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认识自我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人的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研究

摘要:文化心理学兴起以来,对中国人自我构念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主题。本文从对中国人区域自我构念的研究争议入手,系统地回顾了自我构念的概念内涵及演变历史,发掘整理了有关中国人自我构念研究的重要成果,并依据“理论建构——工具开发——现状调查——关系考察——功能探索”这一逐层展开的逻辑链,多层次探索了中国人的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主题,揭示了中国人自我构念的现状,说明和解释了中国人的自我构念与文化的关系及相关功能。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一)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理论的建构。辨析了文化心理学对文化与个体关系的认识,发现存在文化支配论和相互作用论两种观点。从相互作用论出发,结合文化会聚主义视角,建构了一种个人本位文化、关系本位文化和社会本位文化相会聚的自我构念理论。该理论注重主体和多元文化客体相互作用的性质,主张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主要有个体性、关系性、集体性、自主性、平等性等五个方面的内涵,并论证了它们的合理性。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理论是一种多维理论,超越了“独立/互依”双维自我构念理论,可更为准确地说明中国人的自我构念。(二)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测量工具的编制。依据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理论,采取深度访谈法和测验法,基于全国范围取样的数据,通过项目库建设、预测试、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步骤编制完成了一套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问卷。对反映该问卷的核心指标,如内部一致性系数、效标关联效度、共同方法偏差、测量不变性等进行了测量和说明,保证了这套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三)中国人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的现状测量。采用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问卷,对中国人的自我构念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全国样本在自我构念的关系性上得分最高,在集体性、自主性和平等性上得分逐次降低,个体性上得分最低;中国南方与北方在个体性和关系性上没有显著区别,在集体性、自主性和平等性上北方高于南方;中国中西部的集体性高于东部,其他维度没有显著区别;此外,还从性别、年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等方面对当下中国人自我构念的基本状态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地区人均GDP、水稻种植指数和气候经济指数在说明中国人自我构念上的局限性。(四)文化与自我构念关系的实证考察。采用测验法、文化启动法和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展开了三项研究,探索了西方文化、儒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人自我构念的关系。综合三项研究发现,西方文化主要影响到自我构念的个体性和平等性,儒家文化主要影响到自我构念的关系性,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影响到自我构念的集体性和平等性,三种文化对自我构念自主性的影响未发现显著差异。由此说明,三种文化与中国人自我构念的多元内涵既具有联系上的特异性又具有共享部分,中国人的自我构念具有文化会聚性质。(五)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的智慧功能探索。本部分包含两项研究。研究1以测验为主的方式发现了自我构念的集体性、平等性与智慧有着较高正相关,而个体性、关系性与自主性与智慧的相关相对较弱。研究2基于人际冲突情境实验范式,探索了自我构念在人际冲突与智慧间的作用。发现自我构念的集体性与平等性能够调节人际冲突类型和智慧的关系,可影响所罗门智慧悖论现象的发生,具有对智慧的影响功能。本文较大贡献之处可能有两点:1.系统发掘梳理了文化心理学兴起前后对中国人自我构念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心理学史方面的价值;2.建构了一种新的自我构念理论,以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认识当下中国人的自我构念提供了部分新知识。

关键词:自我构念;文化会聚主义;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独立自我;互依自我

学科专业:基础心理学

摘要

Abstract

第1部分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把握多元文化混搭背景下中国人自我构念的新内涵

1.2.2 应对中国人区域自我构念研究的相关争议

1.2.3 揭示多元文化与中国人自我构念的关系机制

第2部分 文献综述

2.1 自我构念概念及演变

2.2 自我构念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2.2.1 自我构念与自我

2.2.2 自我构念与自我概念

2.2.3 自我构念与自我图式

2.2.4 自我构念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2.3 中国人自我构念的早期研究成果

2.3.1 一些具有影响的现象学描述观点

2.3.2 伦理本位理论及评价

2.3.3 差序格局理论及评价

2.3.4 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及评价

2.4 文化心理学对中国人自我构念研究的重要成果

2.4.1 华人四元自我理论及评价

2.4.2 双文化自我理论及评价

2.4.3 自我边界理论及评价

2.4.4 中式自我的太极图模型及评价

2.5 文化心理学对中国人自我构念研究的当下争议

2.5.1 水稻理论的提出与回响

2.5.2 后续研究及争议的加剧

第3部分 问题提出、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3.1 问题提出

3.2 技术路线

3.3 研究方案

3.3.1 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理论建构

3.3.2 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3.3.3 中国人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的测量

3.3.4 文化与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关系的实证考察

3.3.5 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的功能探索

第4部分 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理论建构

4.1 文化与个体关系的两种典型观点

4.1.1 文化支配论

4.1.2 文化与个体相互作用论

4.2 文化会聚主义:对相互作用论的拓展

4.3 文化会聚主义视角下理解自我构念

4.3.1 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概念的提出与问题

4.3.2 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理论的内涵

4.4 小结

第5部分 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5.1 引言

5.2 方法

5.2.1 项目生成

5.2.2 预测试

5.2.3 问卷的因子分析

5.3 结果

5.3.1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5.3.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5.3.3 信度检验

5.3.4 效度检验

5.4 讨论

5.5 结论

第6部分 中国人的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测量

6.1 引言

6.2 方法

6.3 结果

6.3.1 中国人的自我构念现状分析

6.3.2 中国人自我构念各维度相关预测指标检验

6.4 讨论

6.5 结论

第7部分 文化与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关系的实证考察

7.1 引言

7.2 研究1 基于文化认同与自我构念关系的研究

7.2.1 方法

7.2.2 结果

7.2.3 讨论

7.3 研究2 基于文化图标启动范式下的测量研究

7.3.1 方法

7.3.2 结果

7.3.3 讨论

7.4 研究3 基于文化图标启动范式下的内容分析研究

7.4.1 方法

7.4.2 结果

7.4.3 讨论

7.5 综合讨论

7.6 结论

第8部分 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的功能探索

8.1 引言

8.2 研究1 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与智慧的关系初探

8.2.1 方法

8.2.2 结果

8.2.3 讨论

8.3 研究2 自我构念对人际冲突与智慧推理的调节作用

8.3.1 方法

8.3.2 结果

8.3.3 讨论

8.4 综合讨论

8.5 结论

第9部分 总讨论、总结论、总结与展望

9.1 总讨论

9.1.1 对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理论的思考

9.1.2 对工具开发与现状调查的思考

9.1.3 对文化与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关系的思考

9.1.4 对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智慧功能的思考

9.2 总结论

9.3 总结

9.3.1 理论创新

9.3.2 方法创新

9.3.3 不足之处

9.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问卷

附录2 文化会聚性自我构念问卷题库资料

附录3 20项陈述测验简版

附录4 关系、个体和集体自我问卷

附录5 中国人价值观问卷

附录6 Marlowe-Crowne社会称许性量表简版

附录7 文化认同问卷

附录8 成人自我超越问卷

附录9 整合智慧量表

附录10 情境智慧推理问卷

上一篇:政治文化研究差异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融合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