危害的卷叶尖里,啃食叶肉,

呈小白点状,称为“啃食白点期”,2龄称为“卷尖期”,3龄称为“卷筒期”4龄称为“暴食白叶期”

发生规律

一般发生1-5代,北方2-3袋。主要危害代是第二代7月中旬至8月危害中季稻 。 • 1代历期1个月左右 ,第一代成虫5月底在早稻田产卵 ,

• 6月中旬田间出现零星白点,虫量很少一般不防治,

• 7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大量由南迁入

• 7月下旬-8月初第三代成虫大量羽化

• 8月下旬第四代成虫盛发,单季晚稻和后季稻易受危害

• 10月上旬第五代成虫羽化,少数迟栽生长嫩绿的后季稻仍受灾害,后一般成虫向外

迁出,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展叶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关键技术:初见小苞开始用药。

稻飞虱

同翅目飞虱科

• 分为: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褐飞虱: 是晚稻穗期主要害虫

白背飞虱:危害水稻孕穗期,6月或7月初有1-2次迁入,8月中旬高峰灰飞虱:

水稻受害,轻者减产20%—30%,主要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传播褐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还是传播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的媒介。

灰飞虱发生规律:1年发生5-7代,3-4岭若虫在枯叶及土缝内越冬。5月-6月初二代若成及部分成虫迁飞。

5月25日前后播种的秧田里为害,主要为害秧田期和分蘖期、穗期前后也可危害。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兑水15—30公斤

3。展叮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虫严重时80克/亩)

关键技术:对准稻株中下部喷雾

上一篇:表白专用经典句子下一篇:百度搜索引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