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2022-05-1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发展和应对我国加入WTO后质检市场开放的新形势,各地质检机构的实验室建设掀起一个高潮,纷纷在检测设备投入、检验人员培训、质量体系建设、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信息化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质检机构进行LIMS建设与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产品选型与功能需求的整理。

第一篇: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基于信息系统审计视角的高校内控系统分析

【摘 要】 高校综合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财务信息系统,健全的信息系统审计程序既能有效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又能使其合理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益。文章结合目前频发的高校腐败现象,依据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高校内部审计准则,分析现代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控体系建设的状况,从信息系统审计的视角查找当前高校内控体系的缺陷与不足,指出只有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构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方能从根本上控制不断蔓延的高校腐败现象。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高校腐败现象

一、引言

近几年,全国各地高校腐败案件频频曝光,大学领导在基建工程、后勤运行、招生调剂与仪器设备采购环节受贿现象频发,这些腐败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百年名校武汉大学两名高层领导利用职权收受巨额贿赂,被捕落马,严重冲击了大学在公众心目中的“象牙塔”地位。预防与遏制高校腐败现象,成为当前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系统审计监控功能弱化,内控体系建设不完善,是高校腐败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构建完备的高校内控体系是从根本上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关键。

二、信息系统审计与内部控制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高校综合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指出,信息系统审计是指由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对信息系统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流程开展的一系列综合检查、评价与报告活动,该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信息系统审计活动。

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首先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经过信息沟通和专业技术方法处理;进而对信息系统能否有效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及时维护数据完整作出判断;最后测试信息系统能否促使被审计单位充分高效地使用资源,能否促进被审计单位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阶段,所涉及的审计方法需要具备信息化专业技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首先需要进行了解和描述,再进行专业技术测试。

内部控制系统以控制环境为核心,由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和监督五要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准则》(2009年9月1日颁布实施)定义的内部控制为“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保证资金、资产、资源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保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而制定与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保证措施和业务程序。”

三、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分析

(一)硬件软件配置齐备,内部控制理念缺乏

目前,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信息化,实行计算机财务信息统一管理,在跨校区财务管理平台上实现信息数据同步。特别是以硬件VPN(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技术组建的财务专网,为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计算机信息统一管理和维护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基础平台。但是,随着硬件设备的更新、软件系统的升级和VPN技术的发展,仍有部分院校领导和财审负责人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二)复合型审计人才缺乏,风险评估技术滞后

现代内部审计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具备审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目前,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工程进展缓慢,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缺乏制度创新,尚未形成有利于复合型审计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信息技术风险评估是高校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前提。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风险评估技术滞后,尚不能准确识别与信息系统技术相关的内部和外部风险,缺失完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因而不能准确分析信息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三)内部控制环境弱化,缺失风险控制评价

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环境优劣的主要考察因素有:单位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人事安排以及领导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管理理念和风格等。目前,高校管理者大多是某些专业突出人才转换而来,在管理理念上或多或少受到非管理专业思维模式的误导,在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分析上缺乏科学认识。例如,在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方面,职责不清晰、权限不明确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考核机制上,更侧重于对工作态度等主观表现评价,忽视了专业不胜任、职责不相容原则的运用。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风险评估有三个步骤:首先,通过信息沟通与交流,判断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然后,分析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后,总结环境测试数据,制定控制措施,撰写风险评估报告。目前,大多数高校是在风险发生后,才从自身找原因,忽视了从源头采取措施,避免事态发生。

(四)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导致内控体系不完善

根据《会计法》相关规定,校长对学校财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高等教育法》依法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了校长和学校内部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校长负责管理日常校务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时而“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多头操作”。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涉及各个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各单位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内部管理办法和监督控制手段,但是缺乏综合衔接的内部“统一管理”办法和联动牵制的内部“监督控制”手段,达不到整体运用的理想效果,从而导致部门之间工作重叠、利益矛盾、效率低下。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必然导致资源配置失调,难以充分利用资源获取最大效益,进而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崩溃,严重制约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人为干预信息系统监控功能,肆意变更财政预算支出项目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配置了功能强大的综合财务管理系统,对校级和二级单位以及基层单位的财政预算通过信息系统实施监控,对预算项目的经费执行情况实时结算汇报,并对出现赤字的非正常项目及时通报预警。但是,近年来“刚性预算”的严肃性频受挑战,高校预算管理不规范的项目渐趋增多,弱化了财政预算的权威性。财政预算一经教代会表决通过,对任何教职工和学校领导都具有约束力,无权随意变更项目内容和预算金额,因发生特殊情况未列入预算又必须急办的项目,必须按财政主管部门规定程序上报审批、调整预算。然而,仍有部分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法规观念淡薄,人为干预信息系统监控功能,肆意变更财政预算支出项目,不时挑战“刚性预算”的严肃性。

四、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要高度重视。为适应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审计人员要增强紧迫感,努力学习现代计算机技术,不断提升信息化审计的技术水平。作为高校的领导层,更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及时更新硬件设备配置,升级信息化软件系统,实行计算机财务信息统一管理,完善信息系统“数据同步、统一管理”体制,坚持以硬件VPN技术组建的信息系统平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软硬件配置的不断更新,高校领导和财审负责人应更加重视信息系统管理,增强内部控制理念,及时建立和完善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的高校内控体系。

(二)加强培训、积极引进,建立复合型审计队伍

审计专业知识不仅关系到高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事关整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审计队伍,对审计人员定期培训、定向交流,让专业审计人员轮流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也可以选择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学习交流,详细记录审计实践的经历,及时总结大案要案审计的经验,并将这些素材加以提炼、内部交流,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实践能力。另外,审计专业人才对实践性要求较高,高校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模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化审计人才。通过人才引进模式,吸收专业知识丰富、计算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到信息化审计队伍中来,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构建信息化审计软件平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系统和审计系统逐步实现了实时联网,强化了审计部门的事中审计监督职能。目前,大多数高校已更新计算机硬件设备、升级财务系统软件,并着手构建信息系统审计平台。信息系统审计软件历经数次升级,功能逐步完善,主要有四个模块:(1)“审计项目管理”模块,进行人员分工、业务协作,监控审计工作进程;(2)“财务数据查询”模块,审计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和授权范围,查询预算项目执行情况、分析经费支出数据;(3)“财经审计法律法规查询”模块,审计人员可以方便地检索、查询最新的法律法规文件;(4)“审计公文管理”模块,审计人员检索、查询、编写、存储相关审计项目的适用性文件。

(四)合理设置审计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目前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带来的内控体系不完善,应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解决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缺陷。内部审计部门与单位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相对独立,专业技术要求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虽然高校领导的权力受党委和纪委等部门的监督和制约,但大都是事后监督、查证落实。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更侧重事前预防,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分析风险的影响程度,从而在根源上防止高校腐败案件的发生。

(五)强化信息系统监控功能,实行财政支出“刚性预算”

高校的年度财政预算确定以后,必须维护其“刚性”,不能肆意变更项目内容和预算金额。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战略基础上,预算制定过程是一个联系各部门实际情况、注重各项目绩效考评的决策过程。预算一经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便具有“强制性”,学校各部门承办的具体预算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所有经济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围绕财政预算,强化全面预算的“刚性”。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学校的年度财政预算跟踪监督各项目的预算执行过程,即时反映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严格监督预算支出额度,结合高校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制约措施。

五、结语

近年来频发的高校腐败现象,与信息系统审计功能弱化、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密切相关。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我们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培养复合型审计队伍,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构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不断蔓延的高校腐败现象。

【参考文献】

[1] 姜猛.试论以内部审计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财会通讯,2011(8).

[2] 唐文杰.高校信息系统审计策略探讨[J].财会月刊,2012(15).

[3] 胡玲玲.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商业会计,2012(10).

[4] 杨霞光.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探讨[J].商业会计,2010(14).

[5] 姜猛.以内部审计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可行性分析[J].审计月刊,2010(7).

[6] 邱玲.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审计,2011(4).

作者:王恒斌

第二篇:质检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分析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发展和应对我国加入WTO后质检市场开放的新形势,各地质检机构的实验室建设掀起一个高潮,纷纷在检测设备投入、检验人员培训、质量体系建设、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信息化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质检机构进行LIMS建设与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产品选型与功能需求的整理。

关键词: LIMS;产品选型;功能模块;IS0/IEC17025

LIMS是英文单词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它是由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组成,能够准确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LIMS基于计算机局域网,专门针对一个实验室的整体环境而设计,是一个包括了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内的高效集成系统。

作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LIMS把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通过优化实验室的业务流程,根除那些陈旧的管理理念和业务环节,填补实验室管理上的“漏洞”,通过精简实验室现有的运作环节,探索信息技术、仪器技术、分析测试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提高实验室的综合竞争力。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把LIMS建设作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与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按照IS0/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的管理要素和技术要求,建设LIMS。

1 选择LIMS产品

1)尽量选择有实力有诚意的本地开发厂商。如果供应商中有检测背景的专家就再好不过了。

2)明确需求。有了明确的需求,就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产品的功能,及二者的符合程度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3)考察技术架构,灵活性和开放性不好的技术架构会让机构付出代价。因为机构的内部流程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LIMS系统也会经常调整。如果LIMS系统的架构不好,降低了系统的柔性,就会在系统接口、可配置性、内部集成性上留下隐患。

4)看项目团队和实施方法。LIMS是一个应用软件,实施过程不是简单的软件安装,还有繁琐的设置和大量的培训工作。没有好的实施项目团队,会导致项目失败。如果实施过程没有保障的话,也是不能够令人放心的。

2 LIMS的功能模块

2.1 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功能包括监督计划管理,业务登记,合同评审,业务下单,业务变更,业务审批,业务监管,业务查询,业务归档等。

不同业务类别的登记内容可配置;业务编号可配置;业务流程(包括样品流程、检测流程、报告流程、计收费流程等)可配置。

业务管理理界面能根据业务类别或样品类别自动跟出不同的登记模板;随着业务的增加或调整,登记模板可以定制扩充,模板的输入项可以自定义扩展。

业务登记时能够清晰的录入三个层次的内容:业务描述信息,各批次样品信息,每批次样品检测项目列表信息;同时,业务登记模块应具有自动规则编号,自动计算周期,自动计算费用,自动任务分配等功能,功能的规则和启用可在系统管理模块中配置;

业务受理模块应设计多种方式的快速录入功能,如快速选择项目功能,自动关联输入功能,自学习功能,批登记功能,三个层次的复制、粘贴功能,自定义项目组功能,历史信息导入功能,全键盘操作等,实现业务信息的智能化、向导式快速录入。

2.2 样品管理

样品管理功能包括入库管理,领样管理,还样管理,发放管理,分样管理,留样管理,样品查询等功能;实物样品采用条形码快速定位、签收、流转管理;样品条形码标签内容可自定义。样品管理模块能对抽样、来样、试样、留样、余样等不同阶段不同型态样品实现全面管理,提供样品接收、确认、前处理、分发、传递、检测、保存、处置、归还等全程管理功能;利用条码标签实现样品的唯一性定义和快速查询定位。

2.3 检测管理

检测管理功能包括任务分配(可多级),前处理登记,检测登记,结果登记,单项评价,结果审核,原始记录单登记,原始记录单审核,检测任务查询等;检测管理支持批处理功能;具有任务分配、分包管理、结果登记、评价、审核等检测过程管理功能,支持数值、字符、文件、表格、图谱等各种结果类型,可设置计算公式、判定指标等业务规则;通过仪器设备接口功能,直接导入原始检测数据;利用电子签名技术审核结果,确保数据安全。

2.4 报告管理

报告管理功能包括报告编制,报告审核,报告批准,报告打印,报告发放,报告归档等功能;系统可按业务单出报告,也可按样品单出报告,还可以指定项目出报告;报告编制时选择模板自动编制。

系统能够提供强大的报告模板功能,能够轻松生成各类业务复杂的中/英文检测报告;支持数据汇总、多人会签、多级审批、电子签名、报告打印、发放登记等功能,充分满足省质检院对检测报告的大批量严格管理功能。系统应具有报告集中打印功能,实现多个入纸盒自动选择,单双面打印,套表打印,打印作业排队,合并打印等,在需要时还可将打印机分组并实现作业均衡分配、故障机作业自动转移等以支持大批量报告打印任务。

2.5 费用管理

费用管理包括计费管理,收费通知,收费管理,发票管理,预付款管理,账户扣款管理等功能;对于协议客户,系统能够根据协议折扣(或批次价格)自动计费;关联客户的业务单可以合并收费;系统应具有收费标准管理,自动计费,收费管理,发票管理,应收款查询统计,缴费通知,财务报表等财务管理功能,支持现结、账户扣款、挂账等多种结算方式。

2.6 客户管理

客户管理包括客户基本信息管理,联系人管理,客户协议管理,关联客户管理,客户查询,客户业务统计等功能;客户管理功能如客户档案、信誉等级、VIP折扣、合同文档、预付费账户、业务统计等;客户服务功能如事件通知、投诉处理、满意度调查等;客户操作功能如远程报验、进度查询、结果查询、报告下载、意见反馈等。

2.7 人员管理

针对检测机构各类人员,系统应提供完善的人员管理方案,如人员基本信息、人事关系、能力确认、资格确认、授权管理、工作记录、监督、评价、培训、考核等。

2.8 仪器设备管理

系统应提供设备台帐,申购采购,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计量校准,期间核查,故障维修,借还登记,状态控制,封存报废,使用率统计等管理功能,最大限度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自动化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质检机构以ISO/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来指导LIMS的规划与设计,与质量体系建设同步进行,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使质检机构在质量体系建设及实验室规范管理方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可大大促进质检机构的业务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LIMS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检测机构业务的发展、管理模式的改进,LIMS系统也将不断随需而变;因此,LIMS供应商的现场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成本,将是系统后期使用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应志春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文集》,2008.

[2]《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

[3]武敬、杨建华,《实验室管理系统初探.资源环境与工程》,2004,9:68.

[4]《ASTM Designation:E1578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标准导则》.

作者简介:

乔奇臻(1979-),男,浙江省杭州市人,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相关

作者:乔奇臻

第三篇:船舶电力系统模拟训练教学系统设计分析

摘要:根据船舶电力系统的设备特性、结构和操作,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了模拟训练教学系统。该系统通过对船舶电力系统的分析,给出了系统软件设计方案,对教学系统的功能组成、软件设计以及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际使用表明,模拟训练教学系统使学生通过点击计算机键盘和鼠标就可以对船舶电力系统进行操作、训练,可用于船舶电力系统实验教学。

关键词:电力系统;计算机仿真;模拟训练

由于船舶电力系统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其运行操作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熟练程度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船舶电力系统各个岗位人员的操作正确率和熟练度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如果使用实装系统进行训练,会受到训练时间、训练地点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对船员进行全面的操作训练,特别是如何对故障状态进行处理的训练非常困难,而且会造成一定的设备损耗,因此如果对学生进行船舶电力系统操作训练也是海军工程大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本文借助计算机软件,即用计算机软件描绘出装备的外形、内部结构及操作平台,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船舶电力系统模型,使学生通过点击计算机键盘和鼠标就可以实现船舶电力系统的模拟训练学习。

一、船舶电力系统模拟训练教学系统功能分析

船舶电力系统模拟训练教学系统需要模拟电力系统与船舶其他分系统之间交换必要的信息,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使学生在与实艇外观功能一致的装备上训练,学习各项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因此,系统需要从总线上获取数据,具体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训练题库、工况库)、训练课程管理(训练场景、工况参数设置)、训练过程管理(训练模式设置、学生名单设置、故障设置、训练过程观测)、评估与打分历史数据查询分析(训练评估、建议)等,同时运行一些必要的控制指令以达到全船训练的目的,这种模拟训练是在实时、逼真的仿真环境下进行的,其主要功能组成如图1、图2所示。

第一,手动方式时,模拟训练教学系统训练学生除了应对机组紧急停机故障进行保护,完成电站运行参数的监测、显示、故障报警和网络通讯,不参与控制和管理;还训练学生对于机组的启、停机、加速、减速及合闸、分断等动作的完成。

第二,半自动方式时,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整个电站的运行,既处于学生的管理控制下,又可以自动完成相关控制功能,达到一种人工管理与自动控制的有机结合;此时,手动方式下的电力系统功能均有效,此外还需要训练学生对机组(停机)故障进行保护和分级卸载功能;机组的启动、停机、加速、减速和发电机断路器合闸/并车、分断、跨接断路器的合闸、分断、并车以及调频调载等功能通过操作按钮进行操作。

第三,自动方式时,电力网络在监控系统控制和管理下始终处于全自动运行状态;此时,半自动方式下的电力监控分系统功能均有效,监控系统除了进行电站运行参数的监测、显示、故障报警和网络通讯以及对机组实施故障保护外,还将实现如下主要控制功能:电网失电自启动、跨接断路器合闸/并车、跨接断路器分断、分级卸载、自动调频调载、自动增/减机、故障换机等功能。

模拟训练教学系统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对船舶电力系统基本操作,以机组启动为例,要求学生熟悉机组启动的基本过程,以及对启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的应对,因此教学系统定义“机组启动”的功能是:当按下“启动”按钮时,系统首先检测该机组有无相关故障,其次检测该机组是否为“备车完毕”状态,最后检测相应机旁控制箱操作部位转换开关是否为“遥控”位置。当以上条件全部满足后,系统向该机组发出启动信号,待机组启动成功后收回该启动指令;若发出启动信号后机组三次启动均未成功,系统收回启动指令并发出“启动失败”的声光报警。机组启动的流程图见图3所示。

二、船舶电力系统模拟训练系统软件设计

根据模拟训练教学系统的功能分析,为了能够实时运行仿真模型,实现在线训练系统,系统软件主要分为应用层、服务层和数据库层。模拟训练系统的数据源和受控对象均为仿真模型,仿真模型与真实系统的各种监控设备之间从数据链路层上是相互独立的。

模拟训练教学系统需要首先建立船舶各种设备的数学模型。由于教学系统的数据源和受控对象均为仿真服务器提供的仿真模型,为了能够实时运行仿真模型,实现在线训练,首先模拟训练教学系统需要具备完成模型计算任务的仿真服务器,负责训练过程所有模型的计算工作。训练人员的操作终端则直接采用平台系统的标准PC机,将训练系统软件嵌入到PC机的监控软件中。另外教学系统还需要设置教练工作站,供教练设置训练任务,监视训练过程使用。

三、关键问题的解决

第一,教学系统中针对实际船舶各种设备的建模研究,系统实现过程中,基于分布式系统的模型运行的实时性是教学系统建模技术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主要原因在于,由于船舶电力系统的复杂性非常高,导致其仿真模型的复杂性也非常高,因此其仿真模型所需的计算资源极其庞大,普通的计算机计算模型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于是仿真模型模拟某一场景的运行时长将远远大于实际设备在某一场景下的运行时长,这将无法满足模拟训练对仿真模型的实时性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学系统在硬件上采用了多内核的CPU组成的仿真服务器,通过多核硬件环境下仿真模型的并行计算方法,实现了分布式环境下的实时调度算法和实时通信协议。

第二,模拟训练教学系统内容以及训练有效性的研究。船舶电力系统结构复杂,其包含多台发电机组、配电板、断路器及负载等设备,教学系统通过对上述设备的分析研究,能够正确显示系统的控制状态、各机组、断路器、负载以及各配电板的位置关系、机组状态、断路器状态以及负载接入状态等。

第三,模拟训练教学系统评估方法。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针对教学系统的各项模拟训练操作,系统综合模拟训练数据库知识发现,设计了一套有效的模拟训练评估标准和指标,能够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有效评估,以便于进一步指导训练。

四、教学效果

在虚拟训练闭环中, 设备作为抽象实体存在于信息空间, 学生更易于接受;学生是虚拟训练系统的宿主, 通过虚拟装备的各项参数及各种外在表现认识设备特征。教学系统使学生在训练时能够实时运行仿真模型,模拟真实设备的各种特性和行为,了解并掌握实际设备的操作使用、指挥、维修等技术与技能,其操作界面与实际船舶操作完全一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小结

模拟训练教学系统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根据船舶电力系统结构,构建实船各种设备的数学模型并实时运行仿真模型,将模拟真实设备的各种特性和行为在虚拟系统中动态演示、操作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因此在国内外各种舰载模拟训练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蔡伦,卜乐平,杨新德.基于XNA的三维监控系统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0,(8).

[2]任传俊,蒋志文.Real-time workshop实时仿真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7,24(8).

[3]常广晖,王永生,梁述海.基于RTW和VC的半物理仿真系统的开发[J].计算机工程,2007,33(17).

[4]李连军,戴金海.基于simulink模型的com组件及其性能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5,22(9).

[5]韦韩英,刘平键.船艇电站系统的综合仿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2,(3).

[6]吴斌.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7]Schaefer R,Kim K.Excitation Control Of the Synchronous Generator[J].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 Magazine,2001,7(2).

[8]刘兴杰,田建设.基于MATLAB的发电机并网动态仿真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3,(4).

(责任编辑:王意琴)

作者:闫晓玲 王黎明 卜乐平

上一篇:大学生英语论文范文下一篇: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