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活动探析

2022-11-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对大学生的科技素质要求也逐渐增强。为了响应这种需求, 各高校纷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用于本校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1989年开始, 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举办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高校科技活动更是被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院校自然也不能小视这块工作。本文拟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 对如何有效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活动进行一些探讨。

1 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1.1 活动对象:学生认知偏差大

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活动主要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愿组织的科技普及、科技制作、发明以及科技服务等活动。活动主体自然是学生, 然而由于学生自身认识等原因对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科技活动, 很多人认识不到位, 具体表现是: (1) 参与意识淡薄:低年级同学专业浅薄怕不能胜任, 高年级同学眼高手低不愿出手。低年级同学在老师以及部分高年级同学的带领下可能认识到科技活动的重要性, 然而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以为自身专业知识缺乏, 无法从事科技活动。 (2) 投入意识淡薄:普通同学参与少, 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因此相对来说课程中基础课程耗散精力较多, 学生更多认为基础知识学习重要, 花掉太多时间用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构建和学习, 致使学生用于科技活动的时间更加稀少;另外部分学生本身经济困难, 这种实际情况决定了同学财力投入也有限。 (3) 钻研意识淡薄:真正参与科技活动的同学中部分同学不能真正投入, 只是为了表明自己参与了, 或者为了一个“优秀奖”, 对于所涉及的科技知识等等钻研不够, 研究很浅, 没有真正把科研精神和科技知识掌握好!

1.2 活动投入:师资资金等不到位

学生的科技活动, 没有老师的带领很多情况下就好比是没头的苍蝇, 不知向往何方, 所以老师的投入, 非常重要。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职业技术学院升格而成, 本身存在着师资不足的问题部分院校舍不得投入, 不能花力气引进优秀教师资源, 或者是拥有良好的师资, 但老师的大部分精力被耗散在别的地方, 如此大大制约了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 学生不能接触到权威的声音, 不能很好地了解专业的前沿、发展的动向等等。

1.3 活动效果:形式效果欠权衡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活动过分注重形式, 使活动的实际效果被削弱, 收益甚微。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本科生普遍显得薄弱, 技术攻关能力相对欠缺, 有些院校由于经费等原因, 为了表彰先进, 只鼓励极少部分科技活动突出者, 使学生开始重奖项, 认为无望获奖时就放弃继续钻研的想法;更有部分指导老师为了替自己赢取面子, 出现了老师代替学生攻关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导致了活动效果被大大削弱, 使活动对普通同学的带动成了一句空话, 甚至给学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另外为了表明本校有科技活动开展, 部分高职院校的科技活动往往只是很少的人参与, 极少人参与科技活动, 完全是形式主义, 脱离了科技活动的内涵需求, 效果大打折扣。

1.4 活动体系:体系构建不完善

学生科技活动, 因为涉及部门较多, 且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 需要从长计议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对于科技活动缺乏系统规划, 显得凌乱, 首先对于活动的制度, 缺乏深刻的思考, 建立时仓促了事, 没有考虑好此项制度是否确实有利于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 是否确实促进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参与度等等。

2 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2.1 多方努力, 纠正误差, 以点带面, 营造氛围

做好大学生对科技活动的认识工作, 各高职院可以相互借鉴, 全体育人, 多方努力: (1) 在新生入学时由辅导员或者相关学生工作者加入相关内容:本校、本系科技活动的开展情况、便利条件、主要科技活动以及可以加入的科技团体, 参与科技活动对个人以后能力的提高和就业的影响等等。 (2) 对于学生比较热衷的学生团体也可以加以利用, 比如院系的科技协会、科技兴趣小组可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 一方面可以把上述内容进行传达, 宣讲, 另一方面进行扩充比如对于低年级同学加大研究方法等等的教育, 而对于高年级同学需要组织参与带有科研成分的项目, 计划, 论文等等。

2.2 领导重视, 健全组织, 保障师资, 资金到位

高职院校由于教育侧重点问题, 科技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 所以要保证活动效果, 一定要把学生科技活动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首先是领导要高度重视, 健全活动组织, 可以由学院分管学生活动的副院长以及教务、科研、学工等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 健全组织;其次专业的老师对于活动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活动的组织, 到主题策划、技术指导以及过程监督、成果评比、成果推广等等, 都需要相关的专业老师, 而对于这些老师, 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何指定政策引导老师们处理好本身课程、科研与科技活动指导之间的关系是各部门领导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方面;再次活动的开展、仪器的添置、场地安排、资金到位等等也不可小觑, 他们是活动开展的重要条件, 校方应积极响应, 作出合理安排。

2.3 加强计划, 规范活动, 健全制度, 优化体系

科技活动的开展不能随机进行, 毫无计划, 应该加强规划, 可以由团学系统、教务系统、科研单位共同牵头打造品牌活动, 共同制定分时段的学院级, 系级科技活动。另外对于科技活动的开展需要注意规范化:就整体活动而言, 需要规范所有活动开展的顺次、场次、层次等等;而就某一具体活动而言, 需要规范活动的宣传、报名、组织、总结;就某一科研项目而言:需要规范活动的项目立项规范、研究过程规范、研究成果评价及应用规范等等。这些计划和规范的展开必然涉及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而所有规范的建立最终构建成院系科技活动体系。活动的体系构建有两大块, 一块是活动的组织体系, 包括活动的组织方, 组织职责及需要完成的相关内容;一块是活动的质量评价体系, 这中间包括活动的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及活动成果评价体系。只有建立完善的体系, 科技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才能得到保障, 才能使大学生在高质量的科技活动中体会到自身的进步, 进而进一步推动院系科技活动氛围, 培养更多的科技研发和应用型人才。

合理纠正学生对科技活动的认知偏差, 加大各方投入, 组织形式良好、含金量高的科技活动相信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同学。老师适量投入, 活动引导, 技术指导, 加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相信一定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拿出高质量的品牌活动, 活跃校园科技文化氛围, 提升活动质量、数量档次。

摘要: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活动开展现状进行探析, 对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技活动,活动规范

上一篇:场外商品期权及做市商业务会计税务处理探讨下一篇:动态水力平衡在变流量空调系统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