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按劳分配教案

2022-12-11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政治按劳分配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高中政治按劳分配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

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第一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2)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2名言)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答案:A 解析:引文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即说明哲学来源于实践,即是实践决定认识。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补充: 哲学上说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课堂探究:(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 ◇探究提示:

(1)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 (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进发出哲学的火花。

(3)此题非常开放,要根据每个同学具体的情况来探讨。

3、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3名言)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答案:B 解析:A、D两项说法有误,C项不能反映题意。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课堂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课堂练习: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2、哲学的任务:

◇课堂探究:(1)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2)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探究提示:(1)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

(2)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的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哲学的功能上看,哲学作为世界观得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在这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5名言)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答案:C解析:引文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A、B两项不能表达哲学的作用。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第二框题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提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课堂练习:哲学( )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就是世界观

C、都是正确的 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D 解析: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A、C两项认为哲学是科学的、正确的不妥。B项把哲学与世界观等同了,是错误的。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2)二者的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 都是整个世界。世界现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课堂练习: 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答案:B 解析: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不只是自然界,A项排除。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C项可排除。世界观人人都有,D项排除。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课堂探究:(1)、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赞同 哪些人的做法? (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同时为人们提供方法论指导,具有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在做人做事上往往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上面列举的四种人的做法,第

二、三种是可取的。

(2)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反映着人的思想观念。 (1)什么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课堂探究: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探究提示: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1、具体知识的内容

自然知识 物理、化学、生物等 具体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文艺、伦理、政治等

思维知识 心理学、逻辑学等 ◇课堂练习:具体知识不包括( ) A、自然科学知识 C、思维科学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答案:D 解析:注意此题的关键字“不”,此题为反向选择题。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课堂探究:(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2)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课堂探究:(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

(2)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本课小结:在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本课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哲学的概念。从知识逻辑上讲,围绕哲学概念,主要讲了三个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 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教案

文化生活:

一、文化的作用(考点):

(个人、社会经济政治、国家三个角度)

1、对个人的作用(考点):

(1)文化影响人:

①影响的两个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影响的两个表现: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2)(优秀)文化塑造人: ①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1】文化对人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的,但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感悟、自觉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为了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我们要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主动选择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

2、对社会经济、政治的作用(考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了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要。

C、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考点)----新表述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启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1、what:文化创新 (1)源泉(考点):实践。离开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动力(考点):实践。①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推动文化创新; ②实践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3)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推动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主体: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2、why: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必要性:①文化创新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意义(考点):①文化创新能推动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注】文化创新与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

3、how:如何做出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2)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考点)。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就会失去根基;第二,要体现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点)。即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交流中要海纳百川、取长补短。即要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第二,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即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3)克服四种错误倾向(考点):①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定传统文化)、②民族虚无主义(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③守旧主义(固守传统文化)、④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 这就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三、 中华民族精神

1、what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1)基本内涵(考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核心(考点):爱国主义。 (3)特征(考点):时代性——即能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

2、why为什么要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考点): (1)重要性: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即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上。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即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必要性(考点):①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②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how: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考点): (1)、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what含义(考点):

(1)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发展以马’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how:如何发展先进文化(考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考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极为重要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 特别是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是非得失,提出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凝聚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6)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7)重要任务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育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影响)。

(8)广大人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要投身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

练习

1.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2.在我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 A.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各项行动的出发点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搞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 D.密切党群关系,抓好党风建设

3.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0.38%,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悬殊。这告诉我们 (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

4.到2011年底,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5亿件,其中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非法出版物234.4万件,全国共查办案件3万余起,行政处罚案件2.9万起……这说明( )

A、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B、只能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C、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D、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道理回答:

(1)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8分)

(2)为什么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8分)

7.时下韩国电视剧在全国热播,究其原因,韩国文化的魅力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由于韩国从上而下提倡韩国民族文化,所以文化的所有要素被关注而且被发掘。有很多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展示现代人如何在传统和现实的矛盾中生活,当然,也会有《大长今》这样的旨在萃取传统文化精华的作品。韩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大长今》的影响正是扎根于此,此外,韩国善于吸收中华文化等世界文明,并融合于生活于创作之中,也是《大长今》征服观众的主要原因。

(1)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6分)

(2) 结合材料谈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8分)

第三篇:高中政治复习课教案怎么写

篇一:高中政治教案复习

教学设计(主备人:田应国)

高中课程新课标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学科长审查签名:

一、学习内容和解析

内容:当代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让学生了解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二、学习目标和解析

目标:识记当代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知道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分析:重点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难点是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学习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时可能有问题。

四、教学支持条件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本节知识梳理

目标检测

配餐作业

(二)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

问题1 结合教材第11—12页四个镜头思考: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你是如何看待政治生活的?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的?

教师点评:这些中学生以热情的态度,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一、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13页内容,说明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具备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了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国家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因此,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该成为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自治组织及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政府工作的改进,决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因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应对着严峻的挑战。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念

二、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学习有关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教师活动:同学们参加过什么政治活动?你还知道有哪些可以参与的政治活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参与,在实践中才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目标检测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参加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c、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 a、崇尚民主与法制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有些同学认为“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

因为政治生活中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②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都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受损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③是正确的,因为每个公民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④是正确的,因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与政治生活是以后的事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4、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①每位同学都积极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选举活动

③参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

④参加居住地的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径,这对我们今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等,证明了奋斗方向。

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涉及的学生实际生活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

论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明白有关道理。

学案: 执行时间:班级:姓名: 1.2.4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

一、学习目标和解析

目标:识记当代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知道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分析:重点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难点是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二、教学过程设计

合作学习

问题1 结合教材第11—12页四个镜头思考: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你是如何看待政治生活的?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的?

一、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13页内容,说明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二、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问题2 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感受?谈谈你对参与政治生活的感受?

目标检测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参加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c、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 a、崇尚民主与法制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有些同学认为“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这种观点①是错误的,因为政治生活中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②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都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受损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

③是正确的,因为每个公民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

④是正确的,因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与政治生活是以后的事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4、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①每位同学都积极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选举活动

③参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

④参加居住地的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径,这对我们今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等,证明了奋斗方向。

篇二: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模式

新课改理念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我校提出教学三原则,即“教师主导,学生主学,效率为先”。为了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理念,更好地贯彻我校的教学三原则,我个人总结过尝试过许多教学方法,来提高高考复习备考的效率。根据我个人10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探索出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因此,要想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

的引导者,而不是传教者。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高中政治复习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复习课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也可以总结解题规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讨和研究科学有效的复习课方法,是高中政治教师必须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三政治复习课方法进行总结,并就提高其有效性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三、操作程序

第一步,考纲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要求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先要对高考考纲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总结和整合,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高考考纲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明确考试考查的内容。当然,政治考纲所涉及的知识较多,也比较琐碎,需要教师整合相关知识。

第二步,教材知识点的学习与整合。(15分钟)

这一环节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构建知识框架,为下一步做练习题打好基础。如果学生对此知识比较熟悉,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和提示。如果学生对该知识不是很熟悉,教师就需要重点讲解。总之,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构建起一定的知识体系。

第三步,练习和讲解对应的高考试题。(25分钟)

这一环节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复习课的重点所在。教师要结合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训练不同类型的试题。如果课堂所学的内容,高考主要考查的是选择题,教师就让学生练习相对应的选择题。如果课堂所学的内容,高考主要考查的是主

观题,教师就让学生练习相对应的主观题。在具体讲解过程中,做到:

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前准备好的高考试题。(2分钟)

1、选择题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试题材料,结合选择题的类型计算类、函数类、排异类、漫画类等等,让学生学会做选择题,提高学习选择题的正确率。

2、选择题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从“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考什么:主要是指本道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的哪个知识点

怎么考:主要是指本道题所考查的试题类型,是微观性地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还是宏观性考查某一个知识点。

怎么答:主要是指每一种类型的试题对应的答题方法。

二是教师规范学生练习,将课堂所讲的内容与试题对应起来,让学生加强练习。当堂完成练习,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理解、运用和巩固。(15分钟)

三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评价与讲解。教师要认真关注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把做的比较好的作业挑选出来,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说明优秀作业好在哪些方面,也会让做作业做的好的同学说明自己是怎么思考问题的,鼓励其他同学以后要向这些优秀同学学习。同时,也可以将做的不好的作业挑选出来,也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警示他们以后不能犯类似的错误。(8分钟)

第四步,课后辅导与反思。课堂上教师将普遍性的知识讲解给学生,课后教师还需要和学生多进行交流,认真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自己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对答题方法的掌握,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实现条件

(1)教师方面:

1、教师必须对考纲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准确把握。

2、教师对政治教材要相当熟悉。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教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考试题不管怎么灵活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试题考查的都是教材知识。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并发挥好教材的作用。

3、教师要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进行认真研究。对不同类型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并认真研究答题方法。

(2)学生方面:

1、学生已经学过一遍教材知识,对政治教材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和掌握,并能构建起简单的知识体系。

2、学生对高中政治试题的类型有了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每一种类型试题对应的答题方法。

(3)教学内容方面:

高中政治教材地编写,知识内容条理清晰,趣味性比较强,便于构建宏观知识体系,也便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4)教学手段方面:

五、教学评价

我们每位教师所带班级的类型不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就不同,每次复习课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但无论具体情况怎样,我们课堂教学均应围绕“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觉悟”的学科教育教学目标,力求通过复习课讲解,使每个学生都有新的收获,有新的提高、有新的进步。

我将我个人政治课复习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享,希望我们政治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当然,在高中政治复习备考中,每位政治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遵循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考试大纲和教材,选择灵活多样、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提高高考复习备考效率,实现我们的目标!

篇三: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授课教案

学员姓名: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 所授科目:____________ 篇四:高中政治生活主体复习教案

《政治生活》复习课

专题:政治主体

播放视频导入:

4月8日,铁岭市西丰县安民镇泉河村村边的一个大棚被大风掀起,草帘刮到了高压线上,引起了一场严重的火灾。当日,

7、8级大风将火势迅速蔓延到村3组。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村委会就组织了村民进行救火。之后当地政府机关干部、公安特警、消防队员上千人参与救灾。奋战四个小时,火情终于得到控制。但大火仍然烧毁了21户房屋,所有的物品在大火中焚烧殆尽,村民们损失很严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火灾的消息传出后,西丰当地,铁岭、开原、调兵等地的爱心群众自发捐款捐物,还为村民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当地镇政府也做好救灾的各项工作,救灾资金直接进到泉河村村委会建立的扶贫基金账户并发放到村民手中。西丰县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正在积极组织每名党员干部一对一地帮助受灾村民们重建家园,直到村民盖好新房,搬进新家。

大火无情、人间有爱。大家一起分析,在帮助泉河救灾、重建的过程中,哪些人、都做了什么?那从我们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这都是我们政治生活中讲过的哪些主体?

讲授:

(板书——专题:政治主体)

1、村(居)委会:教材24页

为什么是村委会?什么是村委会?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组织和实施农村建设,维护农村安定团结。

还有一个和村委会性质相同的自治组织是(居委会)。老师要强调一点,村委会或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或政府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但是村(居)委会工作要接受党的领导,而政府则支持和指导是村(居)委会工作。

2、政府:教材37页

政府是我们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主体之一,政府有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中央政府也就是国务院,然后有省、市、县、乡镇政府。政府的职能部门比较多,像审计局、公安局、教育局、工商税务局、发改委等等。

(政府的性质、职能和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宗旨和原则、指导思想、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权威。)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当人们遇到灾难,必然会看到政府的身影。所以,当泉河百姓遭遇灾难时,我们的政府必然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请用政府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政府为什么这样做?

(政府的性质、职能

1、工作宗旨原则、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教材63——68页

在泉河救灾和重建中,还有谁?西丰县委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

像中共中央、各级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都是党的组织机构。下面我们共同复习一下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地位、性质、宗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意义、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

西丰县委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救灾重建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又说明了什么? (地位、性质、宗旨、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

除了村委会居委会、政府、中国共产党之外,我们还学习了哪些重要的政治主体?(从组织角度,不是个人?)

4、人大:教材

55、56页

性质、权力

请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政治现象

(全国人大地位、性质、职权、与政府关系、民主集中制、政体)

提到“两会”,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另外一个是?

5、人民政协:教材71页。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总结,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

6、司法机关:教材

59、60页小字部分

司法机关包括法院这一审判机关和检察院这一法律监督机关。

练习:

请同学们快速抢答:我国的立法机关是?谁拥有立法权?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谁执政?执法呢? 对于上述政治主体,我们既要以每个主体为一条线,掌握相关知识,用于解答主观题。又要把握它们的区别,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下面我们来小试身手! 小结

我们都知道,《政治生活》这本书就是以政治主体为线,展开教学的。而且在各类考试试题中,也是以主体为切入点,考查不同主体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政治生活主体,以点连线,微观落实、中观呈面、宏观把握,构建了知识体系,提升了学科能力和素养。我们不仅要区分不同主体,还要把握主体之间的联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核心,各主体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组织上独立、法律地位平等、互相监督。权力机关与其它国家机关之间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行政和司法机关相互监督。人民政协可以参政议政、政治协商,也可以监督行政和司法机关。这些关系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所以,我们坚信,有党的领导,有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帮助,在村委会的组织和村民自身的努力下,泉河一定可以尽快走出灾难,重建家园!

作业:

2016全国两会热点中,关于大气污染治理被写入了3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

第四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相关内容。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呢?思考一下,学生集体回答,老师总结: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有收入水平、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变动,那同学们想一想,影响消费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学过哲学的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不对?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会不会让给你?学生回答,不会。好,那既然我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就具体来看一下,生产力与消费之间究竟什么样的关系?生产与消费(板书) 【新课教学】

首先,大家看ppt ,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待会儿我找人回答。好,时间到,有谁愿意说一说我们生活消费中还有哪些变化?

例1:服饰的变化(过去人们穿的是兽皮,到后来的粗布衣服,到现在社会各式各样款式的名牌)

例2:饮食的变化(由过去单纯的追求吃饱到现在追求吃好、有营养)

教师活动:从刚才的事例中,我们已经知道,是生产力的发展才有计时器的更新,人们再也不需要根据天上的太阳看时间啦,是生产力的发展才使得人们对名牌的追求,正是我们能够生产出更好的食品,才有了更高的生活享受,对吧!封建帝王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有这些东西消费吗?很明显,生产和消费,是谁决定谁呢?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板书) 教师活动:为什么说生产决定消费呢?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在古代,用狼烟传递军情、用飞鸽传书,我们假设一下啊,夜晚狼烟行看不见怎么办?飞鸽万一被猎杀了怎么办?过去出门坐的是马车,马跑不动了怎么办?我们看现在了,联系用的什么啊,手机,还存不存在上述问题,不存在是吧,现在我们出门可以用的交通工具是不是越来越多啊,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总结: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生产越发展,为消费提供的对象在数量、品种方面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范围就越广泛。所以说生产决定了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网络时代购物、聊天的变化),这体现出生产决定消费的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总结: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我们可以网物了,不需要像以往那样面对面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吧,通过网络,我们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聊天、交友,我们不用通过写信等传统方式来交流了,大家都用QQ,EMAIL,微信了,而且现在手机都有上网的功能,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但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对待,不要上瘾哦。这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结婚三大件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一般来说,女方要求男方必备“三转一响”:手表、缝刃机、自行车和三洋。到21世纪,男女青年结婚今非昔比了,叫“三件事”房子、车子、度蜜月,这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这又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有了家庭影院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有了汽车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日趋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逐渐多样化,由此,使消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说生产推动消费发展,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过渡:综上所述,我们说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决定消费什么,也就是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怎样消费,也就是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怎么样,也就是消费的质量与水平;生产决定还想不想再消费,也就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生产是不断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水平、消费的方式、消费的欲望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刚刚说到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进一步思考,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教师提问:看下一则材料: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女性对饰品的需求与俱增,这说明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对不对。材料中消费对生产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教师活动: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材料分析:“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以及东京、香港等城市的饰品年贸易总量近1000亿美元”实质上说明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生产者的目的是什么,利润,对不对?如果他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卖不出去,他得不到利益,商家还不会不会继续生产,肯定不会,所以说消费是生产发生和继续进行的目的和动力。“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女性饰品占有率将增加由现在的5%增到55%以上。 需求旺盛、珠宝产业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正因为中国女性饰品占有率的猛增,表明了这个行业有利可图,这必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这个行业,“珍珠行业的国外发展前景光明,势必能带动国内珍珠养殖业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珍珠行业的兴起带动了珍珠养殖业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说明了这个问题。如果大家还不明白,再给大家举一个大家亲身经历的例子,02年的非典疫情,大家都亲身经历吧,非典病毒是野生动物携带的,具有高传染性,在学校都被隔离了吧,这样人们都不敢出门,不敢乱吃多吃东西,像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遭受打击,但是危机中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这个事件刺激了传媒、电信、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趋向。 小结一下:根据材料得出如下结论,看多媒体: 教师总结:生产和消费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原因 教师活动: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决定性环节,没有生产,就无所谓分配、交换 和消费。要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促进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具体到一个国家,到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呢?

学生回答:通过自己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两大点原因:

1、理论原因:(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现实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怎么办 教师活动:知道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从以下三个反面入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党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现在在和平年代我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像我们的脚和鞋子一样,鞋子会影响和制约着脚的生长。而生产关系同样会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谁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谁就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总结上课内容ppt、了解中国发展成就、布置作业:恩施如何发展ppt

【板书设计】

一、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目的和动力、导向作用、创造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怎么办?

第五篇:高中政治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2、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二)能力目标

1、 归纳分析监督政府权力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2、 辨证的观点看待政府权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体会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内容涉及政府的行政活动,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调查方式等,感悟、体验、探究对政府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主要从政府如何行使权力方面学习了政府的有关知识。但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一旦超越法律,滥用职权,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政府的权力行使,必须受到监督。

(二)进行新课

一、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6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焦点访谈》代表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是群众的喉舌。我国对政府的监督方式多种多样,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既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又能够督促政府工作,保证依法行政。

1、必要性

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能防止权力的滥用,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6-47页,思考:应该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关键

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民主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法制的约束和监督:就是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使掌权者办事有统一的规范可遵循,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合理运行。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监督形式的内容

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这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是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质询等。

(3)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可以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主动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

(4)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参考第二课民主监督的方式。

(5)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政府行政过程中侵害群众利益时,群众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到司法部门提出行政诉讼。

(6)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司法监督。

(7)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监察、审计部门是政府内部的行政监督部门,通过加强廉政监督、执法监督、效能监督,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教师活动:请大家列举某一监督方式的实例,说明本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是如何接受人民监督的?监督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并踊跃发言。

3、 行政监督的意义

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保证清正廉洁,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保证真正做到权为民用,造福于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二、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8页,同时思考什么是“阳光工程”?实施“阳光工程”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1、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更好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执行和捍卫人民的利益,才能保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落实。

2、“阳光工程”及其意义

实施“阳光工程”,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性,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保证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性,便于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人民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联系大量生活实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政府的权力行使必须受到有效地制约和监督,这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了解了的一些对政府的权力行使,进行制约和监督途径与方式,我们要学会参与民主监督,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课余作业

联系某一监督方式的实例,谈谈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及意义。

上一篇:工作中怎么提高执行力下一篇:环保部环环境影响评价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