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清明节的随笔

2022-07-23

第一篇:写在清明节的随笔

写在三月的情书杂文随笔

在元宵的灯挂起之前我带着春风开始了一年的旅程

窗外

北方的麦子

看着来自黄河的春水灌溉脚下的泥土

用它那你听不懂的方言唱着一支绿色的儿歌

献给三月和村庄

我的目光此刻就像脱缰的野马

它正背着记忆

在沟渠、麦田、树林与村庄交错之上

以每小时超过300Km的速度前行

你不用担心

尽管跌跌撞撞

但它们有它们的默契

说来惭愧

我这个喜欢读诗的人

面对每一次不长不短的别离

从来都没有认真的给你写过一首情诗

水边的梨花白时

总觉得背景太淡

山间的桃花红了

又觉的此时的文字太过俗艳

于是就这样

夏天过了

秋天过了

冬天也过了

直至这个春天

你说我两鬓已经有了白发

在这个春雨敲窗的清晨

我才在灯下一遍遍看着你的短信动笔

此时

我惊奇的发现

记忆深处竟然有这么多的文字、词语和句子

就像三月天地间的杂花、青草

直抵内心的深处

……

一切都好,不用担心

前几天感冒已经好了

不用担心我的眼睛

每天上下班都坚持走路

对了

每天途经的小巷一隅

有几株油菜含苞待放的花蕾可爱

就像顽皮的小孩举着一个个金色的铃铛

还有一户人家院子里的果树开满了满满的花

……

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江南三月的美

你是知道的

我就不多说了

以免你笑我啰嗦或掉书袋

——WL草于三月落雨的清晨

第二篇:写在33岁的尾巴上的杂文随笔

吃了小蛋糕,生活中的小美好最近买了体脂称,这种体脂称除了能称体重,还能测体脂率之类的一些参数。其中很有趣的一个指标是身体年龄。

有一段时间很讨厌别人聊起年龄这个话题,还一本正经的聊。“女人年年都十八”,即使是谎言,出于礼貌,也应该这么说吧。近两年,好像也不太在意这些了。明明年纪不小,被别人夸看着小,或者被别人猜了比实际年龄小的岁数,心里有些小得意,开始享受这些“乐趣”。当然,也知道这些不过是礼貌话,然而人就是喜欢听“漂亮话”的动物啊。有时候看看很多明星,四五十岁仍然保持着二三十岁的容颜和身材,真是让人羡慕不已。但是,不管外表看着多么年轻,年龄却在不断增加,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年纪渐长,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比起开心放肆,更想轻松舒服,或者坦白一点,就是已力不从心。

还算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沉迷”于喝酒。所谓“沉迷”,其实只是晚上睡不着觉“喝点小酒”催眠。但慢慢的,演变为即使能睡着也会想喝。然而胃不好,只要天气一凉,或者稍微喝多些,都会胃疼,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喝。因为比起喝酒的快乐,更想避免喝酒带来的疼痛和风险。

年轻时唱KTV,

11、12点唱得正high,但最近两年,只要过了十一点,就困得不行想回家。一起唱歌的朋友们,不少都有了孩子,于是大家非常“默契”的在11点前结束。

还有,以前看电视剧、小说,常常会熬夜,很多名著都是那时熬夜看的。抱着赶紧看完的心理,几百页的大部头,不吃不喝不睡连续看完。现在是万万不能了。超过12点睡,第二天会痛苦不堪;一顿不吃,会饿的头晕,一到某个年纪,身体就是这样要求“自律”。

这个年龄大约是30岁。30岁以后,跑步也不敢像年轻时那样拼。虽说年轻时是典型的“不爱运动”的人,但真要跑步,用意志也会坚持下来。然而现在跑不到两公里,膝盖就像被无形的大手钳住一般,不得不改为快走。真豁出去跑,膝盖怕是要废了。曾经以为只要努力就能做成的事,现在却不敢“努力”了,所以学会了“量力而行”。不管看书、追剧、跑步甚至工作,都如此。身体只要超负荷运行,总会想办法“报复”。

上了30岁,换季变天的时候,会戴上护膝,抛弃了大部分短裙改穿长裙,有时候会遭到年轻人的嘲笑。但年轻人的年龄也在渐渐增大,之前嘲笑我用护膝的“年轻人”,在某一天开始抱怨“天冷,膝盖开始疼了”,并感慨“上了三十岁的变化”,我内心的OS是“你也来到了这一天啊”,然后开始一起亲密的交流“养生”方法。

明白了时间的重要。

小学的时候,总觉得长大是很遥远的事,变老更是没想过,时间是多么的漫长啊。到现在的年龄,会觉得最感伤的事情,莫过于生命越来越短了,所以时间越来越重要。

现在,就不会像小时候那样,看电视剧很沉迷,会觉得有更加应该做的事。倒不是多成熟,而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有很多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年龄越来越大,拥有的时间越来越少,就想把时间花在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洗澡时间比年轻时长了(因为要吹头发,脸上抹的东西也更多了)会有点焦虑。不过关于焦虑,大家焦虑的点还真不一样。比如闺蜜觉得睡的时间长是浪费时间,但我很相信“男靠吃女靠睡”,睡得多是补身体,所以值得。伴侣之间很多吵架也是因为对方把时间用在别处,而没用来陪伴自己。这都说明了时间的稀缺性,大家都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认为值得的事物上。

下定决心去旅行,也是因为可旅行的时间不多了,但也有害怕生活一成不变的原因。起床、吃早饭、上班、吃中饭、下班、回家、吃晚饭、运动、洗漱、睡觉,日复一日……生活没有变化,就会有点透不过气。另外,一成不变的生活,在脑海里留不下什么记忆,过一年像一天,要这么过,生命不就短了?从这个角度说,多体验一些事情,增加了记忆的丰富性,不就拓宽了生命的广度嘛。

懂得了没什么固定答案。

小时候看电视剧,一定要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现在就不会问了。

二十来岁的女性会纠结:“是单身、独立自主好还是在婚姻里、有丈夫孩子好?”

在一篇文章中看过一句话,“长大自立,绝不是要不依赖他人,一个人活下去。和亲人、爱人能一起过下去是成长的表现。但是如果过不下去,自己独立的过,努力把日子过好,也是很好的生活”。总之,没有固定答案,把日子过得舒服,这种能力比较重要。

很多事,不是A对B错,或B对A错。是不管选择A还是B,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风险。不论选择(也可能是被选择)A或是B,努力把好的一面发挥出来。

脸皮厚了

随着年龄增长,脸皮就会变厚。脸皮厚可不是贬义,相反,我认为脸皮厚是好事。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年少时才常常“愁”,常常“不好意思”。因为一点事就觉得天要塌了。被老师批评了,被同学议论了,都当成大事。等年龄渐渐增长才发现,谁有工夫在意那些小事,自己活得开心、安心才重要吧。

不敢尝试,害怕别人嘲讽的眼神;不敢主动,担心别人拒绝,等年龄大了就知道,这些都没什么了不起,因为失败的多了嘛,被拒绝的也多了,所以才会脸皮厚,所以才不会轻易的情绪失控。这就是年龄增长带来的好处,应该也算是一种成长吧。

不管怎么过,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的溜走,然后,就来到了33岁的边上。很多事情,到了新的年龄,又有了新的感悟,就这一点,尽管年龄不断增长,慢慢变老,也算的上是有意思的事。

总是要变老的呀。

第三篇:写在开学季杂文随笔

嗨 新学期我们又见面了!有伤心也有开心纵横交错。使我也陷入了思考之中,自己是时候该计划自己18年的大学生活了。每年的元宵节(正月十五)一过就意味着我们即将迎来新的学期,在外地上学的小伙伴们都带着不舍从家拎着行李箱,乘着去学校的交通工具,踏上了上学的旅途。

我先分享一下我的这次离家去上学一路上的所有心情吧!正月十二的晚上自己就想着,这个假期马上结束了,我该慢慢整理我去学校要带的行李了。正月十四在好朋友的催促下,和妈妈从家出发去西安古城。临走的前天晚上自己的睡眠质量很差。心里总想着这次离家上学,还说不上什么时候再次回到家乡亲眼见到自己的爸妈,心里还有些难受。以至于第二天出发前2个小时,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而且妈妈看上去有些生气,因我没能更早的起床安排自己的事情。妈妈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每次出远门前她都会多次叮嘱检查要带的东西是否带全了等等,在这过程中就得花费时间,花费时间就意味着我应该自觉的早点起床来检查自己的东西。

想在此给妈妈说声对不起,女儿又让你为我的个人小事操心了。自己长大了,是时候该做好自己的事情了,少让父母为我们操点心。

正月十六在爸爸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去了大雁塔,北大街,开远商城等等地方进行游玩。今天是我去学校的日子,早晨妈妈早早的为我们做了早餐,中午爸爸带我去吃了我们西北地区的特色手工面条,算是对我上学前的一次安慰吧!

之后,乘坐公交车,爸爸送我去车站,一路上我们聊的很开心,我给他讲了我上学的事情,他也洗耳恭听,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建议等等。我还特意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在外地上学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就放心吧!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此刻的心情吧!我想今天晚上在上大学的小伙伴们此时已经坐在教室里互相问好,干着自己想干的事吧。我此刻呢?也很开心,因为又见到了以前班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又回到了以往的校园生活。想想也觉得开心。因为我们总不能永远待在家中的舒适区中,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理想等等。

以前总是认为故乡是一个地方,慢慢的长大明白了故乡是一段时间。昨天晚上是我新学期住宿舍的第一个晚上,下晚自习后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床铺,以及床上用品,看了一会手机,并心里想着要早点睡,明天早上还要去上课。当放下手机时,怎么也睡不着,或许是因为前一个月都在自家的屋里住突然换了个地方,还需要点时间适应吧。于是就想起了故乡,想起了这句话。

小伙伴们,你们今天第一天上学,有什么感受呢?

第四篇:写在岁末年初时杂文随笔

冬雪纷飞日,正是岁末时。转瞬间,一年的岁月就只剩下小小的尾巴了。忽然发现,这一年的路走的好长,长的让我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才算走完了它。这一年的时光又是那样的短,一回首、一驻足间,又一年的光阴已悄然而逝。

谁也说不清从指缝漏过的时光,怎样就带着春的繁茂,夏的清凉、秋的充实,冬的沉静悄然而逝。纷至沓来的玉影,让一颗牵念的心也一起蠕动着。沉吟间,便怅然地拉长了生命中已经模糊的过往,纠结于心中。

前几天河湟文学社的管理发来信息,要求大家以“这一年”为题或文或诗。我是深有感触,但却无从下手。该从哪里写起呢?那些拥有的东西还没有来得及回味,所有的一切就同窗外纷飞的雪花一样,只剩下片片的回忆了。

想来许多人都有过一到年末就写各种总结的事,会静下心来仔细的回想自己这一年都做了什么。这一年来走过的路,所做的事都是值得回味的。喜欢文字的人就会精心地将关于家庭,孩子,事业等等或诗或文的心得写下来,发到自己的博客或是个人空间中去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也算是辞旧迎新的一份快乐吧。

岁末年初,新旧交替之际,总是会让人在一份企盼中生出许多感慨。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也有人说生命在于折腾。其实静止中的安逸,折腾中的乐趣都是生命中一道最美丽的画面,因为我们在不同的体验中,感悟了生命中别样的滋味,所以平淡的生活也就充满了诗意。

记得我在“淡写秋暮老光阴”一文中写过一段话:春华秋实,是刻在岁月里的故事,读懂的时候不是在山花烂漫的春,而是在静美如诗却有些萧瑟的秋。但真正能理解并读懂岁月的变迁、感知这春华秋实的真谛又能有多少呢?

这一年对于我说平谈却也不失一份充实。读书写文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与文字结下的那份缘也与日俱增。文学创作,也就成了这一年我最努力去做的一件事。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那些关乎风月,关于亲情的文字的确上不了大雅之堂,还有那些平平仄仄的诗词,我是玩的不亦乐乎,比玩一个精彩游戏还要上瘾。诚然,在纷繁的世界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真的是不容易。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生就如鸟儿一般,静候着每一季淡然的时光,安静地等待春暖花开。我也一样,一样等待着自己文学创作上的春暖花开。

著名作家、散文批评家、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华夏散文杂志社副主编梁长娥老师曾在一部书评中说到:文学是作家命定的前世情人,今世恋人。她使我们短暂的生命更为昂然,更为快乐,更为畅达地飞翔,她让我们精神世界的火焰燃烧得更为烂漫,更为舒缓,更为自在。

磕磕碰碰的行文之路,总是风雨相随。网络空间,微信平台,各大比较知名的期刊杂志,我都努力尝试着去投稿,却总是杳无音信。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刊物上还没有发表呢,我的那些情感文字却被网上游走的写手们剽窍的四处乱飞。有人取笑我说:因为我的文章写的好才会被他人窍取的,我在内心的愤慨中真是羞愧难当了。

对于文学创作,我只是一个初学者,许多时候所写的东西充其量也就只是日记。文字写的是自己的一种心境,至于写好写坏,那都是不重要的。知道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常言说:酒香夺志,色满销魂,财迷心窍,气断江山;但天道酬情,勤能补拙,相信以岁月的悠长,弥补客观上的不足,一样能够化花为果,取得成就。

记得开春时,有幸参与了由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中国龙文学奖组织的“第三届中国龙文学奖”的征稿活动,一首让自己读来也深受感动的“布尔津河的诉说”却摘取了诗歌奖的桂冠,这是我意想不到的结果。

无意于炫耀,这点成绩是微不足道的。主编朱超群在《文笔精萃》的序中写到:在文学创作中,需要持有恒心的人、不断坚持努力的人,不断遇到曲折后继续艰难攀登的人,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或顶点。生活中,你不仅要从容地面对成功与荣誉,更要保持一份坦然处之、无牵无挂的心态,才能拥有一份人生的自信。

指尖流过的岁月是最令人感慨的。知道写作永远是一个孤独无助的活动,是纯粹个人自由的,自我的精神活动。生命无论怎样的沉浮,文字是最真实的,那沉睡的心境,或许醒来,定会期待一个比任何喧嚣恒定的境地,好留存自己的心灵。既然走上了这条路,路有多远,如何曲折,有多大的风雨,怎样的闪电,就要不顾一切朝前走,一直走下去。

蓦然回首,在那灯火阑珊的彼岸,有多少吸引我的目光,又有多少颗怦然心动的烛火,随这冬日飘舞的精灵,一起刻入所有的文字里呢?

冬雪之后,相信阳光会依然诱人生情。就这么一路走过,穿行于人来人往的岁月,闲吟着平平仄仄的生活,让如水的光阴,在浅酌低吟间升华为人生一幅幅画卷,无论是文字,还是足迹,只有经过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在风雨兼程的辛劳中,时光的脚步才会把秋的收获带给自己。

但愿,余生安稳,岁月静好,如此,便好。

第五篇:写在与民国先生们渐行渐远的今天杂文随笔(本站推荐)

我是爱看那些民国先生们的故事的,也爱去深究他们的那些思想,倒不是一定要纠结出个什么所以然来,而是在那探究的过程中,只觉得自己穿越了百年的战火硝烟,跨过了历史废墟中的破败废墟,在那个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找到了精神的坚定。我最早进行较为仔细地了解的是陈寅恪先生。当时是先看到他那句著名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顿觉气度与风骨,就先去看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并在其中了解到了陈先生中晚年生活经历。在其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代大师的治学的严谨态度与对学术自由的追求。怎么说呢?有些词语若只是平平地放在那,或许不会使人有特别大的触动,但一旦把他们同某些可歌可敬的人物联系在一起时,你才会明白那些词语是如此的沉重与可贵,仿佛是瓦砾中沉自发光的金石。在那本书中,我看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文“”

另一位我非常崇拜的人物是胡适先生,起因是看到他这样的一段话“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你们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们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在我看来他把独立与自由的关系陈述的非常恰当,而且十分振奋人心,使人感受其中的凌凌气概。后来通过阅读一系列的资料,了解了胡先生的生平故事,更加体会到他的社会责任感,使“社会责任”这四个字在我心中不再只是一个标语,一句空话。且不论他在五四运动中的振臂高呼,就谈他就任民国驻美大使一事就足以看出。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得外部电,说政府今天发表我驻美大使。今天下午王亮畴有电来贺。二十一年的独立自由的生活,今日起,为国家牺牲了”。他本不愿赴美,不想在抗日的要紧关头被认为是贪生怕死之徒,他愿意“与南京共存亡”,但时局需要他去与美国进行外交活动以争取美方对中国的支持,为了国家,他答应了这个只有他有资格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但也实话实说,对于市面上那些打着“民国风”旗号的大多数文化产品我是厌恶的,因为他们的“卖点”不是独立,民主或是自由的精神,而是些闲碎轶事或是些无关痛痒的风月诗词,令人无奈。

2016年5月25号,骤然听闻杨绛先生逝世的消息,在各大官微,公众号纷纷转载杨绛先生的生平故事,短小美文时,我呆呆地愣着,久久才回过神来。有人说“民国最后一位先生走了”,在当时我有同感。我不仅伤感“最后一位先生走了”,还觉得属于民国的那一道对真理的无限追求,对社会抱有深刻责任感与归属感的大门最终还是关上了,没能为后来人留下一丝缝隙。我看着许多人忙碌地转发着各式的文章,发表各样的言论,多为叹息与难过。但我明白,对他们而言,这不过是生活中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消息,他们不会去看先生们的思想也不会去理解其中内涵,更不会用他们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转发过后,他们关心的还是娱乐明星的恩怨情仇,还是五花八门的八卦轶事,这是一个真正“娱乐至死”的年代。他们会在归国科学家的消息下面狂刷“为什么年轻时没回来”的道德绑架,会在恶性社会事件下面评价“与我何关?”,在这个忙碌奔波的时代下,人们的怜悯心,责任感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麻木与极度的自私,“小悦悦事件”“扶老人反被讹事件”等充分地证明着一点,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有时候比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更魔幻。我们与民国的那些先生们,似乎只能在永不重现的故人年代相逢。

鲁迅先生有这样一段话,自我看过以后,就再也没能忘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弃自流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与其抱怨今时不同往日,倒不如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里,坚守着自己的准则,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这未尝不是对他人的贡献,未尝不是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易卜生曾经说过“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锻造成器”。百年前梁任公发表的《少年中国说》“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穿越时光重重,至今看来,仍旧振聋发聩。倒不是说要灌溉些什么“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鸡汤文学,而是说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若每一个人都抱着“反正我也改变不了别人”“折腾什么,也没什么用”的想法,那么你我只能共沉沦。路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民国的先生们凭着书生的意气,靠着伶仃的一杆笔,与探寻真理的无限激情,不也走过了清末民初的动荡不安,军阀混战的硝烟遍地,抗日救国的民族生存危机吗?

生在当下,人应该心中保存有一种气概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一点坚守去捍卫自己的道德准则,有几分义无反顾与社会责任感,而不是浑浑噩噩,空空地浪费生命,那是一种亵渎。乔布斯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很好的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什么要为社会付出“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或数学。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没做过。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添上一笔。我们只能用这种大多数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达——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迪伦的歌或是汤姆斯托帕德的戏剧。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深层的感受,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历史长河加上一点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

上一篇:行政人员求职简历下一篇:乡镇统计工作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