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与讲义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小学作文与讲义范文

小学作文阅读班基础讲义

暑假讲义

成语识记

1、喜上眉梢:

2、喜从天降:

3、谈笑风生:

4、笑容可掬 :

5、兴高采烈 :

6、眉开眼笑:

7、喜笑颜开:

8、相视而笑:

对比与衬托

对比: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下面分析几种情况:

一、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二、

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②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韩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对比欣赏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被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算得是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老舍)

衬托:

正衬::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浪淘沙〃赤壁怀古》)

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反衬:

1、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练笔:用对比或者反衬的手法写一个和“安静”有关的小片段

1.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 ,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朗„„

1.注音或写汉字

1、jiǒngjiǒng()()有神

2、 cuì()弱

3、 陨()落

4、夭()折

2.选句

灿烂绝伦——

活力四射——

3.找出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4.仿句:(如“海水……雨水……)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5.“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6.“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7.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

2.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注音或写汉字

1、气chuǎn()如牛

2、jū()了一躬

4、西装革履()

5、衣袖()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贵——慷慨——

2.造句

气度非凡——

美中不足——

3.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4.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的人?请简要概括。

6、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3.父爱昼夜无眠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kuì),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ruì)。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liáo)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choú)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元了,“我想帮你早点儿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1.看拼音写汉字

崩kuì()liáo()绕养精蓄ruì()报choú()

2.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气呵成——

落英缤纷——

3.仿写比喻句

如果说母爱如涓涓细流,那么父爱犹如

4.对于父亲睡觉时“鼾声如雷”,“我”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从中流露出儿子对父亲什么样的态度?

5.有一天,当“我”发现父亲比原来瘦了许多而让他多加强营养时,父亲是怎样回答的?这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6.当朋友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时,我是怎样回答的?这流露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7.你的父亲肯定也类似于文中的父亲,平时对你关心、爱护,能举个例子吗?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辅导系列讲义

什么是生动、实在的作文 小学作文讲座第一讲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把你要说的话记载下来,写成文章。你每天都在说话、都在听别人说话。如果说的话干干巴巴,一点生气也没有,谁爱听啊?同样地,如果写出来的作文干干巴巴,一点生气也没有,谁爱看啊!说话要说得生动、说得实在;作文也要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什么是生动?字典里是这样说的——具有活力能感动人的就是生动。写出来的字是死的,可是字里行间所描述的人物、事情、景物„„却是活生生的,叫人读起来受到感动、感到有味道,这样的作文就是生动的,别人就爱看。

生动的作文是不是摆摆花架子、喊喊大口号、多用几个形容词就可以写成的呢?不是,一定不是!这也和说话一样,如果你只是耍耍嘴皮子,一点不说心里话,一点不说实在话,谁会受感动啊?那怎么办呢?把话说实在就是了。 什么是实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实在就是真实,不虚假。写作文所说的实在除了真实、不虚假之外,还有充实的意思。写一个人,只是说他真好啊、他可好了、没有比他再好的了„„你这样从早晨写到晚上,别人读了也会感到你不实在,为什么?因为你写得不充实,他到底好在哪?什么具体的事情可以说明他好?别人看不出来。这样的作文就是空洞的、干干巴巴的、不实在、不生动的。 好了,道理说了不少了,下面让我们看看两篇例文吧?哪一篇写得生动、实在?哪一篇写得干瘪、空洞?你一定会分辨清楚的!

例文1: 童 年

“童年”这个趣味横生的二字,有谁不向往它呢?随着风儿的流逝,童年已悄悄过去,正当步入中学大门的时候,才匆匆意识到童年的可贵。

春风刮醒了我记忆的童窗。曾记得刚要上学的前一天夜里,我躺在床上望着外面皎洁的月亮与星星。我像一名贪婪的小女孩在甜蜜的梦中,像要坐上宇宙飞船飞入另一个空间,面对着快要离别了在家贪玩的孩子,快要离别那撒娇的性格,我想着班级里美好的一切„„我久久的不能入睡。

啊!多么美好的童年。

例文2: 弟弟数数

一个夏季的晚上,天空晴朗,繁星闪烁,不时吹来的丝丝凉风,使人感到

十分凉快。人们都来到院子里乘凉,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坐在一旁的弟弟仰着头,睁大了眼睛望着天空,好象这样做,会把天空中的一切,都看得更清楚一些。他一边看,一边用手指点着,轻声地数者星星。弟弟在幼儿园刚学数数。小红姐姐问弟弟:“小琦,你数数你的手指头和脚豆儿一共有多少个?”弟弟听了,自信地用右手指着数左手:“

一、

二、

三、

四、五。”接着又用左手指着右手数:“

六、

七、

八、

九、十。”然后,他低下头,一边用手点着从凉鞋里露出来的脚豆儿,一边数着。在一旁看着的人,见他这副天真的样子,都不禁偷偷地笑了起来。“十

七、十

八、十九。”弟弟数罢,理直气壮地说:“一共十九个。”小脸上还露出得意的神情,专等着别人夸他。可人们听了他的那经过认真数出的答案后,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捧腹大笑起来。

弟弟莫名其妙地看着大家,看着看着,他委屈地哭着跑到妈妈那儿去了。看到这情景,大家都不再笑了。小红姐姐抹去笑出的眼泪,朝弟弟说:“你再数数!”弟弟撅起小嘴,扭过脸去,偎着妈妈。妈妈轻声对弟弟说:“你数错了,还不许人家笑。你再数数看„„”经妈妈这么一说,弟弟又仔细地数了起来。像第一次那样认真,不,比那还要专心。刚才的事情他都忘了,就像从来没发生过什么似的。他数着,数着,有时还轻轻的抽泣一下。就这样,弟弟又数了一遍,结果是二十。他不信,又数了一遍,还是二十。他轻声地说:“是二十,不是十九。”大家听了都说对。有人还鼓励弟弟说:“不错,在幼儿园没白学!”

听了这话,弟弟脸上的泪水还没擦干,就咧嘴笑了。这时,满天的星星调皮地一闪一闪的,好象也为弟弟数对了数而感到高兴。

讨论:

1、这两篇例文那一篇生动、实在?那一篇干瘪、空洞?为什么?

2、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3、两篇例文还有哪些优点、毛病?

——————————————————

练习:

你哭过吗?你看过别人哭过吗?你(或者别人)为什么哭?是怎样哭的?哭之后又怎样了?

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回答上面的问题,500字左右,要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写完上面要求的作文之后,把题目里的“哭”改成“笑”,再在心里“写”一篇作文(不写在纸上,只是动脑想)

第三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讲义201209)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蒋蓉

引言:

1.关于文本。

《简明牛津英语词典》:任何书写或印刷品的文字形式。在文艺学的专业领域,文本指文学作品。

2.关于文本解读。

(1)文本解读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对文本的理解。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直接影响着我们对文本意义的解读。

(2)每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解读。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情境中对同一作品的解读也会不同。

(3)文本解读的过程是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的融合。

问题一:如何理解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编写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小语教学中的文本主要是指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或作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编写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或双方或多方之间接触或会谈。广义的“对话”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它可以是人与各种精神产品比如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这种对话以非口头语言的交会为特征。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重交叉对话过程。

问题二:小语文本解读与一般文章解读有什么不同?

1.解读对象不同

一般文章解读的对象是一般文章,小语文本解读的对象是课文。作为小语文本的课文虽然在外显形态上与一般文章并无多大差异,但是,它内蕴着课程的意义和教育的要求,因此不再是纯粹的一般文章了。

2.解读主体不同

具备基本解读能力和解读条件的人都可以成为一般文章的解读主体。小语文本的解读主体,从广义上看,有普通解读者,有专业解读者(如小语教师、教材选编者、教参编著者、教材研究者等)以及小学生。但是,语文课程主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从语文课程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学生才是小语文本解读最核心的主体。

3.解读目的不同

一般文章解读者主要是为了获取文章意蕴而解读,解读本身就是目的,它重视的是解读结果;而小语文本解读者主要是为了获得解读能力而解读,这决定了小语文本解读首先必须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

4.解读方式不同

一般文章解读是一种相对自由的解读,读者大多是根据已有的解读经验对文章进行自己的解读,在解读时有很大的回旋空间。小学生作为小语文本解读的主体,由于知识水平有限,需要助读系统的支撑和制约,主要包括:课前提示、课中注释、课后练习、单元要求、教师解读提示、教学参考用书及其它的课文参考资料等。

5.解读结果不同

不同的解读方式决定了解读结果的差异:对一般文章的解读读者大多会产生自己的解读意见,对语文文本解读结果则较多地是“印证”了已有的解读结论。

问题三:小语教师如何进行文本解读?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教学实施。排在首位的就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不管语文教学理念如何更新,教学手段如何变化,进行准确、深入、多元的文本解读,始终是一线教师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一)“三方”着眼 1.悟解作者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这实际上道出了读者与文本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同一作者因不同的心境可能生发不同的感悟,同样的题材因不同的作者可能承载着不同的情怀。如小语教材中李白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与《早发白帝城》,同是李白,在不同心境下传达出的情怀就不同;同样是西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笔下的西湖;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却有着不同的魅力。解读文本时,需借助于时代背景的了解,再深入了解、体会作者的心情,品味语言,才能够把文本读懂、读好。

2.体察编者

对于任何文学作品而言,读者要真正领悟作品的主旨都必须去悟解作者。但是,从阅读教学的层面上看,我们仅仅悟解作者是不够的,还要去体察编者。编者在选编教材时,会对文本进行反复打磨。如《在大海中永生》一文中,有“鲜花伴着骨灰”这么一句,原句为“鲜花拌着骨灰”,进行比较,就可发现,虽一字之差,但二者的表达效果迥异。

编者在编排文本时也是深有用意的。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师恩难忘”这根主线编排了三篇文章:《师恩难忘》、《理想的风筝》、《明天我们毕业》。三篇课文中的老师各有各的 2

特点。让学生在学文中体会老师的品质,培养感恩的情怀,掌握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是编者的意图,也是单元教学的重点。认真体察到这一点,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3.关注学者

这是说要关注学习者——儿童。儿童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1.儿童的生活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生活,本身没有直接的社会性目的,它具有的是生长性的目的;2.在活动的方式上,儿童的生活具有游戏性,儿童是以想像的形式达成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儿童生活的这些特点,反映在阅读活动中,使儿童解读文本时具有了独特性。

教师的文本解读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就必须了解儿童的文本解读方式是怎样的,并在自己的文本解读中对儿童的文本解读方式予以吸纳。儿童解读文本有其特点:(1)成年人阅读文学作品是以“明知是假”的阅读心态进入文本的,儿童则以“信以为真”的阅读期待进入文本。(2)儿童对话文本更多地用形象思维,用儿童的眼睛看待世界。(3)儿童对话文本的内动力主要在于文本生动有趣或风趣幽默。

小学语文文本大多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的文本。教师面对这样的文本,要俯下身子去看,让自己从儿童的角度去看待文本。如果教师从儿童特点出发解读教材,那么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往往会趣味盎然。

(二)“三视”审读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从走近——走进——走出,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 1.仰视——心怀敬畏

接受美学认为:解读文本的最佳效应建构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双向契合,即视界融合的基础上。尊重文本是有效解读文本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以崇敬的心理,以平静、平和的心态沉浸在文本之中,才能提高解读的起点,才能不断调整阅读中的心理状态和期待视野,使之更符合作品阅读的需要,从而与文本的召唤结构双向契合。

2.平视——换位体验

由于文本解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只有“平视”,才能使读者与文本立足于同一个平面,新的视野才会逐渐呈现出来,新的文本意义才会逐渐生成。平视文本的主要途径就是读者通过反复吟诵,发挥想象联想,获得换位体验。

3.俯视——反思批判

反思是读者对阅读过程的思考,对自己阅读收获的思考,对文本信息与自己已有经验之间的冲突的思考。批判是读者通过反思,对文本的内容、观点、情感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提出质疑、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教师要解读好文本,关键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应读书、读书、再读书,用广泛的阅读滋养自己的心灵,这样在文本解读时才会拥有源头活水。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之前,进行了深入地解读,她把这篇经典文章放在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下,阅读了大量的 3

相关资料,如《论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童话教学方法谈》„„同时,她还读了《儿童文学教程》《小说语言美学》《相信童话》等相关理论书籍,然后对比教材中的文本与叶君健原译文,在比较中进行质疑与解疑,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解读札记。窦老师因为有了自己深入的解读,所以站得高,也因此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看得远、看得深,也才有了激情下的思想深度。

问题四:如何指导学生解读文本

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最终要落实到引导学生解读好文本。如何指导学生解读文本?应做到“三要”、“三不”。

(一)三要 1.追求有效性

(1)有的放矢,凸显“位置”之价值

要抓住文本编排的特点,凸显文本相互之间的联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带到文本最美丽、最重要的地方。

案例:《古诗两首》(人教版第七册)中选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古诗有两个突出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一是古诗的题目,一是古诗的内容。一位老师在教学时,抓住这两个点进行设计:

设计一:比较两首诗的诗题 设计二:在比较中学习第二首诗 (2)巧设问题,感悟思想之深邃

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要注意巧妙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感悟思想之深邃。

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语言文字本身,让学生感悟、体会。要注意设置直插作品主题的主干问题,主干问题容量大、内涵深,往往“纲举目张”,能有效帮助学生体会出文本思想的深邃。但主干问题不宜脱离具体文本的学习,它需要通过一些文本内可以找到答案的散点小问题予以铺垫,水到渠成地从文本中自然生发出来。因此,语文课既要设计好支撑课堂的主干问题,又要精心设置辅助解读主干问题的小问题,二者有机结合,教学才能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3)张弛有度,呈现节奏之和谐

张弛有度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课堂紧张与悠闲之间的协调。吕叔湘先生关于语文教学曾打过一个比喻:“它类似于农业,而不是工业。”这是说语文教学不能搞机械操作、程序推进,要留下足够的空间和空白。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凝思默想,反复品读,要让学生能发发呆,想一想,笑一笑。精神底子的形成有似农作物的生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历一个由春播到秋收的自然生长过程。

2.突出生成性

语文课程是社会学科课程,具有情感性、主观性、不确定性,语文教学过程本来就是动态和开 4

放的,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解读文本,尤其要注意生成性。

(1)言之成理时,要助挖掘

对于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独特体验,教师要善发现、巧开掘,并使之“资源共享”。如教学《第一朵杏花》,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佳句“春风吹绿了树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教学片断。

(2)恍惚朦胧时,要善搭桥

当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艺术。

3.讲求个性化

语文教学追求让师生一起享受语文的境界。解读文本应成为师生享受思考过程、享受思考成果、享受自我超越的过程。语文教师要注意抓住文本特质,寻觅解读生发点,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运用已有的文本解读经验和教学经验,让学生豁然开朗。同时,要做到尊重文本,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而使文本解读更具新颖性、独特性、创造性,彰显其个性化。

案例:小语课文《给予是快乐的》。

需指出的是,新课程提倡多元解读,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体悟与发现,但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简单肯定学生不成熟甚至错误的文本解读。

过去的传统教学,我们把文本的意义看成圆心,要求学生的解读必须聚焦到圆心——标准化的唯一答案,这使得对文本解读成为对已有解读的一种复制;现在,我们说文本解读要个性化,是把文本意义看成一个圆,要求学生的解读能够围绕着圆心,在圆内进行。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应让学生的视野投向文本主体价值意义这个圆内,与文本、作者、教师形成共鸣,最终实现情感、精神和智慧的交融共生。

(二)三防止

对于文本解读当前小语界有几种代表性声音:“文本细读”、“深度阅读”、“广度阅读”。这对于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是指示了方向,但要把握“度”,否则就出现了文本过度解读的误区。要做到三防止:

1.文本解读过细 2.外延拓展过宽 3.内涵挖掘过深

讨论交流:

试就武凤霞老师对《检阅》一文的解读及其引导学生对该文进行解读的过程,谈谈你的看法。

第四篇:初一作文讲义

在你的生活中,有许多令你感动的人、感动的事,请你以从中撷取令你最感动的人或事,以“爱”为话题,记叙下来,不少于600字。

父亲与车

总爱把父亲与他的车联系起来,仿佛车与父亲本来就是一体的。

很多年前,为了谋生,父亲不惜血本买下了这辆车,一辆在当时的对他来说无比昂贵的出租车。于是,每天天边才有些见亮 ,他便出去了,而总是在深夜里他才回来。他仿佛永不知疲倦,日日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忙碌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有一次,我在家里抱怨周末的短暂和忙碌,竟抽不出一点时间来看看电视。母亲也同我一样,尤其对她的“洗衣做饭”颇有反感,这时,父亲在一旁发话了:“你们好歹还能放两天假。我可一天也不能休息啊!”我立即反驳道:“你怎么不能休息呀,你可以随时放假啊!”父亲听了,没有吱声,只是默默的走了。哎,我现在才明白,那时的自己竟那么自作聪明,那么不懂父亲。父亲当然可以放假,他也完全有理由享受假期的轻松和自在。然而,他却没有,因为,他知道自己肩上担负的沉重责任,他要拼尽全力让这个家过的更好。但是,我给父亲的,不是安慰与关怀,却是不理解和冷淡。

若父亲真有了空闲时间,那也一定会用来擦洗他的车。父亲总是拿出一个被水冲刷的发白的盆,接满水,拿上几块棉布,来到他的车前。我曾仔细看过他一次擦车的情景。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父亲吃完午饭,便出去擦他的车了。父亲那双粗糙的手,拿起一块抹布,伸入冰冷刺骨的水中,他用力搓洗着抹布,好长时间,他才拿出那双已冻得通红的双手,他一下一下地,像创造一幅无比精美的作品一般,在他的车上认真地擦动,直到每一个污点都被擦净,他才肯停下来。我看的有些不耐烦了,催促他快些回去,他口里答应着,手却停不住,低头继续完善他的工作,我又叫了他一次,他才肯回去。渐渐地,我理解了父亲这样做的原因,这辆车,是他生活的资本,他,为父亲赚钱;父亲,用他来养家糊口,父亲一丝不苟地对待它,更是在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家啊!父亲爱车,更是在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个家呀!如今,社会的现实,新车上任,使他那辆车已不得不被淘汰掉,父亲难免有些失落。但他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与买主商议好了价钱,那天下午,我最后望了一眼那辆与父亲相伴了很久的车,他光洁依旧,因为,我仿佛看到,父亲仍站在车旁,用心地擦洗着它,不会停下„

父爱的方式

小时侯,打我的是父亲,安慰我的是母亲;摔倒时,扶我起来的是母亲,鼓励我站起来的是父亲.我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因为他整日忙于工作,呆在家里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他似乎从不关心我,而只关心我的功课.这使我对他产生了一种陌生的感觉.但自从那件事之后,我对他的看法变了.

记得四年级时,我的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当我把成绩单拿给他看时,他的脸色由晴转阴,重重的将成绩单摔在地上,厉声训斥道:"怎么考得?!平时就知道玩,考成这样,你还有脸回来!"我低头听着训斥,一言不发,因为毕竟是我错了.紧接着他又训斥道:"你不是感觉自己很了不起吗?我看你最近就没好好学."刚说完,一记耳光就打在了我的脸上,五个手指印顿时在我的脸上烙下了痕迹.虽然是我的错,但他也不能这么打人啊.我缓缓地把头转了过来,用我那充满"仇恨"的泪眼盯着他,虽然只有短短的五秒,但我感觉像过了五分钟一样.我擦干泪,毫不留念地拿

起书包转身向外走.爸爸也丝毫没说什么.

冬天的中午仍是寒冷的.一阵阵寒风像利箭一样,无情地击打着我的脸.虽然很冷,但心中的怒火使我忘记了寒冷.终于到学校了.在进班之前,我用冷水洗了一下脸后才强颜欢笑地走进班去.这时,我突然间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忘吃午饭了.刚才由于太生气忘了.这时肚子开始"叫"了.虽说我这身材饿上三四顿不成问题,但挨饿的感觉毕竟不好受.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吧.有同学叫我说"辉辉,你爸爸找你."我顿时吃了一惊,心想"他怎么会来?"当我来到校门口见到他时,他一手拿着一件外套,另一只手那着一袋东西.他见了我,淡淡地问:"没事了吧."语言中一点也没道歉和关心的意思.我也只是随便地"恩"了一声."中午没吃饭,一定饿了吧."说着,把那袋东西递了给我.我接过来一看,原来是几个大包,还冒着热气呢.心中不觉一振.接着又把外套递了过来,说:"天气预报说今天会大范围降温,穿上外套,别感冒了."说完,毫不犹豫地转身走了.我看着冒热气的大包和外套,心中百感交集.不知该感动,还是.....

也许这是父亲爱的独特方式吧.

小小无花果

———我的奶奶

奶奶,和那棵小无花果树,在我的记忆中总是分不开。每值金秋时节,总会想起她们。小树长得矮而粗实。草木繁茂的春夏,院里的小树们只有无花果枝上稀疏的叶子在风中摇曳,从没有“沙沙”的声音。树干上还可以隐隐约约看出小刀刻着得我的名字。 若这小树还在这世上,大概和我同龄吧。

记得每年初秋,树上总会结着大得诱人的果实。而这时,奶奶便会将她们一颗颗摘下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把它们晒成干。奶奶说,晒干了吃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可以熬药给爷爷喝。爷爷的腿不太好,天儿一转凉,腿就越发得疼。奶奶不希望让爷爷总吃中药,便自己研制了如此“秘方”,可谓就地取材。这样,那果子也不会因吃不完而浪费了。

在我的印象中,这小树不仅果子结得个儿大饱满,而且很甜美。不过,虽然叶子少得可怜,但每逢夏天,奶奶也忘不了摘一两片叶子做书签。一句格言,一行小楷,绿油油的叶子上镶嵌着奶奶的一分祝福,一份希望。

而由于奶奶生来黄胖而矮,好一些的叶子总生在树顶,所以奶奶是要攀着梯子的。也总是一步紧接一步,慢慢蹬脚上去;一手紧紧抓住梯子边缘,;另一只手则努力的去摘叶子。摇摇晃晃的动作让我忍不住发笑,而奶奶也只是微微一笑,那深深浅浅的皱纹真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就这样,摇摇晃晃的无花果伴我度过了摇摇晃晃的五年,可这一切的预示却在我的心中涂上了挥之不去的黑。

——记得见奶奶最后一面时,她冷若冰霜,被白布蒙着,安详的睡了。

……

后来,爷爷搬家了。那颗无花果树叶伐了去卖钱了。

而留下的,只有那几个剩余的无花果干和几片泛黄的“书签”。放在手心里,好沉!我狠狠地将它们捏碎,无助得望着它们与飘飞的泪水逝去……

金秋已去,寒风袭来,我凝视着飘飘然的落叶,想念着奶奶,想念着与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父 亲 的 背

父亲骑着自行车,我坐在车子的后座上„„,从幼儿园到小学,上学、放学那十几分钟的路程都是这样度过的。坐在车子上,前方的视线总被父亲的身体遮得严严实实,看不到前

方的景色,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的唯有那父亲的脊背。

记得去学校的路有一个很长很陡的上坡,父亲每次经过这个长坡总是要费一番力气才行。有一次,父亲得了重感冒,却依然很坚持送我上学,我不敢反抗,心中却深深地为父亲担心,忐忑不安地坐上了车子。

那天,父亲的车子并不快,终于我们又来到了那个上坡下,父亲弯了弯身子,径直向上坡冲去,有了这惯性的支持,前面一小段路程还比较顺利,可是不久,我就发觉车速明显慢了下来,心中更升起了丝丝忧虑。父亲压低了身子,几乎要掉下车来。不巧的事,正值酷暑,骄阳当头,我看到父亲的背,一点点、一点点全被汗水浸湿,汗水又被太阳烤干,只留下道道白印。父亲的背干了又湿,分不清是虚汗还是热汗,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背影也随着剧烈的起伏着,而前面的路无休止的还在延长„„延长。看着父亲快支持不住时我的眼中早已噙满了泪水,对父亲说:“让我下来自己走吧”。父亲慈爱的对我说:“没关系,快到了”。我心中又是一阵酸痛。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来到了学校。我赶忙跳下车子,刚想回头冲父亲说些什么,父亲已经掉转车头,只留给了我一个无声的背影,渐渐远去„„。

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总会有这样一个背影给我带来温暖,带来力量,每天十来分钟的上学、放学,这短短的时间,却是父亲满满的、沉甸甸的爱。如今父亲不再送我上学,但这种深沉中透着温暖的爱,还有父亲的背影,早已化成一种力量,融入我心。

咬掉尖的饺子

和面,调馅,包起一个爱的饺子。

——题记

“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依稀记得,小时侯的我总是坐在爷爷的三轮车上唱这首童谣,它就好似天籁,伴随我渐渐长大。

“妮儿,走,吃饺子去!”每当听见这句吆喝,不管我有多么要紧的事,都要停止去做,然后屁颠屁颠地蹦上爷爷的小三轮,急不可耐地催促快些出发。这时爷爷会从容不迫地戴上他的大草帽,回头问问我想吃什么馅的。那时的我咬字不清,话只能说个大概:“肉,肉肉馅的……”“好嘞!”低沉的声音,又带着些活泼味儿。就这样,出发了。

其实目的地,也只不过就是胡同口老太太的水饺摊。说也奇怪,今天看似无聊至极的路程在当时却是那样的趣味纵横,光是“奇怪不奇怪”就能唱好几首,爷爷有时还会给无知的我讲金、木、水等关于宇宙新奇的事儿,短短的小路,留下祖孙俩的欢声笑语。

到了摊前,简单的流程:上饺子,盛汤,倒醋。爷爷拿起筷子,先夹起饺子到自己嘴边,小心翼翼地吹几下气,然后把饺子周围的面尖儿咬掉,留下肉馅,再蘸几下醋,最后由我一大口吃完。就这样,一碗香喷喷的饺子被解决掉了。当我心满意足地挺着吃得圆滚滚的小肚子回家的时候,碰到邻家阿姨问我吃了多少,我会相当严肃地举起小手:“阿……阿五!“长大了,长大了,再也不会和爷爷一起去吃饺子,那香喷喷的肉馅也渐渐离我远去。可是那浓浓的饺子香味却时常勾起我的回忆。这次回家,我特意和爷爷去了那久违的水饺摊,没有三轮车,没有童谣,没有笑声,只觉得我的小手在爷爷的大手里好暖好暖。饺子摊的的主人早已换了班,我搀着爷爷坐下,“两碗肉馅的!”爷爷说道。我一惊,突然想到我已经长大了,不能和爷爷再共享一碗了。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来了,爷爷只吃了半碗便停下来,笑眯眯地对我说:“你吃,你吃。”然后充满爱意地看着我。我心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静静流淌,暖融融的,最后从眼睛里掉下来。

我和爷爷走在回家的路上,爷爷感叹:“这饺子,没有过去好吃了呢。”不,爷爷,没有。饺子依旧很香,因为有您,有爱。

第五篇:作文训练讲义

作文实练一:充实饱满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色

从下面的三句话中任选一句作为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单列为一节,发挥想象,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①从回忆中走出来,我的双眼湿润了„„

②闭上双眼,放下包袱,我嗅到了空气中那淡淡却又浓浓的花香。 ③雨,牛毛般,细细地、无声地飘洒着,轻轻地亲吻着那把红伞。

提示:

想象力是人最可贵的思维品质之一。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对于人本身所要求的基本素质之一。一个社会是否能迅猛地向前发展,就看它是否拥有相当多的具有超凡想象力的建设者;一个人是否能在自身的发展与创造中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也要看他是否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写作前仔细阅读上面的这三句话,读懂句子中蕴涵的感情,对可能的情节做联想和想象。注意在构思和行文时,应尽量“一波三折,推演情节”使情节更具体,使文章更富可读性。

作文素材

材料一:《桂花雨》琦君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

1

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 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材料二:《家长会》

这是期中考试后的第3天午后。

原本明媚的晴空忽然阴沉了下来。教室外的那排小树上,一片片泛黄微卷的叶子耷拉着脑袋, 像犯了错的孩子一般垂头丧气。

家长会如期在教室举行。我是一个差生,成绩一向稳定在班级后三名。家长会之日,就是我的蒙难日。唉,心里忐忑极了。

我们学生在外面等候。“这才10月,离冬天还早呢,怎么这么冷?”我一边暗自抱怨,一边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同学当中。“哎呀,这次没考好,不知道老师会跟我爸说什么,回家肯定„„唉!”“你还抱怨呢,我比你更惨。算了,赶快听吧,好有个心理准备。”“恩。”左右的同学都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我悄悄趴到后门玻璃上,偷听着。教室里,老师不知在台上讲着什么,神情时而平和,时而严肃;老妈一会儿抬头听讲,一会儿低头看我的试卷,一会儿又翻开我的作业本。我的心早已是七上八下,索性坐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望着教室外的那排小树。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只见树叶们不安地左右晃动,发出低低的叹息。转眼间,天上开始淅淅沥沥地飘起雨来,愈下愈大,打在战栗不已的枝头,又顺着叶尖簌簌滚落,泪珠似的连成一线。

又过了好久,家长会终于结束了,大人们陆陆续续地从教室里走了出来。我低着头,一动不动,绝望地等待着老妈的狂风暴雨。

一双熟悉的黑皮鞋走到我跟前站住,我一抬头——咦?老妈正冲着我微笑呢!我又开始担心:“不会是被我气糊涂了吧?”只听老妈用从没有过的温柔说:“今天老师夸你呢!”“不可能,”我心想,“三门不及格还夸,不会是反话吧?” “老师说只要你肯努力,是很有希望的。她还夸你写字认真,这次的周记反思写得特别生动,要你打成电子稿交给他,下次当堂讲评。”这是真的么?我仍有些难以置信,怔怔地望向远方。

雨渐止,天空那原本苍白的面庞上,似乎又透出了些许血色——一缕微光从云层的缝隙间投射下来,照在湿漉漉的黄叶上,闪烁着一种妙不可言的、令人心动的光辉。

“走吧,该回家了。”老妈牵起我的手,我们肩并着肩,轻快地向校门口走去。空气中的凉意,较之雨前似乎更为浓重了,然而我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明天,应该是个晴天!

材料三:《今天真好》(江苏南京一考生,满分卷)

初三了,我只能终日忙碌着。

电灯像永远不会闭上的眼睛,盯着你伏案苦读;抽屉里的书像吃了发酵粉,“噌噌”地猛增;桌面,也早已让书侵占了三分之二的领地;时钟像不知疲倦的监工“滴答,滴答”地催你奋笔疾书„„心早已憔悴,眼早已迷茫。茫茫书海,何处是岸?

又挨过了一个夜晚,迎来一个难得没有作业的周末黎明。

今天,我决定不再浪费这属于我的周末,搁下“书桨”,去呼吸自由的空气,享受自然的乐趣。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天空就像一汪洗砚水。不一会儿,墨黑色的浓云慢慢地向四面散去,淡了,淡了。天边的云彩变成了浅红,一会儿又变成了粉红。再不久,粉红的色彩却已是橘红了。橘红的色彩里,倏地冒出一个大大的“红鸡蛋”。好诱人的“红鸡蛋”啊。瞧,它多神气哦,正一纵一纵往上跳呢!云朵呢,红得那般可爱,又是谁让它害羞了呢„„

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看着大山那双神奇的手将那一轮火红的太阳托起。

今天我才发现,日出原来是那么美!

午后,漫步在竹林小道上,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欣赏着四周的美景。似在想什么,又什么也不想,只是在聆听风的娓娓诉说,竹的窃窃私语。阳光洒了一地,是那么的调皮可爱,趁你不注意

2

时,偷偷亲吻你的脸颊,等你一转身,它却又躲进树叶里,任你千般呼唤,这才探出脑袋来„„

今天我才发现,午后的阳光竟也那么可爱!

伫立在夕阳映照下的田野,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凝望着。晚风一阵一阵地吹过,传来沉甸甸稻穗相互碰撞的声音。它们在讲成长中经历的暴风雨,在讲曾经的辛酸;它们在笑,在欢庆今天的饱满。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整片天空,夕阳就像一个深沉的智者,向大地万物诉说着永恒的真理:时间可以磨炼你的意志,也将最终见证你的成功!

今天我才发现,乡村的落日也是那么美!

猛然发现,前方的路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路标,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周末的帷幕落下,我已不再迷茫,我意气风发地准备启程,带着感悟,带着自信和勇气,去冲刺!

今天,我收获着来自大自然的美,收获着来自大自然的感悟,收获着来自大自然的智慧。

今天,真好!今后,会更好!

上一篇:校园展销会合同范文下一篇:学校志愿者协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