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

2022-11-05

第一篇: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

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与传统教案不同,导学案重在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导学案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和梯次渐进化。

二、如何编写导学案

1.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由易到难的原则。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师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学生也要有个适应过程。开始的时候,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简单一些,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解决或者经小组讨论后解决。那种学生讨论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不要出现在导学案上。

(2)简明扼要的原则。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杖”,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习题。因此,导学案的语言一定要简明准确,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3)可重复使用的原则。导学案并不是一次性的,要把它利用起来,可以成为学生随时自我检测的工具,也可以是课后复习的导线。

(4)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设计时不要站在以传授知识为本的角度,考虑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学得会,掌握得住,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2.导学案的编写方法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摸索和反复实践,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编制导学案的程序,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导学案编写应以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为主,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每一个题目的设置,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由一人执笔定稿。如我校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在进行每章节的导学案编写时,由每个老师分别承担一课导学案的设计,初稿完成后由备课组老师集体讨论后再定稿,最后交备课组长审核过关,送文印室印制,既分工又合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各备课组每周应有半天左右的时间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要解决以下问题:下一周的导学案定稿,下下周的导学案编写任务分工,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导学案编写,必须提前一周完成。

3.导学案编写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学习目标大而空,不利于当堂检测学习目标实现。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要具体、可操作、可检测,不能大而空乏,无处着手。比如一节小学语文课:

学习目标: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②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全文主旨。

像这样的语文学习目标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初中语文课可以用,高中语文课也可以用。这个在高效课堂导学案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应该制定这样的学习目标:①会读会写哪几个生字;②掌握哪几个生词,并且会用这几个生词造句;③熟练地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这样的学习目标,就可以当堂检测,当堂查漏补缺。

(2)课堂探究问题设计过多,无法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导学案中课堂探究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素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必须是让学生有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体验,要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不能太简单,否则就失去探究的意义。

比如学习《荔枝蜜》一文,如果把探究问题设计为:①荔枝有什么特点?②文中一共运用了哪些集中说明方法?这样问题设计就有些简单。这样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就比较好:①课文前面说荔枝林密不透风,后面有说透过荔枝林看见农民在稻田里插秧,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为什么?②这篇说明文里多处引用诗歌进行说明,大家谈谈引用诗歌进行说明的好处。问题设计就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也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导学案探究性问题设计不宜过多,一般以三个为宜。问题设计过多常常出现因为探究不完,结果影响后面环节的教学,或者探究走马观花,不能起到探究的作用。

(3)课堂检测题设计层次不清,数量过多,导学案变成了习题案。导学案课堂检测题的设计要有层次,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问题设计要明确分为多个层次,比如可分为:课本再现型习题,即学生只要看课本,不需要任何其他帮助就可以解决问题;课本延伸型习题,即学生看课本的同时,只要适当地看一看工具书或其他课外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模仿应用型习题,即学生只要简单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就可以完成,这类题可以直接使用课本上的例题,也可以是例题的变形;独立应用型习题,即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后,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类题可以是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课外同一难度的题目。但要注意的是习题的设置要紧紧扣住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为检测课堂学习目标实现度设计的,检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果检测题过多,当堂无法完成检测,就达不到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更谈不上当堂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学生自行解决“基础知识检测”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老师针对“导学案”了解学情,便于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

2.课堂。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基础知识记忆及检测、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记忆预习过的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结束进行“记忆检测”和“知识链接”。以上属于基础知识部分。基础知识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达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最后完成“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课后。上完课后,老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课后反思和学后反思;每隔一周,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

实践证明,导学案在高效课堂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是富有创新教育气息和生命力的,只有通过集体的智慧尽心竭力地编好、用好每一份导学案,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项目来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规划立项课题《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系列成果之一(编号:GS[2013]GHB0119)

第二篇:浅谈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进入课程改革以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课程数学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质量。导学案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导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与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使用导学案,使学生在课堂表现中更具备学习主动性,知道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什么时候学过,怎样学,学得怎么样。能实现学习基础和学习内容的发现,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再作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主动的去分析、思维、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本身就是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一、创设导学案的模式

六步三展教学模式是我乡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废除注入式,实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步三展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流程有六个步骤,其中学生有三次展示(展示的目的是发现优秀的作品〈包括规范书写与格式〉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活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大家帮助纠正)。操作步骤:1.课题导入。(数学以复习旧知、意义、定律、性质、数学原理等来揭示新课。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2.出示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制定学习目标。目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每一步的学习。)3.自主学习。(数学方面安排一些与例题有关的试题让学生做,理清算理或数学原理,总结规律等,为新知铺垫。通过学生自我展示,达成部分简单目标。)4.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学教材,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或交流,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5.课堂总结。(理清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系统。)6.当堂检测。(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理解。目的: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查缺补漏。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一个新的提高。)

二、导学案编制的重、难点

(一)导学案编制的难点在“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设演说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情。教师要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在提高学生能力支撑点上下工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工夫,进行有效的学习引导。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那么,教师要怎样 “导” ,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巧设导语激兴趣,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导语,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复习旧知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实物、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创设意境,激发想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原因,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导入,更要善于课中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创造力。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能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比如在教“小小设计师”,出示一些自制的精美图案或课件让学生欣赏质疑-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图形。

(二)导学案教学关键在“学”。教学的核心是学习,指导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本义与最高境界,教学过程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 ,还要“会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究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可被激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及兴趣,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

例如: 在设计计算内容的导学案。“重算法轻算理”是传统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往往一节计算课上过后,大多数学生都会计算,但说不上其中的算理。这就是许多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的原因,因为他们学习计算题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因此对于计算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预习,在预习例题的基础上,主动寻找计算规律。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密切,有些知识点在几个学期的教材中都有体现,只是学习的深度不同。当遇到这样的知识点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将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新的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三)导学案编制的重点在“案”。导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剖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

1.自主“带着问题自学”转变成“在自学中发现问题”。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方法把三维目标贯串起来。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二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三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在呈现方式上有内容前置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情感潜移化。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也可以认为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应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的空间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的大小 时,这样设计导学案的: 想一想,写一写:

(1)动手画一个计数器,先标示出一个你喜欢的数,再读写出这个数。(请学生板演不同情况的数)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看这四种电视机的价格,你能读吗? (3)任选两种电视机的价格比一比。想一想你是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 (请你试一试友情提示: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你的思考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4)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组交流你的发现,想一想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6)通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在设计上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 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别教育。

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导学案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受益。但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材而产生的辅助工具,导学案绝不能替代教材,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植根于教材,利用导学案的辅助功能,帮助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教材是根本,导学案是辅助,两个一定要结合起来使用,既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只用其一。

三、导学案的作用与效果

通过使用导学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变“接受式” 学习为“自我选择”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狂欢、成长的幸福, 变“苦学”为“乐学”、肯学、学会、会学,实现真正的终身学习;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帮助其实现职业的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方向, 明确“学什么”、“如何学”、“学得如何”;了解了教学思路,减少了板演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加了训练时间和训练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利用导学案“先学后教”, 在这个把权力归还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四、导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案管理,充分利用学案,提高学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学案开展学习。使用学案,不是简单地分析解答一个个问题,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引领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结合学习内容认真阅读、思考、讨论、书面解答和发言交流,教师要及时归纳、指导和评价。对于课堂上尚未详细解答的问题,必须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小组交流、教师指点,在课后补充完整。

其次,学案要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学案是以纸质的形式印发给学生,便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便于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表达,便于学生总结反思,保存资料。但是,学案容量小,也缺乏形象、直观、动态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应用,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自主学习”环节,可以将学生绘制的示意图或答案通过投影仪展示,交流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全体学生也有借鉴作用。

最后,教师可及时把学案收起,然后一一批阅,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学案的价值,重视学案的使用,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

2.针对学生不同的预习情况区别对待。凡是学生可以直接解答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直接展示。一部分学生能解决的,可以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相互帮助解决,教师在边上适当点评就行。难度大的,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加强指导,然后由完成较好的小组上台交流合作成果,教师适当进行启发性点拨。研讨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有的还可开展生活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升华情感,通过课堂研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中的存在的问题。总体说来,导学案的使用分为三步,先是自学, 再对学, 而后群学.通过自学,要求大约50%的学生能够解决大约50%的问题;然后进入“对学”,在对学阶段要求大约70% 的学生能够解决大约70%的问题.而后进入“群学”即在课堂上共同学习.通过群学解决自学、对学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 3.与课堂有效结合,课堂使用学案也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不能用学案搞填鸭式灌输。

(1)比如情境导入,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自学学案的基础上对情境进行讨论,以达到巩固、深入理解自学内容。 (2)充分分配自主学习时间。这一版块包括四部分的内容: ①通过学案明确给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点(约1分钟)。②按照学案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约2分钟)。 ③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教师通过察颜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约5--8分钟)。 ④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约5--6分钟)。

(3)展示反馈。这一版块包括三个层次:①个人展示,通过学生自我展示,达成部分简单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小组展示,学生代表小组通过发言、板演、表演等等形式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其他学生聆听观察,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然后自由更正,各抒已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归纳。③练习反馈,通过完成当堂作业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4)小结。课堂小结必须有,操作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特点进行详略处理,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点,还要归纳解题通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结合六步三展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能够有效改善课程数学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质量。其优势表现在,课题导入进教材,目标出示明任务,自主学习促动脑,交流展示重挖掘,课堂总结达目标,当堂检测做反馈,六个环节层层递进,相互促进,构建活跃互动、自主高效的课堂境界。

第三篇:导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与思考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地生成和发展。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更加科学的实施教学,如何使教学更加有效,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导学案”作为实施学案教学的载体,对高效课堂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开展“导学案”教学十分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由教会学生知识变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作为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进而促生高效课堂的产生。

“导学案”——一个全新的名词,伴随课改进入了我校课堂。推行初中语文导学案已近两年时间了,在不断学习、运用实践、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本人有了些许体会,现与大家交流。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导学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字上“导”、“学”、“案”。

第一,“导”就是指导、引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的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预习,这就是“导”的作用。

第二,“学”就是指学生在此课或章节中要学什么,掌握什么的问题。

第三,“案”就是一种方案,它是学生学习的时候的一个方案。

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六个作用: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以下个特点: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3.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如:《敬畏自然》的导学案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感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情怀。

学习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导语提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黑板展示) 狼藉、混淆、深邃、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三、整体感知

(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 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 (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如:

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六、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黑板文字、语言交替展示)

1.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2、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七、达标分层检测(略)

八、课后反思(略)

导学案的使用

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我不知所措:一节课的内容,二节课甚至三节课也不能完成,有的时候恨不得马上给他们讲出来,自己也一吐为快,在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独学”环节),我认为在教室里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小组讨论时,成绩差的学生和我一样,干巴巴的坐在教室里。“展示”这一环节,又成了优等生的天堂。所以几个星期下来,我感觉就是学生成绩优的更优,差的更差,出现了两级分化。细细思考,原因出在老师身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成了局外人,学生们自然一盘散沙。我意识到这一点后,马上着手改进。

(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便已没有了兴趣,学生学得被动,读得无力、乏味,整个预习似乎“不留痕迹”,而“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则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所以我在预习环节,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

2.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学生小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

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四)分层检测的落实问题。

分层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检查当堂训练情况,也可作为作业批改)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经过改进以后,我明显感觉学生学习更努力了,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效果越来越好了。

当然,使用导学案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导学案的设计编写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如导学案上的问题设计偏多,偏碎等。部分学生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认为完成了学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第四篇:导学案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下洼二中 王新燕

从上学年开始,学校开始尝试“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导学案”教学模式不是对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位,而是对“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提炼,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使用该模式,同时对太谷模式不断整合,形成符合自身实际有利于提高质量的教学模式,现将自己实施课改进行阶段总结。

一、理论依据

导学案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为特色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产生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生

命力。

1、导学案教学法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

2、导学案教学法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导学案教学法解决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3、导学案教学法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通过所学的内容,在知行方面获得提高和发展。导学案教学法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自由发表

见解、不断获得知行的提高。

二、教学流程

(一)编写导学案

1、概括标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将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

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2、科学设置导读问题。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思想品德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有粗浅、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

的铺垫。

3、灵活设计练习内容。学习是为了运用,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思想品德科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性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简单知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

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导学案的运用

1、正确把握“导学”与“自学”。“导学案”编写好后,课前下发给学生,以备上课时使用。提前下发让学生预习完成不太现实,农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从小未养成预习良好习惯,在初中思品课中培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能放在课堂上完成。上课后,学生根据“导读题”自主学习,教师作三点指导:一是读书要快,尽量节省时间;二是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问题在书中勾画出来;在“导学案”上填出来;三是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要让他们进行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手、动脑。

2、真正做到师生共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及时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事,学生完成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流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信心,弄巧成拙。具体到思想品德课程中每个框题的教学,教师根据导学案中的主干知识框架,用提问的方式把知识要点过一遍,并运用针对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三、结果与反思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导学案教学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有效的,

其主要意义在于:

1、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习惯。

2、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通过导读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导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导学案”,只须做适当的记录,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和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更加便于搞好考前复习

将若干个导学案结合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切实减轻课外负担。“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5、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在自学时间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上收集这些问题,

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导学案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与提高。一是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讲得还是过多。二是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的空间,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们以后编写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三是为了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讨论、训练和考试,加强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校正和补救,防止知识缺陷或积少成多,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四是从长远看,“导学案教学法”不应停留在追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而应通过围绕“学案式”教法的使用使学生会学习,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题意识以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总之,“导学案教学法”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将导学案教学法引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思想品德课程所面临的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获得一个理想的

硕果。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科学发展 国强民安

3.1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地位、作用;了解现代科技与教育的作用;知道“科教兴国”的含义及意义。

能力目标:理解我国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必然性,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祖国的强大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难点:科教兴国战略。 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法,讨论法等。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学

1、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2016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者,启发学生思考:这体现了我国在实施什么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导入复习3.1课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2、出示复习目标

(1)识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科技和教育的作用。 (2)知道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和中学生分别如何做。

3、熟读课文

4、构建本课知识结构图。

二、引探

活动一: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材料。 活动探究:

(1)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问题,我国必须坚持实施哪些战略? (2)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 (3)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谋划策。

3、交流展示: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选出最适合题目的答案,然后展示。

4、小结

刚才的探究我们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投入到科技创新的热潮呢?引出下一个活动。 活动二:培养创新人才

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材料。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自行研制的航空母舰正式出坞下水等。

2、活动探究:

(1)上述材料共同传递出哪些信息?

(2)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在推进科技发展的征程中建立功勋?

3、交流展示: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选出最适合题目的答案,然后展示。

4、小结

三、引练(多媒体展示习题)

四、引展

一、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中国奥运健儿勇创佳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思考:(1)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厉害了,我的国!科技成果呈井喷状态说明了什么?

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第五篇: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1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反馈 九年级杜世春

一、导学案的总体设计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是定义、定律或知识点的罗列,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量做到:

1、导学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2、设计时一定要结合物理教材,明确目标,符合物理新课标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力争做到将物理知识问题化,将探究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也就是一本习题集。这样导学案就不能有效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二、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1、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探究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物理教学中往往能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就更具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

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学案中有必要设计交流环节,交流主要围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2、加强知识的运用,注重培养能力

学生都能通过对比分类和比较,总结归纳出它们的异同。一“想”一“议”,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同时学生的思维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延伸。

3、导学导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

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

三、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体会

1、教师应用要灵活。在对导学案的使用上,需要教师再认真钻研,对课标、教材做内化处理,结合学生实际和物理生活实际进行再认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使课堂教学具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

2、在预习中给学生自主探究与联系生活实际的空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感觉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觉,在感觉中去提升和完善。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对教材进行预习,特别对实验器

材的准备,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器材等都应在预习范围之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又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应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品味物理的乐趣。

3、重教轻学,包办代替。许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养成习惯,重“讲评”,轻“探究”,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

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介入讨论、指导或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学生予正面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4、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有些人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或自主探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在学案的使用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物理的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训练其技能,发展其爱好,激发其兴趣,培养其思维,发展其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让我们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搞好物理学科的深入研究,不断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可靠保证。

上一篇:动物医学本科培养计划下一篇:单位网站情况总结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