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企业挂职锻炼

2022-07-06

第一篇:教师企业挂职锻炼

中职机械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总结

企业挂职锻炼总结

姓 名:所在部门:挂职岗位:机加工挂职单位:郑州市中原豫纺机械厂

企业挂职锻炼总结

根据《郑州市关于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的实施办法》的文件和学校的动员,7月7日,我和机电部机焊教研组其他专业课老师一道,到郑州市中原豫纺机械厂车间生产一线,与普通工人、技术人员,一起生产。这次挂职锻炼为期三十天,主要挂职岗位是机械加工车间的机加工岗位。现将锻炼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与车间生产实践,提高自身动手实践水平

中专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教好学生,所以我决心踏踏实实在生产一线参与生产。不放过动手操作,积累经验,切实提高自己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一切机会。我参与了车间的机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加工设备故障检修等工作,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对自己以前所教理论课程中的理性知识有了更进一层的概况和总结,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攀升,提高了指导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熟悉车间工艺流程,把握机械加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中原豫纺机械厂的机加工车间实践生产期间,我再认识了机加工车间生产工作流程,了解了与自己所教专业相近企业、行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把行业现状和特点如实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轨,不至于让学生走出校门,与行业实际脱离太远,从而产生种种不适应。

三、经过生产实践,改进自己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学习技能积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定理、总结、结论都必须在实践中认证和改进。一味守在课堂上,只注重精通理论知识,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使得教学失去经济效益。“知行合一”是硬道理,尤其对于一个中专教师来说。自已下车间与普通生产工人交流后才知道自己动手能力往往不如一线操作工人,并被工人师傅的精湛技艺与敬业精神所折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念,激发自身学习专业技能积极性。

通过一个月的生产实践,我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更新了头脑中的理论认识,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准备了大量鲜活的、丰富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的理念。

第二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工作报告

XXXXXXXXX学院

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工作报告

教师姓名:

主攻专业:所属系(部):

挂职锻炼企业名称:顶岗实践岗位:挂职实践时间:从年月日至年月日 派出方式:学院公派() 系部公派() 个人联系()

XXXXXXXXX教务处

2010年6月制

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工作记录

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考核鉴定表

第三篇:高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几点思考

通过挂职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得出对高职教师能力的要求,提升渠道

教育部教高2006(16)《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年,全国大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全面贯彻教育部教高2006(16)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在这一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二、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有专业知识陈旧。

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他们在原母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相对比较扎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等悄然问世。而有相当多的高职教师还满足于原有的知识体系、知识水平,没有主动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知识结构明显陈旧老化,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2.缺乏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师多直接来自于普通高校,都是从学校又到学校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大部分无职业背景,很少有机会到企业锻炼,缺乏职业岗位实践经验和相关技能,并且所学知识也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专业相关知识的叠加,理论学术性倾向十分明显,再加上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很深,大多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立足于高职教育的讲台上,在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时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学校受经费和编制限制,很难安排教师长时间到企业锻炼,即使能去锻炼,企业也不一定积极配合,造成高职教师整体实践能力较欠缺,动手操作水平不高。

3.职业素质整体偏低。

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很少从行业企业聘用专业技术人才,渠道相对单一,再加上高职教师整体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优秀技能人才,教师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执行难度大,教师持续成长受到体制制约,导致有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专业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专业教师尤其实习指导教师岗位配置比例较低,他们工作负荷和压力较大,致使他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到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和提升,能力逐渐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教学低成就感,导致高职教师整体职业认同感不高,影响了教师的能力提升和能力发挥;高职院校不少教师科研意识薄弱,很少参与科研工作,科研能力不高;现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仍采用普通高校评定方法,评定标准和要求不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而以论文、著作为主,导致许多专业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专业技能和参与课程开发及教学改革,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整体职业素质偏低。

三、工学结合视角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针对高职多数教师理论知识较强,而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情况,学校应积极主动地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训练,可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轮流深入到相关对口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校外职教培训基地进行挂职顶岗实践或集中实习,通过教师在企业的“摸爬滚打”及与一线员工、业内专家的密切接触交流,可以比较全面地捕捉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地了解企业岗位群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同时,还能学习掌握到本专业领域内的高新设备和服务的技术规范要求、操作、管理和维修等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从

而更好地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在今后教学中更能注重面向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授课内容、课程安排和教学组织形式,做到教学与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需求。

挂职企业的选择:

尽管教师挂职的初衷都是好的,而且学校和院系也尽量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但是挂职岗位的安排仍然是由企业所决定的。企业和挂职教师非雇佣关系,企业也难以进行合适的定位。首先,一般挂职企业都是学校合作单位,企业为了拿到一些优惠政策,有义务接收挂职教师,但是毕竟教师不是自己的员工,教师和企业之间没有约束性的东西存在,所以企业没有办法按照员工的规定来要求教师。还有一些岗位需要进行培训与熟悉过程,而教师挂职时间一般安排为半或集中于寒暑假,仅有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对于企业来说,还存在前后工作的衔接问题,所以不好安排工作,另外,有些企业还存在商业机密的考虑,挂职教师作为“看客”,没有责任约束,所以不适合把重要工作安排给挂职教师,

教师方面认识的不足

对于挂职教师来说,到企业挂职,脱离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面对陌生的环境,短期内很难完成由“教师”向“学生”角色的转换,特别是企业领导和同事往往都很客气,不好意思直接分配工作任务,所以老师也会产生一种“客人”的心理,不敢主动参与到挂职企业的工作。另外,还有些教师由于在企业没有受到像员工一样的约束,每天无所事事,产生了一种“可去可不去”的心理,正好和企业的想法不谋而合。由于未能参与到企业真正的生产时间中,自然难以获得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校对挂职教师的定位

教师在挂职期间其身份如何定位?这不仅仅是挂职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学校需要面对的问题。因为教师挂职期间还是由学习给与相关工资待遇,所以 挂职教师虽然学校的教学任务减轻,但是仍然需要承担了学校其他的一些事务性工作。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教师在挂职期间仍需处理毕业实习指导、班主任工作、课程建设、杂七杂八等,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这种两面兼顾的情况自然达不到挂职锻炼的预期效果。同时,也让企业认为教师挂职不够专注,不得不将挂职教师安排到一些可有可无的岗位上,以减少对企业工作的影响。 提升挂职实效的途径 如何评价教师挂职的成效?

教师通过企业挂职所带来的能力提升评估起来是很困难的。很多学校采用的评价指标是:发表的论文、每月一次的总结报告或者与企业联合申报横向课题,等这样的形式。但是教师通过挂职取得的成效不仅仅表现在这些方面,

挂职锻炼问题的对策处理:

首先,各专业内容要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专业内部才最清楚本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双师型”教师,才最需要那些教师需要进行挂职锻炼,需要在什么岗位进行挂职锻炼,这样会使教师的挂职锻炼更有针对性;其次,要和企业做好有效沟通,做好挂职锻炼计划,根据企业反馈情况看能否满足自身挂职锻炼的需求,到合适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再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最好是量化考核,例如挂职日志、定期的挂职总结等方式,定期考核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第四篇:“双师型”背景下旅游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意义

摘要:当前职教改革步伐正在稳步推进,而改革的成功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因素,但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践能力,缺少企业的实践能力。要办好社会认可的专业,必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旅游专业教师;挂职锻炼;途径

本文以旅游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试点项目为背景,浅谈旅游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途径。

一、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建设评价标准主要从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旅游实践指导能力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分低、中、高三个等级。

(一)旅游管理专业初级“双师型”教师能力初级双师型教师能力主要评价标准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讲授,教师最低要求是有讲师职称,能进行实验总结能力、取得初级导游资格证或参加过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旅游技能培训。

(二)旅游管理专业中级“双师型”教师能力中级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旅游专业丰富基础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能讲授两门以上旅游专业课程、能独立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参与过教学改革,发表过专业论文、具有中级旅游资格证书、在企业至少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能独立编写旅游专业文件。

(三)旅游管理专业高级“双师型”教师能力高级“双师型”教师标准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具有高级职称,能系统化教学两门及以上专业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能将最新的旅游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学改革、教学教科研能力取得一定成果。获得高级导游资格证书,并在企业工作两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编写过旅游方面教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能进行实践创新能力。

二、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原因

(一)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的实践知识

教师可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两者都毕业于高等学府。据了解,专业教师只在自己学习时有过实习或实训锻炼,大多数老师是在教学实践中边教学、边摸索。师资来源的“先天性不足”明显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教师缺乏实践知识,在教学中遇到相关的专业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很难把旅游现象或案例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这在年轻教师登上讲台的最初几年尤为明显。这种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以学科知识代替专业能力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发展的专业化程度。

(二)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现状之原因:走出校园,走进校园的探索者

旅游专业都是出校园入校园的探索者,实践能力较弱。这种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无实践经验,加之“专业要求”的迅速变化,导致专业课教师从教时间越长,实践能力越弱,以至于只会按课本内容“讲案例”,而不会真正“处理突发事情”。这种现象在专业课教师中最为明显。虽然部分教师具有旅游专业资格证,但大都是“会讲不会操作、会操作不适应市场要求”,与“双师型”教师的实质性要求相距甚远。

三、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一)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途径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依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一个过程。改变教师观念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途径。观念转变是一项事业完成的根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旅游学科是一门实践能力强的学科,其更新速度快,教师应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促使自己的知识经常更新,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经常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经过审核获得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要成为某种意义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应搭建平台,让教师经常参加企业的活动,每隔3年要求教师必须到企业工作半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成为真正双师型教师,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岗位能力。

(二)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度。许多高校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通过强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其中包括聘请企业优秀员工、技术专家来高校讲学或在校兼职教学,定期组织教师前往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挂职训练、带领学生在企业中实习等方式来强化“双师型”教师质量。遴选一部分教师进入企业参与挂职训练,教师可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产业情况、运作流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自身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的知识、经验、观点等投入教学中作为实际训练的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高校可组织一些教学、实践经验的旅游学骨干教师定期对学校的中青年旅游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引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从而为学校快速组建出一支素质水平较高的实践教学队伍。

(三)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实践性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参加实践性研究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专业课教师是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导师,应用型本科教师不仅要具有实践能力,也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了,能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相关制度“双师型”教师尚未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和考核体系,在考核制度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普通教育评价标准。但“双师型”教师有别于一般类型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技能和技术资格考核中难以并轨,这就需要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在构建新的考核体系方面不能只将学历和学科水平为考核标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经历并重,摆平学术和技术之间的天平。

第五篇:教师挂职锻炼总结

2011年6月,滨海区实验小学和崔家央子小学结成“城乡帮扶联谊学校”,两个学校共同制定了《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实施方案》。其中要求:结对学校每年选派中层以上的优秀干部到对方学校挂职,挂职干部要真正参与学校管理,列席或参加校级干部会,安排具体管理岗位,具体承担起实质性管理责任。到帮扶学校挂职的干部,不但要学习学校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更要学习对方学校的管理理念,并辩证地应用到本校管理中,为完善本校管理系统服务。每校每学期派出干部不少于1人,挂职时间不少于2周。

根据以上要求,作为崔家央子小学教学业务的主管领导,我有幸于2011年10月18日至10月29日,到滨海实验小学挂职课程部主任,和实小的领导、教师共同工作、学习了十几天,虽然挂职时间很短,但我被实验小学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感染,深受教育和启迪。

在挂职培训学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培训时间,认真学习研究领会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以及校园文化特色,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各种会议,经常主动和学校各个部门的领导、教师沟通交流。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思,做到了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边总结。认真研读实验小学的各种资料、活动方案,始终不忘和自己过去的工作实际进行对照比较,进行深度思考,从中吸取精华,探寻教育管理的良计妙策。把在实验小学的所见所闻和我的收获、思考、体会及时记录,并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从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和管理的境界。

在挂职培训学习期间,与所挂职学校领导和教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并通过我两周的学习、工作,使两个学校之间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两所学校的互相交流。

通过12天的高速“充电”与“洗脑”,现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归纳整理如下:

一、挂职学校基本情况

(一)内部环境

实验小学硬件齐全,设施齐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内部管理

1.新颖的办学模式

2.全新的育人目标

3.科学的管理机制

4.鲜明的教学特色

5.成熟的办学经验

二、挂职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1.学习的内容

①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②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③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等。

2.学习的方法

挂职学习期间,采取在校挂职学习与考察参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所做的工作

全方位参与学校的管理,严格按作息时间上下班,参加每周一上午的校务行政例会,下午的政治学习及分组讨论。12天共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11节课;参加了学校的教工活动;第九届艺术节的演出活动;同学校的教师、学生一起参与了快乐课间、朝阳读书活动;参与了“反思给我的启迪——科研交流会”教研活动和“我爱我家——金点子交流”等活动;亲历了备课、上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总体感觉

在实验小学挂职锻炼期间,通过向李校长、孙校长交流学习,与各位中层干部沟通切磋,使我切实感受到:“管理,就是使一些平凡的人,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业的过程”。我时常被实验小学的老师们感动着:一件那么平常的小事,一项那么细小的工作却被老师们做得有板有眼,有章有法。有人谈到“细节决定成败,过程造就结果,管理产生效益”。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心做于细。”我们平凡人最大的成功就是把平常的事做好做亮。作为一校之长要适时不断地给予教师智慧的启发、精神的熏陶、行为的鼓励,用自己强烈的敬业精神,求真的科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师,激励教师,带领教师,使校长的工作充满人文精神。我们常常被他们的团队精神所震撼、所感染。

四、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的方面

1、德育工作

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长远发展,确立了“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校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美、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新。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探索新形式下与时俱进的德育教育新途径,形成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为主的德育新格局,坚持周一和重大节日的升国旗制度,使之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的风景线。先后开展的“我能行”、“雏鹰争章”、“礼仪教育”、表彰“光荣旗手”、学做“三字歌”等系列德育活动,形成了文明向上、活泼和谐的精神风貌。

2、教学、教研工作

学校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坚持科研兴校,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科研。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展开讨论、通研教材,开展“同步教学研讨”活动,系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推动了新课程工作的开展。学校注重抓常规管理,强化全员的常规意识。开展的“全员教师常规互评互学展评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学校重视教师外出学习、深造,以培养骨干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做了大量探讨性工作。在组办特长教育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开设了英语、书法、素描、国画、简笔画、电子琴、乒乓球等课程,做到时间、场地、人员、设施四落实。学期初教师制订实施方案,由教导处审核,组织实施,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培养。并将传统的课间操,改为每日三十分钟的“间操课”,“健康育人”的教学宗旨得到充分体现。初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已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教育作用。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开放月”活动,让家长亲临课堂,零距离感受校园生活,与任课老师进行了细致交谈,了解学生、了解学校,表达愿望、增进互信。

3、信息化建设及教育效果

学校筹资近100多万元,使多媒体设备全部进入各个普通教室,投资20万元新建了两座多功能电教教室。投资20万元新建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并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电脑。XX年又筹资10万元使校园网与寿光现代教育网接通。如今学校有设备高档的微机室,各个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为促进学生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教师彻底脱离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教师自我学习的压力,掀起了学习计算机的热潮。通过培训学习, 100%的教师会用计算机备课、上课、评课; 45岁以下的教师会制作课件,全部教师获得潍坊市颁发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关注。

4、活动及特长教育

学校注重“特色育人,全面发展”理念的落实,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拿出每天下午1小时的大课,对学生进行特长教育,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又从中得到各类艺术特长的熏陶。每年一度的庆“六·一”艺术节及文艺演出活动,为千名学生搭建起展示才能的舞台,同学们的出色表演多次受到上级行家们的好评。课本故事剧《小白兔和小灰兔》,舞蹈节目《海之恋》分别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校园文艺晚会”节目征集大赛

二、三等奖。

上一篇:教师教育学校风采下一篇:教师批评自我批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