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干部调研报告

2022-06-24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级干部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村级干部调研报告

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优化村级干部队伍

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村级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领导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探索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提高和激励保障机制,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状况有明显改善。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我想就此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我县村级干部队伍思想素质较高,作风比较扎实,受到群众拥护。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年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近些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劳动力结构日趋失衡,这种失衡严重影响了村级干部队伍的结构。据统计,全县2406名村干部中,35岁以下的只有87人,仅占3.6%,35-50岁的1556人,占64.4%,50岁以上的763人,占到了32%。由此可见,干部年龄偏大现象比较严重。

(二)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广大农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务,求的是保护,特别希望基层干部“为官一任,带富一方”。经过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不可否认,我们村级干部的文化层次还比较低,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就达1487人,占到了总数的61.8%,这种知识结构的干部群体必然是靠行政命令的多,靠义气感情办事的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低,依法行政的本领弱,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少。

(三)精神状态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工作任务繁、责任重、压力大、困难多,环境差、条件苦、待遇低,不少干部思想上存在着“政治上没盼头,经济上没搞头,退休后没靠头”的不健康心态,精神萎靡不振,任务消极应对,工作难见起色。

(四)后备干部还有待进一步充实。一方面缺少“造血功能”,推不出干部。特别是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有志有为青年不愿意当村干部,那些想为群众办事的人,或因人缘关系,或因家族房头势力影响,无法通过正常程序进入村领导班子,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受到限制,导致领导班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断层”严重。另一方面又缺乏“护血功能”,留不住干部。相对艰苦的环境,相对辛苦的工作,相对清苦的生活,使得部分年轻干部不恋乡村恋城镇,不爱村官爱财神,外出经商打工搞活钱,去追求经济上的现实利益。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 2 也有主观认识的根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转型的冲击。一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群众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人“有吃有穿不求你,不批不斗不怕你,事不关己不理你,有了事情就找你,办得不好不依你,触犯利益要告你”,村里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上级对村级干部的工作要求高,群众对干部的期望值更高,希望村干部、“无所不能,样样精通”,像如来法力无边,像孙悟空神通广大,使村级干部压力更大。

二是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目前村级经费来源相当有限,历史债务包袱相当沉重,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据统计,全县村级总负债达6亿多元,平均村负债90多万元,全县仅有6个村没有负债,负债村达98%以上,有的村级债务高达

六、七百万元,少的也有三四十万元。而这些债务一部分积压在村干部手中,因手里捏有外债,说话矮人三分,做事自然底气不足。另一方面,有些群众把冻结村级债务的政策当作护身符,新欠老债无意偿还。因此,集体经济发展无本钱,公益事业建设无资金,“一事一议”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想办的事办不了,想做的事做不好,形成“群众怪干部,干部怨群众”的局面。

三是农村工作的环境不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由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减官减人没减事,工作职能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工作模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许多部门应该做的事压到村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水费收取以及公益性建设等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却往干部头上压,村干部深感权力不大责任大,工资不多 3 工作多,“得罪上级鞋子小,得罪同级支持少,得罪下级选票少”,身背多个一票否决,哪路神仙都得罪不起,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乌纱帽。不仅如此,工作任务与转移支付挂了钩,责任制与工资打了包,使得他们还要为各项没完成的任务买单,本来就很少的工资更是所剩无几,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四)农村干部任管机制不完善。首先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总的来看,对村干部要求多给予少,约束多激励少,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的力度还不够。据了解,村干部待遇年平均不到四千元,这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村干部的付出极不相称,特别是村级离任干部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落实,村干部觉得“青春献给党,老年无人养”,心存后顾之忧。其次是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对村干部布置多检查少,指导多监督少,村两委班子干部之间缺少严格的监督,村民缺少知情权和参与权,也难以实施监督。第三是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因为经费紧张,财力有限,村干部培训机会较少,再加上村干部本身工作繁忙,自我充电明显不足,使知识得不到更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已经采取了一些整治优化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离十七大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以拓宽选人渠道为突破口,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在选用村干部的问题上,应以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快速致富农民为目标,选好村支书,配强班子。提高素质,增强活力,建立一支干大事, 4 办实事的村班子,在注重素质的同时,大胆选拔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渠道宽,见多识广,在发展经济,带头致富中的“冒尖人”担任村干部。把回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专业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外出打工经商的“能人”作为村干部的主要来源。打破“村人当村官”的传统观念,拓宽选任渠道,突破地域和身份限制,真正把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农村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条件实在不成熟的村也可选派国家干部兼任村主职。

2、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建立教育培训机制。“黄金累千,不如一贤”。要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帮助村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打造“复合型”、“实践型”、“服务型”的干部。一是要鼓励村干部积极参与学历培训,力争使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村干部80%以上达到高中以上水平。二是要加强岗位培训。加强村干部的党性锻炼,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去年县委花大力气、大投入对村级主要干部进行轮训,反响强烈,效果明显,这种作法,应该长期坚持下去。三是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县直有关部门应当把对村干部进行林果茶种养加等实用技术培训当作自身重要职责,使村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得到提高。四是村干部的培训经费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使村干部的技术培训落到实处。

3、以化解债务为重点,建立村级经济长效发展机制。发展才 5 是硬道理,只有村级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干部群众的各种政策待遇兑现了,村干部的腰杆就挺起来了,村干部的形象就树起来了。首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自身优势,选准模式,找准路子,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发展化债。其次是县委、县政府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出台相应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村级依靠政策化债。再次是拍卖村级荒山荒水闲置资产,实行拍卖化债。

4、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强村干部管理的核心在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以村级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目标引导人,用实绩评价人。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干部任期目标和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和绩效评比,突出发展主旋律,把工作实绩和村域经济发展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量化考核,把结果与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真正做到以绩定酬,解决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三是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这样既能提高村务管理水平,又能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5、以激发动力为根本,完善保障机制。近年来,我县对村干部的待遇奖励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适当提高工资标准,建立优秀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对离职村干部实行离职补助,公开招录村干部为国家公务员等。这些措施和作法,振奋了村干部精神,调动了村干部积的极性,不仅应当继续坚持,而且应当加强和完善。一是政治上要特别关怀。对于长期扎根基层、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村干部,要 6 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要优先录干、转干,优先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先考虑经济待遇。同时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在全县广大干部中形成向优秀农村干部学习的浓厚氛围。二是在工作上要特别支持。要在项目上、在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扶持,多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支持他们做实事办好事。三是在生活上要特别关心,要真心实意维护他们的利益,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四是在待遇上要切实保障。要继续完善优秀村干部进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阳光操作,切实避免实施过程中的不正之风。积极探索离退职村干部保障的新路子,采取县财政补一点,村级经济筹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使他们老有所养,真正解除后顾之忧。

6、以培养后备干部为着力点,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村干部职数减少,村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现象严重,培养后备干部刻不容缓。对村后备干部一要严选:观念上要突破,真正做到以绩取人,方法上要突破,真正做到广纳人才,标准上要突破,真正做到重在创新,要打破身份和地域界限、采取组织推荐、自荐,群众举荐的方式,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公示等程序确立后备干部,优中选优。二要优育,对于选中的年轻后备干部要着力培养,要给职务、给任务、压担子,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培养,在锻炼中得到提高,促使他们尽快成熟。三是要强管。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每村2-3名的要求,按期进行全面考察和调 7 整充实,优胜劣汰,在滚动中真正把那些思想解放,勇于创新,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储备库,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第二篇:村级干部待遇情况的调研思考

村级干部是推动农村工作的主导力量,其政治、经济待遇落实情况,不仅关系到村级干部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新的形势下,研究如何将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探讨如何建立村级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是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最近,我们就这一问题组成专门调查组,深入部

分乡镇和村,采取广泛听取意见、个别访谈和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等形式,对村级干部待遇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新县辖15个乡镇、1个管理区、191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2007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89元。

(一)村干部队伍情况。全县现有在职村干部732人,其中乡镇兼职干部1人;大多数行政村村干部一般为4人左右,最多的为5人,最少的为3人;民选村干部634人,占86.6%;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93人,占45.3%;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362人,占49.5%。现任村干部中,35岁以下的26人,占3.6%;36-50岁的447人,占61.1%;50岁以上的254人,占34.7%;45岁以下的主职干部66人,占9%。主职干部中,任职3-6年的有72人,6-9年的99人,10-20年的117人,20年以上的39人。

(二)村干部待遇情况。

1、工资待遇。税费改革后,村级经费全部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人口超过2000人的村每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为2.5万元,人口低于2000人的村每年为2.3万元,其中包括村干部的工资。目前,全县村干部的工资标准不统一,由各乡镇(区)党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70%的村干部年工资大约在3000元左右,30%的村干部年工资在4000元左右,主职比副职一般高出200—500元。

2、养老待遇。全县在职村干部中办理养老保险的有106人,占村干部总数的14.5%,养老保险金一般由村集体交纳;少数村干部为了提高享受标准,个人拿出一部分资金增大投保金额。

3、政治待遇。在乡镇基层,村干部是党代表、人大代表的主要组成人员,担任党代表的有367人,担任人大代表的有333人,其中大约有12.7%村干部担任县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目前新县没有在职村干部在乡镇任领导职务,也没有在职村干部享受乡镇非领导正式工作人员待遇。

二、解决村干部待遇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新县为了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稳定村干部队伍,在解决村干部待遇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在工资上保障。稳定的工资收入是保证村干部待遇的前提。村干部工资纳入财政转移支付后,我们认真推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精减村干部职数。截止目前,全县191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已有93个村(居)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有381人属于“两委”交叉任职人员,精简村干部近400人,每年节约财政支出70多万元,有力加强了在职人员的工资保障。要求各乡镇(区)在财政所设立村干部工资转移支付资金专户,由财政专户管理,每年纪检、审计部门对这些资金进行专项检查,严禁截留、代扣、挪用等现象发生,确保村干部工资落实到位。

在政治上激励。《新县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解决村党支部书记待遇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工作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优先推荐担任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有特殊贡献的,在任职期间可享受副科级待遇。现任732名在职村干部中,有324人是乡镇党代表,有281人是人大代表。去年以来,我们推荐1名优秀党支部书记担任市党代表,2名优秀村干部担任市人大代表。在今年6月份,县委组织部还推荐3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报名参加了全省公务员招录。

在能力上培养。把培养“双强”村干部、“双强”村支书作为“双强”工程的重点,大力加强村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发展个体经济,创办经济实体。2007年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对于村干部发展种植、养殖等项目,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优先扶持,使一部分村干部走上了致富道路,提高了个人经济收入,有效解决了工资待遇不高的问题。当前,全县从事个体经营、农产品购销、畜牧和种植项目的有492人,占总数的67.2%;有“双强”村干部220人,占村干部总数的30%。2007年度,各单位扶持村干部发展致富项目的资金达到500多万元,90%的村干部年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大大超过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在生活上关照。在坚持原则、执行政策的基础上,对村干部家庭优先考虑农村低保救助、子女就学、招工就业等方面的扶持和照顾,让村干部工作安心。对生活困难的村干部由县、乡领导经常进行慰问,安排民政部门给予必要的

救济,2007年,用于村干部家庭慰问的款物达10余万元。通过多种途径在生活上关心村干部,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充分调动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在养老上探索。近年来,村干部的养老问题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重点。我们在个别乡镇试行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对在村级工作时间长的村干部,分5年以上和10年以上两个级别,为他们办理养老保

险;对在村级工作在5年以下的村干部,按年限分别给予退职补贴。有的乡镇将工作时间长、成绩突出的村支书、主任安排在乡镇直企业单位工作,退休后可享受养老保险或领取退休金待遇。目前,全县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年投入资金12万元,发放村干部退职补贴60多万元,有30多名村级主职被安排到乡镇企业部门工作,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后顾之忧。

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上级关心支持下,我县村级干部的待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目前整体情况看,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村干部经济待遇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是村干部工资缺乏科学的增长机制且标准不一。工资水平在税费改革前和改革后变化不大,近十年来持续稳定在3000-4000元之间,与经济快速增长的幅度、与干部维持生活的需求明显不适应。同时,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各乡镇对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确定依据、标准、发放方式也不尽相同。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村干部年工资最高的达到4000多元,经济条件差的年工资只有1900元,从而形成了较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问题。二是工资来源渠道窄且不稳定。村干部工资待遇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村级集体企业经营性收入以及招商引资、集体土地征用补偿、集体资产租赁、计划外生育社会抚育费分成等收入。集体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相对较多的村,工资待遇发放资金比较宽松,集体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薄弱的村则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的资金解决。如临近县城的新集镇的部分村,每年企业收入、厂房租赁收入、门面租金、征地补偿等村级集体收入20至40万元,工资待遇主要从这中间解决。而卡房、周河、田铺等多数偏远乡镇的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微乎其微甚至近乎空白,村干部工资待遇的发放则完全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一旦上级取消财政转移支付,哪么这些村就会直接“断奶”。三是工资到位差且欠帐多。税费改革前,很大一部分村无法将农业税费及时足额征缴到位,乡镇只好用一部分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抵缴税费任务;有些村虽然对上完成了任务,但也不是直接从农户手中全额收取的,而是用村级集体收入填补了任务缺口或由村干部借款垫交税费,导致上清下不清,村级债台高筑,无力支付村干部工资。农业税取消后,村干部工作任务虽减轻了,但村级经济来源也同时减少了,村干部工资、报刊杂志订阅费用、五保户供养开支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汛抢险、突发事件处理以及其它中心工作经费开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随物价上涨增大了,繁重的村级组织管理费用使大部分村无力支撑,从而导致村干部工资到位差、欠账多。

2、落实村干部政治待遇限制门槛多。近几年,各级虽然出台有“对工作年限较长、贡献突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可享受副科级待遇”的政策规定,但目前这一政策仍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一方面因为没有具体细化的标准而难以操作,另一方面因机构改革后乡镇领导职数、人员编制、财政支付工资额度等多方面因素限制而难以推动。另外,对于在村干部中优先招录乡镇公务员的做法,近两年有实践探索,然而在招录标准上,也存在任职年限、学历、年龄等诸多门槛,如此次全省在村干部中公开招录乡镇公务员,确定的标准是学历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下,任副职、主职年限必须连续达到4年以上,全县符合这些条件的勉强有3人,过高的要求使许多在职村干部可望而不可及。

3、村干部养老待遇政策不到位。对于村干部养老待遇问题,目前全省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虽然《“两项试点”工作方案》中有指导标准,但仍是在试点摸索阶段,并且只是针对村党支部书记而言,其他村干部养老待遇没有系统的、统一的政策依据。税费改革前,有的乡镇按村干部任职年限每年补助一个月的工资,采取一次性补助的办法解决村干部退职后的生活问题;有的乡镇比照企事业单位标准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但保险费由个人负担;还有的采取由村集体出资,一次性为村干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退职后每月可领取50-80元保险金,等等。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开展“两项试点”工作以来,我县在部分乡镇实行试点,采取县财政、乡镇、村、个人分级负担的办法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但此项试点经验全面推广后,县财政每年将增加不小的负担,对此上级没有明确政策予以相应补助,因此落实村干部养老问题也存在较大难度。

四、建 议

建设新农村,必须拥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充满活力的村干部队伍。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已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县要核定村组干部人数,中央、省、市财政要增加转移支付资金,设立村干部待遇专项转移支付。同时,县财政要加大资金匹配,专门用于村干部待遇发放,实行财政直发。每个村干部年待遇最低标准不低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按村人口数与干部比例调整干部待遇。

2、健全村干部待遇调资增资发放制度。以市为单位,分类制定村干部待遇政策和工资发放标准,确定增资调资条件,分年调整晋升村干部待遇,缩小地区差别,统一村干部待遇标准。出台村干部工资发放兑现管理考核办法,保证村干部待遇按期兑现。

3、多渠道多举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当前山区乡镇95%以上的村无经济实体,村集体没有经济来源。国家应稳定转移支付资金,延长过渡性转移支付,鼓励引导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给村集体经济发展一个过渡期。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过渡期,结合山区实际,制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措施,出台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切实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实现自供自给。

4、减少村干部人数,提高村干部待遇。推广“两项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借助第六届村委换届时机,提高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同时,继续加大选聘“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力度,逐步减少本村村干部人数,尽量降低行政成本。另外,国家要出台利于化解遗留村级债务难题的政策,以保证村干部待遇能够落到实处。

5、放宽解决村干部政治待遇的标准。省、市每年可批准各县增加3-5个编制名额,一方面对工作特别优秀、考核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落实副科级待遇,由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另一方面加大在村干部中招录乡镇领导干部、公务员工作力度,放宽任职年限、学历、年龄等限制,让大多数村干部能够参与公开选拔,获得施展才能的舞台。

6、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养老保险采取分年入保的办法,入保金由国家、县乡财政、个人共同承担,国家拿出具体政策予以补贴县乡财政,减轻基层和个人的压力,切实使工作易于操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医疗保险可以通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渠道落实,对村干部就医在保险范围、保险标准上适当倾斜照顾,让广大村干部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对于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村干部,可由当地民政部门将其纳入低保,并视情况给予临时救助,是老党员的党组织还可从党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给予救助,真正使村干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篇: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优化村级干部队伍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村级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领导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探索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提高和激励保障机制,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状况有明显改善。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我想就此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我县村级干部队伍思想素质较高,作风比较扎实,受到群众拥护。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年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近些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劳动力结构日趋失衡,这种失衡严重影响了村级干部队伍的结构。据统计,全县2406名村干部中,35岁以下的只有87人,仅占3.6%,35-50岁的1556人,占64.4%,50岁以上的763人,占到了32%。由此可见,干部年龄偏大现象比较严重。

(二)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广大农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务,求的是保护,特别希望基层干部“为官一任,带富一方”。经过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不可否认,我们村级干部的文化层次还比较低,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就达1487人,占到了总数的61.8%,这种知识结构的干部群体必然是靠行政命令的多,靠义气感情办事的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低,依法行政的本领弱,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少。

(三)精神状态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工作任务繁、责任重、压力大、困难多,环境差、条件苦、待遇低,不少干部思想上存在着“政治上没盼头,经济上没搞头,退休后没靠头”的不健康心态,精神萎靡不振,任务消极应对,工作难见起色。

(四)后备干部还有待进一步充实。一方面缺少“造血功能”,推不出干部。特别是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有志有为青年不愿意当村干部,那些想为群众办事的人,或因人缘关系,或因家族房头势力影响,无法通过正常程序进入村领导班子,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受到限制,导致领导班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断层”严重。另一方面又缺乏“护血功能”,留不住干部。相对艰苦的环境,相对辛苦的工作,相对清苦的生活,使得部分年轻干部不恋乡村恋城镇,不爱村官爱财神,外出经商打工搞活钱,去追求经济上的现实利益。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也有主观认识的根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转型的冲击。一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群众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人“有吃有穿不求你,不批不斗不怕你,事不关己不理你,有了事情就找你,办得不好不依你,触犯利益要告你”,村里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上级对村级干部的工作要求高,群众对干部的期望值更高,希望村干部、“无所不能,样样精通”,像如来法力无边,像孙悟空神通广大,使村级干部压力更大。

二是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目前村级经费来源相当有限,历史债务包袱相当沉重,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据统计,全县村级总负债达6亿多元,平均村负债90多万元,全县仅有6个村没有负债,负债村达98%以上,有的村级债务高达六、七百万元,少的也有三四十万元。而这些债务一部分积压在村干部手中,因手里捏有外债,说话矮人三分,做事自然底气不足。另一方面,有些群众把冻结村级债务的政策当作护身符,新欠老债无意偿还。因此,集体经济发展无本钱,公益事业建设无资金,“一事一议”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想办的事办不了,想做的事做不好,形成

“群众怪干部,干部怨群众”的局面。

三是农村工作的环境不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由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减官减人没减事,工作职能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工作模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许多部门应该做的事压到村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水费收取以及公益性建设等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却往干部头上压,村干部深感权力不大责任大,工资不多工作多,“得罪上级鞋子小,得罪同级支持少,得罪下级选票少”,身背多个一票否决,哪路神仙都得罪不起,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乌纱帽。不仅如此,工作任务与转移支付挂了钩,责任制与工资打了包,使得他们还要为各项没完成的任务买单,本来就很少的工资更是所剩无几,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四)农村干部任管机制不完善。首先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总的来看,对村干部要求多给予少,约束多激励少,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的力度还不够。据了解,村干部待遇年平均不到四千元,这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村干部的付出极不相称,特别是村级离任干部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落实,村干部觉得“青春献给党,老年无人养”,心存后顾之忧。其次是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对村干部布置多检查少,指导多监督少,村两委班子干部之间缺少严格的监督,村民缺少知情权和参与权,也难以实施监督。第三是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因为经费紧张,财力有限,村干部培训机会较少,再加上村干部本身工作繁忙,自我充电明显不足,使知识得不到更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已经采取了一些整治优化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离十七大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以拓宽选人渠道为突破口,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在选用村干部的问题上,应以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快速致富农民为目标,选好村支书,配强班子。提高素质,增强活力,建立一支干大事,办实事的村班子,在注重素质的同时,大胆选拔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渠道宽,见多识广,在发展经济,带头致富中的“冒尖人”担任村干部。把回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专业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外出打工经商的“能人”作为村干部的主要来源。打破“村人当村官”的传统观念,拓宽选任渠道,突破地域和身份限制,真正把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农村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条件实在不成熟的村也可选派国家干部兼任村主职。

2、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建立教育培训机制。“黄金累千,不如一贤”。要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帮助村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打造

“复合型”、“实践型”、“服务型”的干部。一是要鼓励村干部积极参与学历培训,力争使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村干部80%以上达到高中以上水平。二是要加强岗位培训。加强村干部的党性锻炼,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去年县委花大力气、大投入对村级主要干部进行轮训,反响强烈,效果明显,这种作法,应该长期坚持下去。三是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县直有关部门应当把对村干部进行林果茶种养加等实用技术培训当作自身重要职责,使村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得到提高。四是村干部的培训经费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使村干部的技术培训落到实处。

3、以化解债务为重点,建立村级经济长效发展机制。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村级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干部群众的各种政策待遇兑现了,村干部的腰杆就挺起来了,村干部的形象就树起来了。首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自身优势,选准模式,找准路子,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发展化债。其次是县委、县政府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出台相应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村级依靠政策化债。再次是拍卖村级荒山荒水闲置资产,实行拍卖化债。

4、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强村干部管理的核心在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以村级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目标引导人,用实绩评价人。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干部任期目标和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和绩效评比,突出发展主旋律,把工作实绩和村域经济发展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量化考核,把结果与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真正做到以绩定酬,解决村干部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三是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这样既能提高村务管理水平,又能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5、以激发动力为根本,完善保障机制。近年来,我县对村干部的待遇奖励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适当提高工资标准,建立优秀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对离职村干部实行离职补助,公开招录村干部为国家公务员等。这些措施和作法,振奋了村干部精神,调动了村干部积的极性,不仅应当继续坚持,而且应当加强和完善。一是政治上要特别关怀。对于长期扎根基层、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村干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要优先录干、转干,优先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先考虑经济待遇。同时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在全县广大干部中形成向优秀农村干部学习的浓厚氛围。二是在工作上要特别支持。要在项目上、在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扶持,多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支持他们做实事办好事。三是在生活上要特别关心,要真心实意维护他们的利益,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四是在待遇上要切实保障。要继续完善优秀村干部进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阳光操作,切实避免实施过程中的不正之风。积极探索离退职村干部保障的新路子,采取县财政补一点,村级经济筹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使他们老有所养,真正解除后顾之忧。

6、以培养后备干部为着力点,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村干部职数减少,村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现象严重,培养后备干部刻不容缓。对村后备干部一要严选:观念上要突破,真正做到以绩取人,方法上要突破,真正做到广纳人才,标准上要突破,真正做到重在创新,要打破身份和地域界限、采取组织推荐、自荐,群众举荐的方式,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公示等程序确立后备干部,优中选优。二要优育,对于选中的年轻后备干部要着力培养,要给职务、给任务、压担子,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培养,在锻炼中得到提高,促使他们尽快成熟。三是要强管。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每村2-3名的要求,按期进行全面考察和调整充实,优胜劣汰,在滚动中真正把那些思想解放,勇于创新,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储备库,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第四篇:某街道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提。而选好配强村级组织干部队伍更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是党在基层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群体,xx街道共有15个村,5个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始终强调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的领导核心作用。街道党工委认真总结以前的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难,流动性大。一是部分村干部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权力不大,工作不少,报酬不多,责任却大,于是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个人的“创业致富”上,忽视了作为一名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二是由于现在基层工作中矛盾尖锐突出、工作琐碎繁多,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思想,认为“当干部吃亏”,工作不安心、不积极。三是一些有本事的年轻农民到村任职一段时间后觉得没奔头,不愿当村干部,一些村党支部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这些都影响到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号召力,进而影响到农村工作的推动。

2、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随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村干部、村民代表在农村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一些村干部、村民代表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和履行职责的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要求,总是认为村级事务的决定权还是以村干部为主导,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只是走程序、走过场,没有真正把村民的意见、意愿作为做出重大决策的依据。

3、村级组织干部队伍战斗力偏弱。一是带动本村发展致富能力不强,在已有致富项目的村干部从事的产业上看,往往集中在种养业方面,虽然种类多,户数也不少,但经营面积小,分布零星,不能集中连片,形不成规模。其他方面的致富类型主要是从事简单的运输营销,也就是说仍属于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产业的质量不高,层次较低,一但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二是在诸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上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下去,另外在协调村企矛盾,村民矛盾方面也很难妥善处理。

(二)原因分析

1、村级组织干部待遇相对较低,缺乏政策激励机制。一是村干部长期面对面地与群众打交道,直接碰到的矛盾和问题多,工作难度大,有时甚至被群众所误解。二是村干部处于农村改革与发展最前沿,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农村各项工作最终都要由村干部去抓落实,任务重、压力大。三是村干部报酬少、待遇低,付出与报酬很不相称。这些问题,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后备村干部的质量。

2、村干部素质偏低及工作环境困难双重影响。一是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在政策理论、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二是缺乏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绝大多数村干部满足于被动地听从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应付各种眼前工作,在发展经济方面,一味地严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三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和矛盾。村干部开展工作面临的困难有所增大,有当“老好人”的思想。四是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无钱办事现象严重。村级组织的日常办公经费和村级组织活动阵地的设施设备维护维修更新费用几乎全部靠各村每年有限的办公经费。

三、提高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积极帮助、关心村干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在引导村干部接受正面教育、自我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着力解决与村干部思想问题密切相关的工作、待遇、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矛盾和问题,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从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他们思想上的疑虑和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促使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推动农村突出问题的解决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严格各项制度落实,促进干部群众民主意识培养。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使之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群众的民主权利,自觉按民主管理的要求、通过必要的民主程序去推动工作。二是要全面推行党务、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真实、及时,让群众对村务特别是财务的情况有监督的机会,提高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三是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严格按照“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工作方法配套制度要求,保障村民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参与度。四是加强村民法制意识、民主意识,融洽干群关系。结合法制进村活动,培养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的参与度,增强干群关系。

(三)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一是严格按照选人用人制度,逐步改善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结构,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组织干部队伍中。二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在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村干部的“双培”工作,发展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四)教育与考核相结合,增强村干部队伍服务责任意识。一是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切实增强村干部综合素质。以提高村干部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能力为重点,特别是要让村干部吃透最近几年出台的大量的农村政策法规。通过集中培训、谈心谈话、组织自学等方式加强村干部的系统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严格制度保障,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继续坚持村“两委”双向述职制度,街道党工委在年底按签订的目标任务责任书要求,严格对其进行考核,让村干部时刻牢记自己责任,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第五篇:古宋镇村级干部换届选举工作调研报告

村级组织是我国公共管理中最基层一级组织,搞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提高村级班子和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扎实有效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和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党员、村民民主权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村级干部在过去工作中的一个平台,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换届选举的基本程序

1、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研究换届选举事宜。研究内容包括是否按期进行换届选举,提出换届选举筹备工作的初步意见等,并具体对第2项中需请示的内容进行研究。

2、进行换届选举请示。请示内容:①召开会议的时间及主要议程;②下届委员会委员名额和差额比例,书记、副书记名额,构成原则;③选举办法。

3、召开支委会或支部扩大会(党员大会)。研究召开党员大会的筹备事项,包括对党员进行宣传教育,组织酝酿推荐下届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起草工作报告,对筹备工作实行分工负责。

4、做好会议材料准备和会务准备。会议材料包括:工作报告,大会选举办法,组织选举的主持词,下届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及情况介绍,选票、计票统计表、计票结果报告单等。

5、上报候选人名单。向镇党委呈报下届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请示。

6、召开党小组长会议(党员大会)。主要内容:介绍党员大会准备工作情况,确定党员大会日程、召开时间和地点;对如何开好大会向党员提出要求;确定召开大会的其他有关事项。

7、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选举。一般有以下程序:①清点到会人数;②通过选举办法;③通过监票人,宣布计票人;④宣布下届委员会名额和候选人名单;⑤监票人当场检查票箱,计票人分发选票,大会主持人说明填写选票注意事项;⑥选举人填写选票,并按指定顺序投票;⑦计监、计票人清点选票,确认选举是否有效;⑧监、计票人在监票人的监督下计票;⑨报告被选举人的得票情况;⑩公布选举结果。

8、召开第一次支委会,选举书记、副书记, 并讨论各委员的具体分工。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产生一般可采取等额选举的办法。(不设委员会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产生,由全体党员充分酝酿,提出候选人,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在党员大会上进行差额选举。)

9、向上级党委报告选举情况。报告内容: ①换届改选概况;②当选的党支部委员和分工的具体名单,以及每个人的得票数。(参示样3)

10、归档。 ①有关改选的资料;②上级党委的批复

二、换届选举可能出现的问题

今年10月-12月,我镇将再次进行换届选举工作。而随着我县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提升,今年的村级换届选举将更加激烈,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拉票方式明显。今年6月,我镇的部分村“两委”已经推荐出了候选人,而正式的选举在十月份。在这期间,部分竞选对象为争取更多的选票,必然使出浑身解数,有的直接跑到选民面前争取,或者通过选民的亲戚朋友采取迂回战术;有的进行和风细雨、苦口婆心思想工作,或者明目张胆威胁恐吓;有的长时间进行感情投资,或者在选举日前采取立竿见影收效的方式;有的单枪匹马独挑,或者相互之间结成“利益同盟”,以此压制竞争对手。

2、“非正常”现象复杂。竞选日益激烈必将引发各类“非正常”现象,且方式日趋复杂,有的发给实物或直接支付现钞;有的施舍小恩小惠或明码标价买票;有的直接让选民得实惠或者允诺实施公益事业。过去“非正常”现象一般出现在村委换届,现将会蔓延党支部换届中。

3、竞选目的更加多样。大多数人竞选村干部是为了发展村级经济和公益事业,为村民谋福利,但也有少数人则出于“私利”而参与竞选。有的为了出名,村干部是一个“官”,能光宗耀祖,风光一时;有的为了利益,到上级部门好办事,所在地工程易承包,集体资产能动用;有的为了“争口气”,你选村干部不服气,就要与你争高低、拼死活。

4、选民心态更加分化。大多数选民(党员)认为村级换届事关村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希望本村最优秀分子当选村干部,他们热情高涨,正直正派。但也不少选民(党员)对换届选举要么漠不关心,放弃投票权;要么见利忘义,看谁给的钱多、唯宗派家族利益、凭私下交情,投“金钱票”、“宗族票”、“人情票”。

5、信访问题更加突出。由于竞争激烈和竞选“非正常”现象的出现,信访件将会明显上升。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违反选举程序、贿选、工作人员违规失职等问题上,信访的途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信访目的将日趋复杂化,有出于正义公道,也有报复泄愤。

三、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镇党委、政府应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力促不出现以上问题。

1、精心组织,加强选举工作的领导。由于历史原因和形势发展带来新情况,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会碰到种种问题,镇党委、政府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分析2010年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拿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加强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首先,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广泛深入选民(党员)当中做好宣传发动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选民以本村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把能力强、作风硬、经验丰富的选民选进村级班子。其次,党支部负责人应通过合法程序进入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委员会工作。第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选举中的正气和主流,防止和抵制各种违法行为。

2、依靠群众,发扬党内和群众民主。民主是选举的灵魂,只有在党规国法的范围内,充分发扬民主,换届选举才能充满活力。党支部换届选举必须执行“两推一选”有效选举办法。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两推”。党员民主推荐和群众推选测评面要广泛,党员参加推荐率必须达到80%以上,村民参加推选率也必须达到60%以上,两者赞成得票率应达到参投两个50%以上对象才能进入乡镇党委考察范围。二是要严把候选人资格关,乡镇党委对党性观念不强,理想宗旨淡化,私心杂念严重,统揽全村能力弱的支委候选人应取消资格。三是搞好选举。到会党员必须达到总党员数4/5以上,候选人应差额选举,设立秘密划票处。为了确保村两委一肩挑,当选支部委员不应直接选支部书记,应鼓励他们参加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的人选。

村委会换届选举要把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村民选举委员会必须由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推选产生,其他组织、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撤换。二是严格依法进行选民登记,做到不错、不漏、不重复、不让有选举权的村民因选民登记工作失误而丧失了选举权利。三是做好候选人提名和确定工作,保证候选人要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四是精心组织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参加,选举有效;候选人和被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投票时,实行差额、无记名、秘密写票和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的办法,保证选民在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

3、严格程序,维护依法办事权威性。党规国法是体现党的意志,群众意愿和国家意志的统一。实践证明,在村级换届选举中,只要依照党规国法办事则平安顺利,否则随意行事就大乱上访。因此,严格依照法规办事,必须做到:一是有法可依。以县级为单位制定换届选举实施细则,各村可根据实际作相应修改。细则不得违反党的基层组织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村委会选举办法。细则必须通过本村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方可有效。细则制定应全面细致,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二是有法必依。凡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一步都不能少,凡法律法规规定的属于村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一点不能截留。从以往经验看,选举工作人员因怕麻烦、图省事,执行选举工作的法律法规不严格,引起选举争议的例子很多。各地在换届选举前,集中组织从事换届选举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三是执法必严。凡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东西,不能随意改动,不能因为极个别人的特殊情况,而把法律法规弃之一边。以往一些农村在选民登记上,对同一类选民实行不同的政策,都引起群众的不满,这在今后的实践中要切实加以纠正。四是违法必究。对不按法定任期进行换届选举的,不按法定程序确定候选人的,未经选举而委任村委会成员的,不按法定程序撤换村委会成员的,要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对使用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对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迫害的,等等,要依法严肃处理。

4、完善制度,增强村级换届选举的有效性。村级换届选举工作能否成功,突出表现在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前提下,把所在村最优秀人才推选为新一届村班子,而要确保优秀人才顺利当选,关键是建立换届选举运作好机制,其中应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候选人政审制,任职承诺辞职制。

5、集中培训,规范村务运行。做好选举善后工作也是换届选举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要搞好培训,换届结束后,有关部门要集中组织所当选的“村官”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培训内容包括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农村常用法律法规;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金点子;村务规范运行基本常识。二是村级换届选举后,各村对上一届制定村级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内容,重点抓好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民主管理制度、村务公开监督制度,要研究制定村民代表的职责,合理确立村民代表会议内容,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程序和原则,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防止流于形式,切实保障广大村民参与村务决策与管理。

上一篇:车间工作计划范本下一篇:村级年终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