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后记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族谱后记范文

张氏族谱

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家族的内部资料,一般由本族长者或事业有成者发起、阖族齐心方能编修成功。族谱主要分为家族渊流、家规祖训、人丁生卒葬殁等篇章,单列的人物传记主要记载在科技、教育、文化、商贸等等方面取得成绩的族中子弟。

张氏族谱主要宣扬爱国主义、耕读传家、内外和谐、明辨是非等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字辈

重庆

百忍堂张氏字辈(主要分布在垫江、长寿):思念朝廷忠大德,国家世代永安明。遗传万年邦民泰,富贵荣华庆长春。

清河堂张氏(分布在巴县、大足):系湖南衡阳张万九郎支,衡阳县崇光乡仪城里太通堂人氏。其后裔善笛康熙二十六年(1688)入川,落重庆巴县西城里石门龛厰上。子仕惠后徙大足昌宁里一甲地名转龙场兰家垻小河头。

大足清河张氏字辈(前20个字)原是:善仕惟文武,世代永兴隆;成明荣华富,德重应豋先。 河北

衡水市故城县盐厂村 张氏字辈:玉华宝守新、孝访忠良贤。支祖:张学颜

《武安市儒山村张姓家谱》:始祖张从政明初从山西洪洞县石狮口迁徙而至。从十九世始,字辈为,连桂庆秋光 中庭满世香 瀛高多子步 新喜焕伦常。 江西

清河堂张氏原派: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恭从明聪睿,肃又哲谋圣。三修续派:明孝友作则,存忠厚为良,裕德才宏显,培基泽远长。芝麻湾原派: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七里硚原派:先宾联孝国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星子清河世家字辈:兆元之善庆 唐汉起闻人 理学传家宝 鸿文寿世珍 久承金殿诏 长际盛朝春 忠孝千秋在 庭阶景象新

信丰安息阑州张氏字辈: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传名扬。

南昌四六公后裔字辈:孔子添景德 汝维道必儒 嗣贤承柞永 亦世发长祥 孝友怡谋代 朝封锡命昌 才高文选万 忠顕陆纯堂 理学佳备厚 先传克照光(前十派未按派号排)

永修字辈:子国季仕元 昌自良玉耀光宗绍孔孟 一行可维邦 芳名远近扬 礼仪承先德 应嗣发其祥 忠孝传家久 诗书创业长 圣朝召左右 佳士乐安康 丰城董家张氏字辈:光昌顕祖 占有可成 良相永升 吉人来集 绍绳光绪 继述宗漠 嗣英盛发 久远洪图

丰城社岗张氏字辈:旭友均庭正,彝定先美新;惟以文学应,士登上林春;礼德垂家法,诗书淑后贤;勤修增世业,序爵丹墀前。

上饶清河张氏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景德镇市浮梁县张氏:化孙公八句诗:清河系出源流长,卜处移居闽上杭。百忍风声思祖德,千秋金鉴慕宗访。传家孝友乘今古,裕后诗书继汉唐。二九苗裔能凛训,枝分盛姓名香。化孙公支下世派: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庭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千三公下世派:千念仲 居玉旭志国张 兴尚鸿光日文 明振家声元猷 佐圣治功绩冠 群英世继勤宣 德维新业广成 孝友立基厚万 代庆昌荣。 湖北

安陆市接官乡:

兹当修谱伊始,谨遵先人已定名派恭录之,庶族人便于诵焉,名派原十四字,后改十六字,今从之。

德懋承先 永光世泽 学崇华国 大有文章 (本源,根据老谱《张氏本源考》记载:“张氏系出黄帝五子辉,始造弦,张网罗,世掌其职,因氏焉。”)

安陆市洑水镇白龙村:宗守家法 应运洪昌 明英卫取 世得亨家 光尊丽景 福耀春,据碑文记载,清康熙年间过来扎根的。

枣阳市王城镇耿湾村张家湾:明从宗之泽,德远在仕迁,显升本仁定,自古可同传。(堂号未知)

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胡家河村 ,正大学士 永守清德 长开书香 光宗耀祖 治国安邦。。。。明洪武二年由江西南昌府迁往湖广德安府。。。

随州市环谭镇武家河村:全 中 运 正 可 学 希 之 家 国 宗 传 方 万 年 仁 义 礼 道 德。

随州市万和镇:崇高文明,治国齐家。(这是中间的一段,其他的不清楚)

松滋马御河张氏:一元继叙起,万代嘉名传;江汉滋生远,诗书世泽长(现存道光年间所修家谱仅记载至此,"嘉名传",为正确家谱,而“加名传”或者“加明传”,是当时为了避讳嘉庆帝,“滋生远”也有流传为“滋生远”和“滋伸远”的);立德心(公)为本,尊(争)先后(候)发祥;孝友天良正,永远在朝廷。(括号内为其他流传版本)(一世祖张如初,居江西省瑞州府高安县(今江西省高安市),二世祖张寿兴开基于松滋朱家埠,至今已繁衍至第二十二代“嘉”字辈。在此家谱创立前,沿用江西老家家谱“如寿必绍,宝玉文宗张,应士凤庆张”,从第十五世始,启用此家谱。清朝时在松滋马御河建有祠堂)

荆州松滋张拱斗后裔:拱国正泰,井亭应大,毕承世德,启敬家良,志立宏远,中原恒光...... 新洲张旗牌(两铭堂):文之世廷居,元于和同衍,亨吉大有兴,利恒光裕泰,贞益永承传,佑启昭百代; (续增二十言第二届增撰三修再增五言):建业德肇晋,宝善训述楚,用广在谨念,体立尚敬守,言行贵慎修……

新洲李集紫竹林(守铭堂):自洪宗德昌,桂秀凤廷芳,举世正熙和,逢时美治邦,龙麟钟海宇,道极焕辉光,太象在乾坤,巨伦万古康。 黄冈张户岭纳蓭公后裔:自先能以志 维在秉时全 咸宁市双溪村古堤张:广大昌宏,秉礼守仪

阳新排市龙口村张氏,祖籍江西,字辈:天仕庭兴用友太久继元亨利祯克孝家学明先德吉丙成周

麻城市顺河镇张氏:明良光再积

红安八里湾镇张家田村张氏:培钧治楷耀

红安张家湾字辈:鼎胜文有一,玉同士孔明,永载廷兆国,之映正大光,敬守先贤训,钦崇祖德良,家声隆万世,象笏立朝堂,继述承宏泽,谟猷裕后昆,千年绵宗纪,品业荷君恩 孝感市大悟县彭店乡通山村张氏:单方传家孝友从正忠良

鄂西张氏,派行诗:大开张世仕,永应长兴宏,发达承天佑,严明光祖宗。 蕲春县刘冲村:有2支张姓延续在此。

1、洪达胜贤

2、廷文正逢兴 ,极大学之道,明新承恩远,启佑世泽长,修齐开国运,辅治耀龙光,清俊 建炎顺,永辉宗德昌。

利川市与石柱县交界处张姓字辈:大明一登(或等)臣 国正天星顺 万世成典(后改为显)启 江汉永朝宗

仙桃市西流河镇竹林村张姓字辈:大庭之德,以绪本长,有贤克继,万代崇光。

湖北省来凤县利正里一甲地名茅坝坪,孝原里四甲地名洗踏溪张性派字排列:逹述先思本,福应必逺昌。振开国正启,世永定太祥。庭瑞延连泽,清河映日长。举心修士志,光裕德芬芳。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雷家澥康熙壬申年当前定张姓字辈:光明正士 家国永宗 同绍先祖 定尔发祥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雷家澥乾隆乙亥年后续定张姓字辈:树德知心泰 懋修卜世昌 经纶云汉表 谟烈殿廷扬

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五里桥村张姓字辈:大有诚明、田家德崇、恒修永远、万事奉行 湖南

湖南溆浦张氏字辈:仁昌安显,瑞正明良,文才定国,世代永光。祖德祯祥远,云梯步月青,孝友传家美,诗书裕后昆。

宁乡官山张氏通谱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南轩后裔)

平江敦本堂张氏派语:白泉公立派:添志必文天,朝尚池仁承。福积公立派:汉道丹玉单,大本汝兴臣。丙申重修字派:礼乐光昭远,诗书发泽长,于今登一本,世代显而昌。己未重修派语: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两铭传道德,百忍肃家常,业以千秋著,名因万选芳,云礽绵世德,奕叶自辉煌。己丑重修字派: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传家原孝友,立品在端方。

益阳金镶堂张氏字辈: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启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益阳孝文堂张氏旧派语:富标瑞世,贵显都京,唐宋廷秀,元明尚应。新派语:克让光尧代,允恭裕舜朝,中天开景运,盛德自宣昭。

浏阳金冈段张氏字辈:庆清公胜士,光国永世昌,宗德延先泽,人文启瑞祥,纯儒钦佐运,动业耀铭常,孝友传家政,忠良万代扬。

长沙坳上张氏字辈:献光王国声名远,孝友传家世泽延。新增字辈:肇锡宏庆,翊赞昌明,振志宣定,应运维新。

醴陵新洲张氏:堂号雍睦堂。始迁祖明甫公,字天相,号吉轩,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鸡子团山。明永乐间授经于醴,遂落业新洲丁家坊。弟明庆,占籍上版都。清乾隆7年(1742)一修族谱,嘉庆21年(1816)二修,道光30年(1850)三修,光绪5年(1879)四修,宣统2年(1910)五修,2004年六修。族人多分布在珊田冲、小溪及萍乡、浏阳等地。1948年统计人口4000人。字辈:明纯凤永伯堂廷承循子九世同居木火土金水生际盛朝维国之瑞守乃家传声华日贵。[1-2] 常德张姓字辈:忠孝广佳传

新化太阳张氏:清乾隆40年(1743)首次付梓。乾隆谱排行:大奇泰茂玉,声昌才学优,道谊崇铭术,经纶绍策筹,家谋贻九世,国鉴著千秋,光裕惟忠孝,清河一派流。道光11年(1831)重修族谱改订排行:万通洪金兴,添删元舜伯,德先思文时,永奉廷仁朝,大奇泰茂玉,声昌才学优,前贤垂淑矩,后嗣接徽猷,源远渊逾浩,枝荣叶益稠。

湘蜀张氏:朝鹤忠龙秀(清朝曾用朝学忠秀梦),辅遂臣必发,福显永良才,时大友之天,锡爵文明起,赐禄华映先,千年宏圣道,万世富崇原,家声绵祖泽,懿德复仙元。 (南轩后裔) 湘蜀云贵张氏:云从龙化运维新,金鉴增光太平升,登得家基名誉远,青钱万选辉先声。或:化功昌(或行启)景运,金鉴乘时新,诗礼光先泽,青钱邦国珍。(南轩后裔)

湘蜀张氏:德谷应彰友本文,天廷万世国维京(或:天万元国京大学),光宗思继述,开胤启良贤,仁孝承先志,伦正祚永昌。(南轩后裔)

湘蜀张氏:时希国定正,士大化世隆,才鸿宜高选,上邦声名达,绳武贻谋远,祖功宗德长。或尊祖贻谋远,齐家世泽长,继兴传达孝,敦睦发奇祥。(南轩后裔) 汝城秀水张氏:承宣溥守隆召景明志元克应德本尚存永家茂盛文献朝钦孝行丕著世胄芳声时来运亨贤俊笃生增光先烈端在积诚体全用达显扬玉京心同气合佐佑功成远继宗盟立意良深敦诗秉礼由义居仁振拔有日谋猷孔新维祈仲季福履昌荣。(张平迪后裔) 四川

蜀湘张氏:(老字辈)国正天心顺,中邦颂治兴(或万芳庆治平),居家安质实,素履守贞诚,裕后垂芳范,光前有懿行,贤良绵世泽,金鉴复鸣盛。居广汉、中江、武胜、宜宾、泸州、邵阳等地(南轩后裔)。

广安张氏:维佑世朝文,洪远百代荣,绍宗开明顺,福禄永康平

广安悦来镇廖家沟张氏,入川始祖:张希旦。字辈:时希国定正,士大化世隆,才鸿宜高选,上邦声名达,纯武贻谋远,祖功宗德长。(南轩后裔)

四川崇州市三江镇皂角村红庙子张氏:奉天君令,应运子开。福善光德,寿嗣永忠。先祖自清初“湖广填四川"来蜀。

岳池县雨台村,水桶庙村,北城乡

安岳县 永清张氏:仕维正万文,世孝(代)在朝廷(名),忠臣仁义本,忠德显明伦 前20个字:子才鸾起金 经应鼎枢人 学成先圣道 世代远传名 后20个字:作述崇文治 循良著德馨 敦宗邦国重 锡福显朝廷

岳池坪滩镇芭蕉湾村张家坝:盛邦化日长,实学秀成良,明道思先德,宏运克有光 青川县茶坝乡兴龙村张氏字辈:文艺家升远,才德阳邦国。

川东北张氏字辈:廷延著立际占亨应国瑞启仁文光前代裕后昆尊远益世常兴

广安张氏(湖南宁远迁入)字辈:文廷天遇时 尚正世有之,九锡显其昌,继承在嗣光,克绍纯宗祖,永大可呈祥。

渠县兔乡群康村张氏字辈:越朝有先显禺万,大印正文元明善,福寿光华照乾辉,永远克昌可绍清。渠县县志可查。支祖:张越。

顾县镇张氏字辈: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武胜县飞龙镇黄连坝张氏(清初由湖南邵阳迁入),入川始祖:张才睿。字辈:(前二十代)汝如思志祖,本仕文添才,永远承光烈,世守继鼎台。(后三十代)先朝贤哲圣,辅国表奇功,广德兆民化,弘儒万代宗,清云(明良)庆会合,泰运复开通。(南轩后裔)

武胜县烈面镇西关乡七村五香庙张氏祠堂字辈(据说湖南张家界迁入):天子万国荣,朝廷举俊英,先泽光远大,世界永杨明。

川湘张氏:汝如思志祖,本仕文添才,永远承光列,世泽登帝台,正启儒大宗,惟仁德厚从,富贵兴清朝,万国友再朋。(南轩后裔)

四川宜宾牛青山张氏:觐文宗子明 ,祖兴如朝国<廷>, 一启大自宏, 永德盛芳荣, 有志承仕道 ,必先正其心(张觐远后裔.一伏祖次子启礼公生五子:大贵<即大成也>、大美、大学、 大用 、大胜,大贵和大胜均未入川也。牛青山一支的上川始祖---张大美) 凉山张氏,居住在冕宁县后山乡,先锋乡

四川广元剑阁县时古张氏:正启文光,定国安邦,刻承其志,万年永昌。 贵州

毕节市张氏:华从金才启,世有玉枝叶。 山东

济南市天桥区(原齐河县)桑梓店镇张王堂村张氏族谱:清朝中期自枣强迁至齐河以东25里张家庄,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岁次乙卯孟春续刊,自十三世起依次为:逢曰其景学 树德传家永 瑞光照宗明 洪输继海清 国宪保文华 中兴养吉庆,望后世以此辈分续之 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张姓辈分:士叔首太运 学正养道忠

枣庄市台儿庄区郑庄村/张楼村张姓辈分:方/(音)宜/(音)纯(音)兆/裕/言/体/均/成/心(音)

龙口(黄县)张氏族谱 (清)张允选等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四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龙口市乡城乡东村藏。字行辈分是:基业可久 名望常昭 衍庆为志 肇锡永超。 济宁微山县留庄镇北湖村张氏字辈:相景永兴宝,开贵玉希贤(晨兴张氏)

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镇:承(思)继(德)传(同)守,永念先德。孝乃为本,敬以作则。中和在志,信义存思。

日照莒县棋山镇张家管庄村、茅埠村、埠南头村字辈:维洪司韶世,文广奎宝纪,正宗永培远,学成凤友际。

邹平县台子镇大张村:敬成会海,中宪荣光,端根清源,安受乾坤之鸿福。 齐河县梯门村张氏字辈:令之允传方圣,永怀修世德。支祖:张子岩 济宁市任城区唐口大张庄村部分字辈:兴毓(玉)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泰安市肥城张氏部分字辈:同学敬道美嘉修 明平正光华

老城镇百尺弹子山张氏字辈(20辈):锡淑相炳堂 钦衍业照培 金泰东熙增 钧衡保焕基 东平县单楼、稻屯、张庄、下套、曹营张氏部分字辈:镜淑型格灿,铨法增懋秋 省郓城县黄岗村张姓张氏部分字辈:起士文朋有养廷逢志广登永金继元心进瑞善修鸿玉云兆龙守海景中效清德庆如安(或耀诚思国际安)

大坞镇大坞张氏部分字辈:学尚广崇肇(兆)裕(玉)光明贻(宜)本礼念永保庆成 平阴县洪范池镇南张村:方祥瑞可化,九文明子书,玉全广金贵,修德多鸿福,学正传万世,凌云逄新笃,守成敬宗宪,履一信作树。

平阴县李沟大荆山村张氏部分字辈:天立志现召传尚元乃齐邦正 邹城市巩庄村张氏字辈:(原本)川元宪成业,(后续)得祥理智信 临沭县西后涝枝村张氏字辈:顺、永、兴、成、计、春、洪、军、茂、光

临朐县 张远德(江西吉安府丰县人)明弘治到临朐,三支:临朐孔家庄、沂水胡庄、临朐大山。

忠恕堂:继仿* 秉 *化汝于宗景克善作树传承瑞良玉庆洪泽(菏泽市巨野县老张庄村) 东明县东黑岗张氏:青万全军红治邦毅守诚

泗水县柘沟镇东马村张氏:三应其万廷,贤良传继广,方正衍世长,辉基承宗(当代)训,裕典昭熙康,心自仁和培,家从孝友昌,尚需勤学问,似续庆凡祥。

泗水县山西迁入张氏:三应其万廷,贤良传继广,方正衍世长,辉基承宗(当代)训,裕典昭熙康,心自仁和培,家从孝友昌,尚需勤学问,似续庆凡祥。

成武县张楼镇张海村三石张字辈: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派衍清河。(清同治年及1962年重修)克大文兴广,玉佩庆景长。连进怀登殿,福建仍安定,继世守真善,道德传正宗。

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张海子村字辈:庆君长怀印,忠臣爱贤仁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孙东村张氏字辈:大洪乙松美,廷*维宗介丹,兆继庆传文,广永远立毓,方振兴有德,会史旭年宪阳。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大崖村张氏字辈:洪玉建兆荣,安居振丹庭。兴怀传家梦,转单上元平。 济南张氏字辈:士传学汝景兆 泰安泰山区邱家店后燕家庄张氏字辈:成玉传继广,兆延庆吉祥;岱岳区道朗镇城子寨村张氏字辈: 泰相绪恒秀士学道传成;天平街道办事处姜家庄张氏字辈:树灿清士立,文胜廉登彦。此支脉由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往泰安市东平县,清朝时期姜家庄张氏始祖带两个儿子来泰山之南、金牛山之东的姜家林定居。“树”字辈为定居后的第四代传人,现已传至“胜”字辈。宁阳县伏山镇张行村:士宝传衍庆,恩熙兆瑞洪;张家堂张氏:......来化西树汉;东疏镇义和庄张氏:……景忠厚传家远

山东德州临邑县张家林村张氏字辈:维尚怀淑德,永承庆新传,光明清宏化,兴学立志公。山东即墨大桥张氏字辈:京永文德大,本立正道昌,诗书承圣泽,孝友振纲常。 费县新庄镇张家坡村现存辈分:开启京(金、自)俊兆春(志)

山东兖州新驿镇东二村张氏:文士堂西广,召书庆元祥,承彦明嘉绪,振国守典长。 山东菏泽鄄城旧城镇三合村:宗孟庆兆留,泰和通亚欧。云腾翔万里,华光瑞千秋。 山东聊城莘县张寨镇后张寨村张氏字辈:德广传宗永 山东滕州前村张氏字辈:敬,显,令,宗,后,洪

山东蓬莱登州府苏莱县老母猪屯三(音)山(音)张家(山东镇定府苏鲁县三山张家老母猪屯):寿,礼,会明亮,昇秀福禄祯祥,平金银财宝富贵荣华耀。清朝年间迁徙至东北吉林等地:成发山林平海年魁,恩宝楼殿义凤阁庆吉祥。 东北

吉林张氏:恩宝楼殿义凤阁庆吉祥(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县毛城子乡梁山村三舍又名张家洼子、八宝户,吉林省长岭县东岭乡海风村谭家屯四舍),清朝年间迁徙至东北吉林等地。 吉林张氏:连仕继荣禄恩熙忠义广启国贵明徳永庆福成祥。(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迁奉天西扬长河)

本溪张氏:富玉天廷永,修怀宝殿明。国中希凤世,学得庆恩荣。 吉林德惠张氏:燕俊志海涛。 吉林省农安县万顺乡光辉村张氏:文永国志兴,凤显耀中庭。继承敬孝义,德才佩华荣。(祖籍:河北省 顺天府 宝坻县 热河庄? 牌路张? 有家庙。)

祖籍顺天府大兴县,先迁至东北。张氏:凯兆作文圣,永昌如松柏。

肇州县张氏,祖籍山东,光绪十三年迁至黑龙江。字辈:文凤兆德茂,宝新真存孝。 辽宁大连张氏 : 文有德恒 茂世英贤 升荣恩庆 安徽

安徽涡阳县新兴镇张氏(百忍堂)族谱:廷步全玉德,凤兴钦继常。民国初后续家谱为:儒来庆万寿,荣华成吉祥,功业千秋明,精神山河在。

涡阳新兴集及周边张氏族人,源自山西省洪洞县老鸹巷大槐树,于明洪武年间迁址龙庙(新兴集)北张老家,后世子孙延绵昌盛,分枝分叉星罗棋布分至周边,其祖庭在北张老家。 安徽阜阳颍泉区大鹿村张姓族谱:维文忠贺庆,宗朝建家邦,万春青红杰,治国臣凤良…… 安徽安庆枞阳“连城张氏”字辈:(自11世起)永承宗德,克绍贤良,复起文士,为国之光......[3] 安徽省金寨县麻河张氏宗祠麻河张氏字辈:启大道,正贤良, 一经传家,宗功世守 ,克承先训,继绪可久,长思祖德,齐敦孝友,尚学自立,光前裕后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张姓字辈:忠厚传家 德仪辅国 勋慕益稷 道宗伊洛

安徽省桐城姥山张氏(植根堂)派行:万志之云永,启世自荣昌,大德应时选,兴朝必以良。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岔路镇邢楼村下元组:永远乾坤大传家世业长。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周集镇洪台村,祖上是山东枣林庄,家谱是;乾大传家永,甲地丙严昌,志远德良久,仁义寿如春.

安徽省六安市单王乡张湾村 部分字辈:贤传玉继开文化;

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镇门庄行政村张盘庄村,共六辈人:敬 广(玉) 国 允 朝 志。 安徽省亳州市十八里镇、十八里镇和营村、魏岗镇张楼寨:云 昌 绳 祖 庆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老张集一带字辈:之(奉)、如(学)、兆(怀)、宗(仁)、文(德)、南(殿、中)、修(廷、念)、九(兴、家、永、克)、心(锡、金)、三(杰、立、汉)、敬(俊、建、子)、治(明)、国(全)、良(多)、相(福)、祝(民)、富(耀)、贵(友)、安(瑞)、邦(昌)、崇(振)、才(宏)、钦(图)、开(道)、广(远)、尚(继)、孝(圣)、礼(祖)、义(庆)、光(祥)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张圩村部分字辈:..文传之献孝... 安徽省砀山县李庄镇丰屯村、田楼村、卞楼村张氏部分字辈:山 文爱(书)国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盛桥镇宋坝村张氏家谱:选宗炳高厚载权申为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槐林镇栗树庄张氏家谱:祖光宗耀,科甲世传,三文尚可,乾元云国胜,永泰家道隆,昌敦伦崇德,天锡祯祥。

安徽安庆潜山、岳西、太湖孝友堂,明初自江西豫章迁入,始迁祖 伟和公子斋德公,衍派:斋礼百永、友文子金、德玉之大、良元会亨、英奇超卓、仕庆同登……现共二十二代。 安徽安庆潜山、岳西百忍堂,于宋元之际由江西都昌迁入,始迁祖贵一公三子华卿公,贵四公子均佐。一公房旧派:卿成仕友甫 金玉奕应昌 家文三元启 宗瑞兆联芳;四公房旧派:均和烟宏文 庆有儒学启 应世举玉嘉 传国珍基承。新派:祖泽余福永 一本萃贤良 光荣期远大 继述乐延长。

安徽安庆太湖新仓茶元张姓字辈:荣怀忠孝本,声闻裕道全,世泽发加祥,承先有俊良,诗书开甲弟,继启庆绵长

安徽太湖清河堂字辈:文士光学绪,德行正家邦;有志希先达,敦仁永发祥;明良思喜启,福善定荣昌;国泰兴万世,族盛威名扬。 安徽萧县王寨镇张老家(张老家祠堂)张氏辈分:毓(十四世) 克 世 永 本, 吉 梦 庆 祖 长, 学 全 功 名 显 圣 贤, 宏 猷 传 业 远, 政 修 乃 清 平;毅 然 树 勋 念;家 教 尚 乐 善 ;勤 俭 增 贡 献 良 才 效 伟 哲;安 民 作 典 范 安徽泗州张氏字辈:成立永怀、佩玉金香、家传万世。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李庄村,山前村,大许村,张字辈:天地文明,绍(志)先启训,甲胜永生。 安徽天长张氏字辈:盛正普世文,治国齐聚恒 尧舜天才广,后来永茂兴; 安徽天长市张氏清河堂属于苏州人士:主要居住在天长街道长亭村和万寿镇的张安村、汊河村、忠孝村,杨村镇龙集社区。字辈:宝(保)、有、定、文、开、元、金、玉 安徽阜阳阜南县老观乡张大台子村张氏字辈(已知):金全敬广振其开。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庐城张氏字辈(南槐堂):河 清 海 晏 ,家 呈 祥 瑞,贵 馥 南 方,子 显 孙 扬(部分)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众兴乡、民族乡、梁园镇张氏字辈(绍忍堂):绍文继武,华国传家,修仁树德,府世贞帮。(合肥市瑶海区、祖籍众兴乡张氏后人张浩丹、又名张灵国、字兰石提供)

安徽合肥市肥东县黄塘村张户张氏字辈 : 志道家发宏(部分)

安徽宿州萧县赵庄镇汪屯行政村三座楼自然村张氏字辈:守书元继世

安徽肥东县张集张氏(百忍堂)字辈: 正元德孟曾光大,应道友良盛世昌 河南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长竹园漆林冲张氏字辈:文如世发祥,德厚永辉煌,家声宜善守,恩泽庆延长。

河南省信阳市何寨彭家湾张氏字辈:祖 宗 恩 德 厚 绵 远 世 泽 长 光 明 富 贵 显 贤 才 耀 华 堂[5]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蒋集镇张氏堂号:公顺堂;字辈:成 登 金 学 玉,先 代 庆 联 芳,孝 友 家 生 远,世 泽 诗 书 长;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勒马乡张庄张氏家乘:逊志时敏,义修厥德,允怀于兹,绵延家泽 河南省鹿邑县城南王皮溜镇南张楼张氏字辈:平章延士泽守令振嘉升 河南省鹿邑县城北涡北镇张氏字辈:中韦思正广祖德玉善振家兴 河南浮戏山张氏字辈:文布永士 俊其如辰 广有鸿业 仁义忠信

河南商丘(归德府)张柿园:合凤学昌运,文耀武威兴,盛景开元起,勤奋伟业成,齐心继祖志,忠孝定作宗。

河南封丘张氏字辈:玉公之景国恩家庆

河南原阳县陡门乡河西张村:曰维元成玉,国正传道明,文武一同在,帝邦永常兴,中华业鼎盛,浩瀚普大统,祖荣千古继,万秋培杰英。

河南原阳县韩董庄镇大董庄村张氏字辈:自心文志天,孔会庆宗联,伦常增光华,荣显万世传,仁杰富贵贤,家声名振远,忠贞留后继,先祖本有泉。

河南方城博望张氏字辈(清张玉迁居河南方城县博望镇,开始沿用该字辈):玉荣伟龙火,万(慎德百书)元(春存天琴)文堂成,远希第克中,辉邦应运廷,家和义泽丰,光明兆亚东,庆景祥齐贤,方正延河青。

河南社旗县晋庄镇张氏字辈:成合中文宗

【河南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柏树坟张庄张氏】

(主要分布在魏冲、张庄,柏树坟,燕集、哑叭庄、赵庄,张代庄等)张氏宗派:七世祖开宗族谱:克宗有大士,人举自学成,振从弘天上,法清德永兴(高祖张邦振,高祖张守祥,)老祠堂在魏冲村西,仅存老族谱石碑一通,清末世系现无法考证(人口分布区域:1 柏树坟村2 魏冲村3 张代庄4 大赵庄4 张庄5 燕集6 姜营7 哑巴庄8 张高庄9 小郭庄10 李八庙11 浦山王圪垱12 庙后王庆13 十二里河14 马场15 新店乡枣庄 下王庄16桥头乡 窝李17石桥 西左庄 上曹营村18 河西 陈棚 李相公庄19 博望 大兆19 午阳县西门外20 南召石门关沟21 北哑巴庄等地)

河南邓州市刘集镇郑赵集村张氏字辈:景春耀先祖、清平万世昌、

河南安阳市水冶镇南固现村张氏字辈:元凤思天建,万宗德有生,金凝如宝玉,家道永平清。 河南安阳还有这样一个关于张氏族谱的故事:

相传我张氏自明初由山西洪桐县老槐树下迁来兄弟两人,即我钦,皇二祖。按当时虽云手足情深相偕迁来,终生相和。然其子孙理应各立其祖,各续宗。故至今与钦祖之子孙,仍同一宗派。庆吊相通,然至春秋祭祀各认其祖,萧然两家,传闻我皇祖迁此,传十余世,其宗谱之轴册具备,装订精致,叙述清晰,无不尽善尽美。但因新中国成立,反对家族宗派,家族宗谱也随之失散失落大半,不尽系统。 而后改革开放国家政策放松,对家族宗派不再干涉,我张氏后人二十二世张建普又名张二法,由于国家发展经济政策放宽,搞起了农民企业劳动致富,因其忠厚老实,平日行善积德,广做善事,日子过的也算稍有富余,但日子好了,想到家谱遗失之事就夜不能寝,所以召集张氏后人各门各家之能人共同商议追续家谱之事,在权存残谱片页家谱的基础上,多方调查遍访同宗,遗憾的是十五世纪以前续不起来,十五世纪以后基本追续完善。使我张氏宗族后人知其张氏宗族和家族发展状况,完成了一项合宗族心,满宗族意的大事, 江苏

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镇 张氏金鉴堂,字辈:万绍正学 大有余良 江苏省泗洪县魏营镇二甲村张氏字辈:瑞德泽永强 江苏省丰县范楼秦镇秦庄村张氏字辈:绍夫长龙继。

江苏省东海县驼峰乡张顶村.百忍堂字辈:二十世起:正道光明 欲国宣扬 祖德长久 乃服兴帮 靖江张氏字辈:永言孝义,照明嗣服,肇应昌期,业宏丕绩,翊宣文华,显扬□德,启后承先,同心敬述。

南通张氏字辈:象贤学圣,宏启达宁

江苏沛县张集、张伙庄等百忍堂张氏字辈:敬尊祖训,永守先行,忠厚传家,百世光荣。 江苏泗阳县莼鲈堂、始祖启、发二公于己于1374年自苏州阊门草桥来桃(桃源县,即江苏泗阳县),距今600余年,相传24世,约千余户,近万人。分布在江苏省泗阳县东南部、淮阴县南部以及南京市、盱眙县、沭阳县、金湖县、新沂市、连云港等地。

江苏省泗阳县还有一个张姓堂号即继善堂,字辈中有“文成业立,克正家生”等字。

江苏省泗阳县高渡镇尤嘴村等张氏字辈:“寿彦荣生、广宏道志”,八字循环使用。在城厢龙门村、高渡镇王集街上也有同宗氏,但人数不多。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徐庄镇旺庄村(祖辈自山东滕州迁徙)百忍堂字辈:金玉满堂洪,士大仲光明。 广东

广东省紫金县苏区镇张氏字辈;初福富茂荣昌胜远。 福建

福建张氏字辈;龙章凤誉,诗礼传家,敦宗正学,道德启发,克绳祖武,万载荣华。 广西

桂林张氏:增其心性学,器宇自温纯,积厚垂麻远,国恩申锡频。

孝友堂张氏: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新增字辈: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其他省份

陕西张姓字辈:文明三洪玉,国友益堂春,俊杰怀忠义,英贤丙大锡,熊朝钦美彦,治世尚良臣,毓秀腾岐

凤,元辛兆瑞麟,径常昭献典,丕切重人伦,理学开昌运,儒宗体道纯,功降多显达,德懋焕维新,本固枝荣远,祯祥福自申。

陕西安康清河堂字辈:志广念隆 兴荣少启昌富贵

陕西安康张氏辈:仁慈忠孝良 为国保安康 文武显光辉

陕西安康紫阳县张氏字辈:民国大喜迎 世少永长春 开启继承业 家传万代兴

某支张姓字辈: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

金镶堂张氏字辈:仁让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仕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派行古风:化云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五修字辈: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积善恩光大,庆余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 城南孝友张氏五修字辈: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咸丰三年颁新派字辈:传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通谱合派字辈: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灿云霞。

孝友堂张氏桂公支谱旧派语:天道益世达,廷广应时良。七英后裔合派语:英裔传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标甲,恩纶福泽悠。振绳峥大业,孝友绍先猷,光裕崇儒定,家声永作求。宣公后裔通谱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务实,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嶶□,圭璋品谊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洋湖清河堂张氏派语: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金鉴堂张氏老派:景远荣华起,金玉满堂兴,国正天心顺,官清民德纯。新派:喜庆升平世,洪恩合大开,从修家道盛,绍泽显英才。

惠和堂张氏五修派语:万世传宗谱,闻铎思绍先,正文学圣训,禄享沐君恩。续派语:功高标鼎石,品卓冠□贤,金玉家声振,铭经祖德延。新派语:绳武开基业,英嗣百代昌,温恭敦孝友,积厚允流芳。通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匕,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浙江嵊县剡西富润张氏派语:奠居富润,肇自从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都会堂张氏字辈:道善卿明隆,积相良才庆,文际德荣光,会显昌绍芳,承启侬诗先,后述书昭应,贻衍谟祯谋,绪烈祥永长。

张氏,张姓,家谱,家族

绵西张氏字辈:国正崇文学,安邦本德能,永怀先世泽,绍述定昌荣。女班行:兰秀芳徵茂,荑柔淑质延,英华聪慧至,礼范端庄全。

上湘张氏金房字辈: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传良训,书香定远谟。 丹徒张氏字辈:崇祖承芳远,传家衍绪繁。

姚江三墙树德堂张氏字辈:添大亚禾,万常斌遇,小宗敬震,凤鸣高科,锡汝景福,积善承庆,孝友忠良,宽厚诚正,仁让中和,克念作圣。

高峰张氏字辈:硕德开宗□,云礽亿万永,忠贞和孝友,祥发长元仲,仁义礼智偕,温良恭俭一,伯嘉文廷甲,希继世英贤,教大伦昌隆,承祖远辅佐,显能臣正学,邦家道君明。 如泉东马庄禄宜堂张氏字辈:棋布星胪,孙枝衍庆,永振鸿图。

堂号

清河堂:皇帝封少昊氏于青阳(今清河县),少昊子挥为张氏始祖,后人追思清河,故有“清河堂”。 孝友堂:《诗经·小雅·六月》记载:“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张仲以孝友闻天下,故有“孝友堂”。 百忍堂: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一百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一百尺绸缎。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敦煌、安定、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河间、中山、魏郡、蜀郡、武威、犍为、沛郡、梁郡、汲郡、河内、高平、上谷。②自立堂号:嘉言、崇本、余庆、世美、开业、敬思、禄宜、贻谷、资敬、敦善、贻德、承德、寿康、著易、萃雅、敦睦、留余、树德、追远、永思、笃亲、金鉴、都会、二铭、曾三省、孝友、叙彝、两铭、忠恕、太忍、承思、志合、冠英、亲睦、燕贻、宗岳、敬谊、源流、鉴湖、正始等。

山东日照海曲太平桥张氏 堂号:正始堂 自二十四世往下 承继传守 永念先德(同:隆基善嘉 锡良有道) 孝乃为本 敬以作则[6]

第二篇:李氏族谱

〖考证、校验、编辑寄语〗

我生之前谁是我祖?我生之后谁是我苗?末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我在族中怎渡过?我们的根枝叶脉怎走向?我们的基因繁衍怎承传?

通过这簿《李氏族谱》的一支完整、考证、真确的历史记录,我们都可以找到答案。这是我们千秋万代,花繁叶茂的根本;也是我族精神文化,遍佈世界的源流。在此,敦嘱我们的后人记得继承续谱、深入考证、不得失传。

同时,也奉献给不幸遗失了自家族谱的李氏远近宗亲们,协助你们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接驳血脉网络。提供历史线索平台。(注意: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产生误谱较多。请勿再以讹传讹。)欢迎世叔伯兄弟姐妹宗亲们,百川归海、万叶连根。愿李氏这棵参天大树继续兴旺发展。

开李姓一百零二世传人 九江 李志宗

2012年12月12日

日照龍门,光华披兰桂;

源流李族,沆瀁溯宗澜。

九江李蘭桂堂完整一脉《李氏族谱》

远古世系——立李姓前世系

始祖

轩辕黄帝 公元前2697年中华民族各姓氏之始祖。 二世

昌意

公元前2597年 三世

韩流

公元前 四世

颛顼

公元前2513年 五世

大业

公元前 六世

女华

公元前

七世

皋陶

公元前2340年,字庭坚。藉山东曲阜市,尧帝时为炎黄东夷部族首领。尧舜的大理官职(掌管刑法)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与“李”相通)。以后历虞、夏、商,廿六世均为大理官,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传至商代利贞避难,指树而为姓李。

八世

伯益

被舜帝赐姓羸 九世

恩成 十世

仁道 十一世

知周 十二世

羲集 十三世

忠卿 十四世

勇元 十五世

孝生 十六世

友儒 十七世

睦顺 十八世

任长 十九世

谦吉 二十世

让泉 廿一世

中正 廿二世

和丰 廿三世

纯梓 廿四世

懿宗 廿五世

恭怀 廿六世

俭实 廿七世

庄严 廿八世

敬修 廿九世

齐心 卅十世

肃炳 卅一世

平明 卅二世

康强

卅三世——卅六世

待考

卅七世

理徴(征)。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女色,理征屡屡進谏,执法不阿,为纣王惨杀,其妻契和氏帶幼子利贞逃了出来(下续)

..。 开李姓始祖世系

始祖

利贞(公元前1069—前992)寿78岁,理征之子。父被商纣

王慘杀后与母逃难于伊侯(今河南安阳)之墟,餓不堪,摘

一树果活命。怕被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

改称李氏。(李子即加应子)这就是“指树为姓”之说。按此说

李姓之始在商未周初。(太妣简氏)

二世

昌祖(公元前1029—?)居河南苦县。周初官为陈国大夫(太

妣高阳氏)

三世

彤德(又名跻)(公元前1008—前924)寿85岁,周初官居巡

检令尹大夫(太妣杨氏)

四世

庆公(又名莲)(公元前988—前908)寿81岁,周官居掌邦

衔使,博士郎。(太妣黄氏)

五世

宏隆(又名永)(公元前967—前889)寿79岁,(太妣姬氏,甘氏)

六世

硕宗字勉之号歙莲(公元前948—前900)享49岁,周康王时大夫,赐食邑于苦县(太妣方氏)

七世

显公(公元前915—前845)寿71岁,袭父周大夫,封狄道侯

兼理朝政,(太妣黄氏,简氏)

八世

爽公(公元前885—前818)寿68岁,周主簿士郎,策箱议谏

(太妣康氏)

九世

环鼎(又名光天)(公元前860—?)

十世

爵公(公元前839—?)周厉王共和三年壬戌岁。 十一世

寅龙(公元前818—?)周宣王十年癸未岁。 十二世

熙宏(公元前793—?)周宣王三十五年戊申岁。 十三世

尧性(公元前771—?)周幽王十一年庚午岁。 十四世

辉公(公元前750—?)周平王二十一年申卯岁。 十五世

连顺(公元前726—?)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岁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乾公(公元前702—?)周桓王十八年己卯岁上御史大夫 (太妣精敷氏、婴敷氏,生子耳。

耳公字伯阳号聃(音耽)。后世尊称为老子是也时楚国苦县励乡曲仁里人。(公元前604年9月14日,)周定王三年丁已岁。据传耳公廿三岁时为守藏史,后见周室衰微,至廿八岁时转为仕楚国为相,五十六岁辞官归隐于秦,著《道德经》。至周烈王时达二百余岁,长生不老。后骑青牛出函谷关,升天后称太上老君。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明,是正史中指为李姓的第一人。道教始祖老子,古之圣人,博大精能,孔子曾问礼于他,受益不浅(太妣何氏、古氏)生六子:长宗,次室、三宋、四究、五宇、六宝。

宗公(又名顺祯)字尊祖。耳公长子。(公元前579—?)周简王七年壬午岁。周穆王时任保驾大将军,后转仕魏,封于段,干木大夫(太妣田氏)生四子长注、次滋(又名同)、三洗、四涤

同公字润君。宗公之次子。(公元前553—?)。周靈王十九

年戊申岁,仕赵国为大将军,扶国元帅。(太妣张氏、汤氏)生子名克。

二十世

克公号襄宝(公元前528—?)周靈王十七年癸酉岁于齐平公元为游说士后仕赵为将,拜相。授爵横阳君(太妣周氏、杨氏)生子名跻。

二十一世

跻公号章(公元前502—?)周敬王十八年己亥岁、仕赵御史,后为相。授爵安阳君(太妣潘氏)生二子长雲、次恪

二十二世

恪公(公元前477—?)周敬王四十三年甲子岁,仕赵佐相,后仕秦国为太守(太妣石氏)生生子名洪。

二十三世

洪公字道宏(公元前452—前369年)寿84岁。仕秦国太子傅(太妣耳氏)生子兴族。

二十四世

兴族(又名注)字育神。(公元前426—前368年,战国周考王十五年乙卯岁~击显王元年癸丑岁)享59岁。战国时仕秦屡立战功,拜大将军、元帅。(太妣潘氏、江氏、刘氏)生子名昙。

二十五世

昙公字贵远。(公元前401—前323年,战国周安王元年庚辰岁~ 周显王四十六年戊戌岁)寿79岁。先任赵国为柏人侯,后仕秦御史大夫,卒葬于柏人(今河北唐山市西)(太妣竇氏、周氏)生四子:长崇、次辨、三昭、四玑(玑公之子牧公为赵郡房李氏始祖)。

二十六世

崇公字伯佑。昙公长子(公元前375—前314,战国周烈王元年丙午岁~周赦‘音难’王元年丁未岁)寿62岁。仕秦国陇西太守,封南郑公。为李氏陇西开族始祖。(太妣许氏、朱氏)生二子:长平燕、次平瑶。

二十七世

平瑶公字尚德。崇公之次子。(公元前350—前258年,战国周显王十九年申未岁~周赦‘音难’王五十七年癸卯岁)寿93岁。仕秦南郡太守,封狄道侯。(今甘肃洮南县)(太妣杨、陈氏)生二子:长信、次尚。

二十八世

信公。平瑶公长子。(公元前317—前225,战国周慎靓王四年甲辰岁~?)寿93岁。信公为秦始皇大将骁勇善战,领兵出太原攻云中及赵魏擄代王,赵王,追杀燕国遗太子丹。累军功封陇西郡公(太妣石、张氏)生子名超。

二十九世

超公(又名伉)字仁高。(公元前299—前219年,战国周赦王十六年壬戌岁~秦始皇廿八年)寿81岁。秦王朝大将军,渔阳太守(太妣邱氏)生二子:长元旷、次仲翔。

三十世

翔公字大齐,超公之次子。(公元前274—前203年。战国周 王四十一年丁亥岁~汉高祖四年戊戌岁)寿72岁。太祖于公元前221年助刘邦取天下,官居河东太守,拜征西将军,因讨叛羌而战死沙场,葬陇西狄道东川。子孙遂居陇西,汉王念其功而赠封太尉(太妣周氏)生子名伯考。

三十一世

伯考公字蓬(公元前217—前169年,战国秦莊襄王三年甲寅岁~汉文帝十一年壬申岁)寿79岁。官居汉朝陇西、河东二郡太守(太妣巫氏、叶氏)。生二子长尚、次向。(向公开范荫房始祖,分枝世系。) 三十二世

尚公字贾湘。伯考公之长子。(公元前221—前153年。秦统一前期之庚戌年~汉景帝四年戊子岁)。寿69岁。汉朝陇西城纪〈今甘肃秦安北〉县令,聚族而居。(太妣邹、郑、杨氏)生三子:长文、次广、三刚。

三十三世

广公字廷礼号诚。尚公之次子。(公元前195—前119战匈奴,拔剑自杀。汉高祖刘邦十二年丙午岁生)自其曾祖父仲翔公始,籍祖居陇西城纪县,后徙居陕西巩昌府秦州。广公于汉文帝时从军,历文、景、武三朝,为西汉名将,号飞将军。(轶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妣郑、刘氏)生三子:长当户、次椒、三敢。(当户之遗腹子是名将李陵)

三十四世

敢公字幼卿。广公之三子。(公元前149—?。汉景帝中元元年壬岁~?)初官校尉,承将门之雄风,累军功封关内侯,袭父职为郎中令。(妣杨氏)长禹、次忠(忠为頓丘郡房族始祖)

三十五世

禹公字子通,敢公之长子(公元前119—前55年。汉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岁~汉宣帝五凤三年丙寅岁)寿65岁。官居河南太守。(妣包氏)生子名承。

三十六世

承公字修文(公元前65—公元1年。汉宣帝元康元年丙辰岁~汉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岁)寿66岁。袭父职为河南太守。(妣刘氏)生子名先。

三十七世

先公字敬宗号武(公元前23—公元48年。汉成帝阳朔二年戊戌岁~光武帝建武二十四

岁)。寿72岁。官居蜀郡、北平太守。(妣刘氏)生子名长宗。

三十八世

长宗字伯礼(公元10年—?。西汉王莽始建国二年庚午岁~?岁)官北平太守、渔阳丞相。(妣钟氏、孙氏)生子名君况。

三十九世

君况公字子朝(又字叔千)(公元38年—?。光武帝建武十四戊戌岁~?)官博士议郎大中大夫。(妣薛氏)生子名政本。

四十世

政本公字尚明(公元65年—公元139年;汉明帝永平八年乙丑岁~汉顺帝永和四年己卯岁)寿75岁。官郎中侍御中大夫。(妣崔氏)生二子:长恣、次恪(渤海族始祖)

四十一世

恣公字仲君。政本公之长子。(公元92年—160年;汉和帝永元四年壬辰岁~汉桓帝廷熹三年庚子岁)寿69岁。官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妣许氏)生二子:长轨、次潜(潜开李氏申房开基祖)。

四十二世

轨公字文逸。恣公之长子(公元147年—201年;汉桓帝建和元年丁亥岁~汉献帝建安六年辛巳岁)享年55岁。官临怀太守、司农卿、、后为巴郡太守。(妣窦氏、魏氏)生子名龙。

四十三世

龙公字彦緒(公元174年—250年;汉靈帝熹平三年甲寅岁~三国时期蜀国后主禅延熙十三年庚午岁)寿77岁。葬于蜀中龙安城东牛心山。官拜长安令、精駑将军。(妣冯氏)生子名艾。 四十四世

艾公字世積。(公元201年—264年;汉献帝建安六年辛巳岁四月~三国时代魏元帝景元五年甲申岁)寿64岁。为晋朝骁骑将军、魏郡太守。(妣简氏)生子名雍。

四十五世

雍公字携熙。(公元228年—309年;三国蜀后主刘禅建兴六年戊申岁~晋怀帝永嘉三年己巳岁)寿82岁。官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妣山、陈氏)生二子:长伦、次柔。(柔公为武阳房始祖:是以后的唐朝皇帝李世民等之远祖)。

四十六世

伦公。雍公之长子(公元?年—?年)被尊为我丹阳房始族祖。(即今安微东北小丹阳)。(又记:丹阳,后魏所置的—个郡,北齐废,故今冶在河南项城县东北。)官为西凉安定太守。(妣秦氏)生子名先才。(以下世系为丹阳房伦公世系)。

四十七世

先才公。伦公之子(公元?年—?年)南北朝刘宋时官居司马(妣?氏)生子名璜。(47世~50世,因改朝换代,无法考证)

四十八世

璜公。先才公之子(?—?)南北朝梁官东京畄守(妣?氏)生子名佑

四十九世

佑公。璜公之子。(?—?)南北朝佐魏天陈,官为克州都督。(妣秦氏)生子?。按:47世~49世资料自1877年重修版之〈宪公谱〉,50世史无可考。

五十世

无考

五十一世

文度公。是伦公之五世孙。(?年—?年)西凉时,官安定太守(今甘肃泾川县)居甘肃临洮,后入仕后魏。居河南京兆山北。形成丹阳一大房系。(妣?氏)生子名权。

五十二世

权公。(?年—?年)后魏时官居河、秦二州刺史,封杜县公(妣?氏)生子名崇义

五十三世

崇义公。权公之子(?—?)后周时官至雍州、中正、广河、后峡、殷五州刺史。封永康县公。(妣?氏)生子名诠

五十四世

诠公。崇义公之子。(?—?)隋朝历官赵郡太守、封临汾襄公。汝州刺史、都尉。(妣?)生二子:长达节、次传节。

五十五世

达节公。诠公之长子。(?—?)隋朝太守(妣?氏)生四子:长端、次客、三靖、四明。

五十六世

端公字药王,达节公之长子。(?—?)为梓州刺史、封永康公。唐朝之初为东郡太守。(妣?氏)生二子:长修志(唐初幽州都督)。次修行。

五十七世

修行公,端公之次子。(?—?)唐初官居汝州都督。唐中宗时为相,景龙年是为尚书。(妣?氏)生二子:元慎、元益。

五十八世祖

元慎公。修行公之长子(?—?)初唐随唐高祖李渊取天下,以军功赠益州、洛阳州刺史。后以玄孙李晟勤王之功,德宗皇帝诏封追赠西平王。(太妣邱氏)生二子:长寻、次芝。(元慎公同李世民同时代)[广州谱称为元慎公世系一世祖——西平王李氏世系]

五十九世祖

芝公。元慎公之次子(?—?)(与唐高宗李冶同时代)唐左卫翊府中郎将,赠陇州刺史,加赠西平王。(太妣张氏赠河清郡夫人)生子名嵩。

六十世祖

嵩公(?年—?年)(约与唐睿宗李旦时)。初官陇右节度使,岷州刺史,加赠西平王。(太妣刘氏赠彭城夫人)生二子:长思恭、次思敬。

六十一世祖

思恭公。嵩公之长子(?年—?年)。初官洮州刺史,冀州门军史,赠幽州大都督,加赠西平王。(太妣高氏赠齐国夫人)生二子:长钦、次锦。

六十二世祖

钦公,思恭公之长子。(?年—?年)唐左金吾右卫大将军兼陇右节度使,经略副使,赠太子保,加赠西平王。(太妣刘氏赠代国夫人)。生一子名晟。

六十三世祖

晟公。字良器号长龙,(公元727年—793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丁卯岁五月初七日卯时~宗贞元九年癸酉岁八月初四日)。寿67岁。)(据《宪公谱系》载)。世居陇右临洮(今甘肃临洮县),为我族之直系远祖。(太妣张氏封萧国夫人;妾杜氏封郑国夫人)。生十五子:

长子侗、次子伷、三子偕,均早逝无寿禄。四子愿公:承皇帝诏,官嫡检校司空,兼河中、晋绎、兹温节度使(妣刘氏。)五子聪公:先禄寺主簿官。蔚州节度使(妣郭氏)。六子总公:皇太子中允,赠兵部郎中(妣黄氏)。七子愻公:国子主簿,左神武大将军,赠洪州都督(妣孙氏)。八子冯公:右领军,威武大将军,兼御史中丞(妣鲁氏)。九子恕公:太子冼马,光禄寺少卿,右散骑常侍(妣梁氏)十子宪公:字章武(公元762年—829年,肃宗宝应元年壬寅岁~文宗帝大和三年己酉岁)。历官袁州检校,左散骑常待兼太府郎,洪州刺史。江西观察史,岭南节度使,陇西郡侯(妣张氏)。十一子愬公:字元直。官居唐、邓、随三州节度使(妣韦氏)。十二子懿公:字成全。官京兆府渭南县尉,升兵部尚书(妣左氏)。十三子听公:字正思。官太常寺协律郎,检校司成军节度使,封凉国公(妣郭氏)。十四子基公:字晓山,官秘书省校书郎,右羽林将军(妣卢氏)。十五子慇公:字德裕。官贊善大夫,鎮殿中丞,岚州刺史。

『晟公略事』据别谱有载,远太祖数岁而孤。事母至孝,禀性雄烈,身材六尺余,年十八从军,智勇双全多才善射。时河西节度使王忠嗣。 击吐蕃,遇敌骁将。忠嗣令能射者射之,太祖晟引弓一发而射死敌将,得厚赏„历由军功升太尉中书令。唐德宗时,泾原节度使洮令言朱泚作乱,攻入宮中。晟率师勤王,得以平却朱逆之乱,迊帝还京。帝感谢曰:“天之生李晟非为朕,而为社稷也”遂封西平王及将相,加赠前五代。食邑一千五百户,并赐府第于京兆府万平县永崇里。赐田径园林并乐女八人。御制记功牌,由皇太子亲书。立于东渭桥。于唐德宗四年戊辰岁(公元788年三月,)诏封先帝立庙。贞元五年(789年9月),赐图像于凌烟阁依旧臣之次,御为之赞。卒赠太师,谥忠武王。葬高陵奉正。(配张、杜氏俱附葬)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诏享德宗皇帝廟庭。

『陇西堂丹阳房京兆派始祖唐西平王李晟墓碑记』据考:太祖碑于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原立于陕西省高陵县张卜乡渭村,再迁高陵县白象村渭水桥北。古碑全称:〖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此碑高4.36米,宽1.45米。书体以阴阳文楷书共1743字。概述一代名将李晟公力平叛乱,匡扶社稷之功及生平事略。唐德宗朝,反叛朱泚作乱,晟公自定州率师勤王一,驻军于今之东渭桥畔,经八次激战后收复帝京,迊驾还朝。因功受封西平郡王兼中书令。后率葬于昔日驻兵之处。碑文出自唐相裴度所著撰,由唐书法家柳公权所书,刻字皆出于名手。称为‘三绝’碑。迄今完好无损。称‘三绝’者:乃碑文、书法、刻工、三名家之作集于一碑,精妙绝伦。此碑与附近之唐代名塔‘三阳塔’齐名。为中国谨存十大名碑之一。今此千古名碑为当地文管处迁至高陵县第一中学校园新建的碑亭内,以供游人鉴赏。(所录文史资料源自《广东李氏安政公谱》)

六十四世祖

愬公。字元直,西平王晟公第十一子。(公元773—821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岁病卒于洛阳)享年47岁。(与罗氏护国夫人合葬于路安府豹山岭)。太祖初为太子詹事,升节度使。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奉旨征讨淮西反叛吴元济。冬十月乘寒以奇兵夜袭蔡州,生擒贼首回京。因功授凤阳(今属陕西)、陇右节度使,上柱国,晋升检校尚书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知事。卒赠太尉、封爵凉国公。(太妣韦氏封魏国夫人、罗氏,邓氏)。生子名裕。(据广东畨禺石壁李氏族谱内载,愬公尚有多子:玭、璋、德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又据湘南郴阳李氏族谱记:还有渤、海、泗)愬公后裔在江西新建县溪霞、赣南、湖南安仁县、郴阳„、广东南雄、广州、畨禺、顺德、台山、南海、新会、鹤山、东莞、电白„等地。亦为广东李姓一大族群。1973年2月7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佈置印制了《旧唐书·李愬传》。

六十五世祖

裕公。愬公之子(生?年—卒?年)。唐敬宗宝历元年献丹辰六箴,帝而优之。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为江西节度使。湖南观察使。(妣?氏)生子名宣。

六十六世祖

宣公。裕公之子(公元836年—89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丙辰岁二月十三日辰时~唐昭宗乾宁三年丙辰岁三月初三日卯时。寿六十一岁。(妣毛氏,公元838年—901年,唐文宗开成三年戊午岁五月十三日~唐昭宗天復元年辛酉岁六月初六日子时,寿64岁。生子名常。

六十七世祖

仰常公,字庭辉。(公元865年—944年,唐懿宗咸通五年甲申岁五月初四日卯时~五代后晋出帝开运元年甲辰岁八月十三日)。寿80岁。(妣毛氏?—?寿70岁;次妣官氏享年44岁。)二氏生六子:长沧(居陕西咸阳)、次波(居甘肃安定)、三豫(居河北)、四澎(居甘肃雍凉)、五洪(居湖北)、六溥(居南唐,即江西)。

六十八世祖

泽溥字巩。仰常公之六子。籍居南唐盱江(今江西吉安)。(公元892年—96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岁正月初二日丑时~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三年壬戌岁六月初二日午时)寿71岁。(妣耿氏:893—946即唐昭宗景福二年癸丑岁十二月初七日寅时~后晋出帝天福三年九月十九日未时,享年54岁;白氏:913—952即后梁乾化元年癸酉四月十四日未时~后周广顺二年五月初三日戌时,享年四十岁)二氏生五子:长恝、次惠、三愍、四应、五愗。

六十九世祖

敏惠公。字椿。泽溥公之子。(公元926年—998年即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岁三月十二日子时~北宋真宗咸平元年戊戌岁九月十三日辰时)寿73岁。(妣贡氏:928—976,即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岁七月初七日亥时~宋太祖开宝九年丙子岁十月初六日酉时,享年39岁;候氏:938—1002年,即后唐废帝后两年戊戌岁九月初二日申时~宋真宗咸平五年壬辰岁十一月初七日巳时,寿65岁。)二氏生三子:长仁、次义、三礼。

七十世祖

瑞礼公字兰。敏惠公之三子。(公元952年—1015年即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壬子岁九月初六日寅时~北宋真宗祥符八年乙卯岁十二月十四日酉时,寿64岁(妣穈氏。954—1018: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元年甲寅岁十二月二十日亥时~北宋真宗天禧二年戊午岁十一月廿二日卯时。寿65岁)生三子:长元、次春华(素)、三晃。

七十一世祖

素公字春华。瑞礼公之次子。(公元980年—1065年即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庚辰岁九月廿七日酉时~宋英宗治平三年丙午岁五月十五日未时。寿87岁(妣庞氏:980年—1010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庚辰岁十月初十日巳时~宋真宗祥符三年庚戌岁八月廿二日卯时,享年31岁;温氏:990~1069年即宋太宗淳化元年庚寅岁六月廿六日亥时~宋神宗熙宁二年己酉岁九月廿七日酉时,寿80岁)。二氏生四子:长俦、次扩、三乐、四泰。

七十二世祖

翔泰公,字始经。春华公之四子。(公元1013年—1074年,即宋真宗祥符六年癸丑岁六月初十日子时~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岁七月十五日丑时)。寿六十三岁。官北宋金州刺史。(妣融氏:1016年—1052年即宋真宗祥符九年丙辰岁十二月十三日丑时~宋仁宗皇祐四年壬辰岁二月十五日申时,享年37岁;徐氏:1027年—1088年即宋仁宗天圣五年丁卯岁五月初五日申时~宋哲宗元佑三年戊辰岁三月十八日戌时,寿62岁)。二氏生三子:长銮、次光、三邵。

七十三世太祖

我世系入粤始祖

讳銮公太祖。(又称慧銮、联公)。字荣昌号松年。翔泰公之长子。(公元1036年—1103年即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岁十一月廿九日 时~宋徽宗崇宁二年癸未岁八月十五日未时)寿六十八岁。葬于台山广海鎮漕峨峰下荷木迳。官北宋岭南监军使。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开平水口鎮曾建有銮公祠;另台山原广海城亦有銮公祠。(太妣陈氏:1037年—1118年即宋仁宗景佑四年丁丑岁八月十三日卯时~宋徽宗政和八年戊戌岁五月十五日辰时,寿82岁;朱氏:1044年—1113年即宋仁宗庆历四年甲申岁十月十一日巳时~宋徽宗政和三年癸巳岁九月廿七日寅时。寿70岁。(按:别谱有载,先

配柴氏后配朱氏)生三子:长源(凌江1057—1122)浩封尚书、次禧(梧江1064—1154)任堂派、三桓(远走越南)。平崖先锋随父出征)

北宋徽宗崇宁年(1102年),崖黎内扰。王令柱国伍公鎮边。銮公为监军,自闽入粤。因将士不适风浪,倶病。从潮州溃进海陵山(今新会西南海中山),再进驻潯阳(今台山广海)銮公积病老死。葬于台山。为五邑一帶李姓的入粤始祖。三子桓葬父后改名李斩指旋奔越南后裔佈中南半岛粤省边陲。

(注:流传中有些谱本把我銮公记为广州宪系。安政公之后。是錯误的,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应于拨乱反正。)

七十四世太祖

讳禧公太祖。字开基号梧江。銮公之次子。原藉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谷村。(公元1068年—?年)。即生于宋神宗熙宁元年戊申岁)卒年失考。(有谱记1064—1154年,父亡时仍居吉安)宋任国子监助教,官任桂路速司史。祖祠原建新会城边,内设[诵芬堂](太妣王氏)生二子:长栋、次棕。棕公后裔佈居中山、斗门、顺德等地。

七十五世太祖

栋公为我任堂派之南迁入粤始祖。

讳栋公太祖。(又讳可栋)。号任堂。禧公(梧江)之长子。(公元1087年—1167年即北宋哲宗元佑二年丁卯五月廿四日~南宋孝宗干道三年丙戊岁七月十五日)。寿81岁。进士出身,官至四品御史,宋赠文林郎。公为北宋至南宋初时人,金兵入侵中原,战火离乱,主战(如岳飞,李纲)派受贬,栋公与堂兄友闻亦为受贬之列,栋公被贬至浙江台州县为七品知县,1120年遂自京都汴梁携眷居浙。后碾转入粤。(比误传的南雄珠玑巷胡妃事1273年,各姓南迁早百多年)。卒后葬新会土名石狗岭朝天凤,形称观音坐莲,坐甲向庚之原。旧制逢甲午年重阳后大祭。任堂公祠原建在新会城东门,为三进祠堂(堂号失录)太妣禢氏:生卒年失载(别谱有说寿86岁)葬新宁(今台山)土名筋竹坑。山形称双飞蝴蝶,坐甲向庚兼卯酉之原。旧制以乙年墓。禢氏封正七品孺人。生三子:长侃、次侚、三佁。

〖尚书派与任堂派系〗凌江公讳源,生四子:长乔木、次柱石、三师道、四友闻。乔木出身进士,初授礼部尚书转拜兵部尚书,宋廷封其父为尚书,父袭子职,因而称尚书派。友闻为禄洞始祖。 我族梧江公讳禧,生二子:长栋、次棕。栋公又讳可栋号任堂。北宋后期进士。初官谏议大夫再升御史。时金人犯境1127年破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徽 二帝蒙尘。康王赵构时于城外幸存。其初以李纲、宗泽、张所为首抗金、反议和,我祖栋公亦属其列。因谏议和之非,遂遭贬至浙江金华府天台县为知县。配禢氏生三子:侃、侚、佁。遂分衍三大房派:凡出公之后通称任堂派。如今各宗支多聚居珠江三角洲及阳江、阳春、雷州半岛与广西南宁、横县、四川、云南等地。溯本尚书、任堂源于一脉,同銮公之苗裔。

七十六世太祖 是我族南迁二世至今李兰桂堂九江李氏始祖。

讳佁公太祖。字元义道全。栋公之三子。(公元1120年—?年即宋徽宗宣和 ? 年~?)。南宋朝乡进士出身。宋任浙江天台县知县。卒葬台山丫髻山天才穴,坐壬向丙兼子午之原。太妣姚氏、禢氏生三子:长雁云、次雁川、三雁杳。

七十七世太祖

南迁三世。

号雁云公太祖。字赤秀(光祖),讳文卿。道全(佁)公之长子。约1150年生?任宋国史。公葬于斗门犀牛望月山(现位于台山市北陡鎮大田村后面)。妣刘氏葬于开平良金石山,石榴花形。生五子:长善甫、次邦甫、三吉甫、四俊甫、五亨甫(78世太祖)。

七十八世太祖

亨甫公。南迁四世

①善甫伯祖。字东墅。配郑氏。是雁云公之长子。生三子:长应昂、次元亨、三善棠。开九江区村莲塘桂房白石江门等地·

②邦甫伯祖。配郑氏。生三子:1应恭2应箕3应龙。开源清房沙?横塘,华萍新村冲筠蓬村东华村派。

③吉甫伯祖。配黎氏。生三子:1应年2应卑3应度。开冲箩岗迳口南乡等派。

④俊甫伯祖字仲峰。配刘氏。生三子:1应奎2应璧3应辰。开九江源清龙江居仁 迳头杜岗洪村古州派。

讳亨甫公太祖。字復盛号梅峰。(约生于1180年?宋朝)。配骆氏。继室冯、姚氏。是雁云公之五子。

生四子:长杞(柏轩)、次椿、三杨、四梅。 七十九世太祖 杞(柏轩)公。南迁五世 南宋理宗年间

①应昂伯祖。字元贞号成天。配容氏。生二子:1文郁2彦敬(任宣奉大夫)

②元亨伯祖。配刘、姚、吕氏。生一子:福建。

③善堂伯祖。配谭氏。生一子:文政。

④应恭伯祖。配伍氏。任朝奉大夫。生一子:开元。

⑤应箕伯祖。配伍、崔、密氏。生一子:元利。

⑥应龙伯祖。配何氏。生五子1月华2有华3国华4贵华5秀

华。

⑦应年伯祖。配宗氏。生三子1松林2竹林3梅林。

⑧应卑伯祖。配谭氏。生一子:子乐。

⑨应度伯祖。配谢氏。生五子1宗辅2宗選3宗道4宗明5宗

傑。

⑩应奎伯祖。配叶氏。生二子1荣卿2可山(翰林院学士)。

11应璧伯祖。配钟氏。生一子:昆奉。

12应辰伯祖。配胡氏。生二子1昆遂2昆明

13讳杞公太祖。字柏轩。约生于1210年前后宋理宗年间。是亨甫

公之

长子。配关氏、肖氏。生二子:长伯秀、次仲秀。

14椿(松轩)叔祖。配朱氏。生二子1希週2震雷。

15杨(符轩)叔祖。配许氏。无所出。

16梅(竹轩)叔祖。配伍氏。无所出。

八十世太祖 伯秀公号仁风

南迁六世 南宋未理宗年间

①文郁伯祖。配容氏。祖迁南海县九江乡区莲塘居住。生四子:1冲伦配伍、冯、陈氏;2冲爵配何氏;3明蔡配陈氏;4佛配何氏

②彦敬伯祖。配黄氏。生一子仲金配关氏。迁桂花房。 ③福建伯祖。配陈氏。无所出。

④文政伯祖。配蔡氏。生五子1冲才区阳氏2义逊配余唐氏3德广配谭氏。迁白石江住。4冲宣配夏氏5冲迪配伍氏。 ⑤开元伯祖。配方氏。生三子1元道配吴氏2志道配朱氏3思道配潘氏

⑥月华伯祖。配区氏。生二子:1善庆配蔡氏迁沙堤房2积庆配屈氏迁横塘房 ⑦有华伯祖。配邹氏。生一子:荣配罗氏迁横塘草平房。 ⑧国华伯祖。配伍氏。生子处仁配林氏迁新村房。 ⑨贵华伯祖。配林氏。生子以仁配苏氏迁蓬村东华房。 ⑨秀华伯祖。配陈氏。生子梅配?氏迁冲篓房。 ⑩松林伯祖。配蔡氏。生子仁寿配杨氏迁黄涌房。 11竹林伯祖。配何氏。生子仁静配谭氏

12子乐伯祖。配刘氏。生子广其配冯氏迁罗岗圩口房。 13宗辅伯祖。配周氏。生子以才配黄氏。 14宗選伯祖。配区氏。生子广田配马氏

15宗道伯祖。配区氏。生二子;1广善配林氏2达才配邹氏迁居南乡房。

16宗明伯祖。配马氏。生子广夫配何氏。

17宗傑伯祖。配王氏。生三子1广大配刘氏2广庆配朱氏3广豪配张氏。

18荣卿伯祖。配谭氏。生二子1君显配刘氏迁居九江河清房2君璋配唐氏迁居九江居仁巷住。

19可山伯祖。配林氏。生子君实配伍氏迁居住头房。 20昆奉伯祖。配王氏。生四子1成秀配袁氏迁居塘坪独岗房2成谐配曾氏迁英德黎洞房3成珍配曹氏迁居恩平房4成德配黄氏迁居红村石城房。

21昆遂伯祖。配曾氏。生二子1真育配刘氏迁居古州房2真才配陈氏贞节。 22昆明伯祖。配简氏。生二子1子亮配张氏2宜辛配刘氏迁居新兴芭村房。

23讳伯秀公太祖。号仁风。配吴氏。係杞公之长子。南宋未朝生四子:长子周配冯氏迁鶴山陈山房(始祖)~子周孙历齋迁南海九江。次子敏(晚)

配?氏迁阳江田辽房;三子卢;四子烨(后二人不知下落)

24仲彦叔祖。配黎氏。生四子1自全迁开平冲澄房2自成迁开平海澄房3自立4自雄迁西边官路房

25希週叔祖。配黎氏。生二子1观佳2观光迁居村头房

26震雷叔祖。配甘、梁、伦氏。叔公为元朝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奉使朝鲜。葬于新化里堂山。甘、梁、伦氏俱封夫人。葬如德白石菜坑山。生子耕道迁白石岗背州涌头桥房。 八十一世太祖 子周公。莲塘派陈山房始祖。南迁七世

讳子周公太祖。字肖集号胖庵。係伯秀公之长子。即係新会礼仪坊中步巷南迁始祖李栋,任堂公的七世孙。(约1227年生于宋理宗绍定~元朝仁宗皇庆,立家于元朝)。寿84岁。公係宋卿飮冠带三应五度賓贤。宋奉议大夫,前任太常寺丞。公元1274年左右从新宁(今台山)冲澄乡迁到鶴山县陈山村开居。为陈山房始祖。配冯氏。合葬于园珠岗金钱落地穴。为陈山阳江田辽派。生四子:长光宗配陈、黎氏。次光祐配胡氏(光宗、光祐畄本村)(光宗生:1仲华2仲荣3仲贤;光祐生:1仲兴2庚祖3百达)。三光辅配冯氏迁九江(即我祖)。四光弼配谢氏迁居排陈乡。(潖珍)(注:流传有些误谱记我子周公为尚书派禄洞友闻之后,是不符合史实的。应于纠正。) 八十二世太祖 南迁八世 陈山二世

讳明佐公太祖。字光辅,号潜江。係子周公之三子。元朝初时人。约公元1310年左右迁入九江。配冯氏。合葬于陈山园珠岗。生二子:长历斋(号)讳国盛,字郭成。配陈氏迁九江为九江始祖;次伦敍(号)讳国兴,字天秩。配谢氏,生四子:1年星2贵轩3月轩4怀南。

八十三世太祖 南迁九世 九江始祖 元—明朝

讳国盛公太祖。字郭成,号历斋。係光辅公之长子。公生于公元1333年元顺帝癸酉岁十二月初六辰时~公元1402年明惠帝辛巳岁十二月十二日吉时。寿69岁。配陈氏太婆生于宋德祐元年乙亥九月初四吉时~元顺帝至正丙戌岁十月初七吉时。寿72岁。公原在鹤山县陈山藉,后到九江读书,再娶陈氏。今九江以历斋公为始祖。合葬于九江乡天后宫后面的狮子山结穴。(注:以上有谱记出生于咸纯年间,祖从南雄珠玑巷来„,查实有误)。生四子:长岐峰(税厚)、次税广、三宝峰(税隆)四仕常(税积)。公祠建九江竹桥李氏宗祠。名曰垂远堂。 八十四世太祖 南迁十世 九江二世

明朝

讳税厚公太祖。号岐峰。係历斋公之长子。配关氏。生二子:长德祖、次胜祖。合葬于九江大岗结穴。 八十五世太祖 南迁十一世 九江三世 讳胜祖公太祖。号怀峰。係岐峰公之次子。配关氏。生二子:长注、次蛮。合葬于九江乡大望岗结穴。 八十六世太祖 南迁十二世 九江四世

讳清源公太祖。号注。係怀峰公之长子。生三子:长浩泉、次泰、三广。(广生一子,师庆。)合葬于九江大岗结穴。 八十七世太祖 南迁十三世 九江五世

明朝,大桐乡

讳浩泉公太祖。係清源公之长子。配邹氏。生三子:长文韜、次文相、三文徵。合葬于大桐乡水边山结穴。

②师祖叔祖字泰号东庄。係清源公之次子。配廖氏。生一子:乐莘 八十八世太祖。南迁十四世 九江六世

明朝,大桐乡

讳文韜公太祖。号敬樵。係浩泉公之长子。配曾氏,生四子:长东郊、次东派、三东谊、四东塘。合葬于大桐乡大塘岗结穴。

②文相叔祖。号碧梧。係浩泉公之次子。配?氏。生三子1睿卿2叶卿3美卿。

③文徵叔祖。号子昂。係浩泉公之三子。配郭氏。生一子:地仙。

④乐莘叔祖。配程氏。係师祖公之子。生一子:士清。 八十九世太祖。南迁十五世 九江七世

明朝 大桐乡

讳东郊公太祖。号?。係敬樵公之长子。配胡氏。生二子:长贤任、次贤就。合葬于大桐乡大塘岗结穴。

②士清叔祖。号东阳。係乐莘公之子。生四子1应逵2应迪3应就4应贤。

九十世太祖 南迁十六世 九江八世

明朝 西樵 ① 贤任伯祖。号前村。係东郊公之长子。配关氏。生二子:1思正2思大。合葬于西樵山结穴。

讳贤就公太祖。号后村。係东郊公之次子。配黄氏。生四子:长朝真、次

朝叶、三朝建、四朝会。合葬于西樵山结穴。 九十一世太祖 南迁十七世 九江九世

明朝 西樵?

① 朝真伯祖。係贤就公之长子。配左氏。生一子衍光,无所出。

讳朝叶公太祖。号怀溪。係贤就公之次子。配陈氏。生三子:长衍廷、次衍垣、三衍仓。葬(

)

③ 朝建(达?)叔祖。係贤就公之三子。生四子:1逢有2逢即3衍增4衍祥。

④ 朝会叔祖。号念怀。係贤就公之四子。配刘氏。生子逢清。无出。

九十二世太祖 南迁十八世 九江十世

明未 大桐

讳衍廷公太祖。号洁奄。係朝叶公之长子。配卢氏。生三子:长子賡、次子建、三子勤。合葬于大桐乡大塘岗。

② 衍垣叔祖。係朝叶公之次子。配赵氏。生一子:子连。 ③ 衍苍叔祖。係朝叶公之三子。配吴氏。生一子:子丛,无出。 ④ 逢有叔祖。号九旭。配关氏。生二子:日经日芳均无出。 ⑤ 逢即⑥衍增。朝建公之

二、三子。无所出。

⑥ 衍祥号九明配曾氏;⑧逢清号衍秀配关氏。均无所出。 九十三世太祖 南迁十九世 九江十一世

清朝初 大桐 ① 日起伯祖。字子賡。号天飓。係衍廷公之长子。配关氏。生三子:1嘉胤2彰胤3熊胤。合葬于大桐乡大塘岗。

讳子建公太祖。号天衡。係衍廷公之次子。配黄氏。生三子:长傑祯、次傑腾、三傑昭。葬大桐乡显岗。

子勤叔祖。号天敏係衍廷公之三子。配关氏。生二子:1傑缉 2傑著。

② 子连叔祖。係衍垣公之子。配关氏。生一子:傑璋。 ③ 子丛⑤日经⑥日芳⑦子善叔祖:均无所出。合葬于大桐显岗。 九十四世太祖 南迁二十世 九江十二世 清朝 九江

① 嘉胤伯祖。字傑郎,号数菴,子赓公长子。配黄氏。生二子: 1衡仰2诒仰。合葬于九江龟岗咀结穴。

② 彰胤伯祖。字昭郎。子赓公次子。配刘氏。生子奇皁。 ③ 熊胤伯祖。字伟郎。子赓公三子。生子奇缊。

讳祯胤太祖。字傑祯。号芝亭。子建公之长子。配?氏。生二子:

佛长、次成长

④ 鹏胤叔祖。字傑腾。号芳亭。子建公之次子。领皇恩宠锡。配吴氏。生一子:冬长。

⑤ 辉胤叔祖。字傑昭。号芝远。子建公之三子。配关氏。生一子:志新。

⑥ 连胤叔祖。字傑缉。号春亭。子勤公之长子。南海学生元。配胡氏。生三子1奇泽2奇湧3奇纷。

⑦ 明胤叔祖。字傑著。号乐亭。子勤公之次子。生二子:1奇昌2奇深。

⑧ ()叔祖。字傑彰。号()。子连公之子。配黄氏。生三子:1元荣2晋超3元贵。

九十五太祖 南迁二十世 九江十三世 清朝 九江

① 衡仰伯祖。号云山。傑郎公之长子。配关氏。生二子1广斯2 仁斯。合葬于九江飞凤山结穴。

② 诒仰伯祖。傑郎公之次子。配()氏。生二子1广元2广文。 ③ 奇皁伯祖。号平仰。昭郎公之子。配陈氏,无出。

④ 奇蕴伯祖。伟郎公之子,配()氏。生三子1耀光2振元3爵元(无出)。

⑤ 佛长伯祖。字西祐。傑祯公之长子。配关氏。生五子:1广远2昌远3殿远4栾远5辉远。

讳成长公太祖。字德祐。係傑祯公之次子。生三子:长鹏远、次国远、

三贵远。

⑥ 冬长叔祖。字启祐。傑腾公之长子。生子帝段。无出。 ⑦ 新志叔祖。字廷祐。傑昭公之子。配关氏。生一子:帝珠。 ⑧ 奇泽叔祖。字全仰。傑缉公长子。配关氏。生二子1丽元(无出)2翰元。

⑨ 奇湧叔祖。字宁仰。傑缉公次子。配()氏。生三子1炽光2信元无出3茂元

⑩ 奇纷叔祖。字兰仰。傑缉公三子。配关氏。生二子1建元2培元。 11奇昌叔祖。字灿仰。傑著公长子。配朱氏。生三子1惠德(无出)2秀元3圣元(无出)

12奇深叔祖。字成仰。傑著公次子。配关氏。生五子:1锦光2芳元3道元4云元5福元。

13元荣叔祖。傑彰公之长子。配关氏。生二子。1润锡2细锡(无出)。

14晋超叔祖。傑彰公次子。配()氏。生三子。1联瑞2联顺(无出)3润贵。

15元贵叔祖。傑彰公三子。配()氏。生二子:1广兴2沛光(无出)

九十六世太祖 南迁二十二世 九江十四世 清朝九江?大桐?

① 广斯伯祖。号叶勤。衡仰公长子。配朱氏。生子观胜(无出) 公安葬于大桐大塘岗。妣安葬于九江乡飞凤山。

② 仁斯伯祖。号爱轩。衡仰公次子。配郑氏。生一子:初胜。合葬于九江飞凤山结穴。

③ 广元伯祖。係诒仰公长子。配关氏。生二子:1祐胜2权胜(无出)。

④ 广文伯祖。诒仰公次子。配?氏。生二子1桂胜2彤胜(。 无出)。

⑤ 耀元伯祖。奇薀公长子。配关氏。生二子1昌胜2万胜。 ⑥ 振元伯祖。奇蕴公次子。?氏。生二子恩旺,细恩均无出。 ⑦ 广远伯祖。佛长公长子。继男:文胜。 ⑧ 栾远伯祖。佛长公四子。生一子:逢胜。 ⑨ 辉远伯祖。佛长公五子。继男:章胜。 ⑩ 鹏远伯祖。成长公长子。配关氏:生子:富胜。

讳国远公太祖。係成长公之次子。配关氏。生三子:长见胜(观胜)。次德胜(文胜)、三章胜。

12帝珠叔祖。新志公之子。配黄氏。生二子:1新胜2玉胜。

13翰元叔祖。号经才。奇泽公次子。配关、易、陈、多氏。生

志雄仙游。

14炽光叔祖。奇湧公长子。配黄氏。生一子:光绪。

15达元叔祖。号三才。奇纷公长子。配关氏。生三子:1宏绪2

雄绪3能绪。

16建德叔祖。字培元、号蔭才。奇纷公次子。配胡氏。生三子1

壬进2少进3科进。

17秀元叔祖。奇昌公次子。配关氏。生一子:润富。

18锦元叔祖。奇深公长子。配黎氏。生三子:1炳胜2四胜3弟

胜(无所出)。

九十七世太祖。 南迁二十三世 九江十五世 清朝九江

① 官胜伯祖。字朝绪,号远纯,广斯公子。配赵氏外出无子。 ② 初胜伯祖。字开绪。号永纯。仁斯公子。生二子:1登昭(无所出)2昭明。合葬于九江凤山结穴。

③ 胜祐伯祖。字伦绪。广元公之长子。配关氏。生二子:1德明2章带。合葬于九江稔山结穴。 ④ 权胜伯祖。字时绪。号碧溪。广元公之次子。配关氏。葬九江稔山(无出)。

⑤ 桂胜伯祖。字乾绪。广文公长子。生一子:湛明。合葬于九江乡睡牛山。

⑥ 昌胜伯祖。字亮绪。耀元公之长子。配?生子仕明(无出)。 ⑦ 万胜伯祖。字宗绪。号舜臣。耀元公次子。配吴氏。生三子:1俊明(无出)2克明3官明。

⑧ 逄胜伯祖。字常经号宝山。栾远公之子。配关氏。生二子:1奴明(少年仙逝)2仕淋。

⑨ 富胜伯祖。字豪绪号世美。鹏远公之子。配黄氏生二子俱无出。

⑩ 观胜伯祖。字衡绪号巨山。国远公长子。配刘氏无出。葬于石喬山。

讳文胜公太祖。字会经。係国远公之次子。配?氏:生一子:汝荣。

11章胜叔祖。字华经。国远公之三子。配朱氏。生二子:1长荣

2深荣。

12新胜叔祖。字朝经。帝珠公次子。配?氏

13光绪叔祖。炽元公之子。配关氏。生二子:1章明2浩明。 14能绪叔祖。建元公三子。配朱氏。生二子1瞣明2细瞣。 15耀进叔祖。字永棋号兆星。建德公之次子。配郭氏。生二子:

1福光2福维。

16科进叔祖。字卯棋。建德公之三子。配胡氏。生一子:福祥。 17润富叔祖。字仁绪。秀元公之子。配曾氏。生二子1板贵2 旺贵。

18炳旺叔祖。字滔绪。锦元公长子。配宝氏。生二子1相明2 建明。

19四胜叔祖。字缉绪。号平湖。锦元公次子。配黄氏。生一子:章保。

20弟胜叔祖。字超绪。号华亭。锦元公三子。无所出。终于英德西牛潭圩。

九十八世太祖 南迁二十四世 九江十六世 清乾隆至清未年间

《李生培公谱记李兰(植)桂堂》第一代 1登昭伯祖。初胜公长子。配?氏。继男:炎保。

2昭明伯祖。字日辉。号映湖。初胜公次子。配关氏。生六子1炎保2?保3能保4洪保5成保6湛保。

3德明伯祖。字敬辉。号朗山。祐胜公长子。配刘氏。生二子1球保2凌保。

4章带伯祖。字文辉。祐胜公次子。配关氏。生四子:1华保2太保3照保4禄保。

5湛明伯祖。字浩辉。号会山。桂胜公之子。配关、曾氏。生三子:1全保2昌保3芳保。

6官明伯祖。字朝辉。万胜公之子。配吴氏。生子永康(保)。 7仕淋伯祖。字相谋。逢胜公之子。配济川室吴氏。生二子:1兆祯2兆文。 8聚明伯祖。字纯熙。细美公长子。配冯氏。继男:兆桂。 9信明伯祖。字裔熙。细美公次子。配关氏。继男:兆伦。 讳汝荣公太祖。字协谋。号燕斋。係文胜公之子。配梁氏。生三子:长兆鸿、次兆桂、三兆伦。协谋公为生培谱记第一代。生于公元1795年即清朝乾隆五十九年;终于公元1856年即清朝咸丰五年。原葬九江大岗李植桂堂祖坟(后失堂口石碑)。在原李涌大伸日照龙门里(即今大伸李涌三村樵江路三巷13号一地建有李氏宗祠。每年行清拜祖,太公分猪肉。

11长荣叔祖。字昆谋。章胜公之子。

12深荣叔祖。字湛谋。章胜公次子。配陈氏。生三子俱仙游。

13章明叔祖。字泽辉。光绪公次子。配吴氏。

14患明叔祖。字泰辉。能绪公长子

15细患叔祖。字汉辉。耀进公长子。配关氏。生二子:1汝根

2汝报。

16福准叔祖。字澄辉。耀进公次子。配?氏。生二子:1林根

2深根。

17福祥叔祖。字星辉。科进公之子。配黄氏。生子荣报中年亡。

18板贵叔祖。字贤辉。润富公长子。中年仙游。

19旺贵叔祖。字能輝。号熊生。配胡氏。生三子:1应坤2作坤3泽坤(中年仙游)。

20相明叔祖。字沛辉。炳胜公长子

21建明叔祖。字悦辉。炳胜公长子。配?氏。生一子:坤报。

22章保叔祖。字璧辉。四胜公之子。配黎氏。生二子:1松报2柏报。

九十九世太祖 南迁廿五世 九江十七世 清道光后至咸丰中

《生培谱记李兰桂堂》第二代

1炎保伯祖。字炽南。号灿亭。昭明公之长子。配朱氏。生三子:1社(新)福2正谦3直谦。

2太保伯祖。字骥南。章带公次子。配邓氏。

3照保伯祖。字逊南。章带公三子。配任氏。

4全保伯祖。湛明公长子。配?氏。

5昌保伯祖。湛明公次子。配?氏。

6芳保伯祖。湛明公三子。配?氏。

7永(康)保伯祖。字显南。官明公之子。

8兆祯伯祖。字敏祥、号勃兴。仕淋公之长子。配陈氏。生一子:彦安。

9兆文伯祖。字启祥。仕淋公之次子。配吴氏。生一子:信安。 讳兆鸿公太祖。字瑞祥。号靄轩。係汝荣公之长子。配黄氏。生三子:

长德安、次逢安、三惠安。合葬于九江乡象岗右手便。

11兆贵叔祖。字应祥。号月亭。汝荣公次子。聚明公之继子。

生三子1志安2成安3澄安。

12兆伦叔祖。字礼祥。汝荣公之三子。配关、吴、梁氏。生一

子:日安。中年仙游。

13松报叔祖。章保公之长子。配张氏。生二子:1远荣2耀荣。 14柏报叔祖。章保公之次子。配?氏。

15坤报叔祖。字懿棠。悦辉公之子。配?氏。生二子:1叠荣

2 富荣。

一百世太祖 南迁廿六世 九江十八世 清朝咸丰至光绪

《李生培谱记李兰桂堂》第三代

1信安伯祖。字景光。兆文公之子。配吴氏。生子:学棋。

讳德安公太祖。字炽光。号沛叶。係兆鸿公之长子。太祖炽光公生

于公元1855年即清咸丰乙卯年五月初四日巳时;终于公元1895 年即清光绪乙未岁八月廿二日巳时。享年41岁。配关氏、黎氏。 合葬于九江乡象岗左手便。生二男二女:次子铿培、五子生培; 三女嫦金、四女嬡金。德安公原居址:九江乡大伸李涌日照龙门 里。即今址:九江大伸樵江路三巷1号。(是志宗孙于1998年重 重建之原地)。德安公以卖肉养家。乡民誉称猪肉德是也。 3逢安叔祖。字璧光。兆鸿公之次子。配关氏。生一子:傑培。 关氏安人终于东京(越南河内)民国三年甲寅岁二月十六日午时,享年47岁。于民国九年运骨殖回乡,葬九江乡象岗颈处。 4惠安叔祖。字挺光。兆鸿公之三子。配刘、陈氏。生子女十一 人:1钦培2叶培(越南抗战时失踪)3锦培4华培5喜培。其 余的女没有记录。陈氏四婆1962年随子(十一叔,喜培)归侨回乡。1966年农历11月26日终于祖家。葬九江石乔山底。 5志安叔祖。字益光。兆贵公之长子。配胡氏。生子仙游。 6成安叔祖。字炳光。兆贵公之次子。配黄氏。生子仙游。 7澄安叔祖。字镛光。兆贵公之三子。配关氏。生二子:1波佳

2品佳。

一百零一世太祖 南迁廿七世 九江十九世 清光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李生培谱记》李兰桂堂第四代

1铿培二伯祖。德安公之二子。(志宗之二伯父)配关氏。有一 女:阿蓉。继男:铨宗。日宼侵华时,铿培公从祖居赴越南、香 港等地谋生。中年失踪。

讳生培公先祖。字少泉。係德安公之五子也。生培公(1896年—1970年2月4日)即生于清朝光绪廿二年丙申岁二月初五日寅时(猴);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廿年已酉岁十二月廿八日酉时。享寿75岁。配刘氏燕财:(1914年3月4日—1996年2月14日)即生于中华民国三年甲寅岁二月初八日丑时(虎);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47年乙亥岁十二月廿六日辰时。寿85岁。先合葬于九江象岗最顶。2002年4月迁九江大望山公墓中二区11排12穴。(生培、燕财、铨宗、景宗、合葬)生培公1911年仅15岁便飘洋越南河内打工。1936年42岁才回乡结婚娶刘氏;建新屋(今大伸樵江路三巷2号)后又去越南开工。为避日军侵九江横行,1938年未,刘氏带着刚出生五个月的铨宗兄与三大姑渡越南河内全家团聚。宝珠、志宗、翠珠、景宗先后在河内出生。1947年举家回国回乡定。

生培公共生八子女:长子铨宗、次女宝珠、三子志宗、四女翠珠、五子景宗(少年仙游)、六女钻珠、七子铭宗、八女碧珠(少年仙游)

③李嫦金三大姑。係德安公之三女。为顾持兄弟家计,终生末嫁。随五弟生活。爱侄如子。(1891年—1966年)即生于清光绪十七年辛卯岁元月初十日辰时(兔)~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5年丙午岁三月十八日申时。享寿76岁。2001年迁坟葬于九江大望山公墓东区一排三行21号穴。

④ 李嬡金四大。生于1893年。係德安公之四女。嫁九江登科里黄炳。生:1黄娉(女)、2黄紫标(榜珠)多子孙后代居香港。3黄文辉(品珠)多子孙后代居香港、加拿大。 ⑤ 傑培叔祖。係逢安公之子。 ⑥ 钦培叔祖。惠安公之子,中年病故。

⑦ 叶培叔祖。号于勤。惠安公之子 越南抗战时失踪。 ⑧ 锦培叔祖。惠安公之子。2000年前后在越南河内终老。生四女1秀珠2秀玉3秀娟4秀眉(少年仙游)

⑨ 华培叔祖。惠安公之子。1979年越南排华时迁赴美国。生四子:1汶良2汶义3汶明4汶林配曾氏。

⑩ 喜培叔祖。(李峰,十一叔)。惠安公之子。(公元1932年10月11日—2007年11月13日)寿75岁。原侨居越南河内大使館工作。1962年归国回九江大伸务农终老。配高氏燕飞。生三子:1李鷹2李勇3李强。

⑪ 波佳叔

係澄安公之长子——居海外。

⑫ 品佳叔

係澄安公之次子——居香港。生二子:1辉?2辉祥(1998年3月第二次回乡,之前刘燕财生前也回乡一次)。

第三篇:日照张氏族谱

日照太平桥张氏族谱 辈分

张氏

莒州望族。张氏始祖如玉,始居城阳,二世宗愈始迁日照占籍太平桥。即:海曲太平桥张氏。三世衮;四世莘卿,五世长暐、次晔;暐子:行简、行信。莘卿、暐、晔、行简、行信五人号曰五贤。晔子:行敏、行正、行义,避元兵,迁海东清河村;七世复回日照太平桥。自一世至六世在金俱有封赠,载金史。明天启间有数支自日照迁莒张家庄(今名张家围子)。始迁祖失讳,无从查考,传系云字辈,即日照谱之十二世。始迁祖以下分三支,长支孟廌居张家庄,次、三失讳无考。居张家庄的又分二支,据1933年日照县太平桥张氏七修族谱载,长支传至三十世。据1993年张家围子谱序载,已续至廿六世。(将太平桥谱中的十二世云字辈为始迁祖,列为一世,可将现谱所列世代减去十一,即是迁莒后的世代)。

明清以来,张氏单传到五世祖后才兄弟二人,六世后共五人,祖孙父子一门四进士,两登相位,参知政事。《沂州府志》载:张莘卿,字商老,天德三年中进士,仕至朝散大夫熏骑都尉,镇西军节度副使。张暐,字明仲,张莘卿长子,正隆五年进士,调陈留主簿,淄州酒税副使。张行信,字信甫,暐次子,泰定中进士。张行,简字敬甫,大定十九年进士。 太平桥张氏行辈排列次序(二十三世以下)

世 长支行辈 二支行辈

长支行辈

二支行辈

二十四 承

四十四 信(方) 二十五 继

四十五 义(正) 二十六 传

二十七 守

二十八 永

二十九 念

三十

三十一 德

三十二 孝

三十三 乃

三十四 为

三十五 本

三十六 敬

三十七 以

三十八 作

三十九 则

四十

中(光) 四十一 和(明) 四十二 在(允) 善

四十六 存(尔) 四十七 思

四十八 汝

四十九 名

五十

五十一 立

五十二 善

五十三 自

五十四 得

五十五 师

五十六 繁

五十七 延

五十八 家

五十九 庆

六十

六十一 世

六十二 宗

四十三 志(贵)

六十三 之

因族众日繁二十四至三十一世长次两支按两种行辈, 三十一世以后次支人有按长支行辈.行辈中双字着用任何一字都可.

第四篇:龙川刘氏族谱研究

龙川刘氏渊源及刘氏族谱研究 中国谱学是宗法社会中记述宗族血缘之源及社会文化发展的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斗转星移,宗法社会已然成为一个历史的印记。处在新时期之际,以全新的视角研究中华民族各家族的血缘之源和文化之源,无疑在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等方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刘氏的文化来源

客家刘氏源自帝尧。帝尧本姓伊祁,名放勋,出生于丹陵,在伊侯国长大,后来搬到耆地(今山西省太原市祈县),因而又称为伊耆(祈)氏;在十三岁时因辅佐兄弟有功,受封于陶地(即今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十五岁时复封于唐为唐侯,故又为陶唐氏。帝尧一共有九个儿子,其中第九子源明公受封于刘(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封地刘为氏,为刘氏之始也。

客家刘氏的来由及近代开基始祖

唐僖宗乾符年二年(875),刘氏第一二七世祖刘祥为避黄巢之乱,携带其子刘天锡避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今三明市宁化县石壁乡),为刘氏入闽始祖。刘氏第一二九世祖刘沐在后晋天福二年(937)承先启后而首修(客家)族谱,以明昭穆之序,为客家刘氏的开端留下记录。

广东兴宁始祖刘开七,字必高,号三郞,宋朝末年,官任广东潮州都统制,率兵至兴宁岗背平叛黄彦章之乱,逝世在军营中,他的家人将他葬于广东省兴宁县岗背黄峰嶂下,故被尊为客家刘氏之近代肇基始祖。

龙川刘氏的文化

一、河源龙川县的刘氏后裔多为刘广传的后裔。

据《刘氏族谱》记载:刘广传,又名刘牟,字清淑,妣马、杨氏,生十四子,皆为朝官。刘广传出生在福建宁化县,元仁宗延佑乙卯二年(公元1351)登进士,管授江西瑞金县令。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升为秩奉议郎。其子分居于龙川等地,后世为纪念其十四子写了《十四子赞》

《十四子赞》

源湶渊海及涟江,淮汉与浩共马娘。

汌浪波河深同腹,列数五房是从杨。

二、龙川刘氏的建筑文化——龙川刘氏宗祠 (一)祠堂的总体设计。

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的刘氏宗祠,完工于公元2012年12月30日,占地八百平方米。其建筑构建为,墙基为三层花岗岩石条,上部全部仿照古建筑青砖流水线砌成,全祠用花岗石料铺设,内面布二十四根花岗岩石柱,瓦行是采用直径20公分的杉木覆盖三层而成,各厅各室各廊都有木雕,栋脊采用石灰和稻杆、纸张混合后砌成。采用潮汕镶嵌瓷艺术,围绕“双凤朝阳”(上栋),“百鸟归巢”(中栋),“双龙戏珠”(下栋)三大主题嵌塑而成。四周屋檐采用“繁花似锦,一路高歌”为主题彩绘而成,构建出最古朴的建筑风格。

(二)宗祠的内部设计

祠堂内部共有二十根石柱,象征刘氏汉室的二十四位皇帝。每根石柱上都刻有鎏金的对联,以表彰各地宗亲对于宗祠的贡献。中厅墙上粘贴瓷像,是汉朝的二十四位皇帝和历代刘氏圣祖的画像,周围还有一些古近现的一些名人,其中有刘氏始祖开七公、广传公、刘基、刘伯承、刘少奇等。中厅中部悬挂“彭城堂”堂号,表明龙川刘氏的出处,以及龙川刘氏的所属堂号。

上厅部分是刘氏祠堂中最严肃的一部分,也是最为尊敬的地方。正眼望去,顶部雕刻着木雕,拭以金粉。两边为贴金神龛双龙绕柱,四周是木雕雕刻而成的二十四孝故事人物。顶列为“刘氏历代高祖、入粤始祖开七公、广传公以及广传公属下十四房祖牌神位”。两边放有圣人孔子、佛祖观世音菩萨神像,寓意庇护族人读书做官,早生贵子。

祠堂左边是一个文化长廊。多以彩绘画,嵌石刻的石碑石雕组成。其中有家喻户晓得桃园三结义、三帝图等故事石刻画,是一个阐述刘氏汉室文化繁衍,宏扬刘氏杰出人物的立体文化。 祠堂右边有一座慈母亭,亭内有一“明代古井”。全井深约11.8米,有台阶可以下到井边,井水的水源来自龙川高峰敖山,水质甘甜,目前还有人将它作为饮水。

(三)宗祠图腾姓氏解释

处于佗城镇的刘氏纪念性质的宗祠内,有一块千字文碑刻,上面篆刻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刘氏后人们对于自己“刘”姓的艺术发挥,一千个不同的刘字,不仅是一个姓氏的文化发展,也是我国书法界的发展历史见证。

这块碑刻上正中间的是一个繁体的“劉”字,左顶的象形文字代表了山丘土地以及万物生长,每逢农历二月,自然万物复苏生机,也相应的说明了这是一个“卯”字。碑的下方还有一个类似于大金炉的象形文字,这个象形文字,代表了“金”字,旁边则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一个人手拿兵器的象形文字,三个象形文字的组合正是“劉”字的拆分“卯金刀”。右下角是龙的图案,代表了刘氏宗组刘累御龙氏族,四周是六十六个帝王印章围绕,象征了刘氏宗族历代以来的六十六位帝王。

三、龙川刘氏的历史遗留缺陷——龙川刘氏宗祠的旧址不明? 目前新建的刘氏宗祠是选址在一座刘氏后人的老宅子上建立的,而最初的刘氏宗祠旧址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谜团。根据刘氏祠堂管理人员刘学义提供的资料中描述(以下的文段为刘学义描述以及所提供资料中摘选)

刘:佗城镇中人口约四万余人,内存179个姓,历史记载古祠堂89间,刘氏有否?几年前我参与了修编刘氏宗亲的族谱的活动,其中有一个已故的宗亲,新渡村的老书记刘玉含对我说“原刘氏宗祠牌位很多,可能不止开七公一个,还有别的祖宗,我们的族谱也记载了有,可是64年时被洪水冲毁了,现在我也说不清楚”。还有新渡已故的刘荣井也讲“我们这个祠堂比兴宁的祠堂还早一百多年,这是上一辈人对我说的”。厚堂街已故的刘仕根也曾经说过“我们的祖宗远比开七公早,《黄龙出洞》祖坟碑文记载还有上一辈人说过,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是先到的”。还有就是根据巨江公房(广传公第九子)的《刘氏族谱》记载“广东龙川城内学宫右边有宗祠一座”。

从管理员的描述中对于龙川刘氏的一些文化还是没有得到及时的补救,及时的发现,使得一些论证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明,而对于一些刘氏后人对于自己是几房几世都不清楚的情况也是习以为常。

四、问题的解决和建议。

(一)应当在每一次的祭祖仪式上对于这次的东道主做一个族源的描述,以及收集这次东道主的手头资料,对于有缺陷的地方,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结论。

(二)发布公告,收集周围村镇的有限族谱,对于一些待解决的问题,查找资料,在文献中寻求文字记载,同时对于周围一些村庄进行走访,记录口头文献,整理成册。

(三)对于一些古迹应当及时的给予保护,进行实名登记,单位登记的方式,让古迹有一个保护的主体,避免大规模的古迹破坏。

(四)与周围的姓氏后人,祠堂管理员做一次交流,并且借助管理员手里的族谱,查找有关的信息。

(五)参加一些姓氏交流的文化专题。

第五篇:张氏族谱分徙序

張氏族譜分徙序

夫木蔭千枝淩霄蔽日孰究其本水分萬派亙古今孰朔其源人綿億指支蔓天下孰思其祖撃之以姓氏聊之以族屬古人所以端木源序昭穆重彝倫敦親睦之誼而譜亦推廣其意以有作也世之不明氏族者則或親其至親無異路人此則失之野也有以氏族自炫者或以門第相高此則失之誇也玆二者其失則均也深明氏族之說者吾與徽郡甲路張氏見之矣甞閱其家譜其先本于皇帝第五子封青陽郡公名揮觀弧制矢賜姓曰張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國于青陽後改清河郡曆堯舜夏商代有聞人仕周室者曰仲以孝友稱于詩名晉時者曰老一善頌見於禮春秋傳著張趯之孫曰抑朔時三卿分晉張氏事韓曰開地則相韓昭侯宣惠襄王抑朔生儀居南陽儒居吳郡開地生平居洛陽相釐王平生良高 匕之子孫遷江西厥裔出天師道陵宗其派也曰良字子房見秦並六國奮起田間為韓報仇佐漢高帝以定天下封太傅留文成侯二字長不疑嗣為侯次辟強(疆)為侍中不疑生典典生默黔又遷涿州以下出將軍飛公皆其後也惟默生萬年年生六嗣崔岌岑嵩嚴崇鹹裔繁難述玆嵩公升七子壯纉彭睦述敵協壯子郁遷安定曰邰遷范陽曰祁遷太原曰郢遷閩纉公之子曰諧遷黃墩曰語遷修武曰詼遷上穀曰釗遷沛國彭公之子曰宏遷梁國曰苓遷榮陽曰美遷平原睦公之子曰順隨父官任吳曰化祖子齊賢遷曹州官司空曰脊遷常州子崇金紫光祿大夫孫景修郎中生漢浚之拜相以下子思生輝遷嘉定子扆粹孫宸寰宣四世德元遷大名五世裕遷青陽碩遷句容願遷金壇顧遷東平曰朝聘遷范陽四子淚首煛督遷

錢塘子升平孫九成始學於龜山之門官拜學士曰升之遷常熟孫僑 匕生定 匕生純貺父子同榜曰洲公遷鄧州孫巡忠直為神曰持遷泰州四世士誠士義昆季進士曰舟公次子君安孫五公遷姑熟青山以下維儉瑁毅崇經綱並登進士曰籍遷曆陽後裔孝祥登第狀元安國其字也解祖歸寓蕪湖升以橋分徙行春圩宣州陶黃村曰貴一世居和州曰貴二遷和州裕溪曰亨一遷運漕興公遷壽州曰貴三遷環峰在市有弟孝章任泗州令遂占籍鳳陽後裔五十公諱興同妻馬氏遷含山北鄉居焉桐城諸派鹹出漢良公之苗裔也曰義八公隱涇川桐峰帶僕九人開創建庵與長子徙修養更名志高次從仍居涇川三徹複歸吳郡生世皓 匕生以浩浩四子有康有孙有宙有元旁枝未錄惟有孙公一脈相傳五世之岱岱之四世幸幸生准准之五世曰輿生二嗣曰惠曰恩居吳郡惠三世孫曰籍前宋元嘉時娶尚書胡珦女生四子真續宏弦真之四世曰始均生忠南北時商游中山生晏字子博隋禎明時為國子祭酒別業中山書室著漢音釋籍歿葬祁之赤山二子虔威虔雄唐武德時兄弟並登甲第官任洪都孚威生文陸文收陸子治遷貴州雄生五嗣。。。。。。。。(前序以載)惟文瓘拜相業建武城四子潛沛洽涉 匕始居武城生五嗣知譽知元知晦知泰知點並登進士涉為武城之祖也而兄洽潛沛仍孚歙州祖基洽生(寶蓋頭下麵一介字)宥 匕襄襄生載載生華華生則則生知實知仁實生國保唐乾符間孚吳楚山知仁生周保保望號渭叟侍其父仁公隱績溪吳楚山因巢亂復居

歙之黃墩生三子一衡太二從太三徹 匕生盧休敬以下子孫七十二延播遷各郡如知佑公唐廣明間遷秋浦子蕎隱長安延門弟霞隱青陽九子山曰知遠遷和州曰延愷子德玉遷遼東海甯衛後裔觀音保由太平村崇德保遷含山褘居臨江延銳遷呂村延昉孑孫遷淮曰延諒由婺源甲路遷太平絃歌鄉長垣裏創業搆楹生三子士威士恭士本威本孚太平絃歌之祖而恭宋元符間由絃歌鄉遷涇川油山之麓曰杞遷無為州曰洪一遷青陽竹塔洪二遷涇川後山此一派出盧公之後也曰延光孫存志遷石埭曰延簡延聰宣城延懷遷宣州延捧遷涇川張家渡延盛遷太平延可遷淮湖延較涇川延興世居遊汀延肅字義公為洛陽令累官節度使解祖遷婺源城東三世伯居昭文坊七世贊自婺源東遷西關九世友舜遷涇南門生炳一炳二曰延明長生四子次少愚生裔祿福居秋浦大坑景志遷淮安裔賢一遷曆陽賢三遷當塗賢六遷奎湖曰延遜五世孫六公遷池州黃屯阪西沖家焉曰延迪遷休甯石嶺料頭孫希仲遷太平望以鄉任一遷淮西念一遷貴池舞鸞鄉念二子萬一遷安慶桐城念三子萬三遷秋浦上一保松林大坑念四子萬五遷桐城念五子萬七遷秋浦念七子萬九遷休料頭曰延樞遷歙後村曰延紳遷祁門曰延適遷饒州曰延拓官諫議大夫子溫舒弟蒼宋慶曆間及第生汝著 匕生崇厥裔敦頤敦實五世甲第曰延綿遷石埭四裏溪張村曰延谷贅原田李曰延鬱四世錦鱗遷青陽曰延彬五世一公遷徐村子富一富二富三曰延揚遷安慶曰延裕子啟轒賁 匕遷休南園孫

灼三遷太平望以鄉以下魁一遷青陽高坦魁二居望以鄉曰延玘遷宣城曰延通遷績溪曰延仁遷旌德曰延賢遷蘇州曰延城拱遷純安九裏坑五世孫遷劉沖曰延禮孫言師遂安主薄占籍曰延友五世孫思源遷蓉城華一遷繁昌曰延支遷繁昌曰延載遷浙江錢塘此一派宗遊汀休二公之後也曰延寶四世孫百一遷淮百二遷銅陵百四遷貴池象山南社生福一遷桐城羅頭山貴三遷南陵豹兒洞貴七遷南斗灘貴四昂遷涇石曰延釺遷永安曰延增遷石埭西門曰延歸宦遊子亨遷青陽邑市利遷南陵貞居信州七世喜一徙青龍山曰延輔遷饒州之德興曰延富遷東流曰延侃遷江西曰延福子起壽遷休張村次子起宕遷銅陵孫有昌遷祁門善我張村五世孫曰大一遷蓉城六泉口曰延賞遷秋浦四世正二宦遊開封占籍洪塘止三遷桐蠻漕生子華子昭昭生政遷池州正七遷宣州寨嶺曰均秀生元一元二元三元四遷東流藍橋日誠公任秋浦尹遂卜石潭街曰壽一遷銅陵雅塘壽二遷白馬耆曰延幹子溫遷福建三世文五遷春谷張家沖植遷南查沖曰延與遷南陵曰延理五世盆遷四都曰延擇遷前雍村曰延貞遷浮梁五世太一子遠一遠二遷秋浦鐵店鋪太三孫曰宗十伯顏任池州路總管同知占籍秋浦青山曰延瑣遷祁門石坑生子九祥三遷樂平祥六遷海口五世孫九公遷潛山七公遷徐州十九公名福祖遷五松曰延昌四世孫仲三遷南山仲六遷秋浦興孝鄉古名小壟五世孫關一遷橫塘關二遷黃蓮圩關三遷丁村湖八世孫德一遷南陵春穀板上嶺德五遷梅家坦

德八遷繁昌德三生可禎遷獨山曰延蝦遷績溪幕山閱世曰汝舟遷莆田孫曰友隆由莆田遷歙紹村以下常德遷定潭和壽遷旃田曰舟五世師皋遷石嶺曰知溢由甲路遷休寧五世銑遷秋浦杏花村曰天錫遷休甯萬安街以下文貴遷水閣文章遷陵陽四世太一太二太三太一三世啟一遷南陵金家閣太二三世選一選二俱遷彭家莊古井旁千六公七四曰森一森二森三森四森七遷沙河港曰文學子茂榮四三公遷梅根鄉裔國重遷張家山曰國綱至正間率兵與寇賊趙普勝戰敗被執不屈賊以刀斷其兩膝罵不絕聲而死入鄉賢祠稱忠義士也生子觀一觀二孫鼎一弟兄十人居十都觀三生訓一兄弟五人世居梅根鄉曰延頃子孫慶一慶二慶三慶四遷西馬頭千畝園及宣州山頭曰延紅子千四居松林曰延啟子千六遷北京順天張家灣千十遷淮西曰四九居料頭四世孫曰福居塘田曰佛保遷西館五世曰興興生勝勝遷古城山寄居古鼓樓巷生禮社源由塘田遷太平次子定三遷居陵陽十八都仁公遷居巗鎮生社祖居巖寺街生社振振生彥輝遷青陽趙村曰藍遷溪頭瑛孫元遷休南遷遇二遷南陵東門趙見遷青陽儒林巷佛慶遷繁昌天泥垾子仲輝曰冉祖遷盧州巢縣柘皋此一派宗敬三公之苗裔也他如南陽派曰儀公先為楚相後為秦相在吳郡派曰儒子萃蒼秦時為禦史二子子孫播遷各郡浙湘蘇淮雲貴陝閩河南燕北等處文紳武胄在處有之枝繁甚夥茲譜不及詳錄渙徙不一難以統同據譜中有遷有分者詳而書之譜中無遷無據者略而闕之其中有紅巾

奔隱莫知者有後遷未續者以俟後日重修增補之否則略而不書非一家之信使也知而不傳是不孝也不知而不傳是不知也後有賢君子輩出覩譜興思朔流窮源某公遷某縣分徙不同而同出一脈故曰源遠者流長本固著枝茂以清其源使大本明也以聯其異使渙者萃也以辨其族使涇渭分也自此而延派者又得所據而不惑自是之非按張氏曆漢唐宋元以來簪纓繼世後先相望忠孝節義代步乏人展卷而上朔之而知其祖德宗功之懿以本源則端矣由下推之而知其世次行列之辨以昭穆則序矣諸父昆季各藹然興起其孝敬之心以彝倫則重矣三者則本枝可美禮儀可興親睦可敦窮不失義達不離道而風教不如是而厚乎茲修譜之功所以大也視之野與誇者不大相徑庭乎謹敘分徙源流著于簡端俾張氏之賢裔閱之效子房之明哲和公之孝友宏道公之文章盧一休二敬三公之繁衍步祖武肖前烈而有光斯譜者也 峕

洪武庚辰歲春三月

賜進士及第翰林編修狀元 宋濂 頓首拜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族谱后记范文】相关文章:

族谱后记范文04-29

族谱的前言后记04-24

序后记范文05-15

教后记范文05-15

校后记范文05-15

课后记范文05-15

比赛后记范文05-15

后记展望范文05-16

教学后记范文05-16

考试后记范文05-16

上一篇:祝寿诗词范文下一篇:鲸的自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