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散文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家乡散文范文

家乡散文

槐花香

楼下的槐花开了,香味飘满了房间的每个角落,今天是周末,母亲说趁着有空回家拔拔地理的野草,别荒了麦子.

开着行驶在回家的路上,整齐排列的白杨树中偶尔能见到几颗长得壮硕的槐树,现在她们都开着花,开成了白花花的一片云。我故意开着车窗,阵阵的清香随风钻进来,它们飞进我的鼻腔、涤荡着身体的每一处,有一刻我觉

得我身上的每个毛孔里都散发着槐花的清香,这种感觉很微妙。

我的故乡槐树的身影到处可见,她们长在路边,坡里,沟沟坎坎处,不挑剔环境,随遇而安,甚至连野草都嫌弃的石头缝里,他们都能长得颇有气势。

小 时候,每到槐花开的时节,家家户户是要摘槐花吃的,摘槐花这活,通常是家里的女主人来做,她们找来家里的长竹竿,在顶端绑上镰刀,吆喝着自己要好的邻居一起摘槐花。

通常我们都是去河塘边的那片林子里摘,那里槐树多,长得又不算太高,摘起来更容易,大人们用绑着镰刀的竹竿在树上噌噌几下子,树下就雪白一片,我们见状,蜂拥着围过去抢,“不用抢,有的是”,我们可不听,抢到手的槐花,也顾不上扎人的刺,被我们抱在怀里,边叫边往嘴里塞,其实槐花生吃并不美味,有股发涩的豆腥味,村里的孩子们对吃的没那么挑剔,他们一把把的往嘴里塞着,甜丝丝的带着清香的花朵吃了一肚子。

摘回家的槐花,晚上餐桌上就多了道槐花煎鸡蛋,做咸粥也可以加上把槐花,做出来的粥一股子的清香味,让人食欲大增。每年的这个时节我都能吃上几餐和槐花有关的饭食,渐渐的成了一种习惯,每年待到槐花开时,无论我在外上大学还是工作,我都得找机会回家,就为了闻闻着熟悉的花香,吃上顿带着清香的槐花饭。

今年,走在家乡的路上,怀里多了个咿咿呀呀的小娃娃。

远远的,峰婶子在河塘边招呼我,她还从来没见过我女儿,我们唠着家常,来福叔佝偻着身子坐在我们边上的一块石头上,沉重的喘息声从他身体里发出,在我记忆里,来福叔有一副好身板,他年轻时和老婆在村子外建了三栋鸡舍,那时候身强力壮的他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我的惊愕写在脸上,来福叔一眼便看透了,“不打紧,快好了,你看这些槐花开的真好,让你娘来摘些槐花,煎鸡蛋给孩儿吃”。来福叔手指着河塘边的那片槐树林,是啊,白花花的一片开的真好,就像小时候一样,来福叔的小孙子也一岁多了,想来肯定吃了今年的新槐花。

我抱着女儿,给她指着路边葱郁的树木,初夏时节,是乡村最美丽的时候,梧桐树开着粉紫的花,白杨树的叶子在金灿灿的阳光中泛着油亮的光,菜园里西红柿、豆角爬满架,谁家的二月兰,紫白相间的花围着菜园开了一片,园子一角的月季花已经有年头了,我记得我上初中时,每天路过这里,她的枝头总是绽放着玫红的笑脸,如今她的花枝旺腾腾的长成了一棵树,硕大的影子铺满了地,枝上开满了她的子子孙孙,这些年,她与身边的这些树,看到一茬茬的人老去,一茬茬的新生命降生,就如同不远处的庄稼地,在一茬茬的光阴里,播种、生长、收获,死亡,不变的是脚下的土地,依旧如当年般坚实,这些人,庄稼,树,蔬菜,狗狗猫猫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老去,又一个轮回的新生,生命在永不止息中美丽无比。

下午,二姑和表妹来了,听说我们回家来,她们过来看看,带了一袋刚从院子的槐树上摘下的槐花。

今年又有槐花饭吃了,还有一屋子的清香,远远近近。。。。。。

第二篇:家乡情结优美散文

来上饶,已有一个月时间。过去每年都在慈溪,从没有在上饶呆过,可能也就是因为此,我总疑自己现在不是在上饶,而是在慈溪。可能也就是这种感觉,让我没有了回家的念想。但我心里明白,我不回家乡真实原因,是我感觉到无颜见人。回到村子里,村里肯定会好奇问我为什么这个时候回家乡,是不是有什么原因,他们当然不知道我在上饶。我很不喜欢回去惊动了村里的人,实际上也根本惊动不了,这是我多虑了。我是个畏惧家乡的人,这个畏惧的心里早已无比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去年在家乡的时候,我几乎没有出门,出门了也是低头的,不敢和人打招呼。我是个不敢回家乡的人,但我也有想念爷爷的时候。他老了,不知他现在一个人在家里如何生活。我无法帮助他,没有能力帮助他,回去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我还是想念家乡的一片土地。春天到了,家乡的春天肯定要比

虽然我思想在家乡的土地、油菜花、桃花、屋后的小山,但我还是思来想去,我不能回去。这样做,是不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我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了,总有一种恨家乡情结在里面,别人都恋家乡,为什么唯独我一个人对家乡没有了感情,反而是反感,逃避。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年,离开故乡时间久了,陌生了,更主要是我的失败。我总在反复地想一个人问题,这是不是一种错误的,今后会不会后悔将会受到惩罚的思想。这个问题,折磨了我很长时间,最终不知出于累了还是出于实在找不到答案,就不了了之了。

甜甜今天回家乡了。他好像是代替我回了家乡似的,来时,他好像又是代替我从故乡来,可我很少提起故乡,但看到他却是很亲切。我很羡慕甜甜的工作,工作稳定,每到双休日就准时不回去,似乎从来不会在这里度过双休日。其实,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自他大学毕业工作以来,还没有真正出过远门,最远的地方也是景德镇,去年到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都在这县城工作,回家习惯了,他不回家乡反而不习惯。他能回家乡多好啊,生活是丰富而新鲜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多姿的,我多想要他的生活啊。每次看到他毫不犹豫地要回去,就会添加家乡的想念。“老肚,你不想回去,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他开玩笑说。

家乡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其实,我根本不用回家乡,因为我的满脑子里的家乡比看到的家乡更清楚,更直接。不知为什么,每次想起家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别的地方,而是屋后的一所橘子院,橘子的叶子密密麻麻,浓绿;然后,想到那里有我小时候的故事,脑海里出现一条小路,学校,村里的人。家乡是激起一个人回忆的地方,不能依依写下来,只有在脑子里依依过虑。

我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傍晚的阳光渐渐退却,微弱了,感到微凉。来自马路上的车器声,“叭叭”个不停,是让人反感讨厌的,没有比下午好到哪里去。我一个人坐在这里,叫我怎么不想起今天的生活,想起了回家乡的甜甜,想起家乡呢?

第三篇:飘雪的家乡散文

入冬了,这冬天的第一场雪终于飘落了,静静的凝望着雪花纷纷扬扬的飘洒,那雪片的飞舞,飘得却是如此的洒脱,好美的景致啊!伸出双手让雪花轻盈的,悄无声息的落入掌心,让心情定格出此刻的记忆,让指尖跳出的冰凉化为诗人的墨迹,让我的文字飘落在诗情画意的世界里——题记。连绵阴雨的寒潮来袭,冬天就这样诗一般的到来,在这飘雪的季节里,仰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儿,心中顿时很想做一位咏雪的诗人,在我印象中的雪花儿总是飘洒在浪漫的空中,一片紧跟着一片,一团追寻着一团,直坠人间,忧而不怨,低声浅唱的是心情的愉悦和内心的静定。

不知怎么的,看着这样如此的雪景,看着云朵洒落的泪花,多想把这自由飘洒的雪花,写成我心灵中诗行般的一本文集,原本以为这就是我最甜美的打算,是我最崇高的梦想,可就是这样在我到文的版本将要成文的顷刻,依旧写出的还是我最最喜欢的散文,想来散文中的最高境界依然是和着诗歌一样的浪漫,依然是和着诗人一样的情怀。

回望着身后走过串串重叠的脚印,那脚踏雪痕的下面,是一步一步陪着我的文字和着诗韵的舒展,一起飘洒着我在散文世界里的幸福诗篇,奏响的是像歌儿一样婉转和着悠扬韵律落入人间。这雪的诗魂清晰而明亮,又多像一曲曲歌儿的五线谱,寻味着真真实实的生活再现。

家乡的雪花儿,飘散在滹沱河畔,岔河岸边,博识的人们还在观赏着那些开放在花海里,还在努力绽放的花儿身边,那滋润的美艳简直是美到了极点,就像献给少女洁白的哈达,就像极壮健处子的皮肤,是纯情少男少女飘洒出的爱情宣言。

家乡的雪花儿,飘洒的好温好暖,不管是严冬的到来,还是大雪飘飘的数九寒天,那些被微风卷起的微尘,被寒风卷起的落叶,还有河面上涌动的积雪,还有那水滩结冰的湖面,都闪烁着明亮的光斑。

漫步在冬日里的郊野花田,曾经试想着,假如这里不是冬天,在我的散文笔下是否还能写出冬天里的一把火,绵绵不断的传递光与热的暖暖,将流下的感动洒满人间。

习惯了城市中的熙熙攘攘,不再去关心季节的变迁,只是知道落叶的凋零便是冬天的到来,叶子绿了象征着春天的来到,四季交替的冷暖,时光滚滚的向前,而这个冬天里充满的温情画面,其实每一刻都在我们的身边上演。

家乡的雪,飘洒的总是那么的新新鲜鲜,它是花海里妩媚独舞的朵朵娇媚,是梅花雕刻一季的容颜,是纯洁的雪花拥抱着圣洁的白雪发出的豪迈誓言,是泪落,是雪融,洒下的行行诗篇。人们总是带着赏花的心情去看雪,对着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水湖畔感到无比的新奇。即使你是生长在省会的人,怕也会对家乡的雪景感叹出别一样的心情。因为这里的雪,它还在嫩嫩的生长着,多像飞起白天鹅的绒毛,轻轻地覆盖着滹沱河畔。当阳光出来的时候,雪开始慢慢的融化了,你再去看那郊野花田,那清清的水滴,洗出了泥土的新绿,带着花香的气息飞上蓝天。

雪花轻轻的飘洒着,赋予我一个生命的使者,给予我一个坚强生命的信仰,生活的快活不是我们大多数人吸取的自身经验,生命的源泉在于背叛,人生在世,好比枝头上的花儿和鸟儿,原本都是大自然的产儿,人生的车站,每天都有上上下下的再现,既然大自然赢得了我们的生命,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大自然中继续我们的滋养,一如,雪花对腊梅花儿那样无私的奉献。

然而,落雪的家乡湖畔,无论如何在那落雪覆盖下的梅花还是很值得一看,即使匆匆的撇上那么一眼,也能够留下久长的记忆。如今,梅花身披皑皑白雪,多像落霞与孤影的相伴相随,揉碎情愫任飘零,寂寞中蕊寒香吟,清风舞袖,飘雪为酿,吐出暗香芬芳悄悄漫延,涌动出的是透骨的坚强。轻轻地观赏着冬日里的傲雪寒梅,望着它披满白雪的身段,冰枝清雅,冻蕊盈秀。好一个梅花般的高贵典雅,今生我要活出个和你一样的坚强与漂亮,再许我来生,不,生生世世都要你许给我那一抹嫣红色的威武不屈,缤纷怒放。

我真的以为,我家乡的雪景最是美丽的,在我眼中的视野里,家乡冀之光之塔上挂起的串串冰凌,如水晶般的透明剔亮,阳光照射在塔顶的顶端,折射出千道万道光芒,折射出花海满树冰雪下的梅花如冰凌花一般的朦胧又清亮,那冰的千种还有那梅花儿绽放的万般柔情,构成了冀之光塔下的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那么,再加上母亲河几处残雪的点缀,雪后阳光四射的照耀,几只鸟雀的欢呼唱吟,鸽子高高的飞上了天空,人身在其中,美妙的竟在仙境。

家乡的落雪,给我们带来的总是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的装饰着这美丽的冬天,在这个不是很冷但我们还在饱尝着最寒冷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中,装在我的文字世界里,像那冰冷而又热烈的美酒。

家乡的落雪,飘在我散文化的脑海中,然而,家乡湖畔上的每一颗花草树木,此刻都能成为我笔下美丽坚贞的爱情,一坐省会的桥梁,一条母亲河的河流,便是我笔下的悄然泪流。快快拿起手中这把浓缩的笔刀吧!随着这飘雪的悄然落下,用我极度深情的墨笔,诠释草木的勃发,流淌在我母亲河流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痛苦也是美好的,欢喜也是美好的,但愿在冀之光之塔下举手宣言的爱情永不背叛,愿亲情与友情地久天长。

第四篇:家乡的元宵龙散文

儿时有关过年的记忆里,少不了元宵节的玩龙灯。在老百姓心里,过完元宵节才算是过完年。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

“龙”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神圣和吉祥的象征,在元宵节,古镇人们会用“玩龙灯”这样的形式来表达着他们的欢快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同时它又有着驱邪除瘟,去灾祈福保雨水及时、五谷丰登的深刻寓意。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元宵节看了龙灯才不会生病,龙,是吉祥的象征。大人们用简单的语言形容“龙”,却让我记忆一生。

从过年开始,就期待着元宵的龙灯。龙灯在哪里,成了一个谜,问大人,说龙灯还在下埸高石坎那里慢慢做,要正月十五才会大驾出门。

一股莫名其妙的吸引,想先看一下龙灯,于是,一个人跑到高石坎,寻找龙灯究其在哪里,找啊找,东瞧瞧西望望,终于看见有人正在做龙灯。

一间很大的房子,有两个巧匠正在精心制作龙灯,他们用一节节竹子,一根根篾条,一张张红纸黄纸,地上一盆浆糊,粽刷将浆糊在捆好的龙头龙身上刷呀刷,将裁好的纸慢贴上去,先做成一节一节的龙头龙身。听他们说,等几天龙灯出门,再用几尺布将龙身联结,外贴黄纸,拉到屋檐下去排列好,再用颜色笔勾画成真龙,并将龙尾要做成非常灵活的“龙摆尾”。一条彩龙才能隆重推出。

元宵节一大早,又去看看那条龙,果然出现了一条:龙首红麟,生动逼真的龙灯。龙灯有九个节,毎个节用一根竹竿支撑,另有一根竹竿上顶着一个圆球,巧匠们说是这条龙的夜明珠。

一会,来了一大拨人,高桶锣鼓打起,大铜锣小庆庆敲起,热闹了好一阵,突然,锣鼓声停息,听有人大声说:祭龙开始。原来,在出灯之前,要为龙灯开光请神!

祭龙请神是很有讲究,法师要写道文书,香蜡纸烛,瓜果蔬菜、刀头肉餅活公鸡,用公鸡头冠上的鲜血在龙头上画上神符,然后再滴三滴血在酒碗里,法师边念咒语边用带有鸡血的酒喷在龙身上,这样才能激活神灵。

现在看来,这种祭龙仪式应该列为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是一种寄托和祝福,更是中华龙家乡龙的优秀文化传承。

期待的十五晚上终于来了,晚饭后我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就来到了下埸的街头等待着,那不是等待,是在迎接心中的龙。

大人们互相拉着家常,或互致元宵的祝福,小伙伴们在街心互相嘻嘻笑笑,偶尔,有几个小火炮点燃,捂着耳朵看着点燃的引线,听到很小的“砰”的火炮声,又放开耳朵拍手欢笑。

当月光洒满大地的时候,石板正街两侧已经人头涌动,共同期盼着元宵节的龙。

“龙灯来了”,有站在街心的娃儿在吼,其实是龙灯正在慢慢地伸展出雄壮而美丽的长龙。

一阵阵热烈奔放的鞭炮声,一声声急促的铜鼓锣,腾空而起的火药花,映衬着美丽的龙。

只听有哨子响,龙的两侧同时点燃了很多煤油竹筒,火稿的亮光啊,照亮了街头,照亮了龙,照亮了人们眼睛的方向,照亮着人们心中的幸福。

龙灯真的来了,在没有电灯手机的時代,元宵节龙灯是那样的耀眼夺目,其实就是由铜鼓声,唢呐,火把,鞭炮,火药桶围绕的一条纸龙。

龙灯经过我们了,只见最前面的是一面彩条横幅,上书,“朱沱龙灯欢度元宵”。彩条下面有领导和劳模,锣鼓声此起彼伏,旁边还有人戴着“治安”的袖笼笼。

龙来了,龙头左右摆啊,想吃前面的“夜明珠”,夜明珠在龙嘴边晃呀晃,就是不让他掉在龙嘴里,是龙在戏珠,还是珠在戏龙。走上十来米,珠先停下,原地戏龙几分钟,一条不长的老街,要两小時才能走过。

这哪是九节龙哦,龙的后面,还有四个壮汉抬的大火炉,有风箱和铁锅,铁锅内的铁水哦,真红。人们在治安员的引领下,很自觉地跟着前面的龙,前面的龙头扭头回望看看龙尾,看到的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长龙,龙与人紧相连,人与龙共舞,我们才是真正的中华龙。刚刚站在街檐两边的人群,汇成了江边古镇的一条长龙,在人们的元宵节日中,缓缓前行,给古镇人们带来深情的祝福。

此刻,虽不能用“满城灯火璀璨,万巷人头攒动”的词来形容那時的埸境,至少是可以形容当时过元宵节的一种深切感受。

跟着龙灯,慢慢地走啊,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脚都要走不动了,元宵节太热闹,又感觉似累又不累,因为,重头戏还没来呢,最后,龙要与铁水拼博,这才是元霄节玩龙灯的最刺激的顶峰。

龙灯到了杂粮市坝坝,龙灯原地起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治安员忙着驱赶人群,为泼铁水让出通道。

趁人们还在退让之中,只见铁水冲云霄,龙在火雨中翩翩起舞,火红的铁水绽放出龙的铮铮铁骨。在那没有彩灯射灯的時代,那一颗颗瞬间即灭的火花,粒粒是那么的耀眼夺目,花在空中盛开,落下的是滚烫的火珠,掉在身上,有被小小烫伤,人们却认为是遇到了最吉祥的星座。高兴啊,铁水中的火龙,家乡的元宵节,你有条醉人的龙。

泼完铁水,龙灯也满身烧了些纸洞洞,但骨架依旧。人们在欢快声中渐渐散去,此时月亮也圆了。

皎洁的月光里,才能真正看出龙的身姿,龙的形象,脑海里不断地涌现出龙的传说......

家乡古朴典雅,欢快悦心的元宵节,今天你还有木有?

第五篇:家乡的冬天优秀散文

遇到先生的时候,就再也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寒冷。那年冬天起,我就再也没有冻过手。不知道是不是人们所说的全球变暖的原因,还是生活富裕后穿的衣服抗寒,还是吃东西热量增加了,反正身上总是暖暖地,觉得冬天不像小时候那么难熬。可是我却把原因归结为只是遇到了他。我的家是在华北平原的一个村庄,说不上她有多美,可能是我手中的笔太笨拙的缘故,写不出那么多华丽的词藻。但在我的心中故乡是我走过的千山万水中最美最神圣的地方。

家乡的冬天好冷啊,初冬的时候,村头的河堤上,杨树,柳树在寒风的吹拂下,树叶在空中飘飘洒洒地打着旋往下落,眨眼的功夫,地上被树叶盖上了厚厚的金黄。每年这时候,哥哥、姐姐就会在河堤上用耙子,扫把占上一段。这一段的树叶就归我们所有了。但哥哥姐姐总是不放心,半夜起来还会去河堤转一圈,看看有没有被人收走。第二天起早,他们就会早早的起来扫成堆。用小拉车送回一趟,顺便把我们几个小的叫起来,帮他们装车。手摸到带着霜的树叶一会就失去了知觉,红红的,木木的。我们从来不敢不去,因为拉回来,哥哥姐姐还得去生产队里下地出工。每年初冬,我们捡回的树叶经过晾晒堆成柴垛,等着拌上土一层一层垫进猪圈里积农家肥,挣工分。

树叶扫完,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手放在胸前,左右手相互揣在彼此的袖筒里取暖,脚不停地在地上来回踱来踱去,活动着身上就不感觉太冷了。大地被冻得裂开了横七竖八的缝隙,有两三公分宽,趁着冬闲,哥哥姐姐去地里拉土,用铁镐打冻,一米多深后才能用铁锨挖得动。天还没亮,哥哥姐姐带着我们就去了地里,让我们扶车,他们装土。我们喊冷,他们喊热,有时候哥哥还会把棉袄脱掉,披在我们身上。汗水不停地在他们的的脸上往下淌。

到了腊月,天更冷了。井台周围打水时不小心洒出的水结成厚厚冰。滑滑的很是危险,好在我们穿的都是母亲千针万线做成的布底棉鞋,可以防滑。学校里,我们每天都得起来上早校,道路两旁掉光树叶的树上,枝干一夜之间结成好看的冰花,我们的头发上也结了厚厚的霜,老师的胡子也成了白色。教室的煤火炉总是被那几个淘气男生弄得半死不活的,散发不出多少热量。老师一般不让我们在早上写字,我们揣着手背书,或是背数学定义公式。教室前,老师带着同学们把地上打扫干净,用土当上四周,让同学们轮流压着压水机。被土当成的方方正正的的地上经过几夜冷冻结成了冰,这就是同学们天然的滑冰场。我们排着队,转圈滑,或者你滑过来,我滑过去。玩的不亦乐乎。到了晚上,母亲就会把我们出过汗的湿漉漉的鞋放进烧过火的灶膛,第二天早上暖暖的,穿起来特舒服。由于在学校滑冰,没有多少日子,鞋底就磨薄了,母亲说我们穿鞋太费,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是这个话题,还不停的埋怨老师。

母亲怕我们冷,把棉衣做得厚厚的,我们行动都不方便。可是到每年到树叶掉下的初冬,我的手就被冻成了疮,晚上钻到被窝一还劲,奇痒无比,又不敢抓,难受极了。母亲说,你穿的又不比别人薄,每年就你冻手,像是被捡来的没人疼似的。同学们说是由于我的手上肉多,胖嘟嘟的手不抗冻。

过年了,母亲便把蒸好的年糕,豆包,馍馍,馒头,豆皮饼子放进西头没人住的屋里。里面有一个缸,母亲擦得干干净净,上面盖上只有大人才搬得动的石盖,母亲说怕耗子吃,其实是防我们,怕我们不到过年就偷偷吃完。

我怕冷,不喜欢冬天,我喜欢过年,所以也盼着冬天。因为感觉没有雪花飘飞,就没有过年的味道。过年是我们小时候在寒冷冬天最期盼的日子。

寒冷属于我的童年和少年。当我遇见他的时候,当他握着我的手走进婚姻,我的冬天便再没有寒冷。冬天的时候全身是暖的,生活也是暖的。他在我抗拒冬天寒冷的时候给了我春天般的温暖。让我衣食无忧过着平淡的日子。而我在平淡中做着我喜欢的工作,读着我喜欢的书,写着我喜爱的文字。我的人生从遇见他开始便与寒冷道别,说了再见。

上一篇:集体乡愁范文下一篇:教育沃土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