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上吹来一股清新的风

2022-09-11

1 新课程下音乐教学中呼唤传统乐器的回归

俯瞰现今音乐课堂教学, 西洋乐器几乎主宰了整个音乐课堂, 教师上课伴奏用的是钢琴, 学生课外多数学得是钢琴、小提琴、吉他、萨克斯等;而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乐器则基本处于次要位置, 教材中呈现的形式也仅为认识、了解等。我们都知道, 认识、了解几种传统乐器, 诸如二胡、竹笛、古筝、琵琶等, 其意义并不大, 而真正接触、学习, 进而掌握一两种传统乐器的演奏技能, 应是我们音乐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认为, 其意义不仅仅是孩子们掌握了某种传统乐器的演奏技能, 更重要的是, 传统文化在孩子们身上得到延伸。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例如, 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 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 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 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 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可因地制宜, 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 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可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 “传统器乐进课堂”成为音乐改革的一大举措。乐器学习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器乐的回归指日可待。

2 我校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使竹笛回归音乐课堂成为可能

自2 0 0 2年起, 我校成功开发了校本课程——竹乡笛韵, 将区域资源与校本课程串联起来,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竹笛教学作为校本课程的重中之重, 当之无愧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六七年来, 我校一直将竹笛教学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加以保护:每周一节的竹笛课, 百笛队 (现在已经发展为千笛队) 训练常抓不懈。几年的努力, 取得了丰厚的汇报——学生喜欢、家长支持、社会认可!每天, 我们都可以看到, 放了学的孩子在路上一边走, 一边吹奏笛子;学校也成功举办了四届校笛子节, 协办了三届全国笛子夏令营, 我校组建的学生百笛队在西博会狂欢节、杭州市中小学艺术节开幕式、杭州市休闲博览会、双溪旅游节频频亮相, 笛子现象引起了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 《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信息报》、《杭州日报》、钱江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相继进行采访报道。

众所周知, 学习乐器是不容易的, 而课堂时间短, 一周才一节竹笛课, 是远远不够的。严格讲, 竹笛艺术教学, 也属于音乐课程的范畴之内。所以, 在音乐课中实施竹笛教育是我们音乐老师责无旁贷的事。

因此, 从几年前, 我们开始在音乐课中尝试引入竹笛教学。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既巩固、提高了学生的竹笛吹奏水平, 又丰盈了音乐教学, 在音乐课堂吹入了一股清新的风。

当然, 一星期才两节音乐课, 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 还要在课堂上穿插竹笛教学, 在这样的情况下, 怎样完成任务呢?实践中, 我抓住了学生爱玩好奇心重的特点, 以培养他们对笛子的兴趣为突破口, 并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而学生不但喜欢吹奏, 而且相互之间还能自伴自唱, 唱歌时音乐节奏, 音准都能正确地表达。

2.1 在音乐课中培养孩子对竹笛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乐器的基本动力, 新课标强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次积极热情的, 感兴趣的练习将比任何机械的, 不假思索的重复练习有意义的多。”我根据这一理念, 在教学生笛子时, 把学生从强制, 说教, 灌输的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 努力使学生把对技能的学习变自身的需要, 让他们处于一种对音乐的向往与渴求当中。让学生不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不断超越自我, 进而主动挑战技术极限, 教师只起到引导, 点播的作用。如在接新班上第一堂音乐课时, 我会先用笛子演奏一首优美的曲子。 (当然歌曲是这册教材中的曲子) 吸引学生的每根神经, 调动他们学习的欲望, 告诉他们, 学好了我们的竹笛校本课程就可以把他引用在我们的音乐课上来了。我们不但学会唱每首曲子, 还能用我们优美的笛声吹奏出来。这样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浓郁了。我发现笛子进课堂以后, 每堂课上都能看到他们积极热情的学习情绪, 着实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歌变得简单了, 老师也变得轻松了, 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大大加强了。

2.2 在竹笛的引领下学唱歌曲

把笛子带入音乐课上来, 对于一些音准不行的学生很有帮助, 如果他们长期吹奏, 听唱, 很快可以改变他们的音准, 节奏的效果。有一次, 我让三年级的小朋友自己学唱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学生反映不会, 我立刻鼓励他们自己想想办法。结果下节课上, 当我音乐响起时很多同学都能跟音乐演唱了。不但, 唱的好而且音准, 节奏都掌握的比较好。原来是笛子教会了他们歌曲。这下同学们学习歌曲的兴趣更加浓厚了。现在我不说, 他们每次在我学唱新歌前肯定先自己把歌曲吹熟了。而且同学之间还相互比赛看谁吹的熟练。这样, 我的音乐课上学歌比以前轻松多了, 乐趣也多了很多, 学生对我的音乐课也越来越喜爱了。

2.3 笛子进课堂为合唱打下结实的基础

到了四年级, 音乐教材中出现了很多的合唱歌曲 (其实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渗透了一些简单的合唱曲) 。合唱最关键是要唱好唱准各声部的音高。如果等到四年级的时候再来训练二声部, 三声部音准为时已晚。因此, 我在三年级音乐课中就开始注意用笛子渗透这方面的练习。

听音练习, 要求不但听出音高唱出音高还要把这个音用笛子吹奏出来。例如:听辨的是d o马上用笛子吹出, 再把它唱出来。

分组训练, 即把全班分成二个声部, 分别吹奏d o, m i。根据老师的指挥由一组先吹d o, 保持长音, 接着另一组吹mi与do同时保持长音形成三度音程。全班分三组分别吹奏d、m、s, 根据老师的指挥分三组进入吹奏形成三声部和声并保持长音。结束时亦依次退出声部。这样学生不仅吹奏自己的声部, 还能听到其他声部的音高, 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

唱音程训练, 按六组唱音程, 要求把自己的音唱准同时, 耳朵听另一组同学唱的音高。

分三组唱三声部, 要求不要过高, 不一定音很准, 要循序渐进不断地练习逐渐提高。平时课余时间应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 多给他们一些二声部的曲子让他们用笛子互相合作练习, 再把各自的声部唱熟。

长久坚持,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初步掌握了合唱中最基本又最难的和声演唱, 这样不断地训练到四年级合唱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以上是我这几年来音乐课上利用笛子教学的一点心得, 而且效果也是不错的, 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掌握了乐器演奏知识, 竹笛也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学生的好朋友。虽然还没有具备成熟的系统性, 但作为对一种教学方式的探索, 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继续思考,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竹笛校本课程能在音乐课上起到更大作用, 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音乐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实施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课,新课程

上一篇:黄河南低品位油藏开发的主要做法下一篇:高职数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