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

2023-01-11

第一篇:看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

看看外国的孩子怎么过暑假

在美国,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一般没有参加课外培训班的习惯。他们的暑假主要有以下几类活动:首先,是去各种各样的俱乐部玩。学校一般不会有官方组织的俱乐部,但是孩子们自己会组成一些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有棒球俱乐部、垒球俱乐部、橄榄球俱乐部等,他们会请来一些教练,成群结伴地出去玩。第二,美国的各个社区会有社区图书馆。在暑假,他们会组织家长和孩子去进行一些亲子读书活动,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第三,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会带孩子到各地去游玩。第四,美国的夏令营活动特别繁多,种类分得特别仔细。有网球、游泳、野外求生、小记者、农场夏令营等等。对于美国的中小学生来说,放暑假是最轻松的时候,没有什么负担,也没有什么顾忌,只要开开心心地玩就行了。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假期是孩子们表现自己的最好时机,随孩子自己去安排,做自己喜欢的事,参加社区活动、旅游、打工等。家长重视和倡导孩子去参加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其种类包括学习辅导、环境保护、家务劳动、帮助残疾人、为患者服务等。

加拿大 在加拿大,暑期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有:划独木舟、探险、旅游等,经历了这一过程以后的孩子变化很大,显得成熟很多。此外,他们也会抽出时间去打工赚钱,但这个时期的打工,并不真正为了支付自己的生活费用,而是一种社会实践。

教育专家指出,西方国家的暑假里,往往会为孩子们组织很多活动,如画画、下棋、打球、射击、骑马、参加夏令营等。在这些活动中,教练不会太严格,主要是为了让孩子高兴。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们由于年龄小,专玩一项活动会使他们感到厌烦,所以一个星期就让孩子换一个项目。其目的不是像我们的家长那样为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而在于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这样一圈轮下来,暑期也就过完了。孩子们很高兴,结交了很多朋友,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

放暑假了,为了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主要学习安排

有计划的认真完成《暑假作业》,每天写六页,一个月内写完;写作文20篇,其中,记人、记事、景物描写10篇,读后感10篇,争取在网上发表5~8篇。认真练习毛笔字,每周练习三节课。认真复习

三、四年级学过的英语单词,预习五年级英语,争取把五年级单词背下来。

二、业余学习安排

每天弹琴1.5小时,把古筝七级的《战台风》和《秦桑曲》弹熟练,准备考级,争取考级成功,认真参加古筝暑期培训班,争取新学一首曲子。

复习学过的葫芦丝曲子,自学《彝家欢度火把节》《蓝色的香巴拉》和《赛马》葫芦丝曲,学巴乌2~3首曲子。争取去老师家学习3~5次,录制曲子3~5首。

三、其它

利用多媒体学习:酷6教育网的贾老师教作文、中小学课程酷6英语。我要把参加社区活动的照片和日记及时上传、更新博客内容,争取访问量提升到1200人以上。加强体育锻炼,如:打羽毛球、打篮球、滑滑板等,每天活动0.5~1小时,要注意安全。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擦桌子、洗碗……

第二篇:孩子看电视上瘾怎么办

暑假过半,孩子们都“放羊”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家长非常苦恼。电脑、电视这些电子产品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它对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用得不好就会有弊无利。实际上万事万物都是利害共存的,家长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趋利避害。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看电视是因为喜欢看才会看的,我不这么认为。在三种情况下,孩子看电视和上网玩游戏的概率会大幅下降:

第一种情况,你居住的地方或社区,经常有同学叫孩子出去玩儿。有伙伴玩的时候,孩子看电视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大城市里邻居互不来往,又是独生子女,孩子的交往圈子越来越窄,这无疑会增加孩子的孤独感,孩子就会寻找别的东西来作为玩的方向,最后选择了电视和网络。

第二种情况,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少,很少与孩子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般年轻父母教育孩子有个特点:只要你不捣乱,把老师的作业任务完成,你干什么都可以,我也不干扰你。你不理他,孩子就会感到孤独,他不能闲着,他得找点事儿。电视有趣、有人物、有情节、有声音、有色彩,慢慢的孩子就爱上了电视,把电视当成了朋友,把网络游戏当成了情感的渲泄场。所以,父母在家一定要多陪孩子,你陪他时间多了,孩子染上别的不良习惯的概率就少了。

第三种情况,从小喜欢读书的孩子对电视的依赖明显减少。认真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喜欢看电视和打电脑游戏的学生往往不喜欢看课外书,并且也不能专心学习。喜欢看书的孩子,往往不依赖电视。有位喜欢看书的小孩说:“电视是个傻瓜盒子,那是头脑简单的人看的。”他的话不无道理,因为看电视时人的思维总是跟着剧中的情节走,很少需要思考。电视看多了,头脑就会变得简单(就像看电视股评买股票的人,往往都赔钱)。看书却能引发思考,认真读书的人会钻到书的思想里去,会通过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与思想。

一个人如果不喜欢看书,又没有人陪他玩儿,也没有有意义的活动吸引他,他就会把电视当成伙伴,把电视当成朋友。孩子喜欢电视是在没有选择之下的选择,他是无奈的。他不是喜欢看电视,而是缺乏伙伴和关注,孩子的内心是空虚的。在美国对电视有个俗称叫“白痴箱”,意思是说电视看多了的人会变得头脑简单。长期看电视的人永远成不了明星,为什么?你的时间全看电视了,哪有时间做自我提高。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不看电视,方法很简单也很有效。就看家长能不能做得到。

一是家里不要买电视,如果已经买了电视的,从现在起就不要去交闭路电视费了。塑造一个没有电视的环境,环境会不知不觉改变你孩子的行为。

像我家有电视,但是我家的电视没信号,收不到台。儿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非常喜欢看电视,看完电视没事干就到处折腾,我们不在家时也管不住孩子,没办法让他不看电视,可闭路电视费是我交,决定权在我手里。第二年我不交了,电视没台了,即使孩子开始不高兴,但也没办法。在没有电视的环境,孩子无聊时你陪他读读故事、看看书,一两个月以后孩子读书的兴趣就起来了,也慢慢习惯了不看电视。自从儿子不看电视,不但好动的特症大为减少,连性格也没以前急躁了。

还有一种让孩子不看电视的方法,心理学上叫“厌恶疗法”。

五个步骤你照着做,我敢保证一百个孩子中有九十五个时间一久都不会想看电视了,甚至像痛恨学习一样痛恨电视。方法很简单,一到两周的时间就够了,关键还是看你能不能做得到。

孩子看电视时,家长需提五个要求,方法如下:

第一,固定坐姿。要求坐得端正或者两手背在身后,要求孩子像在学校上课一样认真看,没坐好和开小差时就批评他。

第二,规定时间。规定几点到几点看电视,这个时间段除了看电视不能干别的。不能违例,也不能迟到和早退。假设看四十分钟电视的话,在四十分钟内不许孩子离开座位,口渴要喝水和上洗手间也不可以。

第三,固定内容。只准许他看你规定的台,不能换台,不喜欢看也要求他看。学习中称之为强迫学习。

第四,固定进度。四十分钟一到关掉电视,就看这么多内容,不能多看也不能少看,然后叫孩子描述给你听。

第五,考他,叫孩子把刚才看电视的内容描述给你听,说不出来或说得不正确就批评他。前面四项是一般武器,第五项武器才最厉害:你光遵守前面四项认真看还不行,我还得考你,你说不出来还得接受批评和写检讨。

孩子看电视时,以上五条只要有任何一条没有做好,家长就像老师一样批评他、指责他。只要孩子能按部就班地去做,最多两个礼拜,95%以上的孩子都不会想看电视了,这种方法能把孩子逼疯,他会恨不得把电视砸掉。因为当你这样做时,看电视对他来说不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是一种折磨。

细心的家长看到这五个步骤就会发现“学生在学校时,老师就是这么要求他们的”,方法一模一样。这也难怪真正喜欢学习和视写作业为乐趣的学生不到5%,95%的学生都不是出于自愿想学习,而是他们挣脱不了和不得不去面对。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去怪老师,因为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如此。老师的孩子也接受着与我们的孩子一样的教育和桎梏。2

第三篇:怎么培养孩子的爱心?家长们看这里

在家庭教育中,其实有很多的事情和机会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关键在于大家能否进行及时恰当的引导。那么作为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的爱心呢,今天毕老师就和大家谈谈这个话题。

父母做好示范和榜样

成长过程中,当孩子遇到陌生的事物时,最容易模仿参考的对象就是父母。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首先自己要做到富有爱心,孩子才能有正确示范从而去学习模仿。

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无意中影响着孩子,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所以父母平时要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会想成为爸爸妈妈那样的人。

爱心要从小抓起

人之初性本善,所以爱心的培养也要从小抓起。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让孩子从小萌生爱心。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还要把自己看作是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斥责和严加管教。小孩子喜欢听故事,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注意力也最为集中。所以爸爸妈妈们就可以用故事进行说理,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护好孩子的爱心

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对孩子付出,但是在面对孩子爱的付出时,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做出拒绝的行为。这样做其实不仅让孩子感受不到爱,反而会伤害孩子表达爱的积极性。所以家长们应谨慎、小心地保护孩子最初的爱心。

有时候,家长们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或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例如孩子辛辛苦苦存了大半年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条围巾,妈妈却说孩子是在浪费钱。这会让孩子非常失望,因为她没有接受孩子的爱。也许很多父母就在这拒绝中,遏制了孩子爱的萌动,让孩子认为父母不需要他们的爱。其实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例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孩子给有需要的人让座;在路上,见到熟悉的主动打招呼,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

结语

拥有爱心,对生活充满感激,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生受用的美好品质,即使孩子将来无法成就大业,但最起码是一个善良的人。

第四篇:盘点外国孩子怎么过暑假:没有学习班 快乐充实是重点

2013年07月31日 15:55:05 来源: 北京晚报

为何德国人拿走一半诺贝尔奖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启示录

又到暑假,家长们给孩子报各种各样学习班的热潮又开始了,这样做真的能让孩子保持优势处于领先吗?我们来看看德国的做法,也许能提供另外的启示。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诺贝尔奖获奖人中,德裔占总数的一半。

■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做法

1禁止学前教育

被写进宪法中

一位中国父亲和一家子德国人聊天。德国父亲告诉中国父亲,自己两个孩子都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中国父亲问:“你们不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学习班吗?”德国父亲用不解的表情看着中国父亲:“参加什么学习班?”中国父亲说:“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我女儿在幼儿园期间,除了奥数,几乎把所有的课程都学了。”德国父亲回答:“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一位德国母亲向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孩子一些东西,因为孩子5岁就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这位母亲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老师用奇怪的眼光看着她,

对她说,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在德国的《基本法》(即宪法)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也就是学前班。

做法

2不剥夺孩子

珍贵的童年

德国孩子在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不要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其实欧洲多国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这些国家幼儿教育的观念是:对于幼儿,大人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正确的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但是,不能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和珍贵的童年。

做法

3幼儿园里混龄编班

不用学习写字计算

德国教育强调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因此幼儿园并不进行分科教学。儿童在未进入小学之前,不会被强制学习写字和计算,孩子回家后也没有必须要做的作业。德国人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孩子在玩耍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锻炼。德国的幼儿园里没有大、中、小班,全部采用混龄编班,其理念是,让孩子熟悉各种社会行为,培养互助友爱的品质。

做法

4小学只有半天课

很少去上课外班

在德国,抛开幼儿园,就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基本任务也是玩。刚来德国的中国家长对这样的教学进度通常会有点诧异,一年就学26个字母也并不稀奇。如果家长在家里给小朋友“开小灶”,老师还会数落,这是“超前教育”并不被看好。

德国的小学,只对成绩标注不同等级,比如一级、二级、三级,而且成绩不对外公布,只有小朋友自己和家长会知道,其他同学表现如何,根本不在你的考虑范围内。

在德国的小学,中午12点就基本结束了学习,下午的时间也很少会有课外班、补习班之类的,除非是游泳、艺术之类小朋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会额外学习。整个下午的时间,德国小朋友都会在家里度过。这样的上学时间也导致了德国母亲的工作时间很灵活。在德国,妈妈选择工作时可以有不同方案,除了全职还有半职,也可以选择一周工作多少小时的兼职。很多的母亲,都无法全职上班。

结果

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欧洲人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也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对于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经过漫长的探索和改进,德国提出千万不要把幼儿园变成学校的理念。如何运用这4000个小时,是幼儿园面临的一个问题,孩子们要快乐地成长,要学会游戏,要学会和小伙伴相处。在德国很少有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轻松自在又有很多小朋友,为什么不愿去呢。

链接

外国孩子

怎么过暑假

美国 参加社会活动

美国中小学的暑假大约为十星期,没有暑假作业。假期里各种各样的活动非常多。最具特色的是参加社会活动。如参观银行和警察局、学做面包、到医院去照料病人、到湖边去清理脏物等,目的是熟悉社会,从小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加拿大 夏令营是首选

参加夏令营是加拿大中小学生暑期活动的首要选择。加拿大夏令营种类繁多,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青少年可以划独木舟、探险、学习驾车或者参加社区活动、旅游、打工等。

澳大利亚 轻松过假期

假期对于澳大利亚小学生来说是轻松的。他们没有“假期作业”,所以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跟兄弟姐妹或同学一起玩耍,要么走亲戚,要么跟着父母出游,或参加个人喜爱的户外体育活动。即使要看些书,也多由自己按兴趣而定。

法国 旅游造就年轻人

对相当多的孩子来说,随家长外出度假是第一选择。有些孩子还选择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孩子交换度假。法国人有句格言,“旅游造就年轻人”。因此,旅游在法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瑞典 家长也有暑假

瑞典人注重生活品质,到了假期家长可以请最多两个星期的带薪假期,带孩子出国旅游。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过暑假的方式。

韩国 暑假学习忙

韩国一项对6715名小学生的“暑假计划”调查显示:44.2%的学生准备预习下学期内容,复习上学期内容的占24.7%,其中英语、数学是重点学习内容。

新加坡 假期充实不轻松

每逢暑假,新加坡学校、社团、商家等都会为孩子们筹办多种活动,如露营、兴趣班、课程辅导班等。在营地度过的时光算是暑假里最轻松惬意的日子,学校紧接着就安排了暑期补课。

胡克非 李嘉 X152

第五篇:怎么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快来看看你做对了吗

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有多高,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毕老师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一讲。

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孩子的习惯和性格,是积年累月而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更是如此,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例如孩子在看书时,有不认识的字主动地查字典,家长看到了便要加以表扬,让他这一点好习惯巩固下来。孩子和你一起上街,问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要表扬。这些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孩子建立,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也不是全部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量变过程。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具体的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很多家长喜欢制定教育计划,抓紧一切机会和空闲让孩子学这学那,把家庭教育弄像揠苗助长一样,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孩子的学习长达九年、十几年的时间,急于求进的心理只会破坏正常的学习进程。这些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严格要求,做好表率

孩子的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虽然产生了,但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同时父母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鼓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 要使孩子热爱学习,家长的以身作则确实很重要。我们可以这样做家里订几份报刊书籍,下班回来自己读读书、看看报。 家里有一种这样的学习气氛,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与书本交上朋友。

避免过分督促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就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慢了,要去指指点点,却没看见孩子正在为这道难题苦思冥想;成绩差了几分,要警告几句,却不知道孩子已经为粗心做错的那道题在懊恼。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这样做,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这样只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而且要讲究方法。在家长的絮絮叨叨、指责数落中,孩子决不可能有积极愉快上进的情绪,也很难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所以家长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

总而言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要持之以恒、逐步推进,不能过分强求、急于求成。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汇报下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