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层建筑相对多层建筑大,且施工周期长,抗震性能要求高,工程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从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针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对质量有影响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第一篇: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要点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批智能建筑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当前节能降耗的需要,更是当代建筑施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智能建筑施工中存在质量管理问题;其次;针对智能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提出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要点,最后就质量控制进行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交流,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施工质量。

【关键词】智能建筑;问题;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要点

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到位与否直接与智能化建筑工程质量有着极大的关联。基于智能建筑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要点。

1.当前智能建筑施工工程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智能建筑施工涉及到对于多个对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因而在各系统施工工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智能建筑施工工程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1.1各系统使用线缆材料方面的混用情况较为普遍

智能建筑工程包含很多系统,例如供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防雷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等电气系统中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线缆,而且部分线缆的使用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而当前很多智能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施工方面和节省经济效益,经常出现线缆混用的情况较为普遍,尤其是需要具有屏蔽性能的线缆换成非屏蔽线缆、低规格线缆代替高规格线缆等等。这些都具有较为隐蔽性,这不仅是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在一些施工工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盲区,无疑降低了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

1.2各定制电子设备、元件质量低下

智能建筑中各种电子设备必须在结合工程的实际下,到这些电子元件和设备厂商定制专业的诸如支架和设备外箱等产品,且对各定制材料的保养、防腐和安装不到位。外壳接地不良等都给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1.3各设备和接线箱等的安装和安置不规范,接线方式不规范

智能建筑中的各电气系统结构的布线主要由中心机房向中间控制设备布线和安装,中中间控制设备主要采取点对点星散式的布线施工,是各线缆的汇集中心,然而由于各设备和接线箱等安装和安置不规范,导致不能满足各系统的正常用线需要,极大了阻碍了这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此外,在安置过程中的接线方式大都是不规范的混搭乱接,例如线与线之间的街头本应进行焊锡处理的并没有焊锡或焊接工艺水平低、屏蔽线缆出现屏蔽层不接地等等不规范的现象。

1.4智能建筑中心机房施工质量问题

中心机房是整栋智能建筑的核心设备的集中地,其施工质量好差对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投资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除设计原因外,施工中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设备布置不合理;二是定制机柜仅仅考虑美观而未考虑系统设备的通风散热;三是人员管理操作和设备检修维护的要求不达标、管线敷设规划不整齐等。

2.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要点

2.1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不管是智能建筑还是一般的建筑,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都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只有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才能做好质量管理。因而不管是高层项目管理人还是一般的生产班组成员都必须树立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不能为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正确处理质量、工期和造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相应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

2.2加大技术交底力度

为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细化施工方案,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且不能只在项目管理人员之间进行,还应尽可能的具体落实到每一施工人员。智能建筑的系统较多,由于系统的不同其所需设备品牌、型号、规格以安装工艺都存在加大的差异,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建议建设样板房并全面推广,经过实践,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能很好的处理各设备和接线箱等的安装和安置不规范和接线方式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在某一智能建筑中,在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楼层接线箱时,由于事先建设了样板房,施工人员根据样板首先整齐规划固定楼层接线箱体,在研究合理的走向线路和接线方式之后,就对整个接线箱内进行正确、熟练接线。

2.3坚持预防为主,强化重点控制

在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非常熟悉各构成系统的基本特点,以此做好施工作业的安排部署。一是根据相关要求,做好施工作业计划,确定好施工质量目标,掌握施工技术要领,特别应切实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出现质量隐患。二是加强对智能建筑施工的了解,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对于重点进行严格地质量监督检查与控制。对于管线集中的地方,应该设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如楼层设备间、智能化中心机房等部位。对于重点机房,应该予以特殊对待。当对其进行设备安装时,应该切实考虑到通风散热的相关要求,做好相应的设置,以便于人员操作管理和设备维护。作为专业质量检查员,应该对这些重点部位加大巡检力度,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要求其及时整改到位。

2.4随时关注设计变更,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在智能建筑施工中,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较快,与之相应的技术更新频率较快。有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具有比较长的周期,如果仅仅按照原来的设计进行施工的话,就无法对新的产品系统进行正确地施工作业。因此,应该根据产品、技术的更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并得到设计、建设、监理三方的同意,制定出新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智能建筑工程质量。

2.5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施工

为提升智能建筑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施工,这也是智能建筑质量控制要点中的重要一点。这是由于智能建筑的施工工艺复杂,需要多工种交叉作业,且智能建筑大都是高层建筑,因而必须按照施工设计图设计,禁止头功减料情况的发生,严格按照各系统实际需求标准购置专业的电子设备和元件,一旦出现影响施工质量的不规范行为,应立即对其进行规范指导,特别是对于偷工减料等严重损害质量的行为的应坚决予以严厉的打击。

2.6实行动态组织和计划调整

组织是智能建筑工程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数,实行动态组织和计划调整,同样是质量控制要点之一,智能建筑工程的推进必须依附土建及其他专业工程的总体进度。各类前端探测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必须取得其他专业工种的大力配合。智能化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相关配合专业工程的现场实际进度,实行动态的组织和计划调整。取得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的协调支持,紧跟建筑工程总体进度,避免因其他工种的事先安装、缺乏预留安装位置,导致智能建筑设备的安装位置不符合产品安装标准及技术要求而引发质量问题。

3.结束语

总之,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作为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把握控制要点,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加大技术交底力度,坚持预防为主,强化重点控制,随时关注设计变更,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施工,实行动态的组织和计划调整,切实做好智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为实现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奉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郝晓冬.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今日科苑,2010,(10).

[2]罗文胜.论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及质量管理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3]徐冰.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4]林基.浅谈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与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6).

作者:余贞伟

第二篇: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高层建筑相对多层建筑大,且施工周期长,抗震性能要求高,工程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从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针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对质量有影响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关键词】高层建筑;特点;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1结构层数多,施工周期长

为了降低高层建筑施工的复杂性,目前很多高层建筑除底层、顶层及设备层以外大多建成标准层。采取这样的措施固然可以使建筑的成本降低,工期也会有所缩短。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工程量一般很大,使得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不能一蹴而就。施工时间短则两年,长则四五年。为了缩短工期,风雨天气等恶劣状况下,很多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依然不能停止,这样就加大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危险性,施工难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1.2技术复杂,工程量大

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发展很快,不仅表现在高度逐渐增高,而且建筑的设计也越来越别致,在一个城市里面基本看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设计的别致性可以为整个城市添彩,但是建筑结构施工的难度加大的很多。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筒体等建筑体系越来越多,与常规的高层建筑相比,这些建筑建构施工的难度明显加大。

1.3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机具等用量大,品种繁多

高层建筑需要的建材种类多,而且数量往往也比较庞大,这样建材就难以通过一个供应渠道获得。高层建筑对建材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往往要求也很高,尤其是很多作用关键的建材,往往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难度。另外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相关的设备和器具也要求很高。

2 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2.1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校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2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

2.3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點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3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控制

3.1尽可能使混凝土一次浇筑到位,避免混凝土堆积或倾斜,对下料斗的出料严格控制,缓缓推动料斗,从而形成带状浇筑。

3.2整层浇筑,避免大块或斜层浇筑,这样往往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特别是当新制混凝土不具粘合性时),每层浇筑厚度应予以限制,采用薄层浇筑方法,一般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以免顶层混凝土的重量使底层的空气无法逸出,滞留在内的空气导致混凝土捣实不全,使表面出现缺陷。

3.3尽可能快地灌筑混凝土,但这一速度不能超过震捣施工方法和设备允许的限度,一般混凝土浇筑速在,15m3/h左右,灌筑与振捣的速度应协调、均衡。

3.4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如何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是施工控制的重点之一,可以采取水泥罐加遮阳棚,并洒冷水降温,砂石料洒冷水降温,并用篷布覆盖,拌合用水采用井水,必要时加冰块或增加制冷机组,充分利用温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等措施,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高于32℃,并且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超过25℃。

3.5震捣,采用附着式振捣器配以插入式振捣棒进行。一般剪力墙截面较窄,深度较深,加之较密的配筋,插入式振捣棒很难插到

底,只有靠附着式振动器振捣,附着式振捣器的数量和间距应该符合下列要求,无论朝什么方向,它们之间的间距控制在3mm左右,在接合处和拐弯的地方,它们的有效距离将缩短,所以可安置在距角落和交会处2m的地方,常设置双排振捣器及梅花状布置,在混凝土施工开始前,打开振捣器并用手在模板上移动,以感受振动,并且看看是否有明显的强、弱区,特别是确定没有死角,否则要调整振捣器的位置,在全区域内获得一致的振捣效果。

3.6养护,加强混凝土外部保温内部降温措施,浇筑混凝土前可在模板外缠花塑料布后再包裹棚布,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减少混凝土外表层与其环境温差,若混凝土环境温差与混凝土外表温差较大,宜在模板外、缠花塑料布内设置保温层或通少量蒸气提高环境温度。混凝土顶面要及时覆盖洒水保湿、保温养生,达到一定强度后要及时凿毛,露出石子。

4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作业多为露天高空环境、工作条件复杂危险,较小的空间里人员过于密集,各专业相互干扰等,上述安全问题还只是一小部分,所以笔者总结出如下安全管理主要控制点:

4.1基坑支护。了解土质情况、基坑开挖深度及环境后,再确定支护方案,深基坑要做好专项方案,且有安全防护措施。在基坑边与基坑内设有排水措施。设专人对坑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4.2高层建筑的脚手架搭设前,必须经过计算,才可形成脚手架施工方案。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采用合格的经过相关部门检验的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采用有独立的支撑系统的卸料平台,应经过计算和审核。

4.3模板工程。分别编写括模板与支撑体系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模的施工方案,支撑系统应该绘制施工详图。

5 结束语

高层建筑施工与一般建筑施工相比具有独特性,使得高层建筑施工蕴含更大危险性。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具有挖深度深;作业高度高;交叉作业多、施工工期长时间紧等难点。本文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新技术,旨在解决工程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更多难题。

作者:戚利民

第三篇:软土地基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摘 要:施工是建筑工程实体实现的过程,决定工程最终质量的关键阶段。对于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施工来说,其施工控制要求更为严格,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软基地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有效地确保在软基上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软土地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1软土地基建筑施工特点

(1)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相对于其他建筑工程来说,主要包括材料、水文、气象等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与效果等方面。

(2)质量的隐蔽性。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在其过程中,有许多分项工程及工序交接,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

(3)评价方法的特殊性。由于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其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方法又更为严格,其评定过程是按检验批次、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

2工程概况

某27层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45585.5m2,其中-1~-2层为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1~2层为商业用房,3~27层为住宅。商业裙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其余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柱剪力墙结构,地震作用按7度设防要求设计,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根据本工程的场地勘察资料,场地的主要土层自上而下为:

(1)吹填土层:由淤泥质的砂土吹填至场内,平均厚度2.0m,欠固结,呈流塑状态,强度低。

(2)淤泥层:软~流塑状,含有腐植质,平均厚度5.0m,该层属高孔隙比、高压缩性,欠固结的软土,强度很低。

(3)粉细砂层:饱和含水,松散,混有少量淤泥质土,密实度较低,平均厚度3.0m,呈层状或透镜体,局部缺失。

(4)粉质粘土层:为粉质泥岩残积土,中低压缩性,强度较高,为较好持力层。

(5)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可作为桩基持力层。

3施工技术准备

场地控制网的测量,建立控制基准点。对于软土地基来说,必须对其进行地基处理,但为了避免其地基沉降所带来一系列问题,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基准点设置测量控制网,各控制点均设为永久性的座标桩和水平基准点桩,以更好地避免基准点的沉降以及破坏,利用测量控制网控制和校正轴线、标高等,以确保施工质量。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结合本软土地基施工的特点,在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这三阶段来对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阶段性质量控制。

4.1事前控制阶段

事前控制是在工程施工开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本工程的事前控制主要是针对本工程的在软基上施工的特殊情况,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软基上建筑施工的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对本工程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4.2事中控制阶段

事中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控制是质量控制关键,事中控制措施:①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②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制度,作好各项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而对于本工程来说,考虑到本工程场地属于软土地基,要充分考虑到后期的沉降对施工测量带来的影响,为此制定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为使本建筑物的定位准确,根据软基处理情况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定位。本工程施工利用方格网的设置,根据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工作的程序,在工程区域的四周设置控制点,方格网控制点选定原则是控制主要轴线和利于施工放样,视角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通视条件良好,分布均匀。因此,准确地测定与保护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的桩位,是保证整个工程测量精度和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

4.3事后控制阶段

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成品进行质量控制,同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鉴于本工程存在软土地基,为此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要求更为地严格按设计要求埋设,一般建筑物按规范要求,基础施工完毕后开始观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要求按照结构每施工完成一层观测一次。工程完工后,竣工验收前观测一次。当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并及时向业主、监理和设计汇报,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工程对建筑物沉降观测的要求具体如下:①始终使用同一仪器、设备和专人观测;②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法观测;③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④沉降观测资料及时整理,认真做好沉降观测成果表,对差异沉降超过设计规定立即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

5质量控制管理技术

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工程施工,为了有效地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现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优良标准,建立以工程项目经理为首,项目总工程师为技术主管,以质量组实施职能管理,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实施逐级监督,项目各职能部门、各专业科室积极配合的多层次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全面控制施工的每一个分项、分部的工程质量。

(1)根据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编制本工程施工的质量计划,鉴于本工程考虑到软土地基上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由工程总工程师领导、项目质量、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质量管理机构,使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协调运作,有效地确保了软土地基上工程施工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将本工程各分项工程如软土地基处理、模板工程等把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门。除各项日常质量监督部门和项目总工程师外,现场另安排专职质检员跟班作业,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从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到各施工班组,层层落实质量职责,明确质量责任。

(3)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工人、技术人员、项目领导“三结合”,针对软土地基上,建筑施工的相关关键技术组织攻关,并积极做好QC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6结 语

综上,软土地基建筑施工,其施工控制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设各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采取具体的、有针对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各阶段控制,才能有效地确保在软基上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作者:刘卓

上一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下一篇:小学生获奖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