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素质测评及选拔

2022-08-23

第一篇:人才素质测评及选拔

论海外工程人才素质及培养

一、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发展情况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中国国际工程事业发展十分迅速,1981年中国仅有1家公司进入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到2006年则增加至49家。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的公司也逐年增多,1980年,我国拥有对外工程经营权的企业只有8家,经过三十年的发展,2008年底,经商务部批准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的企业已有2300多家,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地区)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200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6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4%;当年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4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8%,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47个,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6.2%,上亿美元的项目有195个(上年同期138个)。截至2008年底,我国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630亿美元,签订合同额4341亿美元。近年来,中国企业承揽了一大批对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总承包和交钥匙项目增多,技术含量和档次不断提高。如:2006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标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建设项目,合同额83亿美元,中信-中铁建联合体中标阿尔及利亚中、东西高速公路工程,合同额达63.2亿美元。2008年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承揽的阿联酋阿布扎比原油管线项目32.9亿美元。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对外承包工程的第六

1 / 17

大国,并开始进入了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

尽管如此,也应清醒的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公司存在的差距。在国际工程的高端市场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公司垄断市场的程度很高。2005年, 全球200家大设计咨询公司中,欧、美、日公司166家,占83%,全球225家大承包商中,欧、美、日公司131家,占58.2%,但却占有国际工程承包总营业额的88%。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工程咨询、设计的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很弱,设计-建造、交钥匙、总承包、BOT项目等比较少,低端的施工承包占很大的业务比重,利润率较低。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我国高端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数量上的匮乏和结构上的短缺,结构上,我们能管理大型海外工程的人才非常紧缺,同时面对如此快速增长的对外工程项目,如此众多的公司对外开展业务,造成我们往往有项目,却派不出合适的人来,人员总量也有短缺的问题,这就是中国目前国际工程管理业务所面临的人才困境。

二、海外工程人才现状

在海外人才的配置、培养、使用上,对现在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中国工程承包公司来说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接到一个新的海外项目,由于人员结构、数量、质量上的缺失,导致项目前期都会配置一批新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在国内工作多年后第一次出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有的会英语,却没有相应的工程实践经验积累,或者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却无法用英语与

2 / 17

他人进行工作交流。可能在国内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进入项目上岗工作了,而海外项目,对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实际上一个没有海外工作经历的新员工往往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样,势必在他们工作初期不可避免地经历犯错误-改正错误-犯新错误-改正新错误的历程,直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现场工程师。每一次的错误都必然会付出相应的成本代价,这就是所谓的学习的成本。接下来,随着公司的发展,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被派到新的项目,承担更重要的管理或者技术岗位,面临工作面、管理、技术深度甚至专业的调整,新的岗位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们可能原来只管一个施工工序,现在却要面对项目所有工序,他们可能原来是做现场施工管理的,现在却调过来做内业结算和管理了。总之,一切又都得继续学习提高。再下去,他们中的佼佼者可能被提拔为下一个新项目的项目经理,这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和挑战,更得继续学习提高,学习的过程可能又会产生学习的成本,这种隐性的成本问题会因此产生连锁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和制约着一个项目的整体形象和管理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我在这里听到的,德国拉米尔咨询工程师对我们说的:我们公司于本世纪初在苏丹就一直在和你们中国公司合作,但从苏丹的麦洛维项目到罗塞雷斯项目再到这个上阿特巴拉项目你们中国公司的水平一直是这样,没有提高,原来犯的错误一直在犯。 这从表面看是一个人才短缺的问题,实际上则是一个企业或者国家人才培养机制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工程管理人员多为技术人员出身,技术能力较强,理

3 / 17

论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但欠缺系统性、综合性、全局性的观念,认识论和方法论掌握得不够,人文素质、人际关系处理、团队精神等方面比较欠缺。而且,不能把实践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和提升。

另外,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人员阅历不足,40岁以下的占到了72%以上,而很多工程管理工作的技能是需要在各种经验中慢慢积累的。而且,我国工程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程度也比较低。中国公司在开拓国际工程市场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差距,远远跟不上形势要求。

日前,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组织的一场专家研讨会上,与会的多位院士、专家和企业高管纷纷呼吁我国加强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中科院院士郭尚平说,现在很多工程投资巨大,管理水平高低影响重大。他以中石油为例,该公司致力于成为综合性的国际能源发展公司,在数十个国家开展油田项目,首先急需的就是管理人才,要求这些管理者外语好、善于与国外政府和民众打交道,重视环保理念、质量管理,还要懂经营战略、风险管理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朱碧新说,现在企业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工程管理者要兼顾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效益等诸多问题以及和社区的关系。“单纯的技术思维解决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而我们苦于实际工作中能够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人太少了。”他认为,人才瓶颈已经是制约工程企业海外扩张的关键因素。

国务院副总理(曾任对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在为“国际工程管理

4 / 17

教学丛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商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国际工程咨询和承包行业也不例外。只有下大力气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外向型、复合型、开拓型的管理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公司的素质和竞争力。为此,我们既要对现有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工作的人员继续进行教育和提高,也要抓紧培养这方面的后备力量。”

三、海外工程项目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海外工程项目远离祖国,施工可变因素多,往往具有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技术标准差异、安全环保限制、资金紧张、材料短缺、劳务管理等等国内难以想象的困难。工程中涉及到组织管理(施工组织,中方和当地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索赔)、物资工作(采购、运输、结关、库存和现场管理)、保险、银行业务(保函、信用证、银行账户、资金管理等)、成本控制和核算、外帐及税务、移民事务、社会关系应对(当地政府、警察部门、社团组织、当地居民)等众多专业,这些都对项目从业人员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里简要的分析一下能力素质,所谓的能力素质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获得成功,而对组织内个体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要求。

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知道的东西,如:专

5 / 17

业知识、技术知识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和以往的经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

能力则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如:手工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社交能力等。通过反复的训练和不断的经验累积,员工可以逐渐掌握必要的能力;

职业素养则是指组织在员工个人素质方面的要求,如:诚实、正直等如上图所示,无论是职业素养、能力还是知识,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来显现的。但是它们与行为表现的关系又不同。职业素养是一种较为深层的能力素质要求,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的方式。而知识则较直接的在日常行为中被表露出来,能力则介乎于其中。

下面将从一个项目经理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进行分析:

(一)项目经理的工作分析

项目经理必须学会识别项目干系人(stakeholder)并管理好重要项目干系人。项目经理扮演的角色应是“帅”不是“将”、他应让合适的人完成合适的工作,无需事必躬亲。他的知识结构应是通才,具有丰富经验和管理知识,也许曾是专才,但应尽快适应管理角色转换。他所采取的工作方法应采用系统方法、而不是分析方法,他应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抓大放小,过程管理安排项目的职能经理们去负责。

(二)能力素质分析 通用知识:

1.管理知识

6 / 17

包括管理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等知识;

2.经济知识

包括经济学、会计学、工程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保险、银行等知识;

3.外语知识

除具有熟练的外语听说、阅读和较好的信函、合同书写能力外,还应熟悉和理解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专业用语和合同文本。 专业知识:

1.工程技术理论知识

在一个专业领域具有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基础,这个领域可以是土建,也可以是水利、电力、机电等,熟悉相关类型工程的国际通用设计规程、技术规范、实验标准等,能看懂英文的有关技术文件;

2.了解国际贸易、工程招投标、融资、工程保险以及财务的要求; 3.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有深入理解,特别要熟悉合同管理以及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管理和FIDIC条款;

4.会使用国际通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项目管理。 通用能力:

1.市场开拓能力

能把握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趋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新事物敏感,善于抓住机遇,主动寻找机会,开拓新的市场。国际工程情况复杂,瞬息万变,此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7 / 17

2.公关能力

懂得“双赢”原则,善于按照“伙伴关系”和“团队精神”来与合同各方及政府、群众团体交往、谈判、解决棘手问题;

3.组织管理能力

由于在国外实施项目的复杂性,项目经理更需要依靠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和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虚心好学、不固执己见。应善于发挥项目每一个人的业务才能和管理才能,特别是面对来自多国的管理和施工人员时,要具有能管理好“国际化团队”的能力和胸怀;

4.判断决策能力

善于分析和管理项目风险,对项目的重大问题及时决策; 5.沟通协调能力

国际工程项目往往是跨多种不同文化的项目,其参与方具有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工作习惯,应善于做好与项目有关各方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指引向前;

6.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国际工程管理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新问题,因而要求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应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7.学习能力

应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善于通过实践和多种渠道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通用素质

8 / 17

1.拼搏奉献精神

国际工程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在国外工作不仅是在不熟悉的国家和地区,更主要是要和完全陌生的合同各方以及外国政府机构、群众团体打交道,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这就要求具备善于管理风险、利用风险、百折不挠、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还要心胸开阔,遇到挫折时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较高的情商。

2.主动性、责任、坚韧、风险、团队

下面简要描述其他各类工程管理人才的工作任务和应具有的专有素质

(一)国际工程咨询专家

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的策划、可研、评估、设计、监理等咨询工作的专家,熟悉了解国际通用的各种技术规范,并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国际工程咨询专家进入国际工程市场,可以帮助企业得到更多设计/建造及交钥匙等总承包的大项目。投标时如果有设计专家参与,既可以帮助理解招标文件的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又可以帮助提出“备选方案” (alternative),有利于中标。

(二)合同管理专家

国际工程合同是工程合同中最复杂、最严格的合同,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有数十个合同。合同专家既应该会编写投标文件,又应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对方的招标文件,提出问题,并在合同谈判中进行解决。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实施中最核心的工作,包含对技术、进度、质量、成本、健康、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的管理,还包括风险和索赔管理,

9 / 17

因为这些内容都需要遵循合同中的要求。要学会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运用合同保护自己,争取自身合理的权利。

(三)投标报价专家

投标报价时既要熟悉市场行情,又能很快地阅读理解外文招标文件,并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会运用各种投标报价技巧,编制出高水平的投标报价文件。投标报价专家还要善于在投标过程中分析业主方的心理状态、投标对手的动向,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策略争取中标。投标报价的水平是项目能否赢利的重要基础。

(四)工程施工专家

国际工程的施工专家决不仅仅是指熟悉施工技术、善于进行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的工程师,还应该了解和熟悉国际上通用的规范和规程,能独立阅读理解合同中的外文技术规范和图纸,懂得项目管理,特别是合同中对施工进度、质量控制、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能用英文在现场处理各类施工技术问题,还应善于防范风险,具备索赔意识。

(五)物资管理专家

工程项目中物资采购常占到工程总支出的50%~70%,把好物资这一关对项目经费的开源节流、保证工程质量以及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赢利都非常重要。物资管理专家应十分熟悉各种外贸环节,了解物资市场行情、品种、规格和性能和各种运输方法,海关手续,保险事项以及如何进行验收、支付和索赔等。

(六)财务管理专家

10 / 17

熟悉项目内部的财务管理,特别是工程结算有关问题,懂得国外对项目的各项财务报表和审计的要求,熟悉外汇管理、了解国外有关财会和税收的法律,会合理避税。从公司财务管理角度还应懂得投资决策和投资风险,特别是海外投资有关事宜。

(七)融资专家

融资是进行国际工程咨询和承包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这类人才应懂得融资理论,了解融资途径,熟悉融资手续和掌握融资方法。融资能力是能否承揽大型工程总承包项目和BOT项目的基础。

(八)风险和保险专家

工程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风险、管理好风险,包括合理分担风险,回避、转移和有计划的自留风险就是风险管理专家的任务。保险是风险对策的一项重要工具。了解和熟悉各类(如设计、施工、运输、人员等)保险的有关规定,以顺利策划和购买保险, 并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保险索赔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九)索赔专家

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一方面应该使项目的每个人都具有索赔意识,善于捕捉索赔机遇;另一方面要有一些索赔专家自始至终管理索赔。索赔专家应十分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项目的合同(特别是合同条件),掌握国际上有关索赔的案例和索赔的计算方法。索赔专家还应具有“敏感、深入、耐心、机智”的素质。一个项目的索赔专

11 / 17

家小组的人员最好不要轻易变动,因为索赔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工作,要固定人员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功。

(十)信息管理专家

一是建立公司的电子商务网,包括市场信息,招标投标,货物采购等均可在网上进行。二是与公司各项目所在地主要电信网络提供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项目所在地网络通信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经济的信息化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项目内部之间、项目向总部及时传递信息,请示汇报和传递决策意见,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流通及共享;他应负责设计、建立、更新和维护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公司和各项目在一个高效率的信息平台上运行。

(十一)安全管理专家

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涉及从投标中的安全评估至提出施工安全方案和现场的安全管理等环节。所以安全管理专家应具有完整的、多方面的工程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安全评估、防范、救助,并且还应熟悉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HS2001系列标准以及合同适用国有关工程安全、消防等相关法律及惯例。

(十二)环境保护专家

环境保护专家应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之前提出环保方案,在施工中监控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对供应商、分包商的环保资质进行审查;同时还应熟悉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以及工程所在国与环保有关的法律。

12 / 17

(十三)法律专家

一般国际工程项目都在工程所在国聘请当地的律师协助了解当地法律,进行诉讼或仲裁。但公司应培养一些复合型、外向型的法律专家,他们不但懂得国际上与工程相关的法律,而且也了解本公司主要从事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有很高的外语水平。他们可以协助制定、审查重要的国际工程合同,协助项目经理聘请合适的本地律师,如发生较大的纠纷以致将争端提交仲裁时,一个案子可能拖延几年时间,依靠当地律师十分不便,价格昂贵,本公司的律师此时将会发挥作用。

(十四)专业外语翻译专家

外语是一门学科,但是一般的外语翻译人才常常很难适应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这些翻译专家他们应了解本公司主要从事的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国际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的内容,特别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合同条款;熟悉和掌握国际工程信函及合同写作要求;还应掌握国际工程谈判的要求和技巧。专业外语翻译专家除了参加重要的谈判外,另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参与编写和审查各种合同以及重要的信函。

公司如能拥有一大批上述各方面的人才和专家,即可依靠他们组成公司智囊团队,从而可以保证公司在一个高水平的智力平台上运作,及时地为国外的项目解决棘手问题, 整个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四、人才招募及培养

13 / 17

(一)从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招聘

2002年我国教育部批准试办了“国际工程管理”专业,它是“工程管理”五大专业之一,现在办的比较好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该方向围绕国际工程管理和经济基础知识,专业课中包括“国际工程承包(含投标报价)”、“国际工程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件(原文版)”、“项目管理”等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此外工程管理专业的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也很适合各类工程专业毕业生或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脱产或不脱产攻读,以培养公司高层次的工程管理人才。

(二)建立公司的人才共享平台

项目的管理水平是靠参建的每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来体现的,优秀的项目管理思维、理念和经验是随着人才流动而传播的,应该在公司建立一个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共享平台,在集团公司、各个子公司之间,不同项目促进人才交流,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经验座谈会,组织国外项目回派人员向国内人员传授海外工作经验。

(三)建立公司的知识共享平台

海外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一般来说,做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往往需要五到七年的资历,并且要求从事过至少两个以上的项目实施经验。这些经验的获得,有的是靠自己做项目亲身实践来获得的,有的是学习他人的管理经验。通过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知识共享平台就有可能迅速实现这种必要的经验积累。我们应建立和利用集团公司的知识管理平台、e-learning学习平台,总结好的经

14 / 17

验,组织有效的学习,并及时在项目管理中推广、反馈、修正、完善,避免在项目管理重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四)组织好各种集中培训

1.针对大项目组织“国际工程管理”培训班

在拿到大项目的前后,组织拟派往项目的人员参加较长期的系统培训班,培训师资应由高校老师、专业机构培训老师、本公司或其他海外公司资深专家组成,教学要和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典型案例的分析。

培训内容包括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关课程、专业外语等,还应制定拟派出国的相关工作、生活培训手册,包括项目所在地宗教、跨文化交流、安全、人事管理(工资、福利)、饮食等内容。

2.短期专题培训班

这种培训班是适应某一部分人员特殊需要的短期培训,如合同管理、投标报价、风险管理、索赔管理、FIDIC合同条件等。这种班时间虽然短,但针对性强,最好办成专题咨询研讨班,请业内专家将授课与咨询研讨相结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效果比较好。

3.入场培训

由各项目部组织,培训内容包括:国情知识、外事纪律、营地环境、组织机构、应急、安全生产、项目制度等,生产岗位的员工上岗前还须进行岗前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操作规程、安全须知等,属特殊工种的,要按照其工种的特性进行相关培训。

(五)实施项目轮岗,在工程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

15 / 17

去海外参与国际工程承包本身就是对人才最好的培养,选派一批基础素质好的员工参加项目工作,尽可能地在各部门(如合同部、技术施工部、安全环保部、物资采购部等)担当一定的职务,这样可以参与问题的讨论与决策。每个人在现场都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因而应该不只要求他们只做好本职工作,更应要求他们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写成论文或报告,他们在撰写论文或报告的过程中必然要去学习有关理论、整理有关数据,才能总结出带有指导性的经验。一个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陆续出版一批论文或报告,供大家交流学习,在竣工后则应编印论文集或工程总结(包括技术、管理等方面)。

(六)建立海外项目人才培训中心

利用现在的海外水电培训中心,系统、有计划、分批次的培养人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针对某一个具体项目的应急式的培训。

利用各种培训手段,通过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国际业务谈判等方式,来锻炼人员的不确定容忍度、目标导向、交际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文化胜任能力。

总之,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应理论和实践并重,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通过理论学习,可以使其认识水平更加系统全面,并得到理论上的提高;有理论基础的人员,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则应到第一线去工作,通过实践得到锤炼。应建立一个全面的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并依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适时建立以海外战略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五年到十年后,我们有可能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才能迎接对外承包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进入高端业务

16 / 17

市场的需要,从而保证集团公司海外战略的成功。

17 / 17

第二篇:后备人才选拔

为了顺应公司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各类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司现在人才需求已内培为主,外招为辅,特进行公开内部的后备人才选拔。

一、后备人才简介

我司实行专业型和管理型后备人才双序列建库。其中专业序列后备人才库分为基层、中层、中高级,培养目标分别专业2级的骨干专业人才、专业

3、4级的中级专业人才,专业5级的中高级专业人才;管理后备人才库分为基层、中层、中高层,培养目标分别为业务主管、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层级的中层管理人才、部门经理以上层级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其中初级专业库和基层管理库统称C级后备人才库,中级专业库和中层管理库统称B级后备人才库,中高级专业库和中高层管理库统称A级后备人才库。

二、选拔对象

对不在已有后备人才库内的人员进行选拔入库,对已在后备人才库内的人员进行梳理出 库。

三、选拔标准

通用标准:

1、品格要求:忠诚正直、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认同公司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2、身心健康,精力充沛,足以承受拟任岗位的劳动强度。

3、性格特质和职业兴趣匹配岗位要求。

4、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大。

硬性标准:

1、年龄:45岁以下

2、最高学历:本科及以上

3、公司内司龄:1年以上、在现任职级半年以上

4、职称资质:C级库不限、B级库专业性岗位有相关资质或职称证书优先、A级库专业性岗位必须有中级或以上资质或职称证书

四、后备人才选拔方式、培养流程

1、选拔以提名和自荐方式相结合。

项目行政人事部组织开展后备人才选拔宣贯会,部门内部员工可填写《后备人才申请表》进行自荐,最终由部门领导评审提名。行政人事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进行会务评审,结合后备人才选拔标准对提名人进行匹配选拔。

五、其他说明

1、本次后备人才选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无论个人自荐还是领导推荐,均需从实际出发,不搞平均主义,不做好好先生,宁缺毋滥。

2、严格按照选拔标准进行选拔,有特殊优秀人员因条件限制可说明情况特殊汇报.

第三篇:优秀人才选拔总结

2010年3月局党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优秀人才考核和选拔的通知》(中油局党组发„2010‟13号)的文件,我们厂党委组织科及时学习和领会了该文件的精神,根据文件内容结合实际决定在我厂补充选拔局级优秀人才。在经过了个人申报、基层单位推荐、资格预审、组织评选等程序后于2010年3月24日顺利结束。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优秀人才选拔的意义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数量,更主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天然气产销厂自2000年成立以来就吸引了大批的大中专毕业生来建功立业,在经过实践锻炼之后,他们中有很多人已经成熟起来,有的成为基层的技术骨干,有的成为管理干部,表现出了较强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才能,但近年来由于支持普光气田的开发和建设,我厂被抽取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为了持续调动骨干技术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和创新精神,结合局有关文件,经反复征求意见后,拟在我厂2009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专业技术岗位干部中选拔局优秀人才8名。

二、优秀人才选拔方案的制定

我们首先在信息系统上下发了此次优秀人才选拔的通知文件,将评选的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迅速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中掀起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因为此次优秀人才的选拔主要是面向科研和生产一线单位,所以我们党委组织科安排了专人下基层对此次优秀人才选拔广泛征求了意见,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点:

1、具备什么条件可以参加选拔

我厂共有112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从理论上来说他们都可以参加此次优秀人才的选拔,但是结合我厂生产实际,依据“控制总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决定此次优秀人才选拔的范围控制在我厂2009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专业技术岗位干部中。

2、选拔的依据是什么

优秀人才的选拔应该以考核评价为手段,考核评价应包括德、能、勤、绩等要素。在对被考核人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和工作业绩。德,是指职工的政治表现、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能,是指职工岗位职责履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组织领导能力、业务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勤,是指职工的工作态度,以日常工作出勤考核为主,兼顾勤学、勤练、勤思考等业务工作态度。绩,是指职工岗位职责履行的结果,即工作业(成)绩。按照岗位说明书确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

3、选拔上后享受的待遇

在此次津贴的档次划分上要把个人的贡献大小和工作实绩、工作技术含量结合起来,坚持贡献与回报相平衡,体现知识和智力的价值,不分职称、职务大小和高低,结合我厂实际,此次拟选拔优秀人才8名,其中享受四档津贴2名,五档津贴6名。

三、优秀人才选拔的实施

1、基层考核推荐

基层单位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专业技术干部,经个人申请,所在基层单位审核进行推荐,个人申报材料在本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

2、厂专家组考评

组织科技办、纪检等人员对申报人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厂地质、工程、计量、装备等专家根据选拔条件和厂《优秀人才量化选拔评分标准》要求,对基层推荐参评优秀人才的技术干部进行量化打分,按照汇总成绩从高到低取足名额,产生初步人选。

3、党委会议研究

优秀人才初步人选经厂党委会议研究,在厂范围内公示3个工作日。

4、上报审批

经公示无异议后,优秀人才人选上报局党委组织部审批。整个选拔过程按照个人申报、基层单位推荐、资格预审、组织评选、全厂公示、审批公布等程序严格进行,确保了评选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

通过评选,共产生8名优秀人才人选,已报请局党委组织部审批。我们厂这次局优秀人才选拔工作充分结合了我厂实际,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天然气开发建设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推动天然气产销厂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四篇:选拔人才不需要考试

选拔人才不需要考试.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各位评委,在场的同学,主持人以及对方辩友晚上好,我方的辩题是:选拔人才不需要考试。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辨友在整个辩论中的几点明显的错误:第一点:我方举出了千千万万的例子来证实有许多被考试埋没了,但通过其他方式发掘出来的人,焦点访谈告诉我们要用事实说话,但是对方辨友根本就未给我们举出让所有观众心服口服的例子来驳倒我方的观点,一直都在空谈其说,一味的强调发掘人才需要考试。这种毫无根据的理论以及逻辑不足以让我方信服。第二点: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在今天的辩论题中,需要应该理解成应该有,但是我想请在座的各位想一想,如果按照对方的观点你是要求我方论证考试不应该存在吗?考试这个制度已经存

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对方辩友今天向我们论证了考试的种种好处,果然是想把辩题引向利弊之争.我方不否认考试的利处,但是考试它有利您就能论证发掘人才需要考试了吗 《现代汉语大词典》的权威解释告诉我们,需要,是指必须有.对方认为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其本质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观点,就是告诉我们,考试未必一定能发掘出人才,但是不通过考试就一定不能发掘出人才.但是我们知道,考试并非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它只是发掘人才的途径之一,因此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现代汉语大词典》告诉我们,发掘,是指把潜藏的东西挖掘出来.人才,指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对社会做贡献的人.考试,是检查知识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种方法.而在本辩题中,考试是针对发掘人才而言,举办考试的主体和发掘人才的主体是一致的. 首先,从事实层面来看,一方面对于那部分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才,通过其他途径也能够把他们发掘出来.例如现在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考试能够使他们脱颖而出的同时保送,推荐等途径同样能够使他们走上成才之路.另一方面由于考试的功能的局限性,对于一些人源源不断的思源以及隐藏的才能,品质等,考试并不能很好地将它们发掘出来.所以必定存在一部分不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才,例如吴承恩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中,但创作了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游记》.又有柳永原来屡试不中,但成了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因此,考试对于发掘人才来说并不是唯一保障.所以,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其次,从价值层面来看,今天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并不是说反对考试,而是要给考试一个正确的定位.一方面,对于人才来说,过分强调考试的必要性,只会发掘出会考试的人才,而埋没了不会考试的人才.考试只是发掘人才的途径之一,认定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考试并没有"无之不可"的需要性.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来说,社会需要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过分强调考试的必要性,会忽略人的品德与道德,造成社会上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品德的不良风气.因此,不论是对于人才而言,还是对于社会而言,发掘人才都不能过分依赖于考试.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防守反攻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立论进行反驳: 谢谢主席,大家好.听完对方辩友的立论我有以下几点向您方请教. 第一,对方辩友告诉我在今天的辩题中"需要"应该理解成"应该"的意思,但是我想请在座的各位想一想,如果按照您方的观点您是要求我方论证考试不应该存在吗 我们说考试这个制度已经存在了千百年,为社会选拔出大量的人才,您今天要我方完全否认它存在的意义,这样对我方来说公平吗 而同时我们来看一下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我们说需要应该理解成必须有的意思,而我方的观点是在发掘人才这一过程中考试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对方辩友向我们列举了考试的诸多好处,比如说针对性,客观性,并且公平,高效等等,的确这些好处我们都看到了,但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考试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如果对方辩友您非要将今天的辩题理解成一个价值判断,那请您首先告诉大家,今天我要去北京需要坐飞机这也是一个价值判断吗 那么这样的价值是高还是低呢 第三,对方辩友跟我们说,今天考试已经非常的普及并且国家已经颁布了法律进行保障,所以说我们需要它,我方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说考试已经渗透到发掘人才的每一个环节中,所以我方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醒大家,我们发掘人才重在不拘一格,我们不要过分依赖于考试. 最后希望对方辩友在接下来的再反驳环节中首先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这样的人才他们没有通过考试而被发掘出来的呢 反驳到此,谢谢大家.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对方辩友刚才精彩的表现的确令我方感到非常钦佩.但是,同时我们也想请教对方辩友: 第一,对方辩友把我方的观点归纳为没有考试就不能发掘人才.很遗憾,我方从没有承认这样的观点.这一点,我方一辩的陈辞中已经有很详细的说明. 第二,对方辩友说我们扩大了考试定义的范围.很抱歉,现在考试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是我方说能扩大就能扩大的.当然,也不是您方说缩小就缩小的,如果对方一直把考试是以简单的分数来比拼的话. 第三,对方辩友一再指责考试的种种弊端,却刻意淡化考试存在的现实意义,是不是走极端了呢 我们不否认目前考试存在的种种不足,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我国目前的法律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很多漏洞,那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法律废掉呢 显然不是,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放眼世界,考试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科学.对方辩友对我们的考试为什么不变得更加自信呢

本来是不打算参加这样的活动的。由于相对特殊的身份,再加上对本次活动负有的一定程度的组织职能,只好在酣睡的午后匆忙醒来。有点讨厌这个机集体内对事情的分工的明确性,不过,人终究在无法改变这样的不幸的前提下要给出自己该有的反应,终于也还是没敢放纵自我的任性,给了这个和谐的局面一个很好的下台的可能。

今天他们辩论的话题是发掘人才需不需要考试,正如比赛之后的评委老师说的那般,从逻辑上来说正方可以有胜算的立论的观点表是明考试是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没有考试就不能发掘出人才。而作为自己代表队的反方的观点表明考试与发掘人才中间没有绝对的关联,不需要考试也可以发掘出人才。可惜的是,我们的可爱的队员们终究没能进入这样的层面。

斗胆地翻看下《现代汉语大辞典》,为了在这样的遗憾下告诉自己,其实很多事情还是有去做的必要的。字典里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发掘,是指把潜藏的东西挖掘出来。人才,指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对社会做贡献的人。考试,是检查知识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考试的重点在于检查,而发掘重在发现。那么考试是不是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呢?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从理论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考试的特征上看,考试模式时间短、片面、暂时、而且具有表面而肤浅的缺憾。而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发掘人才呢?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因此,用考试这种静态短期的过程来反映人才的发掘这一长期、动态的过程根本不科学。这样的观点在老师的点评里就很生动地提到了。其次从人才的特征上看,人才需要德才兼备,考试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某些才能,但是,考试在人的道德层面上却显得是如此的无力与无奈。马家爵案、清华学生给动物园灰熊喂食浓硫酸案,这一个个鲜活而让人痛心疾首的实例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考试在选拔人才时在道德层面的缺失吗?这样发掘出来所谓的“人才”如何担的起德才兼备的盛名?很可惜的是,我们的队员们在努力地论述诸葛亮和蒲松龄的同时就没有想到过用反面的例子来充实自己的观点。观众提问的时候,研一的小朋友很没有意识地给了他们这样的一个机会,他们终于也还是没敢抓住。也许,这就是机会的不可错过吧。在经过点拨之后,希望在以后的将来,他们有朝一日再次面临这样的问题时可以有新的创见。理论层面上,可以说双方都有可以争取的阵地。只是,我还是不得不说,这次的理论上的优势,我们没有抓住,进入了一个正方预设的圈子。

从现实层面来分析,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发现,我们所属的反方无疑是处于劣势的。我们在现实上都是面临着无数次的考试,胜利者的大会师无疑是对当时场面的最好描述。我们的的确确是在考试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这才有机会进入到这样的层次来进行更高一级的学习的。事实的不可抹杀给了正方很好的支撑。然而,也还是有可以争取的阵地。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人才选拔直到隋唐时期才开始采取科举考试的方法。那么在科举考试以前呢?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采用的是“查举”制,并不需要通过任何的考试。科举之前人才的发掘没有经过考试吧?就算到科举考试最流行的明清时期,中央对人才的任用也并不是仅仅通过考试。而是多种手段并行的。这时候,诸葛亮和蒲松龄是很好的例证,可惜,上文说过了,还是太少了。完全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的,我们遗憾地没能把握这样的机会。

可以发现,还不是很专于这样的训练的他们没能够抓住最为关键的部分进行针锋相对,反而纠结于人才如何定义?如果人才是考试成绩出众的人,那么考试是选拔的必然途径。如果人才是办事能力强的人,那么考试这一行为和目的有一定差距。如果人才是学习能力强的人,那么考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考试只是手段,就目前这个阶段,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让别人知道你,发现你。而人才与考试没有本质联系,只是在这个特殊阶段人才才与考试联系有联系。在我的看待下,考试还是不必要的。充分非必要,必要非充分,逻辑学学得再差的人也应该懂得这样的合理性。

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大小考试,我们在骨子里还是不喜欢这样的考试的。我们心底还是期望着有朝一日我们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不管何时候到来,我们都盼望着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可以脱离这样的苦海。考试不是说可以经过教育部门的努力改造就可以日臻完美的。终有一日,会有更加健全的机制代替这样的不合理。

我们都知道,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地区要立足,一个企业要壮大,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而正如正方所说,人才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发掘问题,而人才的发掘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绝非对方所认为的是一个考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今天我们辩论的问题是发掘人才需不需要考试,从逻辑上来说正方的观点表明考试是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没有考试就不能发掘出人才。我方的观点表明考试与发掘人才中间没有绝对的关联,不需要考试也可以发掘出人才。

《现代汉语大辞典》告诉我们,发掘,是指把潜藏的东西挖掘出来。人才,指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对社会做贡献的人。考试,是检查知识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考试的重点在于检查,而发掘重在发现。

那么考试是不是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呢?从理论层面来分析。

首先从考试的特征上看,考试模式时间短、片面、暂时、而且具有表面□□□。而发掘人才呢?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因此,用考试这种静态短期的过程来反映人才的发掘这一长期、动态的过程根本不科学。

其次从人才的特征上看,人才需要德才兼备,考试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某些才能,但是,考试在人的道德层面上却显得是如此的无力与无奈。马家爵案、清华学生给动物园灰熊喂食浓硫酸案,这一个个鲜活而让人痛心疾首的实例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考试在选拔人才时在道德层面的缺失吗?这样发掘出来所谓的“人才”如何担的起德才兼备的盛名? 最后从发掘的意义上看,发掘是对人才的起用,发掘人才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而考试呢?它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一个从10到1的过程,选择是对大多数人才的埋没。 从现实层面来分析。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人才选拔直到隋唐时期才开始采取科举考试的方法。那么在科举考试以前呢?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采用的是“查举”制,并不需要通过任何的考试。科举之前人才的发掘没有经过考试吧?就算到科举考试最流行的明清时期,中央对人才的任用也并不是仅仅通过考试。而是多种手段并行的。

明代著名文学家吴承恩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中,可是并不妨碍他写出了名扬世界的《西游记》,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不也一样在科举考试中终身不第吗?这妨碍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之林的旷世之才吗?近千年的科举考试历史诞生的数百名状元我们能记住几个?沃伦巴菲特当初没有通过哈佛的入学考试却成为叱咤于金融领域的伟大投资家,凡此种种,放眼古今中外,哪一个真正的人才是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不论是从理论的层面还是现实的层面无一不告诉我们,考试决不是发掘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我提供的: 上学和发掘人才有必然联系吗? 要知道即使是人才考试也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成绩,要是真的依靠考试这样的手段去发觉人才 那不知道有多少的人才会在这样的一次次考试中被湮没的啊 所以人才是不应该考试去发掘的 相反人才被发现的途径方法有很多 这个社会伯乐还是有很多的.如果考试也能够发掘人才的话 那就不会有奥纳西斯 李家诚等人了 他们小学都没有毕业呢考试只是一个对知识掌握的测试,发掘人才应从平时的成绩来看 发掘人才可以通过考试,考试是发掘人才的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

人才如何定义?

如果人才是考试成绩出众的人,那么考试是选拔的必然途径。

如果人才是办事能力强的人,那么(书面)考试这一行为和目的有一定差距。

如果人才是学习能力强的人,那么考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考试只是手段,就目前这个阶段,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让别人知道你,发现你。 而人才与考试没有本质联系,只是在这个特殊阶段人才才与考试联系有联系, 使多数人错认为考试考的好就是人才。

真正在人类历史做出成绩的人,没有一个是考试考出来得!

毛泽东是什么学历?鲁迅,齐白石,比尔盖兹......请问孙中山是什么学历? 胡适、牛顿、冯·诺依曼(电脑之父)„„

美国的名人们有几个不是出于哈佛之类的

发掘不是盲目的,就好比山里有矿藏,但并不是有山就有矿, 事先需要探测的吧?

上学和发掘人才有必然联系吗? 要知道即使是人才考试也不一 定能得到很好的成绩,要是真的依靠考试这样的手段去发觉人才 那不知道有多少的人才会在这样的一次次考试中被湮没的啊 所以 人才是不应该考试去发掘的 相反人才被发现的途径方法有很多 这 个社会伯乐还是有很多的

最佳答案反方: 中国的科举考试毒害了许多人才,使社会陷入畸形的学习氛围(范进中举的故事)

考试出来的成绩充其量只能说明对于课本知识或者说是理论知识的熟悉,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是极度容易被考试埋没的.(现在的"高分低能"现象) 许多有名的人小时候考试成绩都不怎么样,甚至说很差,假如只用考试来发掘人才,许多伟大的成就就都没有了(爱因斯坦/华盛顿的实例.........)

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人才就更加是这样,通过考试选出来的成绩优异者等于只被看到了单一的一面,他们的其他方面没有被看到,因此考试成绩优异就说明能力突出的传统观点过于片面.

我设想的正方论据:

考试成绩优秀说明对于知识掌握得十分熟练,而且精于运用

中国现行的高考/中考制度

教学质量比较高的学府或者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事业单位都通过考试招收学生或员工

大概就这么多了,我只是个高中生,虽然在我现在在高中辩论很出色~但是我不敢保证这些意见对你有没有帮助

4月11号下午5点,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辩论赛,以下是我作为反方一辩的开篇陈词和攻辩小结,当我在几年或者几十见后回忆我的大学生活的时,能看到这个,原来还有这么一场精彩激烈的辩论赛发生在我大一这个时候。辩论赛,最重要的是有团队合作精神!我爱我的队友,我爱我的班级,以及所有在场为我班鼓掌的同学们!谢谢!!!!!!!!!!本次辩论赛的经验将会是我人生路上一笔重要宝贵的财富~~~

开篇陈词

各位评委,主席,在场的观众,大家好!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理由有三:

首先,对于那些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通过其他途径也能够将他们发掘出来。例如现在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考试能够使他们脱颖而出的同时,保送,推荐等途径同样能够使他们走上成才之路.

其次,由于考试功能的局限性,必定存在很大一部分不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才。例如吴承恩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中,但他却创作了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游记》,你能说他不是人才吗?因此,考试对于发掘人才来说并不是唯一保障.

最后,对于社会来说,社会需要的是既德才兼备又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过分强调考试的必要性,会忽略人的品德与道德,造成社会上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品德的不良风气.因此,不论是对于人才而言,还是对于社会而言,发掘人才都不能过分依赖于考试.

综上所述,我方坚信: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谢谢!

攻辩小结

感谢对方辩友刚才的回答,首先我要指出对方的几处漏洞:

对方辩友今天向我们论证了考试的种种好处,我方不否认考试的利处,但是考试它有利您就能论证发掘人才需要考试了吗?还有对方辩友刚才将今天我们双方所讨论的"考试"的范围无限的扩大了,如果硬说一切体现差别的活动都叫做考试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称为考试,这个结论是非常荒谬的。我们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难道对方辩友要向我们论证玄武门之变也是一场考试吗 ?

考试作为发掘人才手段存在不利于人才的发现,考试方式选出的是规范化的、一致性的人,而不是“人才”,其假设的前提是错误的; 考试作为发掘人才手段存在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考试最多衡量人的知识,而不是道德和行为重要的“行”,其选择出来的不称之为“人才”.考试作为发掘人才手段存在不利于人才发挥社会作用,考试是局部有效,系统无效的东西,其效果是局部、暂时的。有多大比例的民众在没有考试的社会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我方坚信: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谢谢!

第五篇:专业技术选拔人才事迹材料

以人为本情相依 人格魅力铸校魂

——记塔城城区第六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先进事迹材料

沙婷·阿不西(曾用名:沙田·阿布希)

本人叫沙婷〃阿不西(曾用名:沙田〃阿布希),现年50岁,中国共产党员,中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 2004年12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党委会代表人事委员会和发现杂志社《中华人物丛书》编辑委员会鉴于取得的突出业绩和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光荣地当选为人大代表。其业绩入选《人大代表风采录》(新疆卷)。2006年11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学会小学语文学科研究会荣获高段组指导一等奖。我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中不辱使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自己的职责,体贴教师、关爱学生是自己的职能,科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自己的生命线,工作无怨无悔是其一生中追求的目标。

经过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几年的不懈努力,使县、场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家长的赞誉和各级领导、同行的好评。

一、锐意进取,不断超越。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我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心得体会。工作期间,我既教书又育人,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要宽厚,做事要有责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二、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经常翻阅《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研论坛》、《优秀论文集》等书籍。备课时,我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我则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教育学生上,我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抓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选拔优秀的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进步。我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写身边事,写心里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中我得到了许多……在日记中,我得到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本人所教学科的成绩在乡统考中也名列前茅。

教研活动是载体,课改教研是先导。为此,我在所从事的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做好新课改的模范带头人。在这方面,我积极观看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不断充实自己,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2008年9月以来,我协同本校各学科教研组长,做好新上岗教师的帮扶的工作,肩头的责任是重大的,而这项工作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所以工作中经常虚心请教,耐心指导。认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及课后评课的工作,促进新上岗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我把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的先进理念在科组中交流学习,认真组织教

1 师们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在领导的支持和各位同事的努力下,大家齐心协力抓教学的好势头,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其他事务,均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经我指导过的巴黑古丽、古丽吉别克等新教师在参加县、地区级优质课竞赛中多次获得

一、

二、三等奖。这些教师也很快成为我场教育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三、关爱学生,无私忘我。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工作琐细而繁重。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要让学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我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班上农村进城务工、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有四五个,在我细致、耐心地工作下,他们都能自强、愉快地在这个和谐的班级大家庭中生活、学习。还有一些班上的“留守孩”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我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就可以了,而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不良的改变。为此,我给学生分组,利用校信通、飞信等形式,让学生每星期

一、

三、五的课外活动和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汇报他们在校的情况。我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短暂的时光里,我不但取得了家长的放心,学生也更有了学习的动力,我所带的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

作为班主任我更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造强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不让后进生成为掉队的孤雁。另外,我积极组织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娱表演等形式的主题队会,展示学生各

2 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优化了班级文化环境,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方面,本人在校、在乡都位居榜首,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每次优秀评选都是我未来工作的新的起点,我会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我眷恋山区这片黄土,我更眷恋山区的孩子,我庆幸我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上一篇: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下一篇:如何发挥党代表作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