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

2023-01-22

第一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主题班会教案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初一6班主题班会

(班主任:李晗子 时间:2014.10.15)

一、教学目标

1、总结班里进步与存在问题,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

2、树立信心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渗透理想教育。

3、学会处理个人行为与班集体关系,统一思想,培养集体观念。

二、德育目标

通过总结与比较,正确认识存在不足,树理想立信心努力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统一思想培养集体观念。

三、教育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自己,树理想立信心,统一思想促进班集体意识形态的形成。

2、树立理想、树立纠偏信心、促进班集体意识形态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以讲述的方式组织活动,学生互动,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讨论模式

五、班会课流程

第一部分:典故导入

主持人导入:以“规矩”、“方圆”的典故导入这次班会课主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什么是“规”、“矩”呢?如何才能画出理想的“方”和“圆”呢? (学生举例回答问题)

第二部分:自查、他查,查缺补弱

目前我们的班级里还存在不少问题!

听我的问题,想一想你开学来了自己是否存在很多缺点?应该怎么办?

第三部分:重温校规、班规(PPt展示问题,以小组竞答的方式开展)

学习一日常规规范,回答下列问题。

1、上课时,应注意„„

2、课间休息时,应注意„„

3、做课间操、跑操、升旗时,应注意„„

4、自习课、午休时,应注意„„怎样去适应社会将来的需要?

5、做卫生时,应注意„„

6、在考试时,应注意„„

我们班应该是:厚德、积学、励志、敦行,是时代对我们素质的希望和要求。

第四部分:为建立我们心中的理想“方圆”——郑重宣誓

班长:(领誓)

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第 1 页 共 2 页 我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不逃避责任的责任者。 我是一个责任者,

从今以后,我对我的作业负责, 我对我的上课负责任, 我对我的学习负责任, 我对我的行为负责任, 我对我的一切负责任。 请你郑重做出如下宣誓

我一定会准时上课、下课,不无故迟到、旷到; 我将充分信赖老师、信赖同学、信赖自己。 我尊重自己,并为他人的隐私保守秘密 我做一名终生求知者——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者永不成功。

一个人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没有为成功付出足够的代价。 我一定会取得成功!

我发誓: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我是一个遵守诺言的人!(宣誓人:)

第五部分:班主任总结

1、感谢主持人;

2、活动的形式需要多样化;

3、希望同学们说到自己的缺点,也提到改正方法就要落实;

4、认真学习一日常规规范。 班会课结束。

六、班会课反思: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能自主完成一节班会课的设计和主持,实属不易,所以我更多的是给予鼓励,同时,通过学习故事的方式传授规矩的重要性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自我反思环节设计的不错,但是形式较为单一,希望可以改变形式,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二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主题班会教案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初一5班主题班会

(班主任:杨雪芹时间:2010.11.11)

一、教学目标

1、总结班里进步与存在问题,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

2、树立信心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渗透理想教育。

3、学会处理个人行为与班集体关系,统一思想,培养集体观念。

二、德育目标

通过总结与比较,正确认识存在不足,树理想立信心努力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统一思想培养集体观念。

三、教育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自己,树理想立信心,统一思想促进班集体意识形态的形成。

2、树立理想、树立纠偏信心、促进班集体意识形态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以讲述的方式组织活动,师生互动,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讨论模式

五、班会课流程

你迟到、旷课――是因为你不想严刻要求自己!

你打架、破坏公物——是因为你不控制自己!

你没有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是因为你不想让别人喜欢你!

等等!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形象的话,请记住下面的方法:过去的事情不管怎样,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你的行为如何才能变得更好!给人的印象变得更好!

我们班应该是:团结、合作;遵规、守纪;勤学、拼搏;谦虚、上进;是时代对我们素质的希望和要求。

第三篇:中学生演讲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学生演讲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意思是没有圆规和尺子就不能作出方和圆来。我们生活的社会也是由无数个方和圆组成的,而作出这些方圆的便是法律规则。大家都知道,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我们人生追求的较高境界,而不违反法律法规则是我们行为的最底线。

我们生活中违法乱纪的现象有很多,如:同学间发生争执时,就破口大骂、大打出手;有的大同学向小同学索要钱财;有的故意破坏公共场所的桌椅、打碎路灯;有的走路不靠右侧通行,随意破坏交通规则;有人随意践踏草坪、采摘花朵、污染环境;还有的未经人家允许私自拆毁他人信件、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这些都是因为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自我约束,任意妄为而造成的。亲爱的同学们,守法与犯罪只是一步相隔,当冲动来袭,不妨告诫自己:冲动是魔鬼;当无边的欲望袭来,不妨告诫自己:人不可能拥有一切。我们要在平时多听家长和老师的教会,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有错即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要让自己迈进错误的深渊,而使自己终身后悔,请同学们在心中时刻铭记:只有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能够自律,才不会给我们的家人、朋友,更是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最后,我提议:让我们自觉维护校规校纪,能够知错就改,为我们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让我们大家都能每天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无规矩不成方圆

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对孩子很重要!

2017-03-20 14:11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而至今这句话依然受用,在社会中行走,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规矩束缚,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规矩才有了这个安定祥和的社会。同样,人要想有一个稳定而美满的未来,也离不开规矩、规则。而遵守规则的意识,应该从小树立,这样才能快速的适应社会。

对于孩子们来说,规矩、规则,其实就是从小培养一些正确的行为处事的习惯,但是往往他们很抵触这些东西。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了解怎样才是正确的规则,而去引导他们的行为处事。

一、自由≠为所欲为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自由自在的成长,不应该有很多条条框框来规制孩子的天性,因而他们放纵孩子的一切,但是往往孩子们会做出错误的举动,例如:“顶撞老师、聚众斗殴、吸烟、喝酒”等,而这一切就是忽视了“规则”而产生的不良效果。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所以说家长要深刻的认识树立“规则”的重要性。

二、规则应从小事做起

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就拿早晨起床来说,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而整天赖床,一旦形成这样不好的习惯,可能会对他以后的发展有影响。懒床可能造成孩子上学迟到,以至以后的上班迟到,不仅影响工作,而且还会给老板、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对其的升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三、守时守信就是在培养规则意识

让孩子从小就培养守时守信的意识很重要,这是做人的一个优秀的品德。其实守时守信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何人约定任何时间做什么事,一定要遵守。就像父母帮孩子预订了哪个时间点的课程,孩子答应了,但却没有去做,这就是缺乏守时守信意识,而这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去纠正,从而从小就锻炼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这里,就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给家长分享几个原则:

一、制定规则要选择适合且容易完成的事情。

二、鼓励是更能促使孩子成长。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切勿居高临下。

规则很重要,它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帮助孩子更好发展的阶梯。

给孩子们讲讲“规则意识”

作者:潘书朋《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09日 15版)

【长短句】

最近,发生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的“老虎咬伤致死”事件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这场本不该发生的悲剧警醒我们:少时,一定要强化孩子们的“情绪管理”,讲讲“规则意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情绪是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情绪又可以分为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情绪的好与坏会直接导致事情向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从目前公布的信息看,悲剧中的女游客显然就是由于放纵自己愤怒的情绪,在极度失控的情况下,也就没有了“规则意识”,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加强“情绪管理”和“规则意识”的教育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类社会之所以有今天的文明发展,除了来自于智慧创造之外,还应该归功于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人类需要不断加强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意识”的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那么将给其未来的发展造成许多障碍。不少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制定了家规,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明白是非曲直,以免误入歧途。

学校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初级组织,学校应该认真思考并承担“规则意识”教育的使命。为此,建议学校设立“情绪管理”“规则意识”的相关课程,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校纪校规,以及各种社会制度规则等,有的放矢地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让健康的规则意识成为学校道德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层次,这样就可以使个体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个性的张扬提供健康的精神环境。

目前社会上不遵守各种规则的现象还是屡屡出现,例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闯红灯,上车不排队等候……这些都是“规则意识”不强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加强自律意识,要强化公德意识。此外,还应加强舆论的公益类宣传引导。例如有一个很著名的60秒公益广告《孩子会模仿父母》——如果父母随地乱扔垃圾,孩子也会;如果父母有暴力行为,孩子也会;如果父母有虐待倾向,孩子或许也会……这就是告诉我们:作为成人更要引领儿童从小树立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同时,成人必须要做“规则”的模范执行者,要求儿童必须做到的,成人必须首先不折不扣地做到。只有让儿童感到诚实可信,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去遵守规则。

一个健康的社会,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应该引导儿童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唯有此,才会让自己形成规则意识,模范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人类的文明程度才会越来越高。

我们应当认识到“情绪管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结合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自己、对儿童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才会真正“防患于未然”。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要善于经营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情绪失控,就任性地破坏规则,最终导致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为此,在儿童时期就要进行“情绪管理”和“规则意识”的教育,刻不容缓!

第五篇:无规矩不成方圆

无规矩不成方圆(李小红)

一、班规究竟谁说了算?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规对一个班集体来说自然必不可少。刚被委任为班主任后,李老师头脑中马上想到的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他决定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和良好风气的形成。因为找到了班级管理的思路,对即将开展的班主任工作,李老师充满了信心。

为保证制度落实,李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复印了一份班规,要求学生首先自学,又利用班会课时间集中学习了2次,两三个礼拜过去了,按说学生应该接受的差不多了,班级面貌也该焕然一新了吧!可结果却令李老师大跌眼镜,不仅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大好局面,就连常规的仪表检查都接连遭到扣分,其余的如自行车摆放、值日卫生、课堂纪律等就更不用提了,在年级都倒数了。

为什么有了规矩之后反倒还不如从前?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李老师拿出班规反复琢磨,虽然都是“七不准、八禁止”之类的条条框框,但每一条都要求到位呀!再说了,学生的行为如果不被规范,课堂和学习的秩序如何保证?学生之所以不接纳,是因为他们还小,认识不到制度的重要性,应该加强教育。苦苦思索之后,李老师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定下基调之后,李老师开始了下一步的工作。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拿出班规,李老师亲自做了解读,并再三强调其意义和重要性。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导。但效果并不好,许多学生明显心不在焉,有的脸上写着无可奈何,还有的更是把抵触和厌烦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晨会结束后的当天,李老师就收到了一张匿名的纸条,上面写着几个疑问:

(一)谁的班规?谁说了算?老师在定规矩时,考虑过同学们的心愿吗?

(二)班规内容太多,谁能全部记得住?难道还要天天随身携带来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班规全部是不准,不许之类的条款,显得冷冰冰的不近人情。而且有些要求太高,普通同学难以做到,怎么办?

看到纸条,李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又一次班会课来临了,李老师走进班里,再次让大家拿出班规,教室里立刻发出不满的声音。李老师不慌不忙说:“此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看一看有哪些班规需要改进?不适合的,就予以删减。”

如同平静的水面投下石子一样,学生们将信将疑地看着李老师,李老师接受了大家疑虑的目光,肯定地点点头。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起来了。有人说第三款的第二条必须简化;有人说第四款的第一条已经过时,应该删掉。听着大家七嘴八舌互不相让,李老师趁机宣布两项任务:一是每人都要在规定时间内为班级设计一条班规,大家择日交流。二是每组挑一个同学组成“班规建设委员会”,由他们征集大家意见,决定讨论修订日程。

新班规顺利通过了,因为是全班同学共同劳动的结晶,遵守新班规也成为了每位同学的自觉行动。两个月下来,全班竟然没有发生一起违反新班规的行为,班级的各项工作也很快走在全年级十个平行班的前列。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活动空间给学生,不仅让每个学生为班级提一条切实可行的班规,为制度建设献计献策,而且成立了班级建设委员会,把制定和仲裁的权利都充分交给了学生,体现出民主,参与,平等等现代教育理念。

(三)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李老师在布置任务时是深思熟虑的,他并没有让学生当时提交,而是让大家先充分思考,再择日交流,给了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机会,这样征集上来的班规,当然是比较成熟的,是理性的思考而不是感性的冲动。也更具有操作性和人文气息。

李老师可以改进的地方:

案例中并没有详细描述这次由班规建设委员会组织的讨论到底是什么样的,值得注意的是,李老师在这次表决中是以一个旁听者的身份出席的,仿佛是被动等待自己制定的班规的最后命运,这个场景和一开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开始是老师说了算,此刻是学生说了算,究竟是谁说了算呢?

(一)李老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引导,使制度制定的过程更加民主和科学化。

实行民主参与制定班规,不是简单地停留于只是让学生在纸面上一人写一条班规的建议,或者说小组拿出一个小组意见的汇总,需要老师做深入的研究,了解学生制定的规则每一个字面上背后隐含着学生的价值趋向。

(二)注重沟通,请课任教师作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班规修订的讨论中。

李老师可以精心设计一次关于班规的主题班会,邀请其他老师也参加,让同学们充分准备,在班会上讨论关于制度制定的若干问题,比如谁来定?约束谁?内容多少合适?要求高低相宜等等。

三、[超越案例]

案例李老师和班规的故事经过多视角,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分析,经过理论和实践双方的聚焦碰撞,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一)关于制度的本质和价值。

制度的本质是契约,意味着双方的认可,不仅代表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代表学生对自己的承诺。制度建设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管住乃至管死学生,使得学生无所作为,丧失生命的灵动和自由,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因而应该努力使制度建设的过程成为美好生命的培育过程。

规章制度,要努力把单项制约变成一种正面鼓励和双向约定契约。

上一篇:描写人物形态四字词语下一篇:民新小学创文工作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