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精神科护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增强护理队伍的综合实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临床路径精神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路径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1: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科病人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摘要: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科病人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适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将100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约束护理方式,观察组选择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约束时间。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患者的约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途径后,能明显缩短患者的约束时间,干预效果较好。

关键词:精神病;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路径

保护性抑制是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关键措施之一。其实质是在身体上限制精神病患者,防止患者的混乱行为,并减少患者发生自残行为、躁动不安、受伤甚至自杀等事件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保护性抑制,但是保护性抑制在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由于护理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在临床上有必要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1]。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将100名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适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方法将精神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43例,女7例;观察组男39例,女11例。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计划。常规约束护理,患者接受常规的保护性抑制治疗。

观察组在实施精神疾病患者护理计划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途径。在患者住院的当天,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护性抑制措施的治疗方法、目的、适应证和重要性,家属需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评估患者的身体活动状况、合并症、既往病史等。如出现自残或伤害他人,应及时让患者感到舒适和分散注意力。如果这种方法不起作用,将采取相关的限制措施。注意防止精神病患者受伤,使用约束性服装或安全带,每15 min巡逻1次,记录观察结果并在30 min内进行评估。在1 h内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定期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饮食、运动和其他与生活相关的护理,以及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约束期的预防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为什么受到约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精神障碍、精神病症状、情绪等)引导患者自我护理或进行身体活动的约束,动态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测量两组精神病患者约束时间指标数据。

1.4 統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2.0,两组精神病患者的约束时间以(±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P<0.05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精神病患者的约束时间比较

观察组精神病患者约束时间为(4.13±3.12)h,对照组精神病患者约束时间为(8.34±3.23)h。观察组应用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保护性抑制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工具。约束的本质实际上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身体约束,为了制止其狂躁行为,自由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起到保护效果。但是,相关的约束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导致相关的医患冲突,专家学者对此也非常重视。在临床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可以缩短精神障碍患者克制所需的时间。与常规约束护理相比,更加规范和科学,可以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评估临床护理途径在保护和抑制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敏,邱堂威.从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谈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19,19(9):809-811.

作者:于秀丽

临床路径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2:

健康教育路径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增强护理队伍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行为干预与信息传播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地使大众了解和掌握相关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理念,实施健康行为,改善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及过程,使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预防、保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精神科患者多具有不同程度行为、思维异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多数患者根本不认同自己的病情,可能危害社会及自身安全。如何能够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培养患者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现代精神科护理方面的难题。而精神科患者的健康教育难度较大,如何提高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又是一个问题。

1 进行精神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1.1 精神科护士健康教育认知较差 基层医院精神科护士因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接受的教育有限。另外在工作中因知识更新较慢,加上传统护理模式的潜移默化,对自身角色认知模糊,在护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只是每天机械的、被动地做着入院宣教、药物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这种照本宣科、缺乏技巧的宣传导致健康教育效果较差,难以达到评价合格指标。

1.2 人员结构及人文环境较差 多数医院对护士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对于护士的培训并未给予相应重视,忽视了护士对发展、提高的渴望。而在精神科,因护理工作缺乏技术性较强的操作,导致这种问题更加严重。再者精神科护士紧缺,外出学习进修机会极少。年龄结构不合理,分级管理不到位,不同年资护士所做工作无区别,严重影响护士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提高。

1.3 精神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较为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体系。医院现有护士为经过较为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导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时缺乏理论基础支持,难以很好的、有针对性地在适当的时机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而精神科护士多在求学期间仅对护理专业较为熟悉,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论只是并不了解,对于精神科患者提出的一些问题难以给予专业的、正确的、令人信服的解释、指导。

2 精神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日常工作之余对精神科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进行了相应培训和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2.1 转变护理观念,制定教育计划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现代医疗行业为满足患者对于健康的需求而赋予护士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义务,任何一名护士均应具备相应专业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技巧。关于精神科的健康教育,近年来《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明该标准的实施效果显著。我院在进行培训时严格按照本标准制定培训计划:评估——教育内容确定——详细计划(包括培训形式、时间、地点)——具体实施——效果评价。将患者从入院——治疗——康复——出院——回归社会整个过程相结合,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同时对于不同层次护士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使其健康教育能力能够得到不同提高。

2.2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通过定期分层次、分阶段的专题讲座形式对全体精神科护士进行包括心理、人文、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精神科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整体素质及只是的结构、理论水平。同时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使护士加强对健康教育的思想意识,并使之了解健康教育对精神科患者康复、减少复发的满意效果,为护士多元化角色的发挥提供有力支持,并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作为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长期贯穿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全程。

2.3 注重临床健康教育能力培养 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上级护士带教以及每周的带教查房等方式对护士进行精神科临床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由学历较高、年资较高、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对低学历、低年资护士进行临床健康教育能力带教。可通过电视、录像播放等方式进行机体学习,同时可在查房过程中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提问或由带教护士带领下解答患者或家属疑问,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贯穿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全过程。

2.4 健康教育能力考核 实行护士自查、护士长抽查、护理部抽查及定期考核的形式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健康教育能力考核,一方面是对全体护士主动学习和提高的促进,另一方面可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同时也是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效果的一个客观评价。

3 应用成效

3.1 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改变了以往护理人员只关心疾病的治疗、护理的完成情况。现在护士已转变为关心病人的心理、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增加护患交流、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

3.2 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增强护理队伍的综合实力 为了在竞争中获胜,护士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有的学习心理、有的参加自考,大家都鼓足了干劲,在院内学习蔚然成风,不仅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护理的综合实力。

3.3 提高护士护理工作的主动性 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使护理工作有计划性、科学性,明确规定了病人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时间安排,避免了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强了医护之间以及护患之间的互动,可培养护士工作的自主、自律性,可使医院多学科合作,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4 小 结

健康教育是一个医患双方互动的过程,健康教育效果如何,不仅受患者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尤其是情况较为特殊的精神科,患者接受教育的能力较差,健康教育的切实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故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在精神科患者中的执行力度,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提高患者出院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作者:刘平

临床路径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3:

精神科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目的:探索精神科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临床路径实施质量。方法:对我院从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部分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而不配合检查,经济或者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大等问题导致临床路径变异。结论:在精神科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不断的调整完善得以解决。

【关键词】精神科;临床路径;病案信息管理

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专业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医疗计划,其核心问题是将某种疾病或手术所涉及的关键性检查、治疗、护理等一系列诊疗行为标准化【1】。按照国务院医药卫生改革的总体要求,卫生部于2009年开始,启动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试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住院费用减少,满意度提高【1】【2】【3】【4】,成效明显。到目前为止,共下发了22个专业33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在331个病种中,不包括精神科的临床路径。精神疾病由于目前病因未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诊断标准非实验性、非单一药物治疗性、病人不配合等复杂原因,而导致其明显有别于其它科的疾病,因此,精神科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存在问题较多。为了探索精神科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对我院精神科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 检查项目问题

1.1必须检查的项目包括:①为了明确诊断和选药参考而进行的检查;②为调整药物剂量而进行的检查;③为了评定疗效而进行的检查;④为监测药物副反应而进行的检查。

1.2根据病情需要可能增加的检查项目,如:明尼苏达个性测验;头颅CT或MRI;腰穿等。

在以上检查项目中,大多数不需要病人的配合,但是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脑涨落图、脑血流图、胸片、心电图以及各种心理测验、头颅CT或MRI、腰穿等必须取得病人的配合才能完成,一部分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而不配合检查,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的对策是:将这些在其它科(如内科、外科)入院第1天完成的检查项目调整为入院第1—3天完成,通过表单时间的调整,大大减少了由于检查不及时的临床路径变异。

2 治疗项目问题

首先,确定抗精神病药选用原则:(1)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靶症状、经济等情况,选择抗精神病药物;(2)一般情况下是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其次,对抗精神病药进行种类划分和分线划分:分传统和非传统抗精神病药两种。一般选择非传统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等)作为一线用药;传统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和部分价格较贵的非传统抗精神病药作为二线药物。

一般说来,传统抗精神病药具有价格便宜、副作用大、服药依从性差的特点;非传统抗精神病药具有价格高、副作用小、服药依从性好的特点。为了减少由于治疗项目改变引起的临床路径变异,我们采取的对策是:在治疗前,让病人家属充分了解药物的特点,征求家属意见,签署知情同意书,减少由于经济问题或者副作用大问题而产生的临床路径变异。

3 病案信息管理问题

3.1入组的管理

正确设置入组条件,并正确理解入组条件: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或者虽然需要处理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也可以进入路径。在临床工作中,一些医生片面理解成某一单病种才能入组,造成了入组率低,在病案信息统计时必须加强督查检查和反馈。

3.2变异的管理

临床路径变异是指医务人员的行为或者患者的结果与临床路径预期结果不一致【5】,造成变异有多种原因。

3.2.1患者的原因 一种情况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要求换科,由开放性管理病房转入封闭式管理病房,或者从封闭式管理病房转入开放性病房,由于两种病房的管理模式是不同的,因此,一旦科室改变,临床路径就难以继续实施。对这种情况,临床医生在患者入院时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要正确评估:对病情轻、没有严重的伤人自伤等冲动表现、能配合治疗的患者,适合在开放性病房管理;对病情重、有严重的伤人自伤等冲动表现、不配合治疗的患者,适合在封闭式病房管理。将评估情况告知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减少临床路径的变异。第二种情况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合并其它严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或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这种原因的变异难以避免。第三種情况是医院患者或者家属的原因,要求提前出院或者延期出院,根据病案数据分析,我们及时将标准住院日调整为42-56天,通过标准住院日的调整,减少了由于病人患者家属原因造成的变异。

3.2.2医疗方面的原因

3.2.2.1临床路径病种选择 起初,我们参照其它单位选择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癫痫性精神病作为临床路径的病种,执行一段时间后,能符合进入双相障碍临床路径的例数很少,后来,我们根据病案统计,精神分裂症占精神科入院病人的72.75%,酒精性精神病占精神科入院病人的6.3%,癫痫性精神病占精神科入院病人的2.92%,分别占了精神科病种的前三位,因此,我们把精神分裂症、酒精性精神病、癫痫性精神病作为临床路径病种,重新选择新病种之后,临床路径入组率大大提高。

3.2.2.2医疗设备的使用 头颅CT或MRI由于病人多,扫描时间长,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始阶段,影响了临床路径的进入。调查发现,得不到及时的检查也有安排不合理等主观原因,通过错峰安排及电子系统的有效管理,增加了检查人次,督促和提高了相关科室的工作效率。

3.2.2.3医生的错误认识 实施临床路径的最终结果是,住院日减少,周转加快,费用减少,医院收入减少,对医生来说,最终是收入减少,同时,造成了医生工作量的增加,因此,会造成医生认识上有偏差。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多做思想工作,使医生认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考虑医务人员的收入均衡问题。

3.3缺陷管理

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控制科、科室质量控制小组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病案缺陷并反馈,定期举行会议,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变异原因,不断修改完善。

3.4医疗文书管理

病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医疗文书,医疗文书管理除了病历之外,还有其它重要资料,如:知情同意书、临床路径表单等。在实施临床路径之后,必须重视这些重要资料的管理,终末病历管理要仔细检查知情同意书和临床路径表单,检查临床路径表单的执行情况与医嘱是否一致,对不一致的要分析其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罚。

3.5信息系统管理

对信息系统管理而言,从纸质病历到电子病历是一个大的飞跃,而大多数医院电子病例系统已经使用了几年时间,临床路径管理是2009年后才逐步开展的,原来使用的医院电子病例系统并不符合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如: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病例的住院天数、治愈率、院内感染率、住院平均费用、检查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等指标不能自动生成,靠手工操作费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医院在开发电子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子系统的兼容和使用。

总之,精神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进一步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考虑本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精神科的特殊性,从病案管理的角度来说,要正确设置入组条件,对临床路径变异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反馈,控制一切能够控制的因素,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加强对医疗文书的检查管理,使用与临床路径兼容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 杨彩霞,临床路径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病案,2012,13(1),37

[2] 徐長研,郭 放,孙晓平,等,两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病案,2011,12(12),27

[3] 马燕喜,姚 炯,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病案,2012,13(3),28

[4] 邓应梅,刘春玲,王力红,等,神经内科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病案,2011,12(11),25

[5] 刘鹏珍,陶红兵,武广华,等,国内外临床路径变异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2),100-104

作者:黄丽萍 潘天伟 潘润德

上一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论文下一篇:单片机教育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