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反思与点评

2022-08-17

第一篇:教学设计反思与点评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与点评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故而,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通过两种算式的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学生经历了“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一个知识形成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

3、教完之后,感觉在练习的设计上,还太拘礼与课本,虽然引导学生发现了定律,但没有相配套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应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对如何用活、用好教材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第二篇:二年级音乐小蜜蜂教学实录与反思点评

《小蜜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歌曲表演《小蜜蜂》 教材分析:《小蜜蜂》是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材音乐二年级下册的一节以歌曲为主的音乐课,学生声情并茂的歌唱是教学的重点。歌曲比较短小,易于演唱并且比较适合于进行识谱教学。本课在设计上也正是基于歌曲的特点,运用口风琴辅助教学这一特殊的形式,使学生在快乐中更加容易的学会歌曲。

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谱教学一直是比较枯燥和困难的环节,为了避免这一环节的枯燥,我利用口风琴进行识谱教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创造能力。正如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欣赏小动物的音乐,从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通过练习口风琴,学习《小蜜蜂》的演奏。 用美好的声音演唱《小蜜蜂》,学习小蜜蜂的勤劳品格。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口风琴、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学生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欣赏《蜜蜂》

1、初听乐曲《蜜蜂》 师导语:春天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春姑娘一路走来,唤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绿的小手,小花张开了美丽的笑脸,春天可真美!这时,有一群勤劳的小精灵也来了,你们听,他们来了,请你用动作告诉我它们是谁? (放课件中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动作表示答案)

师: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看出来了是会飞的小精灵,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蜜蜂。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我听到音乐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这的确是一段用小提琴来模仿小蜜蜂飞舞形象的音乐,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 舒伯特所做。

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他不但勤劳还很聪明,谁能知道小蜜蜂是怎样告诉同伴花园的具体位置呢?

生:小蜜蜂使用跳舞的方式来告诉,如果花比较近就跳圆圈舞,如果远就跳8字舞。 师:你们还能设计更多的形状吗? (生设计其他形状)

2、复听乐曲《蜜蜂》

师:下面,我们每组设计一个队形,去告诉那些还没来采蜜的的小蜜蜂快来采蜜吧! (师问各组设计的队形,并安排位置,放音乐学生按队形模仿小蜜蜂飞舞)

三、在情境中复习f大调的演奏

1、复习f调各音在键盘上的位置

师: 小蜜蜂看到我们的信息后,急急忙忙的赶来采蜜。他们来到花园里,看到了好多美丽的鲜花,并且他们还发现了小花上的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生:小花上有唱名。

师:原来这些都是能发出音乐的小花,他们发出的声音好听吗?是什么样的声音呢?我真想听一听,这样吧,我们用口风琴弹一弹不就知道了吗?不过我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挑战,要在f 调上找到这些音。 (师展示键盘图)

请同学们看键盘图,谁能找到 f调的d、 r、 m、 f 、s 呢? (找一学生把音的卡片放到键盘上)

2、练习f调各音在口风琴上的手位

师:现在,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个键盘上的音的位置在你的口风琴上找一找小花上的音了。 (学生取琴,无管弹奏)

师:都找到了吗?让我们听一听小花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选小花,学生吹奏)

3、按节奏弹旋律

师:小花上的音真好听,这时,细心的小蜜蜂又发现了小花的不同,你发现了吗? 生:花有大有小。有休止符。

师:小蜜蜂采大花时时间会长些,小花则短些。小蜜蜂采累了也会休息一下。 生:有的两朵花长在一根径上,有的一朵花自己一根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和我们学过的节奏有什么联系?

(生说联系:长在一根径上的代表八分音符,而一根径上的代表四分音符。)

师:勤劳的小蜜蜂开始采蜜了,请同学们用“嗡”的声音来给小蜜蜂配音好吗? (师拿小蜜蜂在小花上采蜜,生用“嗡”读节奏)

师:如果按这样的节奏再去弹奏这些音,肯定更好听,请同学们试着弹一弹。 (学生练习,教师把小花分配给四个组分别弹奏,之后,师分别听各组的吹奏)

4、旋律接龙

师:下面,我要考验一下你们的反应能力。我指那个组,哪个组弹奏,不仅要反应快而且要弹整齐。

(做旋律接龙游戏)

五、学习弹奏歌曲《小蜜蜂》

师:刚才同学们弹奏的小花上的旋律就是德国儿歌《小蜜蜂》,整首歌仅仅用五个音组成,节奏简单而且还很有规律,是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歌曲。

1、教师范奏

师:想不想听老师给大家弹一遍? (师范奏)

2、学生演唱歌谱

师: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谱唱一遍。 (生唱谱)

3、学生练习弹奏

师:你们发现歌谱的规律了吗? (生发现有重复的地方)

师:同学们把整首歌曲试着弹一弹吧! (教师提示手型、音的位置、节奏等)

(师伴奏,学生一起弹一遍。教师纠正学生的不足,如休止符提示学生换气、节奏等)

4、教师伴奏,学生吹奏

师:谁来和老师一起弹,看你和老师合作的如何? (学生吹旋律,教师用口风琴弹伴奏)

六、学唱歌曲《小蜜蜂》 师:同学们弹得真棒!虽然有些同学弹得还不太熟,但老师知道你认真、努力了,这种学习精神是最可贵的,就像辛劳的小蜜蜂一样,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会收获甜蜜的。

1、听范唱录音

师:你们听,歌中也是这样赞美小蜜蜂的。

2、歌曲分析

师:

1、在听歌曲时,你能想象到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情景吗?

3、歌中哪一段旋律描写的是小蜜蜂忙碌的样子?刚开始的前四小节你想象到了什么?后面又表现了什么?

4、学生用“嗡”歌唱歌曲旋律

师: 就让我们一边想象小蜜蜂的劳动顺序,一边用“嗡”来演唱,注意各部分的情绪。 (学生演唱一遍)

师:我觉得加上点动作能更好的理解情绪,不过这个动作要加在有休止符的地方。

5、加入歌词歌唱

师:让我们加入歌词一起歌唱可爱的小蜜蜂吧!

(教师指导学生的咬字、发声、休止符、情绪、音准)

七、情景表演

师:小蜜蜂忙碌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下面我们做一个情景表演。选几个同学来送小蜜蜂回家,其他同学扮演小花,小蜜蜂非常喜欢你们的琴声,所以当音乐起时你们要一边吹一边在花丛中穿梭,小花就唱着歌,最后你们把小蜜蜂送回家好吗?

八、教师小结

师:小蜜蜂是那样的勤劳,老师希望你们也像小蜜蜂那样刻苦学习,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生听音乐离开教室) 课后反思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它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像等方面的健康成长。针对音乐学科特点,我将新的教学纲领精神渗透到本次的教学中。

本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首f大调的歌曲,歌曲旋律简单,因此可以在备课时设计了许多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学习这首歌曲。

在教案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以上三方面,还要抓住一个重点,那就是必须以激发兴趣为重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一直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角色表演、乐器吹奏等各种手段。

首先我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黑板上画出花、草、树等景物,我又设计了音符花,小蜜蜂。情景布置可以给予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乐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还可以制造气氛。在这节课里我运用的是口风琴,由于它的体积小巧,丝毫不影响学生游戏的进行,识谱学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借助口风琴的帮助学习,在情景发展过程中自然轻松的学会了吹奏,达到识谱学唱的目的。

表演是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同学们有的当小蜜蜂,还有的当花、树等角色,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扮演小蜜蜂,不管是担当什么角色,他们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因为孩子们本身就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随着音乐载歌载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 课后点评 这节观摩课是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设计的一节寓教于乐、新颖独特的音乐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意识。整节课中学生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情境的发展中,又自然地加入字母谱教学、欣赏教学、乐理知识、歌曲教学、情景表演等内容。在进行识谱这一环节时,学生还利用口风琴顺利的解决了教学难点,利用高低不同的音符花给学生创造出旋律的高低起伏的视觉冲击,并引导学生用小蜜蜂“嗡嗡”的声音模仿歌曲旋律进行歌唱,加深了对音乐的记忆,学生通过奏、唱、演,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从始至终都在 “情景”中学,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积极性,突破了音乐课枯燥的反复学唱难关。在这一节课中,学生感受了美,体验了美,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及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孩子们自己在歌曲中发现节奏的特点、旋律的重复等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第三篇:荷叶圆圆教学设计、反思、点评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大连瓦房店市文化小学

孙丽莉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4课《荷叶圆圆》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培养他们的熟读能力,想象力,表演能力。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以读书为指导,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同时通过学生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演一演,最终达到背诵的目的。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通过学生自由演读的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望,可谓“寓教于乐”。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认会写“朵、叶”两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

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五、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感悟课文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能猜出是什么吗?(出示课件:圆圆大绿盘,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当摇篮,小雨拿它当凉伞。) 生:荷叶。

师:你见过荷叶吗?荷叶是什么样的呢? 生:圆圆的、绿绿的。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4课《荷叶圆圆》,小朋友们和老师一同书空课题。 师:荷叶是植物,所以荷字是草字头,叶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左窄右宽。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两次吧!

过渡: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有趣的事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4课。

(二)初读课文 1.读前提要求。

师: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先圈出生字宝宝,读几遍然后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 师:老师看到大家都找到生字宝宝了,现在我们就把生字宝宝和它的好朋友一起请到大屏幕上好吗?

(三)认生字 1.出示课件: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拼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荷叶 小水珠 摇篮 透明 翅膀 停机坪 亮晶晶 笑嘻嘻 2.去掉拼音学生齐读词。(课件演示去掉词语的拼音) 师:小朋友们,你还能读吗? 生:能。

师:小朋友们一起读吧! 3.爬山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你们去爬山。(课件出示:山) 师:点击屏幕会出现词组,孩子们读。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都顺利的爬到山顶夺得了红旗。我们的生字宝宝实在是太淘气了,看它又跑到这来了。(课件:带拼音的生字) 师:小朋友们还能认吗? 生:能!

师:请同桌互认生字吧!

师:我们一同来读一下。(生齐读)

师:现在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吗?(能)那我们一同来读一下,下面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记生字。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把你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呀!。

生1:我记住了“美”字,方法是加一加,上边一只秃尾巴羊,加下边一个大字。 生2:我记住了“晶”,方法是猜字谜:三天。

生3:我记住了“停”,方法是猜字谜:一人来到小亭边。 生4:我记住了“膀”,方法是猜字谜:月亮在旁边。…… 5.摘苹果读生字。

师:小朋友们,这些生字大家都认识了,现在老师就领你们去摘生字苹果好吗? 师:小朋友们记生字的方法真多,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你们已经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我们就要摘生字苹果了。只要你们读准了生字,这些苹果就会掉到篮子里,就是咱们的啦!老师指到哪一个,同学就读哪一个。(生齐读生字,课件演示一个个苹果掉到篮子里)

过渡:小朋友们认识生字宝宝,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他的家,看大家还能不能认识?

(四)朗读感悟课文。

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荷叶有几个好朋友 生1:有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2、荷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请小朋友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3、你最喜欢荷叶的哪个好朋友?

生1:我喜欢小水珠(请学生来读,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师:请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师:你真棒!小水珠有两个动作,谁知道? 生:躺和眨

师:谁来做这两个动作?(老师也示范。) 师:请小朋友们带着动作齐读每二自然段。

(用读第二自然段方法,读第

三、

四、五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不做动作,读完后提示小朋友 “呱呱”地唱两声。)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有感情的读了每一个自然段,请小朋友们起立,让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全文。

过渡:同学们读的太棒了,让我感受到了美,你们读课文这么棒不知道你们书写的本领怎么样啊?我们来展示展示吧!

(五)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两个字:朵、机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在书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生:朵的上面不是几,,朵的下边是木字,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写的舒展。

2.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能不能写的和它(大屏幕上的字)一样漂亮?请小朋友们描一个写一个。(老师巡视) 3.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学生评议。 生1:××同学,他(她)的“朵”字写得好,他把每一笔的位置都写准了,写得真漂亮! 生2:××同学,他(她)的“机”字写得好,注意了左窄右宽……

师:小朋友们观看了刚才这几位小朋友的书法作品,如果你对你的作品不满意,请马上修改吧!

过渡:小朋友们,这节课从认字、写字到朗读课文,你们一直表现得都很棒。那你们学了这么多的知识,累不累呀?(不累)那我们可就要来比一比了,看谁的本事大。(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的检测单)

(六)课堂检测

一、请你给给生字宝宝带上小帽子吧 ! ( ) ( ) ( ) ( ) ( ) ( )

坪 透

翅 膀

二、读句子,选词的序号填空

①躺 ②立 ③蹲 ④躲

(1)小水珠(

)在荷叶床上。 (2)小青蛙(

)在荷叶上 (3)小 鱼 ( )在荷叶伞下 (4)小蜻蜓 ( )在荷叶上。

三、连线。

荷叶是小水珠的 凉伞

荷叶是小蜻蜓的 歌台 荷叶是小青蛙的 摇篮 荷叶是小鱼的 停机坪

八、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小蜻蜓

停机坪 小青蛙

歌台 小鱼儿

凉伞

九、教学反思:快乐课堂

有效教学

《荷叶圆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语言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本课中我力求通过创设各种宽松、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1.关注识字教学:

因为这一课要求孩子们识记的生字很多,所以利用6步识字法即先圈画文中生字,带拼音的词组识记、去拼音的词组识记,带拼音的单个字识记,去拼音的单个字识记,最后把生字送回课文,整个的识字过程做到了由易到难,并利用字源字理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并且加入了登山,摘苹果的识字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识记生字并加深印象,最终对本课生字有根深蒂固的记忆。

2、关注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根据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贯穿了“以读为主,感情体验“的教学思想。在朗读中,我贯彻了“快乐朗读”的理念,让学生边读边悟,读出童趣。我首先自由朗读,读出小水珠、小青蛙、小鱼儿和小蜻蜓喜欢荷叶的感觉,再让孩子们学着他们的动作去表演,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小水珠、小青蛙、小鱼儿和小蜻蜓,带着这种感觉去读课文。实践证明,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孩子们从课文学习中感受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3.关注写字教学

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应注重写字指导,切实指导学生把要求写的字写正确,写工整。我在课堂上,也做到了扎实有效的进行了写字教学。

(1)分散写字教学时间,“叶”是这节课上要求会写的生字,但是这个字在课题中就出现了,于是,我在书写课题时就让学生跟我一起书空,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就掌握了这个字的书写方法。

(2)在教学朵字和机字时,更是让孩子们成为小老师,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正确,写工整,孩子们自己感悟和观察到的更能加深孩子的印象,真正做到书写正确,书写工整。但在书写时间上略显仓促,孩子们有的还没有进行互评就要结束了,所以日后一定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孩子真的有收获!

总之,这堂课我力求体现的扎实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基本都能做到,相信在不断的锻炼和实践中,将更加走向成熟。 从优缺点两方面反思

十、教学点评:

《荷叶圆圆》这首散文诗犹如一股清凉的山泉,被孙丽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演绎着“动”的旋律,沁人心脾,让我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轻松和乐趣。

1.动中求趣。

课堂上,教师借助识字游戏复习巩固,并通过字源字理激发了孩子们主动识字的兴趣,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接着在朗读领悟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表演朗读,其宗旨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味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2.动中求悟。

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教学活动的参与,朗读、背诵的学习方法,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朗读“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老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3.动中求实。

教学时,要踏踏实实地把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渗透到热热闹闹的活动形式当中去。比如:课堂上,图片的再现、游戏环节的添加,动作的演示、教师的范读„„都是为有感情朗读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把书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且有了自己的独特创造。

综上所述,动中的“趣、悟、实”调动了孩子们主动学语文、创造性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传递了快乐学语文的信息。它把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观念。但美中不足就是在感悟课文的这个环节,如能多多加入一些语言训练回更出彩的!

第四篇: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反思及点评

蒋校长的点评:

听课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活力课堂?

听了郑老师的一节课我有一些体会。有活力的课堂也可以说是高效的课堂,它要求教师必修在备课上下功夫、动脑筋。郑老师的课堂就是一节典型的活力课堂课例。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郑老师充满激情,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和激励手段自如,学生参与面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关键取决于老师用何种方法怎样诱导。

2.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生成新的课堂问题,又不断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如何克服上课老师问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或者提问式等的教学方式,郑老师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郑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讲、有练、有问、有看、有落实、有亲身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点拨,比较灵活。

4.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能抓住小组合作的时机,在个人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再进行合作,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5.老师上课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让学生和老师的心灵彼此融合在一起,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去学。郑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二是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是为课堂服务的。为了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静态的内容活起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学科教学活动。⑵ 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郑老师在本届课中,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运用的恰如其分,如开始时用阿根廷人用克隆牛生产胰岛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转录和翻译的动画演示抽象的过程,更直观,把难的问题简单化。 赵凤鸣的点评:

1.利用能治疗糖尿病的转基因牛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带着问题看书且有具体要求很好。

3.课件制作精美,用动画展示形象直观。学生自由回答和总结,老师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引领学生体验生物进化过程形成的精细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5.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把密码子、反密码子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分析透彻。

6.小组合作教具制作精美,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翻译过程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得以体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基因表达的逻辑美和简约美。

7.小组评价作用效果明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8.结尾回扣主题,激情洋溢。引入和结尾充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郑海波的教学反思:

感谢:感谢学校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级部领导和生物组的支持帮助。

本节课教学大纲要求是两课时,我的设计思想是一节课把主要知识点全讲完。首先整节课的构思是按照问题总领递进式进行的,从最初提出“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蛋白质?”这一问题为总领,逐一解决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mRNA(转录过程)和mRNA遗传信息如何传给蛋白质(翻译过程)这两个问题。再在具体问题上考虑教学目标如何达成,如何设计具体环节的衔接和巩固落实。 具体环节:

课前预习评价:用大屏幕给表扬好的同学发一个大大的“奖状”,增加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鼓励。

分析目标:说明本章节和本节在高考中的地位,让同学们明确本节的重要性。

教学引入:用一段当前糖尿病患者情况引入转基因牛的视频进而引出胰岛素合成的原理是什么,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开始本节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后面学习环节顺利进行。 过渡语运用:“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蛋白质?”,“遗传信息是如何传给mRNA的呢?”,“mRNA的信息如何传给蛋白质的?”递进式疑问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让老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更好的把握和调控课堂。 针对练习的编制:针对练习1和针对练习2它们具有互补性,针对练习3具有总结性,综合了本节转录和翻译的过程。针对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做着感觉比较新颖,不那么千篇一律。

Flash课件的作用:转录和翻译过程都比较抽象,所以选用了课件展示动画过程,学生更易理解接受,比老师描述说教更有效。

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设计:选择了本节中的一个教学难点mRNA上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为探究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用白板相互展示各自团队的答案,引导个团队进行相互激辩,从而引出密码子表。

小组评价设计:以各个团队队长的名字为番号,把他们贴在笔筒上,团队每得一分向笔筒中投一支笔作为奖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设计:老师和学生共同板书。边讲解边板书,并且让针对练习1和针对练习2和教师的板书内容相呼应。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设计上还不够明确,导致小组合作探究时抓不住探究的要点。如“mRNA上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问题太笼统,调查学生得知,学生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果这个探究问题改成“mRNA上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会怎样?……)”这样学生就会找到解决探究问题的入口,问题继续向下探究就会更容易突破。由于这一环节的设计出了问题,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后面的针对练习3处理的比较仓促。描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语言还不够简练。

第五篇:《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与点评

别寻主线,巧破难点

——《触摸春天》(第一课时)设计与点评

福建省厦门市康乐小学 胡慧玲设计 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施茂枝点评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理解“流连、穿梭、流畅、悄然、灵性”等词语。

2.运用想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热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请学生闭紧眼睛,离开座位向外面走三步,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再睁开眼睛,以体验盲人的不便。

一、唤醒体检,营造悬念揭题

(一)欣赏春天美景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什么?板书:春天(齐读)瞧,老师把春天带来啦!(播放春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来认识春天的呢?(用眼睛看)

师小结:我们是通过一双明亮的眼睛来认识春天,欣赏春天那美好的身姿。

(二)介绍人物入题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小姑娘(出示安静捕捉蝴蝶图),她叫安静,是个盲童。她又是通过什么来认识春天的呢?学习了第17课《触摸春天》就会明白!板书:触摸(提醒“摸”是提手旁。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安静是怎样认识春天的?(用手触摸)

师:真是这样吗?让我们走近安静,走进她的世界吧! 二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一)自读课文

师:课文写得美,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美美地读,投入地读。(生自由读,师巡视)

(二)赛读生词和难读的词句

1.出示词语:小径 流连 流畅 奇迹 灵性 弧线 飞翔 权利 缤纷 一瞬间 多姿多彩 清香袅袅 磕磕绊绊 极其准确(指名读,师评价)

2.出示代拼音词语,齐读:悄然 曲线 划过(多读几遍“悄然”,第三声) 3.放到句子中读:

(1)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师:边读边带上动作,学着安静的样子去拢那只蝴蝶吧!(齐读,师相机评价,理解“拢”) (2)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诉说着飞翔的概念。

(三)把握主要内容

1 师:你能有选择地在这些词语(再次出示词语)的帮助下,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春天的早晨,盲童安静——(生讲述,师评价)

三、“灵性”为线,走进安静的心灵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2句,初步理解灵性

师:让我们走近故事里,看一看她捕捉蝴蝶的画面吧!边读边想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学生自由提问。“灵性”一词较难,学生一般会提出,若不提,则由教师提出,并通过换词的方法理解意思:“灵性”可换成“灵感、感觉、灵气”等,神奇的灵性就是神奇的灵感、神奇的感觉、神奇的灵气。(板书:神奇的灵性)

(二)学习2-4自然段,深入感悟灵性 1.学习3-4自然段,体会灵性

师:你哪些句子中看出安静具有神奇的灵性呢?边默读3-4自然段,边思考,划出相关的语句。(师巡视)

2.交流找到的句子,谈体会,指导朗读

(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限于生活阅历,学生的体会只停留于字面意思。这时出示梭子在织布机上运行的视频画面。 师:看到梭子运行的画面,你明白安静在花丛中穿梭是怎样地走了? (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走得快,还来来回回地走) 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答)

师:盲童安静能够在花丛中如此流畅,走得那样快,没有一点磕磕绊绊,来来回回地走,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什么?(神奇的灵性)

齐读。

(2)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说明安静具有神奇的灵性?(极其准确)

师:“极其准确”还可以怎么说?(十分准确、非常准确、特别准确)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些词语而用“极其准确”?(极其准确更准确,说明已经准确到了极点)

师:从这极其准确的一伸手中,我们感受什么?(神奇的灵性) 齐读。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师:假如你是文中的作者,见到这样的情景,你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不同感受吗?(惊讶!神奇!感叹这是一种奇迹)

师:把这份感受送到句子中读一读! 齐读。 3.引读小结:

师:多么神奇的灵性,多么灵性的孩子!盲童安静神奇的灵性在行走自如中——男生读:安静在花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师:盲童安静神奇的灵性还在于极其准确的伸手中——女生读: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2 师:盲童安静神奇的灵性更在于她悄然合拢创造的奇迹中——齐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三)学习第2自然段,寻觅灵性之源

师: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安静为什么具有这样神奇的灵性?答案藏在第自然2段的语句中,快速默读第2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自己找到的句子。你能从句子中关键的词语体会安静为什么具有神奇的灵性吗?说自己的理由!

出示——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师:流连的意思不好理解,查一下词典!借助手中的词典来学习,比一比谁查的最快!挑选最快的孩子交流。放进句子中,是指安静——留念不肯离去!

师:是呀,当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齐读: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在花香中流连。 师:当夕阳徐徐落下的时候——齐读:浓郁的花香……流连。

师:就这样,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又一天——齐读:浓郁的花香……流连。

师:读到这里,现在大家明白了盲童安静那神奇的灵性来自什么?(限于理解能力,学生一般只能理解到灵性来自安静热爱春天。)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小诗,相信大家读了以后,对这个问题会有新的体会—— 小鸟在自由地飞翔, 彩霞是那样的绚丽。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万物都充满生机。 亲爱的朋友们, 生活是这样的多彩, 生命是如此美丽…… 热爱生活, 珍惜生命。

让我们抖开腾飞的双翼, 拥抱美好的生活, 充实人生的意义!

师:读了小诗,对安静为什么具有神奇的灵性,又有什么新的体会?(生畅谈)

小结:对春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盲童安静与小区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滋养了安静那份神奇的灵性。

(四)领悟安静依靠“灵性”捕捉到蝴蝶后的内心活动

过渡:充满神奇灵性的安静,此时此刻——齐读: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师:当安静面对在自己手指间不断扑腾的蝴蝶,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她会发出怎样的感叹?会想些什么?

出示句式“ ! ”,让学生用它表达安静的内心活动。再让学生将体会和表达的内容放进课文的句子读: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3 师:这是安静第一次捕捉蝴蝶的经历,这是安静第一次触摸蝴蝶,这是安静第一次感受的蝴蝶生命!这所有的第一次就是句子中所说的?(全新的经历,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师:因此安静才会感到——惊讶!把这份惊讶送回句子中,读: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课文原句)

四、总结升华,激发新的阅读期待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安静仅仅用手来触摸春天?安静触摸的仅仅是春天?

小结:安静是用双手,用心灵,用整个身心触摸春天,触摸生命,触摸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只春天里的蝴蝶在盲女孩安静手中扑腾,让她有了一次全新的经历、全新的体验,安静将如何对待手中的蝴蝶,飞翔的蝴蝶又在安静的心灵划过怎样的痕迹?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课文,更深地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

点评:

用双手拢住睁着眼睛、随时展翅翻飞的蝴蝶,明眼的常人都难以做到,何况双目失明。但盲姑娘安静做到了!读到这里,读者无不跟随作者一起赞叹:“真是一个奇迹!”“奇迹”堪为理解文本的一个窗口,期刊或网络上能看到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也几乎都将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或主线。

紧扣“奇迹”展开教学虽好,但教学艺术追求创新。不避开“奇迹”这条主线,教学就难有别开生面的新意。细读课文,不难发现,透过“灵性”一词,亦可登堂入室,走进文本,走进安静和作者的心灵。于是本教学设计独辟蹊径,将其作为教学主线或突破口,让人耳目一新。本设计的第二个环节,也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是“‘灵性’为线,走进安静的心灵”,围绕“灵性”安排了四个步骤:第一,初步理解“灵性”的意思;第二,深入感悟安静具有“灵性”的种种表现;第三,寻觅安静神奇“灵性”的原因;第四,领悟依靠“灵性”捕捉蝴蝶后的内心活动。线索清晰,不枝不蔓;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过程流畅,一气呵成。

《触摸春天》中意蕴丰厚的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比皆是。它入选教材多年,若问教学的感受,一线教师众口一词——“难”。如何化难为易,是设计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和特别用心的地方。对于安静在小区花园里穿梭,走得流畅,四年级的孩子一般只能理解到安静经常在那里走动,走得不磕不绊。这样的理解虽然不错,但不到位。本设计引进外来的资源——梭子在织布机上来回运行的视频,学生便可从中感悟到安静不仅走得快、走得流畅,而且是来来回回地走,既显示出她的灵性,也彰显她对小区花园的依恋。安静的灵性源于什么,她为什么要在小区花园流连?凭借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充其量只能理解到安静热爱花园、热爱春天,因此,本设计特别引进一首经过改动以适合本学段孩子的小诗,以促使学生茅舍顿开——那是因为她热爱生命、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感悟的深度一下子得到提升。“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对这个句子,四年级的孩子几乎一头雾水。本设计鼓励学生想象面对在自己手指间不断扑腾的蝴蝶充满讶异的安静会发出怎样的感叹、会想些什么,并创造性地让学生用“ ! ”表达安静的内心活动,再将体会和表达的内容放进课文的句子读,然后小结:这是安静第一次捕捉蝴蝶的经历,这是安静第一次触摸蝴蝶,这是安静第一次感受的蝴蝶生命!顺势引导学生感性地理解这所有的“第一次”就是课文所说“全新的经历”和“心灵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既将想象体验和语言训练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又巧妙地化解了难点。课题“触摸春天”蕴含深意,本设计将题意的理解放在课末,堪称水到渠成,而且使教学首尾呼应,呈现出课的结构之美。

上一篇:践行十九大学习心得下一篇:精选名人传读书笔记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