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入门知识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诗歌入门知识范文

诗歌知识竞赛

六年级诗歌知识竞赛题

(一)

一、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10 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二、填空,写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 (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10 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必答题:

一、每组背诵相关内容的二首诗: 描写春天的诗: 描写爱国的诗: 描写送别的诗: 描写思乡的诗: 描写边塞诗: 借物言志的诗:

二、对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游园不值》) *不知细叶谁裁出,

。(贺知章《咏柳》) *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示儿》) *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之涣《登鹳鹊楼》)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题西林壁》) *粉骨碎身浑不怕,---- 。(于谦《石灰吟》) *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醉卧沙场君莫笑,---- 。(王翰《凉州词》) *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接天莲叶无穷碧,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忆江南》) * 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三、写诗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四、积累题。请将古诗词补充完整。 *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忽如一夜(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 (3)儿童急走追(

),飞入(

)无处寻。 (4)泥融飞(

),沙暖睡(

)。 (5)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6)(

)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7)(

)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

)阴学种(

)。 (9)流连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 *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

)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

)。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4)(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 (10)晓看红湿处,花重(

)。 (11)(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 * 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

)蓑笠,(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月(

)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遥望洞庭山水色,(

)银盘里一(

)螺。 (4)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5)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6)(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7)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8)返景入深林,复照(

)苔上。

(9)两个(

)鹂鸣(

)柳,一行(

)鹭上(

)天。

第二篇:诗歌知识竞赛

一、必答题:

1、诗经共有多少篇?

2、《春夜喜雨》中的哪一句诗是诗人想到的?

3、请背诵一首友情诗。

4、填空:( ),家祭无忘告乃翁。

5、诗仙是谁?

6、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7、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 )

8、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哪句诗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9、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哪句诗?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1、说出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

12、《游子吟》中的“寸草”比喻什么?

13、《游子吟》中的“三春晖”比喻什么?

14、歌咏春柳如丝,细叶如裁的诗句是什么?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二、抢答题:答对1题得10分,答错扣10分

1、《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背一首与夏天有关的诗。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谁?

4、背出表现诗人喜爱菊花的诗句。

5、背出四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6、背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

7、《春夜喜雨》中的“润物”是什么意思?

8、背诵《示儿》

9、背诵王昌龄的《出塞》

10、“小李杜”是谁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 (2)伤悲 (3)忧伤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13.《七步诗》的作者是(1)。(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1)阴山 (2)边关 (3)燕山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 (2)汗青 (3)汗清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1)红色 (2)花 (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 (2)天下 (3)天涯30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莫愁前路无知己,一.《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游子吟》中的“吟”字是什么意思? 答:诗歌的一种。

三.《游园不值》的作者是谁? 答:叶绍翁。 四.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五.对诗歌的定义:

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六.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王维《相思》: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2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唱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例: 歌词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声上。

七..诗歌丛中寻节日。(下列诗句分别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1.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元宵节;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八.中国小导游。

2008年奥运会,中国给了世界一个美好的8月,如果当时请你去当小导游,你会介绍哪些风景名胜呢?填填吧!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碧》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锡《浪淘沙》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8.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锡《望洞庭》

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禹锡《乌衣巷》

10.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凝《忆扬州》

1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1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刘禹杜牧刘禹刘徐孟郊宋 1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凉州词 九.我来填一填。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3.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4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第三篇:诗歌知识清单

诗歌知识荟萃

意境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意象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B.“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C.“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A.“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B.“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B.“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⑧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⑨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语言

1、语言的技巧---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词语的运用(是否准确、典型、生动、形象)、句式的选用(长句短句、整句散句)。

2、语言的风格---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工稳泼辣、典雅俚俗、精细粗犷、用典平易。

3、语气---庄重幽默、冷静激昂、沉稳活泼振奋、娓娓而谈平和亲切自然严肃。

4、语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表现的对象、表现的情理、怎样表现。

第四篇:诗歌知识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例析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例析2: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例析1:①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例析2: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的第

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

简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⑹、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析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简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例析2: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

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简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2.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例析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例析2: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例析1:①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例析2: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的第

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简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⑹、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析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简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例析2: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

例析: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的表现手法

简析:该句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起兴 写景抒情 寓情于景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反衬 烘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③选材剪材;

④行文的结构;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14

第五篇:诗歌知识清单

诗歌的知识单

一、“读懂诗歌”的十个方法

1、关注题目(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

2、关注首尾句(联)(首句:点题目;尾句:显主旨)

3、关注特征、表情、表意关键词

4、关注意象意境

5、关注注释背景

6、关注熟悉的作者的概况(经历、思想、风格)

7、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8、关注体裁(题材)

9、关注手法。

10、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二、艺术手法

1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散文)

1

3、修辞手法:主要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4、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冲淡、飘逸、沉郁、豪放、婉约等。

三、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

2 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对比:目的是突出二者的不同。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3、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4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诗歌分类

一、边塞诗

3 1.边塞诗派 :岑参 高适 王昌龄 2.归纳特征(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亲人 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2)风格——雄壮豪迈。(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对比、用典。

3、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

(2)形象分析法

4、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5、主旨: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④表现塞外

4 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二.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

感怀身世

1、特点 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2.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一)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体:古迹、典故、人物等

2、弄清史实: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

5 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

3、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所抒之情 咏史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社会历史的感悟,抒发作者的情感。

1、叹朝代兴亡变化 ,昔盛今衰的感慨。

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

4、自比自况

(三)常用表现手法:

1、以景衬情

2、由议论引发

3、正反对比,侧面烘托

4、用典

三、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

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如下面两首:杜牧《题乌江亭》 王安石 《 叠题乌江亭》

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贾 生

李商隐

三.

山水田园诗鉴赏

1.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

6 情。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3、写景的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相结合(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 、衬托(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4)抒情方式:借抒情景、情景交融

四.咏物诗鉴赏

7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1、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2.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五. 送别诗鉴赏

1、情感特点 思念、友谊、留恋、关怀,茫然、怅然若失、宽慰 、依依不舍、难分难舍 、表志节、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2.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3、鉴赏方法:

1、分析送别诗的题目、意象(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

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1)、杨柳 (2)、长亭、短亭、劳劳亭 (3)、南浦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

五、谈禅说理诗

1、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有“诗佛”之称的王维《终南别业(别业即别墅)》: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对事理的体察。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A、借助景物来表现。如王之涣气吞寰宇的《登鹳雀楼》;B、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六、即景抒怀诗

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那么,这类诗该如何欣赏呢?

1、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龙钟:泪水淋漓沾湿的样子。

古诗鉴赏七种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 答题步骤:

⑴ 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⑵概括氛围特点(准确)⑶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3、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2.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3.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三、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

11 言艺术。)

2.答题步骤:

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3.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

2、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想)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3.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五、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12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答题步骤:

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

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六、人物形象的鉴赏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方法: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3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七、判断观点型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2.答题步骤:

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同意或不同意) •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3.答题套路: 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七、对比鉴赏式

1.提问方式: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2.答题步骤: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

14 •

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语言)来寻求诗词的同异性;分条做答。

3.答题套路: 相同或不相同(异),因为一首是();另一首是();(最后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解释。)

八、综合表述型

1.提问方式:问题设置上比较笼统,要求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分析评价诗歌。这是一种全开放的鉴赏题,答案相当于一篇100——200字的小论文。一般扣住内容(作者阐明的道理)和独特的构思两个角度来回答。

2.答题步骤:题干中若无分析角度。则按“写了什么(主要对象)→

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 表达效果”的思路来回答,若有分析角度,则按题目要求回答。

3.答题套路:采用按照题目提问顺序一问一问地答,最好采用数字序号或字母分点来答,最好按照先总说后具体分析的思路来回答。同时还要注意用语的准确、规范。

15

上一篇:三方协议说明范文下一篇:审核合同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