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思想大学习

2022-09-18

第一篇:专业教育思想大学习

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深化各项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学校发展,竞争激烈。实践证明,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引领学校锐意改革,抢抓机遇,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而错误或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则会严重阻碍学校的健康发展,在与其他学校的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构建和谐的氛围,都取决于全校师生员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只有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向正确方向发展。我联系自身实际,学习了相关文件,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围绕我校既定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思路,我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与模式接轨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职业学校,我们如何在研究学习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自觉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来思考工作、指导工作、安排工作、开展工作方面还需研究和落实。

二是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整合和加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虽然初步形成了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机械制造与数控教育专业和信息技术等教育专业,这三个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有众多优秀校友。但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稳定、巩固传统特色优势专业,积极发展培育新的前景好的优势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

三、根据滁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要根据社会需求、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新兴产业的发展等因素进行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科学论证,及时调整,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使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具有市场前瞻性,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以我校特色专业建设来带动其他相关专业发展,努力提高专业教育资源利用率和整体效益。积极把用人单位引进校园,让他们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他们对毕业生进行长期考察提供充分的时间,同时也能使我校“校校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到实处。

四、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教师职业能力。我校各专业教育教学计划更应该紧密结合岗位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突出、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还要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增加现场教学的时间和内容。与制造业、研究所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基地的实质性作用。通过(学生)“走出去”,(工矿单位经验丰富的技工师傅)“请进来”,让学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同时,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建设与完善一批必备的英语教育专业实训室,并充分开发与利用实训室的功能, 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加强岗位调研,对毕业生以及一线教师进行全方位调研,形成指导性文件,以指导专业课程设置,以利于形成特色。

总之,要实现从过去以学科本位向提高就业能力转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转变。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群众的需求来办学。在我们的专业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要做很大的调整, 把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加大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办出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第二篇:本科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 当今对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本科教育将由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的提高,必须始终树立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的观念,走质量求生存之路。教育思想观念是办学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只有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带动学院各项工作向正确方向发展。所以,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体育教育也必然如此。

我联系自身实际,学习了相关文件,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体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自2016年开始招生本科生以来,经过两年的整合和优化,既取得了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尤其面临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在迎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特殊时期,开展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对我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围绕我院既定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思路,我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与现代体育发展趋势接轨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我们如何在研究体育教育发展规律,自觉遵循体育教育发展规律,按体育教育发展规律来思考工作、指导工作、安排工作、开展工作方面还需研究和落实。

二是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整合和加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虽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但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稳定、巩固传统特色优势专业,积极发展培育新的前景好的优势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

三、根据省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院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同时积极把用人单位引进校园,让他们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他们对毕业生进行长期考察提供充分的时间,同时也能使我校“校校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到实处。

四、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教师职业能力。我院各专业教育教学计划更应该紧密结合岗位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突出、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还要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增加现场教学的时间和内容。与中小学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基地的实质性作用。通过(学生)“走出去”,(中小学教师)“请进来”,让学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同时,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建设与完善一批必备实训室,并充分开发与利用实训室的功能, 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加强岗位调研,对毕业生以及一线教师进行全方位调研,形成指导性文件,以指导专业课程设置,以利于形成特色。

五、管理思想在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学院现在进行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但存在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不够强,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和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还没有牢固树立。 要解决教育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的矛盾,最根本、最核心、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归根结底需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结合我校的评建工作,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六、加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教师职业道德。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体质,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而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才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讲究实效。作为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探索。在教学中,造就具有情操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本质所在。 教育教学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道德,意志与情感为一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开朗,自信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及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使教育教学适应现代育人宗旨,适应现代人才模式的需要,挖掘教育教学的潜能,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七、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形成了自觉行动的动力。通过讨论,提高了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认识到教育教学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往只教知识,忽视德育的旧观念,在“育人”的基础上“育心”。以“育人为本、学生第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正在激励自己转变教育方式、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推动 “认真治教、为人师表”的教风建设,加强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这些责任意识正是推动教师自觉行动的动力所在。

总之,要实现从过去以学科本位向提高就业能力转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转变。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群众的需求来办学。在我们的专业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要紧跟时代步伐, 把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加大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办出符合新时代的师范教育。

第三篇:中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年考博真题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博士生入学考试历年考题

一、2001年专业试题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试题

1、试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历史正在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当代全球化现象及其实质。

2、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在现阶段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道德。

3、试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其意义。

4、试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试题

1、试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并评述“人的本质自私论”。

2、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求。

3、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以德治国?谈谈以德治国、以德育人、以德修身的关系。

4、试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及实际依据。

(三)、面试试题

1、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当前主要有哪些前沿性理论问题?你准备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2、谈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3、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及其建立的根据。

4、列宁在哪篇文章中集中论述了灌输原理?灌输的实质是什么?其实现意义如何?

5、谈谈科技创新对人的思想道德的要求。

6、什么叫人的主体性?当前有哪些丧失主体性的现象。

7、江泽民同志是如何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的?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8、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试以这一命题,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二、2001年专业试题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试题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2、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3、。。。。。。。(引原著: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三种情况),说明什么原理?请用该原理谈“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到。

4、。。。。。。。。(引原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段话)主要说明、阐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请问该段话说明什么原理,请用该段话说明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变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试题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和价值

2、当代社会道德学习的重要性及方式

3、马克思在哪一章书中论述了人的本质理论,用这一理论说明互联网对人的发展过程 影响。

4、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发展趋势

三、2003年专业试题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试题

1、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主要内容。

2、被列宁誉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是指什么?试论述其主要内容和意义。

3、列宁晚年的思想。

4、《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试题

(无)

四、2004年硕博连读考试题目

(一)思想政治教育:

简答:

1、《关于费而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2、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规律。

3、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及体系。

4、列宁的“灌输”的基本思想。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依据。

论述:

1、当前经济、科技与道德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2、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3、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4、以人与社会的有关理论为根据,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哲学与邓小平理论

1、为什么说《关于费而巴哈的提纲》是“关于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2、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意义。

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及意义。

4、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五、2005年专业试题(根据记忆)

(一)思想政治教育:

简答:每题10分

1、《关于费而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特点。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4、思想政治教育中疏导方法的内涵。

论述:每题20分

5、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6、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

7、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

1、试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分析“有用即真理”。(20分)

2、邓小平民主政治理论的内容及意义(20分)

3、试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精神生产理论分析当代精神生产的内容及价值(30分)

4、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30分)

思政博士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黄楠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邓小平理论概论》(奚广庆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或吴树青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

3、原著:

(1)《马列经典著作选读》(教育部社政司主编,人民出版)

(2)《关于费而巴哈的提纲》

(3)《德意志意识形态》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反杜林论》

(6)《哥达纲领批判》

(7)《矛盾论》《实践论》

(8)马恩晚年的8封历史唯物主义书信

(9)《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10)《〈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

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现代道德教育论(李萍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4、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郑永廷等主编)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

6、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邱伟光,张耀灿主编)

第四篇: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试卷

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试卷 (2008-04-22 15:32:05)

转载

标签:

杂谈

2007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

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试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

1.社会经济结构

2.社会形态

3.社会改革

4.资本

5.经济全球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特质是什么?

2.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表现在那些方面?

3.怎样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6.怎样理解剩余价值学说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理论基石?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设想及其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简答题(每题18分,共90分)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何指导意义

2.如何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

3.简述内化与外化的涵义以及二者的辨证关系

4.简述自我教育法的含义及其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有何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2.试述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200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试试卷

一、简述

1.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试述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辨证统一关系

3.什么是疏导原则,如何贯彻疏导原则

4.什么是自我教育法以及作用

5.思想政治教育劳动者的特点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含义,并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第五篇:2011年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专业课入学真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

1.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核心要素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3.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途径

3.如何在执政理念和制度创新的结合上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个和解”思想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什么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分析

信息来源:[欢聚资料网]--

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那么,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和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探索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立足于现实,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体现人性化,贴近民众生活实际,符合民众利益,能为民众提供心灵引导

马克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自然不能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而存在。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现实需求,其理想目标与价值原则的设定与形成要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实践基础,能够切实解决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能够真正促进社会和谐、支撑科学发展。只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被人们所掌握和接受,人民群众才能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这个意义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关注公民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关注人民生活水平,关注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满足,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现实发展。人民群众只有直接和真正地在现实中获得方方面面的实惠、利益和幸福,才会真切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

物质力量,而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以公众的现实生活与利益需求为指向,既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启蒙语境下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前者而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指出,完善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的需要得到较好满足的基础上的,它汲取了发达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而又超越于它,它批判资本主义的非人性而寻求人的自由与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一种基于实质合理性的诉求,它理应以现实的发展成果作为理念支撑。就后者来说,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启蒙带来的是人们世俗意识的觉醒与增强,工具理性的张扬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现实权益的满足,对远大精神价值的偏爱一定程度上逐步让位于实际物质财富的寻求与自主生活方式的确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以往的意识形态建设之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效果不够理想,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在于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忽略了社会主义与人民之间存在的价值关系,离开了人民这个价值主体的需要去认识社会主义。而价值主体的缺位必然导致对社会主义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理解,从而形成了种种不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我们的教训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是基于人的现实需要与发展的,必须充分人性化的,而不能带有过于僵硬的意识形态色彩。

当然,要求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以人们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并不是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性与规范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发展目标,它必定高于现实、超越现实。也惟其如此,它才会具有感召、激励、教育和鼓舞的功能。但是,这种超越性决不能是脱离现实生活的,不能仅仅依靠脱离现实的远大理想本身来支撑。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曾说过:“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这样一种理想要源于经验,来自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要能够涵括人们生产、享受、发展的各种利益需求。利益是人类活动的真实内容和本质,是激励和支配人们活动的能动因素和真实动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正因为如此,任何价值理念如果过于抽象、高远,缺乏现实性的人文关怀,以致脱离了人们可预期的利益,必然会陷入窘境。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被利益和现代性价值观双重启蒙,一种价值体系必须越来越贴近现实,为人们的权利与利益声辩或立言,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认同。理想决不能脱离现实,离开客观存在的实践而空谈理想,理想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处理好现实性与理想性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具有包容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体现共同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其时代特征。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的历史时代。经济的市场化与个体的独立化重新塑造着人们对生存意义的判断,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的私人化、多样化。所谓私人化是指,原先大一统的、适用于社会整体的、渗透于生活方方面面的强制性的一些价值理念渐渐褪色,个体的独立、自由选择使得生活意义的决断保留在私人手中。所谓多样化是指,基于自由选择基础上的个体价值理念的丰富性与差异性。这种价值观的私人化与多样化构成了当代价值观的所谓市场化格局:不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而是在广大价值域中的自主选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市场化格局在我国现阶段

已充分显现。

在当前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这样一种市场化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从包容整合凝聚上下工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方面,在思想领域,只有“多”而没有“一”必然分化。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在思想领域,只有“一”而没有“多”必然僵化。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不可能使一种意识形态来取代所有其他社会意识的存在,党需要从巩固执政的思想基础这一角度出发,更多地思考如何整合凝聚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因而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同时,还需要积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价值导向,确立承认多样、坚持主体性的正确态度,在多样中树主导、在差异中求共识、在多变中争主动、在竞争中显优势。只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各类思想文化主体才能自觉认同和接受主导思想文化,才能得到整合、凝聚和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要着眼于发展、致力于和谐,通过尊重差异与包容多样,而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当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不是无视社会思潮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间的分野,不是放任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更不是放弃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为我们的态度是明确而一贯的,即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反对腐朽反动文化。这样做,只是要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思想资源,凝聚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这样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不但具有积极的整合凝聚功能,也必然会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发展。以前,我们在价值观建设上的失误在于,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了僵化的理解,对其他价值观常常采取排斥和斗争的方式,与其他价值观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历史证明,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实际上,在目前多样化的价值观中,除了某些落后、腐朽与敌对的以外,大部分的价值观念对主导意识形态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主导意识形态应具有包容性,渗透到人民群众的各类需要中去,为人们多样的现实生活提供核心价值观念;主导意识形态应具有兼容并蓄其他价值观念合理成分的气度和能力,在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共处中提升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一旦主导意识形态失去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包容其他价值观念的能力,并人为地阻隔同其他价值观念和文化资源的联系时,将会导致自身越来越贫瘠,越来越枯竭。这样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要求社会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必须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而这样一种建设方针与研究态度也必将会使其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调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谋求思想共识,这必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体现与包含各方并为各方认同的共同价值,进而在很大程度成为一种具有广泛认同性和共享性的价值理念体系。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考虑到社会主义价值的先进性要求,更要考虑到以现实为基础的价值理念的共同性与广泛性要求,且在内容逻辑上也应具有层次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必须在相对稳定的民众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与党的最高价值观之间做相对区分,它的内容既应包括高层次的、先进性的价值要求,也应包括作为社会生活基础的共同价值观。只有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最大实际,才能为增强其建设实效奠定坚实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这种共同价值观的建构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纯靠绝对化意识形态的全面灌输与政治权力自上而下的管制来进行,不然只能形成一种虚假认同的表象,而内在的价值与利益冲突不能得到根本的释放。在受市场经济洗礼与当代价值观念熏陶的现代个体之自主自律意识与利益感空前增强的今天,共同价值观的建构与形成必须要经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讨论。多样的价值理念之间应该能够充分探讨、自由交流、彼此协商,相互交融。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构筑共同价值就必须奠立于充分的参与、互动和广泛的讨论交流之上。当然,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予以整合与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注重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以合理的政治共识为基点,上、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进行共同价值观的积极建构与维续。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概括应简要明晰,从中进一步提炼出基本价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讲,这种表述在理论上是宏观的、框架性的、较为完整而全面的。然而也应看到,这种表述更适合于严谨而正式的党的政治文件,而对于广大普通民众以及宣传而言,则需要做进一步简明扼要的概括与提炼。目前,不少社会普通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上述表述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进一步概括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应用比如公正、自由、和谐等简明扼要的范畴来表达。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包含丰富内容的、框架性的价值系统,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则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根本的观点、最概括的表述和最简明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灵魂。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在概括上应做到集中凝炼、内涵普适、表述准确,既要注意思想的深刻性、适用的广泛性,又要鲜明生动。体现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和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由于深刻凝炼而简便易记,在宣传效果上会更为理想,更容易凝聚社会成员的思想,让人铭刻在心,并使之渗透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而发挥巨大而持久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像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提的自由、平等、博爱,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提出的“国家至上、社会为本、家庭为根、尊重个人、协商共识、宗教宽容”,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获得迅速认同,除其特定的价值内涵外,这种表述形式上的简捷明快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在国内学术界并无统一的意见,不同的学者从不尽相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既有相同的概括,也有相异的观点。这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在此不欲提出自己的概括,只是要指明在概括时应注意的原则。首先要注意借鉴和吸纳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产生的各种价值体系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尤其是要批判性地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所提出的自由、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这类价值理念虽然最先由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但并不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并必然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凸现出来。当然,这些理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条件下,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其次,更应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本来就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国特色与民族性必然会使其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与认同。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许多价值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传承价值和借鉴

意义,如和谐、诚信等等。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拿来就用,而是要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代中国社会需要的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第三,应体现对人本身价值的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概括应包含自由;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概括应体现人与人之间所秉持的价值原则,比如公平;社会主义之所以称为社会主义就在于其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概括应体现对于社会本身的价值原则,比如和谐。以上自由、公平与和谐并不是笔者的刻意概括,只是为了表明概括时所应注意的个体、人际、社会三重维度。第四,应体现时代精神和反映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根本要求。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靠现实成就的支持,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其建设还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其建设成功与否最终也必然要由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来决定。如果我们在现实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像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经济衰退等等,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程度不同的受到损害,那么,人们就必然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一定的排斥情绪,因为理念与现实不符,甚至有可能理念越强化,公众越排斥。如果我们在现实发展中能够较为成功地面对各种挑战,经济健康发展,民主有序推进,公民权益得到保障,民生得到保障,社会安定有序,总之,各种问题得到较为有效地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获得了强大的现实动力与实践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言:“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以现实的发展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要注重有效的宣传,以最大程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因为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否则,往往会因不好的宣传方式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受到质疑。

对于宣传工作而言,一是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从革命战争年代和阶级斗争年代立足于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转向更加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和激励人,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功能定位。”二是要从实际出发,让人文关怀常态化、日常化和感性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搞一刀切。同时,宣传工作应面向感性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群众精神世界和社会心理,摸准公众思想实际,了解群众心理的变化特点和趋势,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价值理念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融入现实,为公众提供“心灵鸡汤”。这种春风化雨式的宣传教化方式有助于公众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达成认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要有效协调各种思想宣传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把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作为对社会大众进行思想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工作就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进一步增强传媒运用能力和舆论影响能力,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推进社会和谐。四是在宣传的语言

上,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范畴与话语进行调整:要摒弃纯粹为革命战争服务而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旧范畴;要赋予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和语言以新的时代性内涵;在宣传中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套话和废话,语言要丰富、要适应大众生活,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加深对群众的感情,运用群众的语言,让思想宣传工作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上一篇:作业评比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卓越领导力培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