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采编考试试题

2023-04-02

第一篇:新闻记者采编考试试题

新闻采编考试总结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新闻眼”,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能力要求:记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判断某个平常的事物或人物是否可能引起受众的兴趣的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即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做出科学的预见)、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能力(判断并辨别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诸多新闻元素哪一个重要的能力)。

新闻:是时间正常发生过程中出现的突变信息,是正常状况的突变。受众差异,新闻的本质表现出多种层次:对于受众,新闻是一篇报道;对于政治家和公共关系人员,新闻是一种话语,掌握新闻就等于掌握话语权,喉舌论,工具论一直影响新闻业。对于媒体自身而言,新闻是产品。

新闻采访:是新闻材料的采集与对采访对象的访问的合称。是一种复杂系统的活动,是一个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每个环节又都有其规范和要求。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表现出的某些信号或迹象。

特点:①不是新闻事实的全部,是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知识新闻事实个别片段在记者头脑中的反映。

②简略,甚至只是一个片段,要素不全,提示新闻在哪里,为记者采访提示方向。

报道生动、形象、立体化、是报道有声有色。

隐性采访:又称为暗访,指记者为完成某些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 硬性采访的应用规范

通讯的含义:早期我国的报纸上,通讯原指外埠新闻,使用书信传递,通常称为“某地通信”或“某国通信”,后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新闻体裁。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中大量采用的一种文体。

面对面采访: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的采访,又叫直接采访,简称采访。记者通过口头提问,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了解客观情况、收集素材。

视觉采访:是记者通过细心观察捕捉新闻事实、收集新闻材料、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采集方法。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报道文本的内部构造和组合方式。

消息: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时报道。 狭义的新闻一词就是指消息。

导语:是消息类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指的是新闻消息开头的一部分,紧接着消

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简单明了的笔触直接反映出新闻要点和轮廓,一语定义,给整个新闻稿定下基调,唤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层次和段落层次:就是消息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可以理解意思上的划分)。使记者根据内容给划分的各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帮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 段落:指消息思想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间歇、强调等情况的需要所造成的文字上的分隔和停顿。也可称为自然段。

过渡和照应——是使消息主体前后连贯、气脉畅通的重要手段。

过渡: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句子、词语进行过渡。照应:指消息主体在前后内容上的照顾和呼应。

(1)主体和标题——突出主旨,加深受众印象的有效手段。

(2)主体和导语——导语设下伏笔,主体加以呼应;导语提出悬念,主体加以释疑。

(3)主体和结尾的照应——这样的照应,消息结尾往往是消息主体部分的深化、补充和强调,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首尾圆合、结构和谐。 主次和详略

 任何事物要想清楚明白的进行表述,都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消息写作也是一样。

 哪些部分要详、哪些部分要略,详可泼墨如云,略可惜墨如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主旨鲜明

消息头—报纸刊登消息时,都会有“某某社某年某月某日电”“本社讯”,电视台在播发消息时也都有“本台消息”“据莫某电视台消息”等,这就是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

通讯的含义——早期我国的报纸上,通讯原指外埠新闻,使用书信传递,通常称为“某地通信”或“某国通信”,后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新闻体裁。取材范围广、体裁的容量大、表现手法活, 所报道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选择的材料要全面系统,要有故事情节;写作时应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力求形象化。 小故事——是通讯的基础体裁,有“小通讯”之称。

新闻特写(报纸)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做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既不是消息,也不是通讯,更不同于文学作品。

特稿: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培养政治嗅觉,把握舆论导向---全局在胸,高屋建瓴,胸有成竹.要有受众意识---社会新闻的取材,寻找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话题---社保民生医.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广播群书,采集经验(有经验的记者).时刻准备应战突发事件

记者的素养文笔功夫—使新闻具有新闻能力。知识储备---使新闻富有深度(新闻工作者要具备以下综合知识能力)。心理素质---增加采访机会和采访亮色。与时俱进---使新闻跟上时代的步伐(衡量新时期记者是否合格)

如何进行新闻价值的判断:一把刻度模糊的尺1.对于人和社会的有用性,新闻价值指的是新闻对人和社会的有用性,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

2、具体的实践标准,事实所特有的符合新闻标准且加以传播的特殊素质

3、新闻的交换价值, 媒介产品具备的能够进入市场流通的交换价值新闻的价值要素:时新性 重要性 接近性 显著性 新奇趣味性 人情味 辅助性

采访前准备的意义:帮助记者完成独家新闻。帮助记者顺利完成采访工作。帮助记者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关系。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帮助记者节省采访时间。帮助记者打破僵局,打开采访的突破口

隐性采访的应用规范确定程序正当。为了公众利益。平衡职业道德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显性优先,隐显结合。保护记者的个人人生安全。记者的暗访行动要规避法律风险。(如何规避隐性采访时的法律风险?)

①维护国家集体权益的司法注意②维护被采访者权益的司法注意 a.隐私权 b.肖像权 c.未成年人以及妇女的保护

③记者暗访中的几点司法注意a.扮演时候的身份禁忌 b.隐性采访时不得诱导犯法 c.注意搜集和保存证据

新闻语言的要求----新闻语言要准确性极强---其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其中关系等相关内容一定要通过准确的语言交代清楚,电视新闻要通过画面把现象呈现出来,语言解说配合画面内容。 新闻语言要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影响新闻的清晰度的一块绊脚石就是难懂艰涩。如书中172页的图表。 新闻语言要逻辑性极强----在短短的一段或1分钟以内的新闻稿件中,往往很注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要侧重事件过程和场景的再现、展现,生动形象的记录人物的行为和言行。使得新闻富有人情味 。阅读—模仿---个性化,可以成为新闻写作的一条捷径

倒金字塔:特点(倒金字塔结构的含义)

1、打破了常规性新闻按事件发展顺序的叙事性写作模式,并非所有事实的罗列,而是依据事实的重要程度进行先后编排(决定段落顺序)。

2、导语里没有按照新闻的六要素原则而是首要要素归纳导语原则(部分要素导语),只讲主要事实(也许只是其中的某个要素而已)。优

点(为什么用这种结构)

1、利于编辑---只要一看到导语就可以知道消息的精华,从后往前进行删减并不影响事实的主题内容。

2、便于阅读---读者往往不能通篇阅读每一篇新闻,对于这样写作结构的新闻稿来说,很容易一目了然消息的主题思想,在任何地方停止阅读,并不影响对整个新闻事实的认识,只不过是多阅读一段文字,会更多了解得更详细罢了。

3、便于写作---对于新记者而言,很容易把握这样的写作方式,不容易出现斯洛混乱。

消息头的作用:A “版权所有”的标志---如“本报讯”,显示消息是由本报独家采集的,本消息具有本报社的版权所有,不得任意修改、转载、抄袭。B 表明消息来源,有利于读者阅读(针对保质而言)---可以是读者判断消息的真实与权威性。C 与新闻单位(发布消息的单位)的声誉紧密相连---迫使新闻单位谨慎发布信息,力求客观、翔实,明确发布单位对某一条消息的责任D 作为消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使读者和编辑很容易的一眼就能把消息和其他问题区分开 通讯与新闻消息的异同:外表形式——新闻的开头通常都有消息头。表现对象——新闻主要记事,通讯主要写人。表现方法:新闻:概括性强,要求一事一报、简洁明快,以叙述为主。通讯:要求具体性、形象性强,比新闻更详尽、完整地报道人和事,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兼而有之。表达口吻——新闻采用第三人称,通讯除了采用第三人称之外,还可以采用第二人称、第一人称进行表述。结构形式——新闻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倒金字塔,通讯则通常按照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与逻辑顺序结合等组合结构。篇幅长短——新闻篇幅较短,通讯篇幅较长。采写发稿时间——新闻反映动态,偏重即时;通讯强调发展过程及思想性,偏重及时。特别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非骡非马”的体裁,自成一格。 小故事——是通讯的基础体裁,有“小通讯”之称。采写要求:(1)取材范围小:一般一人一事一题,选题范围小,小故事要从小处着眼,谋篇要从小处入手,一般500字左右。(2)人物事件要真——属于新闻范畴,要符合真实性原则。即真人真事。(3)故事情节要奇——有了情节,小故事才有波澜,人物和事件才能立起来。(4)涉及褒贬要慎——题材大多是正面表扬,因此,报道时要有所突出、强调、侧重,有鲜明的倾向性,但不能搞绝对化、偏面性。 (5)表现形式要活——题材丰富,所以,采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开头往往是“一天式”:一天凌晨、一天上午、一天深夜等;(6)语言文字要实---质朴是一种美德,不能在小故事里堆砌过多的修饰语、形容词,这样的词越多、级别越高,文章就越乱。 具体的应用时——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华尔街日报体:从某一具体的事例写起,经过过渡进入新闻的主体部分,续写完毕后再回到先前的事例中,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 优点: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的方向拓展,引领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了解事实 怎么讲故事(如何构思好的故事?)

1、以故事引入主体,再以故事结尾:小故

事(导语)—过渡—新闻主体—回到小故事(结尾)

2、一个故事贯穿新闻,始终类比:人或事只是一个引子,报道中心是由这个人或事而引出来的

3、写活故事中的人:特稿提供的是浓缩的信息,必须要有一些具体的情节和动作的描写让读者迅速了解他正在认识的这个人物

4、重视引语的力量—尽量引用人物的原话,尽量写明人物的真实姓名,是《华尔街日报》写作的一条重要准则 解释性报道特点:

1、突出“为何”要素,追根究源,摸清来龙去脉,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更加注重“为什么”“如何”这一问题。背景资料和发生条件上大做文章。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上,给受众带来启示。如《北京的确良府绸为何供不应求》

2、注重纵横联系,把新闻事件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下分析,或者把单一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相比较、相联系,揭示其蕴含的意义(也许单独的、孤立的看,不值得报道,但如果把它和其他事情相比较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寻常)

3、大量利用有关背景材料来拨云开雾、指点迷津  解释: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 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加有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

 如—新华社、美联社 、法新社---《中国与不丹的边界问题进行官方会谈》的报道

4、夹叙夹议---多借用权威人士之口进行分析阐述,或直接摆出事实进行归纳总结,由受众自己进行结论部分

 在分析的过程中除了叙述之外,也要有所议论

 但尽可能的少用议论,且要注意客观性的问题

1、“识”字为先:既要提供新闻事实,又要提供见识

2、要尽可能向专家请教,先知后写

3、要学会宏观分析

4、要区分客观解释与主观议论的界限

5、解释要恰到好处,融会贯通

6、要尽可能利用背景材料,学会“用昨天说明明天”的方法

采写好特写的5个环节:(1)选材须精当。 A、根据体裁与主题的需要,注重人物和事件单个有特别意义、情趣的细节和片断,做形象化的突出处理。

B、注重事情的横断面(不像新闻、通讯强调事情的纵断面),精选事情中的某个重要的横断面,不能将那些意义不大、情趣不浓的次要(或次等)事实拿来“放大”和“再现”。 C、在材料的选择上,特写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必须深入挖掘、反复比较。(2)结构须紧凑---与新闻、通讯的结构不同,强调紧凑,不容松散,也没有高低潮之分,要求作者抓住某个事实高潮接高潮地铺陈。(3)篇幅须短小---特写一般针对某单个的细节或片断进行,至于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等式一笔带过,不用过多涉及,篇幅相应短小,一般在500—1000字之间。(4)角度须奇异---特写是要从微观细察,通过一个较为奇特的角度,对准一个有特色的“近景”进行捕捉,受到以小见大、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一场球赛,新闻、通讯可

以写其全景、远景等全过程,而特写只是对其中的一个球员的特征、一球之争等一点做重笔描绘。(5)表达须艺术:新闻一般夹叙夹议,描写和抒情视情况而定,可有可无。 通讯:以叙述为主,然后议论、抒情、描写兼而有之。新闻特写:则突出描写和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叙述和议论则根据需要穿插一二。

新闻结构的要求

(一)新闻报道结构的基本要求(以一统多,寓一于多,形成各部分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整体)

1、全面反映新闻事实,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2、客观反映事实,保持结构严密性

3、能动反映事实,保持结构的完美性

(二)提供谋篇布局能力的有效途径

1、阅读名篇,分析其中的奥妙,汲取其思想

2、模仿优秀的结构案例

3、在可行的基础上创出特色

第二篇:新闻采编业务试题3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新闻敏感 2.观察采访 3.导语 4.新闻特写 5.分镜头稿本 6.新闻评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了公开报道而进行的搜集_________的专业活动。

2.新闻写作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体裁是_________,它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以其反应快速、报道及时、主题突出、简明扼要,拥有最多受众,在各类媒体上被大量使用,被称为新闻报道中的“轻骑兵”,是新闻最基本的体裁。

3.所谓社会新闻,是相对政治、经济、科教、文化新闻而言的,它是一种从_________的角度报道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新风尚、新事物、新观念和社会趣闻为己任的。社会新闻的特点是:题材广泛,贴近生活;故事性强,传通性强。

4.新闻策划是利用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筹划、组织报道,以期达到某种宣传效果。策划是编辑的_________能力的全面体现。 5.网络评论大致有两种类型:网页评论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新闻采访的特征。 2.消息的特点。 3.新闻题材的分类。 4.分镜头稿本的写作要求。 5.稿件整合的意义和特点。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试分析下面报道的写作特点。 大学生“村官”的抗旱博客

一篇名为《我村村民开始开展抗旱自救工作》的博文刚刚上网,就得到了超过12万的点击量。这个名为“漯河村官”的博客作者,就是河南漯河市源汇区尹庄村大学生村干部张超。

这几天,张超特别的忙,天一亮就要和村民们一起抗旱浇麦,一忙就到天黑。晚上10点,张超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开始梳理一天的工作,并撰写自己的博客。

“怎么开展工作,怎么去动员老百姓,怎么引导农户让他先带头浇,我就把它写到《我的下乡日记》这样一个博客里。就写我们带着这样一种焦急动员老百姓开始抗旱,包括他们用实际行动一开始浇,就会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去浇。”

写博客,是张超从2007年底响应漯河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成为一个大学生村官后的必修课。刚开始的时候,博文记录的是他当村官以来的点点滴滴。可如今,随着抗旱工作的深入,张超意识到自己的博客不仅能成为他和各地村民交流的平台,还可以从许多留言里汲取抗旱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这个信息手段,我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上面给我留言,支持我的工作,包括给我讲一些我工作中的误区,我们一块交流,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嘛。”

今天上午,记者在抗旱浇麦的现场时,一户正在浇地村民家的水管突然裂开,张超和帮扶队立即就跑了过去帮忙,他说,计划就此再写作一篇博文。“现在村民的抗旱救灾热情非常高,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打胜抗旱救灾这一仗,我们今年小麦粮食丰收不成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09-02-16)

2.根据分镜头稿本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为下面的材料设计具体的分镜头稿本。(基本格式包括:镜号、机号、景别、技巧、画面描述、解说、音乐、效果、时间、备注等内容。) 学校组织140名学生为母亲洗脚庆祝妇女节

长这么大,你为父母洗过脚吗?昨日,在郑州二十三中大礼堂,140余名学生为父母洗脚,这些学生不少都是90后。

昨日17时许,二十三中大礼堂内显得非常温馨。140余名学生身着统一的粉色外套,准备为坐在椅子上的父母洗脚。看着眼前干净的盆子、热气腾腾的洗脚水,学生们显得有些兴奋。

“给家长洗脚吧!”听到老师一声令下,140余名学生挽起袖子开始行动。初一(2)班的韩君毅胖乎乎的,高出妈妈一头。只见他蹲下来,轻轻地为妈妈脱下鞋、袜,并细心地问:“水凉不?”看妈妈摇摇头,君毅低下头认真地给妈妈搓脚,“妈,你的脚指甲该剪了,回家我给你剪剪。”君毅的妈妈听到这话笑了,笑着笑着,眼泪出来了。

女孩子就是贴心。初二(1)班的张亚金先给妈妈捶捶背,然后,她才用手捧着妈妈的脚洗起来,“第一次给妈妈洗脚,真惭愧,以后我一定要更爱妈妈”。

此时,礼堂内响起深情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听着听着,亚金的眼睛红了,眼泪开始无声地流……许多原本蹲着的学生,开始跪着为父母洗脚。歌声混合着撩水声,许多家长和孩子都哭了。一位男家长说:“平时我也去足疗店洗脚,但这次女儿给我洗脚,感觉最放松、最舒适。”

据学校一位老师介绍,举办这次活动,就是为让学生们更加珍惜亲情、懂得感恩。(2010年3月8日《东方今报》)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结合实例,试述新闻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第三篇:新闻采编业务试题1

浙江省2009年4月自学考试新闻采编业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职业记者的发源地是()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意大利威尼斯 D.美国纽约

2.“你对北京印象如何?”这个问题属于()

A.闭合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D.激将式提问

3.新闻的真实性,要求()

A.有闻必录 B.纯客观报道

C.用事实说话 D.渲染细节

4.按事实的重要性程度递减来安排报道的结构,称为()

A.金字塔结构 B.倒金字塔结构

C.自由式结构 D.时间顺序结构

5.在通讯家族中,数量上占据比重最大的是()

A.人物通讯 B.事件通讯

C.工作通讯 D.风貌通讯

6.广播新闻中,对重要的信息必须做到()

A.刻意重复和强调 B.避免重复和强调

C.请专家出面来传达 D.发布过程中穿插音乐

7.教材中所举例的电视专题片《共产党宣言》,属于哪种风格?()

A.新闻式风格 B.政论式风格

C.抒情式风格 D.戏剧式风格

8.法制新闻与其他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体现在()

A.要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B.要真实准确

C.要主题鲜明,角度得当 D.要平衡报道,防止干扰司法公正

9.设计消息导语时,有一种修辞手法的实质是“一种感情的转嫁”。这种手法是(

A.比喻 B.对比

C.借代 D.拟人

10.提出记者“要学会写视觉新闻”这一观点的新闻界前辈是()

A.穆青 B.范敬宜

C.邵华泽 D.梁衡

11.报纸编辑工作是在报纸什么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

A.出版过程 C.策划过程

B.生产过程D.发行过程

12.报纸编辑对于新闻素材而言,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A.指挥和把关 C.策划和把关

B.创作和把关 D.再认识和再创作

13.报纸策划社会公益活动,并将其作为新闻报道出来,这种方式被称为() A.读者参与式报道 C.报纸介入式报道

14.新闻语言的最大特点是() A.娱乐性 C.通俗性

15.下列标题结构中,无法成立的是() A.主题+副题 C.引题+副题

B.引题+主题+副题 D.引题+主题 B.新闻性 D.精准性

B.体验式报道 D.重点式报道

16.将头条、倒头条、简讯、版心各自按照版面内部区序的重要程度排列,照顾到各种题材

的新闻稿件及其新闻价值的大小,这种版式是() A.静态版式 C.传统版式

B.模块版式D.创意版式

17.在影视编辑中,表现蒙太奇又称为() A.对列蒙太奇 C.心理蒙太奇

B.交叉蒙太奇 D.抒情蒙太奇

18.电视节目制作中,从现成的电视节目或影片中节选借用的镜头叫做() A.插入镜头 C.资料镜头

B.交代镜头D.反应镜头

19.将几乎同时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并行展开,分头叙述的电视镜头组接方式

常常称为() A.隐喻蒙太奇 C.重复蒙太奇

B.平行蒙太奇 D.交叉蒙太奇

20.评论写作中,从总论到分论,从观点到材料的论证结构方式是() A.归纳式结构 C.演绎式结构

B.并列式结构 D.递进式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记者采写的内参,有以下几种类型() A.揭露型 C.情况反映型

B.讴歌型

D.批评建议型

E.诉讼型

22.一个好的采访选题,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特质?() A.时效性 C.重大性 E.国际性

23.按表达方式来分类,消息导语可以分为() A.叙述式导语 C.评论式导语 E.拟人式导语

24.电视分镜头稿本的写作要求有() A.充分体现导演的创作意图 C.画面形象简洁易懂

E.对话、音效等标志明确清晰

25.使新闻语言简洁明了的途径有() A.深思熟虑,胸有成竹 C.突出主要新闻事实 E.多用数字

26.策划报纸需要明确两个前提,即办报思路和编辑思路,其中编辑思路规定了以下哪些方

面?() A.立场原则 C.读者对象 E.风格特色

27.报纸编辑改写稿件的主要方式有() A.改变主题 C.改写导语 E.改变结构

28.按照体裁来分类,目前的电视新闻可以分为哪几类?() A.消息类新闻节目 C.杂志型新闻节目 E.非时政类新闻节目

29.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哪些特点?() A.声画兼备 C.视听结合 E.双线互补

B.深入浅出D.趣味性强B.专题类新闻节目 D.时政类新闻节目

B.改变角度D.改变体裁B.传播内容D.报纸水准

B.结构简单,长话短说 D.多用成语、俗语、典故

B.分镜头运用流畅自然 D.分镜头之间连接明确

B.描写式导语 D.述评式导语

B.典型性 D.独家性

30.述评兼具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特点,在写作上有它自身的一些独特性() A.论题新颖,选材精当 C.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E.迅速即时,轻便灵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1.新闻敏感 32.临时准备 33.音响资料 34.读者参与式报道 35.平衡性选择 36.蒙太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7.简述电视专题片的特点。

38.简述新闻“用事实说话”的方法。 39.电视新闻的串联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40.新闻照片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

41.结合新闻实践,阐述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

六、案例题(本大题12分)

42.根据所给的新闻素材,改写成一则消息。

要求:①准确概括事实;②主题集中,角度得当;③设计有特点的导语;④制作符合消息规范的标题;⑤文句通顺,无错别字;⑥限制500字。

2008年9月1日,新学期开始。在上海,开学短短两天时间,就有4名学生相继选择跳楼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年龄都在12至15周岁之间。

昨天,记者对杭州6所中小学的学生,做了300份的‚生命意识‛调查问卷后发现,小学生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而初、高中生对死亡、生命的认识稍清晰,但仍有个别学生,将死亡看作‚补补血就可以了‛。

仅是这个‚个别‛也让人惶恐,因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它可能就是整个世界。更令人忧心的是,常年工作在心理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普遍认为,目前的生命教育多数为安全教育,而多数家长忽视甚至拒绝向孩子灌输关于‚生、死‛的概念。

什么是死亡?问卷显示,66%的小学生认为‚人死了,生命就结束了,不会再活过来‛,而34%的小学生对死亡的概念很模糊,甚至有7位小学生认为,人死了就是‚睡觉、做梦‛,而在对中学生的调查中,有一位学生选择竟然是:‚死了就是没有血了,补补血就行了。‛

什么是‚有生命的事物‛?这是调查问卷中最后一道题,在小学生的回答中,没有看到

B.即事明理,注重分析 D.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任何异常,学生回答得最多的是:花、草、虫、鸟。

但在中学组,这个答案则显得有点‚另类‛,有初中生表示,电脑是有生命的东西,更有一位高中的同学认为‚电脑游戏是有生命的事物‛。

为什么小学生不会对生命认识有偏差,而中学生竟然会产生这样的误解?杭州紫阳小学教《品德与社会》的宋宵老师认为:‚这是不是表明我们的生命教育在退步?‛

在小学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浙江教育出版社)课本上,第一单元就是‚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内容有培养良好的生命习惯,让学生远离烟、酒,还有认清毒品、认识邪教等等。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这样的内容不在少数。在课文中,偶尔也会提到违反交通规则,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接触毒品,会伤害自己,但是,这些就是生命教育吗?

‚生命教育不能等同于安全教育,‛紫阳小学赵海娟老师表示。赵老师目前是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老师,同时,她也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母亲,双重身份让她对生命教育有更深的体会。

赵老师说:‚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从小学课本来看,不单是我这门的课本上,包括语文书上,都有许多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由于常年的灌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非常清晰的安全观念。安全教育是教导孩子处理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教他们过马路时注意安全、不要接触毒品等等,而生命教育更体现在内在层面,它教育孩子从内心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这些内容在我们的课本中没有系统地体现,它却散落在各种科目的文字中。‛

什么是生命教育?在朝晖中学翁艳燕老师眼中,生命教育应该包括三块:青春、健康、安全。‚人应该对生命有敬畏感,‛这是朝晖中学校长提倡的一句话。怎么有敬畏感?翁老师建议:从拒绝‚温情‛教育开始。

翁老师说:‚今年上半年,河南有个小女孩,因为上课看小说被老师批评,选择了自杀,其实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许正是家长从小的‘温情’教育害了孩子,总是告诉他们:死是一件很朦胧的事,死了就是去一个很美好的地方。以至于孩子碰到了困难,想不通就想去那个没有负担的美好的地方。其实这都是不对的,应该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就让学生认清楚死亡是什么,如果把这件事再拖到初中,就有点晚了。‛

到底要怎么跟孩子解释死亡,才不会让他受到伤害,又能告诉他事实呢?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孙老师提了个建议:从小动物、生活入手。

孙老师说:‚生命、死亡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是个太复杂的概念,说得太科学了,他们不会明白,倒是可以从小动物入手,告诉孩子要爱小动物,告诉他们小动物的生长状况。同时告诉他们热爱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生命教育。从这些角度来说,我想孩子比较能接受,他也能从中得到正确的生命教育。‛

而对于初、高中的学生,杭州高级中学梅青老师表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说。梅老师说:‚从心理学上来说,直接谈话会降低群体的自杀率。学生有时候可能会产生厌世的情绪,这时候家长如果已经察觉了,但因为担心害怕而没有跟孩子及时地进行沟通,可能反而会助

长这种情绪,这时候诚恳地坐下来和孩子直面这个问题,比憋着不说好得多。‛

第四篇:《电视新闻采编》考试复习题

1. 吉尔·兰德公式

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清晰明确的内在逻辑,即GOSS四环节

goal目的

obstacle障碍

solution对应、解决

start从„„开始(5分)

2. NNN

Now News Now

直播新闻,从美国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由CNN电视台率先制作。(5分)

3. TNT

Today News Today

今天的新闻今天制作播出。电视新闻早期技术不发达,同步直播前的电视制作播出形式。(5分)

1.世界电视新闻历史四个进步方向。

a) 新闻时长增长

b) 技术手段进步

c) 电视新闻直接关注政治事件

d) 大量反映科技文明的进步

2.连续报道的特点。

a) 兴奋点

b) 连续性(动态追踪)

c) 递进性(悬念)

d) 流动性

e) 信息密集性——立体报道

f) 完整性——报道的逻辑

3.消息类新闻特点。

a) 新闻联播式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b) 信息的高度浓缩;

c) 用事实说话,不多加评诉;

d) 有基本规范要求“要闻总汇”。

4.采访问题设计的依据:

第1页共 7 页

a) 有针对性的重点;

b) 尽量具体尖锐;

c) 问题要简短单一,(不能提复合式问题,一次提一个问题)(提示背

景与问题要分开,不要带着背景提问)

d) 提的问题应该是画面形象表现不了的内容(重复)

5.复合性报道的组成三要素.

a) 话题

b) 主持人

c) 嘉宾观众

6.深度报道

a) 理性思辩能力是深度报道的基础思维;

b) 深度报道的深度;

c) 报道的立体化

2.比较分析开放式采访与闭合式采访的区别与各自的使用局限.

开放式:概括、广泛、范围大的问题;给对方自由度大,问题难回答到位,适用于话题转折时用,调节气氛,缓冲受访者压力,适合专题。

闭合式:单

一、具体、范围窄的问题。给受访者自由度小,双方连接紧,谈话范围严格,前期案头工作性强,问题犀利,适合新闻,问题出现在成片中。

1.举例比较分析社会新闻与政要新闻的区别

社会新闻——民生视点,对生活的审视、了解;

政要新闻——官方视点,采访官方人物象征权威;

硬性题材弱效传播;软性题材强效传播。

1.以电视新闻栏目《对话》为例,分析该节目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经济视角——本体

新闻时效

语言魅力——语流

个人经验,人格魅力

2.什么是视觉思维.并举例说明,以及与逻辑思维的区别.

视觉思维——跳跃式的、活跃的、不可预期的爆炸点;

逻辑思维——线性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讲求起因、经过、结果的;

第2页共 7 页

1.对警察、犯罪嫌疑人的拍摄采访,运用怎样的场景、光线、影调的选择?

2.挑选某部作品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造型(包括影调、色彩、服饰、环境、动作,即非情节语言因素),并作解释分析。

3.自我设计某个人物造型,如何做到人物==造型,想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运用怎样的造型元素。

第3页共 7 页

第五篇: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复习材料

一.基本概念(题型:填空,选择)

1.什么是新闻?答: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本源?答:事实。

3.新闻的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4.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答:即社会性和阶级性。

5.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1)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5)刊播广告,繁荣经济。

6.职业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与16世纪的欧洲,它是伴随近代哪一类性质的报刊形式而产生的?

答:资产阶级性质的报刊。

7.作为新闻记者面对未成年中学生杀人的新闻事件,你做如何选择?

答:我们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条规定,叫做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法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未成年人由于他们身心尚待发育,所以,他们还不能够准确地判断他们的隐私是披露还是不披露,披露给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披露,还不能够准确判断这样做的后果。所以,法律就给了一个强制性的规定,叫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这个“任何”是绝对的,就是说没有例外的,这里头就包括他的法定监护人,包括他的父母,也包括他的老师,包括医生、护士,当然也包括媒介。所以,在侵犯私人信息这个问题上,未成年人可能是最易受到伤害的,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来主张自己的权利获得保护,所以媒介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8.作为新闻单位不服从法院对自己的败诉判决,你做如何选择?

答: 如果纠纷发生了怎么办?我们要有一些办法,首先要及早地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这个专业人士主要的就是律师。

第二个办法就是更正和答辩。更正和答辩是一个比较实际的挽回不良影响的措施。更正比较好理解,答辩是什么意思?答辩就是说,新闻报道的相对人,他对于涉及自己的内容可以公开地提出说明或者提出异议,也就是说反批评的权利。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不是太受到重视,但是它对于预防新闻侵权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个办法就是道歉。是不是要道歉?要看是不是错了。如果真的是错了的话,那就赶快道歉。因为道歉有可能会挽回影响。这也是对当事人权利的一种尊重,当然如果没有错当然不必道歉,但是道歉一定要真诚。

第四个办法就是寻求和解。寻求和解的前提不是什么时候都要和解,而是发生纠纷,错了,一定要打官司了,特别是要败诉了,在这个时候赶快要寻求和解,想办法采取一些措施挽回不利的影响,避免败诉的结局。这就是寻求和解的意义。如果一个必打无疑的官司可以做到不打了,然后让原告人撤诉了,那应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为什么呢?官司打下来,因为你必败无疑,你打下来要败,还要赔,必败无疑的官司可以不打了,这就降低了成本,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成本,也就减少了损失。这就是一旦如果发生了新闻侵权纠纷的话,应该怎样应对。

此外,如果真的要是打官司不能和解,非打不可的话,那怎么办呢?一定要选择有专业经验的优秀律师,出庭支持诉讼。现在律师业发展得越来越专业化了,有些律师专门做房地产,专门做期货,专门做知识产权等等等等,分工很细。分工越细社会就越进步,因此找律师也一定要找得准。那么找准了律师,他在这个方面法律熟悉,诉讼有经验,那么也是可能转败为胜,有可能。这是第五个办法。

第六个办法,就是不要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诉讼文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件,媒介未经法院许可,然后发表了诉讼文书,最后法院在开庭的时候当庭训诫记录在案,有过这样的案子。再此外还有一个,不要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自己打官司的消息或观点

9.坚持重要稿件的送审制度,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事件在那一范畴的要求?

答:这是党性原则对新闻实践的要求,即“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工作纪律”。

10.最早提出“把关人”这一概念的是谁?答:卢因

11.新闻传播者作为新闻事实报道的终结,在报道中怎样表达主观倾向?

答:

12.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新闻工作的关系?

答:

13.“报道受众需要的实用信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新闻报道中用事实说话”这三者应该怎样排序? 答:3-2-1。

14.改革开放新时期是谁在论述新闻工作中重申了“政治家办报”这一论断? 答:江泽民。

15.我国现行的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16.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在2001年的哪一类法规或准则中颁布的?

答:《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17.广播电视体制? 答;

18.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什么时候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什么时期开始施行的?答:是1997年8月11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开始施行是在1997年9月1日。

19.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应当依照本条例地三十二条规定进行播前审查,重播重审。

20.我国《保守国家机密法》(1998年9月5日)第二十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其内容是: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1.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三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即: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22.《著作权法》对公民作品的发表权和各种财产权的保护期以及合作作品的保护期是怎样界定的?

答: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在保护。

23.广播形态发展史上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

24.数字音频广播有哪些特点?

答:1)音质纯正,杂音少,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甚至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收听广播节目;2)频率容量大,可以同时容纳16路立体声声音广播;3)可以提供新闻、广播节目表、交通路况、股市信息等附加信息;4)具有资料存储功能,一旦需要,可以很容易地调出所需的音频资料;5)发射功率低,通过有线电视网和直播卫星广播可以实现覆盖全

二.简答、论述:

1.简述新闻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答:

2.我国新闻工作如何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1)——(7)。

3.简述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内容。

答:

4.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

答:

5.新闻价值及表现特色。

答: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

其表现特色

(一)—

(四)。

6.一名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修养?

答:1)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2)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3)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

7.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思想。

答:(1)—(4)。

8.新闻侵权的具体表现。

答:《法规》 第十一条

(一)—

(六)。

9.简述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答:

1、信息量大

2、形态多样

3、传递及时

4、全球传播

5、互动交流。

笔试题目分为两部分:

一是新闻业务理论基础知识--

1.新闻宣传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2.西方四大通讯社

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应该是的吧) 3.<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

是一篇通讯 作者是魏巍

4."3.14拉萨骚乱事件"

5."奥运圣火传递"(时间 地点)

6.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胡锦涛 吴邦国 温家宝 贾庆林 李长春 习近平 李克强 贺国强 周永康等 7.新闻的生命是什么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8."华南虎照事件"称拍摄到照片的人是--周正龙

第二部分是给你一篇通讯,找出错别字.根据所给的通讯文章写一篇600字的消息,给消息起主副标题,最后根据所写消息写一篇短评.

这篇通讯是关于中国雪灾的.温总理两赴重灾区湖南全过程记录.

上一篇:新闻传播考研复习总结下一篇:县委书记任前谈话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