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导学案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湘夫人导学案范文

《湘夫人》导学案教师版

《湘夫人》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知识链接】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背景介绍 ]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袅袅( ) 白薠( ) 罾何( ) 澧有兰( ) ..... 沅水( ) 骋望( ) 余褋( ) 潺湲 ( ) .... 西澨( ) 搴汀洲( ) 九嶷( ) 擗蕙櫋 ( ) ....... 荪壁( ) 兰橑( ) 罔薜荔( ) .....

2、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讲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着。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第一段: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第二段: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第四段: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重难点解析】

1、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历来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为什么? 秋风、木叶表达失落、惆怅之情,凄清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悲凉的心境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3、第三段详细描写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很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4、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湘君怎样复杂的心情?

把您赠给我的短袄向大江之中投弃,又向澧水之滨抛下您赠我的单衣。我却又来到平坦的汀洲采来杜若,且将它珍重地赠给远人,聊表我的柔情蜜意。

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心情。

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主题探究】

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学过的知识,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理由。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延伸阅读】

古典诗词中的那些“错过”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擦肩,转身,回首,然后各奔东西,这几个动作串联在一起,带来的是无尽的伤感。每一个人都在苦苦追寻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但很多时候,这样的追寻常常伴随着令人心痛的错过。所谓错过,不是错了,而是过了。满心满眼的遗憾,就在下面的古诗词里。

赠张生 【唐代】元稹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西厢记》是爱情的经典,但原来的故事却并未是这样的喜剧结尾。一篇《莺莺传》,张生始乱终弃,负心行为人尽皆知。张生抛弃了莺莺,最后二人各自成婚,但张生无耻却想再续前缘,幸亏莺莺冷静绝情,彻底断绝了关系。错过的就让它过去吧,从今以后各自安好,也免得徒增烦恼。

节妇吟 【唐代】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原本是为了表达忠于朝廷的心迹,但却因此而描绘了最感人,却也最无奈的一段感情。当爱情与婚姻出现了碰撞,当缥缈的浪漫与现实的生活产生了冲突,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这位“节妇”或许给了我们一个示范,尽管这选择无奈又心酸。

赠婢 【唐代】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这是一个因门第悬殊而造成的爱情悲剧。诗的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看似平淡客观的叙述中巧妙地透露出诗人的不满,对弱女子的爱怜同情。而“一入”、“从此”两个关联词语,概括出寒门情侣长久、无止尽的痛苦,所表达的语气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绝望,比那种直露的抒情更哀感动人。

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日”有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物是人非,有了戏剧性,也有了传奇的色彩,因而脍炙人口。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上片写去年情事。下片写今年相思。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了悲戚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旧情难续的深重哀伤。这首词与上一首诗类似,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世情薄 【宋代】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两首词描写的是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二人的悲剧爱情故事历来让人传送不休。陆游词记述了二人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美轮美奂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唐词是回到家中,愁怨难解的和唱,的种种心事,直抒胸臆,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二人的凄楚痴情,催人泪下。

第二篇:湘夫人

《湘夫人》是湘水男神和女神互相表达思慕之词。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女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娥皇、女英)为湘夫人。屈原以他独有的艺术情思对原有的传说、民俗、歌词去粗取精,整理润饰,创作为乐歌。在迎神赛会上,有扮演二神的男女巫师对唱,又有众巫伴唱配舞。

[编辑本段] 【评点】: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祭祀娱神时,由巫者扮演,或独歌独舞,或对歌对舞,或合唱合舞。读《湘夫人》,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可望而不可及。他筑芳香宫室于水中,以待湘夫人之来临,然而始终未能相见,只能饮恨终生。《诗经》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爱而不见,怎一个“愁”字了得。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千古以下,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以水画风之理,李善注《文选》“物色”类时云:“有物有文曰色,风虽无正色,然亦有声。《诗·注》云„风行水上曰漪‟。《易》曰:„风行水上曰涣。‟涣然,即有文章也。”苏洵《仲兄郎中字序》:“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朱翌更云:“风本无形不可画,遇水方能显其质。画工画水不画风,水外见风称妙笔。”(《谢人惠浅滩一字水图》)。以树形风,更是古诗惯技:“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江湜《彦冲画柳燕》);“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午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此赋中写风之名,水木皆及,而又显得萧散清空,实高于后人,谢庄《月赋》本之,直接用为:“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极好地烘托了月夜之境。《湘夫人》此二名之妙,还在以景写情。刘熙载云:“叙物以方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诀。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出„目眇眇兮愁予‟来;„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正是写出„思公子兮未敢言‟来,俱有„目击道存,不可容声‟之意。“(《艺概·赋概》)

鸟萃萍中,罾在木上,与麋食庭中,蛟在水裔,这种以反常之事为喻之法,在《楚辞》中很常见。如《湘君》中言:“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卜居》则云:“世混浊而不清,暗翼为重,千钧为轻。”而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汉乐府《上邪》)之类,均是其例。

其它相关述评

一、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诗中截取湘君与湘人爱情生活中的一个期约难遇的片段,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全诗大致可分四段,由于写的是神的爱情,意境朦胧难解,须潜心体悟。

首四句是第一段,总提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从后文中“闻佳人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句看,湘君与湘夫人似乎有过预约,湘君就是为赴约而匆匆赶来的。但来到期约地点一看,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是来了,但却降临在北面那个小岛上,两个人只能隔水相望。这情景,就像《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样,可望而难即。“目眇眇兮愁予”,写他只能在渺渺茫茫、似有实无中遥望、追寻,于是一股失落的愁情就在心中升腾起来。而秋风袅袅、水波荡漾、落叶飘零,则是通过写景来渲染这愁情。

第二段十四句,都是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写登高远望,日夜等待。“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说在沅江、澧水相夫人往常出没的那些地方,本来应当有相遇表白的机会,但错过了,想来实在令人追悔、懊恼。“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是说湘君放眼追寻,到处都是浩渺烟波、潺湲流水,没有相夫人的半点踪影,于是他的精神陷入了恍惚之中。“朝驰余马兮江皋,兮济兮西澨”,写湘君在恍惚中仍日夜驰马沅、湘之间,颇是《蒹葭》中“溯洄”、“溯游”反复“从之”的情景。“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与其说是真有这样的召约,不如说是湘君的内心想望:在神志恍惚的追寻中,他耳边仿佛时时有相夫人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一同飞向那幸福的爱情港湾。于是,诗意也就自然地过渡到第三段的幻境。在这第三段的行文中还穿插描述了“鸟何”、“罾何”、“觅何”、“蛟何”四种反常景象,那是对湘君期约难遇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的比况和烘染。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迎娶相夫人的情景。这是在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从恍惚神志中生发出来的虚幻空间。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最后六句是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的行为和心境。相夫人最终没能出现,湘君的心境也由梦幻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于是,他将自身的衣物抛入江中,遗赠信物以及寄托真情相思。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

二、屈原的感情寄托和读者的连类出发

《湘夫人》的意境内涵是多层面的,上面的分析只是展开了其中神的爱情生活层面。另外还有三个层面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水神的祭祀仪式、屈原的情感寄托和读者的连类生发。关于水神的祭祀仪式,放到艺术特色中去谈,下面谈谈

二、三两个层面。

《湘夫人》是屈原根据祭祀水神的乐歌加工而成的。加工祭祀乐歌必须适应祭祀仪式的需要,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感情宣泄和精神补偿的过程。当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这一切,都会在乐歌的加工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与湘君的处境、心情、追求发生同构共鸣和同频共振。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湘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文学作品中的作者情感渗透,一般不能说这里一定有什么,那里肯定是什么,但它确实处处有,时时在,须由读者在潜心体味中感悟得之。

《湘夫人》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因此,我们又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当时楚地民间的爱情诗来读。但这还不够,因为诗的水神祭祀底蕴不是爱情,屈原的情感寄托也不是爱情。而且读者的自由阅读,也总是要冲破题材的局限而进行更广泛的异质同构连类发生。这是必然的规律。当我们由湘君期约难遇的处境,联想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情景时,当我们由湘君在沅、湘两岸到处追寻相夫人时,联想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帝子降兮北渚”,不就是“宛在水中央”吗?)的情景时,《湘夫人》的意境空间一下子就扩大得难以穷尽了: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这就是《湘夫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空间,也是诗之所以为诗的真正魅力所在。

第三篇:湘夫人

《湘夫人》诗歌结构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小结: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第四篇:湘夫人

湘夫人(课时1)

教学目标:掌握了解屈原及其作品的相关文学知识 教学重点:疏通大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初步探索文章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辅助

一、引入新课

娥皇女英,又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屈原笔下的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湘夫人》

二、作者及作品

1.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 文学常识

楚辞是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指楚地的歌辞

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 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3. 楚辞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三、疏通大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欣赏全文鉴赏字词、句,留心“兮”字)

1. 字音:渚(zhǔ)

眇(miǎo)

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

(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 (sūn)

橑(lǎo)

楣(méi)

薜荔(bì lì)

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

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在所发材料纸上找到相应的字并注音】

全班齐读字音 2. 《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1 3. 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幽怨、哀婉 4. 结合幻灯片上注释,疏通第一段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赏析重点句子

“鸟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赏析】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隐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赏析】融情入景,以景染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 ② 概括第一段大意:约期难遇,哀愁顿生。 ③ 阅读第一段,找出本段的情感基调?

【明确】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上下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感情落差,上句写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渴望和幸运之感,下句写因没有看到对方的到来而一下子跌到了感情的深渊。

此诗开篇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

三、四句写洞庭秋景,清丽如画。

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5. 结合幻灯片上注释,疏通第二段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概括第二段大意: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心理活动。 ② 赏析重点诗句

“沅有芷兮澧有兰”

【赏析】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芷、兰象征高洁的君子,用来赞美湘夫人。沅水有芷的陪伴,澧水有兰的陪伴,可是公子没有如期赴约,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赏析】以此反常现象作比兴:象征寓意。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用来比喻所愿不得,处所失常。 【知识拓展】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6. 结合幻灯片上注释,疏通第三段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概括第三段大意:装饰新房,迎候佳人

② 作者为何如此详细地介绍了湘君建筑水屋的过程?

【明确】用了铺陈的手法。

1、尽力地装饰爱巢,极力渲染湘君对湘夫人炽热的爱恋。

2、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侧面烘托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为迎而未得的失落作铺垫。

3、香草代表美人,用来侧面烘托思慕对象——湘夫人的美丽高洁。

2

湘夫人(课时2)

教学目标:疏通大意,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进一步分析文章结构,深入探究文章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辅助

一、引入新课

昨天课堂上略微提过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今天课前我们鉴赏一首以这种写法写的诗歌: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唐无名氏《菩萨蛮》】

二、疏通大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 结合幻灯片上注释,疏通第四段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概括第四段大意: 以物寄情,再候时机。 ② 如何理解“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诗歌赏析】这衣袖、单衣本不是湘君自己的,而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因此,湘君把他它珍爱的穿在身上来赴约,但想不到湘夫人没有来赴约。因而湘君心里对湘夫人有些抱怨,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信物抛弃了。 ③ 那为什么他又要采摘杜若送给湘夫人呢?

【明确】这是因为抱怨是一时的,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很快就回心转意了。

三、纵观全文,整体把握 1. 整理全文结构,理清情感脉络

湘君对湘夫人的情感态度:期约难遇、可望难即、徘徊追寻

望穿秋水 景生悲情 胡思乱想

切盼发呆

幻觉幻听 美好幻想 美梦落空

负气转意 藕断丝连

【教师讲解】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追寻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3 2.主旨探讨: 湘君的“愁”源于爱而不见的爱情悲剧。除此之外,诗歌是否别有寓意?有人认为, 《湘夫人》表现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屈原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问题提示引导】从文中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吗?

知人论世:屈原当时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湘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

这首诗隐喻了诗人不被楚怀王所知,不能返回朝廷的不幸遭遇。 【主旨分析】湘君与湘夫人约期难遇的惆怅失落

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哀怨痛苦

湘君在沅澧两岸徘徊、追寻

屈原“行吟江畔”、“上下求索”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 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九死不悔 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 屈原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宽解自慰

主题:爱情悲剧——屈原的身世悲剧

【主旨明确】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

抒发了诗人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四、文章艺术手法分析

1、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心理融合在一起构成美妙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2、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

3、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

4、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笔触细腻而含蓄

5、虚实相生的手法

6、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4

第五篇:1《湘夫人》教案

1《湘夫人》问题综合-评价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预习指导】 预习方法:

1、查阅资料,诵读全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预习评价】

1、 根据提示,自主诵读全诗: (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其基调是幽怨、哀婉的。

(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在意义。在句中,将五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2、 自主阅读课本,并查阅相关资料,填空。

屈原,__战国_末期__楚_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_浪漫主义_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名_平_,字_原_。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虽然出身规则,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_《离骚》_、__《天问》、_《九歌》_(11篇)、_《九章》_(9篇)、_《招魂》_、凡23篇。其中,__《离骚》_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本篇选自_《九歌》_。“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3、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心目中的屈原,可以是诗歌,对联。 答案:一身忠骨两行泪,魂动江河。

千篇文笔万世情,独领风骚。

4、基础梳理

(1)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 .②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 .③罾何为兮木上:________ .④蛟何为兮水裔:________ .⑤朝驰余马兮江皋:________ .

1 我学、我说、我议、我练、我创造

⑥葺之兮荷盖:________ .⑦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 .(2)说说下列诗句的含义。

①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②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③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④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合作探究】

1、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2、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起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主人公要表达的爱情是什么关系?

3、 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4、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逸、刘勰语)。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拓展训练】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提问:诗中原来是数枝开,郑谷把“数”字改为“一”字,妙在何处?

2 我学、我说、我议、我练、我创造

上一篇:学党章的意义范文下一篇:巡店注意事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