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工作总结

2022-07-21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采编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新闻采编工作总结

新闻采编考试总结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新闻眼”,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能力要求:记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判断某个平常的事物或人物是否可能引起受众的兴趣的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即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做出科学的预见)、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能力(判断并辨别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诸多新闻元素哪一个重要的能力)。

新闻:是时间正常发生过程中出现的突变信息,是正常状况的突变。受众差异,新闻的本质表现出多种层次:对于受众,新闻是一篇报道;对于政治家和公共关系人员,新闻是一种话语,掌握新闻就等于掌握话语权,喉舌论,工具论一直影响新闻业。对于媒体自身而言,新闻是产品。

新闻采访:是新闻材料的采集与对采访对象的访问的合称。是一种复杂系统的活动,是一个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每个环节又都有其规范和要求。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表现出的某些信号或迹象。

特点:①不是新闻事实的全部,是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知识新闻事实个别片段在记者头脑中的反映。

②简略,甚至只是一个片段,要素不全,提示新闻在哪里,为记者采访提示方向。

报道生动、形象、立体化、是报道有声有色。

隐性采访:又称为暗访,指记者为完成某些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 硬性采访的应用规范

通讯的含义:早期我国的报纸上,通讯原指外埠新闻,使用书信传递,通常称为“某地通信”或“某国通信”,后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新闻体裁。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中大量采用的一种文体。

面对面采访: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的采访,又叫直接采访,简称采访。记者通过口头提问,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了解客观情况、收集素材。

视觉采访:是记者通过细心观察捕捉新闻事实、收集新闻材料、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采集方法。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报道文本的内部构造和组合方式。

消息: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时报道。 狭义的新闻一词就是指消息。

导语:是消息类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指的是新闻消息开头的一部分,紧接着消

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简单明了的笔触直接反映出新闻要点和轮廓,一语定义,给整个新闻稿定下基调,唤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层次和段落层次:就是消息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可以理解意思上的划分)。使记者根据内容给划分的各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帮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 段落:指消息思想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间歇、强调等情况的需要所造成的文字上的分隔和停顿。也可称为自然段。

过渡和照应——是使消息主体前后连贯、气脉畅通的重要手段。

过渡: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句子、词语进行过渡。照应:指消息主体在前后内容上的照顾和呼应。

(1)主体和标题——突出主旨,加深受众印象的有效手段。

(2)主体和导语——导语设下伏笔,主体加以呼应;导语提出悬念,主体加以释疑。

(3)主体和结尾的照应——这样的照应,消息结尾往往是消息主体部分的深化、补充和强调,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首尾圆合、结构和谐。 主次和详略

 任何事物要想清楚明白的进行表述,都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消息写作也是一样。

 哪些部分要详、哪些部分要略,详可泼墨如云,略可惜墨如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主旨鲜明

消息头—报纸刊登消息时,都会有“某某社某年某月某日电”“本社讯”,电视台在播发消息时也都有“本台消息”“据莫某电视台消息”等,这就是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

通讯的含义——早期我国的报纸上,通讯原指外埠新闻,使用书信传递,通常称为“某地通信”或“某国通信”,后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新闻体裁。取材范围广、体裁的容量大、表现手法活, 所报道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选择的材料要全面系统,要有故事情节;写作时应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力求形象化。 小故事——是通讯的基础体裁,有“小通讯”之称。

新闻特写(报纸)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做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既不是消息,也不是通讯,更不同于文学作品。

特稿: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培养政治嗅觉,把握舆论导向---全局在胸,高屋建瓴,胸有成竹.要有受众意识---社会新闻的取材,寻找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话题---社保民生医.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广播群书,采集经验(有经验的记者).时刻准备应战突发事件

记者的素养文笔功夫—使新闻具有新闻能力。知识储备---使新闻富有深度(新闻工作者要具备以下综合知识能力)。心理素质---增加采访机会和采访亮色。与时俱进---使新闻跟上时代的步伐(衡量新时期记者是否合格)

如何进行新闻价值的判断:一把刻度模糊的尺1.对于人和社会的有用性,新闻价值指的是新闻对人和社会的有用性,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

2、具体的实践标准,事实所特有的符合新闻标准且加以传播的特殊素质

3、新闻的交换价值, 媒介产品具备的能够进入市场流通的交换价值新闻的价值要素:时新性 重要性 接近性 显著性 新奇趣味性 人情味 辅助性

采访前准备的意义:帮助记者完成独家新闻。帮助记者顺利完成采访工作。帮助记者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关系。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帮助记者节省采访时间。帮助记者打破僵局,打开采访的突破口

隐性采访的应用规范确定程序正当。为了公众利益。平衡职业道德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显性优先,隐显结合。保护记者的个人人生安全。记者的暗访行动要规避法律风险。(如何规避隐性采访时的法律风险?)

①维护国家集体权益的司法注意②维护被采访者权益的司法注意 a.隐私权 b.肖像权 c.未成年人以及妇女的保护

③记者暗访中的几点司法注意a.扮演时候的身份禁忌 b.隐性采访时不得诱导犯法 c.注意搜集和保存证据

新闻语言的要求----新闻语言要准确性极强---其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其中关系等相关内容一定要通过准确的语言交代清楚,电视新闻要通过画面把现象呈现出来,语言解说配合画面内容。 新闻语言要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影响新闻的清晰度的一块绊脚石就是难懂艰涩。如书中172页的图表。 新闻语言要逻辑性极强----在短短的一段或1分钟以内的新闻稿件中,往往很注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要侧重事件过程和场景的再现、展现,生动形象的记录人物的行为和言行。使得新闻富有人情味 。阅读—模仿---个性化,可以成为新闻写作的一条捷径

倒金字塔:特点(倒金字塔结构的含义)

1、打破了常规性新闻按事件发展顺序的叙事性写作模式,并非所有事实的罗列,而是依据事实的重要程度进行先后编排(决定段落顺序)。

2、导语里没有按照新闻的六要素原则而是首要要素归纳导语原则(部分要素导语),只讲主要事实(也许只是其中的某个要素而已)。优

点(为什么用这种结构)

1、利于编辑---只要一看到导语就可以知道消息的精华,从后往前进行删减并不影响事实的主题内容。

2、便于阅读---读者往往不能通篇阅读每一篇新闻,对于这样写作结构的新闻稿来说,很容易一目了然消息的主题思想,在任何地方停止阅读,并不影响对整个新闻事实的认识,只不过是多阅读一段文字,会更多了解得更详细罢了。

3、便于写作---对于新记者而言,很容易把握这样的写作方式,不容易出现斯洛混乱。

消息头的作用:A “版权所有”的标志---如“本报讯”,显示消息是由本报独家采集的,本消息具有本报社的版权所有,不得任意修改、转载、抄袭。B 表明消息来源,有利于读者阅读(针对保质而言)---可以是读者判断消息的真实与权威性。C 与新闻单位(发布消息的单位)的声誉紧密相连---迫使新闻单位谨慎发布信息,力求客观、翔实,明确发布单位对某一条消息的责任D 作为消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使读者和编辑很容易的一眼就能把消息和其他问题区分开 通讯与新闻消息的异同:外表形式——新闻的开头通常都有消息头。表现对象——新闻主要记事,通讯主要写人。表现方法:新闻:概括性强,要求一事一报、简洁明快,以叙述为主。通讯:要求具体性、形象性强,比新闻更详尽、完整地报道人和事,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兼而有之。表达口吻——新闻采用第三人称,通讯除了采用第三人称之外,还可以采用第二人称、第一人称进行表述。结构形式——新闻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倒金字塔,通讯则通常按照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与逻辑顺序结合等组合结构。篇幅长短——新闻篇幅较短,通讯篇幅较长。采写发稿时间——新闻反映动态,偏重即时;通讯强调发展过程及思想性,偏重及时。特别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非骡非马”的体裁,自成一格。 小故事——是通讯的基础体裁,有“小通讯”之称。采写要求:(1)取材范围小:一般一人一事一题,选题范围小,小故事要从小处着眼,谋篇要从小处入手,一般500字左右。(2)人物事件要真——属于新闻范畴,要符合真实性原则。即真人真事。(3)故事情节要奇——有了情节,小故事才有波澜,人物和事件才能立起来。(4)涉及褒贬要慎——题材大多是正面表扬,因此,报道时要有所突出、强调、侧重,有鲜明的倾向性,但不能搞绝对化、偏面性。 (5)表现形式要活——题材丰富,所以,采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开头往往是“一天式”:一天凌晨、一天上午、一天深夜等;(6)语言文字要实---质朴是一种美德,不能在小故事里堆砌过多的修饰语、形容词,这样的词越多、级别越高,文章就越乱。 具体的应用时——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华尔街日报体:从某一具体的事例写起,经过过渡进入新闻的主体部分,续写完毕后再回到先前的事例中,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 优点: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的方向拓展,引领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了解事实 怎么讲故事(如何构思好的故事?)

1、以故事引入主体,再以故事结尾:小故

事(导语)—过渡—新闻主体—回到小故事(结尾)

2、一个故事贯穿新闻,始终类比:人或事只是一个引子,报道中心是由这个人或事而引出来的

3、写活故事中的人:特稿提供的是浓缩的信息,必须要有一些具体的情节和动作的描写让读者迅速了解他正在认识的这个人物

4、重视引语的力量—尽量引用人物的原话,尽量写明人物的真实姓名,是《华尔街日报》写作的一条重要准则 解释性报道特点:

1、突出“为何”要素,追根究源,摸清来龙去脉,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更加注重“为什么”“如何”这一问题。背景资料和发生条件上大做文章。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上,给受众带来启示。如《北京的确良府绸为何供不应求》

2、注重纵横联系,把新闻事件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下分析,或者把单一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相比较、相联系,揭示其蕴含的意义(也许单独的、孤立的看,不值得报道,但如果把它和其他事情相比较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寻常)

3、大量利用有关背景材料来拨云开雾、指点迷津  解释: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 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加有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

 如—新华社、美联社 、法新社---《中国与不丹的边界问题进行官方会谈》的报道

4、夹叙夹议---多借用权威人士之口进行分析阐述,或直接摆出事实进行归纳总结,由受众自己进行结论部分

 在分析的过程中除了叙述之外,也要有所议论

 但尽可能的少用议论,且要注意客观性的问题

1、“识”字为先:既要提供新闻事实,又要提供见识

2、要尽可能向专家请教,先知后写

3、要学会宏观分析

4、要区分客观解释与主观议论的界限

5、解释要恰到好处,融会贯通

6、要尽可能利用背景材料,学会“用昨天说明明天”的方法

采写好特写的5个环节:(1)选材须精当。 A、根据体裁与主题的需要,注重人物和事件单个有特别意义、情趣的细节和片断,做形象化的突出处理。

B、注重事情的横断面(不像新闻、通讯强调事情的纵断面),精选事情中的某个重要的横断面,不能将那些意义不大、情趣不浓的次要(或次等)事实拿来“放大”和“再现”。 C、在材料的选择上,特写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必须深入挖掘、反复比较。(2)结构须紧凑---与新闻、通讯的结构不同,强调紧凑,不容松散,也没有高低潮之分,要求作者抓住某个事实高潮接高潮地铺陈。(3)篇幅须短小---特写一般针对某单个的细节或片断进行,至于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等式一笔带过,不用过多涉及,篇幅相应短小,一般在500—1000字之间。(4)角度须奇异---特写是要从微观细察,通过一个较为奇特的角度,对准一个有特色的“近景”进行捕捉,受到以小见大、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一场球赛,新闻、通讯可

以写其全景、远景等全过程,而特写只是对其中的一个球员的特征、一球之争等一点做重笔描绘。(5)表达须艺术:新闻一般夹叙夹议,描写和抒情视情况而定,可有可无。 通讯:以叙述为主,然后议论、抒情、描写兼而有之。新闻特写:则突出描写和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叙述和议论则根据需要穿插一二。

新闻结构的要求

(一)新闻报道结构的基本要求(以一统多,寓一于多,形成各部分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整体)

1、全面反映新闻事实,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2、客观反映事实,保持结构严密性

3、能动反映事实,保持结构的完美性

(二)提供谋篇布局能力的有效途径

1、阅读名篇,分析其中的奥妙,汲取其思想

2、模仿优秀的结构案例

3、在可行的基础上创出特色

第二篇:新闻采编工作总结

对集团新闻采编工作的总结(2017年2月6日)

新闻的作用通常是发挥着宣传、报道、传达、教育、发动等功能。一个集团的新闻也不例外。 1.集团新闻采编是集团的喉舌,所发出的信息具有集团层面的权威性、方向性、指令性,宜严谨、专业,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是集团领导的无声广播和留声机,记录、重复、强调、整理、重申集团层面的话语和声音。报道中要对领导在活动及会议上所讲的原话进行引用,适当加以整理和修饰,使之更条理化和书面化。作者审慎发表个人见解和看法,即使说也要以领导的嘴巴说出去,切记胡编乱造、无中生有。 2.新闻的时效性比较强,集团新闻具有同样属性。 3.新闻要传达集团的正面信息和正能量,树立标杆和榜样,以鼓励先进的方式鞭策后进。图片选取不宜过多,选取关键人物特写、整体场景及能体现事件主题的镜头,起到配合文字、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报道内容的文字要言简意赅,把事情说明白就足够了。过长的段子要分成小段,过长的句子要分成小句。长短句交替使用。专业水准的同时要照顾大众读者,力求雅俗共赏。对某些概念和内容要稍作解释,比如活动意图和意义,简称的全称要标注清楚。对核心问题和难题的专业解决方案要一笔带过,不宜太过实细,适当保密。

5.对事件和活动的报道应该提前进行预测和构思,基于其意义和用意,需要突出哪些概念和内容,以便合理选取信息去印证和填充。其实早已成竹在胸,只是现场寻求信息支持而已。报道就是无形的说明文。这些概念和内容可以是集团的使命宗旨、办学理念、行业热点、管理要求、领导反复强调的理念和做法等等。 6.标题的选取要新颖而不偏怪,反应事件和中心思想,可采用正副标题搭配使用。

7.对于一家想进入ibo大家庭的连锁化办学集团而言,平日关于重大活动的记录报道是必不可少的,这是IBO认证检查的重要实证信息。

简而言之,新闻采编是一个单位的“宣传部”。

第三篇:新闻采编与策划工作

文档

试论新闻采编与策划工作

摘要:随着编辑和采访两个大的体系从相对的分离逐渐成为了主流,各个媒体的独立编辑平台也在逐步地建立,一个全新的报刊新闻采编策划群体也正如日中天地发展起来,并且还成为了各个媒体的总编辑、编委会和各部门的主任等的传统决策人以外的又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媒体走向重要决策系统。笔者将在文章中就报刊新闻中的相关采编工作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新闻;信息采集;编辑;策划

一、网络新闻采编与策划工作的定义及内容

谈到网络新闻编辑策划,首先要明确传统意义上新闻策划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对于“新闻策划”的学术探讨在1997年、1998年两年间曾达到高潮,虽然规模宏大,但学界始终未形成共识。近一年来,随着“新闻策划”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学界对这一论题的理解也部分地趋向共识。

什么是新闻策划?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新闻策划广义上可以包括公关策划、广告策划、经营策划、竞争策划”(武汉大学夏琼教授):“新闻策划只能限定在新闻报道的策划,不要将媒介的经营治理活动拉进来,更不能搞策划事实”(华中科技大学孙旭培教授):“新闻策划应该包括自觉创造‘信源’的新闻事实策划和体现媒介主体性的新闻报道策划”(华中科技大学舒永平教授):“应把新闻策划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新闻媒介策划’”。(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新闻策划包含两部分内容——文档

即对媒体本身的策划和对媒体内容的策划,前者包括市场定位、受众对象、经销策略等;后者包括专版时段的策划、栏目的策划、具体报道的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周建明教授)。

笔者引用蔡雯教授的定义:所谓“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指的是媒介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和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和治理工作。具体说来,这项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媒介定位与新闻编辑方针的确定;第二,媒介新闻单元(指媒介产品中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职能的那一部分)的设计与采编机构的设置和治理;第三,新闻报道的设计与组织。依照这一定义,可以将“网络新闻编辑策划”定义为:网络新闻策划就是网络新闻编辑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和设计性工作,以及对网络传播活动的组织和治理工作。

二、新闻采编创新意识与策划编辑能力探究

随着新闻传播速度的加快,我国新闻传播已实现品牌化经营,电视、报纸、广播等均利用各自的优势,方便、快捷的传递新闻信息。为使新闻信息在生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引起更多的观众与读者,新闻编辑也必须将把关意识引入到创造思路中,以高标准、高质量的新闻编发。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新闻的创新能力,增加自身对于新闻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进行探究,现总结如下:

(1)新闻编辑政治素养及明辨能力的提高。对于新闻编辑来说,政治素养是最基本的能力,若不具备或丧失这一能力,则更无其它

能力。可以说,在新闻编辑的工作中,政治素养有着非常关键的导向作用。我国新闻编辑在政治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立场,以党和人民利益为核心,坚持和拥护正确、合理的政治立场,清晰自身使命,在客观报道中融入自身的主观倾向。针对电子新闻媒体、印刷版新闻媒体,均必须坚持和拥护党的正确舆论,新闻编辑具备高强度的政治敏锐性、鉴别能力,提高自身的明辨能力。新闻编辑必须具有高强度的政治敏锐性、鉴别能力,才可对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识别,对于那些存在新异性新闻,可吸引观众眼球。

(2)创新意识的拓展。人类的进化与发展,就是经过不断的创新,对于新闻而言,创新就是新闻的生命线和灵魂。新闻以编辑为主题,新闻编辑作为新闻的建筑和设计师,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新闻编辑只有储备丰富的知识,才可在编辑工作中,不断的开拓灵感与思维。当然,新闻编辑也是普通的工作者,不需要其成为专家,但为做好新闻编辑工作,就一定要吸取更多的知识,使自己能作为杂家,新闻编辑不仅要熟悉和掌握自己所分管的知识和内容,还要涉猎自然科学、政治、文学、经济、艺术等方面。作为新闻编辑,则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留心平凡的生活,在工作中投身实践。

(3)新时期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在我国新信息时代,新闻编辑主要承担信息工程,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创新意识对新闻的促进、制约和联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促进新闻的严密性和整体性。因新闻传播有自身的传播规律,因此,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是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最基本的素质。可以说,新闻

工作者自身素质同编辑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编辑能力,加强创新意识,是新闻编辑主要的研究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素养,提高政治素养及明辨能力、积累生活素材与提升版面的新意识,方可紧跟时代的创新步伐。

参考文献:

[1]张晓伟.浅议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与创新[j].民营科技,2011(06).

[2]栗铭阳.会议新闻采编思路创新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

(21).

[3]宁娟.新闻采编工作思路创新分析[j].华章,2012(12).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新闻中心)

第四篇:新闻采编部工作总结

经过接近半年的共同努力,部门在大家的瞩目中发展起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的同时,也凸显了相当一部分问题。就目前部门状况和内外部发展实际情况以及以后长远发展,现作出如下总结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年度,部门成员整体人数与原来相比差别不大,各机构之间做了相应的适应性调整。其中,责任编辑一名,副部长五名,资深记者三名,记者八名,基本做到阶梯形分布特点,变化中求发展,发展中稳步前进。

在校园媒体变化剧烈的今天,部门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稳步过渡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取得内部长足发展优势之后,成功打通外媒的通道,适应了整体格局的变化。其中两个副部长对口中国大学生在线,两个副部长分管内部事务协调和外媒,一个副部长做好摄影等工作,真正培养了属于自己部门的优秀摄影记者;资深记者处于成熟和过渡期,发展比较缓慢,在摸索中前进,但调整比较快,适应性比较强,后阶段做出调整之后尽量发挥他们的优势和长处,适应部门的同时做出更好的发展。记者资质较好,发展不错,还需要做相关方面的培训和实际锻炼,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 成绩和做法

首先,在老师的指导和副主任的带领下,顺利过渡,稳步发展,势态良好,取得一部分不错成绩。

第二,部门工作业务方面。高效扎实完成学工战线系列报道活动,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取得实质性效果,与各院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上有所进展。完成前几期干事专业培训工作,并在实际作业中得到锻炼和巩固,效果显著。在新引进的八名记者中已基本突破人均上南湖新闻网数篇的可喜成绩,有待进一步提高。基本实行百分之百对口三大系统和中心的活动报道,如期完成《自强之声》第八 、 九 、 十 、 十一的编撰和发行,并在报纸内容 、 排版形式等方面有所突破。

第三,对外合作交流方面。首先,部门与勤工三大系统进一步构建良好的互动交流机制,为现今以及长远以后的长期合作和交流打下基石;其次,在干事 、 资深记者 、 副部长招聘中,创造了多年级 、 多途径的方法,为人才流通开先河,并初步完成与校学通 、 校级兄弟宣传机构 、 各院系宣传媒介的合作培训与沟通,构建了以中心为主线,辐射各学院,拉拢兄弟团体的发展模式,为进一步的“推出去 、 引进来”人才交流模式创造了基础;再次,突破性地开辟了校外媒体的宣传途径,让宣传效果和层次更上一个台阶。 在新一轮的校园媒体改革中,在以“南湖新闻网”为主体,“我们网”为重要平台的媒体战中,我们做好了实力战 、 持久战 、 人才占和信息战的准备,成功打入南湖新闻网内部,打破了学通社一家垄断的格局,占领了外媒的一个制高点,同时,也巧妙地赢得了一部分南湖新闻网和“我们网“的后台实力,为外部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打开了更宽广的大门。 总之,在各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突破,做好人才储备,延续力量,积攒实力。 三 、 经验和教训

快速的发展着实让人高兴,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才能让部门更好地发展。

第一,内部结构变化进程快,稳定性不够,需要进一步维护。希望部门每一个成员加强内部交流,加强中心交流,加强对外交流,树立部门责任感,中心荣誉感,增强内外部适应性。 第二,各板块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加快形成责任制的工作程序,完善记者接受与高效完成副部长布置任务,副部长接受与高效完成部长布置任务,明晰职能。

第三,内部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在业务素质方面的培训。有待各副部长 、 资深记者与记者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报纸的编排与技术性应用需要加强学习,培养有效接班人。 第四,与外部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推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加强,着力培养新型业务 、 事务兼容人才。 四 、 今后打算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不足,特提出以后几点想法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部门,建设和发展部门,为部门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着力推行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制度,素质培养与专业培训两手抓 ,提高效率,注重成果,努力培养“又专又红”和“一专多能”的人才。

第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握时机,力争上游,切实做好更方面的准备工作,积极备战,为下一月、下一年甚至下一届做好打算。

总之,发展才是硬道理。打造特色品牌,追求高层次发展是部门不变的宗旨。在报纸方面,我们要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体化的办报程序,摆脱技术依赖和人员不足的劣势,稳步发展,加速流程。同时,我们也应该形成我们自己的新闻传媒阵地,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活力,有挑战力,能够撑起部门半边天干事副部长团体,从新型人员配置出发,用专业技术武装,由综合型转化单一型,由单一型造就尖端型,真正把我们的特色和特点发挥出来,创造出最具价值的劳动成果。

第五篇:新闻采编部工作总结

经过接近半年的共同努力,部门在大家的瞩目中发展起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的同时,也凸显了相当一部分问题。就目前部门状况和内外部发展实际情况以及以后长远发展,现作出如下总结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年度,部门成员整体人数与原来相比差别不大,各机构之间做了相应的适应性调整。其中,责任编辑一名,副部长五名,资深记者三名,记者八名,基本做到阶梯形分布特点,变化中求发展,发展中稳步前进。

在校园媒体变化剧烈的今天,部门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稳步过渡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取得内部长足发展优势之后,成功打通外媒的通道,适应了整体格局的变化。其中两个副部长对口中国大学生在线,两个副部长分管内部事务协调和外媒,一个副部长做好摄影等工作,真正培养了属于自己部门的优秀摄影记者;资深记者处于成熟和过渡期,发展比较缓慢,在摸索中前进,但调整比较快,适应性比较强,后阶段做出调整之后尽量发挥他们的优势和长处,适应部门的同时做出更好的发展。记者资质较好,发展不错,还需要做相关方面的培训和实际锻炼,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 成绩和做法

首先,在老师的指导和副主任的带领下,顺利过渡,稳步发展,势态良好,取得一部分不错成绩。

第一,内部体制改革方面。在先前的基础上,在原先部门的整体格局上,进一步完善体制改革,形成了以部门业务为主题的三大板块,形成了以立足学工战线,立足教管科思想政治教育为宣传重点的反馈机制,形成了以服务勤工三大系统,宣扬我校自强自立文化和精神为宗旨的办报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构建具有时期发展特色的部门机构体系。

第二,部门工作业务方面。高效扎实完成学工战线系列报道活动,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取得实质性效果,与各院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上有所进展。完成前几期干事专业培训工作,并在实际作业中得到锻炼和巩固,效果显著。在新引进的八名记者中已基本突破人均上南湖新闻网数篇的可喜成绩,有待进一步提高。基本实行百分之百对口三大系统和中心的活动报道,如期完成《自强之声》第八 、 九 、 十 、 十一的编撰和发行,并在报纸内容 、 排版形式等方面有所突破。

第三,对外合作交流方面。首先,部门与勤工三大系统进一步构建良好的互动交流机制,为现今以及长远以后的长期合作和交流打下基石;其次,在干事 、 资深记者 、 副部长招聘中,创造了多年级 、 多途径的方法,为人才流通开先河,并初步完成与校学通 、 校级兄弟宣传机构 、 各院系宣传媒介的合作培训与沟通,构建了以中心为主线,辐射各学院,拉拢兄弟团体的发展模式,为进一步的“推出去 、 引进来”人才交流模式创造了基础;再次,突破性地开辟了校外媒体的宣传途径,让宣传效果和层次更上一个台阶。

在新一轮的校园媒体改革中,在以“南湖新闻网”为主体,“我们网”为重要平台的媒体战中,我们做好了实力战 、 持久战 、 人才占和信息战的准备,成功打入南湖新闻网内部,打破了学通社一家垄断的格局,占领了外媒的一个制高点,同时,也巧妙地赢得了一部分南湖新闻网和“我们网“的后台实力,为外部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打开了更宽广的大门。

总之,在各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突破,做好人才储备,延续力量,积攒实力。

三 、 经验和教训

快速的发展着实让人高兴,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才能让部门更好地发展。

第一,内部结构变化进程快,稳定性不够,需要进一步维护。希望部门每一个成员加强内部交流,加强中心交流,加强对外交流,树立部门责任感,中心荣誉感,增强内外部适应性。

第二,各板块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加快形成责任制的工作程序,完善记者接受与高效完成副部长布置任务,副部长接受与高效完成部长布置任务,明晰职能。

第三,内部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在业务素质方面的培训。有待各副部长 、 资深记者与记者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报纸的编排与技术性应用需要加强学习,培养有效接班人。

第四,与外部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推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加强,着力培养新型业务 、 事务兼容人才。

四 、 今后打算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不足,特提出以后几点想法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部门,建设和发展部门,为部门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加强各方面交流,切实建立更完善的交流互动平台,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互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二,着力推行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制度,素质培养与专业培训两手抓 ,提高效率,注重成果,努力培养“又专又红”和“一专多能”的人才。

第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握时机,力争上游,切实做好更方面的准备工作,积极备战,为下一月、下一年甚至下一届做好打算。

总之,发展才是硬道理。打造特色品牌,追求高层次发展是部门不变的宗旨。在报纸方面,我们要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体化的办报程序,摆脱技术依赖和人员不足的劣势,稳步发展,加速流程。同时,我们也应该形成我们自己的新闻传媒阵地,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活力,有挑战力,能够撑起部门半边天干事副部长团体,从新型人员配置出发,用专业技术武装,由综合型转化单一型,由单一型造就尖端型,真正把我们的特色和特点发挥出来,创造出最具价值的劳动成果。

上一篇:新闻读后感怎么写下一篇:销售员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