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保育舍的有效管理

2023-06-01

第一篇:仔猪保育舍的有效管理

集约化猪场保育仔猪饲养技术

集约化养猪生产中,通常把断乳至60--75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同等条件下,随断乳时间的缩短(21--28天),保育仔猪的育成率也随之降低。而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率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断乳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重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150克的个体迟15天左右上市。

一、保育仔猪面临的问题

1、断乳时的应激集约化生产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母猪由分娩舍转入配种或妊娠舍待配,仔猪直接或原圈饲养一周后进入保育舍。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等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无疑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应激。

2、消化机能的应激仔猪由原来*液体的母乳和少量的开口料供给营养,转变为全部以固形饲料来供给,由于其消化机能尚未完善,能否适应现有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其中一些特殊过敏因子,对仔猪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3、环境变化的应激集约化猪场的分娩舍和保育舍内的环境通常有区别。这包括:围栏结构和面积、供料系统、供水系统、温度、通风、光照条件等。仔猪失掉分娩舍原有环境,去适应保育舍环境,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和位序关系。不良的保育环境将会使低位序的猪只难以适应甚至无法生存。

4、管理变化的应激分娩哺乳管理与保育管理是不同的,这包括:饲养操作制度、环境条件控制、群体大小、饲养密度、组群方式、调教方法、必要的操作(如免疫、治疗)等。人为管理条件上的变更,对保育猪群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5、疫病发生的应激新断乳的保育仔猪可能会由于以上一种或几种应激而导致产生某些疫病,诸如下痢、肠炎、水肿、肺炎等,疫病的发生会加剧保育仔猪的应激程度。目前尚不易控制的蓝耳病所导致的免疫力下降,使分娩舍内的仔猪相当正常,而进入保育舍后却大量发病或死亡。

二、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

1、断乳措施采用高床限喂栏分娩的猪场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对达到预定断乳日龄的仔猪果断与母猪进行分离。由于断乳迅速突然,对母猪和仔猪的应激较大。生产中通常采用断乳前3--5天降低母猪精、青饲料的给量和饮水量,以降低泌乳量,同时也可降低母猪乳房炎的发生率。断乳后,仔猪可原圈栏饲养5--7天后转入保育舍。这种做法能够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也可使仔猪进行安全的过渡。

采用地面平养分娩的猪场最好采用逐渐断乳或分批断乳法。逐日减少哺乳次数,一般5天内完成断乳工作。在圈舍周转利用可行的情况下,原则上仔猪可原圈进入保育期的饲养;分批断乳即首先将发育强壮的个体进行断乳,发育较弱的个体适当延长哺乳时间使其进一步发育后断乳。这两种断乳方法对仔猪较为有益,缺点是降低了母猪的使用效率,增加了仔猪的调群机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集约化生产的工作量。

2、完善仔猪消化机能的措施

(1)饲料要求:高品质的仔猪开食料和断乳期过渡料,是改善仔猪消化机能的必要条件。这不仅包括饲料原料的高品质,如优质鱼粉、乳清粉、脱脂奶粉、短链饱和与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等的添加。还包括饲料的良好形态与适口性,如粒度、硬度适合的颗粒饲料或膨化颗粒饲料。

(2)训料要求:仔猪训料已是共识。哺乳仔猪采食足够的(500克以上)开食料,能够很好地减少断乳后仔猪下痢的机会。但仔猪出生后5--7天的补料工作,往往做的并不理想,因为母猪分娩的前3--4周中泌乳基本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之后泌乳量下降,仔猪才不得不进食开食料。对于早期断乳(21--28天)的仔猪,补料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生产中,可使用以下的方法达到及早训料的目的:

①母猪分娩前少喂,分娩后两天多喂或自由采食,这种做法可使哺乳仔猪增重加速,仔猪增重加速后泌乳量相对不足,使得仔猪早吃开食料。

②增加开食料的适口性,良好的口感对仔猪开食尤为重要。

③补料的同时要注意补水,因为补水也极为重要。

④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少量多次地给仔猪添加开食料,可以刺激仔猪早吃料、多吃料。

(3)限饲要求:新断乳仔猪的限饲和断乳前的充足训料同等重要。因为新断乳的仔猪消化机能尚未完善,限制饲喂量要比任意采食时下痢机会减少很多。断乳后的前几天,仔猪胃肠机能有个重新调整的过程,断乳的饥饿感可使仔猪大量采食饲料,堆积于肠道内的食物可以导致消化系统分泌失调甚至紊乱而产生下痢。生产中,限饲的方法是:28日龄断奶的仔猪日给料量80--100克,时间持续3--5天,之后进入自由采食状态。但限饲时要保证每头仔猪有足够的采食槽位和面积。

3、环境管理措施

(1)温度要求:保育舍环境的温度对仔猪影响很大。冷紧迫情况下,仔猪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大幅上升,免疫力下降,生长滞缓,而且下痢、胃肠炎、肺炎等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有资料报道,保育舍在6--10℃与20--25℃条件下,仔猪日增重和下痢发生率的比较情况为1:1--63和1:0--54。生产中,当保育舍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升温措施。温度不太低时,通常使用红外线灯和地面电热板等。当温度低于10℃时,就需采用热风、暖气等方式进行升温。

(2)通风要求:通风是解决保育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措施。诸如氨、硫化氢等污浊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仔猪肺炎的发病率升高。但无限制的换气和通风对仔猪也不适合,尤其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地区,过量的通风会使保育舍内的温度急聚下降。生产中,保温和换气应采用较为灵活的调节方式,两者兼顾。高温则多换气,低温则升温再换气。

(3)猪舍粉尘:集约化猪场的保育舍由于饲养规模大,猪群密度高,生产操作量大等因素,导致空气中附着大量粉尘,这对仔猪呼吸不利,但更为严重的是粉尘可以携带某些病毒或细菌进入呼吸系统深处,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带来潜在的机会。集约化生产中,粉尘问题是易于忽视而又容易解决的问题,如采用颗粒饲料、定期清扫、细心操作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除尘措施。

(4)清洗猪舍: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的保育舍,清洗消毒圈栏和地面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但非清洗愈多愈好,因为不洁或较凉的地下水对仔猪不利,对舍内保温也不利,尤其在寒冷地区。生产中,清洗猪舍的一般原则是:转群前(后)空舍时进行清洗消毒,夏季高温可适当增加清洗次数(2--3次/周),但避免水流直射仔猪,需要降温最好采用淋浴或喷雾。在采用人工清粪的高床(或地面)保育舍,冬季一般不带猪清洗猪舍,除非猪舍太脏时,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进行清洗。

4、饲养管理措施

三个维持:断乳保育仔猪在母猪离开后,维持原圈饲养1周;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有饲料1--2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

三个过渡:对2--3周的保育仔猪,哺乳期饲料要逐渐过渡到饲喂断乳仔猪料,这可以通过逐渐改变日粮营养成分或前后两种饲料的混合比例来完成平稳换料;饲喂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饲料的种类和形态,采用顿饲时喂的次数、时间和给料量,饲养操作方法和时间;操作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保育舍内的光照措施、保温通风措施、饲养工人操作习惯等。

密度和调群:饲养密度对保育仔猪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密度大小取决于保育舍提供给仔猪的采食槽位、饮水器或水槽、圈栏面积、通风、保温等条件。集约化猪场原则上要求每窝一个圈栏。不能满足要求或考虑圈舍面积使用、个体强弱差异时,才有必要进行调群。对拟进行组合的猪群,要本着分少不分多、调弱不调强、弱弱相组、强强结合的原则。对新组合的猪群,在1周内要精心护理,直到建立正常的位序关系。

第二篇:集约化猪场保育仔猪如何养

集约化养猪生产中,通常把断乳至60-75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同等条件下,随断乳时间的缩短(21-28天),保育仔猪的育成率也随之降低。而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率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断乳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重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150克的个体迟15天左右上市。 保育仔猪面临的问题

1、断乳时的应激集约化生产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母猪由分娩舍转入配种或妊娠舍待配,仔猪直接或原圈饲养一周后进入保育舍。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等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无疑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应激。

2、消化机能的应激仔猪由原来靠液体的母乳和少量的开口料供给营养,转变为全部以固形饲料来供给,由于其消化机能尚未完善,能否适应现有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其中一些特殊过敏因子,对仔猪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3、环境变化的应激集约化猪场的分娩舍和保育舍内的环境通常有区别。这包括:围栏结构和面积、供料系统、供水系统、温度、通风、光照条件等。仔猪失掉分娩舍原有环境,去适应保育舍环境,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和位序关系。不良的保育环境将会使低位序的猪只难以适应甚至无法生存。

4、管理变化的应激分娩哺乳管理与保育管理是不同的,这包括:饲养操作制度、环境条件控制、群体大小、饲养密度、组群方式、调教方法、必要的操作(如免疫、)等。人为管理条件上的变更,对保育猪群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5、疫病发生的应激新断乳的保育仔猪可能会由于以上一种或几种应激而导致产生某些疫病,诸如下痢、肠炎、水肿、肺炎等,疫病的发生会加剧保育仔猪的应激程度。目前尚不易控制的蓝耳病所导致的免疫力下降,使分娩舍内的仔猪相当正常,而进入保育舍后却大量发病或死亡。

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

1、断乳措施采用高床限喂栏分娩的猪场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对达到预定断乳日龄的仔猪果断与母猪进行分离。由于断乳迅速突然,对母猪和仔猪的应激较大。生产中通常采用断乳前3-5天降低母猪精、青饲料的给量和饮水量,以降低泌乳量,同时也可降低母猪炎的发生率。断乳后,仔猪可原圈栏饲养5-7天后转入保育舍。这种做法能够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也可使仔猪进行安全的过渡。

采用地面平养分娩的猪场最好采用逐渐断乳或分批断乳法。逐日减少哺乳次数,一般5天内完成断乳。在圈舍周转利用可行的情况下,原则上仔猪可原圈进入保育期的饲养;分批断乳即首先将发育强壮的个体进行断乳,发育较弱的个体适当延长哺乳时间使其进一步发育后断乳。这两种断乳方法对仔猪较为有益,缺点是降低了母猪的使用效率,增加了仔猪的调群机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集约化生产的量。 2、完善仔猪消化机能的措施

(1)饲料要求:高品质的仔猪开食料和断乳期过渡料,是改善仔猪消化机能的必要条件。这不仅包括饲料原料的高品质,如优质鱼粉、乳清粉、脱脂奶粉、短链饱和与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等的添加。还包括饲料的良好形态与适口性,如粒度、硬度适合的颗粒饲料或膨化颗粒饲料。

(2)训料要求:仔猪训料已是共识。哺乳仔猪采食足够的(500克以上)开食料,能够很好地减少断乳后仔猪下痢的机会。但仔猪出生后5-7天的补料,往往做的并不理想,因为母猪分娩的前3-4周中泌乳基本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之后泌乳量下降,仔猪才不得不进食开食料。对于早期断乳(21-28天)的仔猪,补料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生产中,可使用以下的方法达到及早训料的目的:

母猪分娩前少喂,分娩后两天多喂或自由采食,这种做法可使哺乳仔猪增重加速,仔猪增重加速后泌乳量相对不足,使得仔猪早吃开食料。②增加开食料的适口性,良好的口感对仔猪开食尤为重要。③补料的同时要注意补水,因为补水也极为重要。④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少量多次地给仔猪添加开食料,可以刺激仔猪早吃料、多吃料。

(3)限饲要求:新断乳仔猪的限饲和断乳前的充足训料同等重要。因为新断乳的仔猪消化机能尚未完善,限制饲喂量要比任意采食时下痢机会减少很多。断乳后的前几天,仔猪胃肠机能有个重新调整的过程,断乳的饥饿感可使仔猪大量采食饲料,堆积于肠道内的食物可以导致消化系统分泌失调甚至紊乱而产生下痢。生产中,限饲的方法是:28日龄断奶的仔猪日给料量80-100克,时间持续3-5天,之后进入自由采食状态。但限饲时要保证每头仔猪有足够的采食槽位和面积。 3、环境管理措施

(1)温度要求:保育舍环境的温度对仔猪影响很大。冷紧迫情况下,仔猪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大幅上升,免疫力下降,生长滞缓,而且下痢、胃肠炎、肺炎等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有资料报道,保育舍在6-10℃与20-25℃条件下,仔猪日增重和下痢发生率的比较情况为1:1-63和1:0-54。生产中,当保育舍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升温措施。温度不太低时,通常使用红外线灯和地面电热板等。当温度低于10℃时,就需采用热风、暖气等方式进行升温。 (2)通风要求:通风是解决保育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措施。诸如氨、硫化氢等污浊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仔猪肺炎的发病率升高。但无限制的换气和通风对仔猪也不适合,尤其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地区,过量的通风会使保育舍内的温度急聚下降。生产中,保温和换气应采用较为灵活的调节方式,两者兼顾。高温则多换气,低温则升温再换气。 (3)猪舍粉尘:集约化猪场的保育舍由于饲养规模大,猪群密度高,生产操作量大等因素,导致空气中附着大量粉尘,这对仔猪呼吸不利,但更为严重的是粉尘可以携带某些病毒或细菌进入呼吸系统深处,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带来潜在的机会。集约化生产中,粉尘问题是易于忽视而又容易解决的问题,如采用颗粒饲料、定期清扫、细心操作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除尘措施。

(4)清洗猪舍: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的保育舍,清洗消毒圈栏和地面是一项必要的。但非清洗愈多愈好,因为不洁或较凉的地下水对仔猪不利,对舍内保温也不利,尤其在寒冷地区。生产中,清洗猪舍的一般原则是:转群前(后)空舍时进行清洗消毒,夏季高温可适当增加清洗次数(2-3次/周),但避免水流直射仔猪,需要降温最好采用淋浴或喷雾。在采用人工清粪的高床(或地面)保育舍,冬季一般不带猪清洗猪舍,除非猪舍太脏时,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进行清洗。 4、饲养管理措施

三个维持:断乳保育仔猪在母猪离开后,维持原圈饲养1周;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有饲料1-2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

三个过渡:对2-3周的保育仔猪,哺乳期饲料要逐渐过渡到饲喂断乳仔猪料,这可以通过逐渐改变日粮营养成分或前后两种饲料的混合比例来完成平稳换料;饲喂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饲料的种类和形态,采用顿饲时喂的次数、时间和给料量,饲养操作方法和时间;操作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保育舍内的光照措施、保温通风措施、饲养工人操作习惯等。 密度和调群:饲养密度对保育仔猪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密度大小取决于保育舍提供给仔猪的采食槽位、饮水器或水槽、圈栏面积、通风、保温等条件。集约化猪场原则上要求每窝一个圈栏,每头占有0-2-0-4平方毫米趴卧面积。不能满足要求或考虑圈舍面积使用、个体强弱差异时,才有必要进行调群。对拟进行组合的猪群,要本着分少不分多、调弱不调强、弱弱相组、强强结合的原则。对新组合的猪群,在1周内要精心护理,直到建立正常的位序关系。

第三篇:养猪场仔猪保育综合保健六大技术

仔猪保育是哺乳仔猪由断奶顺利过渡到补料的重要饲养阶段,搞好仔猪保育是提高生猪育成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因此,规模养仔猪保育是哺乳仔猪由断奶顺利过渡到补料的重要饲养阶段,搞好仔猪保育是提高生猪育成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因此,规模养猪场推广应用仔猪保育综合保健技术则显得的尤为重要。笔者在长期的基层技术承包过程中,对于仔猪保育技术进行了多次有益探索,也总结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规模养猪场在配备保温产房、育仔舍、产仔床、保育栏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在生产实践中,从仔猪断奶转入到保育栏的饲养阶段,可采取仔猪保育综合保健技术。

1、原栏留养,同窝保育

哺乳仔猪18~20日龄时,随着母猪泌乳量和乳汁质量的下降,就应当及时断奶并转入保育阶段。断奶时,应首先把母猪赶下产仔床,将仔猪原栏留养1~2天,以减少转栏时的离母、寂寞和环境应激。断奶仔猪转入保育栏后,最好同窝仔猪转入同一保育栏,不要合群补栏,以防仔猪大欺小、强欺弱和互相追咬等现象的发生。

2、及时补料,搞好保健

哺乳仔猪10日龄时即可开食诱饲,以激活胃内胶源蛋白和各种酶剂,增加胃内容积。断奶仔猪转入保育栏(高床仔猪保育栏)3~5天后,利用仔猪进入旺食的时机,在保育阶段,及时加入肠肽金1号(主要成分寡聚糖、芽孢杆菌),采取少喂勤添的饲喂方式,少吃多餐,日喂7~5次,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到日喂5~3次,既要防止保育仔猪过食性腹泻,又要预防饥饿性拉痢。为适应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最好采用湿拌料的给料方式,湿拌料采取预先拌湿,待时发酵的办法,既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增强适口性,还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同时供给仔猪电解质,白糖、维生素C或抗生素等饮水制剂,促使仔猪健康生长发育。实践证明:采用肠肽金1号的保育仔猪,抗应激能力显著增强,仔猪腹泻几率可减少80%~90%以上。

3、强化程序免疫,搞好预防驱虫

仔猪转入保育栏后的第2~3天(即仔猪21~23日龄时)给仔猪肌注猪瘟疫苗,然后于26~28日龄时,肌注猪巴氏杆菌、猪丹毒二联疫苗,35日龄时肌注仔猪副伤寒疫苗。注射疫苗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且在食后2h进行,在注射疫苗期间应供给仔猪电解质+维生素C+白糖水溶液,以免仔猪发生注射应激和疫苗反应。与此同时要适时搞好定期预防性驱虫和去势工作。

4、调节猪舍温度,保持通风良好

仔猪转入保育栏后,仔猪卧场要铺设一定范围的垫板,防止仔猪就栏随卧,引起腹泻和咳喘等疫病。猪舍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上,随着日龄的增长,适时调节猪舍温度,每周减少2~3℃。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冬季要搞好防寒保温。同时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给保育仔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生活环境。

5、坚持科学管理,搞好仔猪调教

仔猪转入保育栏后,也是仔猪从半寄生生活转入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吃喝拉撒均无定律。因此,饲养管理人员从仔猪转栏伊始,就要精心调教仔猪,使仔猪吃喝拉撒养成"四定位"的生活规律,为搞好仔猪防寒保暖,在猪栏卧场上面,安装一只150~250W的红外线灯泡,提高猪舍温度,保证仔猪安全越冬。此外,冬季采用夜间轰猪,让仔猪自由活动,也是增强仔猪体能的好办法。这样一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能使仔猪养成良好生活规律,又能加快仔猪生长发育。

6、搞好环境消毒,控制疫病发生

仔猪转入保育栏前,对保育舍、保育栏,采用熏蒸和喷洒等消毒方法。对于保育舍的粪污、饲具、保育栏及垫板等物体进行强化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经1~3天通风清舍,清除异味。再将仔猪转入保育栏。对于面积较大、保育栏设置较多的保育舍可根据情况,采用双效季胺盐、腆类等异味较小的消毒药进行刷试消毒,在以后的保育过程中,每周消毒1~2次。消毒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药,交替使用。同时饲养人员要随时观察猪群体况,注意疫情监测,及时控制疫情。

采取上述技术措施,保育仔猪经40~45天保育饲养后,保育阶段成活率可达95%以上,头均体重可达15~20kg。此时即可转入育肥阶段。

相关问题:

什么是仔猪保育率?

仔猪保育期的成活率简称保育率。保育期就是仔猪断奶到8周龄大之间这段时间过了就是育成期之前是哺乳期。

怎么管护,仔猪的成活高呢?

护栏合适。产房设计要合理,尽量安装护仔栏架,同时设置仔猪保育补饲间,使母子分开睡觉,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对于体大、笨重、反应迟钝的母猪以及护仔性不强的杂交猪所产的仔猪更需加倍管护。

给仔猪提供一个温暖、干燥、卫生、无贼风的环境,可减少仔猪近50%的死亡,并有效加快增重速度。仔猪初生至7日龄要求32~35℃,8~14日龄要求30~32℃,15日龄至断奶要求28~30℃,冷天应使用火炉或红外线灯提高舍内温度。

第四篇:猪场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的问题是养猪生产最常遇到的,也是危害最大的。仔猪容易腹泻的原因是其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酶活性低,免疫功能不全和断奶应激等。故加强饲养管理对减少仔猪腹泻较为重要。现将管理和环境因素对仔猪的影响介绍如下:

1、许多的疾病都会引起仔猪腹泻,病毒性的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是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它病毒如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也可以引起腹泻。引起腹泻的细菌也有许多,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2、寒冷对仔猪的危害极大,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冷应激对初生仔猪获得初乳抗体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寒冷应激情况下的仔猪虚弱,无活力,摄入初乳量不足,因而会明显降低免疫力,致使腹泻发病率升高。

3、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乳温忽高忽低或乳汁酸败。

4、猪舍内湿度过高、密度过大时,极易暴发球虫病,造成仔猪腹泻。

5、猪群密度过大时,仔猪因过于拥护,抢食时发生打斗,造成应激反应而引起腹泻。

6、猪舍内湿度过高影响猪的新陈代谢,也是造成仔猪腹泻的诱因之一。

7、气温剧烈变化也会造成仔猪腹泻。

8、应激因素会造成仔猪的暂时的反应性腹泻,例如调栏、打耳号、接种疫苗等。在生产管理上应注意避免多种应激因素同时存在。否则,暂时性的腹泻会转变为疾病性的腹泻。

9、饲料的突然改变和饲料的品质不良会导致仔猪腹泻。

10、对仔猪限制采食会导致仔猪过量采食,而消化系统无法适应大量食入的饲料,会导致腹泻。

11、适度的阳光照射有助于减少仔猪腹泻。

12、断奶所造成的仔猪腹泻情况最为严重,特别是早期断奶。仔猪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主要是:抗病力降低,消化系统紊乱。

13、仔猪在断奶前如果有较长时间适应教槽料,断奶后发生下痢的机会少。而在断奶前3天才开始采食教槽料的话,则大多数仔猪都会出现下痢的临床症状。一般于5—7日龄即可补料。

14、在仔猪的教槽料和断奶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素、酸化剂和酶制剂有助于减少仔猪腹泻。

15、仔猪刚断奶时,要采取少量多餐的饲喂法,每天4—5次,将一部分料放在饲槽内,另一部分撒在地板上。2—3天后,仔猪应激敏感减轻,对环境有所适应,饥饿感增强,易使仔猪过食,引起消化不良。产生腹泻。因此,这时应控制其采食量,这样做不会影响生长。1周后,可让仔猪自由采食。

第五篇:不舍的离别杂文随笔

伴随着文艺晚会落下帷幕,我们的三下乡之旅也要结束了。这十二天的旅程因为有一群可爱的小孩子和我一同成长,有一群可爱的小伙伴与我一起努力而显得十分精彩。回首过去的十二天,那记忆里一张张笑脸也许就是这次三下乡的全部意义吧。今天红土情缘的小伙伴们就要离开双寿小学去往下一个旅程了。

不知不觉间竟在这里养成十分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早上六点半,在生物钟的作用下我醒了。洗漱之后便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东西不多,很快就收拾完了。我们便按照昨天安排好的名单打扫自己负责的区域,我刚好被安排到扫操场,从宿舍走到教学楼的路上,没有了往日里小孩子的打闹声,问候声,欢笑声,这一路显得十分安静。看了看手表,已经七点半了,往常这个点孩子们应该要早读了但回应我的是四周的寂静,原来我还没有离开便开始想念那群可爱的小孩子了。

走到大门的时候看到了几个学生,她们告诉我她们是过来送别的,不得不说听到这话我十分感动,通过这十几天的相处,我们是有感情的。在我们扫操场的时候这些孩子还与我们一同打扫。在打扫完所有的地方后,一切都恢复原样,而我们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走,不留一点痕迹。

今天的早餐比较特别,是在学校附近的一家肠粉店吃的,我们三十几个人一去,小小的店面立刻人满为患了。就这样,我们的三下乡之旅有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上一篇:转作风促效能自查报告下一篇:组织架构图及部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