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2023-06-01

第一篇: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教材分析】内容目标要求: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本课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与必须履行的义务;阐述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当把握“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和“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本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政治权利义务是什么?怎样行使政治权利与义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难点: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1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怎样规定的: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四条 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对公民进行游行、示威以及集会做了如下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本法所称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本法所称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第三条

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第四条

2

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 (4)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均。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有关常识,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4

第二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毕节市实验高中 王友云

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人。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遵循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的原则、渗透的策略以及渗透需要注意的问题,使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三贴近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法制教育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在时事政治讲评中渗透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因此每节课要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时政演讲,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时政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引导学生选用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事政治让学生进行评讲,例如引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能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评讲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创设情境中渗透法制教育。创设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中征税与纳税时,创设情景引入一些企业和一些明星的偷漏税行为,帮助学生树立纳税人意识,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偷漏税行为是可耻的,要受到法律处罚。在这个地方向学生普及税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懂得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教育学生以后成为企业经营者和明星时要主动、自觉依法纳税,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讲到我国资源与环境现状时,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在教学案例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讲到《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电动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电动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渗透法制教育。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鼓励或组织学生积极收看、收听涉法影视、广播节目。如电影、电视剧、法制专题节目、光盘、网络视频等,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立体型、多感官的具体法律情景中学法、悟情、导行,为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在课堂总结升华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既起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又可以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总结中得以升华。 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法制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基本原则,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要运用到实践中,要得到实践的检验,要为实践服务。我们要在课堂上组织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参与法庭审判和法庭调查。组织学生参加法庭旁听,身临其境,感受法律。组织学生参加公判大会旁听,使学生置身真实的法制环境下,接受法律教育。组织学生到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组织每年的12·4法律宣传日教育活动。总之,要通过多形式、宽领域来达到理论与现实的对接,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素质。

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该学科的职责,但渗透要注意要有机结合,不要生拉硬扯,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而要相关。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找准法制教育渗透的相关教材中的知识。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法制教育素材。因此,法制教育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思想政治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的相关教材知识,法制教育才能直达“病灶”,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供契机。 把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的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的相关知识,才能找到法制教育的契机。法制教育的渗透不能由教师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要创设情景教学,选择时机渗透,因材因时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能力。

掌握法制教育渗透教学的原则。找准渗透知识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分清主次,处理好渗透的原则。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法制教育渗透的相关教材中的知识,把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的时机,掌握法制教育渗透教学的原则,至关重要。找准法制教育渗透的相关教材中的知识是重点,把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的时机是难点,掌握法制教育渗透教学的原则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法制教育的重要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思想政治课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我们要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必修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理解依法治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选修课《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民事权利与义务、信守合同与违约、就业与创业、婚姻与家庭、法律救助等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知识。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学为法制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政治教师要大有作为,担负起法制教育的重任,为国家培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第三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李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的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激发学生节约用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5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大米各一袋、课件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接触过这些数量关系,只是没有概括总结出有关的术语,如果创设一种情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用故事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听过),曹冲在记录大象的重量时要用到什么单位?(重量单位),那你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千克、克、公斤、斤),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很好!下面我们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 口答: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课件出示曹冲称象)。

教师叙述:请同学们看,当曹冲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时发现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都不合适,你们能帮助他找一个合适的重量单位吗?(能,用吨)为什么大象的重量一般是用吨来作单位呢?(因为大象比较重)。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用“吨”来做单位,“吨”和我们以前学的重量单位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体的重量,用什么样的单位合适。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掂不同重量的物品,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感受5千克

指名一学生汇报掂5千克的大米,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感受10千克

指名另一学生汇报掂10千克的大米,并说说自己的受。

③感受25千克

指名同一学生掂25千克的大米,掂不动,需要2个同学才能抬起来。 ④感受50千克

⑤感受1吨

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 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 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1)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2)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

)千克,是(

)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9000千克=( )吨

9千克=( )克

2、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

)吨。

3、扩展题: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6吨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流掉3--25吨水;一个城市如果有60万个水龙头关不紧,20万个马桶漏水,一年要损失上亿吨的水。

师生共同讨论:

(1)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如何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珍惜每一滴水?(相机相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相关内容)

(2)说说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如:一水多用,循环用水,减少用水量等。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帮助曹冲称的大象找到一个合适的重量单位吗?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

吨的认识

1 千克 = 1 0 0 0 克

1吨 = 1 0 0 0千克

第四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法制教育论文 浅

学 中

作者单位:余庆县和平小学 作者:余亚书

联系电话:13984522358

浅谈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

贵州省余庆县和平小学:余亚书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来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里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篇目中都蕴含着法制教育,只要适时的挖掘,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注意引领学生思考小鱼在乎什么?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相关条例,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有时不仅仅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法定责任。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要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

武器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治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团溪小学2011——2012学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不断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这一年里,我校有计划地学习相关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并在课堂中进一步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现把一年来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回顾。

首先、我校在9月18日成立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支部书记担任副组长,教导处、教研处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学校后勤处对此工作作了后勤保障服务。

其次、我校2011年9月19日组织全校教师学习领会“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活动的实施意图和方案,从中,让老师们知道了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法制教育渗透的学科。

第三、我校从2011年9月20日起,教导处、教研处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工作学习活动,老师们通过集中学习、集体备课、学科备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知道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宏观的渗透方法。同时分期分批地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小学分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教师法制常识分册)、《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

教育—教师培训手册》以及各种法律法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准了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渗透点,为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法制教育确立了方向和明确的方法。

第四、加强管理,老师不但自己要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而且还有交给学生必要的法律知识,让他们懂得法律,增强法律意识,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因此,教导处、教研处期末对老师的工作进行了考核。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找,在本学期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知识面还不广。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发现,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点很多,且种类繁杂,所以目前我们学习的法律知识太少了,根本满足不了现状。

2、在集中学习中,缺乏对相关法律案例的讨论不够,对于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及案例讨论太少,这样也就失去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经验。

3、没有学会“走出去,请进来”,实地观摩他人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方法的机会太少,缺乏交流与讨论。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存在于上面的问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客观方面,一是本人平常的业务事情多,如写教案、写教学反思、

批改作业、搞学生辅导、家访等,分不过身来集中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二是本学年学校的活动多,特别是运动会耽误了很多时间,导致了找课赶课的现象产生,因此没时间来解决上面的问题。

四、整改措施。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些法律知识,其实自己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因此,我必须解决好以上的问题。第一,在搞好自身平常业务工作的同时一定加强学习方方面面的法律知识,让自己拥有足够渗透的法律知识。第二,学会“请进来,走出去”多去学习他人的长处,多和别人交流、讨论、研究、然后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研究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第

三、坚决做到不怕别人说自己的闲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总之,为了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搞好,让学生获得实惠,然家乡的老百姓获得实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挤出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一定走出去和他人进行交流研究,一定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积累丰富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经验,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学到足够的法律知识,让他们拥有法律的武器。

团溪小学[ 2012年7月8日

上一篇: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下一篇:镇中心校教研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