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中的长征

2022-07-09

第一篇:历史记忆中的长征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记忆1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记忆

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章程,中国红军长征为其添加浓厚多彩的一笔。长征精神也被不断传承和弘扬。

长征是中国空前的伟大事业,它不仅完成了革命战略转移保存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力量,而且发扬了共产党和红军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新的征程正在开启,时代的发展推动文化变迁,因而有的人认为长征精神在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已不具备大力弘扬的意义,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经济文化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向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外,同时应该学习红军长征所表现的敢于创新,团结合作,蔑视困难等精神。只有敢为人先,面对挑战不畏首畏尾,另辟蹊径,与人合作,相互交流,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国家和民族能与时俱进。同样的,生活也像一场人生的长征。

还记得《一袋干粮》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章程,中国红军长征为其添加浓厚多彩的一笔。长征精神也被不断传承和弘扬。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心中永存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长征是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苦心人,天不负,我们亦当如“大鹏一日向风起,扶摇直上九千里”般撰写我们人生的篇章。

第二篇: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红色旅游征文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五年级1班

XXX

指导老师:XXX

XXX小学“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记忆”红色旅游征文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上虞市博物馆,参观红色展览。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成立。很快,许多上虞人士投入到党的怀抱,涌现出了叶天底、王一飞、何云、陈树谷、章辅、周达明等一大批革命烈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五星红旗之所以鲜艳,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染成的。

走进展厅,首先是各位上虞烈士的简介,有二三十岁的,也有五六十岁的。接着是上虞走向解放的经过。还有著名书法家的题词。啊,快看,那是什么?哦,原来是记载着诸多革命故事的连环画,听爸爸说,这些都是他小时候看过的故事《白毛女》、《两个小八路》……我真想看一看这些故事。

接着,我们看到了各种剪纸。有毛主席头像,有周总理头像,还有朱元帅头像……。那些剪纸十分精细,连毛主席下巴上的小痣都剪了出来。瞧,那儿有一把大刀!走近一看,原来是革命时期留下来的。旁边还有炮弹,茶壶等。后面还有红色火花、红色像章等展览。

看了这次展览,我深有感触。我一定要爱祖国,爱人民,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第三篇:铭记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工商管理学院连锁1401班的庞奕晖。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长律长征》时,我眼前都会浮现出红军战士那竖毅执着的脚步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因其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而流传至今。伟大精神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历史变革和物质产生的强大动力,鼓舞和激励千百万群众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因此,长征精神一直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也会“永不过时”。

今天,我们沉浸在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的喜悦之中,做为成长在新世纪的一代,做为成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我们更要用新的意志来弘扬长征精神、用新的行动来继承新的长征!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现在不用爬雪山、过草地,也没有机枪的威胁,匪徒的追赶,我们没有必要重走长征路、学长征精神。

是啊,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有家长的关心,老师的教导,社会的关爱,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但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室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听课不到半节课就开始翻看手机,聊天、看电影;在制定学习计划后,有的同学因为受到各种游戏的诱惑,计划还没坚持一半就抛之脑后;在学习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开始怨天尤人,不是我不努力克服,是因为上天的安排。这些情景在我们身边不乏少数,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了红军战士那种面对困难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应该能够想到,现在我们平静安稳的生活,正是红军老前辈们穿着草鞋在雪地、在沼泽中一步步走来的,是战士们用血和汗水换来的,扪心自问,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来辜负现在美好的生活?

我们今天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是让我们始终满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崇高理想信念,是始终弘扬不怕艰险,敢于奉献的牺牲精神,是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到底的奋斗精神。

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最亟需的正是这种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对待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向上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成功的动力,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党员,我们应该时刻把革命先烈的长征精神作为自己修身磨炼的镜子,要严格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切实提高党性修养,立足岗位,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放下架子、仆下身子、挑起担子,认认真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实现自我升华,努力争做合格党员。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学生,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然后实际行动起来,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我们将牢记历史,坚定信念,担当责任,奋勇当先,用忠诚干净担当弘扬传承长征精神的辉煌!

第四篇:铭记历史,弘扬长征精神

千山万水,谱写壮丽史诗;不忘初心,踏上新的征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于10月19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整场晚会以大型情景史诗的形式,综合运用了音乐、舞蹈、戏剧、情景表演、多媒体等舞台手段,晚会上《突破封锁线》、《十送红军·映山红》、《血战湘江》、《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遵义会议放光辉》等节目气势磅礴,震人心弦。各个节目突出表现了红军将士们在长征途中克服艰难险阻、浴血奋战的战斗生活,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追求理想、敢于牺牲、勇于胜利的精神品格,彰显了长征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凸显中国共产党挽救民族危难的历史担当和引领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作用,凝聚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信念与力量。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七律·长征》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正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迎来结束。诗中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辛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们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长征胜利80周年了,八十年前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程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是十分久远的一段历史,可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段历史却是永不遗忘的英雄岁月。也许,现在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那些长征途中的感人事迹,但在那样的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样一个外忧内患的年代,我们的红军战士毅然踏上了长征的道路。回顾长征之路,战士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长驱二万五千里。至今我们仍能感受到他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

长征锻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长征精神。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拼搏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长征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血脉,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记历史,铭记英雄!

第五篇:追忆长征历史 重温入党誓词

在庆祝建党90周年各项活动接近尾声之际,我们组织全体党员到中央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参观学习,了解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和发展足迹。

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素有“金柯渡、银可郎”之美称,历来是富甲一方的“鱼米之乡”、“板栗之乡”。作为一个自然风光秀丽,遍地美食的旅游小镇,还在柯渡镇丹桂村一套院落里有红军长征过路过的一段传奇。一座广式小木楼,建筑式样考究,给人于一种古香古色的感觉,这里就是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纪念馆内一幅幅历史照片,展示着中国人民武装革命的艰苦岁月,把参观者带入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经昆明的革命历史岁月之中。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五次围剿之后,进行战略转移,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中央红军和红二方面军先后进入和经过云南。

在红军佯攻贵阳之时,坐镇贵阳指挥剿灭红军的蒋介石惊恐万状,急调滇军主力入黔保驾。待滇军入黔之际,红军主力又快速行军,乘虚再度进入云南,向昆明逼进。红军在昆明城郊一带虚晃一枪之后,便直奔金沙江的多个渡口,快速抢渡,以便跳出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 1935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中央红军主力分三路人马向西挺进金沙江,左路为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由富源,经曲靖、马龙、嵩明,对昆明虚晃一枪后,转经富民、禄劝、武定,向元谋龙街渡进前,一方面诱敌向西,一方面由龙街渡渡过金沙江;右路为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由富源,经曲靖、马龙、寻甸,到禄劝夺取洪门渡(即新村渡),由此过金沙江;中路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刘伯承等党和军队高层领导率领的中央纵队,向禄劝皎平渡前进,并由此过江,由红五军团垫后护卫。

4月23日,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境内,由曲靖向马龙、寻甸、嵩明等地进发,4月30日,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进驻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在这里对抢渡金沙江作出部署,其中抢占皎平渡是整个部署的关键,毛泽东等领导将抢占皎平渡的任务交给了干部团。周恩来对干部团团长陈赓和政委宋任穷说:“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皎平渡。”干部团二营组成渡江先遣队,由刘伯承直接指挥,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直奔皎平渡口而去!

1935年,中央红军经过云南,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得到了回复和确立,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指引下,四渡赤水,抢江乌江,佯攻贵阳,放弃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计划,改在川滇黔地区机动作战,迂回穿插于数十万敌众之间。

4月下旬,中央红军分三路进入云南,势如破竹逼近昆明,震动云南全境。4月29日下午,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寻甸县的七星乡鲁口哨、大汤姑地区发出了《关于我军速度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4月30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柯渡镇。这一天,一面面红旗在屋顶上插起来,无线电报机在村里响起来,整个柯渡坝子沸腾起来。5月1日,中央军委在丹桂村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具体研究布置抢占皎平渡口的方案。中央军委决定以参谋长刘伯承为渡江先遣总司令,组成渡江临时指挥部,干部团为先遣部队。当晚,毛泽东步行到柯渡街卫生部驻地看望林伯渠、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四老”和伤病员,动员他们做好急行军和抢渡金沙江的准备。周恩来向干部团团长陈赓和政委宋任穷交代了具体任务,并一再叮嘱:“夺取皎平渡关系到全军的安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周恩来还亲自找干部团前卫连连长肖应棠了解情况。5月1日,干部团先派遣部队急速行军140公里,直扑皎平渡口,为强渡金沙江紧张工作。5月3日,干部团先遣部队抢占了皎平渡口,中央红军靠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全部度过了金沙江。

5月1日先遣队前卫连到达皎平渡,并在江边获取2条小木船,而后分兵两路,出奇不意地消灭北岸守敌一个连,顺利占领了渡口。次日拂晓,先遣营陆续过江,并在北岸鲁东渡找到4条木船,为红军大部队渡江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很快,干部团全部渡过了金沙江。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陈赓、宋任穷率部急速北进,从川军手中夺取了皎平渡口至四川会理之间的重镇通安,并在此阻击川军,保证红军大部队顺利渡江。

同时,右路红三军团按计划抢占了禄劝境内的洪门渡。然而,洪门渡江水湍急,在此只找到1条船,渡江几天时间才有一个团过江。左路红一军团也到达元谋龙街渡口,但没有找到船,加上江面宽阔,敌人飞机袭击不断,架桥也不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军委电令

一、三军团迅速赶往皎平渡过江。

敌人得知红军齐聚皎平渡,滇、川守军企图来个南北夹击,将红军彻底消灭在金沙江两岸。因红军干部团在此之前打败了川军,并夺取通安重镇,在此阻击。所以,川军惧怕再与红军作战,不敢贸然行动,滇军的行动也十分迟缓。此时,红军抓紧有利时机,日夜加紧渡江,凭借6条木船,红军大部队三万多人,在5月1日至9日的8天时间里,全部顺利渡过金沙江。

独立作战的红九军团,在乌江北岸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后,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的率领下,由贵州进入云南富源,先后占领宣威、会泽,在这些地方打土豪、分浮财,开仓放粮,开展扩大红军的宣传活动。在会泽、宣威“扩红”近万人。而后,根据中央军委电令,部队迅速开赴金沙江边渡江。5月7日,红七军先头出发,离开会泽,直奔东川树桔渡。4日到达渡口南岸,捞起沉船一条。先头部队先行过江,占领北岸高地,并袭占了盐场,将1000多人的税警全部缴械,然后又夺取了北岸被敌人沉到江里去的盐船50余条。5日九军团大部队3000多人利用这批盐船顺利渡过金沙江。

中央红军两过云南,1935年2月6日至12日,4月23日至5月9日,先后历时24天,经过云南威信、镇雄、巧家、富源、曲靖、沾益、寻甸、马龙、嵩明、宣威、会泽、东川、富民、禄劝、武定、元谋和昆明官渡等18个县区,先后攻占了10座县城,其中就有昆明地区的6个县区。

1936年5月,红二方面军长征又一次过云南,经过28个县区,攻克13座县城,经过了昆明的寻甸、嵩明、禄劝、富民及官渡区和西山两区。

红军长征过云南,不仅完成了战略转移的重大任务,扩充壮大了红军队伍,并且在云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给云南留下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和革命纪念圣地,其中中央红军长征过云南留给昆明地区的名胜纪念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处地方:

一、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

丹桂村位于寻甸县柯渡镇北面,1935年4月30日,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进驻丹桂村,党和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就住在村里一座广式小木楼的院落里,中央红军总部也就自然设在这里,中央红军总部的领导们在这里对红军抢渡金沙江作出具体的部署并分头进行贯彻落实。当晚,毛泽东不顾征途劳累,穿过田埂,到柯渡街卫生部驻地看望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谢觉哉四位革命老人,关照他们作好渡江准备,周恩来则找红军干部谈话,并将抢占皎平渡的任务交给了干部团,中央红军总部领导在这里运筹帷幄,才使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最终取得了红军举行战略大转移的伟大胜利!

1977年10月,省政府在丹桂村建立了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1983年纪念馆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确定为省近、现代史及国庆教育基地,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皎平渡红军长征纪念碑

全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纪念碑位于禄劝县最北边的金沙江皎平渡口。此渡口系金沙江重要渡口之一,江对岸为四川省会理县。1935年5月1日至9日,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机关3万余人在此渡江。聂荣臻元帅为皎平渡题词:“革命胜地,山川增辉。”199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中共昆明市委决定在此建立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和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陈列室。纪念碑于第二年动工,1994年5月9日竣工。纪念碑位于皎平渡大桥中轴线南岸一侧,高于桥面10米,碑体呈金字塔型,由花岗岩砌成,高18米,宽24米,碑顶为高举船桨的红军战士铜像,象征势不可挡的红军是代表各族人民利益的仁义之师,碑体上端为红色倒梯形,块面似船头,倒梯形块面上镌刻着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题写的“红军渡江纪念碑”碑名。碑的中部为一组浮雕,表现的是红军渡江和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画面,再现了当年红军胜利渡江的历史革命场面。1997年,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云南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金沙江树桔渡口

树桔红军渡口位于东川区拖布卡乡树桔村饶家坪,该渡口现存一纪念碑及红九军团渡江指挥所旧址。该指挥所旧址距金沙江边约有250米远,是一座三合普通民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1935年5月5日红九军团大部队3000余人在这里渡过金沙江。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这里公布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落实两个责任讲话下一篇:绿色施工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