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影评及观后感

2022-09-21

第一篇:love影评及观后感

LOVE影评

【LOVE】观影感悟——唯有爱

华谊兄弟公司出产的都市爱情大片《LOVE》延续了其一贯的作风,众多明星,多条爱情线路,走多角度大众化路线,确实也收获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一直只拿着这个招牌,恐怕并不能在大屏幕这块热土上一直站稳脚跟。明星云集不应该成为票房号召力的最大靠山,更重要的应该是影片越来越好的质量,不断创新、不落俗套的内容。也并不是说《LOVE》这部影片不好,它也阐释了一些关于爱关于人生的理念,但其根源更是出于商业的角度。于其中,那仅仅是一点点缀和装饰。

在《LOVE》中,赵又廷和赵薇演绎的那条线路里,爱情是缘于对一种气息的喜欢、迷恋,爱情是在单身母亲生活中缺少孩子父亲的遗憾和填满空白后的感激,至于具体情如何起,只能说,电影是一门快速的艺术,将一切的距离迅速的拉近,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比起电视剧而言,它针对的没有时间消磨在电视剧中的中高收入群体,他们没有遇见爱,但是,渴望爱。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更多的不是感动,而是对生活、感情的唏嘘吧。

而舒淇、阮经天、钮承泽的那一条线,于舒淇来说,是重新看懂生命的意义,找到人生的定位,一个一直依附于男人生活的女人,在遇到真爱之后,能够那样决绝地去重新站起来,开始新的生活,这样的桥段,在如今的社会风气中,确实是需要弘扬的,忽略了心酸重新站起来的过程,电影还是要需要扬长避短的吧,这样的简单呈现,在如今的社会现实中,只能不痛不痒的挠一下吧,只显得单薄。而于阮经天,他是给予爱的一方,收到了爱的回报,于钮承泽,那是一种顿悟么?当人老之后,想要抓住那一根稻草,只是,何时变成了那样深沉懂牺牲的爱?有再多的金钱,但是当夜深人静,却感到无尽的孤寂,那么大的空间似乎成了一个无底洞,还不如睡到豪宅外的长椅上,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地方,就足够自己休憩。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心,要宽广,要能够保证心的充盈丰满。

最后是陈意涵、彭于晏、郭采洁的那一条线,对于生命的宽容和爱,对于郭采洁影片中的那一副画作,印象极其深刻,三个大人,一个孩子,是一个圆,是一个爱心。我想生活中不乏这样狗血的桥段,最后必然是姐妹关系破裂,苦苦纠缠,那个未出生的孩子,以后应该是幸福的吧。只是,出轨这种事情,不管是不是一时糊涂、喝醉酒,只要有心,必然是可以避免的。出轨,不仅仅是影片中说的做错事那么简单。在这个道德底线不断下滑、人性的阴暗面不断浮出的年代,人们的底线越来越低,我真的很不赞同,我们需要说出自己的要求,我们要求婚姻关系的绝对忠诚,我们需要爱情的不含杂质,我们需要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我们需要传媒舆论的自由,我们需要对生产者们说出明确的要求,我们需要重新找回社会的诚信。我不是愤青,我只是希望生活更美好,我不是抱怨,我只是说出自己企盼的。

最后的最后,不得不提一下,那位热心讲道理的人民警察,希望有这样的警察,希望警察都能够是这样的。

爱是一切,爱是追求,爱是恒久。2012是不是会到来,世界末日是不是人类的灭亡,最主要的,还是看每个人,是不是能够张开臂膀,拥抱世界。有爱,才能生生不息。谨以此愿,惟望成全。

第二篇:影评:Unbelievable Love难以置信的爱(定稿)

Unbelievable Love难以置信的爱

史泰龙09年的喜剧片(龙哥这次跑龙套了)。看上去似乎应该是轻喜剧的类型。然而却看得不是那么轻松。影片围绕辛姆利塔与维拉吉的爱情故事展开。有印度影片节奏慢、歌曲多的特点。

维拉吉,一个来自旁遮普邦的好莱坞动作替身演员,放荡不羁。在弟弟的婚礼上偶遇兼职内衣模特的实习医生辛姆利塔。两人从互相蔑视、互相拆台开始碰撞。但在根本上,维拉吉是对辛姆存在好感的。飞机上的偶遇,在意大利拍广告,使得维拉吉对辛姆渐生爱意。一次替身拍片的过程,维拉吉事故不慎腹内充血,碰巧辛姆是主刀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粗心的辛姆把姨妈送的手表留在了维拉吉的腹中(医疗事故?!)手表每小时自动播放圣歌(印度版的婚礼进行曲??)维拉吉变成了定时钟!辛姆为了避免被吊销医生资格,假装爱上维拉吉。试图在维拉吉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他进行二次手术,取出手表。维拉吉表面满不在乎,实际上已经深深爱上了辛姆。两人在旅店过夜,维拉吉努力控制没有对辛姆下手。翌日清晨,辛姆醒来,怀疑自己已经失身。一边暗骂维拉吉是bastard,一边还得继续维持与他的情侣关系。两人乘游艇出海,维拉吉送上比基尼一套,辛姆又是暗骂bastard。但为了二次手术,还是穿上了比基尼。维拉吉怀抱辛姆跳入大海,从海蚌壳中取出订婚戒指给辛姆戴在手上。辛姆终于找到机会将维拉吉麻翻,并进行了二次手术,取出了定时闹表。辛姆终于对维拉吉说出了满腹的厌恶。维拉吉痛苦万分,向好莱坞女星求婚并得到了允许。辛姆的姨妈对辛姆厌恶男人的心理进行了疏导,维拉吉的弟弟也找上门跟辛姆说明了旅店一夜的真相。辛姆方才意识到她对维拉吉的爱。用印度表的圣歌阻止了维拉吉错误的婚礼,两人乘车扬长而去......

一个完美的结局。然而这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误会,不需要很多,往往一次就是致命的。因此,片名Unbelievable真实的意义便真正体现了出来。这只是一个不可能的故事,谁信谁SB!导演是善良的,剧本也是善良的。编剧的目的,就是要扫除大家心里的阴霾,相信阳光。本意是好的,然而类比现状,仔细反思,我就无法轻松了。这就是剧本和现实巨大的差距造成的心理落差。正如《神话》主题曲所说:爱是心中唯一不变美丽的神话!看此片,也算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吧。

第三篇:《Love Shuffle》观后感

评论,谈不上。只是将观看时自己所想到的写出来而已。用Love shuffle而不用爱情洗牌,只是讨厌爱情和洗牌,这两个词的配对而已。其实,shuffle的本意是搅乱、动荡的意思,洗牌也只是其的一个引申义。一向认为,对于外来的一些重要的名词,还是不翻译为好。留着自己品味,那份shuffle最好。

友人说“有部日剧叫爱情洗牌,我看到最后一集哭了。也许会是你喜欢的类型,想推荐给别人看可是又怕别人看不懂。郁闷时可以看看…”于是,昨夜,通宵未睡,看完了这部片子。

“别人看不懂”。懂与不懂,我们不做定论。因为它已经包含在了这部剧中了,当然了,后话,我们最后再提。

感动,这是我的第一个评论。很俗,我也很俗,看到感动的情节也不禁会感动。剧中有很多的情节都让人感动,却各不相同。比如,旺次郎对海里所说的那句话。女孩子们感动,那是因为这很浪漫。她们看到了一个冷酷外表下面的细腻的心。结局的感动,大多数人都会的。毕竟一个很美的结局,不然我们都会很难受的。东方人的爱情故事,大多都是圆满结局。如果是凄美、悲凉的结局,似乎我们都接受不了。于是,如同痞子蔡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时,读者对轻舞飞扬的求情之类的事也屡见不鲜。最近看一部片子《艰难爱情》,据说为了让观众们接收,甚至改了结尾。

爱情,也许注定不是每个都有很好的结局的。悲伤,也许也是爱情的一部分。我们,这些俗人,或许过于自私,总希望享受爱情的美好,却无力的总是逃避那些,本属于爱情的悲伤。感动,每个人都有。我不多谈。

其次,“什么是爱”。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不想谈这个话题。能感觉到,作者想表达的是,“两人之间那种合的来”。也不否认,但

是,不想谈这个。似乎太沉重。友人的哭,于此有关,但不是全部。

我们总是急匆匆的走进了恋爱,却不给自己一些等待的机会。等待,等待着那个和自己很合的来的那个人的出现。正如芽衣所说的那样,“喜欢上启,是怦怦心跳的感觉。”不是说芽衣不爱启,不是说他们一起有什么错。只是,这种爱,不是那种唯一的爱情。前一种爱,很普遍,人们也很追求。两个人之间有爱,并会随着爱的发展而更加亲密。换一个角度,如果你遇到的不是他,而是另一个他。对于第一种爱来说,无所谓的。这种爱情里,没有命中注定。

这种爱的开始,你发现了么?墓地里的爱爱与医生,一起做饭时的爱爱和旺次郎。不否认,那样发展下去,他们也会相爱。当然,这也是爱情,我从来没有否认。可你看见了结局么?恩,爱爱和谕吉、芽衣和启,他们就是结局。

后一种爱的不同,它叫爱情。爱情的对象,只有一个,非她/他不可。那是一种命中注定的我爱你。这种爱情发生的时候,“就觉的心里紧了一下”,那么不知不觉。而当你发现它将离你而去的时候,你会莫名的流泪。记得谕吉吗?那个可爱的小孩,面对穿着婚纱的芽衣,不觉泪下,却浑然不知。记得爱爱么,在游泳池边,月圆时对启的轻轻一吻。

对自己的爱情,人们都认为是高尚的。其实内心的我们,却不是这么的自信。于是,我们用什么“山盟海誓”来美化,来让自己心安。其实,这不过是我们在海边捡到的一颗较喜欢的贝壳而已。而那个命中注定的贝壳,不是被我们狠心扔下就是永远也没遇到。还有,默契,抑或简单的合得来。

事情越简单,越难遇到。如同这个“合得来”。启和爱爱第一次出现在游泳池边时,我有一种感觉,感觉他们会最后走到一起。没有为什么,直觉的他们在一起,很自然。感觉很舒服。没有刻意,没有谁对谁的唯唯诺诺,没有所谓的一方崇拜。大概就是这

份最真诚的东西,打动着我们。那种合的来,说不出为什么,只是感觉。于此,才让人动心。

合得来,只能是朋友么?不知道。芽衣希望趁他还没走进很长时间想把它移出去。爱爱,选择找一份普通的爱情。启,是个笨蛋,反应总那么迟。而谕吉则拼命追求。

无论你如何选择,都没有错。只是,剩下的时间很长,后悔的日子会很长。未来的快乐,也不是那么真实。虚伪的笑容,总挂在嘴角。

理解。

海里为什么要死?恩,简单一句话,没人能理解。

不想活下去的人,大多是因为没有人可以理解。于是,它觉得这个世界是个另类。似乎死亡最能理解它,于是义无反顾的走了过去,无限制的接近死亡。

我们需要理解,就如同我们需要第二种爱情一样。不然,人生这么长,会孤单的。

爱情历程。

很好的一部电视剧,在短短十集内把两种爱情的方方面面都展现了出来。

只有第一种爱情,就如同刚开始的芽衣和启。不是不爱了,却让人那么的不安。芽衣是敏感的,感觉出来了其中的什么。可启只是不理解,没法理解。

第二种爱情的开始,“如同心紧了一下”,让人没有提防,随不热烈,却舒心。

两种爱情的纠缠。于是芽衣无法忍受这样的自己,选择了将谕吉移出心去。

失去了第一种爱情,芽衣与启的分别。“我不是伤心而哭,伤心确实点伤心,不过也有一丝开心在里面,怪怪的感觉。”

失去了第二种爱情,如同爱爱。会哭着对启说,“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坏的人。”准备一份简单的爱情,却终无法接受。

失去了第二种爱情,如同旺次郎。会变的沉沦的,会觉得“心里被掏走了一大块什么一样。”

最重要一点,与芽衣的决定有关。

上面的所有,并不是我最关心的。他们,不是这个电视剧的特色。让我感动的,是和芽衣相关的那个决定。

芽衣突然决定,继续和启走下去。

因为,她还爱着启。恩,也因为她爱着谕吉。更因为她对爱情的忠贞,正因为如此,她才无法忍受一个人心里装着两个人。于是,她选择了继续和启,也许这样,她才能心安点。不然内心的那种自责(或许是吧)会让她更难受的。也许,婚后的按部就班的生活,会让她能高兴点,能快乐点。能让她忘了那种和谕吉在一起的感觉。

那种感觉,就好像心里紧了一下。确实那么的自然,没有压力。

做决定的时候,芽衣哭了。哭的很伤心。她明白,这是在失去一份,唯一的、只此的、命中注定的,爱情。所以哭了。所以,友人也哭了。

是吗,我的那位友人。与其说,你是怕别人不懂这部电视剧,不如说是怕别人不懂你,不懂你为何而哭,不懂你的心情。恩,我懂的。

我想,放弃时的那种伤心,才是这部电视剧,最不应该让人遗忘的东西吧。

第四篇:寒战影评及观后感

去年香港新浪潮回顾展,《点指兵兵》和《边缘人》的导演章国明说,拍电影太累,他现在给廉政公署(ICAC)做事,对生活很满意。作为最早涉入警匪类型片的导演,章国明的几部作品以及翁维铨的《行规》都极具代表性,影片揭示了体制的强大,警察的形象也表现得很脆弱。料想其幕后原因,大概便是ICAC成立后,警方势力便受到了极大限制,身份不似以往。此后,警匪片历经了吴宇森和林岭东们的技术革新,赏心悦目、眼花缭乱。中间更有某些狂人导演,不打招呼上街现拍,公然在油麻地警署前搞爆炸。上世纪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迅速滑坡后,《无间道》的出现有如进行一次心脏起搏,无奈躯壳朽木,回天无力。此后,香港电影直接进入了合拍片时代,多数香港导演看出了门道,争先北上淘金,这便是戏外的游戏规则。

以这样的电影史料陈述开篇,原因在于它们与《寒战》有着奇特的联系。严格来说,《寒战》只是讲了警方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匪徒们关系不大。然而,警匪片本就是一亚类型,警察跟匪徒互相充当背景的情况亦不少见。而这篇文章要论述的问题正是警匪片为何会发展到这个地步,搞到最后居然只是为了上位,权利斗争的游戏规则,搬演起来就像内地时兴的宫斗剧。

讨论《寒战》的由来,自然不能去信什么十年来最好的剧本,因为剧本和成片本来就是两回事。之所以会有《寒战》,原因也出在合拍片上。有人会不解了,《寒战》够港味,主角里面基本没有内地演员,与合拍何干。答,只要《寒战》把内地市场放在了首位,那么,《寒战》就不免要受到合拍片的框条限制,譬如过审。《寒战》的主旨是宣扬香港的法治精神,塑造一个积极正面的香港形象,像金融中心以及安全城市。考虑到《寒战》的出品方,说故事内核是左派立场加亲建制派并不为过。最简单的一条,且不说续集故事如何,这一集中的坏蛋居然主动遵守体制内的游戏规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讽刺。不是说这样的做法就不好,只是,拿它当影片的最大悬念,多少会让反派显得过于幼稚,缺乏说服力。

以反派在片尾表现出来的只手可遮天,直接做掉刘副处,远比做这么篇“百密而一疏”的文章要容易得多。我猜想,编导没这么干倒不是怕剧本立不起来,相反,《寒战》要讲的是

内部斗争,没有硝烟的冷战,它像极了运动斗争不断的政党游戏,整人、扣帽子,这确实比玩杀人灭口的戏码要高明复杂得多,尔虞我诈,人人自危。但以《寒战》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编导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事情都搞那么大了,还想掩人耳目说是内部矛盾,我看确实是高估了警方的正义力量,诈唬观众。

前三十分钟,《寒战》绷得很紧,梁家辉与郭富城的分裂和对峙也很出彩。没有多余废话,气氛立马到位。相反,等到李治廷这般后生出来,《寒战》开始啰嗦大道理,ICAC的对话戏拍得有如新老师上课,极其乏味。即便可以祭出“续集会解释一切”的霸道理由,然而,《寒战》遗留下来的漏洞还是太多了一些。尹子维、钱嘉乐、林家栋和安志杰,要么有因无果,有么有果无因,四个人的线索没有一条是理清楚的。于是,即便彭于晏的响指打得再响再脆,我脑子里想的也绝不是续集会有多劲爆。最起码的,导演你先把这一集的东西说清楚啊,不是要比肩《无间道》么,先看看人家的完整性和流畅度……

显然,如果让一名观众去总结《寒战》,他们得出的结论竟然会是香港警方正大光明,面对ICAC可以挺直腰杆,领导人更是很有手腕。在这个层面上,《寒战》带给我的失望要远多于惊喜。即便郭富城的“香港一日游”追踪能带来一些亲切好感,即便开头炸影院、结尾炸龙标的细节也有怪趣味,可把电影看做一个整体,《寒战》的模样竟是残缺不全的,好似那阻击警方的烟花武器,说到底却不知为何而放。在我看来,一部电影的最大要义不是让主人公一字不落地将出来,更不是大打字幕去讴歌记录。《寒战》接连犯下了两个致命问题,试图让观众去理解所谓的游戏规则,进而对警方持有崇高敬意——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宣教片。

因此,如若有人说《寒战》是香港警匪片甚至是港片的突破创新,这个我是不同意的。过去十年,港片有过黄精甫、彭浩翔等人,他们被寄以希望又最终落空。《寒战》的陆剑青和梁乐民都是首次执导长片,看得出剧本上做了很多功夫,碰到这么大格局的片子,明星扎堆,制片人靠谱。从这个角度来说,《寒战》又是值得鼓励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突破的话,我觉得,《寒战》是合拍片的一种突破,它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令一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充满了惊人的暗语和玄机。至于纯正的港片,我想,它不在《寒战》里面,更不在彭浩翔的《低俗喜剧》,甚至也不一定会在杜琪峰的《毒战》里。因为悲观地说,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市场和土壤后,正统港片已经无限接近死去。至于十年来最好的警匪片,在我的个人评

价体系里面,那依然是来自风格化的银河映像作品。不可否认,《寒战》具有预算和明星上的优势,可一部电影的好坏显然不单是取决于这些。再不然,当年《无间道》都救不了市,想在《寒战》身上摊派任务,那也大可不必。鼓励新晋,不可揠苗助长,还是要遵守自然的游戏规则。

转至豆瓣,本文章由百度影音在线播放http:/// 8楼影院整理

第五篇:大上海影评及观后感

上映之前,看到不少媒体给《大上海》贴了个史诗标签,他们大概不明白这个词的确切含义,无论从东方西方标准来看,《大上海》都绝难挤进史诗的门槛,要安个类型的话,传奇片比较恰当。传奇不是幻想,没有凌空飞行的武林高手和手放激光的超级英雄,传奇也不能太写实,它是将社会人情中最具感染力的部分放大,因此传记和近似传记的故事是传奇片的最佳载体。

好莱坞改编真人真事的《刺杀肯尼迪》、《社交网络》和《斯巴达300勇士》分别是三种不同类型的传奇片,香港90年代初盛行的枭雄电影,是港片环境下特色鲜明的传奇片,当时有台湾大佬投拍《火烧岛》,但太想吹嘘自己当年勇,结果传奇过了头,拍砸了,可见其中存在一个度。《大上海》毫不遮遮掩掩,直指主角原型是杜月笙,其人少年闯荡上海,打拼出头,位高权重之际又满怀赤诚保家卫国,大的身世脉络依照史实,小到那一手削梨的绝活也没有丢,这是现实的部分,但史上的杜月笙既未一马当先偷袭过日军情报部,更不可能手刃戴笠(茅载原型),这便是传奇片虚实相间的特征。

传奇片的艺术修饰,还体现在浪漫主义风格。成大器总能保持直立挺拔、大义凛然的身姿,无需掩体也从不猫腰,只靠酷酷的开枪pose就将来敌尽数击倒,自己不着一弹,这主角光环比昔日小马哥更耀眼百倍,后者还得飞身跳跃才能躲子弹。每逢生离死别的抒情段落,节奏就自然转缓,无论满街的爆炸还是荷枪实弹的日军,都得暂时退避,给大先生一个真情告白、热泪满面的空旷舞台。想想这些画面若放在枪战片《逆战》或战争片《集结号》,保管叫人笑掉大牙,直呼造作,但其与传奇片却十分合拍。不过即使以传奇衡量,王晶镜头下的空战依旧滑稽无比,二战战斗机的dogfight被拍成了横版过关游戏般生硬,还好只有寥寥几秒。

《大上海》无疑是王晶近年来的一次小巅峰(或许有人更赞同是回光返照),但若有朋友想在片中找出些新意来,怕是要失望了,两代许文强联手,剧本只是个大银幕版的《上海滩》,起承转合都是观众烂熟于心的,每个角色的命运都有大量先例可循,成大器深夜去捉奸,大家就知道要出人命了,日本人一亮相,就知道要上演“不当汉奸”的豪迈演讲,林坏那

声永别一出口,摆明了会使出同归于尽的绝招,最后那把蝴蝶刀还没掏出来,不少观众已在交头接耳“要用刀了”……尽管王晶试图让它们看上去不那么老套可期,但壮丽的烟火特效终究没有让人停止思考和回忆的功能。新世纪后王晶一直在吃老本,从赌片到警匪片到古装搞笑片都是,《大上海》汇集诸多陈腔滥调,本质上也是一次自我重复,但王晶十分认真的演绎着这些陈腔滥调,难得没有露出他愈演愈烈的“随便拍完,尽量捞钱”的态度,便令《大上海》鹤立鸡群了。

通篇看来,王晶实在太想拍抗日、爱国这些宏大命题,以至对主角的黑道身份轻描淡写,和通常意义上的枭雄片存在很大距离,尤其与同讲杜月笙的《上海皇帝》一比,最是明显。黄晓明其实是有点冤大头的,虽是第二主角,但他表演的部分不但波澜不惊,还处处语焉不详,小瘪三如何混成上海滩一方地头蛇,绝口不提,见了洪守亭心生拜师之念,下一个镜头就拜师成功了,跪玻璃加巧舌如簧救师父一段倒是有张力,但和《上海皇帝》里吕良伟自愿被十数人围殴到浑身痉挛一比,气势差了不止一截。成大器从青年到中年诡谲变身后,影片才陡然紧凑激烈起来,叙事也有了一泄到底的通顺,此时的成大器才是王晶想着力表现的。

酒席上,成大器讲自己有三胆,第一是酒胆,影片中并没有他开怀豪饮或借酒浇愁的场面,看不出酒胆何在,第二是色胆,他身为上海一霸,前后只有两个女人,而且对她俩无不尽情尽义,更不惧以身犯险,连师父洪寿亭都是到了六十想娶个小妾还会遭夫人抱怨的妻管严,色胆也名不副实,惟独那忠肝义胆,在影片第二三幕表现的淋漓尽致,出钱出力最后出命,确实做出了一个爱国志士的终极牺牲。大先生介绍前两个胆,嬉皮笑脸,饮美酒吻佳人,直如儿戏一般,念出第三胆时才倏然目光果决,语气铿锵有力,镇住了大将军。沉迷酒色多象征流氓品性,忠肝义胆方是英雄豪杰本色,通过这一幕,影片对这位流氓大亨身份的表现重心已十分清晰。

笔者有一个感觉,王晶拼命模糊主角的黑道背景,竟也有点担心观众不清楚成与洪的身份,因而反复安插指他们是“流氓”的台词,但年轻观众没有受过港产黑帮片的熏陶,难免会狐疑丛生:这帮深明大义的革命义士,何曾干过流氓的事?相反,成大器严令禁止黄赌毒,加上那十条铁板钉钉的戒律,简直是一方父母官的楷模嘛。

转至豆瓣,本文章由百度影音在线播放http:/// 8楼影院整理

上一篇:124法制宣传日总结下一篇:300字毕业自我鉴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