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助实施方案

2022-06-25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城乡互助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城乡互助实施方案

“城乡互助——对口帮扶”活动总结1

“城乡互助——对口帮扶”活动总结 本着发挥各校优质资源,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为实现教育均衡化为目的的互助帮扶举措,在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以靖边六小为核心学校,红墩界中心小学、杨米涧九年制学校、四柏树小学、东坑小桥畔小学为成员学校的互助共同体正式成立。我校深知自身的不足与作为对口帮扶活动开展存在的劣势,但身为农村小学,我们心怀“携手共创美好农村教育”的理想,以“扎实、有效、合作、共赢”为工作追求,充分挖掘和整合各校优质教育资源,正视各校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一、活动的目的

1、开展城乡互助对口帮扶活动是落实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2、充分发挥城市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援和帮助结对子学校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教育的差距,共同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为此,我校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要求。首先成立了领导小组,进行了管理分工,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其次建立了工作制度,并组织召开结对学校手拉手活动经验交流会,沟通情况,交流好的做法,研究进一步落实的工作,并且注重实效,重在提高教育质量。城乡互助帮扶活动重在教育思想的交流,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学观摩等活动,切实让我校的教师和学生受益。鼓励创新机制,通过多种途径争取结对子学校更多的支

持。

二、主要活动内容

1、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助互利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制定了定期研究方案,积极主动地开展手拉手活动。

2、开展了结对学校师生间交流与协作;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实现,共享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等。

3、2012年11月13日,由靖边六小主管业务领导带队,送教下乡亲临我校作示范引领,举办教学观摩听课、评课、议课、集体交流探讨活动。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学校之间加深了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我校教研工作、教学管理等工作。今后我们将加大结对面积,让彼此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定期互派领导干部、教师到对方学校实地观摩锻炼,让我校骨干教师得到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向结对学校教学的学习;

3、加强我校校园网站建设,以此平台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校间的共同发展,教师间的共同进步,学生间的共同成长。

总之,我校将一如既往的将这项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下去,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使我校更快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学生健康成长。

“城乡互助——对口帮扶”活动总结

2012年11月14日

第二篇:结对互助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诸城市实验小学

近两年来,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支持和关心下,实验小学和城乡互助共同体单位辛兴、林家村、昌城和皇华等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可持续、共提高”的捆绑式帮扶活动,在城乡联合教研、城乡干部教师学生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前期城乡交流工作回顾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为互助共同体后,为更好地开展工作,三校领导坐在一起,成立了领导小组,讨论、制定了互助共同体活动计划、保障措施及目标达成,有效保证了共同体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开展多元化交流活动

(一)交流主体的多元化

1.教育干部交流。2011年上半年,皇华镇中心学校将所辖14所小学校长轮流派驻到实验小学进行跟岗学习。跟岗期间,各位校长全程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学习学校的制度建设、班级管理、文化建设、教师发展等,深入课堂听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学习活动,参与学校的学生活动。

2.骨干教师交流。 2011年4月11日,实验小学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皇华中心小学开展城乡互助共同体交流研讨活动。4月22日,实验小学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舜王小学、昌城小学考察学习。8月25日,在实验小学举行了城乡互助共同体班主任工作论坛,共有三校6位班主任做了经验介绍。

参加城乡交流的教师更是铺下身子来教学,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李伟老师去辛兴交流,回来的时候,同学们在操场上眼含热泪,依依惜别;朱佰玉、林在霞老师去林家村交流,嗓子都累哑了,交流回来以后遇到大型活动仍然去交流学校指导排练节目。

3.党员送教下乡。2011年5月5日,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谢建伟,带领实验小学党员教师团部分成员六人,到皇华镇郝戈庄小学和艾东小学进行了党员送教下乡活动。纪永梅、董凤兰、刘星霞和郭琳琳等老师执教的课,以严谨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艺术获得了城乡互助共同体老师们的一致好评。7月6日上午,学校组织教育干部和部分骨干教师到皇华镇大山小学进行教育交流。

4.学生互助交流。6月3日上午,诸城市实验小学组织部分学生来到马耳山脚下的皇华镇艾东小学举行了城乡少先队员手拉手结对子活动。结对仪式上,实验小学为艾东小学送上了四千余元的学习用品。

(二)交流内容的多元化

城乡互助共同体的交流活动天天不断。实验小学每天都有周听评课,每周的听评课安排表都通过OA发到互助学校,他们安排教师参与听课;三校(互助学校)每有教研教学活动,都要通知对方,共同参与,如深圳三次来我校考察交流,都是三校共同参加评课和磨课;每到节假日,三处学校(互助学校)各科教研组长通过各种形式,互相联系,讨论布置学生作业,虽因地域不同,作业也不尽相同,但作业形式、总量大体一致;假期培训班,培训方案都是三校的业务校长们一起制定的。好多教研活动是一起搞的,如城乡互助共同体各科老师“煮、说、研课标、教材”比赛活动、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名师课堂观摩等等。

以上所列举的仅是部分成员校的部分交流活动例子,各校在活动中的成果还有很多很多。两年的互助交流,各成员校领导与教师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使我们欣喜地看到活动给城乡互助共同体学校带来的变化,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工作信心。

今后互助共同体工作的开展

本学期,我校安排5名教师交流。首先共同体三校共同商量教师交流及互助共同体活动事宜。交流教师一起学习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城乡教师交流的文件精神,并互相交接。

本学期,我们首先确定了活动的宗旨:把活动定位为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城乡均衡发展为目的,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以课例为载体,以课改中的教学难点、疑点、重点为突破口,以教师交流互动研讨为手段,为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搭建集中展示、交流互动的平台,为老师们、同学们创设扩大视野、丰富资讯、绽放智慧的氛围,使各互助学校在合作中共享,在互补中发展。

一、聚焦课堂,加强校际联合教研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是推进课改的关键。要实现教育的整体推动、均衡发展这一使命,就必须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协作即智慧,协作即机制,协作即发展。

(一)确定讲课活动流程

以上课→反思、说课→交流、对话→提问、讨论→汇总的流程开展活动,讲课活动流程的确定,会使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使城乡互助共同体学校的老师们聚焦课堂,捕捉课堂教学的聚焦点,通过“课”的形式来交流对新课程理念和教学任务的理解,探讨有效课堂问题的解决,从而有效促进城乡教师同步成长,带动城乡教学交流和教学创新,便于营造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双方名师定期送课

过去是送课下乡,今后我们计划双方名师都互相送课。其中包括让村小有发展潜力、有学科代表性的专任教师来城区送课,当然,这样的课是在授课老师磨课之后开的,因为磨课的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这样,这部分村小教师就会在乡村学校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引路作用。

(三)定期开展“专题”活动

专题都是基于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月集中一个(或几个)不同学科的专题开展行动,直面课堂进行听评课活动,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对教师们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逐一突破,小主题,深探究,形成系列。

二、小组捆绑,进行教师间深度交流

(一)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

学科中心教研组按年级分学科组建,由一位年级学科组长和数位年级学科副组长组成。其中,组长由实验小学的年级学科名师来担任,数位副组长由两个互助单位分别从每所小学选出一位年级学科优秀教师来担任。学科人数少的可根据实际由几所学校合并组成一个教研组,推荐一位年级学科优秀教师来担任副组长。他们负责协调双方教师的交流工作,督促教师进行专业提升,定期上传交流资料,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二)搭建交流网络平台

模拟省研修方式,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为老师们的交流提供便捷的途径。网上交流的内容包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优秀教案设计、精美课件、资料库等等。邀请互助学校来学校听 “品牌课”和达标课,并且在平台上进行评价和反馈。同科教师把联系电话、QQ、飞信、博客等互相留存,便于最大限度地进行交流。

(三)共享《执行课程》备课

为了提高备课质量和进行有效备课,我校推行了“主餐”加“套餐”的备课模式,对三级课程进行整合(如语文学科根据学校的课题进行单元整合和三级课程整合备课)。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筛选,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目的。编写出人手一份的“通用教案”为主餐,实现教案资源共享;套餐为二次备课,写出“可圈可点”的教案,然后大家共同评议、修改、完善,然后在新学期使用。这样编写《执行课程》就变“解析”为“建构”,共享执行课程,就是优质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

(四)举行同课异构活动

定期举行共同体三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开课是在个人主备——集体研讨——主备人修改——中心教研组把关——个性修改的基础上开展的,三校同科教师一起分工观课,观课步骤结合《实验小学品牌课、达标课评分标准》进行。讲课结束后再结合观课情况反复研讨、一起评课,开课人和其他教师全程参与,这样改革备课和观课方式进行磨课式的同课异构活动,以便增强教师教研的深度,形成新型共同体教研文化。

(五)中心教研组捆绑考核

各互助组从组长到成员要根据工作业绩实行捆绑考核,其中过程性评价考核占一定分值,包

括互相交流时小组内发的各种材料,一共开展了几个专题活动,讲课节数等。终结性评价考核占一定分值,包括教学质量检测成绩的提高幅度,各项质量抽测提高幅度等,并且评出在交流互助中成绩突出的组长和教师,除了在量化考核方面给予体现外,在评优晋级时也优先考虑。

(六)加强城乡干部教师交流工作

首先要求去共同体学校交流的五位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局《深化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实施意见》文件,了解交流教师的考核制度。到交流学校后,要发扬实验小学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份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发挥传帮带作用,每月争取上一次示范课和举行一次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对皇华和昌城来的老师,首先对其进行包括学校制度、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使交流教师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我校的纪律制度、管理理念和学校文化,尽快融入学校的教研氛围中。

四、拉手结对,增进学生互助交流

(一)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

为增进共同体学校学生的互助交流,这学期开始,一是共同制定城乡学生交流实施方案,制定共同体内统一的三大培育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共同实施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计划。

(二)家长参与,互访交流

本学期,继续进行学生“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双方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牵手走进城市、牵手走进乡村”活动。“学生与学生结对”、“家庭与家庭结对”,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进行丰富的体验式学习,体验农村生活、体验城市生活,加强与小伙伴的交流。结对子可以是物质上的相互帮助,更主要的是通过书信、网络等形式不断交流学习、生活情况。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在“拉手结对”等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举办“与爱同行”书法绘画大赛;4月份,组织三校的部分学生代表去瞻仰王尽美烈士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5月份,开展以我校的校本教材《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大赛”活动,由互助三校共同参加;6月份,开展“交换一本好书”活动,促进三好厚基行动的开展。另外,共同体三校共同组织开展三大培育行动,组织共同体内的阳光少年、风华少年、科技少年评比活动,并择优推荐上报参加全市评选。

我校是小学教育的龙头学校和窗口学校,对城乡小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发挥实验校的示范作用,作好课程改革的排头兵。今后,我校一定会和城乡互助共同体学校一起携手,利用自身师资、理念、研究氛围、课改成果、办学条件等诸多有形无形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协作共享、优势互补,进而发挥共同体学校和教师团队的强大教育优势和引导作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城乡均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团队互助式”促进城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摘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利用团队互助开展校际活动,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校长工作室”、“学科联盟”、“中层管理团队”、“班主任协同团队”等,让城乡小学不同岗位的教师开展交流、观摩、学习借鉴等活动,充分利用、共享城乡小学的优势资源,达到城乡小学优势互补、利益共生,促进城乡小学教师专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团队互助 城乡小学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21-02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和结构性短缺,导致东西部、城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呈现巨大失衡,严重影响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城乡小学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校际互动,共享资源,在城乡小学之间开展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使城乡小学教师在各自专业“可塑性”发展水平上“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呈协作、共同、和谐的发展态势,达到高端更高、低端追高的均衡发展。重庆市巴南区几所城乡小学开展“团队互助式”活动,对促进城乡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城乡小学结盟,组成学校发展共同体,创造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

创造一个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学校是关键。因地域影响,城市小学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基础雄厚,使学校的诸多设施配置在早期就较先进;网络信息的发达,教师培训机制的完善,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动、积淀等因素,使学校的管理理念、前沿课改、信息技术等方面较之先进于农村学校。同时因近年绩效的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提拔任用等原因,使农村小学也集中了部分优秀师资。重庆市巴南区的几所城乡小学开展结盟活动,组成学校发展共同体,旨在“资源共享”,创造一个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

城乡小学的结盟常见两种。一是借助政策机制。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靠教育系统的组织化推进,这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可以依赖的组织机构必然是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1]。目前,市、区教育行政机构综合考虑区域及学校的教育特点,制定 “捆绑帮扶”、“领雁工程”、“手拉手”等政策,使城乡小学“政命”结盟。这种结盟形式,给学校创造了一个长期的、固定的可利用资源,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互尽义务,名为帮扶,实为共同发展。二是自主行为,根据学校需求,校长默许,城乡小学民间结盟。这种结盟针对性强,参与度高,更受城乡小学欢迎。

结盟学校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充分认识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之本。同时要有区域发展意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仅自己学校得到发展,也希望发展其他学校;不仅要培养自己学校的教师,还要促使其他学校教师发展,这种教育发展的“整体”观,打破单个体发展的僵化、封闭、单一等局限。城乡小学因 “学校发展”这个共同目标而结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利益共生的局面,使校长的心态开发、学校资源开放、教师教学开放。在这个互动发展的环境中,每个学校都提供、展示自己的优势资源让人共享、借鉴和利用;同时也利用、引进校外的优势资源,促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二、加强校长间的交流互动,成立校长工作室,促进城乡校长专业发展

校长是专业化的职业,需要专业化的发展[2]。从横向截面来看,一个学校有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学科教师等不同岗位层次的专业发展。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需要学校相应的激励、评价等机制作保障,还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这一切都取决于校长的专业素养。所以,校长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学校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能走多远。校长的专业发展除了自身的不断学习、工作中的经验积累、针对性培训等方式外,在“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中”组建一个便于校长们交流互动的组织――校长工作室,这种同伴互助的校长专业发展方式,为校长们搭建了一个智慧碰撞、资源共享、借鉴学习的平台。校长工作室须由一位优秀的、德高望重的校长担任主持人,定期召开交流活动,引领各校长针对当前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展示、借鉴各自学校的先进管理理念、措施;该组织也利于城乡小学的校长们提出自己在办学中的困惑、棘手问题,以期在众人智慧中得以帮助和解决;同时,利用工作室的人脉资源,邀请优秀校长到本校开展培训讲座和相关办学方面的指导。校长工作室不仅开放了每个学校高层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管理思想,也利于校长之间取长补短,为师资、活动资源等共享创造条件。

三、加强中层管理互动,成立中层干部互动团队,促进城乡小学中层干部的专业发展

学校的发展靠管理,而中层干部是管理的关键,是学校中的特殊群体。在角色定位上,他们不仅给学校决策者提供智谋,还要执行学校的决策,是校长与教师们的桥梁与纽带;在专业发展上,他们不但要有管理者的管理素养,比如协调沟通能力、组织与计划能力、执行力等,还要有业务素养,类似于学科教师具有的学科素养一般。但大多数学校往往只重视对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忽略对他们在各自管理领域里的“专业化”业务素养的发展。在“学校发展共同体中”成立中层干部互动团队,加强中层管理之间的互动活动,给中层干部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引领的平台,使他们在互动中吸纳其他学校的、利于自己部门工作的先进理念、好的做法,从而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业务素养。比如,在城乡小学组建“教导主任互动团队”,定期召开专题活动,针对当前的有关教学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等问题,开展集中交流、到校观摩、集体研究等活动。这种具有专业性强、问题聚焦、研究深入、实践性强等特点的校际活动,有助于教导主任的专业发展,从而加快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

四、加强学科教学互动,组建学科联盟,促进城乡学科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3]。利特尔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用教师课堂工作中表现出的知识、技能和判断力的提高来衡量[4]。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稿)》中许多基本要求都需要在学科教学中体现。由此可见,学科教学活动是承载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城乡小学优秀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在发展共同体学校中组建“学科教师联盟”,由这部分优秀教师担任主持人,各学校选派学科教师加入。“学科教师联盟”开展学科教学的互动活动,如“四同活动”,即同研、同备、同上、同反思;送课活动;教学专题研究活动、教研互派活动等。这样,以学科联盟为载体、以学科教学为主题开展的活动,把不同学校的学科教师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的学科素养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中得到培养。同时,这部分教师也把自己在学科联盟活动中的所学所获通过校本研修途径传递给本校教师,使更多教师受益。另外,学科联盟活动还把各自学校的教学领域开放出来,让不同学校的教学研究相互渗透、影响,使城乡小学的学科教学优势资源真正得以共享,更好地促进城乡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

五、关注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组建班主任协同团队,开展协同活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工作,逐渐走向“专业化”。班主任专业化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特殊领域。所以,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除了具备一个教师基本性的专业发展,还要有“班主任岗位”赋予的特殊专业发展内容,比如班队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能力,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等方面。在“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校际互动中,组建“班主任协同团队”。所谓班主任协同团队,指由共同发展愿景,在相互协商合作下共同策划活动,以期得到学习机会,使专业得到发展的班主任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展示、共享各自的班主任工作优势以外,还充分挖掘各校优秀的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项目,使之成为学习优势资源。通过经验交流、观摩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协同团队”的班主任各有收获,协同发展。

总之,城乡小学的校际互动是多元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根据不同岗位教师的需求,建立“团队互动式”的组织,利用这个团队开展城乡小学之间不同群体教师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活动,比如校长工作室、学科教师联盟、中层干部互动、班主任协同活动等;同时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资源,教学、德育、科研等方面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各种专题活动等,开放这些资源,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使资源效益最大化;也可以根据学校需求,开展区域性教研、送课、送讲座之类的活动。总之,使不同专业岗位的教师都能以“团队互助”形式在校际互动中找到一个利于自己专业发展的活动平台。

参考文献:

[1] 赵健.传播理论视野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2] 程振响.略论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6).

[3] 叶澜,白益民,王彤,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P226页.

[4] Little,J.W.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policy. InMichael Fullan &Andy Harfreaves(Eds),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London &Washington,D.C.:falmer press,1992.pp.186-187.

[5] 张家琼,邹 渝,胡红梅. 重庆市城乡教师继续教育统筹发展内涵解析[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9)

第四篇:“相约中国梦 快乐共成长”城乡手拉手互助活动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辅导员老师、亲爱的少先队员们,大家好!

阳春三月,万物生晖。很荣幸来到接庄十里营小学参加今天的 “相约中国梦,快乐共成长”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启动仪式。附小科苑校区与接庄十里营小学结为手拉手结对学校而感到高兴。本次活动是积极贯彻市少工委研究决定的——在我市少先队组织中深入开展“相约中国梦快乐共成长”城乡手拉手精准扶贫行动的工作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优势,以“小手拉大手•献爱心•暖万家”的形式,发挥少年儿童在家庭中“小主人翁”作用,带动家庭及社会参与扶贫行动,建立起少年儿童、家庭、学校、团队干部之间的交流、互助、服务体系,培养引导全市少年儿童群体全面认识社会,共享发展成果,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健全人格,为高新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贡献青春智慧。同时,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促进高新区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希望两所结对学校能够各自发挥优势,相互支持。城市学校在物质支援、管理帮助、教学扶持上给结对学校以支持,让农村学校少先队的队旗“飘”起来。农村学校力所能及地为结对学校提供素质教育、体验教育的基地和空间。城乡学校统筹协调,共同发展,为“手拉手”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必要的保障。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开展“相约中国梦 快乐共成长”手拉手互助活动需要我们积极地参与,共同的努力,一份幸福与他人分享,就会变成双份幸福。手拉手交朋友能让结对帮扶的同学在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随着两校合作的日益加深,我们的手一定会越拉越紧,我们的心一定会越贴越近。

最后,我想把北师大肖川教授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希望 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 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自卑的人们带来自信

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让济宁学院附小科苑校区与接庄十里营小学的师生一起手拉手,快乐共成长,为伟大的中国梦、教育梦共同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谢谢!

2016.3.15

第五篇:构建城乡党组织党员互帮互助机制调研座谈会发言材料

建立健全城乡党组织党员互帮互助机制,切实开展落实城乡党组织党员双结对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基层党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XX镇党委一直重视开展落实城乡党组织党员双结对活动,使双结对活动能够真正支持各村的建设和发展,解决党员群众的具体困难。

一、本镇城乡党员双结对活动的基本开展情况和评价

XX镇XX个行政村中,目前共有XX个行政村的党支部、党员与相关县直单位开展了城乡党组织党员双结对活动。从07年至今,参加双结对活动的县直单位中共计有XX名党员与各村党员、群众开展结对帮扶,帮扶XX多名群众。县直单位党组织为结对的村党组织办实事、落实帮扶措施XX余项,宣传政策、法律近XX次,共同开展活动XX余次,累计帮助协调资金XX万元,解决XX人的就业问题。

纵观近两年的双结对活动,县直单位和各村党支部、党员开展的结对帮扶活动主要侧重于支持各村创建生态村,建设、完善村两委会及村内基础设施,帮扶困难党员,解决村民就业等方面,所协调的资金也基本用于这些方面。这些活动与工作落实到位,在相当程度上支持了各村党支部的工作,解决了党员群众的困难与需求,促进了各村的发展,得到了村党支部、党员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总体上看,近两年的双结对活动开展得切实有效。

二、开展双结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还需要在双结对活动长效机制的形成上下功夫,增强双结对活动的持续性。目前,在我镇双结对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活动的持续性尚有欠缺。有一些活动中,县直单位将为所结对帮扶的村党支部、党员协调的物资或资金下发之后,对于物资、资金使用的指导、监督等后续工作有时不能保证完全跟上,致使有少数活动的效果不能近如人意。建议县直单位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将一些点的工作通过工作机制连接成线,使得双结对活动的效果更具有持续性。镇党委也会配合县直单位,对各村双结对的活动进行指导与督促。

二是双结对活动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多样化。就现在全镇双结对活动的开展

情况来看,县直单位在与村里开展结对帮扶时所采取的形式大多是送钱送物,相对而言形式上比较单一,有一些县直单位自身的资源与特点在双结对活动中体现得较少。因此,建议县直单位和各村党支部之间加强联系与沟通,充分利用县直单位自身的资源与特点,更多地开展例如送文化到村、送技术到村、送项目到村等更为丰富的结对帮扶项目,以满足不同村党支部、不同党员群众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双结对活动的开展。

三、对建立健全城乡党组织党员互帮互助机制的建议

通过开展城乡党组织党员双结对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党组织党员互帮互助机制,关键是要在做好双结对工作的基础上,在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城乡干部双向交流、城乡党员互动交流等方面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在互帮互助过程中,积极探索整合城乡资源、推进城乡合作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城乡基层组织的造血功能,努力开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是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按照双向选择、优势互补的原则,引导县直机关党组织与各行政村党支部结成对子,开展结对帮扶。在互相帮建工作中,一方面可以按照县直各部门特点,比如党群部门重点帮扶软村、政法部门重点帮扶乱村、经济部门重点帮扶穷村、涉农部门重点帮扶专业村,实现“专业对口”,引导县直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定点帮扶。帮扶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定期开展活动,指派专人驻村开展工作,为帮扶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帮助,促进帮扶村提高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拓宽工作思路,开展“二对一”、“三对一”等多项帮扶,使得帮扶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是城乡干部双向学习。以提高农村干部知识、能力、工作水平为重点,以增强县直单位干部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开展城乡干部双向学习,促进城乡干部共同提高。一方面可以选派县直单位干部到农村基层锻炼,切实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丰富他们的基层工作经验,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农村基层传帮带,帮助村党支部加强村级干部、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乡镇选调干部到县直单位学习,学习科学的管理经验,回乡后更好地带领农民发

展农业经济。

三是城乡党员互动交流。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城乡结对帮扶的党员开展互动交流,结合党员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组织县直单位党员进入结对帮扶的农村基层,开展政策法规宣传、信息服务和调研实践教育活动,增进县直机关单位党员的宗旨观念。同时通过结对帮扶,对农村困难党员在致富项目、实用技术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扶,培养农村困难党员的自主脱贫致富能力。

上一篇:诚信教育活动方案下一篇:创新项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