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前给孩子进行

2022-07-13

第一篇:入学前给孩子进行

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您的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最近,有些大班幼儿家长询问有关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问题。有的家长问是否应抓紧教孩子汉语拼音,让孩子多识些字,多做数学题;有的家长说,快上小学了,孩子还那么贪玩,是否该将家里的玩具收起来好让孩子收收心;下面我来谈谈关于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课间10分钟,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包括喝水、上厕所等;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坡度,要求孩子去适应一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为了减缓这一坡度,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在大班阶段家长就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幼儿园也都会在大班阶段加强入学准备教育的。至于家长如何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就需要您多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您的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培养,针对孩子的实际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一般说来,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侧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在这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2、自我管理能力。一位家长说:“我一年差不多要给他买100块橡皮,买了就丢!”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的书包像“字纸篓”;乱得要命。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办—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大班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3、有意注意。 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我曾听小学老师说,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往意很有益。

4、生活规律化。从现在开始,家长应培养孩子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使孩子将来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律。

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家的玩具收起来,而应从上述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总之,家长和幼儿园教育应协调一致,共同创设“幼小衔接”的教育条件,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

王雪玲2011年9月

第二篇: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做到这6点孩子智商更高

很多妈妈都知道,给孩子讲故事有很多好处,不仅能增进大人与孩子感情, 还能开发孩子想象力,引导孩子思考,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可是,讲故事如果妈妈注意下面6点,效果会让你意想不到:

吸引孩子注意力

有些家庭给孩子讲故事时,孩子可能一边玩一边听,或者一边吃东西一边听,这样的效果肯定差的。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听故事,不仅能让孩子沉浸在故事海洋中,还有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养成懂得聆听的习惯。孩子只有在认真听的时候,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启动。

但需要提醒的是,年幼的孩子注意力也比较短,2岁时7分钟、3岁时9分钟、5分钟时14分钟,当孩子转移了注意力,爸妈可以提醒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回来,但孩子实在是没兴趣了,妈妈要及时停止,因为勉强进行下去的故事效果极差。

睡前讲故事效果最好

据研究,人在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是睡前,良好的记忆有利于孩子知识的积累和日后的创造,而且睡前躺在妈妈怀里或依偎身旁的温馨,也会成为孩子日后最美好的回忆,对于亲子关系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睡前讲故事,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更容易进入孩子日常的言行和举止中,尤其是对孩子有指导意义的故事,最好选择在睡前。最后,孩子在梦幻的童话故事的想象中入睡,还有利于孩子的睡眠。

讲故事时给孩子提问

有不少父母以为,大人讲故事小孩就要安静地听,可是,幼儿教育专家小编提醒,大人适当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孩子回忆故事情节更容易记住故事,还能引导孩子思考和培养发散性思维。举一个例子,比如妈妈在给孩子讲《小红帽》时,可以问“如果你是小红帽,遇到大灰狼会怎么做?”,“如果大灰狼骗你去摘野花,你会去吗? “,”到了外婆家,如果你发现有狼,你会怎么不让狼吃掉”等,加深孩子的安全意识。

故事不同角色用不同语气

如果妈妈给孩子讲故事时就像读课文般平缓无波澜,大概孩子听了5分钟已经没兴趣了,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妈妈尝试采用不同的语调和声音,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孩子也能听得更加津津有味,大灰狼说话时可以用凶恶低沉的声音、小白兔可以用清脆可爱的声音、小猪可以用呆呆笨笨的声音,讲述效果肯定会翻倍。

一次只讲一个故事,可以重复多遍

每晚给孩子一下子讲多个故事,其实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将多了,容易让孩子养成不易满足的习惯,睡前讲完一个又一个新故事,对妈妈来说也是一种折腾。爸妈可以尝试每晚给孩子只讲一个故事,一个故事重复讲,直至孩子睡着。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听故事有他们年龄段的独特吸收方式。一般来说,孩子听故事会历经“好感→情节→细节→语言→更多体会”的过程,重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不仅利于孩子学习,还利于孩子思考。

鼓励孩子讲故事给爸妈听

如果你经常采取大人讲、孩子听的方式,可以尝试一下让孩子讲给大人听。“宝宝,妈妈今天想听故事,你能给妈妈讲XXX(孩子熟悉的)吗?妈妈好想听呢!”孩子开口讲时,要及时给予认可和赞扬,孩子讲故事不仅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孩子公众表述的胆量,有利于孩子的理解能力,还能为孩子以后写作文奠定基础。

第三篇:孩子入学父母寄语

亲爱的xx: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妈妈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却总是无法平静内心,你可能无法理解妈妈和你一样激动的内心!

从有了你,我的愿望开始是一天天增加,慢慢就是一天天减少,我只希望出生的你----健康!从生下你,朦朦胧胧看到你的那刻,听到你的哭声的那刻,全然没有了那份紧张,一种无言的快乐充满内心-----你是妈妈的快乐天使!从此,你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妈妈,因为你的笑而快乐,因为你的不悦而流泪。看着你,妈妈的内心有一种无言的幸福感! 妈妈记得你的每一个第一次,记得每一个让我感动的瞬间!妈妈也未曾料到,这么一个小小的生命可以改变我,可以让我舍弃很多!朋友说:要爱自己多些!可是我的眼里只有你!

恍然,你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还是昨天,今天,你就已经是一名学童!对你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你是怎么也不能理解的!你很小时候,妈妈也想过怎样的培养你,但是妈妈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内容不可能和别人一样,所以我总是按照你的兴趣选择你的学习!但,现在你是一名小学生了,要真正融入这个社会,你就只能去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时候你就要遵守很多你不认同的规矩了!你入学也有一段时间了,你也能体会这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了,妈妈也是很严厉的要求过你,其实你也是能简单理解妈妈的用心,但有时心里还是有所不甘心哈。妈妈能理解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只是希望不要过度利用这样的天性,否则以后的你就会责怪妈妈的。现在的你,在学校的学习基本还是让妈妈放心的,但是有些胆小,希望你能逐步改进!从学习中寻找快乐,快乐地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我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有望女成凤的渴望!但我更希望你健康快乐的成长!小妞,加油吧!!你是最棒的!!

第四篇:申请解决孩子就近入学的报告

尊敬的县委县政府领导,教育局领导: 您们好!

我是2017年中考毕业生王鸿翔家长,我叫王同财,六级伤残军人,烈士家属,长年体伤多病。现全家四口人生活、妻子徐菊平,烈士家属,2002年8月5日儿子王飞牺牲后,因思念儿子心切,终日痛思流泪,眼睛视力下降,接近失明,患上神经综合症,有时生活不能自理,靠药物控制病情,需要人照顾,大女儿在外打工,小儿子王鸿翔,2003年5月25日出生,今年就读实验中学,中考成绩过普通高中线。

因家庭情况特殊,按现招生政策儿子只能到乡镇就读,因距离家较远,我们无力监护!依国家对重点优抚对象子女入学优待,扶贫政策,今特申请县委、县政府领导、教育局领导给予优待,帮扶,圆孩子就读实验高中梦,帮我们解决无力监护之忧。

礼!

申请人:王同财 2017年7月12日

第五篇:家长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

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而青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结果,即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理却相隔很远。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琐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

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毕竟我们做父母的也年崐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对上面那个被同学前来邀请参加生日宴会的女儿,家长完全可以这样做:先要肯定“社交”对于女儿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同龄人能使孩子更开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于同龄人的交往中,来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给孩子指出,时间安排上要适当,社交活动不可没有,但也不可占太多时间,毕竟读书学习是主要的。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一定也会理解,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

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1、不孝子孙!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

嫌讨厌,像话么?

2、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

3、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还亏你讲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

比如: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体谅理解的反应应该是这样:“也许老师是偏心了,你觉得不公平?但我想,也许老师是没有看见别人说话。再说,你讲话也是事实,批评你讲话这一点是没错的,是不?这样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错的,孩子就会心服口服。

而不体谅理解的反应往往是:“不要说老师偏心,你自己讲话难道是对的?不要去管别人有没有讲话,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讲话?你还好意思说老师偏心!”。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错了!其实,这样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觉,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实。结果孩子觉得连父母也不公平,不讲道理。他被这样的负向情绪困扰,再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错,更加认定老师批评自己是不公平的。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演讲稿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11-22 14:14 | 提问者:飘飘吹起

急用

最佳答案

我们始终认为: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近年来,本校针对所在山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一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一些做法是——

一、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比如:我们学校四年级班主任江老师针对一位屡教不改的“粗心大王”,私下为他制定了一个称“马大哈”的计划,意思是一次作业粗心了,给自己记一个“马大哈”,看看一天能得多少个“马大哈”。哪天他细心检查得了100分,就在班上予以表扬。这样,约莫过了一个月,这位同学养成了作业做完后细心检查的习惯,“马大哈”的个数逐渐少了甚至没有,100分的次数愈来愈多,成绩一下跃居前茅。对于一些聪明且小节也比较注意的优生,我们非常重视其自学能力、善于动脑筋、善于提问题习惯的培养,以至达到人尽其力的目的。

二、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举例来说吧,自从我们学校开始实施《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计划以来,我们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我们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不知指导、示范了多少人次。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我们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们都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我们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熟人见面互相问好,潜伏期短些;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一些本性的行为,潜伏期一般要长一些。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另外,我们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每隔一个潜伏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我们都要评出

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所在学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远,我们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地关注,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4-14 18:36 | 提问者:dyt747

我13

最佳答案

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

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上一篇:人员安全防范措施下一篇:让心温暖让爱流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