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艺术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艺复兴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从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特征来看,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有建筑类、绘画类、文学和戏曲类、陶艺类、家具工艺类等五个方面的深刻的造诣。本文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分析,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理念,为我们当前艺术设计理念做参考。从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特征来看,具有古典写实主义和庄重典雅的气息。

第一篇:文艺复兴艺术论文

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摘要:从原始社会起,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与劳动,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财富。鉴于中国明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是绘画发展史上重要时间段,本文从中西绘画作品的双重角度,对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深度分析和比较研究,以期对此阶段能中西绘画发展能形成一个比较概况和系统论述,并能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述自己的观点,以期在学术层面上能有所建树。

关键词:中西绘画;山水画;人物画;传统绘画

一、时代背景概述

(一)中国明代

明代自1368年建朝至184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也是我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明代初期,社会稳定程度不高,朝廷严格维护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将勤俭淳朴的社会风气作为关系国家兴亡的头等大事。这样的环境下,仍有少数画家承袭元代画风,但此时并没有设立画院,有的只是宫廷画家和少数名家画家。明代的中期是我国历史上商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奢侈的消费行为盛行,社会风气不再简朴。再加上朝廷对文化的重视,市民文化与市民审美意识逐渐增长。书院等的设置如雨后春笋,绘画艺术上出现大量的名家名作,影响深远。明代晚期,商人与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古典主义的作品,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这一时期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趣味变形的人物画、讲究笔墨的山水画影响力极为深远。

(二)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它的产生对西方艺术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包括达芬奇、拉斐尔等。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时期的艺术不再受宗教的束缚,在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画家们对自然、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科学方法的崇尚。

二、中国明代山水画与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画差异

(一)中国明代山水画特点

明代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明代初期大部分的绘画作品是出自于宫廷画家之手。作品主要服务于政治,能够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较少。后来由于画家和文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画坛上出现了文人山水画。初期的代表作品有戴进的《春游晚归图》、吴伟的《柳下读书图》。明代中期是商品经济发展时期,经济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文人士大夫开始作画自娱,但此时期的绘画以复古为主。代表作品有沈周的《江村渔乐图》、文征明的《古木寒泉图》、唐寅的《落霞孤鹜图》仇英的《桃源仙境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被称为这一时期的“吴门四杰”。到了明代的晚期,吳门画派进入全盛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在此前基础上偏重对美学的效仿,更增添了淳朴趣味。很多绘画作品中能够直接感受到一种大气磅礴的精神气韵,可简单概况成讲究笔墨山水的画风。明代晚期的绘画代表作有董其昌的《秋兴八首图册》。

明代的绘画艺术上重视情感的表达、追求意境,多寄情寓景,抒发高雅、古拙、天真、洒脱等情怀。在绘画艺术风格上除了注重笔墨效果之外,还格外追求对艺术形式的概况及审美情趣的处理。画面空间讲究高远、深远、平远,即所谓的“三远”法。绘画方法以皴、擦、点、染为主,通过控制用笔的快慢、轻重,灵活运用笔的正锋和侧锋,把握用墨的轻淡、干湿,从而进行绘画创作。

(二)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画特点

维茨和杨.凡.艾克是文艺复兴最早尝试风景画的两位艺术家。虽然作品选材仍与圣经故事有关,但在描绘人物画背景时,却真实的还原了客观世界中存在的风景其应有的面貌。16世纪,风景画成为一门独立画科,代表人物有帕提尼尔、阿尔特多费尔和胡贝尔。在帕提尼尔的作品中,风景占据了最主要的画面,人物居于次要地位。但他的风景画并不是实景写生,而是具有幻想全景画特点和人工雕琢的痕迹。《多瑙河风景》是由阿尔特多费尔创作与1520年至1525年间,描绘了雷根斯堡附近美丽真实的景色,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歌颂,是德国第一幅没有人物的纯粹风景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景画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潜在要求下,绘画内容悄悄转向世俗生活。它的出现最初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绘画题材多为耳能熟详的圣经故事。当人文主义随着文艺复兴发展到成熟期,人才开始有意识去观察自然,并尝试自省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想更多的表现自然情趣,而风景画也顺理成章独立了出来。画家们追求客观、写实,视三维空间的表现、不拘常规的构图、体现出对大自然的歌颂。

三、中国明代山水画与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差异

(一)中国明代人物画特点

明代的人物画多以宫廷画师的人物肖像画为主。明代晚期出现了极为富于创造精神的人物画家,作品题材多为道释人物。人物造型夸张变化,笔法遒劲,设色古雅。其中陈洪绶的风格最为独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他的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除此之外崔子忠所画的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尤其擅长白描人物,颇有创意。代表作有《云中玉女图》。

(二)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特点

文艺复兴前期人物画的题材以圣经故事为主,创作思想以人文主义的精神作为指导。画作的构图充满戏剧性,色彩细腻,运用科学的透视原则构建成理性的三度空间,重视对体积感的表达,作品中能够体现出对写实技法的探索。人物画中注重人物与环境背景的关系,体积感、质感、明暗关系的表达。这个时期之后绘画题材从宗教转向了世俗,更多的作品中体现出科学的精神。画家们将解剖学、透视学的只是运用于绘画。代表作品有马萨乔的《出乐园》、《纳税钱》。到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三杰”尤其你是拉斐尔的作品最为突出,画作彻底摆脱了哥特式美术的消极影响,把写实技巧发展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创造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典范之作。他的代表作有《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等。

四、结论

通过对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绘画的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了相同时期中西传统绘画体系所彰显的绘画特征。这一整理和归纳具有理论意义和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这将会影响到今后绘画理论和时间的研究与创作,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创作依据,推动我们绘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栋楠.中国明代山水画与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画对比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2016

[2]苏晓.中西传统人物绘画色彩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艺术硕士,2014

[3]范淼.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之比较[J].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2004

作者简介:

田甜,女,汉族,辽宁沈阳人,中级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在读,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环境与建筑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田甜

第二篇:探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

从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特征来看,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有建筑类、绘画类、文学和戏曲类、陶艺类、家具工艺类等五个方面的深刻的造诣。本文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分析,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理念,为我们当前艺术设计理念做参考。

从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特征来看,具有古典写实主义和庄重典雅的气息。在精神领域,秉着人本主义,肯定现实世界,歌颂世俗生活的信念,使得这个时期内的艺术家与工匠分离,各门类区别开始出现,艺术家的地位逐渐上升。当然,这时也伴随着重要转变,由宗教性质的工艺美术变成了宫廷性质的工艺美术。工艺品的生产与人们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随之工艺美术已能更多地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但是传统工艺美术种类日渐衰落,家具、玻璃、陶器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更注重造型或色彩等各方面的比例与协调。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有着以下五个方面的深刻的造诣。

建筑类

当时的欧洲摒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持续了几百年的哥特式风格受到人文思想的强烈冲击,在建筑的形式设计和室内的装饰设计上,都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共同特征是设计者运用数学比例关系来研究建筑,使空间充满生活气息。

北京的紫禁城是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明朝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明代建筑群。整组宫殿建筑气势辉煌,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明代的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绘画类

在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下,中西方在绘画题材方面都有宗教题材。中国以宗教题材的话只有版画和油画,只占绘画中的一小部分,而且画的是佛教题材中的飞天、罗汉、佛祖及佛教故事,如明代版画《北藏经》。西方国家很多画都以宗教为题材,内容主要是《圣经》里面的故事,主人公为耶稣和圣母玛丽亚,如奇马布埃的《圣母子》和乔托的《逃亡》埃及等。在技法和材料的选用上,亚麻布、油画颜料、素描纸、铅笔等更能体现出油画和素描,注重光线、色彩与空间感,塑造事物的体积感的特点。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诞生了一批能够代表当时时代风格和人物特点的画作。这些大家被后来人所熟知。其中中国有仇英、商喜、唐伯虎、沈周、文徵明等。在西方则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名家。

图一:文徵明 《关山积雪图》

文学和戏曲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三部出自明朝。《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皇帝下令编纂的一部盖世大书,全书一共22937卷,装订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它的编成是明朝的一个文化盛事。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才充分显示出它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地位,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地位。明代通俗小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长篇巨帙,又有短小精悍之作。其中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分别是: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代表作为四大悲剧《麦克白》《王子复仇记》等。中国——大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桃花扇》《金瓶梅》、《三言二拍》以及稍晚问世的《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多是揭露封建社会痼疾、呼唤人性解放、赞美自由、憧憬一个良好社会的杰作,大可以与欧洲文艺复兴的作品媲美。形成了中国小说创作的一个

高潮。

昆曲从明初的诞生,到明朝隆庆、万历之交的驱于成熟,到明代晚期,这是昆剧艺术最有光辉和成就最为显著的阶段,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昆曲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表演、服飾等广泛领域,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曾达到的最高艺术成就和最高品位,后起的任何一个戏曲剧种不得不以它为宗,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陶艺

在西方,陶制品的低廉迎合了市民需求,地位得到重视。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进而影响到欧洲诸地。代表作品有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法国的田园风格陶器、德国的哈夫拉式陶器。

而在当时的中国,明代瓷器在我国制瓷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青花瓷至明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明代永宣青花瓷器被予为中国青花瓷的极品。此后明中期的成化斗彩瓷器更是举世无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频繁交流,景泰蓝瓷器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在明中期又独领风骚,到了明代后期的万历五彩瓷器等彩瓷新品种的烧制成功,更为以后釉上彩瓷的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烧制的方法和内容来看,马略卡式陶器工艺是先成型素烧,然后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二次烧成。早期绘制得内容为图案化的纹样晚期——以写实手法表现神话或日常生活。

图三:动物纹陶壶

田园风格陶器的代表人物是伯尔拉尔·巴利希(1335~1590)装饰手法以浮雕代替了绘画常见题材:鱼、昆虫、虾、蛇和蜥蜴,手法写实,趣味奇特。

家具工艺

文艺复兴风格的家具最早兴盛于15世纪后半期的意大利,随后很快风靡法、英、德等国。家具工艺大大推动了西方家具的造型设计、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的进步。

明代是中国家具艺术出现鼎盛的一个辉煌时期,家具的形式与功能日趋完美统一。明式家具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是硬木家具的形成和流行。所谓“硬木家具”,是指以红木、紫檀、黄花梨、黄杨、榉木、铁力木、鸡翅木等优质硬木为材料所制成的家具,以木质而名。明代黄花梨家具更将中国家具带入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地。因为明代是中国汉室皇权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儒学为主干的古代文化已经非常成熟。释道两家,也在理学上大成于世。明代的知识分子享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无疑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学术修养。黄花梨家具之所以诞生在明代,显然与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修养及审美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密切相关。

明式家具很早以前就给欧洲留下过深刻印象,比如明式家具中的“三弯腿”就比欧洲古典家具的“三弯腿” (如图七)产生要早,或可揣测西方家具借鉴于明式家具的蛛丝马迹。可以肯定的是,明式家具是西方现代家具的鼻祖,那种不事雕琢的造型与线条,对西方现代家具的极简风格显然具有启蒙价值。这种三弯腿比较常见,从束腰处向外膨出,然后内收,到下端再向外兜转,形成三道弯。足部一段有涡纹足、外翻马蹄足。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南吉

第三篇:浅谈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下的艺术

摘要: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明从封建中世纪向现代资本主义纪元过渡的关键期。欧洲中世纪末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寻求自身的政治权利和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需要打破欧洲长达千年的封建专制、宗教束缚的僵局。文艺复兴运动应运而生,成为资产阶级寻求解放思想意识和打破政治垄断的重要手段。文艺复兴运动诞生于彼时意大利的经济贸易中心,佛罗伦萨。佛罗伦萨丰富的古罗马文化底蕴以及繁荣的社会生活,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壮大提供的养料。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强调对古典学说和价值观念的学习、模仿和借鉴。这些新变最早反映在艺术领域。以绘画和雕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一改中世纪枯燥、呆板、毫无情感表现的创作风格,在作品中注入人文主义的活力与激情。意大利的三位艺术巨匠,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更是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艺术领域里推向高潮。本文将以《大卫》和《最后的晚餐》为例,浅谈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下的艺术。

关键词: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艺术;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社会背景

公元380年,古罗马帝国君主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由此开始了基督教对欧洲长达千年的宗教统治。在基督教的鼎盛时期,教会神权一度高于皇权,君主的权利都要通过教皇的授予才能得到合法化。基督教向人们宣传禁欲主义,让人们在基督教教义的规范下克己自律,忍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以求死后能进入到天堂得以永生。中世纪的人们遭受的是教会的精神控制和封建皇权的政治奴役的双重压迫。随着中世纪末期封建体制的解构,从被统治阶级分化出来的新兴中产阶级,迫切地需要进行一场破旧立新的运动,来解放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和政治权利意识,从而让资产阶级获得精神领域和政治领域的话语权。

文艺复兴运动,一方面恢复中世纪以前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另一面,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经典文化进行适应资产阶级的改造,从而创生出新的社会文化。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提倡,文艺作品要表现人的真情实感,科技进步要造福于人,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人要成为万事万物的中心。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还高举人权大旗,抨击当时教会的神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会神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反对基督教倡导的禁欲主义,重视人的现实生活,强调人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人生中的美好和幸福。

三、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下的艺术表现

意大利文艺复兴渗透到艺术领域,让同时期的审美意识产生新质,表现为一部分文艺复兴运动的新思潮转变为新的审美意识,而审美意识创生的审美活动也参与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建构中去,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坚力量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主要集中在绘画和雕塑两种艺术门类上,艺术表现的主题和风格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中世纪的艺术表现主要集中在对基督耶稣和其他基督教人物刻画上,刻画的场景和事件大都是宗教题材,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都呈现出程序化、系统化的风格趋势。宗教人物身上作为人的属性被有意识地缩小,更多地表现为非凡的神性。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提升人物身上的人性,排斥人物身上一成不变的神性,从而打破了中世纪艺术的固有模式,将结合了人性表现的古典主义艺术作为他们艺术表现的内核。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下的艺术成就

(一)初始期的艺术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初始期的艺术作品的主题虽然沿用中世纪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圣经人物,但就艺术风格而言已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初期最为知名的艺术家是乔托,他的绘画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并不基于固有的绘画传统,而是源自乔托自己以自然的视角对生活的观察。乔托一改中世纪绘画艺术表现出的二维平面和等级分层,采用清晰而简约的绘画布局让其所刻画的人物呈现立体的三维特性,人物的不同身形体态清晰可辨,人物所着服装有质感和层次感。更为重要的是,乔托所刻画的人物体现了人所具有的情感,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喜悦、愤怒、绝望、羞愧、怨恨和喜爱。因此,乔托被公認为文艺复兴艺术的领路人。

(二)前期的艺术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前期的艺术大师都出自佛罗伦萨,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是马萨乔,而雕塑艺术的代表人物则是多纳泰罗。马萨乔在艺术表现继承了乔托的艺术传统,将解剖学的知识和透视学的表现手法运用到绘画上。裸体的人物具有更为准确的解剖结构,表情也更为生动。同时期的雕塑家多纳泰罗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古罗马的雕刻艺术进行细致的研究,为了更好的研究甚至专程去到罗马。多纳泰罗一方面借鉴古罗马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基于其对解剖学的研究将人体解剖学中的科学知识运用到艺术品的创作中。多纳泰罗的大卫铜雕像,在技法上使用了古罗马时代流行的圆雕,与中世纪仅作为宗教建筑装饰的平面的人像雕刻相比,更加的生动立体。雕像歌颂人在战斗中取得的胜利以及以人的形象塑造为主要表现手段,重点呈现了大卫身上的人性。另外,这尊雕像是一件裸体雕像,中世纪基督教提倡禁欲主义,一般禁止对裸露人体的艺术表现,只有少数的雕像是裸露的,如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的裸露也只是表现人性的无知和罪恶,目的旨在于对基督教教义的宣传。多纳泰罗打破了这样的禁忌,把大卫雕塑成一位在战斗中取得胜利的少年,头戴战盔脚绑护具,左手叉腰右手执剑,脚下踩着敌人的头颅。大卫裸露的身体展现了其凡人的躯体,在生死搏斗之后大卫的面部表情却十分平静,又显现出其非凡的英雄气概。

(三)鼎盛期的艺术成就。

鼎盛的艺术成就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后期。文艺复兴艺术的鼎盛期大约从13世纪90年代初一直延续14世纪20年代末,繁荣了将近35年。意大利三位杰出的艺术家将文艺复兴艺术推向高潮。

达芬奇进一步完善了绘画艺术的各种技法,如明暗分布、几何和空间透视法、解剖学、缩短法、人物性格刻画等等。他花费毕生精力研究并细致地记录着其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他用油画颜料作为主要的艺术载体,让他的绘画艺术能够更加自然地表现出风景和人物上的光影效果;他对尸体的解剖,让他更好地了解了人的骨骼和肌肉结构,让他的绘画艺术能更精准地刻画出人的身体结构;他在宗教绘画中对人的情感刻画,成为了后世模仿和学习的标杆。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的福音书讲述基督在受难前和他的十二位门徒吃的最后一顿饭。最后的晚餐最早是以经文的形式被记录而流传下来的宗教故事。中世纪的宗教绘画将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转变成视觉艺术形态,更多的是为了宗教宣传服务。公元6世纪,拉文纳的镶嵌画《最后的晚餐》,画面中的人物以基督为首,十二名信徒沿着半圆的桌子依次排开。基督的头上有光环,着装的颜色与十二名信徒明显不同,身体被拉长放大,显示基督非凡的神性。四名信徒望向桌子一头的基督,七名信徒望向桌子另一头背叛基督的犹大,紧张的气氛给人剑拔弩张之感。整幅画忽略了现实视角下的人物比例,人物呈几何简化形象,缺乏人的个性表现。

公元14世纪20年代,乔托的《最后的晚餐》,图画中描绘了基督和他的十二名信徒围坐在桌子周围享用最后的晚餐,期间基督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人出卖了我。”。信徒们面面相觑,脸色沉重。明显出卖基督耶稣的人是谁这一悬念还未揭晓,一切仿佛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乔托的《最后的晚餐》比起中世纪的那幅,采用了空间透视的艺术手法,让画面呈现出三维立体的效果。人物的表情生动了起来,人物身上的服装更有层次感,色彩的运用也更加的丰富。不光基督头上有光环,十二名圣徒头上也有光环,从侧面表明人皈依基督教,聆听主的教诲,通过修习也可以获得和基督一样的神性。这就拉近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人性元素开始渗透到宗教神性的表现中。

公元15世纪90年代,达芬奇的壁画作品《最后的晚餐》,在技法上,达芬奇运用空间透视法和缩短法,让画面拥有宏大的立体三维空间,光影的运用则让整幅画有了明暗变化。在构图上打破了过去基督和圣徒围桌而坐、略显呆板的布局,将基督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十二名圣徒以基督为中心向左右分坐,左右各六名。基督的左手平摊,右手呈抓取状,镇定的神情带有一丝悲伤。每位圣徒从面部特征到身上服饰都显现出各自的特性,当听到他们当中有人出卖基督的消息,有的惊讶、有的愤怒、有的疑惑等等。达芬奇在刻画圣徒们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时,不光依靠他们的面部表情,还融合了他们的肢体语言。作者取消了基督和十二名圣徒头上的光环,暗喻地否定了基督和其十二圣徒的神性,把他们描绘成活脱脱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最后的晚餐,同一的宗教题材,在欧洲中世纪末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完成了从彰显神性向颂扬人性的艺术转变。这固然与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得益于艺术经验技术操作本身的进步以及科学理性向艺术领域的渗透。人文主义哲学、解剖科学和纯熟的艺术经验技术操作在文艺复兴艺术的鼎盛期融为一体。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雕塑是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像《大卫》。米开朗基罗无论是他的绘画还是雕塑都无疑热衷于人体的美感表现。米开朗基罗并没有像多纳泰罗那样严格依照《圣经》的记载把大卫塑造成少年形象,而是把他塑造成一名全身裸体的青年形象。大卫的青年形象相比少年形象,肌肉的线条明显,体格更加壮硕饱满,甚至手足部静脉都清晰可见。如果说多纳泰罗雕塑的大卫少年形象还需要头戴战盔手执利刃、脚踩敌人头颅才能展现其战力和英雄气概的话,米开朗基罗雕刻的青年版本全身肌肉的力量感,身体比例协调的美感以及打出投石一刹那凝视敌人的坚定眼神,足以把一位保家卫国的人类英雄表现的淋漓尽致。他身上没有超人的神性,靠的是无以伦比的勇气和机敏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彰显的是伟大的人性。

綜上所述,文艺复兴艺术通过借鉴优秀的古典艺术,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吸纳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改变了中世纪的艺术传统。文艺复兴艺术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子系统,参与到近代欧洲文化的建构中,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叶胜年. 西方文化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4.

[2]裔萼.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1.

作者:饶建伟

上一篇:金融专业导论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