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我的新时代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开启我的新时代范文

开启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王岐山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07日 02 版)

党的十八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归其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章中明确总书记的核心领导地位,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战略部署,描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必将极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成为党史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踏上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也是1840年以来团结全体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最大公约数。鸦片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警醒,无数志士仁人从来就没有甘心落后挨打,矢志不渝探索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蒙受苦难、探求光明的逆境中应运而生,带领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使“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清晰记录下中华民族从倒下去到重新站起来的漫长历程和高昂代价;经过改革开放前30年的艰辛探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展现。96年不平凡的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正确的抉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入,以新发展理念为支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总书记不仅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时,就是实现伟大复兴之日,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5年来,总书记就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无不源自于党章,联系世情国情党情,结合党史、国史和中华文明史,把握历史、现实和未来,针对突出矛盾、破解现实难题,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昭示着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要全面、科学、准确地学习领会,把握思想理论脉络和历史文化源流,掌握蕴含的哲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用心学习、用心体会,在学思践悟中融会贯通,在考验磨砺中提高觉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丢失的阵地,把走弯了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党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对人用好人、树立鲜明的价值观和政治导向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统

一、不可分割。只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势不可挡。

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以及由此积聚起的民心民意,是党执政最根本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激发出民族活力和创造力。我国人口多、地域广、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差异大,城乡、区域、行业、人群收入分配在快速发展中拉大了差距,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进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甚至违纪违法攫取利益,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总书记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使命担当,正风肃纪反腐,挽狂澜于既倒,逆转了多年形成的“四风”惯性。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总书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党风为之一新,试出了民心向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共产党人觉悟,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果断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铲除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利益集团。5年来波澜壮阔的实践充分证明,把全面从严治党摆上战略布局英明正确,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校正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航向,使党经历了革命性锻造。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十八届党中央工作的最大亮点,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竭诚拥护,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共识越来越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把党建设好,国家才能兴旺,人民才能拥有美好生活。总书记回应党内和群众期盼,要求党的十九大后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党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只要始终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党就必将无往而不胜。

全面从严治党为历史性变革提供坚强保障。我们党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出发,深刻洞察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以顽强的斗争精神、补天填海的气概,带头履行主体责任,直接领导指挥,具体部署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不搞藏着掖着,把问题揭摆开来,牢牢抓住不放,狠抓整改落实,件件要有着落;严明党的纪律,监督执纪问责,解决“灯下黑”,打通“中梗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冲破利益藩篱,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有力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既有当下“改”的举措,又有长久“立”的机制,制定修订90多部党内法规,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命,推动破解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使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确保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航船行稳致远。

维护好党内政治生态。党章是共产党人的“原教旨”,实现共产主义是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不能因为目标遥远就丢弃了信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首先要寻根溯源、返璞归真,坚信真理的力量,胸怀远大目标,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绝不能搞政治虚无主义。总书记指出的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七个有之”完全是有的放矢。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培育对党忠诚的品格。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要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尺子,准确把握“树木”与“森林”的状况,聚焦“关键少数”,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管理监督一定要见诸日常,发现苗头性问题就及时提醒,让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谈一谈,既是对本人的监督,也给其他人敲响警钟,体现严管就是厚爱,增强政治生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监督执纪是严肃的政治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问题,用党章党规党纪对照,用理想信念宗旨启发觉悟,唤醒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使有问题的干部反躬自省、悔过自新,体现党组织治病为了救人的良苦用心。党的干部要自觉在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中锤炼党性,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始终坚定信念信仰,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保持政治定力,经得住各种诱惑,尽心竭力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赢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1993年党中央就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是严峻的”判断。2013年总书记在研究中央巡视工作规划时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严峻加上“复杂”二字是对形势的精准表述,一语中的。党中央坚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旗帜立场,明确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标任务,从治标入手,为治本赢得时间、赢得民心,逐步迈向了标本兼治。440多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8900多名厅局级干部、6.3万多名县处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惩处,反腐败力度史无前例、成效世界瞩目,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风险与挑战无处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字必须长期坚持。要始终保持一份冷静清醒,深刻认识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是长期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松一松就会出现“回头浪”。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是结成利益集团,妄图窃取党和国家权力;二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腐败“打虎”、“拍蝇”冲着利益集团去,防止其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冲着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去,消弭政治隐患。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以治标促进治本,以治本巩固治标,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不敢”的威慑;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扎牢“不能”的笼子;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选对人用好人,培育“不想”的自觉。

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破解历史周期率。我们党长期执政,面对的严峻挑战是权力容易被侵蚀、党的干部脱离群众。全面从严治党,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问题,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在党和国家各项监督制度中,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党内监督失灵,其他监督必然失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利剑作用彰显;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纪检组,消除了监督空白。党内监督全覆盖必然要求国家监察全覆盖。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整合分散的反腐败力量,成立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国家监察委员会就是中国特色的国家反腐败机构,国家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党的十九大作出在全国各地推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决策部署,各省区市党委、纪委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党中央一声号令,就迅速贯彻落实到位。要把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探索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凝结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考,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纲领性文献。新党章明确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定位,把政治建设、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调整、充实、完善党的纪律内涵和执纪原则,细化了纪委双重领导体制,为做好纪律检查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重大政治任务。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既要“高得上去”,精读报告和党章原文,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大思想、重大判断、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又要“低得下来”,把自己摆进去,密切联系实际,分析身边的案例,上下结合、学深悟透,在认识上不断深化、行动上真正落实,兑现党对人民的承诺。没有“四个自信”就没有“四个意识”,要伴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出一份忠诚,学出一份担当,学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大是重整行装再出发。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责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能为之添砖加瓦无上荣光。要把人生追求融入党、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第二篇:“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2年11月13日 03:31

来源:三秦都市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更多 分享到:

原标题:“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1月12日下午,三秦都市报副总编辑赵良作为“三秦好声音”互动栏目主持人,邀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环境资源处处长王雁林,西安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炳淳,分别就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讨论。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三个和谐”

张炳淳:十八大《报告》以一个单独章节,比较系统的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阐述。

我做了统计,十七大《报告》中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共28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把生态文明提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对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新的发展方向,彰显执政党的执政意志。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早期对自然懵懂畏惧,到后来开发征服,现在又重归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这实际上说明了我们党对于自然规律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这个口号,我个人理解就是,天蓝、水绿、地净、山青。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用科学态度和方法,解决发展中粗放式、不可持续性、污染排放过多、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因素。作为环境保护部门的一员,我把我的理解归纳为“三个和谐”:一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三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形态。

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是要集中优先解决饮用水、大气、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化学物污染问题。二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分类,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完善其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估制度。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检测评估制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四是划定生态红线,严格保护生态功能。五要创建生态文明试点,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目前,我们有创建生态省、市、区县、乡镇、村和工业园等6级6个体系,今后准备延伸到生态户,推动整个生态建设。像西安浐灞生态区在2010年被授予了国家级生态区,目前,浐灞正在此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规划,这个规划已经通过国家环保部评审。从明年1月1日开始,西安市将实行新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考核指标要加上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把环境管理目标由过去的控制污染型,转变为环境质量改善型。

如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

主要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要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逐渐淘汰,提升一些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其次要通过国土空间布局,完成产业合理分布,以生态环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如西安现在建设的渭北工业区,在规划前,首先就要考察是否在合适功能区划里,是否影响公众健康,这样一来,就把环境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就是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基础上,逐渐实行环境分类管理。在优化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优先,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在重点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限制开发区域,坚持保护为主,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在禁止开发区域,坚持强制性保护。 如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从环境这方面来讲,首先要让公众的环境权益得到公平对待。其次是要实现城乡之间的环境公正,尊重公众环境权益。具体来说,就是保证公众环境参与权。目前,我们做的一些和公众环境项目有关的评价时,都要召开听证会,让公众参与进来。还要尊重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比如在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方面,我们在今年的7月1日,率先发布了 PM2.5 的实时监控数据,让公众了解环境现状,愿意参加到环境保护中来,同时愿意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手段,保护环境。三是要维护公众的环境投诉权,目前我们已经开通了12369环保热线,各分县局也都建立了二级平台,及时接听公众投诉,及时转到职能部门,以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建设生态文明给自然留下修复空间

王雁林:首先谈谈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十八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的阐述,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生态文明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总结。

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发展探索的结果。

从生态文明到“五位一体”

从过去说的生态环境到现在的生态文明,将生态和文明放在一起,我认为它代表了一种理念,是将其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当中。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落实,我们发现,生态是最基本的,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个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原来是“四位一体”,现在是“五位一体”。生态文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生态文明作为支撑,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了坚实的根基。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社会层面上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参与和不断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过程。离开了生态,人的生存发展就无从谈起。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我们10年来最大的成果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有种种需求,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或者说是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人们必然会对于生态环境有要求,希望自己的家园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希望节约利用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以利于自己长期生存和发展。

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从我们这方面来讲,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土地方面,中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坚决守住口粮田,要严格土地管制,除了留够基本的口粮田外,还要在土地上做好文章。对存量土地,要最大限度积极利用,使其价值最大化,在未利用地方面,一定要根据国家政策严格执行。

在矿产的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我省也有许多工作要做。我省是一个矿产大省,尤其是煤、油、气资源排在全国第三。土地、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保障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战略性资源。

对耕地和矿产的利用和再利用,涉及到的不仅是我们一代人,而是今后的子子孙孙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它是我们生存的最基本保障。人的生存发展是依赖资源的,搞好资源节约是保护生态的最基本的手段。因而,在推进矿产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报告》提出了很多非常具体的要求。

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上。我们陕西是一个地质灾害很严重的省份,我们的防灾、减灾工作是与尊重资源、顺应资源、保护资源紧密相连的。现在出现的很多地质灾害都会威胁人和财产安全,这就是人与自然不太和谐的表现。针对这个问题,就要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自然修复的空间。

第三篇: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传递的中国发展新信息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1日 03 版)

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如何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10日在天津举行的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开幕致辞,其中传递出的中国发展新信息引发世界关注。

强改革而非强刺激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面对更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今年以来,中国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没有靠强刺激,而是通过强力推动改革,大力调整结构,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任务,中国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调控思路,即不再像过去那样关注总量目标,而是更加关注区间目标。在此基础上,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定向调控,精准发力,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4%。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前8个月,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多万人。

就业不降反增,主要靠改革发力。本届政府成立一年多以来,我国已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今年3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实施以来,到8月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仅此一项就带动千万人就业。此外,投融资体制、税收、流通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打开了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闸门,对扩大就业发挥了“推进器”和“容纳器”的作用。

与此同时,结构调整加速推进。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速和占GDP比重均超过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均快于工业整体增长。

“面对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中国正在以更加平常的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速、但却是更加有效的增长速度。更清楚地把握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追求中国经济的结构效应,即通过结构提升带动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说。

让改革创新催生新动力、新福祉

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这要求政策一定要保持定力。”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消费和服务业等比重在提高,

7、8月份用电量等单项指标出现波动是正常的。

尽管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巨大,但改革的信号丝毫没有减弱: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和下放87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为预算改革指明了“路线图”……

李克强说,今年后4个月,中国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推进结构性改革与调整。

改革进入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杨志勇表示,行政体制改革、财税改革都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硬骨头”,预计这两项改革今年将继续取得实质性进展。

扩大“营改增”试点、推进民营银行试点工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价格改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发展公私合作模式和特许经营制度……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从后4个月的改革“清单”可以看出,中国的改革思路始终清晰,就是更多依靠市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

“总理的讲话进一步明确,只要就业保持稳定,7.5%左右的经济增速都是正常的。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夯实中长期增长的不竭动力。”张立群说。

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

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宏大的创新行动。当前,创新仍将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金钥匙”,而企业更是创新的主体。

“过去中国企业用廉价的成本生产可以被替代的产品,现在到了需要转型升级的阶段。”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要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顺利过渡到经济新常态,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从过去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必须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大着力点。

如果说简政放权是激励市场活力,鼓励大众创业的先手棋,那么制度建设就是连环炮。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法无授权不可为”;明确“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出台“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李克强说,政府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科技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科技创新的基础在“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马名杰认为,当前,支撑中国向技术前沿发展的科技和人才基础仍然薄弱;增加创新机会、强化创新动力、端正创新行为的适宜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尚待形成。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7%以上的增速,改革创新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力量,要使创新真正发挥驱动力,应重视培育企业家精神、扶持中型企业。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信心的图景——中国有约9亿劳动力,其中有数以亿计的各类专业人才,把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创业和创新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将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打造不熄引擎。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安蓓、陈炜伟、何雨欣、王希)

第四篇:“大数据”开启地产销售新时代

创意行销抢市

“大数据”开启地产销售新时代

来源:金融投资报

在能人辈出的房地产市场,你可听过这样的销售案例滞销项目接手当月卖出120套,回款1.6亿,随后连续5个月销售量保持30%的月增长率;45天蓄客,单天成交1000余套,回款10亿。这样的销售业绩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支持下,创新行销公司化腐朽为神奇的真实事件。5月20日,随着好屋中国成都分公司的正式建立,这样的新型行销模式也开始在成都上演。

从“坐销”到“行销”不止卖量更卖价

随着楼市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坐销与促销已经不再适应市场潮流。据成都某代理公司的一位一线销售人员透露,由于销售渠道的狭窄,成都楼市普遍存在“双代理”甚至是“多代理”的现象,且竞争正在逐渐白热化,甚至为了客户的归属权,可能会出现打架等恶性事件。

在6月27日召开的2013上半年成都房产代理机构业内讨论会上,作为一线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数十家房地产代理与中介公司一致认为,目前成都楼市的销售代理模式亟需变革,而创新销售渠道,开创新的房产服务项目是必由之路。

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考验,传统的坐销也开始升级换代。7月2日,记者对茶店子车站附近的华置西锦城、西岸观邸、万科金域西岭等多个楼盘进行走访,无一例外,几乎每个楼盘的门口都有代理公司的“大学生军团”与二手房中介助阵。

在如今走进店铺先询问WIFI密码的时代,创新行销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PC,更多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力,主动出击、迎合客户需求开始成为主流。微博、微信、陌陌,各种社交APP均为房地产的新型营销提供了可能性。正如佳兆业营销负责人施涛所言,行销不只是为了卖量,更是为了卖价,保持势头,卖的更贵更快才是终极目标。

移动互联网创新营销 整合全民“大数据”资源

2012年,被称为社会化营销元年,房产电商的运作模式亦趋向成熟。以线上线下的推广和渠道服务模式 (O2O模式),通过优惠折扣的链条传导,令包括购房者、中介公司、开发商等在内的多方得利。而在成都房地产市场,房多多电商平台、好屋中国APP等平台尽管入驻时间不长,但已有不错的表现。

另一方面,随着代理商们另辟蹊径,资源与业绩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新行销时代对“拓客”及数据库的升级换代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大数据令盲人摸象广撒网低回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资源的有效集成与精准专业的分析有利于实现从粗放式营销到精准营销的转变,进而产生实实在在的利润与经济效益。

5月20日,以“国内首创房产社会化营销平台”为卖点的的好屋中国APP正式入驻成都市场,据悉,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其成都团队已与4家国企开发商确认了合作项目。

在6月28日的创新行销PK峰会上,好屋中国总经理陈兴表示,移动电子营销的基础在于对全民大数据的整合,以好屋中国为例,通过对房屋开盘优惠点的下移及可观佣金的支付,吸引大量的社会经济人士来提供身边购房需求者的信息,然后通过对这些碎片信息整合,建立基数奇高的资源数据库,进而实现有切实购房需求的人和房产项目之间的匹配,而具体的模式与平台的整合显然令这样的集成更加客观有效,作用于市场,甚至可以达到30%的成交增量。

而以“3000名保险经纪人”拓展房产代理市场的宝岛置业总经理潘东海也对“大数据”资源的作用给予了肯定,他指出,成交率的高低在于客户的精准,而他的方式就是,通过这3000名保险经纪人手中已建立信任关系的有效资源,根据项目定位精准匹配资源,保证了客户品质,提高了销售速度与成功率。

事实上,大数据与创新行销的魅力早已得到市场的验证。据了解,5月25日中海独墅9栋开盘,推出934套房源,相当于苏州5月前半段10天左右的成交量,但当天现场参与选房的客户有3000多人,在苏城房产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据好屋中国中海项目负责人介绍,自今年三月好屋中国进驻中海后,预约客户数量激增,通过好屋中国平台导入的客户达到了1300多组。

模式复制隐忧核心竞争力难维系

房企的目标很现实,那就是想通过强化营销来增加楼盘的销量从而获得理想的业绩。近两年来,几乎所有在成都居住的人们都感受到了楼盘销售手段的创新所带来的威力,密集的短信与电话销售、看房团购VIP优惠,各领域都在努力实现营销创新上的突破,创新行销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而其优越的成绩单更让成都的各家房企们蠢蠢欲动。据了解,7月5日,好屋中国合作的某国企开发商成都项目即将迎来新行销模式的进场,其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奇迹,唯有看真实的销售数据。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打着创新行销牌的新兴代理公司以优良的业绩为硝烟弥漫的成都楼市注入了一股新血,但同样面临着许多难以逾越的问题。比如与本土代理公司的竞争问题。对此,陈兴表示:“好屋中国这样的创新行销公司并不向房企收取代理费,而是直接向购房客户收取团购服务费,盈利渠道不同,所以不会造成对本土代理公司市场额度的分割,甚至彼此之间可以有效共存、相互辅助,在多赢局面的推动下,通过创新行销,帮开发商快速去库存化,回笼资金,完成销售业绩。

另一个颇为严峻的问题是对相同模式的蜂拥与复制。业内人士指出,行销公司属于在夹缝中求利润的群体,不管是作为社会人员的组织者或渠道的上游,其商业模式的核心均在对多方利益链的满足,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高额的利益分成与强劲的激励政策。而“模式”没有专利,虽然陈兴对此表示“唯一不可复制的是团队立刻执行”。但如果面临恶意竞争,尽

管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些现行的创新行销公司没有绝对的制胜法宝。战火弥漫下,或者最大的赢家,依旧是因此赚的盆满钵满的开发商们。

第五篇: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

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

金秋十月,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党刚刚隆重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又迎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长征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也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把主题聚焦到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问题,深刻总结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新经验,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提供新的制度遵循,进而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六中全会,主要聚焦意识形态、党建问题

六中全会,是指党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共召开了7次六中全会,分别是: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6年9月28日召开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90年3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6年10月7日至10日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2001年9月24日至26日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的7次六中全会,有3次研究意识形态问题,3次研究党的建设问题(分别是十

三、

六、七届六中全会),1次研究社会建设问题。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六中全会主要聚焦意识形态问题、党建问题。为什么呢?这与历次中央全会的不同安排有关。现行党章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制定的,规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由于党代会召开后,需要实现党中央的领导层更替,故一中全会主要任务是选举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二中全会一般聚焦国家机构人事安排和行政机构改革。新时期,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应地,三中全会往往研究部署经济问题。而五中全会刚好赶上五年规划结束之时,故一般研究五年发展规划问题。而意识形态、党建问题又十分重要,每隔五年应该进行部署。所以,党建问题一般在六中全会或四中全会研究部署。如: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部署;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进行部署。

为什么十八届四中全会不研究全面从严治党?

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十六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都是研究党建工作,为什么十八届四中全会不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而非要等到六中全会才研究?

这与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有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党中央通过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来进行研究部署。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其他“三个全面”一道,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至此,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这在情理之中,从而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每一个“全面”进行了部署,使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臻于成熟。

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也与党建有关

这次六中全会重点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并不等于说,其他中央全会不研究党建工作,与党建无关。党中央治国理政,原则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特别强调,党建工作要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总书记不仅这么说,也是这样做。十八大以来召开的历次中央全会,都对党建工作进行部署。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并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风建设、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作出具体部署。四中全会也涉及到党建工作,把“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一,并具体从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等方面作出部署。五中全会也与党建有关,明确把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这是“全面从严治党”首次写进中央全会文件,从而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正式上升为全党意志,并作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近4年,为六中全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至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近4年,在管党治党方面积累了新经验,为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管党治党中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问题,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整治“四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结合,弛而不息、持之以恒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2014年10月8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并对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党提出了八点要求,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这八点要求,实际上初步勾勒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轮廓。2016年1月12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讲话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要求,也反映出我们党对全面从严治党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从哪严起、从哪治起?总书记明确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在1980年3月,召开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等十二条具体规定。应当说,这部准则对于新时期清除十年“文革”的负面影响、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积极意义。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结构、党的活动方式等也发生新变化,党内政治生活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新情况,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新经验,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强化党内监督,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作为唯一的执政党长期执政,容易受到权力的腐蚀。执政党党内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各种监督形式中最基本的、第一位的。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党内监督”,“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强化党内监督,特别是强化纪委的监督作用,通过调整纪委机构设置、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实行中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加强巡视监督等,落实纪委监督责任,有力地发现了一大批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充分显示了党内监督的威力。现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2003年颁布施行的,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条例》与新实践新要求也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加强党内监督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因而,有必要根据新情况、新经验和新要求,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提供制度遵循。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再动员、再部署,将深入总结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新经验,实现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这两个党内法规的与时俱进,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管党治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必将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只要我们党牢牢把全面从严治党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就一定能够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上一篇:科技节活动总结范文下一篇:考评员考试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